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期刊稿费标准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期刊稿费标准

发布时间: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期刊稿费标准

这个要与出版社或出版商直接商定,具体稿费支付方式有版税制和稿费制。此前国家有稿酬规定,但是比较老了。具体材料参加以下: 书籍稿酬暂行规定 (1990年6月15日国家版权局发布) 第一条 为了保障著译者的正当权益,繁荣创作和学术研究,鼓励著译者和提高出版物的水平,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著译一经出版或发表,应根据作品质量的高低,著译的难易,付给适当的稿酬。初版的书按照字数付给著译者基本稿酬,并且按照印数付给著译者印数稿酬;再版时不付基本稿酬,只付印数稿酬。 第三条 基本稿酬标准:(一)著作稿:每千字10至30元。确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科学著作,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文艺理论的专著,必须从优付酬者,可以适当提高标准,但每千字不超过40元。 (2)翻译稿:每千字8至24元。特别难译而质量优秀的译稿,可以适当提高标准,但每千字不超过35元。 由外文译成中文,对原著作者不付稿酬;对翻译者,按上述标准付酬。 由中文译成外文,对翻译者按本条第(1)款规定的稿酬标准付酬。对原著作者按该著作翻译稿酬的20%至40%付酬。 由少数民族文字译成汉文,对原著作者按本条第(1)款规定的稿酬标准定级支付60%的稿酬。 对少数民族文字翻译者所付的稿酬,按本款规定的外文译成中文的标准,另加25%至30%付酬。 由汉文译成少数民族文字,对原著作者不付稿酬。 (3)古籍稿:古籍整理,古籍的今译、笺证、注释、集解,每千字9至18元。对特别繁难,质量又高的,可适当提高,但每千字不得超过30元。 古籍资料的辑录、汇编,每千字5至12元(不付印数稿酬)。 各种古籍索引,每千字5至10元(不付印数稿酬)。 断句、校正错讹,每千字4至8元(不付印数稿酬)。 标点加一般校勘,每千字5至10元;难度大的标点加繁重校勘,可适当提高,但每千字不超过15元(均不付印数稿酬)。 (4)词书稿:词书条目,照本条第(1)款标准,按版面折合的字数计算,另外增加15%至25%的基本稿酬,不付印数稿酬。 百科全书词条编撰,每千字24至30元,另增加20%至30%的基本稿酬,不付印数稿酬。 (5)根据他人著作改编和缩写的书稿,按本条第(1)款标准的40%至60%向改编者付酬。并按改编费的20%至40%向原作者付酬;按改编费的10%至20%向原出版者付酬。 (6)译文的校订费,每千字4至10元,不付印数稿酬。由译者请他人代为校订者,费用由译者自付;出版社请他人校订者,校订费由出版社支付。 (7)索引和图书资料辑录,每千字3至7元,不付印数稿酬。 (8)约请社外人员编选的书籍付编选费,按每万字20至30元付酬,不付印数稿酬。 约请社外人员编辑加工的书稿,付编辑加工费,按每万字20至30元付酬,不付印数稿酬。 (9)约请社外人员审查书稿,付审稿费。一般书籍的审稿费按每万字10至20元付酬;对于繁难的专著,可适当提高,但每万字不超过40元;不付印数稿酬。 第四条 印数稿酬:(一)一般书籍的印数稿酬,按基本稿酬总额的百分比支付:(1)印数在一万册以内的,以一万册计算付基本稿酬的8%;(2)印数超过一万册的,其超过部分以千册为计算单位(不足一千册的,按千册计算),每千册付基本稿酬的0。8%。 (二)对确有重要学术理论研究价值而印数较少的专著,印数在一万册以内的,以一万册计算,付基本稿酬的30%;印数超过一万册的,按本条第(一)款之(2)的规定支付。 (三)本条(一)(二)两款规定的印数稿酬,每次重印均应累计过去的印数。不论初版还是重印,出版社均应在版本记录页上如实注明印数。 (四)学习用书、临时教材或由于其他客观原因而大量印行的著译,在第一次出版后两年内,印数在10万册以下者按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标准付酬;超过10万册以上,视不同情况按本条第(一)款规定的30%至50%付酬。 第五条 曾在报刊上发表过的著译,辑成个人专集出版,付给著译者基本稿酬和印数稿酬。编选不同著译者的报刊文章合集出版,对著译者只付基本稿酬,不付印数稿酬。出版社约请多人分章撰写,内容相互有连贯性的专著,付基本稿酬和印数稿酬。出版社约请多人撰写,单篇独立(没有连贯性)的合集,只付基本稿酬,不付印数稿酬。 期刊转载其他报刊上已发表过的作品,按第三条第(1)款标准的20%至40%向原作者付酬,并按第三条第(1)款的10%至15%向首次发表该作品的报刊付酬。 第六条 出版社已接受出版的著译,属于非作者原因未能出书者,出版社应按该书稿基本稿酬的30%至50%付给作者著译费(书稿归作者所有)。出版社主动约稿,但因稿件质量不合格未能出书者,出版社视具体情况,酌付少量的约稿费。 第七条 解放前出版过的著译重印或校订重印,支付部分或全部基本稿酬(对已故作者著译的付酬办法见第八条)。解放后出版(或再版)的已付过基本稿酬的著译,再版以及辑成个人专集(包括全集、选集、文集等)或和他人著作合集出版,不再支付基本稿酬,只付印数稿酬。著译修订再版,视修订程度支付修订费。修订费按增补部分的实际情况付酬;修订后,质量有显著提高,可重新支付原基本稿酬的部分或全部,但其印数稿酬,仍应累计原来的印数。 第八条 对已故作者稿酬的继承问题,按以下规定办理:(1)著译者死亡在30年以内者,出版其未曾发表过的遗作,付基本稿酬和印数稿酬;再版只付印数稿酬,不付基本稿酬。 (2)著译者死亡超过30年者,重印其作品不再付基本稿酬和印数稿酬。出版其首次发表的遗作,仍付基本稿酬和印数稿酬。 第九条 一部书稿分别出版不同字体的版本,或以几种装帧形式出版,或改变书名重印,或由一家出版社转移到另一家出版社出版,或编进另一书时,除对首先出版的版本付一次基本稿酬外,对另外的版本不付基本稿酬,但应累计印数,付印数稿酬。 出版社将一种书籍分地印造,或经地方出版社租型造货,其印数均应一并累计。印数稿酬由供型的出版社付给。 第十条 支付基本稿酬以千字为计算单位,不足千字的作千字算。诗词每10行作千字算(曲艺等韵文体行数计算从诗词)。旧体诗词稿酬可酌量提高。乐曲、歌词、画稿、地图等付酬办法,另定。 支付稿酬的字数按实有正文字数计算,即以排印的版面每行字数乘以全部实有的行数计算。一般文字的末尾排不足1行的和占行的题目按1行计算。标点排在行外的,字数加十分之一计算。 出版社编辑部增加的例言、说明、注解、目录、索引或其他附件,书上排印的中缝、书眉、页码和翻译书籍中就原书复制的图表以及附录转载的文件资料,均不计稿酬;但翻译书籍的附录、图表内夹有译文的,译文部分计酬。 第十一条 封面和图表的设计,以及中外文对照表的编纂等,只付基本稿酬,不付印数稿酬,付酬标准另行拟定。 第十二条 出版者同著译者应签订约稿合同或出版合同,是否预付稿酬,由合同约定,但书籍出版后,应在一个月内付清全部稿酬,每次重印应在出版后一个月内结付印数稿酬。 第十三条 书籍出版后,出版社应送给著译者样书,一般性的书籍可送10至20本,情况特殊的可以酌增酌减。对著译者购书应予以优待,在100本以内者,可以按批发折扣售给。情况特殊者,在售书数量上可酌增酌减。 第十四条 台湾、香港、澳门同胞的著译,按本规定以人民币支付稿酬。外国人(包括中国血统的外籍人)的著译(国外未曾出版过),在我国首先出版者(不含翻译或重印),稿酬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各出版社可根据本规定,视具体情况制定本社的稿酬实行办法,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送有关出版行政机关和国家版权局备案。各级出版行政机关和出版社的有关领导部门要加强对稿酬的管理,监督执行。出版社不得任意提高或压低稿酬标准,如有违反者,版权行政机关要予以纠正。各出版社应实行责任编辑、编辑室主任和总编辑三级审查确定稿酬的制度。 第十六条 本暂行规定的付酬标准,报纸、期刊可参照执行,但不付印数稿酬。 第十七条 本暂行规定自1990年7月1日起实行,计酬界限以版本记录页上的出版日期为准。初版的书籍以本暂行规定的稿酬标准支付基本稿酬和印数稿酬;再版书的印数稿酬,根据本暂行规定的基本稿酬数额,按第四条的规定付酬。 第十八条 本规定的解释权属于国家版权局。 参考资料: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法规汇编1990年第二辑第271页。

省级期刊有稿费,目前有些杂志会收到稿费,杂志也会考虑自己的运营费用,所以一般向杂志投稿是要收费的。 现在很多职业都需要进行评职称,评职称就需要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学生也会发表论文为自己加分,省级期刊属于普刊,比较容易发表的一类,不少人咨询省级期刊论文发表大概要多少钱。稿酬稿酬亦称“稿费”。新闻、出版机构在文稿、书稿、译稿采用后付给著译者的劳动报酬。我国于1984年10月曾颁发《书籍稿酬试行规定》。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版权局决定从1990年7月1日起提高稿酬标准:著作稿由每千字6—20元,提高到10—30元;对确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科学著作,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文艺理论专著,必须从优付稿酬者,每千字不超过40元。翻译稿每千字由4—14元,提高到8—24元;对特别难译而质量优秀的译稿,每千字不超过35元。印数稿酬由原来的印1—2000册,每万册按基本稿酬的5%付酬,提高到每万册按基本稿酬的8%付酬。对确实有重要学术理论价值而印数较少的专著,印1—10000册,由原来按基本稿酬的20%付酬,提高到按基本稿酬的30%付酬。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期刊稿费

VOCs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的英文缩写。人们开始关注这个指标,主要是它对人的危害很大。这个东东主要两个方面比较突出,一个是家里装修,比如家具和涂料等,有些新生儿患白血病据说就是和这个物质有关;另一个就是汽车尾气,城市里的人天天被废气污染。一般家里装修要去除VOCs最好多通风,再加空气净化器,再加活性炭吸附,三管齐下啊。

2012年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上没有此期刊,   说明不是中文核心

向仲华:(1911-1981),男,汉族,1911年8月生,湖南省溆浦县观音阁镇黎池湾村人,原名向崇如,又名向镇华,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9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7年参加革命工作,初中,中将军衔。1927年初在中学读书时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学生爱国运动。1929年初马日事变后在长沙市被捕入狱,在狱中坚持斗争。1930年7月中国工农红军攻占长沙时出狱,1930年7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3军团第8军军部秘书。1931年任红8军第4师政治部秘书长。1932年起任红3军团第4师11团党总支部书记。1933年6月起任红3军团第4师11团政治处主任,不久改任红3军团第4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1934年10月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任红3军团政治部宣传部干事。1935年10月到达陕北,担任军委后方政治部宣传科科长。1936年春科改部,任军委后方政治部宣传部部长,1936年调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报社社长。1937年夏报社改称《新中华报》社仍任社长,并任军委红军历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委员。抗日战争初期仍任《新中华报》社社长兼任新华社社长,领导报社及时报道八路军、新四军坚持敌后游击战争的事迹,宣传党中央的方针政策。1941年《解放日报》创刊,任编辑。1943年1月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参与组建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12月起任冀东纵队第13旅【第12旅】副政治委员。1946年9月起任冀察晋军区第2纵队【第3纵队】政治部主任。1947年2月起任冀察晋野战军第6纵队政治委员。1949年2月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兵团第68军政治委员(军长文年生),6月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第20兵团政治部主任、兵团党委常委。参加了清风店、石家庄、平津、太原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3月至11月任华北军政大学副政治委员、党委书记。1950年6月至11月任军委装甲兵司令部副政治委员、军委装甲兵党委常委,1950年11月至1957年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副政治委员、装甲兵党委副书记。其间:1950年11月至1951年9月兼任军委装甲兵司令部政治部主任、装甲兵政治部主任;1954年5月至1957年11月兼任装甲兵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1957年2月至1965年7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政治委员、装甲兵党委副书记。1965年6月至1972年4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政治委员、党委常委(1965年7月起)、副书记(1971年4月起)。1972年4月至1977年9月25日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总参谋部党委副书记(1972年6月起)。1977年9月25日至1980年1月11日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政治委员,1980年春节期间因肝病入院治疗,1980年1月11日至1981年5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第二政治委员,其间:1977年11月起任广州军区党委书记,1980年4月起任广州军区党委第三书记。在广州军区担任政治委员期间与司令员许世友将军,一起共同担任1979年对越南自卫反击战中——广西战区的最高总指挥。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1年5月21日因患慢性重症肝炎医治无效,在广州病逝,终年70岁。是中共第十届、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第二、三、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一、农林业1、中低产田综合治理与稳产高产基本农田建设。2、农产品基地建设。3、蔬菜、瓜果、花卉设施栽培(含无土栽培)先进技术开发与应用。4、优质、高产、高效标准化栽培技术开发与应用。5、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开发与应用。6、重大病虫害及动物疫病防治。7、农作物、家畜、家禽及水生动植物、野生动植物遗传工程及基因库建设。8、动植物(含野生)优良品种选育、繁育、保种和开发;生物育种;种子生产、加工、贮藏及鉴定。9、种(苗)脱毒技术开发与应用。10、旱作节水农业、保护性耕作、生态农业建设、耕地质量建设及新开耕地快速培肥技术开发与应用。11、生态种(养)技术开发与应用。12、农用薄膜无污染降解技术及农田土壤重金属降解技术开发与应用。13、绿色无公害饲料及添加剂开发。14、内陆流域性大湖资源增殖保护工程。15、牛羊胚胎(体内)及精液工厂化生产。16、农业生物技术开发与应用。17、耕地保养管理与土、肥、水速测技术开发与应用。18、农、林作物和渔业种质资源保护地、保护区建设;动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开发与应用。19、农作物秸秆还田与综合利用(青贮饲料,秸秆氨化养牛、还田,秸秆沼气及热解、气化,培育食用菌,固化成型燃料,秸秆人造板,秸秆纤维素燃料乙醇、非粮饲料资源开发利用等)。20、农村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开发工程(沼气工程、“三沼”综合利用、沼气灌装提纯等)。21、食(药)用菌菌种培育。22、草原、森林灾害综合治理工程。23、利用非耕地的退耕(牧)还林(草)及天然草原植被恢复工程。24、动物疫病新型诊断试剂、疫苗及低毒低残留兽药(含兽用生物制品)新工艺、新技术开发与应用。25、优质高产牧草人工种植与加工。26、无公害农产品及其产地环境的有害元素监测技术开发与应用。27、有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及有机肥料产业化技术开发与应用。28、农牧渔产品无公害、绿色生产技术开发与应用。29、农林牧渔产品储运、保鲜、加工与综合利用。30、天然林等自然资源保护工程。31、碳汇林建设、植树种草工程及林木种苗工程。32、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开发与应用。33、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工程。34、海洋、森林、野生动植物、湿地、荒漠、草原等自然保护区建设及生态示范工程。35、防护林工程。36、固沙、保水、改土新材料生产。37、抗盐与耐旱植物培植。38、速生丰产林工程、工业原料林工程、珍贵树种培育及名特优新经济林建设。39、森林抚育、低产林改造工程。40、野生经济林树种保护、改良及开发利用。41、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42、林业基因资源保护工程。43、次小薪材、沙生灌木及三剩物深加工与产品开发。44、野生动植物培植、驯养繁育基地及疫源疫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45、道地中药材及优质、丰产、濒危或紧缺动植物药材的种植(养殖)。46、香料、野生花卉等林下资源人工培育与开发。47、木基复合材料及结构用人造板技术开发。48、木质复合材料、竹质工程材料生产及综合利用。49、松脂林建设、林产化学品深加工。50、数字(信息)农业技术开发与应用。51、农业环境与治理保护技术开发与应用。52、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及面源污染防治。53、农田主要机耕道(桥)建设。54、生物质能源林定向培育与产业化。55、粮油干燥节能设备、农户绿色储粮生物技术、驱鼠技术、农户新型储粮仓(彩钢板组合仓、钢骨架矩形仓、钢网式干燥仓、热浸镀锌钢板仓等)推广应用。56、农作物、林木害虫密度自动监测技术开发与应用。57、森林、草原火灾自动监测报警技术开发与应用。58、气象卫星工程(卫星研制、生产及配套软件系统、地面接收处理设备等)和气象信息服务。59、荒漠化和沙化监测体系及能力建设。60、盐渍羊肠衣及制品开发与生产。61、防沙治沙工程。62、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后续产业开发。63、优质番茄、特色香梨、葡萄、甜瓜、红枣、核桃和枸杞的种植及深加工。64、优质酿酒葡萄基地。65、天然香料的种植、加工。66、甜菜糖加工及副产品综合利用。67、亚麻种植及其制品生产。68、高档棉毛产品升级改造。69、丝绸产品深加工。70、畜禽骨深加工新技术。二、水利1、江河堤防建设及河道、水库治理工程。2、跨流域调水工程。3、城乡供水水源工程。4、农村饮水安全工程。5、蓄滞洪区建设。6、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工程。7、城市积涝预警和防洪工程。8、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工程。9、牧区水利工程。10、灌区改造及配套设施建设。11、防洪抗旱应急设施建设。12、高效输配水、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应用。13、水文应急测报、旱情监测基础设施建设。14、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工程。15、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工程(灌排渠道、涵闸、泵站建设等)。16、防汛抗旱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与应用。17、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区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及山洪沟、泥石流沟和滑坡治理等)。18、水生态系统及地下水保护与修复工程。19、水源地保护工程(水源地保护区划分、隔离防护、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水生态环境修复及有关技术开发推广)。20、水文站网基础设施建设及其仪器设备开发与应用。三、煤炭1、煤田地质及地球物理勘探。2、120万吨/年及以上高产高效煤矿(含矿井、露天)、高效选煤厂建设。3、矿井灾害(瓦斯、煤尘、矿井水、火、围岩、地温、冲击地压等)防治。4、型煤及水煤浆技术开发与应用。5、煤炭共伴生资源加工与综合利用。6、煤层气勘探、开发、利用和煤矿瓦斯抽采、利用。7、煤矸石、煤泥、洗中煤等低热值燃料综合利用。8、管道输煤。9、煤炭高效洗选脱硫技术开发与应用。10、选煤工程技术开发与应用。11、地面沉陷区治理、矿井水资源保护与利用。12、煤电一体化建设。13、提高资源回收率的采煤方法、工艺开发与应用。14、矿井采空区矸石回填技术开发与应用。15、井下救援技术及特种装备开发与应用。16、煤炭生产过程综合监控技术、装备开发与应用。17、大型煤炭储运中心、煤炭交易市场建设。18、新型矿工避险自救器材开发与应用。19、建筑物下、铁路等基础设施下、水体下采用煤矸石等物质充填采煤技术开发与应用。20、煤炭加工应用技术开发和产品生产。四、电力1、水力发电。2、缺水地区单机60万千瓦及以上大型空冷机组电站建设。3、重要用电负荷中心且天然气充足地区天然气调峰发电项目。4、30万千瓦及以上循环流化床、增压流化床、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等洁净煤发电。5、单机30万千瓦及以上采用流化床锅炉并利用煤矸石、中煤、煤泥等发电。6、在役发电机组脱硫、脱硝改造。7、跨区电网互联工程技术开发与应用。8、输变电节能、环保技术推广应用。9、降低输、变、配电损耗技术开发与应用。10、分布式供电及并网技术推广应用。11、燃煤发电机组脱硫、脱硝及复合污染物治理。12、火力发电脱硝催化剂开发生产。13、水力发电中低温水恢复措施工程、过鱼措施工程技术开发与应用。14、大容量电能储存技术开发与应用。15、电动汽车充电设施。16、乏风瓦斯发电技术及开发利用。17、利用余热余压、煤层气、高炉气、焦炉气、垃圾发电。18、采用单机30万千瓦及以上集中供热机组的热电联产,背压式热电联产,以及热、电、冷多联产。19、南疆喀什、和田应急燃机电站。五、新能源1、生物质纤维素乙醇、生物柴油等非粮生物质燃料生产技术开发与应用。2、太阳能热发电集热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集成技术开发应用、逆变控制系统开发制造。3、风电与光伏发电互补系统技术开发与应用。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组件设计与制造。高效太阳能热水器及热水工程,太阳能中高温利用技术开发与设备制造。生物质直燃、气化发电技术开发与设备制造。农林生物质资源收集、运输、储存技术开发与设备制造;农林生物质成型燃料加工设备、锅炉和炉具制造。以畜禽养殖废弃物、城市填埋垃圾、工业有机废水等为原料的大型沼气生产成套设备。沼气发电机组、沼气净化设备、沼气管道供气、装罐成套设备制造。六、石油、天然气1、油气伴生资源综合利用。2、放空天然气回收利用及装置制造。七、钢铁1、黑色金属矿山接替资源勘探及关键勘探技术开发。2、高性能、高质量及升级换代钢材产品技术开发与应用。包括600兆帕级及以上高强度汽车板、油气输送高性能管线钢、高强度船舶用宽厚板、海洋工程用钢、420兆帕级及以上建筑和桥梁等结构用中厚板、高速重载铁路用钢、低铁损高磁感硅钢、耐腐蚀耐磨损钢材、节约合金资源不锈钢(现代铁素体不锈钢、双相不锈钢、含氮不锈钢)、高性能基础件(高性能齿轮、9级及以上螺栓、高强度弹簧、长寿命轴承等)用特殊钢棒线材、高品质特钢锻轧材(工模具钢、不锈钢、机械用钢等)等。3、焦炉、高炉、热风炉用长寿命节能环保耐火材料生产工艺;精炼钢用低碳、无碳耐火材料和高效连铸用功能环保性耐火材料生产工艺。4、生产过程在线质量检测技术应用。5、利用钢铁生产设备处理社会废弃物。6、烧结烟气脱硫、脱硝、脱二恶英等多功能干法脱除,以及副产物资源化、再利用化技术。7、难选贫矿、(共)伴生矿综合利用先进工艺技术。8、冶金固体废弃物(含冶金矿山废石、尾矿,钢铁厂产生的各类尘、泥、渣、铁皮等)综合利用先进工艺技术。9、冶金废液(含废水、废酸、废油等)循环利用工艺技术与设备。10、高炉、转炉煤气干法除尘。新一代钢铁可循环流程(在做好钢铁产业内部循环的基础上,发展钢铁与电力、化工、装备制造等相关产业间的横向、纵向物流和能流的循环流程)工艺技术开发与应用。八、有色金属1、有色金属现有矿山接替资源勘探开发,紧缺资源的深部及难采矿床开发。2、高效、低耗、低污染、新型冶炼技术开发。3、高效、节能、低污染、规模化再生资源回收与综合利用(1)废杂有色金属回收(2)有价元素的综合利用(3)赤泥及其他冶炼废渣综合利用(4)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4、铝铜硅钨钼等大规格高纯靶材、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铜镍硅和铜铬锆引线框架材料、电子焊料等开发与生产。5、抗压强度不低于500Mpa、导电率不低于80%IACS的铜合金精密带材和超长线材制品等高强铜合金、交通运输工具主承力结构用的新型高强、高韧、耐蚀 铝合金材料及大尺寸制品开发与生产。6、铜、铅、锌、铝等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九、黄金1、从尾矿及废石中回收黄金资源。黄金深部(1000米以下)探矿与开采。十、石化化工1、含硫含酸重质、劣质原油炼制技术,高标准油品生产技术开发与应用。2、高效、安全、环境友好的农药新品种、新剂型(水基化剂型等)、专用中间体、助剂(水基化助剂等)的开发与生产;甲叉法乙草胺、水相法毒死蜱工艺,草甘膦回收氯甲烷工艺、定向合成法手性和立体结构农药生产、乙基氯化物合成技术等清洁生产工艺的开发和应用,生物农药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与生产。3、改性型、水基型胶粘剂和新型热熔胶,环保型吸水剂、水处理剂,分子筛固汞、无汞等新型高效、环保催化剂和助剂,安全型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纳米材料,功能性膜材料,超净高纯试剂、光刻胶、电子气、高性能液晶材料等新型精细化学品的开发与生产。4、聚合物改性沥青开发与生产。5、硫、钾、硼、锂等短缺化工矿产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以及精细无机盐产品生产。6、优质钾肥及各种专用肥、缓控释肥的生产,钾肥生产剩余物的综合开发利用,氮肥企业节能减排和原料结构调整,磷石膏综合利用技术开发与应用。7、水性木器、工业、船舶涂料、高固体分、无溶剂、辐射固化、功能性外墙保温涂料等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涂料生产。8、采用离子膜法烧碱生产技术、烧碱用盐水膜法脱硝、纯碱行业干法蒸馏、联碱不冷碳化等清洁生产技术对现有装置进行改造和回收锅炉烟道气C02生产纯碱。9、盐化工下游产品生产及开发(列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限制类、禁止类的除外)。十一、建材1、一次冲洗用水量6升及以下的坐便器、蹲便器、节水型小便器及节水控制设备开发与生产。2、使用合成矿物纤维、芳纶纤维等作为增强材料的无石棉摩擦、密封材料新工艺、新产品开发与生产。3、废矿石、尾矿和建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4、农用田间建设材料技术开发与生产。5、利用工业副产石膏生产新型墙体材料及技术装备开发与制造。6、2000吨/日及以上新型干法水泥和利用2000吨/日及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窑炉处置工业废弃物、城市污泥和生活垃圾的生产,纯低温余热发电;粉磨系统等节能改造。7、3万吨/年及以上无碱玻璃纤维池窑拉丝技术和高性能玻璃纤维及制品技术开发与生产。8、优质节能复合门窗及五金配件生产。9、20万立方米/年以上大型石材荒料、30万平方米/年以上超薄复合石材生产。10、年产100万平方米及以上建筑陶瓷砖生产线。11、3000万标砖/年及以上的煤矸石、页岩等非粘土烧结构多孔砖和空心砖生产线。12、年产500万平方米及以上改性沥青类防水卷材生产线。13、新型墙体材料开发与生产。14、蛭石、云母、石棉、菱镁矿、石墨、石灰石、红柱石、石材等非金属矿产的综合利用(勘查、开发除外)。15、特殊品种(超白、超薄、在线Low-E)优质浮法玻璃技术开发及深加工。新型墙体和屋面材料、绝热隔音材料、建筑防水和密封等材料的开发与生产。应急安置房屋开发与生产。150万平方米/年及以上、厚度小于6毫米的陶瓷板生产线和工艺装备技术开发与应用。风积沙在建材生产与开发中的研发与应用。十二、医药1、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开发和生产,天然药物开发和生产,新型计划生育药物(包括第三代孕激素的避孕药)开发和生产,满足我国重大、多发性疾病防治需求的通用名药物首次开发和生产,药物新剂型、新辅料的开发和生产,药物生产过程中的膜分离、超临界萃取、新型结晶、手性合成、酶促合成、生物转化、自控等技术开发与应用,原料药生产节能降耗减排技术、新型药物制剂技术开发与应用。2、新型药用包装材料及其技术开发和生产(一级耐水药用玻璃,可降解材料,具有避光、高阻隔性、高透过性的功能性材料,新型给药方式的包装;药包材无苯油墨印刷工艺等)。3、濒危稀缺药用动植物人工繁育技术及代用品开发和生产,先进农业技术在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中的应用,中药有效成份的提取、纯化、质量控制新技术开发和应用,中药现代剂型的工艺技术、生产过程控制技术和装备的开发与应用,中药饮片创新技术开发和应用,中成药二次开发和生产。4、民族药物开发和生产。5、基本药物质量和生产技术水平提升及降低成本。6、以牛羊内脏为原料的生物制药产品的开发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药物、重大传染病防治疫苗和药物、新型诊断试剂的开发和生产。十三、机械1、土壤修复技术装备制造。2、适合新疆煤炭蕴藏特点的煤矿采掘设备制造。3、农业、林果业、畜牧业机械制造。4、安全饮水设备制造。牧草收获机械:自走式牧草收割机、指盘式牧草搂草机、牧草捡拾压捆机等。节水灌溉设备:各种大中型喷灌机、各种类型微滴灌设备等;抗洪排涝设备(排水量1500立方米/小时以上,扬程5~20米,功率1500千瓦以上,效率60%以上,可移动)。大型施工机械:30吨以上液压挖掘机、6米及以上全断面掘进机、320马力及以上履带推土机、6吨及以上装载机、600吨及以上架桥设备(含架桥机、运梁车、提梁机)、400吨及以上履带起重机、100吨及以上全地面起重机、钻孔100毫米以上凿岩台车、400千瓦及以上砼冷热再生设备、1米宽及以上铣刨机;关键零部件:动力换挡变速箱、湿式驱动桥、回转支承、液力变矩器、为电动叉车配套的电机、电控、压力25兆帕以上液压马达、泵、控制阀。十四、轻工1、无元素氯(ECF)和全无氯(TCF)化学纸浆漂白工艺开发及应用。2、生物可降解塑料及其系列产品开发、生产与应用。3、农用塑料节水器材和长寿命(三年及以上)功能性农用薄膜的开发、生产。4、新型塑料建材(高气密性节能塑料窗、大口径排水排污管道、抗冲击改性聚氯乙烯管、地源热泵系统用聚乙烯管、非开挖用塑料管材、复合塑料管材、塑料检查井);防渗土工膜;塑木复合材料和分子量≥200万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材及板材生产。5、少数民族特需用品制造。6、制革及毛皮加工清洁生产、皮革后整饰新技术开发及关键设备制造、皮革废弃物综合利用;皮革铬鞣废液的循环利用,三价铬污泥综合利用;无灰膨胀(助)剂、无氨脱灰(助)剂、无盐浸酸(助)剂、高吸收铬鞣(助)剂、天然植物鞣剂、水性涂饰(助)剂等高档皮革用功能性化工产品开发、生产与应用。7、多效、节能、节水、环保型表面活性剂和浓缩型合成洗涤剂的开发与生产。8、节能环保型玻璃窑炉(含全电熔、电助熔、全氧燃烧技术)的设计、应用;废(碎)玻璃回收再利用。9、水性油墨、紫外光固化油墨、植物油油墨等节能环保型油墨生产。10、天然食品添加剂、天然香料新技术开发与生产。11、热带果汁、浆果果汁、谷物饮料、本草饮料、茶浓缩液、茶粉、植物蛋白饮料等高附加价值植物饮料的开发生产与加工原料基地建设;果渣、茶渣等的综合开发与利用。12、营养健康型大米、小麦粉(食品专用米、发芽糙米、留胚米、食品专用粉、全麦粉及营养强化产品等)及制品的开发生产;传统主食工业化生产;杂粮加工专用设备开发与生产。13、菜籽油生产线:采用膨化、负压蒸发、热能自平衡利用、低消耗蒸汽真空系统等技术,油菜籽主产区日处理油菜籽400吨及以上、吨料溶剂消耗5公斤以下(其中西部地区日处理油菜籽200吨及以上、吨料溶剂消耗2公斤)以下;花生油生产线:花生主产区日处理花生200吨及以上,吨料溶剂消耗2公斤以下;棉籽油生产线:棉籽产区日处理棉籽300吨及以上,吨料溶剂消耗2公斤以下;米糠油生产线:采用分散快速膨化,集中制油、精炼技术;玉米胚芽油生产线;油茶籽、核桃等木本油料和胡麻、芝麻、葵花籽等小品种油料加工生产线。14、发酵法工艺生产小品种氨基酸(赖氨酸、谷氨酸除外),新型酶制剂(糖化酶、淀粉酶除外)、多元醇、功能性发酵制品(功能性糖类、真菌多糖、功能性红曲、发酵法抗氧化和复合功能配料、活性肽、微生态制剂)等生产。15、薯类变性淀粉。16、畜禽骨、血及内脏等副产物综合利用与无害化处理。17、采用生物发酵技术生产优质低温肉制品。18、单条生产线年生产能力化学木浆年产30万吨及以上、化学机械木浆10万吨及以上、非木原料制浆5万吨及以上、箱纸板和白板纸10万吨及以上的造纸项目。19、高档营养配方乳粉、优质工业乳粉、奶酪、酪蛋白、奶油、炼乳、酸奶等固态、半固态乳制品生产。20、年产10万千升以上啤酒生产线。21、年产1万千升以上葡萄酒生产线。22、年产1000千升以上果酒生产线。23、民族乐器及其零件生产。24、手工地毯、玉雕、民族刺绣等民族特色手工艺品、工艺美术品和旅游纪念品生产。25、粮油加工副产物(稻壳、米糠、麸皮、胚芽、饼粕、秸秆等)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开发应用。26、综合利用钾盐生产剩余物生产鲜皮处理剂。27、年产10万件及以上木制家具、5万件及以上金属家具、3万件及以上塑料家具、1万件及以上软体家具生产。28、年产3万吨以上玻璃瓶罐、玻璃包装容器生产线。29、金属包装容器、日用金属工具、日用金属制品、建筑及家具用金属配件、建筑装饰及水暖管道零件、建筑安全消防用金属制品生产。30、包装容器材料及日用玻璃制品生产。高效节能家电开发与生产。废旧铅酸蓄电池资源化无害化回收,年回收能力5万吨以上再生铅工艺装备系统制造。十五、纺织1、符合生态、资源综合利用与环保要求的特种动物纤维、麻纤维、竹原纤维、桑柞茧丝、彩色棉花、彩色桑茧丝类天然纤维的加工技术与产品。2、采用紧密纺、低扭矩纺、赛络纺、嵌入式纺纱等高速、新型纺纱技术生产多品种纤维混纺纱线及采用自动络筒、细络联、集体络纱等自动化设备生产高品质纱线。3、采用编织、非织造布复合、多层在线复合、长效多功能整理等高新技术,生产满足国民经济各领域需求的产业用纺织品。4、高档地毯、抽纱、刺绣产品生产。5、5万锭以上棉纺织生产。6、大容量聚酯及涤纶纤维生产。7、差别化、功能性改性化学纤维生产。8、新型聚酯及纤维、再生资源纤维、生物质纤维开发、生产及应用。9、采用无梭织机、大圆机等先进织造设备生产高档机织、针织纺织品。10、节能环保型印染高档面料生产。11、采用信息化、自动化技术的服装生产。12、纺织行业三废高效治理以及废旧资源回收再利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十六、建筑1、集中供热系统计量与调控技术、产品的研发与推广。2、商品混凝土、商品砂浆及其施工技术开发。建筑隔震减震结构体系及产品研发与推广。移动式应急生活供水系统开发与应用。十七、城市基础设施1、城市公共交通建设。2、城市道路及智能交通体系建设。3、城镇安全饮水工程。4、城镇地下管道共同沟建设。5、城镇供排水管网工程、供水水源及净水厂工程。6、城市燃气工程。7、城镇集中供热建设和改造工程。8、城镇园林绿化及生态小区建设。9、城市建设管理信息化技术应用。10、城市生态系统关键技术应用。11、城市节水技术开发与应用。12、城市照明智能化、绿色照明产品及系统技术开发与应用。13、再生水利用技术与工程。14、城市下水管线非开挖施工技术开发与应用。15、城市供水、排水、燃气塑料管道应用工程。十八、铁路1、铁路新线建设。2、既有铁路改扩建。3、客运专线、高速铁路系统技术开发与建设。4、铁路行车及客运、货运安全保障系统技术与装备,铁路列车运行控制与车辆控制系统、铁路运输信息系统开发建设。5、铁路运输信息系统开发与建设。6、7200千瓦及以上交流传动电力机车、6000马力及以上交流传动内燃机车、时速200公里以上动车组、海拔3000米以上高原机车、大型专用货车、机车车辆特种救援设备。7、干线轨道车辆交流牵引传动系统、制动系统及核心元器件(含IGCT、IGBT元器件)。8、时速200公里及以上铁路接触网、道岔、扣配件、牵引供电设备。9、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功率因数补偿技术应用。10、大型养路机械、铁路工程建设机械装备、线桥隧检测设备。11、行车调度指挥自动化技术开发。12、混凝土结构物修补和提高耐久性技术、材料开发。13、铁路旅客列车集便器及污物地面接收、处理工程。14、铁路GSM-R通信信号系统。15、铁路宽带通信系统开发与建设。16、数字铁路与智能运输开发建设。17、时速在300公里及以上高速铁路或客运专线减震降噪技术应用。18、城际轨道交通建设。十九、公路及道路运输(含城市客运)^……二十、水运^……二十一、航空运输^……二十二、综合交通运输^……二十三、信息产业^……二十四、现代物流业^……二十五、金融服务业^……二十六、科技服务业^……^……二十八、商贸服务业^……二十九、旅游业三十、邮政业三十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服务业三十二、其他服务业三十三、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三十四、公共安全与应急产品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版面费

应该够呛,核心刊物本来也不缺稿件,发之前楼主可以打电话问下社里。

CN不是一个刊物的级别,而是国内统一刊号的别称,它是一个刊物在国内具有公开发行身份的最重要的标志,其表现形式为:CNXX-XXXX煤炭方面的杂志 长春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CN22-1311/TK 江西煤炭科技 CN36-1121/TD 煤炭高等教育 CN32-1365/G4 煤炭工程 CN11-4658/TD 煤炭技术CN 23-1393/TD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CN11-2627/TD 煤炭经济研究CN 11-1038/F 煤炭科技 CN32-1491/TD 煤炭科学技术 CN11-2402/TD 煤炭学报 CN11-2190/TD 煤炭学报(英文版) CN11-3747/TD 煤炭转化 CN14-1163/TQ 内蒙古煤炭经济 CN15-1115/F 山东煤炭科技 CN37-1236/TD 山西煤炭 CN14-1096/TD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CN 14-1247/D 陕西煤炭 CN61-1382/TD 中国煤炭CN11-3621/TD 中国煤炭(英文版) CN11-3622/TD 中国煤炭地质 CN13-1385/TD 中国煤炭工业CN11-5593/F 中国煤炭工业年鉴 CN11-4108/TD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CN13-1221/R 中州煤炭CN 41-1087/TD 版面费要根据具体刊物来说了,省级、国家级和核心的,价格差不少呢

2000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期刊

[1]山东滕南矿区侏罗系水文地质特征Hydro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Jarassis system in Tengnan Mine Shandong Province作者:杜美利, 符斌让, 李春生学术期刊:中国煤田地质COAL GEOLOGY OF CHINA 2000年1期[2]宁夏彭阳草庙地区煤田钻探防漏堵漏技术研究与应用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Leakage Protection and Sealing Technology for Coalfield Drilling in Ningxia作者:路学忠, 李春生, 蔡记华学术期刊: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EXPLORATION ENGINEERING(ROCK & SOIL DRILLING AND TUNNELING) 2009年2期[3]宁夏回族自治区岩心钻探发展综合研究Comprehensive Research on Core Drilling Development in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作者:路学忠, 李春生, 李学军, 伏总强学术期刊: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EXPLORATION ENGINEERING(ROCK & SOIL DRILLING AND TUNNELING) 2009年9期[4]章村矿四井顶板砂岩含水层分析及防治Analysis on aquifer water in bleeding rock and its prevention at Zhangcun N4 Mine作者:李春生, 田振洪, 王屹, 赵春生学术期刊:河北煤炭HEBEI COAL 2002年5期[5]利用深孔高压注水解决高瓦斯较坚硬煤层开采Solution of High Gas Harder Coal Mining by Deep High-pressure Water学术期刊:煤COAL 2009年6期[6]煤矿实行四六作业制可行性研究A feasibility study on implementing new work system of 6-hour/4-shift per day in coal mines作者:李春生, 封建明, 韩千文学术期刊:中国煤炭CHINA COAL 2007年9期[7]镜状体TOF-SIMS特征研究Research on TOF- SIMS features of vitrinite- like maceral作者:杜美利, 李春生学术期刊:中国煤田地质COAL GEOLOGY OF CHINA 2000年2期[8]信合机械化开采在簿煤层中的应用Application of the fully mechanized longwall mining in thin coal seam作者:李春生, 王君义, 宋士博学术期刊:河北煤炭HEBEI COAL 2010年5期[9]以构建规模效益型经济为中心--煤炭企业实施老矿转产的务实选择作者:史忠引, 李春生学术期刊:煤炭经济研究COAL ECONOMIC RESEARCH 2002年10期[10]硅灰石制备白炭黑的反应原理及动力学分析To Analyze the Principle of Reaction and the Kinetics of Preparing Silica From Wollastonite学术期刊: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CHINA NON-METALLIC MINING INDUSTRY HERALD 2006年3期[11]铜精炼过程能耗模糊自适应变权重组合预测模型及其应用APPLICATION OF COMBINED FORECASTING MODEL OF ENERGY CONSUMPTION TO COPPER REFINING PROCESS BASED ON THE METHOD OF FUZZY ADAPTIVE VARIABLE WEIGHT作者:鄂加强, 王耀南, 梅炽, 李春生学术期刊:矿冶MINING & METALLURGY 2005年3期[12]临城矿复杂条件下开采风井保护煤柱技术研究Study on of ventilating shaft protection pillar mining under complicated condition at Lincheng Coal Mine学术期刊:河北煤炭HEBEI COAL 2003年4期[13]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矿井机械化开采水平Depend on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o raise the mechanization recovery level of mine作者:李春生, 尚二考学术期刊:河北煤炭HEBEI COAL 2010年2期[14]邢台矿区三维地震勘探效果评价Evaluation on effect of three- dimensional seismic exploration used in Xingtai mining area作者:李彩惠, 李春生, 刘重举, 魏树群学术期刊:河北煤炭HEBEI COAL 2003年1期[15]天一煤业副斜井15#煤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分析Forecast analysis on the danger of 15# coal gas outburst in the auxiliary inclined shaft of Tianyi Coal Company作者:李春生, 王君义, 郝国义学术期刊:河北煤炭HEBEI COAL 2010年4期[16]集贤煤矿光爆锚喷支护的尝试Try on Smooth Blasting and Combined Support with Shotcrete and Bolting in Jixian Coal Mine学术期刊:煤炭技术COAL TECHNOLOGY 2009年7期[17]超高压螺栓断裂机理与预防的研究Study on Failure Mechanism and Prevention of Extra High- strength Bolt作者:施俊侠, 李春生学术期刊:煤矿机械COAL MINE MACHINERY 2007年10期[18]邢台矿区显德汪井田煤层变薄带的形成机理分析Analysis on formation mechanism of seam getting thinner zone in Xiandewang Mine Field of Xingtai Mining Area学术期刊:煤炭科学技术CO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2年10期[19]集贤煤矿上下山开采方案Exploitation Programme of Rise Dip in Jixian Coal Mine学术期刊:煤COAL 2009年4期[20]超高压压缩机填料盘微动疲劳机理与减缓措施的研究Study on Fretting Fatigue Mechanism and Relief Method of Packing Box Use in Hypercompressor作者:施俊侠, 李春生学术期刊:煤矿机械COAL MINE MACHINERY 2007年11期[21]某大酒店改扩建工程深基坑开挖降排水设计作者:李春生学术期刊:西部探矿工程WEST-CHINA EXPLORATION ENGINEERING 2004年4期[22]风量比例法在甲烷传感器优化布置中的应用Application of air-volume proportion rule in optimal placement of methane sensor in mine作者:孙继平, 唐亮, 李春生, 朱宁, 张博学术期刊:煤炭学报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 2008年10期[23]大同煤田北部瓦斯赋存规律Gas Preservative Law in Northern Datong Coal- field作者:李春生, 冯月新, 刘善斌学术期刊:中国煤田地质COAL GEOLOGY OF CHINA 2001年4期[24]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应用的探讨Discuss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ree-product HM cyclone作者:杨胜林, 王朝阳, 李春生, 张树森, 杨瑞峰学术期刊: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COAL PROCESSING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2008年4期

经2013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查证,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不是中文核心期刊。

2012年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上没有此期刊,   说明不是中文核心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期刊投稿

专业名称: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代码: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能从事煤炭深加工与利用,生产技术管理、相关机电设备维护管理及应用开发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专业核心能力:煤炭加工与利用方向的生产和相关机电设备的技术管理及应用开发。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工业电器控制、机械原理及零件、选矿学、煤化学、煤质检验、实验设计、煤炭加工机械、水煤浆技术、型煤及配煤技术、煤炭综合利用、煤炭材料、型煤厂(水煤浆厂)设计、毕业综合实训与实践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就业面向:煤炭深加工与综合利用的技术与管理部门。其实目前还是主要面向一些煤炭,如一些国有大型煤矿会用到煤炭深加工。其他方面就业尚不明朗

2012年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上没有此期刊,   说明不是中文核心

经2013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查证,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不是中文核心期刊。

  • 索引序列
  •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期刊稿费标准
  •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期刊稿费
  •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版面费
  •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期刊
  •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期刊投稿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