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电子版在线阅读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电子版在线阅读

发布时间: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电子版在线阅读

陕西眉县人

辽大经济类的专业强,只不过像经济学类,金融学类这种大类专业,本科毕业和同水平其他经济类专业相比,竞争力较低。它们需要到本科以上才能体现出强的竞争力,辽大可以作为本科考研的一个不错的跳板。辽大经济的奠基人是宋则行先生,师从凯恩斯 你可以了解一下

你这。。。。导师姓名: 张颖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64 年 3 月 4 日   院系名称: 经济管理学院   一级学科: 农林经济管理   二级学科: 林业经济管理   研究方向1: 区域经济   研究方向2: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   研究方向3: 森林资源价值评价与政策   政治面貌: 共青团员   现在职称: 副教授   职称评定时间: 2000 年 1 月   导师最后学历: 博士   导师最后学位: 博士   获学位时间: 1999 年 6 月   获学位单位: 北京林业大学   是否留学: 是   留学国别: 韩国   留学时间: 从 1999 年 06 月 到 2000 年 06 月   硕导、博导: 硕导   批硕、博导时间: 2001 年 9 月   在读硕士: 2人   上岗时间: 2001 年 9 月   现在在岗否: 是   所在学科是否博士后流动站: 否   工作简历:   (1)1989年8月—1990年7月,在黑龙江朗乡林业局挂职锻炼;   (2)1990年8月—1994年8月,在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书;   (3)1994年9月—1999年6月,北京林业大学在职研究生.博士学习;   (4)1999年6月—2000年6月,韩国Korea University 博士后学习;   (5)2002年11月—2003年1月,台湾大学森林系访问学者   教学工作:   (1)1989年7月,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毕业,并留校任教   (2)1990年8月—1994年8月,在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任教;   (3)1994年9月—1999年6月,北京林业大学在职研究生.博士学习,并任教;   (4)2000年7月至今,在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任教   研究领域:   (1)森林资源价值评价和政策;   (2)森林资源核算;   (3)区域经济;   (4)宏观经济统计分析   在研课题:   (1)中国热带森林环境价值核算研究,ITTO PD 39/98,1999_2003,3万元,副主持,承担"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价值核算""热带林地林木价值核算"研究   (2)森林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价研究,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2002-2003,4万元,独立完成   论文目录: 发表论文30多篇,主要有:   1、宗教与森林保护,张颖,森林与人类,1988(4)。   2、我国森林工业投资与产值的灰色关联分析,张颖,西北林学院学报,1991(3)。   3、我国木材供需缺口模式当议,张颖,吴志文,技术经济,1992(6)。   4、家具开发趋势,张颖,中国技术经济信息,1992(24)。   5、我国森工技术进步和经济效益的度量分析,张颖,西北林学院学报,1993(1)。   6、再论我国林分价值量的评价,王琦、张颖,西北林学院学报,1994(3)。   7、我国林业再生产系统的灰色控制研究,张颖,西北林学院学报,1994(1)。   8、对宏观调控理论依据的探讨,张颖,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增刊)。   9、林业系统生产力的量化分析研究,张颖、于凤,林业经济,1996(4)。   10、林业在保证本世纪末粮食增产中所起作用的研究,张颖、于凤,林业工作研究,1996(3)。   11、协同学与林业持续发展,张颖,于凤,林业经济问题,1996(2)。   12、山区林业综合开发应注意的问题,林业工作研究,1996(12)。   13、我国林业经济监测预警系统初探,陈建成、胡明形、王立群、张颖等,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6(2)。   14、牡丹江林区林产工业产品结构优化研究,“牡丹江林区林产工业产品结构优化模式的研究”课题组(张颖为课题组成员之一),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6(2)。   15、中国林地价值评价研究综述,张颖,林业经济,1997(1)。   16、林业科技进步速度加快,但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张颖,林业工作研究,1997(5)。   17、西南地区林业区域发展优势研究,于玲、张颖,林业科技管理,1998(3)。   18、林地有偿使用的理论依据的探讨,张颖,林业经济问题,1999(6)。   19、what is the impact of unemployment and how should it e dealt with is China, Zhang Ying, Applied Economics,APE/1999/   20、The economics evaluation of forest biodiversity in china involved in international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biodiversity, Zhang Ying, Global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and forest Issues in Northeast Asia,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Northeast Asia Forest Forum, 2000-   21、关于加强森林资源社会效益核算的几个问题,张颖,林业工作研究,2000(11)。   22、北京市林业用地价值核算,张颖、于玲,林业科技管理,2000(4)。   23、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价值核算研究,张颖,环境观察与评论,2001(2)。   24、必须加强森林资源社会效益的核算,张颖,经济研究参考,2001(2 L-1)   25、森林生物多样性价值核算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张颖,林业科技管理,2001(1)   26、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价值研究,张颖,林业经济,2001(3)   27、A Discussion on the Selection of Methods for Forestry Land and Tree Value Accounting, Zhang Ying, ITTO PD 39/98 R2(M),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Forest Environmental Value Accounting, October, 9-12, 2001, Beijing, C   28、The Economic Evaluation on China’s Forest Biodiversity, Zhang Ying and Woo-Hyuk Byun, ITTO PD 39/98 R2(M),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Forest Environmental Value Accounting, October, 9-12, 2001, Beijing, C   29、我国森林生物多样性变化的评价研究,张颖,林业资源管理,2002(2)   30、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总体趋势的变化评价,张颖,世界环境,2002(2)   著译目录: 出版专著2部,担任副主编、参编著作6部,主要有:   1、绿色核算——森林资源核算及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理论、方法、实证研究,张颖著,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2、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评价,张颖著,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3、森林环境价值核算,侯元兆主编、张颖副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4、Forest Environmental Value Accounting, Chief Editor Hou Yuanzhao, Assistant Editor Zhang Ying, ITTO PD 39/98 R2(M),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Forest Environmental Value Accounting, October, 9-12, 2001, Beijing, C   5、实用林业统计,陈建成主编(张颖参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6、中国森林资源核算研究,侯元兆主编(张颖参编,第四作者),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7、北京市森林资源价值,周冰冰等著(张颖参编,排名第三),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8、世界私有林概览,李智勇等主编(张颖参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科研成果: 获省部级奖3项,优秀论文奖3项。其中:   (1)1991年,撰写的“北京市建筑木材厂技术进步的度量分析”获1991年全国企业技术经济论文大奖赛鼓励奖。   (2)1994-1995年,参加了国家科委、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主持的“中国森林资源核算研究”项目,并担任“林木林地核算研究”子项目主持。完成科研报告10万多字。该项目1996年获国家科委、国防科工委、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五个部门的“国家优秀科技信息成果奖”三等奖,排名第三。   (3)1995-1996年,参加了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主持的“中国森林资源价值评价研究”项目,并担任“林木林地价值评价研究”子项目主持,完成科研报告7万字。该项目1997年获林业部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五。   (4)“中国森林资源价值评价研究”项目中独立完成的“中国林地价值评价研究综述”,1998年获“第二届华中地区科学技术推广大会二等奖”。   (5)“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价值核算研究”,2002年获北京市统计系统优秀论文奖。   (6)专著《绿色核算》,2002年获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   成果推广应用情况:   (1)在"中国森林资源价值评价研究”项目中独立完成的“中国林地价值评价研究综述”,1998年获“第二届华中地区科学技术推广大会二等奖”。   (2)对"森林生物多样性的评价研究",在国内产生较大影响,其中"科技日报""科学时报""北京日报""中国绿色时报",等13家报刊杂志作了报道"九亿网""中国环保网"等也作了大量报道11_1,在台湾大学作访问学者时,也专门作了讲座   (3)"绿色核算"2002年获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其成果已在国家统计局"森林资源核算"中应用   表彰和荣誉:   (1)2002_2003,对"森林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价的研究"获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资助;   (2)2002年,获北京林业大学"三育人标兵"称号;   (3)2002,连续两年在学校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   主要兼职:   (1)任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林业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2)国家林业局《林业工作研究》特约研究员   办公室电话: 62337674   传真: 62337674   通讯地址: 北京林业大学39号信箱   邮政编码: 100083   电子邮件地址:

世界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指数(WAJCI)Q1区中国科技期刊刊名WAJCI指数学科内WAJCI世界排名综合性科学技术NATIONAL SCIENCEREVIEW*1838/148SCIENCE BULLETIN*26212/148科学通报09631/148中国科学院院刊58735/148数学SCIENCE CHINAMATHEMATICS*72471/313应用数学APPLIEDMATHEMATICS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77557/252应用物理学NANO RESEARCH*41317/148NANO-MICROLETTERS*51827/148光学LIGHT: SCIENCE &APPLICATIONS*4837/104物理化学NANO RESEARCH*54536/145应用化学CHINESE JOURNALOF CATALYSIS*80113/71JOURNAL OFENERGY CHEMISTRY*71617/71地球科学综合GEOSCIENCEFRONTIERS*85548/192地质学岩石学报*4298/91ACTA GEOLOGICASINICA(ENGLISH EDITION)*51314/91地质学报38216/91地质论评26817/91自然地理学地理学报5207/87地理研究68612/87地理科学进展08920/87地理科学02021/87生物学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79023/92细胞与组织工程BONE RESEARCH*1324/24细胞生物学CELL RESEARCH*05818/191遗传学与遗传性GENOMICS,PROTEOMICS& BIOINFORMATICS*78937/172古生物学JOURNAL OFPALAEOGEOGRAPHY*2017/55植物学MOLECULAR PLANT*39211/230JOURNAL OFINTEGRATIVEPLANT BIOLOGY*66144/230JOURNAL OFSYSTEMATICSAND EVOLUTION*43148/230动物学CURRENT ZOOLOGY*07735/172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PLANT*11022/293医药卫生综合CHINESE MEDICALJOURNAL*14338/179结合与补充医学中国中药杂志79211/58CHINESE JOURNALOF NATURALMEDICINES*78412/58中草药66013/58免疫学CELLULAR &MOLECULARIMMUNOLOGY*08531/156男科学ASIAN JOURNAL OFANDROLOGY*3381/7放射学、核医学与医学成像SIGNALTRANSDUCTIONAND TARGETEDTHERAPY69732/129药学与药理学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电子版在线阅读下载

学校名称:昆明理工大学 院校代码:10674

1、攀枝花干热河谷14个树种的耐旱性研究西南林学院学报1996,16(3):135~第一作者 2、元谋干热河谷主要造林植物耐旱性评估西南林学院学1997,17(2):19~第一作者3、干热河谷主要造林树种水分生理生态特点西南林学院学报1997,17(2):1 9~第一作者4、干热河谷主要造林树种旱性结构的初步研究西南林学院学报1997,17(2):59~第一作者5、影响元谋植被恢复与造林成败的主要气象条件及其对策西南林学院学报 1997,17(2):36-第二作者6、金沙江干热河谷恢复植被与造林技术研究西南林学院学报1997,17(2):1~第二作者7、元谋县长防林不同林分结构小气候效应的初步研究西南林学院学报1997,17(2):43~第二作者8、元谋干热河谷植被恢复造林树种的引种试验研究初报西南林学院学报1997,17(2):25~第三作者9、山羊肝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的立体学定量分析黑龙江畜牧兽医2000,(1):16~第二作者10、内毒素诱导的一氧化氮作用机制黑龙江畜牧兽医2000,(6):35~第二作者11、654-2对山羊内毒素性病理损害的保护效应动物医学进展2000,21(2):51~第二作者12、内毒素介导的肾脏病变及654-2的保护效应辽宁畜牧兽医2000,(1):1-第二作者13、大叶相思茎段腋芽组织培养技术初探西南林学院学报2003,23(2):16~第一作者14、干热河谷九种造林树种在旱季的水分关系和气孔导度植物生态学报2004,28(2):189~第一作者15、干热河谷主要造林树种光合作用光抑制的防御2004,10(3):270~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第一作者16、根系分泌物的分泌机理及研究方法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0:67~通讯作者。17、影响何首乌嫩枝扦插生根的因素[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8,12(22): 14-通讯作者。18、建水县石漠化地段9个造林树种耐寒性主成分分析宁夏大学学报,2008,29:154~第一作者。19、不同干旱条件对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1:142~通讯作者。20、低pH与酸铝对甜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34(3):146~通讯作者21、北京市污水厂污泥中的内分泌干扰效应物质[J]生态毒理学报, 2010,5(2):215~通讯作者。22、铬诱导下薄荷的氧化胁迫响应和铬分布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3(2):64~通讯作者。23、铬胁迫对薄荷生理特性的影响中国农学通报,2011,27(4):115~通讯作者。24、扁穗牛鞭草对铬的吸收积累特征研究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34(12):83~通讯作者。25、何首乌水培繁殖及生根相关生理生化特征的动态变化中国中药杂志,2011,36(3):375~第一作者26、滇杠柳扦插繁殖及生根相关理化特性的动态分析中药材,2011,34(6):841~第一作者27、滇杠柳茎段和顶芽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 中药材,2011,34,(11):1656~通讯作者28、电镀污染区植物对复合重金属的富集、转移和对污染土壤修复潜力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2,28(4):468~472。第一作者29、基于能值生态足迹对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状态比较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4(11):1656~通讯作者

提供一些科举制的参考文献,供参考。 [1] 张晓光 论科举制的历史作用[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7,(01) [2] 陈小锦 从科学发展观看科举选才制衰亡的必然性[J] 广西党史, 2006,(Z2) [3] 李福荣 科举制度[J] 中学政史地(七年级), 2007,(02) [4] 谢华章 古代科举制度史话[J] 炎黄纵横, 2006,(04) [5] 王艳 论科举制度对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培育和桎梏[J]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06) [6] 刘海峰 重评科举制度——废科举百年反思[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2) [7] 刘海峰 中国对日、韩、越三国科举的影响[J] 学术月刊, 2006,(12) [8] 荀凤英 清朝的科举制[J] 兰台世界, 2006,(19) [9] 杨司薇 功过自凭后人说——对科举制度的几点见解[J]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2,(S1) [10] 王金炳 科举制的利弊和借鉴[J] 南方论刊, 2007,(04)

昆明理工大学。学校代码:10674学校地址:(1)呈贡校区:昆明市呈贡区景明南路727号,邮编:650500;(2)莲华校区:昆明市一二一大街文昌路68号,邮编:650093;(3)新迎校区:昆明市环城东路50号,邮编:650051;(4)嵩明校区:云南省昆明市嵩明职教新城空港大道1号,邮编:651700。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电子版在线阅读官网

一,挖回来养在家中二,在植物边立个牌:名花有主三,在植物周围埋地雷,擅入者死四,占住那座山头做山大王,收过路费,保护费,参观费。。。。。

你看一下对你有没有帮助, 生物技术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尝试 张玲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05/02 2 滇西北藏民(族)利用植物资源的实践和理念 吴兆录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5/03 3 我国野生植物资源的利用分析及管理对策研究 陈文汇 林业资源管理 2005/05 4 重庆忍冬属药用植物资源研究 苟占平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05/04 5 第三届肉苁蓉暨沙生药用植物学术研讨会在杭州召开 王爱国 中国药学杂志 2005/16 6 黄土高原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植被营建技术模式及天然草本植物资源利用探讨 师江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9 7 松科植物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王占彬 中国饲料 2005/17 8 韩日药材产业及加工技术考察报告 蔺海明 甘肃农业科技 2005/09 9 三峡库区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初探 张凤龙 特产研究 2005/02 10 西双版纳姜科植物资源的利用现状与开发前景 黄加元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5/02 11 木槿植物资源的利用价值及开发潜力 苏万楷 四川林业科技 2005/02 12 重庆地区水生观赏植物资源多样性及其利用初探 文燕冬 西南园艺 2005/02 13 芋(Colocasia esculenta)的民族植物学 李庆典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5/01 14 我国西南地区自然环境与药用植物多样性 周宜君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1 15 宁夏防沙治沙及沙产业技术开发研究 于卫平 林业科学研究 2004/S1 16 栽培菊叶薯蓣中甾体皂苷成分 杨顺丽 中草药 2004/11 17 α-亚麻酸研究及其植物资源利用 冯学金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4/02 18 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王贤荣 林业科技开发 2004/02 19 紫堇属藏药的药用民族植物学研究 淮虎银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4/01 20 浙江省药用植物资源利用现状及开发利用途径 辛艳 浙江林业科技 2004/01 原住民在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中的作用 淮虎银 中国医学生物技术应用 2003/03 22 甘肃省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 漆燕玲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3/06 23 现代生物技术与药用民族植物资源利用和开发 雷启义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06 24 桐柏山植物资源概况与开发 余晓丽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3/09 25 大亮子河森林公园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张守平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3/04 26 我国蜜源木本植物资源利用现状及建议——以刺槐为例 陈晓丹 养蜂科技 2003/02 27 世界植物园的现状与展望 娄治平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03/05 28 我国蜜源木本植物资源利用现状及建议 陈晓丹 农业与技术 2003/03 29 松花江三湖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艾春红 吉林林业科技 2003/03 30 五味子科植物三萜成分 周英 中国药学杂志 2003/02 31 民族植物学与新疆的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 刘文江 干旱区地理 2003/03 32 蒙古族传统植物学知识及其研究价值 陈山 中国医学生物技术应用 2002/03 33 尽快地开展我国民族植物学的研究 张卫明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2/02 34 浙江省珍稀濒危植物资源利用现状调查研究 邱瑶德 浙江林业科技 2002/03 35 地球环境保全及植物资源利用——日本第五届红麻等植物资源利用研究会概述 杨晓伶 中国麻业 2002/06 36 福建闽江源自然保护区野生经济植物资源 刘剑秋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2/02 37 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刘小阳 宿州师专学报 2002/04 38 白石砬子地区野生植物资源及其利用对策 李军 辽宁林业科技 2002/06 39 竹类植物资源利用与定向选育 丁雨龙 林业科技开发 2002/01 40 镜泊湖地区中草药资源 马玉心 中国林副特产 2002/02 41 我国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的现状、特点和对策 乔勇进 防护林科技 2005/01 WTO规则与中国野生植物资源保护 宋才发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1 33 鹅凰嶂自然保护区野生维管植物资源 王发国 广西植物 2004/02 34 鸡公山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 尹健 时珍国医国药 2004/01 35 韩国植物资源保护现状及战略 张强 全球科技经济了望 2004/01 36 广东石门台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及其保护 严岳鸿 广西植物 2004/01 37 原住民在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中的作用 淮虎银 中国医学生物技术应用 2003/03 38 长白山区几种重要的药食同源植物的资源保护及合理开发 陶丽华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3/02 39 高黎贡山杜鹃属植物资源保护及合理利用策略 赵晓东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3/06 40 卧龙自然保护区珍稀植物资源的保护 刘明冲 四川林勘设计 2003/04

已发 查收另外,团IDC网上有许多产品团购,便宜有口碑

比如现代园艺 中国园林是核心级的 相关、相似、能征收给类文章的期刊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电子版在线阅读

中国知网有很多呀 [1]李鑫 “感性”与“理性”——浅谈中西饮食文化差异[J] 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5) [2]谢有斌 清代中西饮食文化比较论[J] 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 [3]欧阳艳 浅析中西饮食文化[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7) [4]杨乃济 中西饮食文化中的哲学差异——中西饮食文化漫谈之三[J] 中国国情国力,1993,(4) [5]汪清囡 农业结构不同导致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J] 南方农机,2006,(6) [6]张旗,谢有斌 清代中晚期中西饮食文化交流[J]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3,(4) [7]马守艳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及中西菜肴翻译方法[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8]党冰花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刍议[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 [9]卞浩宇 跨文化交际下的中西饮食文化比较研究[D] 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 [10]张洪萍 试论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0,(6) [11]蔡华 试论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12]鲁莉,曹诗图 中西饮食文化比较及文化地理分析[J] 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 [13]苏琛琛,雷雨,陈海洪,何纯点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探讨[J] 农家之友(理论版),2008,(9) [14]卞浩宇,高永晨 论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 [15]李青,李伯伟 中西饮食文化消费心理比较[J] 商场现代化,2007,(9) [16]单士坤,王敏 民族文化心理与中西饮食文化之对比[J]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 [17]唐友波 从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看文化旅游的基点[J] 东南文化,1991,(6) [18]罗露莎 浅析中西饮食文化差异[J] 双语学习,2007,(5) [19]徐旺生 中西饮食文化内涵的异同[J] 农业考古,1995,(3) [20]丘勇强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下的中国菜肴英译[J]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本刊创刊于1958年,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林业领域学术期刊。作者队伍主要为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科院、国内其他重点综合性大学、农林院校、工科院校以及国外有关科研机构和大学等的研究人员。

涨了见识呵呵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电子版在线阅读

主要科研成果科研项目: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认知语料库语言学视阈下的英汉话语隐喻对比研究” (项目批准号:14BYY005)。 主持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商务话语中的隐喻研究:认知社会语言学视角” (2013年6月)。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商务话语的批评隐喻分析:基于语料库方法”(项目批准号:12YJC740092)。 参与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北京商务人才外语沟通能力的语言学理论基础研究”,并主持子项目“商务语用学”( 项目批准号:14WYA006)。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技能习得理论的反馈有效性调节机制研究” (2014年)。 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面向中国学生的英语动词语法错误自动检查研究” (项目批准号:14YJC740006)。 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当代商务语言的社会语言学研究”(项目批准号:10YJA740029)(2010年)。 主持对外经贸大学教务处项目“综合英语类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2014年)。 主持对外经贸大学研究生院项目“《认知语言学》课程建设”(2009年)。 主持对外经贸大学教务处项目“英语专业保送生班《综合英语》课程教学研究” (2009年)。 主持对外经贸大学科研处项目“转喻的认知语用研究”(2008年)。 主持国家基础教育试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全国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资助金项目2006—2007年度立项课题《中学生语用能力学习研究》。 论文: Metaphor use in Chinese and US corporate mission statements: A cognitive sociolinguistic approach,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014 (1) Book review: Researching Discourse in Business G Discourse Studies, 2014 (2) Book review: A Method for Linguistic Metaphor I Metaphor and Symbol, 2014 (1) 基于隐喻使用的《商务英语综合教程》评估,《外语界》,2013年第4期。 “如果”独立条件句:基于心理空间—转喻推理模型,《外语教学》,2013年第4期。 美国情报机构的隐喻研究评述,《情报杂志》,2013年第8期。 OECD教育公平政策的话语分析,《全球教育展望》,2013年第4期。 Book review: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and Cognitive S Discourse Studies, 2012 (5) 基于语料库工具Wmatrix的隐喻研究,《外语教学》,2012年第3期。 基于语料库方法的隐喻使用研究:以中美媒体甲流新闻为例, 《外语学刊》,2012 年第1期。 Book review: Metaphor Analysis: Research Practice in Applied Linguistics, Social Sciences and the H Discourse Studies, 2011 (4) Book review: Researching and Applying Metaphor in the Real W Metaphor and the Social World, 2011 (2) Towards Business Pragmatics, Asian ESP Journal, 2011 (1) 教育公平话语的积极隐喻分析,《华文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3期。 人名专有名词的转喻研究,《商务外语研究》,2011年第2期。 转喻的原型观,《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0 年第3期。 语用学与认知语言学的互补性,《21世纪报教学周刊》2007年12月 序言与礼貌策略,《语文学刊》2007年第8期。 “in”与“里”的容器图式解释,《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误解与言语行为转喻,《外语教学》2007年第2期。 从中学英语公开课的利弊看其评价标准的转变,《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7年第2期。 《红楼梦》中请求语的分析,《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06年第3期。 分步骤实施阅读 高效率习得语言,《21世纪报教学周刊》2006年8月。 《语言学新解》评介,《外语与翻译》2006年第1期。 互动式话语中的偏离式连贯与误解,《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05年第3期。 偏离式连贯、连贯、误解,《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改革高级英语教学 提高语言综合技能,《21世纪报教学周刊》2005年5月。 误解与连贯,《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也谈刻意误解,《外语研究》2005年第2期。 《熟语及其理解的认知语义学研究》评介,《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第8期。 致使结构的认知分析,《外国语》2002年第4期。 语用失误研究在中国,《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第3期。 《语言和语言学的认知探索》评介,《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2期。 礼貌的得体性,《外语教学》2002年第1期。 翻译中的认知联系,《山东外语教学》2002年第1期。 “The+名词”结构的认知分析,《外语学刊》2002年第1期。 从认知角度看语用失误,《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年第6期。 《认知语言学概论》评介,《外语与翻译》2001年第4期。 心理空间理论与翻译,《上海科技翻译》2001年第4期。 专著: 《隐喻与话语》,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3。 《语用和认知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误解的认知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 参编专著与教材: 《科技英语阅读》,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语言交际研究与应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英美戏剧》,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 《美国小说》,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 《英诗助读》,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译著: 蟹(英译汉),《外国文学》,2001年第4期(收入陈思和主编《2001年中国最佳翻译文学》,春风文艺出版社,2002。) 美国梦(英译汉),《外国文学》,2001年第4期。(收入李德恩、马文香主编《后现代主义文学导读》,河南大学出版社,2007。) 湖边(英译汉),《大洋洲文学》,安徽大学出版社,1999。 获奖: 《语用和认知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年)获2008年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基金资助。 《语用和认知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年)获2009年对外经贸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优秀成果奖。

陕西眉县人

贾黎明,邢长山,李景锐,韦艳葵.地下滴灌条件下杨树速生丰产林生产力及效益.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贾黎明,邢长山,韦艳葵,李延安,杨丽.地下滴灌条件下杨树速生丰产林生长与光合特性.林业科学,2004,40(2):62-67。贾黎明,冯菊芬,文学军,孙焱.循环水根系分泌物收集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3,25(6):7-10。贾黎明,翟明普,冯长红.化感作用物对油松幼苗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3,25(4):6-10(EI)。贾黎明,陈鑫峰,刘泽良,温晓红.太行山周边主要城市户外游憩需求的初步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2/3):84-89。贾黎明,方陆明,李美青,赵世华,袁静.等. 90年代森林培育学科的发展. 见中国林学会造林分会第四届理事会暨学术研讨会《造林论文集》.熊耀国,翟明普主编.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217-223。贾黎明,李吉跃,朱国成.北京市城市林业特征的林种布局及建设道路探讨.见21世纪的首都绿化.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科协技术学会主编.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124-126。

  • 索引序列
  •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电子版在线阅读
  •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电子版在线阅读下载
  •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电子版在线阅读官网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电子版在线阅读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电子版在线阅读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