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关于教育的论文3000字开头

关于教育的论文3000字开头

发布时间:

关于教育的论文3000字开头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提出-论点;  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网上有相关方面的题材 然后借鉴一下 组织自己的语言实在不知道该如何下手的话我们可以提供帮助的 原创论文联系方式 用户名

结合实际,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如何创造条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手段,优化课堂教学,使得小学英语课堂推荐论文优化小学英语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小学英语教学特别强调语言环境的创设,有了多媒体教室,创设情景/html/jiaoxue/20090915/html

你到知源论文上找找,上面很多这样的资料的。你是什么专业题目的?写论文是先找到方向,选好题目,然后找资料,写提纲,(大体的)然后一个一个目标写,可以找往届的论文参考下,如果实在不会可以找我户名

关于教育学的论文3000字开头

教育实习1896年盛宣怀创办南阳公学时就有了教育实习,并设置四院,,作为师范生进行教育实习的场所。张念宏先生在《中国教育百科全书》中提到:教育实习是师范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学校组织师范生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它有利于培养合格的教师,同时它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顾明远先生在《教育大辞典》中对教育实习的定义为:“各级各类师范院校高年级学生到实习学校进行的教育教学专业实践的一种形式,包括参观、见习、试教代理或协助班主任工作以及参加教育行政工作等。”[[1]]叶澜老师在《中国教师新百科:中学教育卷》中对教育实习的定义:“高校学生进入基础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并在两位指导老师的帮助下,认识教育实习过程中的工作,并通过教育实习促进自身专业能力的发展,从而使学生对该专业不更深的理解和认识。”[[2]]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及整理,笔者认为叶澜老师对于“教育实习”的概念界定与本论文相符合,本论文将采用叶澜老师对于“教育实习”的界定。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我国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的概念界定是大同小异的,南京师范大学的陈丹丹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定义为:“大三大四的学前教育本科生在学前教育院统一安排和组织下,走进幼儿园中,并在学校和幼儿园老师的指导下,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践行到实践中,从而获得幼儿园的保教实践能力。”[[1]]有学者对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定义为:“大三大四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走进园所,在学校和幼儿园的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对幼儿园中保教活动进行学习的实践活动。”[[2]]还有的学者对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定义:“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学生在毕业前由学校统一安排下进入幼儿园,并在“双导师”的指导下,对园所的教育教学、管理等进行学习,从而在实践中促进专业能力的提高的教育实践活动。”[[3]]通过对比整理研究者们对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的相关界定,笔者将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概念界定为:大三大四的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由学校的统一安排,进入到一线的幼儿园,并且在“双导师”的带领之下,对幼儿园的保育教育工作进行学习、研究,从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全面发展的实践教育活动。研究目的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满意度与影响因素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去发现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提高教育实践质量,并去完善教育实践制度和为改善教育实践提供资料与依据,同时让它更好的发挥作用,培养更多的优秀学前专业教师。研究对象(1)问卷调查对象选取K大50名大三和大四实习过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星发放问卷,并对学前教育实习的满意度进行调查,了解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对学校、园所、自身在实习中表现的满意度。(2)访谈对象选取了K大15名大三和大四实习过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作为访谈对象,向他们了解影响实习满意度的具体因素,主要从三个大的方面去了解,分别是学生自身因素、实习学校的因素、基础设施因素,以下是访谈对象信息汇总表: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学生对指导老师的指导态度的满意度是满意,对学校指导老师的指导及时性、指导及内容、指导方法、指导态度的满意度都是一般满意,对指导老师的指导态度的满意度是满意。通过基本信息中对指导老师所带的学生人数的调查可以知道指导老师所带的学生人数比较多,在访谈中有学生说道:“我的指导老师带的学生比较多,有23个。”所以因为此原因指导老师平均分配到每个学生身上的时间精力有限,学生的反馈得不到解决及时解决,所以学生对学内指导老师的满意度不高。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实习的时间、学校对实习的前期准备、学校开展的动员会、实习的总时长的满意度都是一般;对学校对学生实习期间的管理的满意度是满意,对实习次数的满意度是不满意。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希望更早的去实习以及希望实习的时间更长;学校对学生实习前期的准备不够充足,没有更好的去引导学生去正确看待和认识“实习”;由于疫情的原因学生基本上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没有机会去幼儿园进行见习等活动,所以学生把实习看的比较重,期待值也很高,但是对于仅此“一次”的实习机会,学生对此的满意度还是很低的。(3)对实习津贴的满意度实习学生对于实习期间的实习津贴的满意度是很不满意(70%),实习津贴在实习学生的心里占有很重的位置,它能调动学生的实习积极性,有学生在访谈中说:“实习津贴太低,但是实习的工作量却很大,同时工作也很杂很累,会让他觉得拿着很少的钱却干着比工人还累的工作,每次想到这里就不会那么认真的去工作,而且越来越懈怠”(A6)。所以津贴的高低在实习中真的很重要。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实习的期间的家园合作、学到的知识、学校对于实习的考核成绩等的满意度是一般满意,园所对学生的考核成绩的满意度是满意。家园合作在实习工作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但是学生对此的满意度是一般满意,可以看出学生在与家长的相处之道上还缺乏一定的经验;实习期间学到的知识的满意度是一般满意可以看出,实习的时候学到的一些知识,但是并没有学生想象中可以学到那么多的知识;学校对学生的考核成绩的满意度度中不满意占了30%,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学校的考核结果或者方式存在一定的不满。

对了叔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3000字到5000字左右过去还有更多的字

论小学德育课程的理念呈现及其特点摘要:“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德育生活化”、“德育社会化”,通过对小学德育课程的内容目标、学生的社会生活及学习者自身因素多层次的高度整合,课程理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呈现为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的优化形式,使内容设计表现出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及时代意识的培养。关键词:小学德育课程;品德与社会;德育生活化;德育社会化“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新课程的实施和开展已有三年,三年来从事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的各方人士进行了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探索。以人教版、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教材为例,反思和梳理三年来这两门课程所做的探索,可以发现,作为一门新型的综合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反映出德育生活化、德育社会化的最新理念,打破了以往德育课程和社会课程以知识逻辑体系组织内容,只重灌输,忽视学生所处的社会生态以及学生的个I生特征,采取“化整为零”的方式,兼顾考虑教学的内容目标、学生的社会生活以及学习者自身素质,整合三个方面的因素,建构体系结构,使小学品德教育最终走向“回归儿童生活世界”的建构型模式。一、德育理念的整合方式及呈现形式多样化的活动整合内容目标因素。新课程以整合而非分散的方式,整体地看待知、情、能的培养目标,将目标宽泛化,将认知活动、体验活动以及探索活动的过程与方法整合到目标当中,使标准所要求的教学内容重整,与知、情、能的整体目标相融合,采用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f生发展,使学生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提高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基本知识。以同心圆扩散的方式全面整合社会生活因素。提倡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导,注重教育的生活性特学内窖点。课程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儿音网 童的经验范围为选择面。根据学生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特点,采用“同心圆扩散”的方式,在家庭和学校生活的基础上,在空间上以身边的生活环境为起点,向家乡、社区,进而向国家、世界拓展;在时间上以现在为圆点,向过去和未来延伸。同时,为解决过去教学中知识板块分割,内容缺乏整合的特点,新课程还从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社会环境三个主要的方面选择内容要点,以面为依托,在面上选点,组织教学内容,将内容与过程及方法整合起来,穿插在各主题情境和课题之中,不完全强调各主题情境、课题内容上的一统性和逻辑性,而侧重儿童能在社会生活过程中丰富生活经验,体验生活过程,提高社会适应和参与的能力,掌握相关的社会认识和技能,锻炼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以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的教学内容动态整合学习者因素。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意识,反对一味地进行知识的外在灌输,以引导的方式利用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启发学生自主建构活动和学习意义,达到整体目标的实现。学习者既是德育的对象,又是德育过程的主体I生因素,学习主体既具备完整的知、情、能等多维素质,又是处于社会生活当中的成员和角色之一,这两点在图1、图2的截面图中已分别说明。但儿童社会生活目标的实现是一个动态而非静态的过程,是一个立体的成长过程,而非平面的简单构造,个体的知情能发展是三者交互作用和整体提升的结果,这个提升的过程是主体处于不断扩大的日趋复杂的社会生活领域中,伴随体验、认知、探索等活动,循序渐进地被潜移默化的。因此,儿童社会生活目标的实现,不是简单平白的书本知识灌输,新课程就综合了图1、图2展示的内容,在引导建构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采取先易后难,由浅人深的形式安排教学内容和序列,并且将不同的内容综合交叉,高度整合,相同的内容本着从直观到抽象,螺旋上升的思路安排教学过程,即使是同一内容也可以在不同年龄段、不同主题情境中重复出现,但要求深度却有层次上的递进。这种综合考虑内容目标、社会生活因素和学习者因素的形式,能够有效地做到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中心,从而将德育生活化、德育社会化的最新理念依照“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的思路,具体呈现在小学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具备比以往同时段同类课程更为优化的崭新特色。

关于语文教育的论文3000字开头

语文就是生活论综观你观念,了解清楚

学生学习语文,才能取得最大效益?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首先,你必须认真地疏理一下自己在语文学习中的得失。那些自己掌握得较好的知识,那些有效的学习方法,该巩固的巩固、该发扬的发扬;那些平时学得较为牵强的部分,那些至今仍然感觉不甚了了的内容,就应该做一些简单摘录,以便逐个予以攻克。语文和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知识点和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分析的要求,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可能反复出现、螺旋上升。这也就意味着,已往自己在语文学习中的缺陷,完全可能在。你的疏理工作做得越是全面细致,缺陷补救、能力提升的可能性就越大。其次,积累在语文学习中是非常重要,它包含两层意思。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与传统的文本教学有着明显的不同,这集中体现在教学内涵的扩展。传统教育中的教学指的是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强调的是教师的手把手地教,而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师应由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开展活动或研究的平等参与者,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要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推荐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教师要在开发综合性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建立战胜困难的自信并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要监督学生自觉完成相应研究内容,以一个“闻道在先”的身份帮助学生,关心学生,鞭策学生。所以,教学内涵的扩展要求教师教的策略与学生学的策略也应发生变化。由此,我们将课题研究的着眼点定位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的研究上。第二,是指积累的面要广一些。语文学习必需的积累,包括课文学习中的积累,也包括我们补充阅读和自主课外阅读时对书、报、杂志中的一些内容所做的积累。广义地说,甚至可以包括许多其他的内容,诸如影视欣赏、广告宣传、同学讨论、家庭闲聊、诗句歌词等等,举凡可能和语文学习相关者,都值得我们去注目倾听,有意地作一些积累。积累的面广些,理解、分析时心中可以比照的人、事、物就会多一些,你的思路会更加开阔、联想会更加丰富,当然你的理解、分析水平和表达能力也就会有更大的提升。语文是一门知识性、认知性和社会综合性都很强的学科,它十分重视对观察和思维能力的训练。有人说“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相等”,这句话的本质是指语文和生活密切相联,语文中的阅读、写作实际上都和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相关。学生学习语文已达八年之久,应该认同上述论断。对社会现象,尤其是那些与中学生的生活有较多联系的事和物,能否做到仔细观察;对社会和生活中一些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否做到深刻入理,都将会直接关系到你的理解、分析水平。如果将之转移到语文学习上,无疑会对你的阅读理解和表达水平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如果生活中勤于观察,善于用正确的思想做指导多思考、多分析,并且有可能的话多动动笔,对提高你的语文程度很有帮助。一、表现1、漠视语文漠视语文的学生表现为对语文的学习抱无所谓态度,常常是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课后作业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不做甚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特别是语文基本功较好的学生,认为语文过去学得不错,可以先放一放,临上阵前再搞突击,于是,语文就被他们打入了“冷宫”。他们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因为学得再认真,在高考中也考不到数理化那样的高分,不认真学,分数也低不到哪儿去。2、应付老师,平衡自己这些学生迫于中考和老师的压力,对语文的态度比冷漠型要积极些,但也只是应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只是满足于上课听讲,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满足于老师问起时,有“我已认真学过了”的回答;扪心自问时,也可以“我已努力过了”聊以自慰。他们从不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积极的思考,从不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更谈不上读一些课外书籍,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3、担忧焦虑却不知所措这类学生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但由于基本功差和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尽管在语文学习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试成绩不见提高甚至出现倒退,于是,他们便对语文学习失去了信心,怕上语文课,怕碰语文书,对能否学好语文存在忧虑。随着考试的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情绪慌乱,时刻担心失败,并想象失败后的情境,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这样几个轮回之后,他们有种一筹莫展的感觉,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4、投机取巧二、成因1、认识的偏差2、学生自我调适能力不强。学生偏科,因素很多。进入高中,尤其是高三,还偏科,重理轻文,则主要是因为理科的题目透明度高,答案标准,成就感强,而文科的题目透明度低,答案模糊,就是花了时间做了,也不知对否。特别是写作类题目,有时是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写出来的,自认为不错,常常因偏题等原因被老师判为不及格。与其这样吃力不讨好,还不如去解理科题目,“解题目多带劲,解出一道难题多够刺激”。就是喜欢文科的同学也宁可花时间在政治、历史上,因为这些学科投入少,见效快,在这种心态下,一些本来对语文感兴趣、语文学得较好的学生对语文学习也失去了热情。再加上高三复习阶段,各科老师都感到课时紧,任务重,往往通过发资料、做作业的方式挤学生的课余时间,真是“无边作业萧萧下,不尽资料滚滚来”,学生的课外时间都忙于完成这些需要上交的书面作业,不知不觉就把“语文学习要多读书”这些无需上交的“软作业”抛到九霄云外了。三、调控措施1、变语文教学目标为学生的主体需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需要能生成目的,目的能推动行动,行动能优化心态。高中学生学习语文之所以出现种种消极心理,很大程度上是部分同学认为凭着十多年积累的老底够了,“我不需要学了”,如果能让他们自己发现知识上的“空洞”,产生“我想学,我要学”的心理,他们就能付诸行动。笔者曾在学生高二时搞过一个试验,让学生分析、提炼、积累课本中的作文素材。每个班分成6个组。一个小组负责一册课本和读本的内容。每个小组指定一个组长。组长负责把本书里的重要课文分配到人。然后收集整理的资料,并加工处理,如修改、装订等。准备工作做好后,班上组织交流。最后教师收齐,装订成册,作为一个学生课题来处置。这样,原来不够重视课本的人,懂得了课本的价值;原来感到作文无料可写的人,也大有收获。因而,他们再也不小看课本,高三时候,还有一些学生在自觉梳理所有课本里的知识材料。他们再也不认为课本无用了。因此,教者要善于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需求,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离开了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效果当然不会很理想。2、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诱人的情境。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爱好和兴趣在学习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中,虽然我不善于创设诱人的情境,但我感到应该朝这方面努力。因为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如复习古典诗歌的艺术创作手法时,《诗经》里“赋”与“兴”手法的运用往往成为学生理解的难点。朱熹关于“赋”“比”“兴”的定义虽然准确简洁,但老师如果照本宣科,学生会感到既难以理解,又枯燥无味。怎样才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我在讲“赋”和“兴”时引入了同学们喜欢和熟悉的流行歌曲。讲“赋”时,在解释了“赋”的含义实际上就是直接进行叙述或描写后,我引了《小芳》的歌词:“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美丽又善良,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指明这种从多方面进行描写的方法实际上就是古代所说的“赋”。讲“兴”时,我引了《纤夫的爱》的歌词:“天不刮风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阳,妹不开口妹不说话妹心怎么想”,讲清了“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的含义。这种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学中显得轻松风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复习语文的兴趣。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我想,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真的能化“压力”为“魅力”,让“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就可逐渐消除,而走向积极。3、分解大目标,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俗话说,“信心是成功之舟”。自信心是人们完成任何一项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一件很容易完成的工作,往往只是因为缺乏足够的自信心而导致失败,这在生活中司空见惯。自信心对于高三学生更为重要。高三学生考试频繁,情绪波动大,一旦哪门学科有两次考试“滑坡”,马上就自暴自弃,这时,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改善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自我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不妨搞一些小的专题性的竞赛,如注音、改错别字、找反义成语、名句默写等,对高分获得者及时表扬和奖励,因为教师的“表扬和奖励”代表着一种“权威”的认可,它能够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极大的满足,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极大的增强。学生学语文,最怕的有作文、现代文阅读和诗歌鉴赏。在开始进入诗歌鉴赏复习阶段,我采用了分解法教学:了解诗歌的常识——鉴赏诗歌的形象——灌输诗歌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训练答题步骤——品味诗歌语言——最后,每人上交一篇关于谈诗歌鉴赏技巧的小论文。经过几周的训练,学生觉得“诗歌鉴赏也就这么回事情嘛,没有什么好怕的”。但是,有一个普遍现象值得重视——他们的阅读量有限,他们的鉴赏水平太低,必须强调他们多做练习。否则,理论并不能很好地指导他们的实践——准确鉴赏诗歌,这才是真正的难点。但无论怎样,我通过做这样的分解工作,使大部分学生排除了畏惧心理,这一点,仍然是有效的。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奖励可以提高学习效果,至少不会降低其效果”,“奖励是人的一种本能性的追求”。这样学生在阶段学习中有了收获感、成就感,尝到了学习的甜头,他们学习语文的胃口就会增加。

毕业论文题目  语文教学要讲究方法  摘要  教学方法:  一、读写结合要讲求实效  二、分析文本勿离开语境  三、教学方法不能定于一尊  导入方法: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艺术的主要方法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艺术应注意的问题 参考文献  摘 要  语文教学要讲究方法,教学方法既有传统的,也有创新的,好不 好全在于使用当与不当。不能厚此薄彼,不能模式化。要根据教学的 规律和原则,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方法。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好 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因 此,应追求导入技巧化,为课堂教学整体艺术化创造一个良好开端。 关键词:教学方法 导入方法 课堂教学 技巧 浅谈初中课堂教学方法及导入方法 语文教学要讲究方法,教学方法既有传统的,也有创新的,好不好全在于使 用当与不当。不能厚此薄彼,不能模式化。要根据教学的规律和原则,根据教学 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方法。  下面我谈三点: 一、读写结合要讲求实效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比赛,一位老师教学人教版的《云南歌会》 。在引 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感悟文章情感之后,老师要求学生进行肖像描写,描写一 位老师或学生,同学们在听了描述后,要知道描述的是谁。为了让学生有一个可 模仿的范例,老师用多媒体展示了两段肖像描写:一是课文《云南歌会》第三段 中的内容,一是课文《边城》(节选)描写翠翠的一段话。从实际情形看,训练的 目的没有达到。学生没有按老师提供的材料仿写,而是随心所欲,按照自己想写 的方式来写。 利用适宜模仿的课文进行片段练习, 或者整篇文章的练习, 是一种教学常态。 只要把握得好,是能收到实效的。但是我们不能图形式,走过场,为读写结合而 读写结合,而不管课文内容是否适宜模仿。模仿对象没选好,不仅达不到训练的 目的, 反而浪费时间。 上述那位老师所选的两个片段均不适宜初二学生模仿。 《云 南歌会》 第三段的描写的肖像不是某一个具体的云南妇女的, 而是脸谱化的肖像。 《边城》(节选)中没有一处纯粹的关于翠翠的肖像描写。如何描写,老师也没有 加以分析指导,这就让学生感到有点为难。很显然老师的教学目的难以凸显,教 学实效也就大打折扣了。 读写结合,要看读的和写的能否结合,不能结合,不可勉强;能够结合,要 寻找二者的最佳契合点,还要注重方式方法的指导。  二、分析文本勿离开语境听一位老师上 《山居秋暝》 一课, 老师引领学生分析大多很到位, 师生互动, 教师点拨, 都不错。 但是老师对“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的分析则有点牵强, 说是诗人关心劳动人民的疾苦,体现了诗人的悲悯情怀,希望同学们也要学会关 心劳动人民。 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在传授知识, 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中,别忘了对学生的情感熏陶和价值观的培养。这要求老师 在具体的教学中, 注意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决不能不顾实际情况机械地进行。 《山居秋暝》是古代描摹山水的名篇,作者描绘了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这 儿既有环境的美,也有人物活动的美。“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描绘的是 一群村姑洗罢衣服踏月归来,顺流而下的渔舟划浆的声音打破了夜晚的宁静。诗 人要写的是一群无忧无虑、 勤劳善良的人们。 描写这样一幅纯洁美好的生活场景, 跟诗人要表达的情感有关。类似此诗的描写在唐诗中不乏其例。如王昌龄《采莲 曲》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 王建的《雨过山村》:“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 闲着中庭栀子花。”等等,都是很好的例子。 但是,硬要从上述诗歌中分析出诗人对劳动人民生活疾苦的关系,诗人具有 悲悯情怀就有些不当了。倒不是说古诗中没有这种诗,有代表性的莫过于诗圣杜 甫的诗歌,他的著名的《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都很充分地 、 、 体现了这种情怀。 我们不但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 还应教会学生从课文中自觉接受这种 教育。还应教会学生深入到课文的本质之中,从不同的内容中感受不同的情感。 千万不能从任何课文中都能读出关心劳动人民,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来。  三、教学方法不能定于一尊某地学校有一位语文老师,大学毕业出来工作才两年。有老师说她上课不讲 规矩,跟一般的老师上法不一样,学校领导听了她的课后也有同感。最近,安排 其上教研课,上的是《胡同文化》 ,她讲的时间较多,但也有提问,也有学生讨 论。听课的老师和领导几乎都认为,课堂气氛热烈,但是教法单一、传统。再从 她的教学效果看,挺不错的。两年来上了两个年级,无论是平时考试还是期末考 试,两个班成绩在其所教年级的十多个班中,总是名列前茅,这又让有的老师困 惑。但是老师们对那位老师教法的否定,又让那位老师没有信心,书该怎么教? 古人云:“不依规矩,不成方圆”,然而这“规矩”决不是僵化的教学模式, 它指的是教学规律和原则,只要是遵循它的教学方法就应当是可行的,反之,就 是不好的,无论这种教学方法被标榜得多么“先进”。教学方法没有新旧之分, 因为,“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当一种教学方法被合适的人用于合适的地 方并产生合适的效果时, 它就有效, 反之就无效。 ”那位老师的教学方法被指为不讲规矩, , 跟一般老师上法不一样,其实那位老师的教学方法就是传统一点而已。她的这种 上法可能不对有的领导和老师的口味。在她的课堂上,没有花里胡哨的形式,没 有为了追求好看追求热闹,然而却有实际意义的东西。朴素、本真,教学目的清 楚,教学重点难点明确。她的课堂气氛并不冷清,相反,倒是“热烈”的,这说 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学生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因而那位老师的 教学效果不错。 传统的教法有什么不好?难道凡是传统的都应该抛弃吗?不是的。 在我们今天 的课堂上,到处能看到传统教法的影子,要求学生注重背诵,注重积累;因材施 教,循序渐进;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都是很好的传统教法。只要有利于学生语 文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精神成长的,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 我们并不反对教法的创新,反对的是在教法上的形式化的追求。在所有的学 科中,恐怕只有语文的教法最多。你今天弄出个“××法”,他明天就总结出 “××步骤”。这种教法好,被推广,老师还没有适应,忽啦,又一种新的教法 给介绍来了,让老师们眼花了乱。有个性的、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一般不会受什 么影响,可不少的老师,尤其是年轻老师心中的那点自信恐怕已被折腾得差不多 了,只好诚惶诚恐,紧跟形势,疲于奔命。不少语文老师感叹:越来越不会教书 了,大概有此缘故吧。这究竟是不是语文老师的一种悲哀? 那位老师就是这样,尽管自己的教学效果不错,但是教学方法不合流,自己 也快动摇起来。她应该坚持自己的教法,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和风格,干嘛非要 被同化?我以前所在的一所学校,一位政治老师上课语速极快,就像打机关枪。 开始,学生几乎听不懂,一旦适应了,都觉得这位老师教得好,高考成绩就是最 好的证明。后来,这位老师被调到一所省级重点中学了。 一切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 都应从实际出发, 这里的实际指的是教材实际, 教学实际,学生实际和老师实际。舍此,奢谈教学方法,则毫无意义。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好的导入能引 起学生的注意, 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 因此, 应追求导入技巧化, 为课堂教学整体艺术化创造一个良好开端。 下面简要探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导 入方法: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艺术的主要方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教学规律,结合课文重点内容来设计导入,本人 认为以下几种种方法:  (一)“设置悬念”导入法 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宜、精当的问题导入,这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 即“丢包袱”法。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心理学上认为:思维过 程通常是从需要应付某种困难,解决某个问题开始,概括地说,思维总是从某个 问题开始。根据这个原理,新课的导入,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既体现教学重 点又饶有趣味的问题,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创设逐疑探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 思维。如《统筹方法》一课,我一上课就说:“今天语文课,我考大家一道数学 题。”语文课考数学,一下子吊起了学生“胃口”。于是,我挂出事先已设计好 题目的小黑板:星期天,小明妈妈出门。走时,交代小明完成三项任务:煮饭、 做作业、拖地板。假如每一项任务都须用一小时完成,请你想想:能否用最短时 间完成这三项任务。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发言,经过讨论之后,引入新课《统筹 方法》 。这一课重点内容自然迎刃而解。 (二)“开门见山”导入法 当前教学中很提倡一种教学方法----目标展示法,又称“一课一得法”:要 求学生在有限的 45 分钟内能够正确、完整地掌握一项重点内容。要想真正做到 一“得”, 就要求教师明确课文重点、 确定目标。 一讲课堂, 就直奔主题, 即“目 标展示”导入。如:我上《谈骨气》一课时,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写上“议论中 记叙的作用”几个字,明确告诉学生,这是本节课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能把这 个问题解决清楚,就真正达得“一得”,本课的教学任务就算完成。目标展示导 入法醒目,直截了当,直切主题,是一种很好的导入方法。  (三)“直观教具”导入法 初中生还处在青少年时期,偏重感性认识,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 维过渡时期。根据这种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应大胆采用直观教具导入。这种方 法是利用实物、标体、模型或挂图等直观教具,引发注意力,激发兴趣。直观教 具可利用现成材料,也可自己制作。如学习《七根火柴》一课时,我就直接拿着 七根火柴进课堂导入新课,引导学生理解红军对党的一片赤诚。 《核舟记》一课, 我又同样拿几颗随地可拾的桃核导入新课,普通的桃核,激发了学生对古代艺术 的赞叹。  (四)“语感传送”导入法 语言是表达感情的主要手段。在教学中,教师用优美、生动的语言,通过富 有感情的朗诵,会把学生带进教材内容的情境之中。日本心理学家泷泽武久用大 量的实验结果表明:一旦学生对学习失去感情,则学生的思维理解、记忆等认识 机能会受到压抑阻碍。强烈的情感,能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因此,语言感情对一 堂课的导入是很重要的。  (五)“动手操作”导入法 青少年的思维活动往往是从动作开始,经常动手,可以刺激思维发展,提高 智力水平。课堂上采用“动手操作”导入,可以大大活跃课堂的气氛。如:学习 诗歌《渔歌子》 ,事先叫学生准备好画笔、颜料。正课开始,我就说:“同学们, 今天我们来比赛画画,请根据诗歌《渔歌子》内容,画一幅画,看谁画得又快又 好。”学生一听,可来劲了,勾描的勾描,涂彩的涂彩,忙得不亦乐乎,整个课 堂气氛被调动起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也迎刃而解。 又如, 《小桔灯》可以让学生亲手制作小桔灯,从中体会小桔灯的含义。让 学生动手操作,充分体现导入艺术的“活”和学生的“动”。“活”与“动”工 作做得好,就能既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对所学内容理解深化。  (六)“娓娓动听”导入法 故事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它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内涵。通过生 动形象地讲述故事或事例来感染学生,从而顺利、生动地导入新课。如《人民的 勤务员》导入就讲述雷锋小时候的故事, 《天上的街市》导入就讲述牛郎织女的 故事等等。通过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不仅顺利导入新课,又扩展学生的知识 面。  (七)“渐入佳境”导入法 悦耳动听的音乐可以产生愉悦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用音乐法导入,会使 学生快乐地进入课文,接受新知识。如《春》一课,我采用《春天来了》这首古 筝弹奏的名曲, 让学生沉浸于心旷神怡、 气象万千的春天美景之中, 又如 《看戏》 一课,我采用《梅兰芳京剧选段》的盒带音乐导入,学生们立刻就被中国的艺术 瑰宝----京剧吸引住了。用音乐感染法导入能使学生真正“乐”学。  (八)“现代技术”导入法 这是一种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手段的导入方式,条件好的学校可充分地利用。 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均可采用现成的投影材料导入。 “幻灯投影”导入法能够“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繁为简”强化视觉, 增 强学习效果。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艺术应注意的问题首先, 要有针对性,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可接受的程度, 采用不同的导入法, 不能生搬硬套,要灵活机动,不刻板,不单一。如《纪念白求恩》一课,既可用 “语感传送”法,又可用图示的直观法,还可用白求恩事迹导入。这就要根据实 际需要,采用最佳的方式方法,真正做到既扣“文笔”,又扣“心弦”。 其次,要明确“导入”与“整个课堂”的关系,不能让“导入”淹没整个课 堂的教学。“导入”只能是“导火线”。时间方面亦应控制在 5~6 分钟左右, 不能太长。 再次,对于可供操作的导入,为保证课堂质量,要精心设计,有时还需预演 摹拟,做到“万无一失”。 总之, 一名好的语文教师, 要认真钻研大纲, 深刻体会当前教学的指导思想, 精心设计导入,充分发挥导入“导火线”“催化剂”“润滑剂”的作用。同时, 还要明确, 应将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处理好, 使之成为一个紧凑的、 有机的统一体, 课堂教学才能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 [2] [3] [4] [5]  《中国语文教育史纲》,张隆华,湖南师大出版社,1991 年;  《传统语文教充实发控》,张志公,上海教育出版社,;  《叶圣陶教育文集》,叶圣陶,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年;  《中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中圣陶,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年;  《张志公文集·语文教学论集》,张志公,广东教育出版社,1991 年。

关于教学的论文3000字开头

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历史教学是历史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学质量如何,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怎样才能较好地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质量?本人根据多年的高中教学经验认为:必须激起学生的学习渴望,优化课堂结构,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历史机智教学。   一、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  历史课堂教学一般有复习、引入、传授、反馈、深化、小结、作业布臵等过程,如何恰当地把各部分进行搭配与排列,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层次,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是上好一节历史课的最重要的因素。  设计课堂层次时,必须重视认知过程的完整性。由于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要努力做到使教学层次的展开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的活动协调和谐。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当同学初步获取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后,应安排动脑动手独立思考与练习,教师及时捕捉反馈信息,并有意识地让它们产生“撞击”与“交流”,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某一历史名词的理解,如“商鞅变法”,就可以让学生思考:“商鞅之死是否说明变法失败了?”,学生通过思考就可以加深对这一改革措施的掌握,就会有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并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从而对知识的领会加深,能力也得到发展。 设计课堂教学层次还必须注意紧扣教学目的与要求,充分熟悉教材,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基本要求与能力要求,从多方面围绕教学目的组织课堂教学。当课堂容量较大时,要保证讲清重点,解决难点,其他的可以指明思路,找出关键,有的甚至可以点而不讲,但要指导学生自学完成;当课堂容量不大时,可安排学生分析评论,并进一些深化练习,进行比较、提高,这样,课堂结构紧凑,时间得到充分利用,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课堂结构大致归纳为三种形式:一种是承接型。一般是先让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再引导学生深入并指导解题,变为能力,这种结构的主要特点是前后承接,脉络清晰,它对于内容浅显易懂的章节比较适用。第二种是递进型。它主要是在讲解比较抽象的概念和难度较大的章节采用,如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变化以及产生的影响等,它的主要特点是把知识与能力紧密衔接、交替上升。第三种是辐射型。它的特点是抓住关键,引导学生发散式思维,多方位思考,通过筛选归纳使认识达到一个新高度。这种形式多在复习课中采用,如生产力的发展是思想领域和生产关系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等。   实际教学中,以上几种形式是互相结合使用的,在安排课堂结构时,是基于讲清知识内容,提高学生能力,有效利用时间的原则,当然要优化课堂结构,除了要精心设计课堂层次,还有赖于教师的讲授能力。   二、创设合理性的教学情境,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历史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历史问题,主动地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经济、文化现象,自主地解决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身边事例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历史与生活的联系——历史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历史。因此,通过学生所了解、熟悉的社会实际问题(如宗教问题、旅游问题、考古知识等等),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的功效之一就是能对正在进行的活动起推动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是构成学习动机的重要成份,无疑地,历史课堂教学应积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需要和兴趣。  历史知识源远流长,每堂历史课都对学生具有新鲜感,如能在引入新课时,提出具有诱惑力的问题,更能激发学习兴趣。我们知道,引入新课一般有开门见山的直导式,以故事介绍的诱入式,有具诱惑力的问答式等,在各种不同的方式中,都可以直接提出与课本有关的问题或通过诱导的方式提出问题。例如在介绍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时,可以简单的叙述一下原始社会的社会状况以及炎黄时期的传说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介绍两汉、魏晋南北朝佛教和道教产生以及影响时可以引伸到现实生活中,以身边的实例来讲解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例如讲到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可以以太和回民的现状为例,这样更加合理的导入本课内容。这样,一开始就“引人入胜”,产生好奇心,并由此产生求知欲望与热情,对课堂学风和理解内容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并及时地进行表扬与鼓励,也是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课堂教学中,要对同学们的热情态度和取得的成绩给予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鼓励。如在讲完一个历史名词后,让学生复述,并回答其原因和影响讲完一个例题后,让学生归纳其答题的要点,运用了哪些历史思想和方法。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多提一些基础问题,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耐心细致地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增强学生提问的勇气和信心。当学生的作业做得很好时,当学生的成绩有进步时,当学生表现出刻苦钻研精神时,都要给予适度的表扬,以增强学习信心,激励学生的攀比热情,达到表扬一个人,激励一大片的目的。   三、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 教学方法是教师借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巧的一种手段,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有良好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使学生易于吸收。具体一堂课,到底选用哪种教学方法,必须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考虑,一般地,每节历史课都要求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能力,因此,通常所采用的都是讲授与练习相配合的方法。  例如,讲《南京条约》时,第一关键主要是讲清条约内容,较简单可用问答式,采取归纳讲授法为主。讲辛丑条约的影响时,这主要是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采用练习法为主较为合适,练习可层层深入。又如小农经济的影响与东西方差距的讲解,可采用发散讲授法,即变换角度,用不同的历史时期去分析、考虑,学生通过对几种方法的讲授比较,对这一问题以及牵涉到的几个方面的知识了解透彻,课堂吸收好。  有些课题要列表和史实结合求解,此时可联系表格,用谈话式分析史料中所蕴含的信息,吸收自然好。对于一些综合题,可结合分析,采用点拨讲授法,要挖尽条件,点其窍门,减缓坡度,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也便于学生吸收。需要指出的是,采用讲授法为主,应让同学有一定的思考或练习时间,也可提高问题,使讲授内容步步深入,切忌完全由教师包办代替,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也有助于课堂调节。对于一些较难例题,切忌蜻蜒点水,不深不透。采取练习法为主,以练代讲,应在必要时启发思路,以免同学陷入束手无策的困境,还要注意课堂上避免过于冗长繁琐的分析讲解,节约课堂时间练习,提高学习效果。教学方法上,要求教师必须在“讲”上下功夫,狠抓“练习”这一环节,注重启发式、探索式,讲授时做到深入浅出,语言规范简洁,练习时做到难易适中,适时启发反馈,力求使同学在认识与实践中逐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形成技能技巧,以达到吸收消化的目的。   四、增强历史教学机智,提高思维品质的优化率。  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知识由理解到掌握,进而能灵活运用,变为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思维才智,以求得最佳教学效果,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学机智。历史教学机智主要有启发联想、运用反例、及时调节、渗透历史思想与方法等。 启发联想,构思多解,是常用的历史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对一些问题可启发同学仔细观察其题意,回忆所学过的知识,比较以前掌握的历史问题、推想、探求,将“陌生”的问题转化为“熟知”的问题,从而迅速合理地解决它。有时还可通过横向比较,开阔同学的视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与发散性。例如,讲到新三民主义的影响时,就可以联系旧三民主义的影响。这样做不仅可以解决问题,且复习了过去的历史知识。于是,通过联想与类比,此问题的解法就简便得多,并能锻炼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巧妙使用反例,注重逆向变通,培养思维的批判性与变通性,是历史教学机智极为出色的内容。历史是一门严谨的科学,稍有疏忽大意就可能导致错误。有些历史题从正面不好理解不易阐述,教师在教学中如能恰当地使用简明生动、击中要害的反例,或抓住同学解题中出现的典型错误而给予简练、深刻的评析,这将会大大增强同学的理解能力与解题能力,使学生茅塞顿开产生质的飞跃。如“洋务运动在历史中的作用”这一问题,就可以通过正面讲解及运用反例和逆向思维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重视及时调节的作用,稳定有意注意,培养思维的适应性与持久性,是历史教学机智的重要表现。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基础与素质有差异,由于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某些教学内容不一定适合学生口味,由于周围环境的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情绪会出现波动,必须进行及时调节,此时,可利用刺激物来吸引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注意。比如,教师讲课时,可加重语气与声调,可提出问题激发兴趣,指出错误引起同学反思,或转讲为练,以练代讲,使学生对课堂的有意注意得到稳定,保持课堂的良好状态。 渗透教学思想与历史方法,是历史教学机智的重要发挥。中学历史的许多内容,都包含着某些历史思想和历史方法,例如,中国近代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等等。课堂教学中在传授内容的同时,努力挖掘并向同学渗透历史思想与历史方法,有利于培养同学思维的科学性与深刻性,使一些问题迎刃而解。  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要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必须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辩证观点,形成热烈的学习气氛,凭借历史记忆性强、灵活性强、趣味性强的特点,精心设计教案,摆正讲与练的关系,注重学生优秀思维品质的培养,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这样就一定能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书目:  《中国政治制度史》 作者: 白钢 出 版 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中国近代史词典》 作者:中国近代史词典编委会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作者:胡绳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现代教育学基础》 作者: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编,钟启泉译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结合实际,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如何创造条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手段,优化课堂教学,使得小学英语课堂推荐论文优化小学英语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小学英语教学特别强调语言环境的创设,有了多媒体教室,创设情景/html/jiaoxue/20090915/html

关于农村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论文  本文来自: 中科软件园() 详细出处参考:  关于农村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论文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亿人,相应的农村教育更应加强。为更好地了解农村教育现状,我在假期通过走访和询问,对广东地区的农村教育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农村教育出现如教育经费不足和学校负债严重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农村孩子接受教育,而且使农民对新知识的吸收及主与  关于农村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论文  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亿人,相应的农村教育更应加强。为更好地了解农村教育现状,我在假期通过走访和询问,对广东地区的农村教育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农村教育出现如教育经费不足和学校负债严重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农村孩子接受教育,而且使农民对新知识的吸收及主与法治的贯彻实行造成障碍。这不但是问题而且将是农村教育的危机。  (教育欢迎您投稿)  一、 乡村学校负债累累  由于农村学生的学费难收齐,而教师的办公经费又不足,很多农村学校只得向私人借款维持校的正常运作。有的学校为达到"普九标准"向私人借贷修建设施,等到新学年开始就从学杂费中提取一部分支付债务。有些地方主管教育部门不顾农村的现状而要求一些小学、中学一定要达到"普九标准",这无异是在让学校背负沉重的债务。更有些学校为应付上级的各种检查,花费巨额的招费。导致农村教育的发展变得越来越艰难,有很多农村少年儿童无法得到公平的受教育机会,造成很农村少年儿童"望学兴叹",以致不得不离开学校。农村学校的负债累累将严重阻碍农村教育的发展。  二、 杂费和书费让学生家长难以承受  在调查中了解到,农村经济发展较落后,农民相对较贫困。政府在财政支出吃紧,教师工资难以发放的情况下,就通过增加学杂费,从中提取一部分发放给教师,以弥补财政亏空。有的学校为拿到出版社的回扣,把出版社的一些"辅导材料"强行要学生购买;一些九年义务教育的课程如美术、音乐、手工等因没有师资和条件完成教学如同虚设,但这些书还得学生购买,这些书除了增加他们的负担还有什么用?而农村还有一种怪现象就是摊派多,修路筑桥建戏台等,都要他们出钱,农民靠种几亩地如何能应付这么沉重的负担?  三、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问题多多  乡村学校任教的老师大多是民办教师,他们的学历通常都是初中到高中水平,而且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根据规定要转正参加培训考试得花一笔不少的钱,由于地方财政支出有限,教师工资又难发齐,这给教师带来沉重的负担。而很多乡村任教的教师还要承担一些摊派,如修建公路、地方报纸的征订,这些费用全都直接从教师工资中扣除,这些摊派根本就不同教师商量,犹如强盗拦路抢劫,这些做法直接损害了教师的利益。一方面当地专科师范毕业生回乡任教,但政府由于教师工资、住房、福利待遇等支大而无力接收,另一方面没有经过正规师范教育的民办教师又由于能力有限而对学生的引导及培养造成阻碍。这就导致教育资源被浪费,而少年儿童接受知识的领域变得越来越狭窄。  四、 资源分配不公平  在调查中,可以看到资源分配不公平的现象:各政府、电力、交通等机构拥有资源支配的权力,它们利用部门所掌握的权力最大限度地实现部门利益,或从财政分配计划中优先得到所需资金,他们的办公室及职工住房等都是最好的。而教育资源却少之又少,何况城市人口的教育需要被优先满足,农村人口得到的教育资源就非常有限,远远无法满足农村人口接受教育的需要。在一所农村中学中我看到一种现象:篮球场是黄泥地,足球场是一块荒田,实验室的仪器陈旧的难以利用。如此的设施怎么进行有效的教学呢?相反在城镇的小学,教学活动多种多样,体育设施和其它教学设备可以说是完善,如此的差距是为什么?是资源的分配不公平。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使农村少年儿童处在教育资源非常短缺的环境中,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不仅严重阻碍农村少年的发展而且使农村青年就业更难。  五、改变教育问题的策略  据调查的情况,当地政府拿出的有限资金来办乡村教育,是不能满足广大农村青少年对教育的需求的。而且有的贫困地区由于财政吃紧还会挪用教育经费。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我们要首先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首先要把教育经费的挪用作为重点抓,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到实处。迅速成立一个调查小组,查清乡村小学、中学的负债状况以及教师的工资问题,对因负债建校舍的,要通过财政拨款支付,使学校能较好地运转;其次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放宽私人投资办学,来补充政府投资教育的不足,建立一个机制对农村教育投资监督。再次,教育管理权限下放学校,增加学校的决策权,并向学校提供良好的办学环境;对农村教师问题要切实做好改变教师的素质,加大师资力量并进行良好的培训,提高师资水平,建立良好的师资队伍,对不合格的民办教师给予辞退,招收有大专学历的毕业生回乡任教,同时对教师的福利等问题要根据实际给予改善。最后是加大农村教育资源分配,当地政府应该把农村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在分配资源时着重加大农村教育的经费,为农村教育提供土地资源和其它的设备  分析目前国内高校教育与就业问题  在当前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良好环境下,我们对高校毕业生进行走访,普遍可闻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我们不禁要问:难道真的是大学生人才饱和,市场消化不良吗? 不是,而是当前的高校教育缺乏现代市场营销意识在动态环境下,应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调整高校教育结构,适应市场经济需求提升教育质量,增强学生创新与实践技能  材料一:据教育部统计,2001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115万,6月的初次就业率为70%。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145万人,较2001年增加了1万人,增幅达1%。6月的初次就业率为7%,比2001年下降约5个百分点。2003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212万,比2002年又增长67万人,增幅达2%,到6月20日为止,大学生毕业生中签约率只有50%,2004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为280万人 ,05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338万,比2004年增加了58万人,增幅达71%。况且,和他们一起求职的还有70万去年毕业的大学生  材料二: 深圳市“05年院校毕业生春季双向选择暨专业人才交流大会”,用人单位提供6000职位,共吸引了超过8万人次的大学毕业生进场角逐。80000∶6000的比例,出现人才饱和吗?与此截然相反,深圳技能人才3年后缺口将高达38万。两相对比,耐人寻味。  从上述两材料可反映:一方面,毕业群体大幅度增加,但近五年学生就业率基本上低于70%,就业率低下;另一方面,人才消费市场技能人才紧缺,市场供应不足,那么为何会出现市场供需不对称,人才假饱和现象呢?我们可以从几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产业结构快速转变  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整体发生快速转变,并且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增长的加速而日益发展和不断完善。经济增长和结构转换加速,第一产业发展在持续减弱,第二产业依然增强,第三产业得到快速增长,产业的升级与教育体制及结构的转变是密切相关的,教育对人才的培养需要针对产业的发展需求,在动态环境变化中,进行持续的教育改革,培养切合实际需求的人才  其次高校教育市场观念,体制及结构有待改善  一方面,市场意识薄弱目前的高校教育依然是公办教育为主体,民办教育协调发展的格局公办教育的投资主体是国家出资,高校依然是传统教育方式,它只管生产,只管计划式大量招生, 对学生的教育是填鸭式的理论培养,理论脱离实践,至于生产出的产品在市场上是否符合市场客户的需求,产品的质量能否得到保证,则是置身其外比如:学计算专业的学生,在理论方面对计算机硬件结构非常清楚,倒背如流,可是到毕业时,尚不知道内存条的实际模样这样的产品能得到客户的满意吗?  另一方面,教育结构需与市场同步 在学生教育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相同的科目,相同的老师讲的还是以前的东西,甚至讲义一字不变,只是听的学生不同罢了,这样的静态教育,学校如果卖个录音机岂不是更省成本吗?市场在不断变化, 产业在持续升级,相应的学生教育应该与时俱进,同步发展,甚至超越发展!  还有:人才市场消费环境日趋理性  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模式发生改变,由原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人才的消费由市场经济杠杆进行调节,企业的用人方式讲成本,求实效,讲投资与回报,人才的需求是希望帮助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民营企业的”拿来主义”,不仅仅是期望人才的综合素质,还需具备实践技能,拿来就可上岗实用比如:人才交流市场的应届毕业生常听到的词语是”有工作经验吗” ,其实质内涵是学生是否具备实践操作技能  通过上述分析,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出具体调整呢?  首先:高校定位要清晰  高校也是企业方式的一种,不同的是其生产的产品特殊是企业就要有清晰的市场定位根据现代市场营销理念,以市场为中心,选择清晰的市场定位策略  其一:产品策略根据行业的需求,针对性的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其二:品牌策略:打造市场知名品牌,拥有高技术,高素质,高质量的产品;其三:差异化策略:比如同中求异,避免同质化现象过于严重,打造局部优势,建立区域性强势品牌院校,突出个性化塑造,建立专长突出院校,树立成本优势,为市场提供低成本,又实用人才等。  其次:建立市场调研,跟踪,反馈机制  一方面,把握市场消费需求与用人单位互动,了解消费需求,培养适合市场消费的人才;一方面  提升教育质量从素质,理论,实践等多方面入手培养;还要以市场为中心引导教育方向根据市场需求,建立就业营销中心,营造消费需求  综上所述,高校教育需加快  适应市场经济社会需求步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教育结构调整,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增强学生创新与实践,以有利于改善学生就业问题  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亿人,相应的农村教育更应加强。为更好地了解农村教育现状,我在假期通过走访和询问,对广东地区的农村教育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农村教育出现如教育经费不足和学校负债严重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农村孩子接受教育,而且使农民对新知识的吸收及主与法治的贯彻实行造成障碍。这不但是问题而且将是农村教育的危机。  一、 乡村学校负债累累  由于农村学生的学费难收齐,而教师的办公经费又不足,很多农村学校只得向私人借款维持校的正常运作。有的学校为达到"普九标准"向私人借贷修建设施,等到新学年开始就从学杂费中提取一部分支付债务。有些地方主管教育部门不顾农村的现状而要求一些小学、中学一定要达到"普九标准",这无异是在让学校背负沉重的债务。更有些学校为应付上级的各种检查,花费巨额的招费。导致农村教育的发展变得越来越艰难,有很多农村少年儿童无法得到公平的受教育机会,造成很农村少年儿童"望学兴叹",以致不得不离开学校。农村学校的负债累累将严重阻碍农村教育的发展。  二、 杂费和书费让学生家长难以承受  在调查中了解到,农村经济发展较落后,农民相对较贫困。政府在财政支出吃紧,教师工资难以发放的情况下,就通过增加学杂费,从中提取一部分发放给教师,以弥补财政亏空。有的学校为拿到出版社的回扣,把出版社的一些"辅导材料"强行要学生购买;一些九年义务教育的课程如美术、音乐、手工等因没有师资和条件完成教学如同虚设,但这些书还得学生购买,这些书除了增加他们的负担还有什么用?而农村还有一种怪现象就是摊派多,修路筑桥建戏台等,都要他们出钱,农民靠种几亩地如何能应付这么沉重的负担?  三、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问题多多  乡村学校任教的老师大多是民办教师,他们的学历通常都是初中到高中水平,而且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根据规定要转正参加培训考试得花一笔不少的钱,由于地方财政支出有限,教师工资又难发齐,这给教师带来沉重的负担。而很多乡村任教的教师还要承担一些摊派,如修建公路、地方报纸的征订,这些费用全都直接从教师工资中扣除,这些摊派根本就不同教师商量,犹如强盗拦路抢劫,这些做法直接损害了教师的利益。一方面当地专科师范毕业生回乡任教,但政府由于教师工资、住房、福利待遇等支大而无力接收,另一方面没有经过正规师范教育的民办教师又由于能力有限而对学生的引导及培养造成阻碍。这就导致教育资源被浪费,而少年儿童接受知识的领域变得越来越狭窄。  四、 资源分配不公平  在调查中,可以看到资源分配不公平的现象:各政府、电力、交通等机构拥有资源支配的权力,它们利用部门所掌握的权力最大限度地实现部门利益,或从财政分配计划中优先得到所需资金,他们的办公室及职工住房等都是最好的。而教育资源却少之又少,何况城市人口的教育需要被优先满足,农村人口得到的教育资源就非常有限,远远无法满足农村人口接受教育的需要。在一所农村中学中我看到一种现象:篮球场是黄泥地,足球场是一块荒田,实验室的仪器陈旧的难以利用。如此的设施怎么进行有效的教学呢?相反在城镇的小学,教学活动多种多样,体育设施和其它教学设备可以说是完善,如此的差距是为什么?是资源的分配不公平。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使农村少年儿童处在教育资源非常短缺的环境中,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不仅严重阻碍农村少年的发展而且使农村青年就业更难。  五、改变教育问题的策略  据调查的情况,当地政府拿出的有限资金来办乡村教育,是不能满足广大农村青少年对教育的需求的。而且有的贫困地区由于财政吃紧还会挪用教育经费。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我们要首先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首先要把教育经费的挪用作为重点抓,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到实处。迅速成立一个调查小组,查清乡村小学、中学的负债状况以及教师的工资问题,对因负债建校舍的,要通过财政拨款支付,使学校能较好地运转;其次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放宽私人投资办学,来补充政府投资教育的不足,建立一个机制对农村教育投资监督。再次,教育管理权限下放学校,增加学校的决策权,并向学校提供良好的办学环境;对农村教师问题要切实做好改变教师的素质,加大师资力量并进行良好的培训,提高师资水平,建立良好的师资队伍,对不合格的民办教师给予辞退,招收有大专学历的毕业生回乡任教,同时对教师的福利等问题要根据实际给予改善。最后是加大农村教育资源分配,当地政府应该把农村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在分配资源时着重加大农村教育的经费,为农村教育提供土地资源和其它的设备  分析目前国内高校教育与就业问题  在当前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良好环境下,我们对高校毕业生进行走访,普遍可闻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我们不禁要问:难道真的是大学生人才饱和,市场消化不良吗? 不是,而是当前的高校教育缺乏现代市场营销意识在动态环境下,应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调整高校教育结构,适应市场经济需求提升教育质量,增强学生创新与实践技能  材料一:据教育部统计,2001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115万,6月的初次就业率为70%。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145万人,较2001年增加了1万人,增幅达1%。6月的初次就业率为7%,比2001年下降约5个百分点。2003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212万,比2002年又增长67万人,增幅达2%,到6月20日为止,大学生毕业生中签约率只有50%,2004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为280万人 ,05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338万,比2004年增加了58万人,增幅达71%。况且,和他们一起求职的还有70万去年毕业的大学生  材料二: 深圳市“05年院校毕业生春季双向选择暨专业人才交流大会”,用人单位提供6000职位,共吸引了超过8万人次的大学毕业生进场角逐。80000∶6000的比例,出现人才饱和吗?与此截然相反,深圳技能人才3年后缺口将高达38万。两相对比,耐人寻味。  从上述两材料可反映:一方面,毕业群体大幅度增加,但近五年学生就业率基本上低于70%,就业率低下;另一方面,人才消费市场技能人才紧缺,市场供应不足,那么为何会出现市场供需不对称,人才假饱和现象呢?我们可以从几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产业结构快速转变  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整体发生快速转变,并且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增长的加速而日益发展和不断完善。经济增长和结构转换加速,第一产业发展在持续减弱,第二产业依然增强,第三产业得到快速增长,产业的升级与教育体制及结构的转变是密切相关的,教育对人才的培养需要针对产业的发展需求,在动态环境变化中,进行持续的教育改革,培养切合实际需求的人才  其次高校教育市场观念,体制及结构有待改善  一方面,市场意识薄弱目前的高校教育依然是公办教育为主体,民办教育协调发展的格局公办教育的投资主体是国家出资,高校依然是传统教育方式,它只管生产,只管计划式大量招生, 对学生的教育是填鸭式的理论培养,理论脱离实践,至于生产出的产品在市场上是否符合市场客户的需求,产品的质量能否得到保证,则是置身其外比如:学计算专业的学生,在理论方面对计算机硬件结构非常清楚,倒背如流,可是到毕业时,尚不知道内存条的实际模样这样的产品能得到客户的满意吗?  另一方面,教育结构需与市场同步 在学生教育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相同的科目,相同的老师讲的还是以前的东西,甚至讲义一字不变,只是听的学生不同罢了,这样的静态教育,学校如果卖个录音机岂不是更省成本吗?市场在不断变化, 产业在持续升级,相应的学生教育应该与时俱进,同步发展,甚至超越发展!  还有:人才市场消费环境日趋理性  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模式发生改变,由原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人才的消费由市场经济杠杆进行调节,企业的用人方式讲成本,求实效,讲投资与回报,人才的需求是希望帮助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民营企业的”拿来主义”,不仅仅是期望人才的综合素质,还需具备实践技能,拿来就可上岗实用比如:人才交流市场的应届毕业生常听到的词语是”有工作经验吗” ,其实质内涵是学生是否具备实践操作技能  通过上述分析,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出具体调整呢?  首先:高校定位要清晰  高校也是企业方式的一种,不同的是其生产的产品特殊是企业就要有清晰的市场定位根据现代市场营销理念,以市场为中心,选择清晰的市场定位策略  其一:产品策略根据行业的需求,针对性的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其二:品牌策略:打造市场知名品牌,拥有高技术,高素质,高质量的产品;其三:差异化策略:比如同中求异,避免同质化现象过于严重,打造局部优势,建立区域性强势品牌院校,突出个性化塑造,建立专长突出院校,树立成本优势,为市场提供低成本,又实用人才等。  (教育欢迎您投稿)  其次:建立市场调研,跟踪,反馈机制  一方面,把握市场消费需求与用人单位互动,了解消费需求,培养适合市场消费的人才;一方面  提升教育质量从素质,理论,实践等多方面入手培养;还要以市场为中心引导教育方向根据市场需求,建立就业营销中心,营造消费需求  综上所述,高校教育需加快  适应市场经济社会需求步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教育结构调整,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增强学生创新与实践,以有利于改善学生就业问题  本文来自: 中科软件园() 详细出处参考:  希望对你有用。。

关于写字的论文3000字开头

写字是小学生的一项重要基本功训练,是巩固识字的重要手段。从小打好写字基础,不但使学生更好地完成各种书面作业,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我带了几年的书法兴趣小组,也上过几节书法公开课,对培养小学生的写字教学有几点不成熟的得体会,写下来与大家共勉(一)培养与延续学生的写字兴趣是写字教学的关键。首先,教师给学生欣赏一些书画名家的字画,以及和他们同龄人的优秀作品。让他们感觉到写好一幅漂亮的字对自己和别人都是一种美的享受。从而激起他们写好字的欲望和冲动。我在云溪小学给四年级的学生上了一节书法课,刚开始我利用课件播放了名家的作品伴随着轻松的音乐,学生看了,“哇”声不断!有学生不由自主的说“字真漂亮!”我接着播放了和他们同龄人的作品,告诉他们这些作品是和他们一样大的同龄人写的,只要认真练习,长期坚持下去,你们也能写出一手漂亮的字,让人看了有一种美的感受。学生们听了都跃跃欲试,一种书写的欲望已被激发!其次,及时鼓励是延续学生的写字兴趣的好方法。老师指导学生在写字过程中,要做到尽可能地逐个检查、指导,发现姿势、执笔或书写的笔画不规范或错误时,当面给予纠正或示范,让学生逐渐掌握,养成习惯。同时不管学生写得好坏,只要学生肯写,都要及时表扬、鼓励。此外还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和延续学生的写字兴趣。1、教师可以定期出优秀作品专栏。我在自己的班级每隔两周选出一些学生的优秀作品张贴在习作园地里。当学生看到自己不断进步,动力便不断增强,常常会产生巨大的写字动力,这对其他同学也是一种巨大的激励。2、经常举办各种书法兴趣活动。我常利用课余时间讲讲书法家成才的故事,或者拿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到班上,引导学生欣赏;有时也开展一些写字比赛,激发学生的书写兴趣,培养竞争意识。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写字能力朱月红  俗话说:“眼看千遍,不如手写一遍。”的确手写在学习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心理学研究证明,学习是学习者调动眼、耳、口、脑、手多种身体器官来认识新事物、掌握新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眼、耳、口、脑、手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字如其人”。就是说从字迹之中便可以看出这个人的性格,作风是否坚毅,顽强。而这种刚毅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可以通过后天不断磨练的,这便是要抓写字教学的重要性。写字必恭必敬的人,做事必定谨小慎微;换一个角度来看,字迹潦草的学生,性情急躁不善于观察,遇到困难就会退缩,对其它学科也不会抱有刻苦钻研的态度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将来也无恒心去追求自己的理想。所以,培养小学生写字能力是当务之急。我校为搞好写字教学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领导、教师的积极主动参与。写字教育领导要重视,教师同样要重视,特别是语文教师更要重视,其它各学科的老师也应积极配合,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在全体教师思想有了保证的基础上,加强理论学习、业务研讨,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全体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用现代的教育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在实践中勇于探索,不断总结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较大的成绩。由于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能定期开展写字教育的研讨活动;学校还加强师资培训工作,每位教师每周交一页毛笔字、两页钢笔字由专人批阅并及时反馈;每学期结束评出优胜奖给予奖励,不定期举行三笔字(毛笔、钢笔、粉笔)比赛。搞好阵地建设:充分利用橱窗、走廊、红领巾广播,加强宣传力度。班班设有“优秀作业栏”,张贴班内优秀习作及有进步作品,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习字的积极性;学校橱窗每月更换,张贴低、中、高年级学生的优秀作品及老师的作品,师生同乐,教学相长;红领巾广播每周制作一期写字专题节目——《大书法家和小书法家》,使学生在生动的事例中受到教育,了解我国的书法艺术,立志弘扬民族文化,在欣赏作品中陶冶性情,提高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定期更换学校走廊书法作品,不断丰富学校书法作品的收藏量。   二、始终要面向全体学生。指导全体学生认真练字,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写出一手正确、规范、美观的汉字;每天安排20分钟时间练字;每周末各班评出优胜若干名,布置在优秀作业栏里;每月底各班交5篇佳作参加校级评比。积极鼓励学生参加书法兴趣组的学习,每天练字5页,每周交一幅书法作品,每月选出一幅作品参加校级评比;鼓励学生创作佳品,积极参加各种竞赛活动。   三、抓教学的全程管理。从备课到上课,从课内到课外,从写字课到其它各学科、各环节都要扎扎实实地渗透书写训练,时时都应有较强的书写意识;写字教学要突出一个“导”字在小学低、中、高年级的写字教学中,老师、学校领导四处聘请高手和名流,专门组织培训,然而收效还不能令人满意。究其原因,主要是指导较少。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我们认为关键是要解决好写字教学中的“导”的问题,即“开导”、“指导”和“导向”。   (1)开导。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从一年级开始就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这就给广大的语文教师在写字教学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学生一入校门,就要对学生进行开导。教师的每一句话都要导在他们的心灵深处。在开导过程中,教师可搜集古今书法大师如三国的钟繇,晋代的王羲之,唐代的颜真卿、柳公权,元代的赵孟等少年时代练字的传说故事,由浅入深地讲给他们听。还可以带领学生们参观书法展览,借以激发每个儿童热爱写字的情感。   (2)指导。指导是指教给学生写字的方法和技巧。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常规性指导。常规性指导包括坐姿要领、执笔姿势、运笔技巧以及汉字的笔顺、间架结构等。②总体性指导。指导学生写字,大多数以方格田字格或米字格的练习本进行习作。③规律性指导。学生一批批入校,都难免带有一种普遍性的、类似的书写毛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毛病又不断重复出现,教师要能够准确地把握住这些规律,随着学生换届,重复进行指导。这称之为规律性指导。   (3)导向。导向,也是写字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正确的导向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写字的积极性。在小学阶段,应重点指导写好正楷字。在相当熟练的基础上,再练写行楷、行书,以适应今后继续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既而,从书法艺术要求方面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不同的兴趣、爱好,再进行一些个别的指导,激励他们积极参与各种书法比赛,培养书法兴趣。   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要帮助学生学会写字方法、掌握书写技能,同时还要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感悟做人的道理,从而促进他们个性的全面发展   小学写字教学改革和其他学科的教学改革一样,正经历着不断探索、不断改进的阶段。改革的方法应始终不偏离以促进人的自然素质和社会素质为宗旨的素质教育轨道。应突出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爱好特长,使人的整体素质得以和谐优化的发展。改革写字教学,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写好字,对学生识字,记忆字形,理解字义,掌握词汇,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认真工整地书写,不但有利于扎实地学好写汉字,也有助于其它学科的学习。写字教学对学生情感的培养、意志的磨练、情操的陶冶、良好习惯的养成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1、多种感知的写字训练①创设想象。经过近年来的实践,我们探索了一条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构想能力为宗旨,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以形象教学为手段,变汉字形体的抽象性为形象性,变苦学为乐学的汉字书写教学的新路子。我们这里所说的汉字的形象性,指的是其外部的形象性。如“亻”、“彳”,我们在激发学生想象时,不从“亻”这个意思着眼,而是引导学生想象。“亻”象什么呢?可以想象为一根竹杆上停落一只回首远眺的小鸟,也可以想象为一个人上面斜支撑一个人。我们引导学生想象一下:这只小鸟停落在直直的竹杆上,显得这么稳健;其停落后回首远眺,显得那么有情趣;那稍长的尾巴微微向上翘,显得那么有精神;小鸟双爪轻落枝头,似接非接,杆尖与双爪相触,体现了其体态轻盈,富有情致。一个汉字,学生能想象出有情有景的生动画面,观察力和想象力得以充分展示,这就是一种创造,因此,在写字教学中,我们应力求汉字的结构美与情趣美相统一。   ②幻灯展示。我们通过幻灯片的抽拉,重叠,使汉字中的部首、点画的书写难点、重点部分和图画指示的部分同步展现,利于引导观察、联想,使学生乐于接受。在幻灯投影书写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对字形的观察、分析、比较,促进了观察、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的培养。  ③实物演示。把这一手段,引用到写字教学中也别有趣味。例如,为了让学生理解“武、威、栽”等以“弋”为部首的字,主笔应强化认识,我们运用力学中的杠杆原理,演示一长一短的两杠杆,分别把一个“凵”型缸的重物撬起。演示结果:木杠长的用力轻,省力,易把重物撬起;木杠短的用力重,费力,难把重物撬起。通过演示,让学生明白,木杠就应稍长而以“弋 ”为部首所组合的字,“弋 ”应适当加长。   ④模型制作。模型制作是小学生喜爱的手工劳动,把这一活动溶入小学生对汉字结构的认识中,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去认识和体会汉字的笔画特点和结构特点。   ⑤动作表演。人体的动作是最丰富、最富有美感的。人体的美妙动作姿态,往往和汉字美妙的组合规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认识、理解汉字笔画部首的组合特点过程中,用动作表演这一形式来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在教写以撇捺为主笔的字形结构特点时,让学生看图后边念口诀,边做动作表演:春天到,大雁归,展开翅膀飞呀飞。(理解”春“字,带出同类字“寒、冬、交、文”等)学生尽量展开双手,把双手当大雁的翅膀,同样也比作字体中的撇和捺,收缩身体其他部分。  ⑥儿歌诵读。儿歌朗朗爽口,易读易记,对学生正确理解所学的字,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在写字教学中,无论是在开始对汉字笔画、结构的感知理解,还是在书写能力训练中,儿歌诵读应当作一项有效的手段。有时在强化写字方法的掌握和理解时,用儿歌作归纳性的总结,会更鲜明、更深刻促使学生对方法的掌握和理解。练字前,为了尽快进入状态,可心中默念儿歌:除杂念,静凝神。在感知理解字体时,也可以让学生读儿歌训练。   2、写字教学多途径的科学训练  ①执笔运笔新认识。硬笔书写正确的执笔法应具备三个条件:①掌力通过指力作用于笔杆到达笔尖,必须是合力;②掌内侧肌肉必须松弛,掌背的肌肉相对紧张点,而且掌背肌肉控制手指肌肉一伸一缩。③掌内必须尽量空虚。我们用三个有趣的歌诀让学生理解和操作:(1)四指并拢形成“金鱼摆尾”运动状态作八个八拍;(2)五指相聚拢,掌心空虚形成五指齐伸齐缩的“松鼠出洞”的运动状态作八个八拍;(3)五指相聚,掌心空虚,形成五指作轻微的一提一顿的“小虫蠕动”运动状态,作八个八拍。学生做这样的运指操,妙趣横生。达到运动五指各关节,各指肌肉协调的目的。  ②先练长体字新方法。为了让学生能写出结构平正的字,写好横和竖的笔划是关键。首先,它能纠正小学生作业书写的不良姿势。许多小学生在作业书写时往往歪着头,斜放本子。这种不良姿势是很难把字写工整的。歪头,本子不平正,书写出来的字也必然不平正。其次,它能迫使学生有正确的坐姿,有了头正、肩平、腰直、足安的坐姿,才能有平静的心态,才能创设凝神静思,心平气和的书写心境。再次,竖画是否写得好,是汉字书写是否工整、规范的关键。抓住书写中的主要矛盾,突出写好以竖画组成的汉字这个教学难点,能让学生尽快尝到写好字的甜头,增强学生写好字的信心。最后,强化竖画,把竖画适当拉长,淡化横画、接撇、捺画趋向纵式,写成与仿宋体相似的条形体字,使修长的字体显得更工整,更有精神。   3、以乐激趣,强化基本功训练图示作为教学的一种手段,运用到写字教学中,有着独到的地方。在教学中,运用图示和儿歌诵读、动作表演等综合手段进行写字训练增添了趣味性,强化了写字技能训练。以便从笔画样式,独体结式,合体结式进行综合训练。  ①笔画样式基本笔画是汉字构成的基本单位。写好基本笔画是写好汉字的第一步。要使笔画书写有趣味,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用现代化的电教手段,采用形象化手法进行训练是个好方法。如“横”,横有长短仰卧之分,短横一般情况向上,稍微向上挺,如一片秋叶,如一扁舟,如一飞鸟。长横如一个小山坡,如一个担夫负重时的扁担,两头稍向下弯。   ②独体结式   学生在基本掌握了笔画的书写方法以后,便可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点画之间是如何按一定的规律组合而成的。对独体字的认识和掌握是写好合体字的基础。如主笔穿过字体的中心线。要求写得不偏不倚,如“巾、个、甲、羊”,用儿歌帮助理解:两只小猴杆上玩,一边一只不会掉,原来事情这么妙。各种次要笔画按一定规律结合。如点画,钩画,一般而言,都应该靠近中心线,才能使字体平稳。如“字”、“立”、“文”、“为”。用儿歌诵读为:小不点,弯钩处,靠中线,字才正。  ③合体字结式合体字在汉字书写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掌握了独体字的书写方法以后,再来学习合体字就容易得多了。合体字的各部分的组合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字体的美丑。有三项要求:平稳、匀称、平静中求动态变化。   4、以美导练,提高写字教学效率   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对汉字笔画结构书写规律认识较为困难。据此,我在给小学生上写字课时,让他们在美的熏陶中进行硬笔书写训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①激发兴趣,唤起美感小学生对写字的兴趣越浓,发现汉字美感的可能性越大。依据汉字的象形特点,把抽象的文字符号变为形象生动的图画,以利于唤起学生对文字书写美的感受。如,老师出示一匹昂起头,神采飞扬的千里马,再出示几个不同形状的马字。通过对比,唤起学生对汉字书写的美好感受。并以此进行知识的迁移,得出:(马、局、鸟、岛、乌……)②强化感知,捕捉美感   小学生对汉字书写的美好感受,只有通过多种生动形象的感知手段,才能获得。通过人体的动态美和儿歌诵读的韵律美去感受字体的动态美。如在学生通过图示认识了以撇捺主笔的书写方法后,如“春”、“察”“香”等字,出示“春”字图,师生伸开双臂上下舞动,诵读儿歌:“春天到,大雁归,伸翅膀,飞呀飞。”同时,我让学生边进行动作表演边诵读儿歌。齐念儿歌:“长撇捺,要伸长” ,然后双手屈臂贴胸,双手掌摸肩,齐念儿歌:“其它笔,要缩短。”通过一伸一展,体会汉字的动态美。观察对比,辨别汉字书写的美与丑。通过对比,学生便能及时捕捉住汉字形体的美。对书写的汉字美丑的辨别能力越强,则对字体美的感受就越深。好看的字和不好看的字放在一起对比,一目了然。为此,我设计每小块黑板上写有一美一丑的两个字,分别向学生展示,学生观察后,认为好看的字就拍掌三声,认为丑的字,不拍掌并说明什么地方丑,应怎样改。对这项活动学生有较高主动性,学得活,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热烈而紧张的气氛中发现、捕捉、评价字体的线条美和结构美。   训练技能,体验美感。小学生书写技能的形成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熟练地进行人体肌肉特别是手腕及手指肌肉、关节作用于笔尖上的运动。为此要求学生在每次习字前进行运指意念操训练是很有必要的。操作歌诀是:我的手指真有力,一二三四五六七,合拢五指一伸缩,一二三四五六七;夹起笔杆一伸缩,一二三四五六七;点点横横竖竖竖,撇撇捺捺提提提。二是培养学生对书写字体的鉴别能力和审美能力,以及良好的书写习惯。激发审美情趣,培养爱美情感。在写字教学中,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陶冶他们爱美的情操,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是进行美育的有效途径。写字课教学中用运动变化着的有生命的事物(人体)比作汉字的笔画和结构。优美的线条,生动的形象,有利于学生对汉字笔画线条美及结构美产生共鸣与内化。自始至终都以美的发现,美的评价,美的鉴别,美的欣赏为主旨。“伸”和“缩”这一对立统一的体态美,得到展示与强化。最后,学生在优美的乐曲声中进行约23分钟的书写练习。习字后,学生自评互评,由于他们有了对汉字结构“伸缩”知识的深入理解,善观察,能品评,会欣赏,书写技能得到训练,对汉字书写美的体验不断加深,爱美的情感得到陶冶。   五、完善评价,确立写字教学新标准。   没有评价的教育是不完备的教育,写字水平考核评价在写字教学研究中起着检测、反馈、矫正、激励与驱动的功能。如何比较科学地评价写字教学与学生的写字成绩,这是一个开创性的工作。为此我们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写字的要求,联系学生的写字实际,制订出了各年级写字能力检测办法和评价方法。按照综合性原则,阶段性原则、学以致用的原则,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结合的原则,对学生的写字能力进行比较客观、合理的评价。评价包括三个方面:写字评价,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评价,作业书写习惯评价。写字评价标准分为“笔画正确、端正整洁、大小适中、结构匀称、字体美观”五项,采用等级制总体把握、分组打分。执笔方法评价标准有“指法、手法、笔姿”三项,写字姿势评价标准有“仪态、胸距、眼距”三项,作业书写习惯评价标准有“端正整洁、格式正确、大小适中,字距标点、字体美观”五项。分项评价后再总评,起到了导向与激励作用。   因此我们以建设一支合格的写字教学教师队伍为保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切实提高教师的写字技能水平,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即学:学写字教学相关的理论及各地写字教学研究成功经验,了解中国传统写字教学的精华,各类书体的特征,以及书法家的故事等;练:每天坚持练字20分钟,每周上交一页钢笔字、一页毛笔字;每学年举行一次青年教师“三字一画“基本功大赛,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书法比赛。在学、练、比中奠定教师扎实的写字教学基本功,从而形成“教师提笔即是导字时”,使之成为示范的窗口。   以育人为归宿,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写好字是我校开展写字教学所追求的目的之一,但我们更期望的是学生能从写字中学会更多,领悟更深。学生在写字的过程中,从一笔一画的基本训练到每个字合理结构的辨识与动手书写,从按仿影描摹到对名家碑帖临摹,直到写好字,到个人风格的形成,既是细心观察正确行笔的过程,也是文化认知形成的过程,还是审美思想感情产生和形成的过程,而这也正是同人的身心发展、知识积累、个性形成趋于一种双线同轨发展相一致的过程。同时,写好字的过程,也是培养人的观察力、注意力、意志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创造力的过程,是培养一个人的严谨、细心、认真、一丝不苟、专心致志精神的过程。小学生通过写字教学形成一系列良好的心理品质后,无论是对所有学科的学习还是个人的未来发展,都能起到正面迁移作用。也正如此,我校写字教学的影响力已向学校各个层面铺开,不仅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而且在多项活动比赛中学生整体素质提高都得以体现,有力地保证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学校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质人才,写字教学已成为学生获取成功,发展自我,自我完善,人格升华的催化剂。

  • 索引序列
  • 关于教育的论文3000字开头
  • 关于教育学的论文3000字开头
  • 关于语文教育的论文3000字开头
  • 关于教学的论文3000字开头
  • 关于写字的论文3000字开头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