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台湾研究期刊

台湾研究期刊

发布时间:

台湾研究期刊

在国内,核心期刊已经是高水平的期刊了,但真不敢说是最高水平。像二楼一样分类述说更好一些,期刊分很多专业和种类,没个期刊也只能作为这个领域的高水平啊

effsddfasfxfdsfdfdssdfsdfdsfdfddfsfefwefewd自己写!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国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的文章。其次,再去以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业期刊编辑部信息(国家级或是非国家级,核心或者非核心,统计源或者非统计源期刊等等),找到投稿联系方式,这样的方法避免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确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最后,祝好运。欢迎交流。静石医疗,竭诚为您服务。

建院20多年来,台湾研究院以“历史地、全面地、实事求是地认识台湾,促进海峡两岸学术交流,为祖国统一大业服务”为宗旨,致力于台湾政治、社会、经济、历史、文学、法律、文化教育以及两岸关系等方面的研究。截至2003年底,全院共出版有关台湾研究的专著、论文集、资料集等122部,发表学术论文1800多篇。1988年以来,在国家以及教育部、省、市社会科学成果的各项评比中,本院撰写的著作、论文共获得优秀科研成果奖103项。本院主办的《台湾研究集刊》(1983年创刊),是全国最早创办的专门研究台湾问题的学术季刊,被海内外学术界誉为在台湾研究领域具有重大影响的权威刊物,已先后列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并于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目前《台湾研究集刊》在影响因子方面,排在港澳台问题类刊物的第一位。台湾研究院在进行系统的基础研究和理论研究的同时,注重开展现实问题的研究,不仅承担和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的大量科研课题,还完成了各级对台工作部门委托的大量调研课题。

台湾历史研究期刊

港影视传媒学院是香港政府批准的高等艺术学府。众所周知,香港是仅次于美国好莱坞的世界第二大电影生产基地。从1913年至今近百年中,香港共摄制了8500部故事片和戏剧片。按人口比例计算,它已远远超过了世界电影大国美国和印度,居世界首位。香港影视传媒学院是一所富有挑战、卓越并能高瞻远曙的学府。采用港式特有的艺术教育模式,专注传授及培训学员在专修科目上以理论结合实践,使学员即能掌握新颖的艺术表现手法,亦能扩阔在不同领域的视野,使之成为未来影视传媒艺术及相关行业的优秀从业人员。学院提倡在演出、创意、知识及技术方面的学习,保存并发扬传媒、影视表演艺术行业的优良传统,同时将各项元素和新技术揉和在一起,使学员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学院以其优良的教学传统,雄厚的师资力量,全面的西科专业,完善的教学设备,规范的教学秩序等优势,成为影视艺术创作及培养影视艺术人才的重地。学院本科开设有:影视表演专业、播音与主持专业、影视摄像专业、摄影艺术专业、影视美术专业、影视广告专业、影视编导专业、音乐表演专业、舞蹈表演专业。研究生开设有:电影学专业、广播电视学专业、新闻学专业。香港影视传媒学院以其优良的教学传统,以及师资力量雄厚,系科专业全,教学设备完善,教学秩序规范等独特优势,成为培养影视艺术人才和影视艺术创作的重要基地。

-a_i?show_old_epaper=lsch&filename=html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香港教父作者:钟连城著出版:湖南人民出版日期:2007年01月简介贩军火,卖鸦片,开妓院,香港黑社会为之而龙争虎拼;黑白颠倒,官商勾结,这是流氓地痞步向上层社会的惟一通道……这是一幕香港黑社会和高层秘史……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一个内地青年来到英国殖民地的香港。从贫穷的乡下来到繁华的城市谋生,他能否站住脚跟?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除了筚路蓝缕已经绝无退路……成功永远不会是天上掉下的馅饼。多年后,当他成了这片土地的强者,回首往昔他有怎样的人生感想?作者简介钟连城,湖南武冈人,中国最具实力的悬念大师,著有《痛史》、《香港三大教父》、《澳门教父》、新华书店网店新华文轩有卖的

现代台湾研究期刊

1、《日据时期台湾新文学风貌》,台海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2、《台湾女性主义文学新论》,台海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3、《台湾新文学之父——赖和》,作家出版社2006年7月出版4、《因为世间有爱——简宛评传》,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年8月出版 1、《月是故乡明》,江苏省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编,1995年1月版2、《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史》,主撰第五编,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9月出版,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3、《百年中华文学史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出版4、《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教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出版 1、《台湾现代派诗歌独特的文化内涵》,《江海学刊》1996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现当代文学》1996年第5期转载2、《都市小说的田园意趣——读〈孙爱玲文集〉》,《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7年增刊3、《试论台湾本土诗人创作中的中国情绪》,《扬州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4、《试论台湾女性主义文学对身体自主的追求 》,台湾研究集刊2001年第3期5、《女性主义文学的同路人——台湾言情文学二三谈》,学海2001年第3期6、《无情?疏离?对抗——台湾女性主义文学中的两性关系》,《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4 期7、《“台湾的鲁迅”——赖和文化思想论》,《台湾研究集刊》2002年第3期8、《论台湾新闺阁文对婚姻自主的诉求》,《东南学术》2002年第6期9、《台湾女性主义小说中的性与政治》,《汕头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5期10、《赖和与鲁迅》,《学海》2003年第5期11、《赖和新诗的艺术成就》,《台湾研究集刊》2004年第2期12、《杨逵小说艺术辩》,《学海》2004年第6期13、《〈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神魔化浅谈》,《明清小说研究》2005年第3期14、《〈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主角谈》,《明清小说研究》2006年第3期15、《神魔化的历史演义》,《明清小说研究》2007年第3期16、《中国属性与跨国精神——新移民文学浅谈》,《南方文坛》2007年第6期17、《论日据时期台湾文学的现代性与特殊性》,《台湾研究》2008年第2期18、《“皇民文学”幌子下的文化选择和身份认同》,《台湾研究》2009年第4期19、《论陈映真小说中的道德诉求》,《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20、《长三角地区曲艺的历史沿革》,《艺术百家》2010年第3期21、《抗日归宗――台湾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台湾研究》2010年第3期22、《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关系之我见》,《安徽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 1、《?忠孝公园?读后》,《文艺报》2002年1月17日第4版2、《赖和是爱国者而而非分裂祖国的罪魁――驳斥台独分子的谎言》,《文艺报》2002年4月12日第4版3、《论日据时期台湾作家的祖国爱》,《文艺报》2003年7月22日4、《中国文学的复归运动》,《文艺报》2007年7月10日 1、《凌叔华小说中的女性世界》(与秦家琪合作),《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1990年第1期2、《台湾女性文学举要》(与秦家琪合作),《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1991年第2期3、《从生命中流淌出来的歌——读郭枫新诗一束》,《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1993年第1期4、《爱薇其人》,《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1993年第2期5、《文质相扶——张秀亚散文论》,《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1994年第1期6、《弗洛伊德主义和台湾现代派小说》,《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1995年第1期7、《探索人生的存在意义——台湾现代派小说研究之二》,《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1995年第4期8、《荟萃精华 锐意创新——评〈台港散文四十家〉》,《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1995年第4期9、《〈流火醉花〉揽胜》《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1997年第4期10、《初识刘济昆——读〈香港九七日记〉》,《世界华文文学论坛》1998年第2期11、《台湾女性主义文学的世界性与本土性》,《现代台湾研究》,2000年第1期12、《角色转换:台湾女性主义文学对经济自主的追求 》,《华文文学》2000年第2期13、《试论黄春明小说中的民族魂》,《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1年第2期14、《试论台湾女性主义文学中的男性形象》,《华文文学》2001年第2期15、《试论台湾女性诗歌中的女性主义表征 》,《镇江师专学报》2001年第4期16、《试论台湾女性诗歌中的神话因素》,《诗刊》2002年6月号上半月刊17、《略论台湾女诗人创作中的女性文体特征》,《华文文学》2002年第3期18、《台湾女性主义文学对婚姻自主的全新理解》,《现代台湾研究》2003年第4期19、《“为大众”的文学语言观——论赖和对台湾话文的主张》,《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3年第3期20、《民族的脊梁――读台湾作家蓝博洲的〈晃马车之歌〉》,《江海纵横》2003年第5期21、《论赖和新诗的思想内容》,《苏东学刊》2004年第3期22、《殖民地的心声——论台湾“薄命诗人”杨华》,《华文文学》2004年第5期23、《论“皇民文学”的本质及其表现》,《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4年第4期24、《论赖和的传统诗创作》,《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第一辑》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4年9月25、《“孤儿意识”论——吴浊流〈亚细亚的孤儿〉 分析》,《华文文学》2005年第3期26、《殖民者与殖民地旧文化的结盟——浅谈日据时期台湾的旧文学》,《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5年第3期27、《论吕赫若小说中的“审父”意识 论文》,《河海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6期28、《论赖和的传统诗创作》,《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第一辑》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4年9月出版29、《情牵半生》解读,《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6年第3期30、《科学家的文学创作——读石家兴的〈牛顿来访〉》,《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7年第3期31、《双乡之爱——泰华文学特征浅论》,《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32、《重见人生有情天——读张纯英的新著〈天涯何处无芳菲〉》,《华文文学》2008年第3期33、《新世纪北美新移民文学的新走向》 论文,《世界文学评论》 2011年01期34、《21世纪,走向中国就意味着走向世界——剧本〈中国创造〉浅析》,论文,《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1年第3期35、《从散文集〈一方阳光〉看王鼎钧与兰陵 》,论文,《华文文学》2011年第5期 1、《现代的传统作家——谈聂华苓、於梨华、白先勇的小说创作》,《世纪之交的世界华文文学——第八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增刊,1996年9月出版2、《试论菲华文学的独特性》,《传承与拓展――菲律宾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海峡文艺出版社2002年3月出版3、《<世界华文文学论坛>中的余光中研究》,《火浴的凤凰 恒在的缪斯――余光中暨香港沙田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7月出版4、《论赖和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新视野 新观察――第十二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5、《台湾新文学与“五四” 》,《多元文化语境中的华文文学——第十三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年9月出版6、《台湾女性主义小说的女性形象特征》,《永恒的文化记忆——第十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海峡文艺出版社2004年2月出版7、《日文写作的中国属性——论杨逵小说的文化特质》,杨逵作品研讨会论文集,台海出版社2004年9月出版8、《启蒙精神的高扬—谈赖和的新文学理念》,《世界华文文学的新世纪——第十四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出版 1、《台湾现代派诗歌独特的文化内涵》,《江海学刊》1996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现当代文学》1996年第5期转载2、《角色转换:台湾女性主义文学对经济自主的追求 》,《华文文学》2000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同年第8期转载3、呼唤统一的盛会――台湾新文学思潮(1947-1949)研讨会综述,《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0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2001年第5期转载4、《试论黄春明小说中的民族魂》,《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1年第2期,被人大复印资料《现当代文学》2001年第10期转载5、《试论台湾女性主义文学对身体自主的追求 》,《台湾研究集刊》2001年第3期,被人大复印资料《现当代文学》2001年第12期转载6、《无情?疏离?对抗――台湾女性主义文学中的两性关系》,《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4 期,人大复印资料《现当代文学》2002年第10期转载7、《无情?疏离?对抗――台湾女性主义文学中的两性关系》,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2年第期论点摘要

台湾研究期刊官网

台湾研究院和台湾研究中心坐落在厦门大学美丽的校园内,拥有独立的6层研究大楼一座,总面积 1700平方米,内设30间研究室和图书、报纸、期刊、计算机信息四个资料库每位研究人员均配备了计算机,并建立了局域网、国际互联网台湾研究网、台湾研究数据库及全文检索系统。资料室收藏台湾出版图书1万7千多册、台湾及外文期刊230多种、资料合订本1万3千多册, 是高校中最好的台湾研究资料中心。《台湾研究集刊》是高校系统内唯一向海内外公开发行的台湾研究学术刊物。

建院20多年来,台湾研究院以“历史地、全面地、实事求是地认识台湾,促进海峡两岸学术交流,为祖国统一大业服务”为宗旨,致力于台湾政治、社会、经济、历史、文学、法律、文化教育以及两岸关系等方面的研究。截至2003年底,全院共出版有关台湾研究的专著、论文集、资料集等122部,发表学术论文1800多篇。1988年以来,在国家以及教育部、省、市社会科学成果的各项评比中,本院撰写的著作、论文共获得优秀科研成果奖103项。本院主办的《台湾研究集刊》(1983年创刊),是全国最早创办的专门研究台湾问题的学术季刊,被海内外学术界誉为在台湾研究领域具有重大影响的权威刊物,已先后列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并于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目前《台湾研究集刊》在影响因子方面,排在港澳台问题类刊物的第一位。台湾研究院在进行系统的基础研究和理论研究的同时,注重开展现实问题的研究,不仅承担和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的大量科研课题,还完成了各级对台工作部门委托的大量调研课题。

台湾研究期刊点评

你如果来台湾读硕,将来应该还是会离开台湾读博。这就可以分析出利弊了--有利的是,台湾尤其是台大的教授都很屌,政治系还是社会学系基本都是美帝top phd出身。对于你申请博士有很大的帮助。弊端在于,台湾研究生,社科类你要读三年--如果再去读博,那么还要读4年,相当于要29-30岁才能毕业。这似乎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相比之下国内的phd,文科类硕博连读五年毕业,部分学校据说甚至可能4年毕业。如果是欧洲、港新等国或地区,本科直接申请到mphil或phd并一直读下去的话估计也就是五年毕业,所以这个时间差你要考虑清楚)入读难度,三地院校很难横向比较,因为侧重的东西各不尽相同。台湾的话,好在招陆生时英语和GPA不作明确要求,差在竞争相对激烈,各学系毕竟每年就招那么三四个人,如政治系14年招了4个,复旦人大中山各1人,另外一个不知道了。这还只是第四年招,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也就是说好多人还不知道去台湾读书,因此以后竞争肯定会越来越激烈。不过好在和申请香港、考研时间正好错开,可以三者都准备。

在国内,核心期刊已经是高水平的期刊了,但真不敢说是最高水平。像二楼一样分类述说更好一些,期刊分很多专业和种类,没个期刊也只能作为这个领域的高水平啊

1、周渝,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党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台湾研究》特邀撰稿人,90后文学创作群代表成员之一。2012年毕业后从事文史杂志编辑工作;从高中时期至今数年时间里,主要力行于“汉服复兴”与“关爱抗战老兵”的公益活动。于《贵阳文史》、《醒狮国学》、《国防大视野》等公开刊物上发表文章数十篇。出版作品《卫国岁月》。2、林卓宇,1995出生于湖南浏阳。著名90后作家、诗人,90后文学创作群代表成员之一。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玩酷文字,90后“玩得酷靠得住”典型代表。2000年开始创作文学作品,现出版著作多部。其作品深入人心,感动了无数读者。被称为“中国90后作家掌门人”。代表作品::《心海潮音》、《指尖上的花田》、《耳边奔跑的花田》等。3、余幼幼,90后诗人,90后文学创作群代表成员之一。曾用名:零落香。现居于四川。荣获2009年度诗选刊“中国年度先锋诗歌奖”。2010年度90后十大先锋诗人排行榜第一名。作品入选《2010最佳诗歌》、《新世纪诗典》《诗选刊》《诗刊》《诗歌月刊》《诗林》等几十个刊物及选本,连载随笔《幼女要革命》。出版诗集《七年》。4、林为攀,福建人,现居北京,90后文学创作群代表成员之一。曾获十一届新概念二等奖,首届九零后新生代季军等奖项。著有长篇PUSDVJ_BAIDURP_38707944《无相》,作品散见于《文艺风赏》《山东文学》《青年文学》《作品》等,累计于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作品20万字。由于其作品风格别致语言独特,受到读者广泛好评。5、孙梦洁,女,90后文学创作群代表成员之一。郭敬明旗下作者,享有“90后写作小魔女”之称,与90后作者周渝、张佳羽、李唐、陈昂、林卓宇、边琼合称为“中国90后文学七贤”,现已出版《世界病》《梦想贩卖机》。《我不是幻想家》的参赛作者,作品多次刊登在《最小说》,深受郭敬明的喜爱和推崇。参考资料:百度百科-2015年中国90后作家排行榜

在没有额外笔试、面试的情形下,台湾硕博班招生最看重学校出身,若你是985、211的顶尖学校,申请台湾的顶尖学校时也比较有优势,次为在校成绩,这个不能太差,否则要报考台湾的五大(台清交成政)必定有所影响看你的湖北武汉的学生,湖北上个月才被允许报考赴台求学,所以当地学生必定对台湾院校是比较陌生一些会不会难申请,主要还是得看你是甚麼学校,一般来说陆生申请赴台读研就类似台湾的硕博班推荐甄选,一样是最看重学校,再来很多学生的前三年均分成绩都在八十多分,甚至九十几分所以76分确实是比较靠後一些,可能台大、政大是很难,大概可以考虑中央、台北、中兴、中正、辅仁、东吴、淡江看看除非你很优秀,大学就曾投稿学术性期刊,不然很难增加录取机会,顶多这学期和下学期用功一些提高成绩或是考一些英语证照,如46级可以跨专业,但最好不要与自己的本科差太多,否则会很难上榜通常理科跨文科容易,但文科跨理科难,文科之间相近的专业就还好

  • 索引序列
  • 台湾研究期刊
  • 台湾历史研究期刊
  • 现代台湾研究期刊
  • 台湾研究期刊官网
  • 台湾研究期刊点评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