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华男科学杂志第11卷第9期

中华男科学杂志第11卷第9期

发布时间:

中华男科学杂志第11卷第9期

1、论著、第一作者《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anti-human papilloma mechanisms by a Chinese medicine Keyouling》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英文版 2004年2卷3期 国家级A类期刊  2、论著摘要、第一作者 《克疣灵治疗尖锐湿疣的实验研究》《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2003年23卷8期 国家级A类期刊  3、论著、第一作者 《克疣灵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实验研究》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04年18卷4期 国家级A类期刊  4、论著、第一作者 《克疣灵对人包皮表皮细胞和尖锐湿疣疣体组织细胞增殖影响的实验研究》 《中华男科学杂志》 2004年10卷3期 国家级A类期刊  5、论著、第一作者、《克疣灵治疗尖锐湿疣调节细胞免疫功能的临床实验研究》《中华男科学杂志》 2004年10卷1期 国家级A类期刊  6、论著、第一作者、《非淋煎口服液治疗衣原体、支原体感染性前列腺炎的临床应用研究》、《中华男科学杂志》、2003年9卷4期、国家级A类期刊  7、论著、第一作者、《克疣灵对人包皮表皮细胞和尖锐湿疣疣体组织细胞增殖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华男科学杂志》2003年9卷5期、国家级A类期刊  8、综述、第一作者、《中医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床作用研究进展》、《中华男科学杂志》、2003年9卷5期、国家级A类期刊  9、论著、第一作者、《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研究进展》、《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年12卷8期、国家级A类期刊  10、论著、第一作者、《前必治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应用》、《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0年21卷4期、核心期刊  11、论著、第一作者、《前必治治疗慢性前列腺炎45例临床观察》、《北京中医杂志》、2000年21卷4期 核心期刊  12、第一作者、《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泄77例的临床观察》 、《四川中医杂志》、2001年9月 核心期刊  13、论著、第一作者、《克疣灵对尖锐湿疣患者细胞免疫功能调节作用的临床实验研究》、《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2004年10卷1期、核心期刊  14、论著、第一作者、《克疣灵对尖锐湿疣疣体组织细胞增殖影响的实验研究》、《皮肤病与性病杂志》、2004年12月、核心期刊  15、论著、第一作者、《克疣灵对CA病人NK细胞活性的影响作用》、《中国冶金医学杂志》 2011年2期 核心期刊  16、论著、第一作者、《克疣灵对CA病人NK细胞凋亡调控蛋白的影响作用》、《中国冶金医学杂志》、2011年11期、核心期刊17、《中药克疣灵对尖锐湿疣病人NK细胞凋亡调控蛋白sFas表达水平的影响作用》《中国冶金医学杂志》2012年1月、核心期刊18、《帕罗西汀治疗原发性早泄的个性化临床应用研究》《中国冶金医学杂志》2012年11月、核心期刊19、《早泄的研究进展》《中国冶金医学杂志》2013年11月、核心期刊

中华现代内科学在新闻出版总署网站上检索不到登记记录,应该不是正式刊物,当然就不可能是核心期刊

中国男科学杂志2005年第十一卷第9期

知网目前是这样显示的: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5-2016年度)(含扩展版)没有明说是核心类还是拓展类,保险起见,发一本确认是核心的好一些哈论文发表咨询 看我头像联系

近年来主持作出领先技术有:(1)12出生我国首例自然周期试管婴儿(2)3出生我省首例第二代试管婴儿(3)3出生我省首例冷冻胚胎复苏试管婴儿开展遗传性疾病产前诊断技术的研究。作出的成绩有:(1)对复发性流产夫妇细胞遗传学进行分析研究总结,经国家指定的国内唯一鉴定机构――湖南湘雅国家遗传学重点实验室鉴定,夏家辉院士签字,在世界首次报告6例异常染色体核型,并载入中国和世界人类染色体库。论著已在《中华遗传学杂志》05年第5期发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和健康报均予以报道。(2)设计并主持的Y染色体微缺失与男性不育关系的研究结果应用于临床的遗传学诊断和常规试管婴儿助孕技术;论著已在《中华检验医学杂志》05年第11期和《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2005年第3期发表。(3)开展的人-兔异种核移植的研究为人类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奠定了基础。论著发表于中科院主办,由美国国立图书馆PUBMED收录的国家动物学研究核心期刊《动物学研究杂志》05年第4期。2002年以来主持研究省科技厅、省卫生厅、省教育厅、省人事厅课题5项;培养硕士研究生12名。2004-2005年11月发表的论文1、染色体异常核型六例。 中华遗传学杂志,2005,22(5),593-594。2、严重生精功能障碍患者助孕前遗传学检查的意义。 中国男科学杂志,2005,(3),29-31。(核心期刊)3、毛细管电泳用于Y染色体微缺失的研究。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2005,28(3),119-121。(核心期刊)4、复发性流产夫妇细胞遗传学分析(附6例世界首报异常核型)。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5,(7)(核心期刊)5、人—兔异种核移植构建重构胚的实验研究。 动物学研究,2005,26(4),1-6(核心期刊)6、非涂渍毛细管无胶筛分电泳诊断Y染色体AZF区域微缺失。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11),1181-1184(获05年中华全国检验医学大会优秀论文三等奖)7、冷冻平皿并添加血清替代物改善小鼠囊胚的玻璃化冷冻效果。生殖与避孕杂志,2005,25(6),241-243。(中国妇产科类、计划生育类核心期刊)8、口服妈富隆并延长克罗米芬服药时间治疗耐克罗米芬的无排卵。实用妇产科杂志2005,21(5),31-34。(中文妇产科、计划生育类核心期刊)9、血清PRL及CA125测定对不孕患者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早期诊断价值。临床输血与检验,2005,7(1)13-15。10、晚期妊娠低温低位小水囊联合缩宫素引产术临床应用价值。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5,40(5),483-485(核心期刊)11、重度少弱畸精症及阻塞性无精症患者单精子卵浆内注射治疗结果分析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4,39(3),220-222。(核心期刊)12、三种不同原因不孕患者黄体血肿发生情况的比较。实用妇产科杂志,2004,20(4):236-237。(中文妇产科、计划生育类核心期刊)13、酶检测法在线粒体功能及混杂程度评价中的应用。临床输血与检验, 2004,6(3),167。14、冷冻胚胎复苏后移植成功足月分娩1例。安徽医学,2004;25(5),373。第二作者15、多胎妊娠早期经阴道B超引导下选择性减胎术的临床应用。安徽医学,2005,26(2),110-111。第二作者16、经皮附睾、睾丸穿刺取精卵胞浆内显微注射治疗阻塞性无精症。蚌埠医学院学报,2004,29(1),40-42。第二作者。

医药前沿杂志社2021年3月11卷第9期

杂志只收取版面费!其他没有任何费用的!要注意

一般1-2天就会有回复的。没有被录用会给您消息的。

中国男科学杂志2018年第32卷第1期

姜辉、朱积川、王晓峰等: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I与其受体mRNA在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表达。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8卷9期,1997年; 姜辉、朱积川、许清泉等:雌雄激素对鼠前列腺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及其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北京医科大学学报,29卷6期,1997年: 姜辉、朱积川、许清泉等:雌雄激素对前列腺中IGF-I基因表达的影响。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1卷4期,2000年; 姜辉、朱积川、王晓峰等:前列腺癌药物去势后血清激素水平早期变化。北京医科大学学报,32卷2期,2000年; 姜辉、许清泉、朱积川等:前列地尔尿道栓治疗勃起功能障碍。中国男科学杂志,14卷3期,2000年。 姜辉、朱积川、许清泉等:万艾可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中华男科学,6卷3期,2000年; 姜辉、叶海云、许清泉等。Bcl-I和IGF-I mRNA在正常和增生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中国男科学杂志,15卷1期,2001年; Jianghui Zhujichuan Guoyinglu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Prostaglandin E1 (PGE1) Cream In The Treatment of Erectile Dysfunction (ED) The 9th International Eretile Dysfunction Research C ,Austrilian ,2001, 姜辉、许清泉、洪锴等:前列腺素E1乳膏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中华男科学,9卷2期,2003年; 姜辉、朱积川:伐地那非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中华男科学杂志,10卷9期,2004年; 姜涛、姜辉、宋希双等;前列腺癌中P5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中华男科学杂志,11卷6期,2005年。 姜辉、白泉、许清泉等;中老年男性对性功能障碍认识、认知和态度的相关研究。中华男科学杂志,11卷10期752-4页,2005年。 姜涛、姜辉、李先承等;雄激素受体在前列腺癌中表达和意义的探讨。中国 男科学杂志,19卷6期29-32页,2005年(通讯作者) 包皮冠状沟皮肤袖状切除术治疗阴茎冠状沟多发尖锐湿疣35例报告 中华男科学杂志 2006年 12卷3期 240-6页 姜辉,朱积川;中国男性对生活事件和性态度的研究:在Asian MALES 研究中勃起功能障碍的患病率和相关的健康关注问题 中华男科学杂志 2006年12卷11期 1045-52页 Ma Lulin, Liu Yuqing, Jiang Hui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f verapamil on the relaxation of isolation human corpus cavernosum Asian J Androl 2006; 8(2):195- 唐文豪,马潞林、姜辉等:低年资轮转医师在泌尿外科学习前后对男性生殖健康问题认识变化的比较研究 中华男科学杂志2007年 13卷2期 153- 赵连明,姜辉,隋玉洁等;从经济社会学角度看男性不育 中华男科学杂志 2007年 13卷9期 795-7页 刘德风,姜辉,洪锴等;溶脲脲原体感染与中国男性不育关系的Meta分析 中华男科学杂志 2008年 14卷7期 618-23页 唐凌峰,姜辉,商学军等;精浆左旋肉碱与精子密度、活力和活动率关系的研究 中华男科学杂志 2008年 14卷8期 704-8页 姜辉,商学军,郭军等;复方玄驹胶囊治疗少弱精子症患者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中华男科学杂志 2008年 14卷8期 755-8页 洪锴,姜辉,白泉;212例染色体正常的无精子症患者临床研究 中国男科学杂志 2008年 22卷11期 47-50页 洪锴、姜辉:慢性前列腺炎诊断和治疗的再评价。中国性科学 17卷第3期,2008年 洪锴,袁人培,姜辉等;热淋清联合阿奇霉素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临床研究。中国性科学杂志 2009年 第18卷 第1期 7-9页 柳建明,袁人培,姜辉等。五年来我院门诊不育男性精液质量变化情况的研究。中国性科学杂志 2009年 第18卷 第5期 6-8页 刘德风,姜辉,洪锴等。近5年来中国11个城市门诊勃起功能障碍患者的流行病学变化。中华男科学杂志 2009年15卷 第8期 724-726页 唐凌峰,姜辉,商学军等。输精管结扎术与前列腺癌发病风险关系的Meta分析。中华男科学杂志 2009年第15卷 545-550页 柳建明,姜辉。西地那非对精液质量影响的研究进展。中国男科学 2009年 第23卷12期 70-72页 柳建明,姜辉,洪锴等。弱精子症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左旋肉碱对其改善作用的相关研究。中国男科学杂志。2010年第24卷3期 29-32页。 柳建明,姜辉,洪锴等。阿奇霉素联合多沙唑嗪及前列安栓治疗III型前列腺炎的临床观察。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0年第15卷第3期196-198页 柳建明,姜辉,洪锴等。男性不育患者精浆中游离睾酮、游离左旋肉碱水平与精液参数的相关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10年7月第31卷第7期 767-769页 刘德风,姜辉,洪锴等。我国现阶段人群中自慰行为的状况及相关分析。中国男科学杂志 2010年第24卷第5期 26-29页 刘德风,李斌,姜辉等。Chk1基因在人类精子中的表达及其意义。中华男科学杂志 2010年第16卷9期 811- 815页 李景,刘德风,李斌等。外来务工男性对生殖健康方面认知和态度状况调查中国性科学 2010年第19卷8期 37-40页 Liu De-feng, Jiang Hui, Hong Kai, Influence of erectile dysfunction course on its progress and efficacy of treatment with phosphodiesterase type 5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2010, V 123 N 22, 3258- 赵连明,姜辉,洪锴等。他达拉非给勃起功能障碍患者带来的益处分析。中华男科学杂志 2011年第17卷1期 89- 92页An CN, Jiang H, Wang Q, et Downregulation of DJ-1 protein in the ejaculated spermatozoa from Chinese asthenozoospermia Fertil Steril, 2011, 96(1): 19- (IF: 97) 姜涛,姜辉,苏晓明,郑磊,李泉林,张志伟,李先承 E-cd和α-Cat表达与前列腺组织良恶性和转移性关系的研究, 《中华男科学杂志》,2012,18(6):499-503 (通讯作者) 姜涛,郑磊,姜辉,苏晓明,彭进强,李泉林,张志伟,王法鹏 膀胱孤立性纤维瘤致出血性休克一例,《中华外科杂志》,2013,51(5):480 (通讯作者) 姜涛,郑磊,苏晓明,彭进强,孙冬晨,李泉林,张志伟,王法鹏,姜辉。以重度ED为首发症状的垂体泌乳素瘤4例报告, 《中华男科学杂志》,2014,20(2):141-143 (通讯作者) 姜涛,郑磊, 孙冬晨,李泉林,张志伟,王法鹏,王启飞,姜辉。睾酮替代治疗雄激素缺乏ED患者65个月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中华男科学杂志》,2013,19(2):152-155 (通讯作者) Tao Jiang , Lei Zheng ,Xiao-Ming Su , Jin-Qiang Peng , Dong-Chen Sun , Quan-Lin Li ,Zhi-Wei Zhang , Fa-Peng Wang and Hui Jiang Long-term testosterone supplementation is useful for ED with testosterone deficiency Asian Journal of A 2013,15(5),699-700 (corresponder author) Tao Jiang , Lei Zheng ,Xiao-Ming Su , Jin-Qiang Peng , Dong-Chen Sun , Quan-Lin Li ,Zhi-Wei Zhang , Fa-Peng Wang and Hui Jiang Treatment of pituitary prolactinoma reverses unresponsiveness to PDE5 inhibitor therapy in men with ED and SHPPL 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 2013,15(6),847-849 (corresponder author) Kai Zhang, Ben Xu, De‑Feng Liu, Xiao‑Feng Wang, Ji‑Chuan Zhu, Jie Jin, Hui Jiang Medical management of erectile dysfunction in aging males: is it too late to treat? 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 2014 16, 153–156 (corresponder author) Kai Zhang, Ben Xu, Defeng Liu, Xiaofeng Wang, Jichuan Zhu, Chunhua Deng, Jie Jin, and Hui JSildenafil Improves Erectile Hardness in Chinese Men With Erectile Dysfunction:A Real-life Study Analyzed on Age Stratification UROLOGY 2014,83: 831-836, (corresponder author)

你发表什么论文?

不是北大核心。

《南京大学学报》第9卷第1期

[1]高适年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9月,75000字[2]韩非子札记,江苏人民出版社,1980年11月,273000字[3]中国文学批评小史,长江文艺出版社,1981年1月,205000字;(台湾)丽文文化公司,1994年7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189000字;辽宁古籍出版社,1995年6月, 200000字;(韩国)理论与实践出版社(全弘哲等译),1993年8月;(日本)勉诚出版社(高津孝译),2007年7月[4]韩非,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10月,44000字[5]九歌新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8月,115000字[6]唐语林校证,中华书局,1987年7月,536000字[7]文史探微,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12月,213000字[8]唐诗大辞典(主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11月,1490000字[9]当代学术研究思辨,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5月,293000字[10]唐人轶事汇编(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12月,1736000字[11]唐人笔记小说考索,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年6月,230000字[12]诗仙李白之谜,台湾商务印书馆,1996年11月,14000字[13]魏晋南北朝文学论丛,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11月,246000字[14]唐钞文选集注汇存(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7月[15]周勋初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9月,2600000字[16]罗根泽说诸子(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12月,274000字[17]李白研究(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406000字[18]师门问学录(余历雄记),凤凰出版社,2004年12月,230000字[19]李白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350000字;2006年7月第二次印刷[20]《册府元龟》校订本(主编),凤凰出版社,2006年12月,15777000字[21]馀波集,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365000字[22]胡小石文史论丛(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278000字 [1]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9月,列入“参加本书编订工作的主要编写人”[2]马恩列斯文艺论著选读,江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6月增订本,后记中云“曾在一段,时间内参加编写”[3]韩非子校注,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年11月,后记中云“全书的文字统一和校勘工作是由周勋初同志负责的”[4]辞海·语词分册,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12月,列入主要编写和修订人,新一版、新二版均参加编写 [1]谈谈汉字简化的历史(中国青年报,1956年3月24日)[2]评汉字笔顺排检法(中国语文,1957年1期)[3]携手并进(小说),(雨花,1958年5月号)[4]评罗根泽先生“中国文学批评史”中的“根本观念”(火箭,1959年1期)[5]禹鼎考释(与谭优学合写〉,(南京大学学报,1959年2期)[6]梁代文论三派述要(中华文史论丛第5辑,1964年6月)[7]关于宫体诗的若干问题(新建设,1965年3期)[8]韩非与百国春秋(南京大学学报,1978年3期)[9]《战国策》与《韩非子》(南京大学学报,1979年2期)[10]高适生平若干问题的探讨(文学评论,1979年2期)[11]陈奇猷《韩非子刻本源流考》商兑(群众论丛,1980年第1辑)[12]《韩非子·十过》非韩非作(活页文史丛刊,第1辑,1980年)[13]叙《全唐诗》成书经过(文史第8辑,1980年3月)[14]王充与两汉文风(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丛刊第2辑,1980年7月)[15]谈“唐十二家诗”(学林漫录2集,1981年3月)[16]魏晋南北朝人对文学形象特点的探索(文艺理论研究,1981年4期)[17]刘勰的两个梦(南京大学学报,1982年1期)[18]《文赋》写作年代新探(文学遗产增刊第14辑,1982年2月)[19]阮籍《咏怀》(其二十)诗新解(文史知识1983年1期;《古典诗词名篇鉴赏集》,中华书局1984年)[20]学习古代文论随感(光明日报,1984年1月24日;《文学遗产》622期)[21]皇甫冉《秋夜有怀高三十五兼呈空和尚》诗发微(《全国唐诗讨论会论文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4月)[22]胡小石师的教学艺术(学林漫录9集,1984年12月)[23]魏氏“三世立贱”的分析(南京大学学报,1985年1期;《建安文学研究文集》,黄山书社1984年11月)[24]柳珵《刘幽求传》钩沉(中华文史论丛,1985年1辑)[25]开拓型的学者罗根泽(光明日报,1985年6月18日;《文学遗产》,683期)[26]程千帆教授的学诗历程(唐代文学研究年鉴1984年号,1985年)[27]从唐人七律第一之争看文学观念的演变(文学评论,1985年5期)[28]杜甫身后的求全之毁和不虞之誉(草堂,1985年2期)[29]刘勰的主要研究方法──折衷说述评(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丛刊第11辑,1985年)[30]罗根泽先生传(《中国当代社会科学家》第8辑,书目文献出版社1986年)[31]《(唐语林〉原序目》考辨(唐代文学论丛总8辑,1986年12月)[32]论黄侃《文心雕龙札记》的学术渊源(文学遗产,1987年1期)[33]卢言考(学术月刊,1987年4期)[34]罗根泽传略(《中国现代社会科学家传略》第9辑,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7月)[35]韩愈的《永贞行》以及他同刘禹锡的交谊始末(中华文史论丛,1987年2、3期合刊)[36]王堂闲话考(西北师院学报,1988年3期)[37]潘勖《九锡》与刘勰崇儒(社会科学战线,1989年1期)[38]周勋初同志在委员会二届二次会议上的发言(高校古籍整理工作通报20期,1989年)[39]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的特色和人才培养(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209期,1989年)[40]就《唐语林校证》事答客问(书品,1989年2期)[41]《明皇十七事》考(古籍整理与研究4期,1989年)[42]赵璘考(古代文献研究集林第1集,1989年)[43]陈寅恪先生的“中国文化本位论”(南京大学学报,1989年5期;《纪念陈寅恪先生诞辰百年学术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12月)[44]论谢灵运山水文学的创作经验(文学遗产,1989年5期)[45]开阔视野实中出新(南京大学学报,1990年2期)[46]身在庐山之外的人反易看清庐山真面目(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0年2期)[47]释“赋”(古典文学知识,1990年4期(总31期〉)[48]司马相如赋论质疑(文史哲,1990年5期)[49]李白及其家人名字寓意之推断(中国李白研究1990年集上,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9月;(香港〉中华国学2期,1990年5月)[50]“芳林十哲”考(唐代文学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10月)[51]顺其自然地登攀(文史知识,1991年4期)[52]写作《高适年谱》的机缘与甘苦(古典文学知识,1991年2期(总第35期〉)[53]《隋唐嘉话》“拾补”商兑(书品,1991年2期)[54]中国古籍在大陆(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台湾]国文天地,7卷三期,1991年8月)[55]元和文坛的新风貌(中华文史论丛第47辑,1991年5月)[56]王粲患麻疯病说(学林漫录13集,中华书局1991年5月)[57]宋人发扬前代文化的功绩(《国际宋代文化研讨会论文集》,四川大学出版社1991年10月)[58]目录学家对文学批评的认识和著录(文学研究第1辑,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5月)[59]“三教论衡”与文士心态(《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与廿一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1月)[60]《易》学中的两大流派对刘勰《文心雕龙》的不同影响(《文心雕龙研究荟萃》,上海书店1992年5月)[61]张骘《文士传》(辑本〉(古典文献研究1989年─1990年,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5月)[62]韦绚考(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2年6期)[63]敬业小言(南大书友总3期,1993年4月上旬)[64]李白在诸王分镇问题上遭致失败的内在原因(文学研究第5辑,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4月)[65]论李白对唐王朝与边疆民族战事的态度(文学遗产,1993年3期)[66]李白剔骨葬友的文化背景之考察(中国文化,第8辑,1993年6月)[67]张晖《宋代笔记研究》序(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8月)[68]隋唐嘉话考(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1辑,1993年9月)[69]严杰《欧阳修年谱》序(南京出版社,1993年11月)[70]郭璞诗为晋“中兴第一”说辨析(江海学刊,1993年6期;《魏晋南北朝文学论集》,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71]《唐语林校证》惨淡经营始末(古典文学知识,1994年2期(总53期〉)[72]赋体评议(南京大学学报,1994年2期)[73]唐代笔记小说的校雠问题(古典文献研究1991──1992,1994年6月)[74]李白两次就婚相府所铸成的家庭悲剧(文学遗产,1994年6期)[75]周明《中国古代散文艺术》序(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12月)[76]《酉阳杂俎》成书考(《选堂文史论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12月)[77]中日友谊之树长青(桔颂(日本奈良女子大学文学部),1995年)[78]唐代笔记小说的内涵与特点(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2辑,1995年2月)[79]日本访书散记(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5年1、2期,1995年4月)[80]康熙御定《全唐诗》的时代印记与局限(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中国文哲研究通讯》,1995年6月)[81]《中国文学批评小史》写作中的点滴心得(古典文学知识,1995年第5期(总第62期〉)[82]魏晋南北朝时科技发展对文学的影响(古典文献研究1993—1994,1995年10月;《魏晋南北朝文学论集》,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9月)[83]李白思想中的异端因素(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3辑,1995年12月;唐代文学研究,1996年9月)[84]《文选》所载《奏弹刘整》一文诸注本之分析(文学遗产,1996年第2期;《文选学新论》,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10月)[85]文化同根倍情亲(中国典籍与文化,1996年第4期)[86]“登高能赋”说的演变和刘勰创作论的形成(文心雕龙研究第二辑,1996年9月)[87]读《中国文学批评史》有感(复旦大学学报,1996年第6期)[88]怀念老校长匡亚明同志(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1997年第一期(总314期〉;《匡亚明纪念文集》,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10月)[89]读稿杞忧(文学遗产,1997年第二期)[90]朱东润先生治学的特色(复旦大学学报,1997年第二期)[91]勋初自白(《当代百家话读书》,广东教育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1997年6月)[92]周老任职南京大学时的高风亮节(高校古籍工作通报第54期)[93]陈寅恪研究方法之吾见(《中国古典文学学术史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年11月)[94]季振宜《唐诗》的编纂与流传(学术集林11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年11月)[95]御定《全唐诗》的疏误与《全唐五代诗》的编纂(文学评论丛刊1卷1期,1997年12月)[96]御定《全唐诗》的疏误与《全唐五代诗》的编纂(《两岸古籍整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2月)[97]《社会科学战线》创刊周年纪念有感(社会科学战线,1998年第3期)[98]王青《汉朝的本土宗教与神话》序(台湾洪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8年8月)[99]文献学与综合研究(《文学遗产纪念文集》,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8月)[100]郑杰文《战国策文新论》序(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101]古籍整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程(中国典籍与文化,1999年2期)[102]中国文学研究现代化进程思考(中国政协报,1999年6月2日学术家园总64期)[103]我所了解的胡小石先生(《胡小石研究》,东南文化1999年增刊)[104]我与传统的文史之学(《学林春秋》二编下册,朝华出版社1999年12月)[105]左思《三都赋》成功经验之研讨(《辞赋文学论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106]开湖泊志之先河的《太湖备考》(新华日报,2000年1月15日)[107]评刘勰文学观的双重标准(镇江文心雕龙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论刘勰及其(文心雕龙〉》,文苑出版社2000年2月)[108]李白屡遭挫折与倍受赞誉之两面观(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五辑,中华书局2000,年,2月)[109]文学“一代有一代之所胜”说的重要历史意义(文学遗产,2000年1期)[110]传统文化就在我们身边(中国典籍与文化,2000年1,期)[111]胡小石先生与中国文学史研究(《学林往事》上册,朝华出版社2000年3,月)[112]罗根泽先生在学术领域中的多方开拓(《学林往事》中册,朝华出版社2000年3月)[113]胡传志《金代文学研究》序(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114]《唐钞文选集注江存》前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7月)[115]纪念程千帆先生(江苏文史研究,2000年3期)[116]李白剡中之恋放谈(中国李白研究1999年集“李白与天姥国际会议专辑”,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年10月)[117]纪念古道热肠的洪诚先生(文教资料,2000年6期)[118]郝润华《(钱注杜诗〉与诗史互证方法》序(黄山书社,2000年12月)[119]楚辞研究的传承与发展(《楚辞研究成功之路——海内外楚辞专家自述》,重庆出版,社2000年12月)[120]《文选集注》上的印章考(《(昭明文选〉与中国传统文化》——第四届文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年6月)[121]有关“选学”珍贵文献的发掘与利用(中国典籍与文化,2001年4期)[122]梦断黄金台(文史知识,2001年10期)[123]徐国荣《中古感伤文学原论》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12月)[124]先进文化与古典文献研究(《先进文化与建设江苏文化大省——第一期(政协委员论坛〉论文汇编》,2002年3月)[125]我与《唐宋史料笔记丛刊》的文字因缘(书品,2002年2期;《我与中华书局》,中华书局2002年5月)[126]李白族系之争的时代背景(古典文献研究总第5辑,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4月)[127]张智华《南宋的诗文选本研究》序(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128]魏晋南北朝时文坛上的摹拟之风(《魏晋南北朝文学与文化论文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129]姚曼波《(春秋〉考论》序(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12月)[130]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序(中国书店出版社,2003年1月;古典文献研究,2003年1月)[131]孙望先生的人格魅力(《诗海扬帆——文学史家孙望》,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132]武秀成《(旧唐书〉辨证》序(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5月)[133]李白奇特的文化背景(《李珍华纪念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134]我与李珍华教授的四次相聚(《李珍华纪念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135]吴正岚《六朝江东士族的家学门风》序(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136]陈寅恪的治学方法与清代朴学的关系(古典文献研究总第7辑,凤凰出版社2004年7月;《古典文献研究》总第8辑,2006年1月)[137]谈笔记在唐代文史研究中的重要性(《六朝隋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文史哲出版社,2004年7月)[138]异曲可以同工——评两种研究六朝江东士族家学家风问题的著作[署名古愚](书品,2004年5辑,2004年11月)[139]唐诗之路唐诗总集序(江苏文史研究,2004年4期)[140]党银平《崔致远研究》序(江苏文史研究,2004年4期)[141]探索与困惑——研究宗教与六朝文学的一点思考(《汉魏六朝文学与宗教》,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9月)[142]《永志无谖》(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文集)序(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143]《翰墨激情》(纪念抗日胜利60周年文集)序(自印本)[144]李白“三拟《文选》”说阐微(郑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一期;《沧海求珠》——张文勋教授八十华诞学术纪念文集,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145]西学东渐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艰难处境(社会科学论坛,2006/2〔上半月刊〕;文学评论丛刊第9卷第1期)[146]匡亚明校长在人才问题上的巨大贡献(南京大学报2006年3月28日匡亚明百年诞辰纪念专刊)[147]重视中国古典文学特点的研究(文学遗产,2006年2期)[148]由《九歌新考》所想起的(中国图书评论,2006年第3期[总第181期])[149]李白与羌族文化(中华文史论丛2006第一期[总第81辑])[150]赵益《六朝南方神仙道教与文学》序(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4月)[151]三教论衡的历史发展(古典文献研究总第9辑,2006年1月)[152]文化建设中的一项系统工程(光明日报,2006年8月28日第12版《学术副刊》)[153]李白诗原貌之考索(文学遗产,2007年1期)[154]《百年汉学论集》序(江苏文史研究,2007年1期;台湾学生书局,2007年2月)[155]《唐代乐人考述》序(江苏文史研究,2007年1期,东方出版社,2006年11月)[156]我与傅璇琮先生的文字姻缘(宁波晚报,2007年8月12日;《傅璇琮学术评论》,宁波出版社2007年7月)[157]凤凰出版集团的骄人业绩(《凤凰情缘》,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9月)[158]古籍整理:“考文献而爱旧邦”(光明日报,2007年10月25日《国学副刊》32期[总56期])[159]《文心雕龙》书名辨(江苏文史研究,2007年4期;文学遗产,2008年1期)[160]李白的晋代情结(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学刊2007,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12月)[161]“兴、观、群、怨”古解(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1期)[162]关于《文选集注》第九十八卷的流传(古典文献研究第十一辑,2008年4月)

序号 论文(著作)名称 出版及发表年月 出版社或刊物名称 名次1 无机化学题库与题解 1995年5月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ISBN7-5621-1338-6/O·48)全书411千字,本人编写约40千字。 副主编2 基础化学实验技术 1995年6月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ISBN7-5046-2062-9)全书278千字,本人编写约20千字。 参编3 硅藻土比表面的研究 1991年10月第27卷第4期 南京大学学报(ISSN0465-7926)本文分别于1992年和1994年被前苏联科学文摘和美国化学文摘摘录。 第二作者4 水玻璃的老化及其化学改性研究 1992年12月第11卷第6期 硅酸盐通报(ISSN1001-1625)本文于1994年被美国化学文摘摘录。92年在全国师专无机化学年会上获论文一等奖。 第一作者5 水玻璃的存贮和组分变化 1993年3月第9卷第1期 无机化学学报(ISSN1001-4861)本文于1994年被美国化学文摘摘录。 第一作者6 硅藻土表面酸性质的研究 1996年12月第12卷第4期 无机化学学报(ISSN1001-4861)本文于1997年被美国化学文摘摘录。 第三作者7 谈谈实验考核 1996年3月第14卷第1期 盐城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独立完成8 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996年6月第14卷第2期 盐城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独立完成9 元素化学教学初探 1996年9月第14卷第3期 盐城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独立完成10 重视发挥预习在实验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996年12月第1期 高师教育研究 独立完成11 电镀Zn-Ni合金的研究 1996年12月第14卷第4期 盐城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独立完成12 三聚磷酸铝包核防锈颜料的研制 1997年第5期 无机盐工业(ISSN1006-4990)本文于1998年被美国化学文摘摘录,并于1999年9月获盐城市人民政府颁发的97~99年度盐城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 第一作者13 负载型非晶态合金催化剂(Ni-B/SiO2)与己二腈气固相常压加氢的研究 1997年12月第15卷第4期 盐城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独立完成14 用微电泳法研究硅藻土的表面性质 1998年3月第4卷第1期 无机化学学报(ISSN1001-4861) 第二作者15 对叔丁基杯[8]芳烃与钕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1998年6月第16卷第2期 盐城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一作者16 钐对Ni-B/SiO2非晶态合金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及表面性质的影响 1998年12月第16卷第4期 盐城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二作者17 钐对Ni-B/SiO2非晶态合金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及表面性质的影响 1999年1月第20卷第1(ISSN1004-0277)期 稀土 第一作者18 负载型非晶态合金催化剂(Ni-B/SiO2)与己二腈气固相常压加氢的研究 1999年2月第38卷第1期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本文于2000年获学校奖励) 第一作者19 苯在地方硅藻土上的吸附等温线 1999年6月第17卷第2期 盐城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一作者(英文)20 用杯芳烃萃取铜 1999年9月第17卷第3期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一作者(英文)21 聚丙烯塑料化学镀铜的探讨 2000年3月第18卷第1期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一作者22 铜的彩色电镀 2000年9月第18卷第3期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独立完成23 聚丙烯塑料化学镀铜的探讨 2001年12月第4卷第4期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二作者24 元素周期表的美学价值初探 2001年9月第19卷第3期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一作者25 元素周期表的美学价值初探 2003年4月第18卷第2期 《大学化学》 第一作者26 浅谈硅文化 2002年3月第20卷第1期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研究) 第一作者27 化学美学初探 2002年6月第20卷第2期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研究) 独立完成28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thiourea complexes of antimony and bismuth triiodide V86(2006)775-781 Journal of thermal analysis and calorimetry 第二作者,SCI收录29 碱式碳酸铜实验室验室制法的研究 2007年6月第25卷第1期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二作者30 《无机化学实验》 2009年5月 南京大学出版社,(ISBN978-7-305-05841-7)全书392千字,本人参编8个实验,约50千字。 参编31 钢铁表面常温磷化工艺研究 2009年6月 第27卷第1期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省大学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2009年10月结项 第一作者32 普及大学化学教育,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2009年10月 北京 第十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 论文集 独立完成

  • 索引序列
  • 中华男科学杂志第11卷第9期
  • 中国男科学杂志2005年第十一卷第9期
  • 医药前沿杂志社2021年3月11卷第9期
  • 中国男科学杂志2018年第32卷第1期
  • 《南京大学学报》第9卷第1期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