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关于周易的论文摘要

关于周易的论文摘要

发布时间:

关于周易的论文摘要

关于周易的论文

呀,什么时候开始算命了?

可以写有关周易的,像周易与企业管理 周易与养生

这里有篇关于周易管理的思想颇合现代意义,你可以借鉴下稍稍变通一下可以以《周易的社会治理思想》为题。希望对你有帮助!论《周易》中的管理哲学思想前言:《周易》虽然是远古的著作,但后来经过周文王、孔子的修订,使它从一本占卜书成为了哲学书。到今天,《周易》的思想已经成为我们每个人思想的一部分,很多日常用语都是从《周易》而来,这些思想影响了我们每个中国人,而我们平常没有察觉,也就是“百姓日用而不知”,做为“百姓”不知道是可以理解的,但作为高层管理人员,就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管理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因为他们的基础都是对人性的了解,对于现代的管理者尤其重要。怎么样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把“变易”的、“不易”的事情,变成“简易”的事情呢?这是我们研究的主要问题,也是管理者的职责。因此本人站在管理的角度来看《周易》,希望能给管理者一些新的角度和启示。 一、变易协调——《周易》的管理方法论 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周易》十分重视管理方法,而其管理方法概而言之主要有二类,一是变易,二是协调。正是通过变易和协调来实现管理,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的。 (一)变易 “易”就是变化,孔颖达说:“夫‘易’者,变化之总名”,“谓之为《易》,取变化之义”(《周易正义•序》),《易传》也讲“生生之谓易”(《系辞》),认为易就是变化、变易。变易亦即变化、变通、改革之意。这成为其管理的主要方法。为什么要变易、变通、改革呢?首先,在社会发展中要成就盛德大业就不能墨守成规,或者永远处在一种停滞不前的“稳定”水平上,只有变易、改革,才是社会发展的出路,才能推动社会不断前进,即“通变之谓事”,因此说变易、变通、改革是事业成功、社会进步的基础。其次,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只有通过变化、改革才能通畅,只有通畅了才能使社会得到进步与发展,并使社会统治得以长久地存在下去,所以《周易》主张对于过时的方针、政策、制度要进行改革,指出“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传•系辞》” (二)协调 无论哪种管理,都是对人财物的管理,实际上,管理就是协调好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这其中尤其是要处理好人际关系,这是现代管理学的要旨,也是《周易》所推崇的管理方法。《周易》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他要求协调好人们之间的关系,防止各种矛盾激化,从而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所以它反对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出现“太过”和“失中”两种情况。并指出太过则反,即物极必反,人就会走向反面。而失中则致于凶,会使自己(指统治阶级)处于凶险的境地,故而它提出协调的中和、平衡思想,认为“保合太和乃利贞”(《易传•彖》),这同孔子的和为贵以及《中庸》的致中和思想极其相似。它的协调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中正 《周易》认为中正是管理中追求的较为理想的协调结果。它指出“刚柔分而刚得中”,“说以行险,当位以节,中正以通”(《易传•彖》),认为中正可以观天下得吉利,有利于上下级关系的协调。从《易传》对经文的解释看,经文中六十四卦每一卦的二爻、五爻为得其中。因为二爻、五爻分居下、上卦之中,而传统的理解认为得其中则为吉,即使不得位的阴爻阳爻也可因其得中而吉。如《易传•彖•节卦》“节,亨。刚柔分而刚得中。”刚指上坎为阳卦,柔指下兑为阴卦,刚得中指九二、九五分居下,上卦之中。王弼注云;“坎阳而兑阴也,阳上而阴下,刚柔分也;刚柔分而不乱,刚得中为制主,节之义也。”故“节,亨”。 2.当位 《周易》之爻有当位不当位之说。一般说来,当位则吉,不当位则凶。实际上位是指每个人所处的地位或代表的身份。当位指地位的恰当,说到底,当位是统治阶级强调尊卑关系,让百姓民众安于现状的一种理论,因为它把阳、阴、君子、小人的关系及君臣、父子间的主从关系看作是自然赋予的一种不可移易的本性。《易传》指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家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因此可见,《易传》的作者把人们之间的那种尊卑、主从、依附、上下的关系当作是当位的东西。这些当位的东西不能随意变化,若变化则为不当位,就要受到惩罚。所以,《周易》把当位看作是协调的另一重要内容。 3.相应 协调也指上下相应,对立统一。因为对立本身也是一种协调,并且是事物发展变化不可缺少的协调;统一相应也是协调。所以《周易》除追求中正、当位外还强调相应与对立统一。从《易经》六十四卦看,乾坤二卦是父母卦,其它六十二卦皆由此而生,这些卦中有许多是对立统一的,如泰否、损益、既济未济等都是完全对立的卦象。这成了六十四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周易》强调对立更重视相应、相交、和谐、统一,如《易传》讲“泰:小往大来。吉,亨”,指的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彖》’,把上下相交当成事物亨通的条件。并对否卦的上‘下不交而带来的“小人道长,君子道消”的后果深感不安。所以它反对上下不应上下不交,要求上下相亲,指出“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易传•文言》)。在它看来上下相亲即是相应,相应则社会上下团结一致,从而“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易传•系辞》)。 总之,《周易》是要通过变易、协调等管理方法以实现盛德大业的管理目标,从而为社会的良性运行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民为邦本——《周易》的管理主体论 现代管理学在把人、财、物当成管理对象的同时,也把人当成管理的主体。《周易》在这个问题上更看重人是管理的主体,把人看成是社会稳定、发展,使社会得以良性运行的根本之所在。它的主体论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民为邦本,重视圣人的作用。《周易》认为易有三道即天道、地道、人道。三道又称为三才。其中,天道、地道只有通过人道才能实现其应有的价值。它认为圣人是人类的杰出代表,正是“圣人设卦,观象系辞”才“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易传•系辞》),而设卦观象系辞主要是“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同上),从而“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气”以便达到“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同上),通过圣人而通天、地之道,察百姓之情,即“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为民用”(同上),把天地、自然界中规律性的东西总结给天下百姓,让老百姓运用它。像包羲氏“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神农氏“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黄、尧、舜则“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又“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同上)。正是圣人能通天地之道并效法“天地变化”而治理百姓,“穷理致性以至于明”,从而使人能利用自然开发自然以发展社会。除此外,圣人还通晓人道,能“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易传•彖》),能“通天下之志”而“民从之”(同上),从而,“知进退之道,而不失其正”(《易传•文言》),化成天下,使百姓安于现状而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统治,因为“进以正,可以正邦也”(《易传•彖》)。 2.重视管理者的道德修养。由于圣人、君子是社会的管理者的代表,其道德品行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对百姓的教化、管理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所以《周易》十分重视他们的道德修养,要求他们崇德,并能坚持不懈加强修养。特别是《易传》对此问题的认识更高,如前所提它曾对近20个卦用道德来解释,并把“履”卦当成树立道德的基础,以“谦”卦为施行道德的柯柄,以“恒”为巩固道德的前提,把“损”卦当成修养道德的途径,把“益”卦当成充裕道德的方法,把“困”卦当成检验道德的标准,把“井”卦当成居守道德的处所。《周易》正是以此为基础对道德的修养与维持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3.要求爱民。由于《周易》认识到民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对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它要求在管理的过程中要有爱民的思想,《易传》讲“立人之道,曰仁与义”(《说卦》),认为仁与义是人道的根本,是实现领导与社会管理的核心问题。仁就是仁爱,《易传》之《文言》讲“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彖》则要求“容民蓄众”,主要是主张管理者体恤民情,并有“交相爱”的思想。为达到爱民的目的,《周易》要求首先要发展生产增加财富,认为这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基础和前提,其次,要求不劳民伤财,《易传》讲“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彖》),认为不浪费人力物力财力、不违背农时是爱民的重要内容,这样,百姓就会安心于生产,满足于现状。它的这一主张主要是针对当时社会财富高度集中的现象,实际上,这是要求百姓手中也有一点财富而能维持其基本的生活需要。 综上所述,《周易》有丰富的管理哲学思想,特别是其科层制管理思想是它的精华。如果史料记载不错,我们的分析无误的话,那么,科层制管理可以提前到公元前2000余年前,这比西方资本主义科层制管理的出现早了1800余年,可以说,这是我国对管理学的杰出贡献。另外,其盛德大业的管理目标论,变易协调的管理方法论,阴阳之道的管理决策论及民为邦本的管理主体论,在今天仍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张善文,《周易入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第2版 王军云,《周易与人生智慧》,中国华侨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版 张其成,《易经》感悟,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7月第1版 黄玉顺,《周易》及其哲学——《周易人生智慧》丛书“主编闲话” 张其成《周易》管理哲学,张其成国学网,

关于对外贸易的论文摘要

摘要 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持续顺差问题为世界瞩目,2007年,我国出口额1218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进口额955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出口退税和加工贸易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下,出口增速有所回落,进口增速则比上年提高,进口与出口增速的差距较上年缩小。但因出口增长依然快于进口。加之以往进出口基数差距较大,2007年外贸顺差依然创下0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巨额的贸易顺差一方面扩大了外汇储备规模,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拉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巨额贸易顺差也加剧了贸易磨擦,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同时还预示着中国经济运行中内需不足的隐患等等一系列问题。 本文通过目前我国对外贸易基本情况,结合近年来国内的进口贸易统计数据,采用定性、定量,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国内对外贸易进行分析及研究,着重分析了中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分析导致外贸问题存在的因素,以及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今后我国贸易政策调整的方向,合理调整进出口结构,努力平衡国际贸易收支,改善我国对外贸易条件等相关措施和建议。关键字:对外贸易;进出口;顺差;经济发展 论文字数较多,以下为论文大纲!第1章 绪论第2章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结合近年数据分析)(一)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二)我国对外贸易的结构性特点第3章 中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顺差的原因)(一)贸易顺差的理论分析(二)对外贸易产生巨额顺差的外因(三)对外贸易产生巨额顺差的内因第4章 巨额对外贸易顺差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一)贸易顺差必要性(二)巨额的贸易顺差带来的弊端第5章 应对巨额贸易顺差的对策研究(一)优化进出口结构,促进贸易结构调整(二)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三)适时调整外向型发展模式,发展内需主导型经济(四)适时合理调整人民币汇率(五)合理引导外汇储备的使用(六)整顿和规范外贸秩序,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与服务(七)妥善处理贸易摩擦,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参考文献:[1]中国经济贸易编辑委员会 2007年中国经济贸易年鉴[M] 北京:年鉴社,[2]李薇辉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浅析[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3]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2008中国经济预测与展望[M]北京:科学出版社,[4]张鲁青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专业,[5] 张生玲,林永生对我国进口贸易的再认识[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4:10-[6]李捷1950—2005我国进口贸易发展的整体态势[J]国际贸易-国际经济探索,2007,23(1):19-[7]翁曼莉我国贸易不平衡问题的分析与应对[J]发展研究-对外开放2008,2:33-[8]刘丽进口贸易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 23(108):86-[9]陈文玲,王检贵关于我国进出口不平衡的问题认识及政策建议[J]财贸经济2006,7: 23-[10]刘燕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

【内容摘要】近年来我国贸易顺差急剧扩大,促使了我国外汇储备迅速增加,从而使我国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显著增强,同时也有利于消化部分产能过剩,扩大就业,维护金融秩序的稳定等作用。但是随着贸易顺差的持续扩大,相应的矛盾和问题也开始显现出来。如流动性过剩,资源浪费,产业结构不合理,国际贸易矛盾激化等等。本文结合最新数据重点探讨了我国现在对外贸易顺差现状,弊端及持续扩大的原因,以及结合现状提出相关促使贸易平衡的意见。【关键词】贸易顺差;外汇储备;产能过剩; 出1:2退税一 我国现阶段贸易顺差基本情况2006年,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对外开放迈上新的台阶。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汇率弹性提高。国际收支延续双顺差格局。经常项目2499亿美元,较上年增长55%。其中货物贸易顺差2177亿美元,增长62%;服务贸易逆差88亿美元,下降66%;收益顺差1l8亿美元,增长11 0/0{经常转移顺差292亿美元,增长15%。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1()(】亿美元,较上年下降84%。其中直接投资顺差603亿美元,下降l1%,证券投资逆差676亿美元,增长12.7倍;其它投资顺差133亿美元,上年为逆差40亿美元。2006年未国家外汇储备比上年末增加2475亿美元,达到10663亿美元。由统计结果来看,经常项目顺差在夫幅增加,而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则在大幅下降,并且经常项目贸易占了贸易总额的绝大部分。进入2007年以来,我国外贸顺差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按目前发展趋势,预计2007年全年贸易顺差为2500—3000亿美元。通过海关2007年一季度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现阶段贸易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从贸易方式看加工贸易顺差迅速扩大,一般贸易由逆差转为顺差。一季度,加工贸易顺差544.7亿美元,同比增加179.9亿美元,增长49.3%;一般贸易顺差165.1亿美元,同比增加93.4亿美元,增长1.3倍。加工贸易顺差为一般贸易顺差的3.3倍,为全部贸易顺差的1.17倍。(二)从产品结构看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轻工纺织产品是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卜3月,机电产品顺差为396.7亿美元,占当期贸易顺差总额的85.4%,同比增加188.3亿美元,增长90.4%;高新技术产品顺差123亿美元,占当期贸易顺差总额的26.5%,同比增加67.6亿美元,增长1.2倍;卜2月轻工产品贸易顺差347.7亿美元,相当顺差总额的74.9%,同比增加97.2亿美元,增长3 8、8%。1—2月纺织产品贸易顺差209.7亿美元,相当顺差总额的45.2%,同比增加53.4亿美元,增长34.2%。(三)从贸易伙伴看美欧等是我国贸易顺差国主要来源地。一季度,对美国贸易顺差346.8亿美元,占顺差总额74.7%,同比增加60.8亿美元,增长21.3%;对欧盟顺差276.9亿美元,占顺差总额59.6%,同比增加95.4亿美元,增长52.6%。对香港顺差362.2亿美元,占顺差总额78%,同比增加79.8亿美元,增长28.3%。对香港特区出口大部分转移到美国。对日本逆差63.8亿美元;对韩国逆差l10.6亿美元,对台湾地区逆差159.5亿美元。二 如何看待贸易顺差(一)从积极的方面看l、顺差扩大和外汇储备迅速增加是我国经济实力和产业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的重要标志。顺差和外汇储备大量增加,使我国摆脱了长期困绕经济发展的“外汇缺口”压力,使我国抵御外部风险能力显著增强。2、顺差扩大反映了出口对GDP的贡献增加,消化了我国部分产能过剩及通货膨胀的压力。3、持续顺差和巨额外汇储备改善了我国国际收支和信用状况,维护了金融稳定。07年6FJ底我国外汇储备高达13326.254L美元,相当于一年零五个月的进口用汇量,远远超出国际公认的合理水平。近几年国际信用机构对我国的信用评级不断提高,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发展海外投资。国家手中握有较多的外汇,也有利于在银行体系中保持金融的稳定。(二)矛盾和问题1、流动性过剩影响国民经济全局发展,随着我国贸易顺差的不断扩大,在当前的外汇管制体制下,中央银行为了维持汇率的相对稳定,被动购入外汇,形成外汇储备,同时也相应地投放了等值的基础货币,造成外汇占款猛增。这种流动性过剩同时也造成了投资增长过快、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矛盾,从而影响国民经济的全局影和稳定2、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国加工贸易规模的迅速扩大,出口高速增长,进一步加剧了国内能源、资源和环境的矛盾。我国发展最快的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酸雨面积扩大,河流污染严重,各种疾病发病率明显上升。3、国际经贸矛盾激化。美国已经成为我国第一贸易顺差来源。巨额的贸易顺差已经成为中美经贸关系的突出矛盾,成为美国对我国施压和迫使人民币升值和采取反倾销、反补贴措施的重要口实。4、随着我国贸易顺差不断的增加,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且人民币升值呈现加快的趋势。结合我国现阶段的情况来看,我国外汇储备充足,贸易顺差的继续大规模增长已经不利于我国长期经济形势的发展。目前国家应采取一定的措施使我国对外贸易实现平衡。三 造成贸易顺差持续扩大的原因2005年以来,我国贸易顺差急剧扩大。2004年贸易顺差32l亿美元,2005年增加到1020亿美元,2006年进一步增加到l775亿美元。2007年我国贸易顺差仍有加快的趋势。贸易顺差扩大,既有国际大背景,也有国内产业发展、政策激励等原因。(一)国际大背景1、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国际制造业加速向我转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产业加速向我国转移,在亚太地区形成了以我国为加工装配中心,以东亚为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方,以欧美为技术研发方、品牌持有方和主要市场的产业链,使我国对美欧顺差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东亚对美欧顺差。2006年,我国对美国顺差1443亿美元,对欧盟顺差9l7亿美元。2、全球经济持续增长,国际市场需求强劲。近年来,全球经济依然保持强劲增长,主要发达国家内需旺盛、投资活跃,带动全球经济较快回升。美国07年一季度经济增长5.3%,创两年来最快的纪录。欧元区经济复苏步伐加快。日本经济走出通缩,步入新的景气周期。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继续取得高增长。(二)国内综合优势集中释放1、人力资源优势明显。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素质相对较高,工人守纪律,能吃苦耐劳,劳资纠纷少,是吸引外商投资的重要原因,也是我国出口快速增长的重要动力。2、产业综合配套能力强。改革开放初期,加工贸易料件完全依赖进口。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制造业的产业链伸延迅速,配套供给能力大大提高。据广东省外经贸厅统计,2006年该省加工贸易出口2083.9亿美元,带动国内配套产业的产值超过3000亿人民币。3、要素价格低。长期以来,我国能源价格、供水价格、环保收费明显偏低。现行的汽油价格比美、欧、日分别低20.9%、67.7%和37.2%,柴油价格分别比美、欧低21.6%和58.9%。工业用电价格和居民用电价格分别比OECD国家低0.05元和0.4元供水价格比美、日低66.7%和90%。各项环保费用规定标准低,且征收不到位。为了吸引投资,很多土地无偿或廉价提供给外商投资企业。企业投资成本和运营成本明显偏低。4、“奖出限人”政策和体制因素。改革开放以来,为了解决资金短缺的矛盾,我国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创办经济特区和改革开放试验区,鼓励发展外向型经济,鼓励出1:3创汇,鼓励增加出1:3拉动经济增长。除上述两个长期因素外,我国贸易顺差问题也与下面3个短期因素有较大关系:一是部分企业在出13退税率调整前突击出口。近两年,国家对“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相继调低或取消出口退税率。企业往往根据政策调整日期提前出口或突击出口。坝代商业 MODERN BUSINESS二是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促使企业加快出口步伐。截至今年1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相比汇改前累计升值幅度已达6% 。从长远看,人民币升值对进口比重高、外债规模大、拥有高流动性或巨额人民币资产的行业将会带来好处,而对以出口为主、外币资产高或产品国际定价的行业则会带来冲击。为了减小或避免人民币继续升值的冲击,许多企业纷纷加快出口步伐,而对进口采购则持观望态度。三是出口成本上升提高了出口商品价格。由于近年来国内土地、原材料、劳动力等价格上升,导致企业出口成本上升,许多企业通过提高出口价格转嫁部分成本。与2005年相比,2006年我国出口价格总体上升4.2%,而进口价格总体仅上升3% 。需要指出的是:随着国家打击出口税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企业守法自律意识的不断加强,企业出口税违法行为逐步减少;导致出口价格总体水平提升的直接因素是人民币小幅升值和出口成本总体上升。因此,从海关统计角度分析,所谓“大量出口高报价格以取出口退税、导致巨额虚假贸易顺差”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四、对策建议贸易顺差的迅猛扩大给我国经济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如: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摩擦加大,出口企业遭遇国际贸易壁垒的风险增大;我国外汇管理面临更加放开的国际压力;国内经济面临通货膨胀的潜在风险等。对此,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既积极、又稳妥的办法,确保经济健康发展。为了减小我国贸易顺差,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通过普遍下调所有产品出口退税率进行总量调整2006年以前实施的大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还是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国家为扩大出口而有意调高的出口退税率。当时对出口退税的调整主要是考虑减小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的影响,支持与扶植企业出口创汇,增加外汇收人,发展贸易。但是这种政策目前已经不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了,目前,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相对于当前我国的竞争优势而言仍显得偏高。政府可以适当考虑将所有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普遍下调2%左右,以抑制不断扩大的贸易顺差。(二),通过改变对外贸易政策取向进行结构调整改变出口导向行对外贸易战略,适当调整相关贸易政策,可以使对外贸易结构趋于合理,并能够通过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联带动效应,倒逼国内产业结构尽快优化升级,促使经济增长方式加速转变。(三)通过完善国内要素价格体系,进行价格调整完善价格要素价格形成机制不仅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要求,也是贸易结构转变的客观要求。只有深化资源、能源产品价格改革,让它们的价格既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又反映其稀缺程度,才能真正限制高耗能、高污染商品的生产与出口,结束以国内廉价资源、能源、环境要素补贴其他国家的现状,使我国出口在赚取外汇的同时,也真正能够为国民带来福利,这需要调高能源价格,逐步调整煤、天然气、水、电价格,完善利率、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劳动力价格形成机制等等。总之,面对大量贸易顺差产生的新形势,我们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既要高度重视贸易顺差问题带来的外部失衡和内部影响,也要正确认识到贸易顺差的客观必然性。只要我们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积极稳妥地处理问题,我国对外贸易就能始终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圃【参考文献】1、张唯实.我国外贸顺差的成因及其对经济的影响[J】.发展,2007,(o2)蠢2、姜宁川,杨毅 中国外贸顺差问题[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 (01)5、李播溪.2007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政策选择[J】.治金经济与管理,2007,(0{) ”4、陈冬梅.我国巨额贸易顺差产生的原因与对策[J】_经济论坛,2007,({2)5、鲁胜,浅析我国外贸顺差问题【Jl1大众科学(科学研究与实践),2007,({5)6、秦玄,浅议我国的对外贸易顺差[J】.集团经济研究,2007,(O7)中国统计局.统计分析,2007,(07)7、巫才林.中国对外贸易巨额顺差的负面效应分析[J]. 技术与市场,2007,(07)8、陈冬梅.我国巨额贸易顺差产生的原因与对 J】_经济论坛,2007,({2)

关于周易的论文选题

关于周易的论文3000字

你学什么的啊,还要这种论文。你的学历不高,就是上大学学习也不好 壬 乙 壬 丙 (日空申、酉) 申 巳 午 午呵呵,不知对不对,不对请原谅。

呀,什么时候开始算命了?

你可以找一下傅佩荣的易经方面的著作,他讲的能让人容易明白。

同样是工大的,同样在求论文额

  • 索引序列
  • 关于周易的论文摘要
  • 关于周易的论文
  • 关于对外贸易的论文摘要
  • 关于周易的论文选题
  • 关于周易的论文3000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