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生态文明世界杂志电子版官网

生态文明世界杂志电子版官网

发布时间:

生态文明世界杂志电子版官网

环保,对于世人来说,这已经不再是陌生的词语。上至领导高官,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说要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几十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目前,气候变暖、沙尘暴、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干旱缺水、物种灭绝等生态危机已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发展,对人类文明的延续构成了严重威胁。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人类文明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当前,中国社会经历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进入到生态文明的发展阶段。大生态文明作为高校德育的新内容,大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程度和生态文明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能否取得预期成果,更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要站在民族振兴和国家兴旺的高度认识和审视大学生参与和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大学生承担着开拓创新,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历史已经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任赋予大学生群体,大学生群体要光荣地承担起这项任务。只有将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紧密联系,大学生才能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历史使命并为之努力和奋斗。 (一)敲响警钟,加强环保意识 良好的生存环境有利于地球上的每一个人,因而保护环境也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更是则无旁贷。从环保意识的普及度来看,虽然人人知环保,却大多只是泛泛知之,既不深刻,也不具体。造成这种原因是多方面的。大学生自身的环保素养不够,很多环保知识非常匮乏。 尽管我们学校绿树成阴, 但在对大学生环保意识的教育方面力度还是不够。 组织大学生环保 的活动缺乏。社会媒体对环保的宣传不透彻。针对以上现状,学校应大力支持,高度重视,做宣传教育活动。并增加相关关于环保的选修课程等手段来增加大学生的环保知识。结合与环保有关的国内国际节日积极展开宣传,通过广播站、电视台等数字媒体以及学校报社、杂志专刊等纸质媒体,双管齐下,宣传环保知识。举办有关环境保护的讲座,帮助大家了解中国环境现状,认清基本事实,为提高大学生环保意识打下坚实基础,同时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环境保护的行列中来。作为当代大学生,只有首先在思想觉悟上提高自己,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才能更好的“环保”。更重要的是,将环保的理念与知识传播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共建美好明亮的世界。 (二)落实点滴,从小事开始,从你我开始 环保不是作秀。大学生的环保活动应该从自己做起,从小事情做起,不要过多的追求回报,只有自己拥有一颗积极向上,端正热忱的环保心,才能更多的去要求别人。大学生首先要转换自己还比较传统的环保观念和意识,意识到环保不仅仅是不污染环境, 还包括“不浪费资源”,包括“资源的循环利用”,包括“产品的清洁生产”等等,自觉的把环保习惯容入到现在和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去,从而去影响和带动更多身边的人来关注和参与环保 让环保成为大家共同的生活工作习惯。作为当代大学生,要从身边小事做起,提高自身环保意识,从点滴做起,将每一件与环保相关的事都落到实处,并非简单喊喊口号。比如不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不践踏草坪;节省用纸,废纸再利用;节约用水,随手关闭水龙头等。所谓“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环保是日久天长的工夫,需要一点一滴的努力,更需要日复一日的坚持。环保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脚踏实地的干好每一件小事情,一步步的实现预定的小目标,最终,我们一定会有所收获。 (三)志愿服务,有你有我 积极参与环保志愿服务,成为一名光荣的环保志愿者。环保志愿者也是大学生可以实现环保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成为一名环保志愿者,不需要你是否具有专业的环境知识,也不必看重你是否有国人的环保技能,只要你拥有一颗热忱的环保之心,有一份无私的奉献精神。作为志愿者,我们要充分利用植树节、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等环境保护节日,参加义务植树、环保宣传、环保下乡实践等活动,提高自身的环保理念,从实践中履行青年对于环境保护的责任和承诺。 环境保护不仅仅是一个口号、一个话题,更是一种意识、一种理念和一种生活方式。环境保护不但需要政府和专家学者的努力,也需要公共的广泛参与,更需要你、我、他的实际行动。建设生态文明是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延续人类文明的必然选择。我们要做到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生态良好,维护和改善人的生存发展条件。在新形势下培育生态环境文明意识,必须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找寻丰富的教育资源,在实践中接受教育。也就是说,必须坚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倡导新的生活方式,不追求华丽,进行适度消费。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活动。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关心自己,关心学校环境,关心社会和国家,关心世界,关心整个宇宙。积极参与,深入思考,不断实践,勇于创新,为祖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处自己的一份力!

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周易》里说:“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唐代孔颖达注疏《尚书》时将“文明”解释为:“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经天纬地”意为改造自然,属物质文明;“照临四方”意为驱走愚昧,属精神文明。在西方语言体系中,“文明”一词来源于古希腊“城邦”的代称。   人类文明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原始文明。石器时代,人们必须依赖集体的力量才能生存,物质生产活动主要靠简单的采集渔猎,为时上百万年。第二阶段是农业文明。铁器的出现使人改变自然的能力产生了质的飞跃,为时一万年。第三阶段是工业文明。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现代化生活,为时三百年。从要素上分,文明的主体是人,体现为改造自然和反省自身,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从时间上分,文明具有阶段性,如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   三百年的工业文明以人类征服自然为主要特征。世界工业化的发展使征服自然的文化达到极致;一系列全球性生态危机说明地球再没能力支持工业文明的继续发展。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态来延续人类的生存,这就是生态文明。如果说农业文明是“黄色文明”,工业文明是“黑色文明”,那生态文明就是“绿色文明”。生态,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存在状态,亦即自然生态。自然生态有着自在自为的发展规律。人类社会改变了这种规律,把自然生态纳入到人类可以改造的范围之内,这就形成了文明。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它将使人类社会形态发生根本转变。   首先是伦理价值观的转变。西方传统哲学认为,只有人是主体,生命和自然界是人的对象;因而只有人有价值,其他生命和自然界没有价值;因此只能对人讲道德,无须对其他生命和自然界讲道德。这是工业文明人统治自然的哲学基础。生态文明认为,不仅人是主体,自然也是主体;不仅人有价值,自然也有价值;不仅人有主动性,自然也有主动性;不仅人依靠自然,所有生命都依靠自然。因而人类要尊重生命和自然界,人与其他生命共享一个地球。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还是西方的可持续发展,都说明生态文明是一个人性与生态性全面统一的社会形态。这种统一不是人性服从于生态性,也不是生态性服从于人性。用今天的话说,以人为本的生态和谐原则即是每个人全面发展的前提。   其次是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工业文明的生产方式,从原料到产品到废弃物,是一个非循环的生产;生活方式以物质主义为原则,以高消费为特征,认为更多地消费资源就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生态文明却致力于构造一个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社会经济文化政策为手段的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共赢,关键在于人的主动性。人的生活方式就应主动以实用节约为原则,以适度消费为特征,追求基本生活需要的满足,崇尚精神和文化的享受。   生态文明既然是世界新潮流,按理应在发达国家首先兴起,因为在那里首先爆发生态危机。但一是因为西方强大的技术资金使本国生态危机得以缓解;二是因为西方工业文明的巨大惯性还要持续相当一段时间;三是因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向不发达地区转移生态成本。西方失去了发展生态文明的机会。西方失去机会,就为中华民族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机会。   (二)生态文明与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是工业文明的迟到者,绝不能再成为生态文明的迟到者。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与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基本一致,从政治社会制度到文化哲学艺术,无不闪烁着生态智慧的光芒。生态伦理思想本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涵之一。   中国儒家主张“天人合一”,其本质是“主客合一”,肯定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所谓“天地变化,圣人效之”,“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儒家肯定天地万物的内在价值,主张以仁爱之心对待自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人文精神。正如《中庸》里说:“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中国道家提出“道法自然”,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皈依。强调人必须顺应自然,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庄子把一种物中有我,我中有物,物我合一的境界称为“物化”,也是主客体的相融。这与现代环境友好意识相通,与现代生态伦理学相合。   中国佛家认为万物是佛性的统一,众生平等,万物皆有生存的权利。《涅槃经》中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异。”佛教正是从善待万物的立场出发,把“勿杀生”奉为“五戒”之首,生态伦理成为佛家慈悲向善的修炼内容。   常有人用《周易》中“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来表述中华文明精神,这与生态文明的内涵一致。中华文明精神是解决生态危机、超越工业文明、建设生态文明的文化基础。一些西方生态学家提出生态伦理应该进行“东方转向”。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集会巴黎,会后得出的结论是:“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两千五百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三)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   文明的转型决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农业文明带动了封建主义的产生,工业文明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兴起,而生态文明将促进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超越,包含着对工业文明的反思,从而使生态文明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和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恩格斯说:“人们会重新感觉到,而且也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致,而那种把精神和物质、人类和自然、灵魂和肉体对立起来的荒谬的、反自然的观点,也就愈不可能存在了。但是要实行这种调节,单是依靠认识是不够的,这还需要对我们现有的生产方式,以及和这种生产方式连在一起的我们今天的整个社会制度实行完全的变革。”   对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完全变革的必然结果就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是实现了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两大和解”的生态文明社会。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   生态文明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首先强调以人为本原则,同时反对极端人类中心主义与极端生态中心主义。极端人类中心主义制造了严重的人类生存危机;极端生态中心主义却过分强调人类社会必须停止改造自然的活动。生态文明则认为人是价值的中心,但不是自然的主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另外,在可持续发展与公平公正方面,生态文明也与当代社会主义原则基本一致。   生态文明为社会主义理论的融合提供了平台。生态文明作为对工业文明的超越,代表了一种更为高级的人类文明形态;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对资本主义的超越,代表了一种更为美好的社会和谐理想。两者内在的一致性使得它们能够互为基础,互为发展。生态文明为各派社会主义理论在更高层次的融合提供了发展空间,社会主义为生态文明的实现提供了制度保障。   生态文明也只能是社会主义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本质只能使本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而不会承担全球的环境责任。生态社会主义由于将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相结合,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重大发现。生态问题必将成为社会主义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思想武器。发展中国家终将在社会主义旗帜下重新团结起来向发达国家讨还生态成本。   生态文明应成为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离不开生态文明,没有良好的生态条件,人不可能有高度的物质享受、政治享受和精神享受。没有生态安全,人类自身就会陷入不可逆转的生存危机。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前提。   资本主义使人们摆脱封建枷锁和宗教禁锢的同时,却带来新的剥削和压迫,这使社会主义应运而生。社会主义自产生之日起就存在着改良与革命两种选择。无论是科学社会主义还是民主社会主义,都要研究资本主义自我发展的丰富活力,都要思考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给全人类带来的诸多利弊。由于传统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经济现代化模式的一致性,使传统社会主义不能有效应对资本主义全球化所带来的全新挑战。因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制度孰优孰劣,比的不是谁最能斗争,比的也不仅仅是生产力,还要比谁最公平公正,谁最共同富裕,谁最有道德文化,谁最能可持续发展,谁最能带来人的全面发展,谁最能使社会更加和谐。   针对全球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难题,例如生态问题,生态社会主义等新型社会主义流派的探索,不仅在学术上对社会主义进行了理论创新,也在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全球问题具体结合起来,给未来人类社会指出了新的方向。虽然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仍然单薄无力,仍具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但确为社会主义回应全球性问题提供了想象空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完善。因为当代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使得社会主义不能只研究工业文明基础上的阶级关系,还必须研究人与自然的文化伦理。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正在于此。   对中国而言,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生态和谐观,为实现生态文明提供了坚实的哲学基础与思想源泉。今天,中国共产党提出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等一系列新的政治理念,完全可以与生态社会主义、世界可持续发展理念、中国传统文化相互借鉴。它们之间的融合,必促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必促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促成全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新潮流,必促成社会主义真正代替资本主义,必促成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和谐。对此,中国责无旁贷。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

生态文明世界杂志电子版官网电话

上官网点右上图标

环保知识竞赛题库判断题 1垃圾不是一种很有开发价值的资源。( × ) 2我国绿色食品标志是由太阳、叶片和蓓蕾三部分组成。( √ ) 3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凡是干扰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统称 为噪声。(√ ) 4 我国不是个贫水的国家。 ( × ) 5 社会上广泛产生的塑料废弃物为白色污染。 ( √ ) 6 无污染,绿颜色的是绿色食品。 ( × ) 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的会徽是大熊猫。 ( √ ) 热带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 √ ) 9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我们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途径。( √ ) 10 “谁污染,谁付费”是国家的环保政策。 ( √ ) 11 土壤也会被污染。( √ ) 12 食品中的所有色素均对人有害。( × ) 13绿色植物可以降低噪声。 ( √ ) 14草坪可作为环境中的“吸尘器”和“灭菌器”。( √ ) 一颗纽扣电池产生的有害物质,可污染60万升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用水量。(√ )16 、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护环境的实质就是保护生产力。 (√) 17、绿色社区就是绿化社区。(X) 18、生态文明是人类应对环境危机的必然选择,是文明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先进文化的重要体现,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 19、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凡是干扰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统称为噪声。 (√) 20、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保护环境和有效利用资源的根本手段。 (√) 21、熏烤肉食品时释放的烟气中含有致癌物质。 (√) 22、发生放射源丢失、被盗和放射性污染事故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向公安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23、发生赤潮的海水颜色与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 24、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 25、充分掌握和合理利用大气自净能力,可以减少大气污染的危害。 (√) 26、在全国各地发现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行为都可以拨打12369免费电话,向当地环保部门举报、投诉。 (√) 27、地下水受到污染后会在很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有的清洁状态。 (X) 28、排污收费行政处理决定可以用书面形式,也可以用口头形式通知当事人。(X) 29、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最根本的是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30、环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31、污染源监测采样时,不通知当事人到现场,监测结果无效。(X) 32、绿孔雀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X) 33、排污费应当全部专项用于环境污染防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或者挪作他用。(√) 34、现代人正进入以“室内环境污染”为标志的第三污染时期。(√) 35、水电是对环境友好的无污染的可再生资源。(X) 36、建筑及装饰材料、通风空调系统、办公设备和家用电器等是室内空气质量最重要的“隐性杀手”。(√) 37、我国化肥的平均施用量是发达国家化肥安全施用上限的2倍,平均利用率仅40%左右。(√) 38、畜禽粪便是很好的有机肥,越多越好。(X)3平时,我们提倡使用一次性筷子。(× ) 4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凡是干扰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统称为噪声。(√ )5 我国不是个贫水的国家。 ( × )6 社会上广泛产生的塑料废弃物为白色污染。 ( √ )7 无污染,绿颜色的是绿色食品。 ( × ) 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的会徽是大熊猫。 ( √ ) 热带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 √ )10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我们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途径。( √ )11 骑自行车外出是环保时尚的。( √ )12 “谁污染,谁付费”是国家的环保政策。 ( √ )13 土壤也会被污染。( √ )14 目前世界人口已经超过60亿。( √ )15 食品中的所有色素均对人有害。( × )16 酸雨是地球万物的共同敌人。( √ )17臭氧是有害健康的元素。 ( × )18绿色植物可以降低噪声。 ( √ )19草坪可作为环境中的“吸尘器”和“灭菌器”。( √ )20废旧电池是危险有毒废物。 ( √ ) 用布袋代替胶袋是环保的行为。( √ ) 电磁场会危害人体健康。( √ )23对人体有害的气体是有刺激味的。 ( × )24汽车尾气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物质。 ( √ )白天在公共场所应尽量采用自然光照明。 ( √ )一颗纽扣电池产生的有害物质,可污染60万升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用水量。(√ )一棵树1年可吸收二氧化碳3千克,应提倡植树造林。(√ )煤炭,石油都是可再生资源。(√ )我国确立环境保护为一项基本国策。(√ )21世纪是环保世纪。 (√ )塑料瓶不是可回收的资源 。(× )玻璃是可回收的资源。(√ )报纸是可回收的资源。(√ )易拉罐是可回收的资源。(√ ) 在有树林分布的公园里,人们感到空气特别新鲜,因为这里灰尘少,还与树木的光合作用有关。(√ )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 )造成温室效应的最主要气体是一氧化碳。(× ) 我们国家负责环境保护的最高机构叫做国家环境保护部 。(√ )夏季是室内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季节。(√ )绿色购物,我们应该选择购买一次性商品。(× )废电池对环保的危害很小。(× )中国的人均森林面积已经达到世界平均标准。(× )我国环保事业是在周恩来总理的倡导下开展起来的。(√ )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会徽是大熊猫。(√ )太阳能属于绿色清洁能源。(√ )每年4月7日是世界无烟日。(√ ) 燃烧生活垃圾对大气层会产生污染。 (√ )我国的植树节是从1979年开始的。(√ ) 经常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制品属于环保的行为。(× ) 低碳生活就是一种无限的节约生活,会直接降低我们的生活标准。(× ) 提倡、低碳生活并不会降低人们的生活品质,而是在保证生活品质的基础上,实行节能减排。 (√ ) 过年的时候少放鞭炮、少开私家车也是低碳环保的行为。(√ )每年3月12日是植树节。 (√ )多植树是环保的表现。 (√ )煤炭属于绿色清洁能源。(√ )虫眼越多说明没有施用农药,所以更安全。(× ) 出门之前关上电视、关掉电灯这是环保的行为。 (√ ) 酸雨对人体有危害。(× ) 过度运动是环保的行为。(× )环保活动我们应该大力提倡。 (√ )选择题:(5道填空题也在此出) 世界地球日是一项世界性的环境保护活动,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在每年( B )举办。 A 3月12日 B4月22日 C5月12日 D7月22日 对于过期的化妆品怎样处理 ( C ) A扔进可回收垃圾桶 B扔进不可回收垃圾桶 C扔进有毒有害垃圾桶 D继续使用,不要浪费 垃圾分类最早从哪个国家开始(C ) A日本 B英国 C德国 D美国 我国的爱鸟周是每年 ( B ) 月的最后一个星期。 A、三 B、四 C、五 D、 塔里木盆地中心生长着我国古老树种“沙漠英雄”——( B )的原始森林。 A.梭梭 B胡杨 C 红柳 工业三废是指( C )。 A废水、废料、废渣 B废水、废气、废料 C废水、废气、废渣 绿色建筑的基本要素包括:节地与室外环境、( B )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六类指标组成。 A节电与电能 B光与光能 C节能与能源 D核与核能8 冷冻食品的制造要使用( B )倍于新鲜食物的能量。A二 B五 C六 D十 噪声的来源主要有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和社会噪声。人耳开始感到疼痛的声音叫做痛阈,其声级为_A__分贝左右。 A、120 B、140 C、60 D、90 按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_____ 类水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等。(B) A、Ⅰ B、Ⅱ C、Ⅲ D、Ⅳ PH值小于___的雨水称为酸雨,小于___被称为重酸雨。C A、6 9 B、7 9 C、6 5 D、7 5 家居用电:二氧化碳排放量(kg)=耗电度数×( B )。 A275 B785 C89 D 冰箱内存放食物的量以占容积的( C )%为宜,放得过多和过少都费电。A100 B60 C50 D80 根据空气_______与高度的关系把大气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热层)、外大气层(外层)(A) A密度 B厚度 C温度 一节1号电池能使_____的土地永远失去利用价值(A) A、1平方米 B、1000平方米 C、10平方米 D、100平方米 全球十大环境污染事件,选出你听说过得正确的(C):A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1924年 B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1983年 C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 当前我国土地资源遭到的最严重的破坏是:( C ) A城市、交通建设占地 B土壤的次生盐渍化 C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 D使用化肥使土壤酸化板结 关于保护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策是(C) A 实行计划生育 B 划定农田保护区 C 珍惜每一寸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D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土地沙漠地 达到同样照明效果,一支好的节能灯比普通白炽灯节电约 ( 10%—20% )A、10%-20% ; B、30%-40%; C、70%-80%。 现代化的废水处理方法有哪三类? A、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生物处理法 B、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工业处理法 C、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化工处理法 D、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 在垃圾分类时把废纸放入哪个颜色的垃圾桶中?(B) A黄色B绿色C棕色D白色 厨房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等食品类废物,经生物技术就地处理堆肥,每吨可生产多少吨有机肥料(B) A、 1 B 、3 C、8 D、5 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平衡,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夏多冬少,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__b_,居世界第88位。 A、1/4 B、1/2 C、1/8 D、1/10 2000年我国环境保护奋斗目标是,力争使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得到(A),部分城市和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A基本控制 B完全控制 C彻底消除 D部分消除 创建绿色社区的硬件要求较多。其中,哪项不是硬件必备的(C)。 A、节水节能设施 B、社区绿化 C、建有亭台池榭。 汽车尾气中至少含有(C)种有害物质,主要有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 A、50至100 B、100至150 C、150至200 减少“白色污染”我们应该自觉地不用、少用(C)。 A、一次性用品 B、纸制品 C、难降解的塑料包装袋 人们常把什么植物当作空气监测的指示植物?( A ) A、苔藓植物 B、藻类植物 C、蕨类植物 一只燕子一个夏季能捕捉多少只苍蝇、蚊子,对控制疾病有重要作用。C A、80万 B、100万 C、120万 D、140万 3月22日, 2月2日, 3月12日, 4月22日分别是什么纪念日? ( A ) A世界水日 世界湿地日 中国植树节 世界地球日 B世界湿地日 世界水日 中国植树节 世界地球日 C中国植树节 世界湿地日 世界水日 世界地球日 D世界地球日 世界湿地日 世界水日 中国植树节 我国有许多世界珍稀动物,金丝猴就是其中之一,它是国家_c__保护动物。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1992年6月3日,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_d__,又称为地球宪章,这是一个规范国际环境行为的准则。 A里约热内卢宣言 B人类环境宣言 C增长的极限 D南极条约 1962年,美国女生物学家莱切尔卡森,在《_c___》一书中,第一个勇敢地站出直言,人类要保护好自己的生息地,开创了善待环境的新时代。 A寂静的春天 B只有一个地球 C环境医学 D我们共有的地球 1973年,在周恩来总理指示下,国务院在_a__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抚顺 中国政府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环境保护这项(a)。 A基本国策 B政策 C方法 D工作 全国统一的环境问题举报免费热线电话是( C )。 A12315 B148 C12369 D12596 环保“三同时”制度是指( B )。 A 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改造 B 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C 同时设计、同时改造、同时投产 国家为加强环境保护管理而采取的最主要手段是(A )。 A建立和强化环境行政管理机构 B应用环境经济调节措施 C强化环境刑事制裁 D与企业订立环境协议 世界人口达到60亿的时间是 (D )。A 2000年5月 B 2020年1月 C 1998年12月 D 1999年10月12日 新疆的动植物王国,被称为神秘莫测的仙境的是(A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A 哈纳斯 B天池 C阿尔金山 如果全国5亿烟民1天少抽1支烟,每年能节约准煤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 C )。 A15万吨 B21万吨 C18万吨 D13万 妙用空调可节能。空调制冷时,室温调高( c )℃,制热时,室温调低( b )℃,均可省电10%以上。 A1,2 B2,1 C1,1 D2, 地球表面虽然约70%被水覆盖,但能直接用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淡水不到地球总水量的 (A)A、1% ; B、10% ; C、20% 。 我们每天都十分舒适地回到自己温馨的家,但是我们的家里也有污染,你知道你的居室中什么地方污染最重?—— A、卧室; B、客厅; C、厨房; D、洗手间。 (厨房) 使用空调消耗电量很大,夏天调到多少度既相对舒适又省电?—— A、25度; B、26度; C、24度; D、18度。 (26度) 下列哪一种物质对河流或地下水的污染程度最小?—— A、纽扣电池; B、洗衣粉; C、洗涤剂; D、食用碱。 (食用碱) 下列哪一种发电方式采用的不是可再生能源?—— A、风力发电; B、太阳能发电; C、生物质能; D、核能。 (核能) “酸雨现象”属于( D )。 A自然灾害 B水体污染 C土壤污染 D大气污染 世界环境日是每年的( B )。 A4月22日 B6月5日 C3月12日 D3月25日 发展低碳的目的是( B )。A节约能源 B应对气候变化 C治理环境 D突发奇想 循环经济的本质是( D )经济。 A市场 B计划 C泡沬 D生态 以下可以减少碳排量的做法是( C )。 A将杂物放在汽车后备箱 B多吃肉制品 C穿棉质衣物 D不用电脑时选择待机 绿色食品指什么食品?( C ) A蔬菜,水果 B绿颜色的食品 C安全无污染食品 D有丰富营养价值的食品 在下列废品中,如果没有回收,对环境造成危害最大的是( C )。 A废纸 B废玻璃 C废电池 D碎木 以下哪种食品中所含致癌物质最多?( B ) A水煮鱼 B烤羊肉串 C炒面 D煎饼 2009年,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峰会上发表讲话,第( A )次就气候变化问题阐述了中国的立场,其中特别提出技术创新是关键。 A一 B二 C三 D四 ( A )规定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转让,然而实际进展与预期相去甚远。 A《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B《京都议定书》 C《巴厘岛路线图》 D《哥本哈根协议》 塑料在自然界可停留( A )。 A100—200年 B50年 C10年 D、5年 合理的节能着装包括( B ) A夏天穿西装打领带 B秋冬两季加穿毛衣 C冬天女士穿裙子 D冬天男士穿衬衫 汽车在什么状态下排放的一氧化碳最多( A ) A停车状态开发动机 B高速行驶 C中速行驶 D超高速行驶 以下哪个是人类为保护臭氧层正在采取的行动( A ) A使用无氟制冷剂 B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C使用无磷洗衣粉 D少用煤 色彩浓艳的衣服一般所含( A )的含量偏高。 A甲醛 B乙醛 C铅 D汞 冬天用煤火取暖或用热水器时,如果排气不良,就会发生煤气中毒事件,这实际是指( B )中毒? A一氧化氮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 据估计在中国,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为( A )吨。 A5 B7 C8 D8 大自然中口香糖的分解约需要( B )年。 A1-2 B3-4 C5-6 D8-10 工厂废弃物中的汞可能造成食物的汞污染,引起人类的慢性汞中毒,以下几种食品受重汞污染可能性最大的是( B )。 A牛肉 B海鲜 C青菜 D西瓜 固碳也叫碳封存,包括( C ) A物理固碳和化学固碳 B生物固碳和化学固碳 C物理固碳和生物固碳 D物理固碳、化学固碳和生物固碳 对于保护候鸟,下面的哪种说法是不对的?—— A、只要保护好它的繁殖地就行; B、要保护好水源; C、要保证候鸟有充足的食物; D、严禁捕杀行为。 (只要保护好它的繁殖地就行) 当我们修建公路时下列哪些方面你认为是必须要考虑的?—— A、绕开保护区; B、为动物穿越公路修建通道; C、尽量减少对植被的破坏; D、A、B、和C都需要考虑。 (A、B、C都要考虑) 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电能,请问我国发电主要靠什么?—— A、水力; B、燃煤; C、核能; D、石油。(燃煤) “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城市中什么太多 —— A、 人和建筑物多; B、公园和草地多; C、白天和黑夜多。 (人和建筑物多) 大量氮、磷等植物性营养元素进入水体后,藻类大量繁殖,水质恶化,水生生物死 亡,一般称为(A)。 A富营养化 B湖泊酸化 C湖泊氧化 D重金属物质污染 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平衡,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夏多冬少,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B),居世界第88位。 A 1/2 B 1/4 C 1/8 D 1/10 、判断题:  1 、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护环境的实质就是保护生产力。  (√)  2、绿色社区就是绿化社区。(X)  3、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4、生态文明是人类应对环境危机的必然选择,是文明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先进文化的重要体现,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  5、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要保护野生动物。(X)  6、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凡是干扰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统称为噪声。  (√)  7、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保护环境和有效利用资源的根本手段。 (√)  8、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9、熏烤肉食品时释放的烟气中含有致癌物质。 (√)  10、发生放射源丢失、被盗和放射性污染事故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向公安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11、传统经济统计指标GDP没有反映资源耗减和环境损失,所以必须改变单纯以GDP衡量发展水平的传统认识。(√)  12、发生赤潮的海水颜色与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  13、煤炭、石油都是可再生的能源。 (X)  14、医疗垃圾必须采用卫生填埋方式处理。 (X)  15、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  16、保护生物多样性主要是保护动物。  (X)   17、排污费的征收、使用必须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征收的排污费一律上缴财政,环境保护执法所需经费列入本部门预算,由本级财政予以保障。  (√)  18、引起水俣病的污染物质是多氯联苯。 (X)  19、1997年12月9日通过的《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规定》增设了环境犯罪的罪名,把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以“破坏环境资源罪”加以确认。  (√)20、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  21、充分掌握和合理利用大气自净能力,可以减少大气污染的危害。  (√)  22、在全国各地发现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行为都可以拨打12369免费电话,向当地环保部门举报、投诉。  (√)  23、长期饮用含氟低的水可造成地方性氟中毒。(X)  24、地下水受到污染后会在很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有的清洁状态。 (X)  25、一物种的灭绝预示着有很多物种也可能面临灭亡。(√)26、排污收费行政处理决定可以用书面形式,也可以用口头形式通知当事人。(X)27、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最根本的是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28、环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29、污染源监测采样时,不通知当事人到现场,监测结果无效。(X)30、绿孔雀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X)31、我国从宪法到环境保护法,从各种资源保护法到污染防治法,都体现了“人人享有生活在健康、安全的环境中的权利”。 (√)C濒危野生动物和珍贵野生动物

低碳生活,对于p我们普通人e来讲,是一b种生活态度,昨天v看一m部关于v《猞猁》的纪录片0,很多物种现在濒临灭绝,如果这世界上e只剩下c人n类的时候,会是多么x可怕的事情。在中8国,年人x均二x氧化1碳排放量0。7吨,但一q个y城市白领即便只有10平方7米的居住面积,开w0。3L车j上o下r班,一h年乘飞x机04次,碳排放量也e会在1874吨。 简单理解,低碳生活就是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a与b自然的活动,主要是从7节电节气6和回收三x个g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在网上e转账,不r仅6能避免在银行排队3,还能减少2纸质单据在运输过程中6消耗的能源,于m是我便开u始向朋友d学习t在网上g购物、交水3电费、交电话费等,非常省时省力a。另外,将普通灯泡换成节能灯,尽量步行、骑自行车w或乘公2交车b出行,随手0拔下f电器插头……这些看似不x经意的小z事,都是在为6“减碳”做贡献。 t%

生态文明  英文名称:ecological civilization  定义1: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在自然与社会生态关系上的具体体现。包括对天人关系的认知、人类行为的规范、社会经济体制、生产消费行为、有关天人关系的物态和心态产品、社会精神面貌等方面的体制合理性、决策科学性、资源节约性、环境友好性、生活俭朴性、行为自觉性、公众参与性和系统和谐性。 所属学科:生态学(一级学科);城市生态学、生态工程学和产业生态学(二级学科)  定义2: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以科学发展观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关系,不断克服人类活动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 所属学科:资源科技(一级学科);资源生态学(二级学科)  我国继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之后,又提出生态文明。并且把它写入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之中,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到社会发展目标中统筹考虑,成为中国共产党对子孙后代和世界负责的庄重承诺。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它将使人类社会形态发生根本转变。  生态文明是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发展的一个更高阶段;从狭义的角度讲,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是并列的文明形式,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文明。在生态文明理念下的物质文明,将致力于消除经济活动对大自然自身稳定与和谐构成的威胁,逐步形成与生态相协调的生产生活与消费方式;生态文明下的精神文明,更提倡尊重自然、认知自然价值,建立人自身全面发展的文化与氛围,从而转移人们对物欲的过分强调与关注;生态文明下的政治文明,尊重利益和需求多元化,注重平衡各种关系,避免由于资源分配不公、人或人群的斗争以及权力的滥用而造成对生态的破坏。生态文明是对现有文明的超越,它将引领人类放弃工业文明时期形成的重功利、重物欲的享乐主义,摆脱生态与人类两败俱伤的悲剧。  一、生态社会主义  西方的环境危机触发了绿色生态运动,生态运动产生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集中体现于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中。经济增长、社会公正、环境保护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而生态社会主义正是这核心中的核心。  生态社会主义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是西方生态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潮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今世界十大马克思主义流派之一。20世纪80年代,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思索超越了生态学范围,生态运动成为集环保、和平、女权为一体的全球性政治运动。生态运动所提倡的基层性民主、生产资料的共同所有、生产是为社会需要而不仅是为了市场利润、结果的平等、社会与环境公平、人与自然和谐等主张,给一些左冀学者重要启发。他们批判地吸收了环境主义、生态主义、生态伦理、后现代主义等生态理论,把生态危机的根源归结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试图用马克思主义来引导生态运动,为社会主义寻找新的出路。  90年代以来,绿色运动变成左翼政治流派中的主力。苏东解体后,许多老共产党员都加入了绿色组织。西方一些主要政党也纷纷通过绿化或与绿党联合以增加执政砝码。  生态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是生态马克思主义。  生态马克思主义属于政治生态学,认为生态问题实际上是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只有废除资本主义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它致力于生态原则和社会主义的结合,力图超越资本主义与传统社会主义模式,构建一种新型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主义模式。第一,自然是客观自然与历史自然的统一。马克思、恩格斯充分肯定自然界对人的优先存在地位,认为自然界制约和规定着人的生存和发展,随着实践水平的提高,人必将走向与自然的和谐。第二,人是自然存在属性与社会存在属性的统一。马克思认为人的解放只能是在对自然规律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调整人的社会存在属性与积极顺应自然才能实现。第三,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是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协调的重要基础,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结果。  生态社会主义形成的观点  在此思想基础上,生态社会主义形成了如下观点:  首先,资本主义制度是造成全球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因为它无限追求利润的生产方式内在地包含着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内在地决定它不可能真正实现可持续经济增长,各项环境经济政策不可能实际操作到位。全球化加快了生态危机的转移和扩散。生态殖民主义愈演愈烈。发达国家由于自己的资源无法维系现有的经济规模与生活水准,就通过资本全球化进行悄悄的剥削,让全世界发展中国家为他们的资源环境买单。发达国家制定的环保高标准,促使本国高能耗工业向不发达国家转移,甚至还把第三世界当作倾倒各种废物的垃圾场。环境问题一再让位于资本主义主导下一轮又一轮新的经济增长。所谓的可持续首脑会议只能在一些细微问题上达成象征性协议。在现有的资本主义国际秩序下,资金技术援助、贸易义务、保健、教育、债务削减和可再生能源生产等关键议题,不可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第二,生态危机成为转移经济危机的新手段。生态社会主义认为,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对资本主义控制危机的能力估计不足。今天的危机已经从生产领域转移到了消费领域,这正是资本主义转移危机的最佳途径。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一是靠经济技术上的优势;二是靠不断制造公众消费的新需求来达到自我维持。制造并操纵消费,实际上就是在“转移目标”,把经济危机转移到生态危机上去。  第三,环境问题的本质是社会公平问题。受环境灾害影响的群体,是一种更大范围的社会公平问题。资本主义的本质不可能会停止剥削而实现公平,只有社会主义才能真正解决社会公平问题,从而在根本上解决环境公平问题。如今的环境问题,早已超过一国一区而成为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难题。要解决,就必须取得共识;要取得共识,就必须公平;要公平,就必须改变现有不公平的、由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操纵的国际秩序;要改变现有国际秩序,就只能发展社会主义,因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正是公平。  第四,必须用生态理性取代经济理性。生态社会主义认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就是对经济理性的批判。经济理性只会使劳动者失去人性变成机器;只会使人与人的关系变成金钱关系;只会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变成工具关系。而生态理性则力图适度动用劳动、资本、资源,多生产耐用高质量的产品,满足人们适可而止的需求。这是两种截然对立的动机,即利润动机和可持续发展动机。  第五,对未来社会的解释。未来社会应该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场质的变革,应是一个经济效率、社会公正、生态和谐相统一的新型社会。这个社会必将是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必将采用生态经济的模式,生态经济模式就是可持续法则对所有人都有制约的经济活动,而社会主义制度正是实现生态经济的根本保证。表面看来,发达国家显然比发展中国家更有物质条件建立一个绿色社会,但在主要发达国家,绿色变革的要求与动力并不是社会政治的主流。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正在拼命向发达国家学习,正在沿袭西方传统生产消费模式,这样一个世界几乎注定不可能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需要一场社会变革。  第六,变革力量的选择。传统社会主义一直强调变革的力量是工人阶级。但如今西方工人阶级不仅在规模上比其它阶级缩小得快,而且因日益依赖于资本主义经济而变得十分保守。生态社会主义者认为社会变革的主体力量,首先应是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为主体的“中间阶层”,然后才是工会。工人阶级虽然缺乏足够的“生态意识”,但他们毕竟是遭受环境污染最直接的阶级,仍蕴藏着最终革命性,是未来社会变革的主体力量。  生态社会主义运用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学说,把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提升到“资本主义生产与整个生态系统之间的基本矛盾”,认为生态恶化是资本主义固有的逻辑,因而解决问题的唯一出路就在于粉碎这种逻辑本身。生态社会主义把生态问题的原因追溯到根本制度,这与传统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一致。  生态社会主义与传统社会主义的不同  生态社会主义与传统社会主义有何不同?  第一,对时代矛盾的解释不同。科学社会主义更多解释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如何进行现代化的问题。民主社会主义更多解释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如何提高民主化的问题。而生态社会主义要解释的是所有发达与发展中国家所共同面对的人与自然矛盾问题。科学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可以在国家层面上一定程度地实现自己目标,而生态社会主义目标必须在全球层面上才能实现。  第二,追求的制度目标不同。科学社会主义的目标是一种更优越于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民主社会主义的目标是一种尽可能改良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而生态社会主义则是要构建一种超越各种主义的、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的政治经济制度。  第三,所依靠的政治力量不同。科学社会主义的政治变革是靠一个始终保持先进性与战斗力的政党。民主社会主义的政治改良靠固定选民的支持。而生态社会主义把绿色组织、新政治运动、传统工人运动、各政党合作都作为社会变革动力,即依赖一种不同群体、不同党派、不同国家之间的民主协商精神和多元文化价值原则下的对话。  生态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并不能解决经济如何增长、政治制度如何构建、人民生活水平如何提高、民族国家利益如何保证等问题。有人认为,生态社会主义以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为社会变革的主体力量,反对暴力革命,主张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这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左。因此生态社会主义只是一种西方国家富裕之后出现的理论,它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其道德意义远大于现实意义,是一种“富人哲学”。但也有人说,也许正是在这一点上,更符合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物质文明极大丰富基础上的逻辑。  生态社会主义的核心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可持续发展,第二是对资本主义本质的批判,第三是对社会主义本质新的阐述。这从另一个视角大大印证了中国共产党三年前提出科学发展观的伟大意义。有不少人都把科学发展观等同于一种单纯经济发展模式的改变。甚至把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也降低到一个技术层面。这是非常片面的。科学发展观追求的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个领域可持续发展的整体变革,包括思想与制度。科学发展观可挖掘的社会主义深刻内涵远未穷尽,科学发展观可补充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也远未完成。  在全球化背景下,北部国家和南部国家都出现了不同的生态运动。北部国家的主题是防止污染,南部国家的主题是防止资源衰竭。要解决全球环境资源困境,就要全球协商,就要全球共识,就必须在全球范围内有计划地放弃西方传统工业文明模式。社会主义相对于资本主义制度来说更能达到生态平衡,因为社会主义的出发点不是以利润为生产目的,其现实环境问题并非是社会主义的内在本质造成的,恰恰是违反这种内在本质的结果。世界资源环境矛盾为社会主义重新崛起创造了条件。  今天的生态社会主义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的极大补充。生态社会主义期待生态运动与工人运动结合起来,共同开展对现行资本主义的斗争。这不太容易。因为西方产业资本大量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致使发展中国家的剩余劳动力不能全球流动而导致绝对过剩,在生态与就业上,大多数工人选择后者。生态社会主义的最大启示主要在思想文化方面,即社会主义的内在本质要求它必须领导全世界从工业文明向新型文明的伟大转型。我们正处于一个新型文明的前夜。这就是生态文明。  二、生态文明  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  《周易》里说:“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唐代孔颖达注疏《尚书》时将“文明”解释为:“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经天纬地”意为改造自然,属物质文明;“照临四方”意为驱走愚昧,属精神文明。在西方语言体系中,“文明”一词来源于古希腊“城邦”的代称。  人类文明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原始文明。约在石器时代,人们必须依赖集体的力量才能生存,物质生产活动主要靠简单的采集渔猎,为时上百万年。第二阶段是农业文明。铁器的出现使人改变自然的能力产生了质的飞跃,为时一万年。第三阶段是工业文明。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现代化生活,为时三百年。从要素上分,文明的主体是人,体现为改造自然和反省自身,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从时间上分,文明具有阶段性,如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从空间上分,文明具有多元性,如非洲文明与印度文明。  三百年的工业文明以人类征服自然为主要特征。世界工业化的发展使征服自然的文化达到极致;一系列全球性生态危机说明地球再没能力支持工业文明的继续发展。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态来延续人类的生存,这就是生态文明。如果说农业文明是“黄色文明”,工业文明是“黑色文明”,那生态文明就是“绿色文明”。  生态,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存在状态,亦即自然生态。自然生态有着自在自为的发展规律。人类社会改变了这种规律的作用条件,把自然生态纳入到人类可以改造的范围之内,这就形成了文明。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它的产生基于人类对于长期以来主导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反思,自然资料的有限性决定了人类物质财富的有限性,人类必须从追求物质财富的单一性中解脱出来,追求精神生活的丰富,才可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无疑将使人类社会形态发生根本转变。  首先是伦理价值观的转变。西方传统哲学认为,只有人是主体,其他生命和自然界是人的对象;因而只有人有价值,其他生命和自然界没有价值;因此只能对人讲道德,无需对其他生命和自然界讲道德。这是工业文明人统治自然的哲学基础。生态文明认为,不仅人是主体,自然也是主体;不仅人有价值,自然也有价值;不仅人有主动性,自然也有主动性;不仅人依靠自然,所有生命都依靠自然。因而人类要尊重生命和自然界,人与其他生命共享一个地球。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还是西方的可持续发展,都说明生态文明是一个人性与生态性全面统一的社会形态。这种统一不是人性服从于生态性,也不是生态性服从于人性。用今天的话说,以人为本的生态和谐原则即是每个人全面发展的前提。  其次是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工业文明的生产方式,从原料到产品到废弃物,是一个非循环的生产;生活方式以物质主义为原则,以高消费为特征,认为更多地消费资源就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生态文明却致力于构造一个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社会经济文化政策为手段的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共赢,关键在于人的主动性。人的生活方式就应主动以实用节约为原则,以适度消费为特征,追求基本生活需要的满足,崇尚精神和文化的享受。  生态文明既然是世界新潮流,按理应在发达国家首先兴起,因为在那里首先爆发生态危机。但一是因为西方强大的技术资金使本国生态危机得以缓解;二是因为西方工业文明的巨大惯性还要持续相当一段时间;三是因为西方资本主义不断向不发达地区转移生态成本,西方失去了发展生态文明的机会。西方失去机会,就为中华民族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机会。  三、生态文明与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虽然是工业文明的迟到者,但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却与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基本一致,从政治社会制度到文化哲学艺术,无不闪烁着生态智慧的光芒。生态伦理思想本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涵之一,这使我们有可能率先反思并超越自文艺复兴以来就主导人类的“物化文明”,成为生态文明的率先响应者。  中国历朝历代都有生态保护的相关律令。如《逸周书》上说:“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因为春天树木刚刚复苏生。什么时候砍伐呢?《周礼》上说:“草木零落,然后入山林。”除保护生态外,还要避免污染。比如“殷之法,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把灰尘废物抛弃在街上就要斩手,虽然残酷,但重视环境决不含糊。这种制度,并非统治者的个人自觉,而是中华文明本身的内涵所决定的。以儒释道为中心的中华文明,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系统的生态伦理思想。  中国儒家生态智慧的核心是德性,尽心知性而知天,主张“天人合一”,其本质是“主客合一”,肯定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所谓“天地变化,圣人效之”,“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儒家通过肯定天地万物的内在价值,主张以仁爱之心对待自然,讲究天道人伦化和人伦天道化,通过家庭、社会进一步将伦理原则扩展自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人文精神。正如《中庸》里说:“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儒家的生态伦理,反映了它一种对宽容和谐的理想社会的追求。  中国道家的生态智慧是一种自然主义的空灵智慧,通过敬畏万物来完善自我生命。道家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皈依。强调人必须顺应自然,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庄子把一种物中有我,我中有物,物我合一的境界称为“物化”,也是主客体的相融。这种追求超越物欲,肯定物我之间同体相合的生态哲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与现代环境友好意识相通,与现代生态伦理学相合。  中国佛教的生态智慧的核心是在爱护万物中追求解脱,它启发人们通过参悟万物的本真来完成认知,提升生命。佛家认为万物是佛性的统一,众生平等,万物皆有生存的权利。《涅盘经》中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异。”认为一切生命既是其自身,又包含他物,善待他物即是善待自身。佛教正是从善待万物的立场出发,把“勿杀生”奉为“五戒”之首,生态伦理成为佛家慈悲向善的修炼内容,生态实践成为觉悟成佛的具体手段,这种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表现出的慈悲为怀的生态伦理精神,客观上为人们提供了通过利他主义来实现自身价值的通道。  常有人用《周易》中“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来表述中华文明精神。这与生态文明的内涵一致。中华文明精神是解决生态危机、超越工业文明、建设生态文明的文化基础。一些西方生态学家提出生态伦理应该进行“东方转向”。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集会巴黎,会后得出的结论是:“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两千五百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问题在于,思想与行动并不是同一的,接受东方智慧并不难,但传统中华文明如果想为生态文明的形成和实践作出贡献,也同样面临着创新发展的问题。这就需要用生态理性来审视我们的发展原则。生态理性认为,人类的理性一旦与环境相脱离将毫无价值,只有当与环境的现实要求结合起来考察人类理性时,才能正确评判人类的行为。生态理性具有人性化、自然化、整体化的特征。它是西方哲学面对生态危机而产生的新的哲学观点,是对科学理性绝对化、工具化、教条化的反思。长期以来,正是在科学理性绝对化的视角下,很多人都将中华文明这种东方智慧视为前现代的产物,采取了批判排斥的态度。  也正是在生态理性的原则下,西方思想家越来越表现出对东方智慧的认同,东方智慧已参与到西方世界的思想文化建设中去。对于我们而言,中国文化精神被世界逐渐重视,只是一个更深层文化问题的开始。我们既要防止片面复古;我们也要辩证地看待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科学理性的作用。但科学理性必须与生态理性结合,如同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结合一样。我们要用人文精神来校正科学理性的绝对化倾向,也要用道德原则来审视实用主义。我们虽然身在中国文化之中,但主导我们现代化实践的主要逻辑仍然是西方式的。西方传统工业现代化的模式最终是难以复制的,尤其是对于中国来说,这意味着更加深刻的资源环境冲突。所以,用中华文明来校正我们的现代化方向,理顺我们的文化结构,使中华文明的生态智慧成为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尤为必要。  仅有生态文明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一种新的社会主义实践,即从工业文明基础上的社会主义,过渡到生态文明基础上的社会主义。  四、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  文明的转型决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农业文明带动了封建主义的产生,工业文明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兴起,而生态文明将促进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超越,包含着对工业文明的反思,从而使生态文明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和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恩格斯说:“人们会重新感觉到,而且也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致,而那种把精神和物质、人类和自然、灵魂和肉体对立起来的荒谬的、反自然的观点,也就愈不可能存在了。但是要实行这种调节,单是依靠认识是不够的。这还需要对我们现有的生产方式,以及和这种生产方式连在一起的我们今天的整个社会制度实行完全的变革。”  对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完全变革的必然结果就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是实现了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两大和解”的生态文明社会。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  生态文明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首先强调以人为本原则,同时反对极端人类中心主义与极端生态中心主义。极端人类中心主义制造了严重的人类生存危机;极端生态中心主义却过分强调人类社会必须停止改造自然的活动。生态文明则认为人是价值的中心,但不是自然的主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另外,在可持续发展与公平公正方面,生态文明也与当代社会主义原则基本一致。  生态文明应成为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离不开生态文明,没有良好的生态条件,人不可能有高度的物质享受、政治享受和精神享受。没有生态安全,人类自身就会陷入不可逆转的生存危机。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前提。  生态文明也只能是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作为对工业文明的超越,代表了一种更为高级的人类文明形态;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对资本主义的超越,代表了一种更为美好的社会和谐理想。两者内在的一致性使得它们能够互为基础,互为发展。生态文明为各派社会主义理论在更高层次的融合提供了发展空间,社会主义为生态文明的实现提供了制度保障。  资本主义使人们摆脱封建枷锁和宗教禁锢的同时,却带来新的剥削和压迫,这使社会主义应运而生。社会主义自产生之日起就存在着革命与改良两种选择。无论是科学社会主义还是民主社会主义,都要研究资本主义自我发展的丰富活力,都要思考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给全人类带来的诸多利弊。针对全球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难题,例如生态问题,生态社会主义等新型社会主义流派的探索,不仅在学术上对社会主义进行了理论创新,也在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全球问题具体结合起来。虽然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仍然单薄,仍具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但确为社会主义回应全球性问题提供了想象空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完善,因为当代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使得社会主义不能只研究工业文明基础上的阶级关系,还必须研究人与自然的文化伦理。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正在于此。  对中国而言,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生态和谐观,为实现生态文明提供了深厚的哲学基础与思想源泉。今天,中国共产党提出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括环境友好型社会)等一系列新的政治理念,完全可以与生态社会主义、世界可持续发展理念、中国传统文化相互借鉴。它们之间的融合,必促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必促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促成全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新潮流,必促成社会主义真正代替资本主义,必促成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和谐。对此,中国责无旁贷。

生态文明世界杂志电子版官网网址

文明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也是梯度发展的过程。每一个梯度,都有显著的特征,有其特色。这些显著的特征发自我们人类本身的思想意识的变化,这是文明发祥的根本原因,在梯度文明发展累积到一定程度,一定的气候环境变化引发了截然不同的思想(像古人夜观天象文曲星值日),而行之有效的、契合现实的思想获得了发展的土壤,实现文明的跃迁。科学只是在特定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全新的方法学,通过实证、分门别类地组织知识,促进形式化程度的提升,这些是人精神梯度发展的必然趋势,人会越来越聪明,科学只是人类越来越发达的大脑与越来越优良的精神结构在那个产生科学的时代反映现实的结果,如同古人会用工具、会说话、会写字是一样的。所以归根到底,不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而是精神梯度发展要求,使得人类必然经历各个精神梯度独具特色的时代,每个梯度时代都不同于其它梯度时代。但是各个梯度时代之间有承接关系,例如科学的前身是哲学,文明的前提是理性,目前人类处于地域文明时代,显著的特点是物质文明程度越来越高,交通便利,走出地球跨入星域文明时代,更本质地揭示世界运转的规律,显著特征是能源动力结构深化、超远距离航空、缔造生态系统。联系理论揭示的整体性,有理性、文明、联系的文明。可以预见,最终人类将迎来联系的文明时代,科学只是地域文明阶段的重要特征之一,相伴随发展的还有联系的道德观,联系的哲学,也是高度发达的地域文明的显著特征之一。因为在这个阶段的特点是,通过发展科学能够使得人类具备足够毁灭生态的手段,却缺乏重塑生态的手段,所以同时要提升足够高的道德水准,以保证可靠安全地运用科学为人类以及生态服务。

人类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和劳动力资源的性质,把它们转化为产品的过程,这个过程中,马克思所说的“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并非所有的原材料在生产过程中,可以转化为一个产品,作为废物排放到自然世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污染物。此外,生产出来的产品消费用户总数的原材料,辅助材料,以及能源,水和其他物质的消耗,损坏最终成为一个“废物”被抛弃的人,被称为“垃圾”的东西。现在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无论是在生产或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的过程“,其实,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因为人们不正确合理使用它们,使这些宝贵的资源,成为一个危险的环境污染物。 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行业的高能耗,浪费资源,效率低下广阔的道路,其结果是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和严重的环境污染。现在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废物回收和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措施,其实质是一种合理利用资源,能源,尽量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产品,减少浪费,同时也减少污染最低限度。 同样,也因生态破坏造成的问题的人不是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如:树木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具有广泛的价值:土壤和水潴留,水,风,沙,调节气候,清新的空气,降低噪音,享受乘凉的人,并提供野生动物栖息地工业和农业的木材资源,建筑,交通运输,以及人们的生活,也有科学价值的树木和森林,观赏价值,审美价值,等等。然而,很长一段时间,人们不能看到森林生态价值,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只看到利用森林中的值作为木材和经济价值,以及大量的森林砍伐造成了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性质,各种资源的价值是多方面的,许多资源的人使用的工具的价值,但也能保持生态平衡的价值,它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过去(如湿地的意识,在过去,不看湿地的作用,在维护生态平衡,只知道结果为农田,破坏湿地的生态功能),再加上一些地方,一些人被眼前的经济利益,诱惑,片面和不合理地使用自然资源,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森林的稻田,稻田草,退耕还林政策的目的,应该说是一个纠正过去的错误做法。 更多的生产方式的角度来看,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环境问题,让我们从生活方式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 自工业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人类的整体消费水平增长显著,尤其是在发达国家,已经进入了消费社会,但也有一个奢侈品的消费,奢侈消费,炫耀消费的畸形消费现象。异常消耗远远高于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国家,只有1/4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基本需要,但消耗世界的资源和能源生产,每年的3/4。科学家们估计,如果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像美国人那样生活,至少还有5-6个地球。在西方国家的一些有识之士已经发现这些畸形对消费者的伤害,仅在1993年的美国未来学家“杂志的一篇文章写道:”大量消费社会资源的开采,有一天可能会枯竭,土壤,水和空气的森林,中毒或造成不可弥补的破坏,世界各地的不同程度,消费者一定要负责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地球资源的有限和合理要求的人,节约利用地球资源,只有这样,实现可持续发展人类社会。但现在的人是丰富的世界,是依靠他们手中的资金和技术,远远超出了生活的基本生存需要的生活浪费天然资源,更令人不安的是,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他们的生活方式的榜样和仿效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方各级人民例子。该人类居住生活的消费水平,而不是仅仅依赖于人类的欲望,不仅取决于科学和技术水平,而且地球,我们如何能够利用资源,把有限的资源的使用,不仅要考虑到今天的需求,也考虑到子孙后代的需要。人类必须编制预算,统筹安排为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从资源的使用。 人力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废物造成的环境危机和资源来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我们必须从资源的问题是要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提高人们珍惜资源节约意识,提高资源的保护法律,法规,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其次,要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提倡节俭消费,可持续消费。

人类生产的过程中,产品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的原料和劳动力资源的性质,马克思说:“与天然物质变换的人,而不是在生产过程中的所有的原料,可以转化为产品名称,作为废物排放到自然世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污染物此外,生产消费品的原材料,辅助材料,消耗的能源,水和其他物质的产品的用户总数,损害最终成为一个“废物“抛弃,称为”垃圾“的东西。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无论是废物过程中的生产或消费的过程中,其实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因为正确的,合理的人做不使用它们,使这些宝贵的资源,并成为一个危险的环境污染物。很长一段时间,行业的能源消耗高,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的康庄大道,其结果是造成大量的浪费资源和严重污染环境。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废物回收和资源综合利用,以及其他措施,其实质是对资源,能源的合理利用,并尝试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产品的,减少浪费,还可以减少污染最少。一样的人,也因为对生态的破坏所造成的问题是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如:树木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具有值范围:土壤和水的潴留,水,风,沙,调节气候,清新的空气,减少噪音,享受乘凉的人,并提供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工业和农业的木材资源,建设,交通,以及人们的生活,和的科研价值的树木和森林,观赏价值,审美价值,并依此类推。然而,很长一段时间,1可以不看的森林生态系统,科学和美学价值的价值,只看到了使用木材森林的价值和经济价值,以及大量的砍伐森林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性质的各种资源的价值是多方面的,许多资源使用的工具的价值,但也能保持生态平衡的价值,它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过去的(如湿地的意识,在过去,不看湿地的作用,在维护生态平衡,只知道结果的农田,破坏湿地的生态功能),再加上一些地方,一些眼前的经济利益的诱惑下,片面和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森林稻田,稻田,草地,返回农田森林政策的目的,应该说,在过去的一个错。不合理使用更多的生产点的自然资源,环境问题,让我们从生活方式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 />从工业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消费的人体生长显着的整体水平,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已经进入了消费社会,但也有奢侈品的消费,奢侈消费,炫耀消费畸形消费现象。异常消费是远远高于比它是一个人的生存,发展,和只有1/4的人口账户的基本需求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国家,但我们消耗的世界资源和能源的生产,和3/4科学家们估计,如果所有的人都像美国人那样生活的世界,有至少5-6个地球。一些西方国家的有识之士已经发现这些畸形对消费者造成伤害,仅在1993年,美国未来学家“杂志的文章中写道:”一个大量的消费者社会资源开发,可能有一天会耗尽土壤,水和空气的森林,中毒或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害世界各地的不同程度,消费者一定要负责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 “有限公司和合理要求的人,地球上的资源,并节约使用资源的地球,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但现在人们丰富的世界,是资本和技术依靠他们的手,远远超出了基本生存需要的生活对自然资源的浪费,更令人不安的是全球化的浪潮中,他们的生活方式的例子,仿效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当地人民的楷模。人类生活的消费水平,而不是仅仅依赖于人的欲望,不仅取决于水平的科学和技术,地球,以及我们如何能够利用的资源,利用有限的资源,不仅要考虑到今天的需要,同时也考虑到子孙后代的需要。人类必须预算,统筹安排,为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从资源的使用。 人力资源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所造成的环境危机,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浪费资源的问题是,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提高人们珍惜资源节约意识,提高资源保护法和法规,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其次,要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提倡节俭消费,可持续消费。

智能教育的主导者是校长,校长主导,老师实施。校长是旗手,老师是舵手。校长制定智能教育的方向,老师实时智能教育的方案。

生态文明世界杂志电子版

《零碳社会:生态文明的崛起和全球绿色新政》百度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链接:-ldWsGnh8G2oT9aksg?pwd=wotg 提取码:wotg简介:零碳社会:一个应对气候变化、改变世界经济、创建全球绿色文化的紧急计划这本书大胆预言了一场即将到来的经济泡沫——到2028年时, 价值约100万亿美元产值的化石燃料资产即将搁置,这一搁置将引发全球经济的大规模崩溃。作者预测了剧烈的经济动荡、气候变迁和物种大灭绝危机,深入探讨了政府和社会的应对策略——生态文明和全球绿色新政。它们能够帮助结束金融危机后多年的紧缩和不安全,实现更公平的收入分配,扭转数十年来的环境退化。作者呼吁世界各国联合起来,向零碳社会转型,帮助人类社会渡过灾难。这本书展望了建设零碳社会的前景,为世界经济的转型开辟了道路。人类将由此进入一个全新的零碳时代,及时应对气候变化和地球上物种的大规模灭绝。零碳社会和全球绿色新政已经在“千禧一代”中以闪电般的方式流行起来。美洲、欧洲和亚洲都不断涌现类似的呼吁。这本书可能成为将全球性灾难转变为生态文明的重要里程碑。

所谓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这种文明观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这种文明观同以往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具有相同点,那就是它们都主张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展物质生产力,不断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水平。但它们之间也有着明显的不同点,即生态文明突出生态的重要,强调尊重和保护环境,强调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尊重和爱护自然,而不能随心所欲,盲目蛮干,为所欲为。很显然,生态文明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说它们有联系,是因为生态文明既包含物质文明的内容,又包含精神文明的内容:生态文明并不是要求人们消极地对待自然,在自然面前无所作为,而是在把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地能动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在这一点上,它是与物质文明一致的。而生态文明所要求的人类要尊重和爱护自然,将人类的生活建设得更加美好;人类要自觉、自律,树立生态观念,约束自己的行动,在这一点上,它又是与精神文明相一致的,毋宁说它本身就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说它们有区别,则是指生态文明的内容无论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都不能完全包容,也就是说,生态文明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人类对于文明的认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文明是相对于野蛮而言的。从社会形态的角度看,迄今为止人类已经经历了奴隶文明、封建(中世纪)文明、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从生产方式的角度看,人类又经历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等等。但从生产方式角度看的以往的文明,其着眼点主要是物质,是物质生产能力的提高,人类物质生活的改善。这当然没有什么不对。因为在生产力水平很低或比较低的情况下,人类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总是占第一位的,所谓“物质中心的观念也是很自然的。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工业文明造成的环境污染,资源破坏,沙漠化,“城市病”等等全球性问题的产生和发展,人类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物质生活的提高是必要的,但不能忽视精神生活;发展生产力是必要的,但不能破坏生态;人类不能一味地向自然索取,而必须保护生态平衡。本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各种全球性问题的加剧以及“能源危机”的冲击,在世界范围内开始了关于“增长的极限的讨论,各种环保运动逐渐兴起。正是在这种情况下,1972年6月,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有史以来第一次“人类与环境会议”,讨论并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从而揭开了全人类共同保护环境的序幕,也意味着环保运动由群众性活动上升到了政府行为。伴随着人们对公平(代际公平与代内公平)作为社会发展目标认识的加深以及对一系列全球性环境问题达成共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随之形成。1983年11月,联合国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87年该委员会在其长篇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更是高度凝结了当代人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认识。由此可知,生态文明的提出,是人们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严酷的现实告诉我们,人与自然都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与自然不存在统治与被统治、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和谐共处、共同促进的关系。人类的发展应该是人与社会、人与环境、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协调发展。人类的发展不仅要讲究代内公平,而且要讲究代际之间的公平,亦即不能以当代人的利益为中心,甚至为了当代人的利益而不惜牺牲后代人的利益。而必须讲究生态文明,牢固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观。

生态文明  英文名称:ecological civilization  定义1: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在自然与社会生态关系上的具体体现。包括对天人关系的认知、人类行为的规范、社会经济体制、生产消费行为、有关天人关系的物态和心态产品、社会精神面貌等方面的体制合理性、决策科学性、资源节约性、环境友好性、生活俭朴性、行为自觉性、公众参与性和系统和谐性。 所属学科:生态学(一级学科);城市生态学、生态工程学和产业生态学(二级学科)  定义2: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以科学发展观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关系,不断克服人类活动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 所属学科:资源科技(一级学科);资源生态学(二级学科)  我国继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之后,又提出生态文明。并且把它写入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之中,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到社会发展目标中统筹考虑,成为中国共产党对子孙后代和世界负责的庄重承诺。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它将使人类社会形态发生根本转变。  生态文明是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发展的一个更高阶段;从狭义的角度讲,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是并列的文明形式,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文明。在生态文明理念下的物质文明,将致力于消除经济活动对大自然自身稳定与和谐构成的威胁,逐步形成与生态相协调的生产生活与消费方式;生态文明下的精神文明,更提倡尊重自然、认知自然价值,建立人自身全面发展的文化与氛围,从而转移人们对物欲的过分强调与关注;生态文明下的政治文明,尊重利益和需求多元化,注重平衡各种关系,避免由于资源分配不公、人或人群的斗争以及权力的滥用而造成对生态的破坏。生态文明是对现有文明的超越,它将引领人类放弃工业文明时期形成的重功利、重物欲的享乐主义,摆脱生态与人类两败俱伤的悲剧。  一、生态社会主义  西方的环境危机触发了绿色生态运动,生态运动产生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集中体现于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中。经济增长、社会公正、环境保护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而生态社会主义正是这核心中的核心。  生态社会主义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是西方生态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潮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今世界十大马克思主义流派之一。20世纪80年代,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思索超越了生态学范围,生态运动成为集环保、和平、女权为一体的全球性政治运动。生态运动所提倡的基层性民主、生产资料的共同所有、生产是为社会需要而不仅是为了市场利润、结果的平等、社会与环境公平、人与自然和谐等主张,给一些左冀学者重要启发。他们批判地吸收了环境主义、生态主义、生态伦理、后现代主义等生态理论,把生态危机的根源归结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试图用马克思主义来引导生态运动,为社会主义寻找新的出路。  90年代以来,绿色运动变成左翼政治流派中的主力。苏东解体后,许多老共产党员都加入了绿色组织。西方一些主要政党也纷纷通过绿化或与绿党联合以增加执政砝码。  生态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是生态马克思主义。  生态马克思主义属于政治生态学,认为生态问题实际上是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只有废除资本主义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它致力于生态原则和社会主义的结合,力图超越资本主义与传统社会主义模式,构建一种新型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主义模式。第一,自然是客观自然与历史自然的统一。马克思、恩格斯充分肯定自然界对人的优先存在地位,认为自然界制约和规定着人的生存和发展,随着实践水平的提高,人必将走向与自然的和谐。第二,人是自然存在属性与社会存在属性的统一。马克思认为人的解放只能是在对自然规律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调整人的社会存在属性与积极顺应自然才能实现。第三,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是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协调的重要基础,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结果。  生态社会主义形成的观点  在此思想基础上,生态社会主义形成了如下观点:  首先,资本主义制度是造成全球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因为它无限追求利润的生产方式内在地包含着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内在地决定它不可能真正实现可持续经济增长,各项环境经济政策不可能实际操作到位。全球化加快了生态危机的转移和扩散。生态殖民主义愈演愈烈。发达国家由于自己的资源无法维系现有的经济规模与生活水准,就通过资本全球化进行悄悄的剥削,让全世界发展中国家为他们的资源环境买单。发达国家制定的环保高标准,促使本国高能耗工业向不发达国家转移,甚至还把第三世界当作倾倒各种废物的垃圾场。环境问题一再让位于资本主义主导下一轮又一轮新的经济增长。所谓的可持续首脑会议只能在一些细微问题上达成象征性协议。在现有的资本主义国际秩序下,资金技术援助、贸易义务、保健、教育、债务削减和可再生能源生产等关键议题,不可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第二,生态危机成为转移经济危机的新手段。生态社会主义认为,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对资本主义控制危机的能力估计不足。今天的危机已经从生产领域转移到了消费领域,这正是资本主义转移危机的最佳途径。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一是靠经济技术上的优势;二是靠不断制造公众消费的新需求来达到自我维持。制造并操纵消费,实际上就是在“转移目标”,把经济危机转移到生态危机上去。  第三,环境问题的本质是社会公平问题。受环境灾害影响的群体,是一种更大范围的社会公平问题。资本主义的本质不可能会停止剥削而实现公平,只有社会主义才能真正解决社会公平问题,从而在根本上解决环境公平问题。如今的环境问题,早已超过一国一区而成为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难题。要解决,就必须取得共识;要取得共识,就必须公平;要公平,就必须改变现有不公平的、由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操纵的国际秩序;要改变现有国际秩序,就只能发展社会主义,因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正是公平。  第四,必须用生态理性取代经济理性。生态社会主义认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就是对经济理性的批判。经济理性只会使劳动者失去人性变成机器;只会使人与人的关系变成金钱关系;只会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变成工具关系。而生态理性则力图适度动用劳动、资本、资源,多生产耐用高质量的产品,满足人们适可而止的需求。这是两种截然对立的动机,即利润动机和可持续发展动机。  第五,对未来社会的解释。未来社会应该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场质的变革,应是一个经济效率、社会公正、生态和谐相统一的新型社会。这个社会必将是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必将采用生态经济的模式,生态经济模式就是可持续法则对所有人都有制约的经济活动,而社会主义制度正是实现生态经济的根本保证。表面看来,发达国家显然比发展中国家更有物质条件建立一个绿色社会,但在主要发达国家,绿色变革的要求与动力并不是社会政治的主流。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正在拼命向发达国家学习,正在沿袭西方传统生产消费模式,这样一个世界几乎注定不可能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需要一场社会变革。  第六,变革力量的选择。传统社会主义一直强调变革的力量是工人阶级。但如今西方工人阶级不仅在规模上比其它阶级缩小得快,而且因日益依赖于资本主义经济而变得十分保守。生态社会主义者认为社会变革的主体力量,首先应是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为主体的“中间阶层”,然后才是工会。工人阶级虽然缺乏足够的“生态意识”,但他们毕竟是遭受环境污染最直接的阶级,仍蕴藏着最终革命性,是未来社会变革的主体力量。  生态社会主义运用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学说,把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提升到“资本主义生产与整个生态系统之间的基本矛盾”,认为生态恶化是资本主义固有的逻辑,因而解决问题的唯一出路就在于粉碎这种逻辑本身。生态社会主义把生态问题的原因追溯到根本制度,这与传统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一致。  生态社会主义与传统社会主义的不同  生态社会主义与传统社会主义有何不同?  第一,对时代矛盾的解释不同。科学社会主义更多解释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如何进行现代化的问题。民主社会主义更多解释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如何提高民主化的问题。而生态社会主义要解释的是所有发达与发展中国家所共同面对的人与自然矛盾问题。科学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可以在国家层面上一定程度地实现自己目标,而生态社会主义目标必须在全球层面上才能实现。  第二,追求的制度目标不同。科学社会主义的目标是一种更优越于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民主社会主义的目标是一种尽可能改良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而生态社会主义则是要构建一种超越各种主义的、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的政治经济制度。  第三,所依靠的政治力量不同。科学社会主义的政治变革是靠一个始终保持先进性与战斗力的政党。民主社会主义的政治改良靠固定选民的支持。而生态社会主义把绿色组织、新政治运动、传统工人运动、各政党合作都作为社会变革动力,即依赖一种不同群体、不同党派、不同国家之间的民主协商精神和多元文化价值原则下的对话。  生态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并不能解决经济如何增长、政治制度如何构建、人民生活水平如何提高、民族国家利益如何保证等问题。有人认为,生态社会主义以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为社会变革的主体力量,反对暴力革命,主张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这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左。因此生态社会主义只是一种西方国家富裕之后出现的理论,它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其道德意义远大于现实意义,是一种“富人哲学”。但也有人说,也许正是在这一点上,更符合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物质文明极大丰富基础上的逻辑。  生态社会主义的核心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可持续发展,第二是对资本主义本质的批判,第三是对社会主义本质新的阐述。这从另一个视角大大印证了中国共产党三年前提出科学发展观的伟大意义。有不少人都把科学发展观等同于一种单纯经济发展模式的改变。甚至把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也降低到一个技术层面。这是非常片面的。科学发展观追求的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个领域可持续发展的整体变革,包括思想与制度。科学发展观可挖掘的社会主义深刻内涵远未穷尽,科学发展观可补充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也远未完成。  在全球化背景下,北部国家和南部国家都出现了不同的生态运动。北部国家的主题是防止污染,南部国家的主题是防止资源衰竭。要解决全球环境资源困境,就要全球协商,就要全球共识,就必须在全球范围内有计划地放弃西方传统工业文明模式。社会主义相对于资本主义制度来说更能达到生态平衡,因为社会主义的出发点不是以利润为生产目的,其现实环境问题并非是社会主义的内在本质造成的,恰恰是违反这种内在本质的结果。世界资源环境矛盾为社会主义重新崛起创造了条件。  今天的生态社会主义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的极大补充。生态社会主义期待生态运动与工人运动结合起来,共同开展对现行资本主义的斗争。这不太容易。因为西方产业资本大量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致使发展中国家的剩余劳动力不能全球流动而导致绝对过剩,在生态与就业上,大多数工人选择后者。生态社会主义的最大启示主要在思想文化方面,即社会主义的内在本质要求它必须领导全世界从工业文明向新型文明的伟大转型。我们正处于一个新型文明的前夜。这就是生态文明。  二、生态文明  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  《周易》里说:“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唐代孔颖达注疏《尚书》时将“文明”解释为:“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经天纬地”意为改造自然,属物质文明;“照临四方”意为驱走愚昧,属精神文明。在西方语言体系中,“文明”一词来源于古希腊“城邦”的代称。  人类文明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原始文明。约在石器时代,人们必须依赖集体的力量才能生存,物质生产活动主要靠简单的采集渔猎,为时上百万年。第二阶段是农业文明。铁器的出现使人改变自然的能力产生了质的飞跃,为时一万年。第三阶段是工业文明。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现代化生活,为时三百年。从要素上分,文明的主体是人,体现为改造自然和反省自身,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从时间上分,文明具有阶段性,如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从空间上分,文明具有多元性,如非洲文明与印度文明。  三百年的工业文明以人类征服自然为主要特征。世界工业化的发展使征服自然的文化达到极致;一系列全球性生态危机说明地球再没能力支持工业文明的继续发展。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态来延续人类的生存,这就是生态文明。如果说农业文明是“黄色文明”,工业文明是“黑色文明”,那生态文明就是“绿色文明”。  生态,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存在状态,亦即自然生态。自然生态有着自在自为的发展规律。人类社会改变了这种规律的作用条件,把自然生态纳入到人类可以改造的范围之内,这就形成了文明。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它的产生基于人类对于长期以来主导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反思,自然资料的有限性决定了人类物质财富的有限性,人类必须从追求物质财富的单一性中解脱出来,追求精神生活的丰富,才可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无疑将使人类社会形态发生根本转变。  首先是伦理价值观的转变。西方传统哲学认为,只有人是主体,其他生命和自然界是人的对象;因而只有人有价值,其他生命和自然界没有价值;因此只能对人讲道德,无需对其他生命和自然界讲道德。这是工业文明人统治自然的哲学基础。生态文明认为,不仅人是主体,自然也是主体;不仅人有价值,自然也有价值;不仅人有主动性,自然也有主动性;不仅人依靠自然,所有生命都依靠自然。因而人类要尊重生命和自然界,人与其他生命共享一个地球。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还是西方的可持续发展,都说明生态文明是一个人性与生态性全面统一的社会形态。这种统一不是人性服从于生态性,也不是生态性服从于人性。用今天的话说,以人为本的生态和谐原则即是每个人全面发展的前提。  其次是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工业文明的生产方式,从原料到产品到废弃物,是一个非循环的生产;生活方式以物质主义为原则,以高消费为特征,认为更多地消费资源就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生态文明却致力于构造一个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社会经济文化政策为手段的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共赢,关键在于人的主动性。人的生活方式就应主动以实用节约为原则,以适度消费为特征,追求基本生活需要的满足,崇尚精神和文化的享受。  生态文明既然是世界新潮流,按理应在发达国家首先兴起,因为在那里首先爆发生态危机。但一是因为西方强大的技术资金使本国生态危机得以缓解;二是因为西方工业文明的巨大惯性还要持续相当一段时间;三是因为西方资本主义不断向不发达地区转移生态成本,西方失去了发展生态文明的机会。西方失去机会,就为中华民族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机会。  三、生态文明与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虽然是工业文明的迟到者,但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却与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基本一致,从政治社会制度到文化哲学艺术,无不闪烁着生态智慧的光芒。生态伦理思想本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涵之一,这使我们有可能率先反思并超越自文艺复兴以来就主导人类的“物化文明”,成为生态文明的率先响应者。  中国历朝历代都有生态保护的相关律令。如《逸周书》上说:“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因为春天树木刚刚复苏生。什么时候砍伐呢?《周礼》上说:“草木零落,然后入山林。”除保护生态外,还要避免污染。比如“殷之法,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把灰尘废物抛弃在街上就要斩手,虽然残酷,但重视环境决不含糊。这种制度,并非统治者的个人自觉,而是中华文明本身的内涵所决定的。以儒释道为中心的中华文明,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系统的生态伦理思想。  中国儒家生态智慧的核心是德性,尽心知性而知天,主张“天人合一”,其本质是“主客合一”,肯定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所谓“天地变化,圣人效之”,“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儒家通过肯定天地万物的内在价值,主张以仁爱之心对待自然,讲究天道人伦化和人伦天道化,通过家庭、社会进一步将伦理原则扩展自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人文精神。正如《中庸》里说:“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儒家的生态伦理,反映了它一种对宽容和谐的理想社会的追求。  中国道家的生态智慧是一种自然主义的空灵智慧,通过敬畏万物来完善自我生命。道家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皈依。强调人必须顺应自然,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庄子把一种物中有我,我中有物,物我合一的境界称为“物化”,也是主客体的相融。这种追求超越物欲,肯定物我之间同体相合的生态哲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与现代环境友好意识相通,与现代生态伦理学相合。  中国佛教的生态智慧的核心是在爱护万物中追求解脱,它启发人们通过参悟万物的本真来完成认知,提升生命。佛家认为万物是佛性的统一,众生平等,万物皆有生存的权利。《涅盘经》中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异。”认为一切生命既是其自身,又包含他物,善待他物即是善待自身。佛教正是从善待万物的立场出发,把“勿杀生”奉为“五戒”之首,生态伦理成为佛家慈悲向善的修炼内容,生态实践成为觉悟成佛的具体手段,这种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表现出的慈悲为怀的生态伦理精神,客观上为人们提供了通过利他主义来实现自身价值的通道。  常有人用《周易》中“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来表述中华文明精神。这与生态文明的内涵一致。中华文明精神是解决生态危机、超越工业文明、建设生态文明的文化基础。一些西方生态学家提出生态伦理应该进行“东方转向”。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集会巴黎,会后得出的结论是:“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两千五百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问题在于,思想与行动并不是同一的,接受东方智慧并不难,但传统中华文明如果想为生态文明的形成和实践作出贡献,也同样面临着创新发展的问题。这就需要用生态理性来审视我们的发展原则。生态理性认为,人类的理性一旦与环境相脱离将毫无价值,只有当与环境的现实要求结合起来考察人类理性时,才能正确评判人类的行为。生态理性具有人性化、自然化、整体化的特征。它是西方哲学面对生态危机而产生的新的哲学观点,是对科学理性绝对化、工具化、教条化的反思。长期以来,正是在科学理性绝对化的视角下,很多人都将中华文明这种东方智慧视为前现代的产物,采取了批判排斥的态度。  也正是在生态理性的原则下,西方思想家越来越表现出对东方智慧的认同,东方智慧已参与到西方世界的思想文化建设中去。对于我们而言,中国文化精神被世界逐渐重视,只是一个更深层文化问题的开始。我们既要防止片面复古;我们也要辩证地看待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科学理性的作用。但科学理性必须与生态理性结合,如同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结合一样。我们要用人文精神来校正科学理性的绝对化倾向,也要用道德原则来审视实用主义。我们虽然身在中国文化之中,但主导我们现代化实践的主要逻辑仍然是西方式的。西方传统工业现代化的模式最终是难以复制的,尤其是对于中国来说,这意味着更加深刻的资源环境冲突。所以,用中华文明来校正我们的现代化方向,理顺我们的文化结构,使中华文明的生态智慧成为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尤为必要。  仅有生态文明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一种新的社会主义实践,即从工业文明基础上的社会主义,过渡到生态文明基础上的社会主义。  四、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  文明的转型决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农业文明带动了封建主义的产生,工业文明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兴起,而生态文明将促进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超越,包含着对工业文明的反思,从而使生态文明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和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恩格斯说:“人们会重新感觉到,而且也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致,而那种把精神和物质、人类和自然、灵魂和肉体对立起来的荒谬的、反自然的观点,也就愈不可能存在了。但是要实行这种调节,单是依靠认识是不够的。这还需要对我们现有的生产方式,以及和这种生产方式连在一起的我们今天的整个社会制度实行完全的变革。”  对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完全变革的必然结果就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是实现了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两大和解”的生态文明社会。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  生态文明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首先强调以人为本原则,同时反对极端人类中心主义与极端生态中心主义。极端人类中心主义制造了严重的人类生存危机;极端生态中心主义却过分强调人类社会必须停止改造自然的活动。生态文明则认为人是价值的中心,但不是自然的主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另外,在可持续发展与公平公正方面,生态文明也与当代社会主义原则基本一致。  生态文明应成为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离不开生态文明,没有良好的生态条件,人不可能有高度的物质享受、政治享受和精神享受。没有生态安全,人类自身就会陷入不可逆转的生存危机。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前提。  生态文明也只能是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作为对工业文明的超越,代表了一种更为高级的人类文明形态;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对资本主义的超越,代表了一种更为美好的社会和谐理想。两者内在的一致性使得它们能够互为基础,互为发展。生态文明为各派社会主义理论在更高层次的融合提供了发展空间,社会主义为生态文明的实现提供了制度保障。  资本主义使人们摆脱封建枷锁和宗教禁锢的同时,却带来新的剥削和压迫,这使社会主义应运而生。社会主义自产生之日起就存在着革命与改良两种选择。无论是科学社会主义还是民主社会主义,都要研究资本主义自我发展的丰富活力,都要思考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给全人类带来的诸多利弊。针对全球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难题,例如生态问题,生态社会主义等新型社会主义流派的探索,不仅在学术上对社会主义进行了理论创新,也在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全球问题具体结合起来。虽然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仍然单薄,仍具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但确为社会主义回应全球性问题提供了想象空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完善,因为当代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使得社会主义不能只研究工业文明基础上的阶级关系,还必须研究人与自然的文化伦理。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正在于此。  对中国而言,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生态和谐观,为实现生态文明提供了深厚的哲学基础与思想源泉。今天,中国共产党提出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括环境友好型社会)等一系列新的政治理念,完全可以与生态社会主义、世界可持续发展理念、中国传统文化相互借鉴。它们之间的融合,必促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必促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促成全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新潮流,必促成社会主义真正代替资本主义,必促成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和谐。对此,中国责无旁贷。

生态文明世界杂志电子版官网下载

智能教育的主导者是校长,校长主导,老师实施。校长是旗手,老师是舵手。校长制定智能教育的方向,老师实时智能教育的方案。

我觉得智能教育的主导者应该还是以校长为主吧。只有校长主导智能教育。才能够有经费。购买相应的设备。并且推动全校进行智能教育。教师的话只能影响一个班,而且呢有很多的事情还没有办法自己做主。所以说,如果学校不提倡智能教育,单独教师提倡的话,影响升学率对老师来说可并不是一个好事儿。

强烈推荐新玄幻小说:<碎界>书上的主要内容:上古珍奇,灵山异水,带你进入一个从未体验过的自然界本人心得:作者的文笔好这是以唐贞观为主题结合发展的玄幻小说主角萧寒玉是一个天生残疾的人,生于一个行医家庭他从小苦读医术古书,后来碰到了一个白衣人,开始了他的成长中不平凡的生活是一本励志小说!<轮回之时空法则>书上的主要内容是:会飞的小鱼付君平的三界遨游。\玄幻仙侠修真:<佛本是道><七界传说>和它的续集<龙腾北国><蛮荒三部曲><仙楚><诛仙><仙剑神曲><盘龙><仙路烟尘><风姿物语><中华仙魔录><星辰变><斩风><玉仙缘><仙踪><幻刃仙缘><善良的死神><神墓><道缘儒仙><我邪故我在><黑山老妖><无极魔道><飘渺之旅><重生成神><洪荒天子><冰人>等都市异能:<异体><我的超级异能><金融皇帝十二妃><龙域><至尊无赖>都市言情:<活色生香><娶个妖精做老婆><坏就坏在我不坏><堕落青春><福艳记><无敌幸运星><我的美女老总>,<花都猎人>,<大明星爱上我>和它的续集<我的大小魔女><老婆爱上我><第一次亲密接触><和空姐同居的日子><我的老婆是买的><我的美女大小姐><混也是一种生活><暖暖>等黑道小说:<坏蛋是怎样炼成的><黑道学生><黑道公子><黑道生涯><狱锁狂龙><极品公子>和它的第二部<一世枭雄><邪气凛然>网游类:<网游之从零开始><寂寞高手><极品处男><网游之玩转宇宙>穿越类:<极品家丁><武林高手在校园><迷失在康熙末年><纨绔子弟>YY型<张三丰异界游><若星汉天空>其他类型:悬疑小说:<盗听狐说>是最好的励志读本,讲述的是发生在阴阳师安倍晴明身上的十六件离奇之事,个个窥探人心智,震慑人灵魂。悬念迭生之余,它留给我们更多的是有关人生死、爱恨、得失之间的种种回味与思考。作者小号鲨鱼近乎神气的笔法,将人性的思辩与悬念的制造完美的结合,打破了低级恐怖的庸俗套路。<盗听狐说>很可能将开创一个悬疑小说新的类型——悬疑励志心灵读本蔡峻的悬疑小说也好看

这个好呀,已经有一个朋友问我要过一次了,我要这个,请注意查收邮件,别忘记回来采纳我的正确答案呀

  • 索引序列
  • 生态文明世界杂志电子版官网
  • 生态文明世界杂志电子版官网电话
  • 生态文明世界杂志电子版官网网址
  • 生态文明世界杂志电子版
  • 生态文明世界杂志电子版官网下载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