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投稿邮箱格式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投稿邮箱格式

发布时间: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投稿邮箱格式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是由广东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学术期刊,前身为《广东工学院学报》,创刊于1984年,现为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是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及国内多家文摘期刊的源期刊, 也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加入《中国期刊网》等数据库。该刊主要刊登机械、材料、电气、电子、自动化信息、计算机、化工、环境资源、建筑、基础学科及有关交叉学科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并选登具有新见解的学术争鸣文章。

高等教育研究经济与管理教学与革改实践语言文化哲学 主管单位:广东省教育厅主办单位:广东工业大学主编:刘大允ISSN:1671-623XCN:44-1544/C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东风东路729号邮政编码:510090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投稿邮箱

截至2014年,学校有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级工程中心3个,牵头或参与组建省部院产学研创新联盟28个,另有省级国际合作平台2个,省发改委工程实验室1个,省经信委工程中心1个,省高校科研、教学平台18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市级协同创新平台2个,校级协同创新平台4个。国家级科研平台(2个)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分中心 制造业物联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部级科研平台(1个)机械装备制造及控制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省级科研平台广东省科技厅重点实验室(7个)广东省微纳加工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物联网信息技术实验室广东省计算机集成制造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电动汽车驱动装置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功能软凝聚态物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创新方法与决策管理系统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高端厨房电器技术重点实验室(校企联合)广东省科技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个)广东省现代精细化工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动力电池及太阳能转换与储存材料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物联网共性技术研发工程中心、广东省工业设计集成创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集成电路高端芯片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建筑业土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物联网与控制专用芯片及系统智能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药食两用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金属成型与模具新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电磁波材料和器件检测及应用技术联合研究中心、粤港网络化制造科技合作基地。 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14个)广东省制造物联网技术联合实验室、广东高校自动化装备与集成实验室、广东高校现代产品设计与制造技术实验室、广东高校清洁化学技术实验室、广东高校功能材料的制备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高校资源综合利用与清洁生产重点实验室、广东高校电力节能与新能源重点实验室、广东高校土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高校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高校现代信息技术实验室、广东高校先进设计技术实验室、广东高校现代通信技术实验室、广东高校现代计算机技术实验室、广东高校先进控制技术实验室。广东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广东省工业企业管理创新研究中心广州市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广州市技术创新与经济转型研究中心院士工作室(2个) 实验室  院士现代有机合成及新药研发实验室Bernard Meunier(法国科学院)天然药物与绿色化学研究所Conney(美国科学院)联合实验室(17个) 实验室  联合单位广东工业大学-利物浦药物研发联合实验室英国利物浦大学热带病研究院广东工业大学-罗克韦尔自动化实验室美国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莫斯科工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高性能结构与材料联合研究中心香港理工大学电磁波材料和器件检测及应用技术联合研究中心香港城市大学广东工业大学-Actel联合实验室 美国艾特 公司(Actel Corporation)广东工业大学-PSoC联合实验室美国赛普拉斯半导体公司广东工业大学-Freescale 单片机联合实验室美国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Freescal)广东工业大学-美国德州仪器数字信号处理方案实验室  美国德州仪器公司广东工业大学-赛灵思集成电路验证联合实验室 美国赛灵思公司  广东工业大学-Microchip(微芯科技)MCU联合实验室 美国微芯科技公司(Microchip)  广东工业大学-三菱PLC联合实验室日本三菱汽车公司广东工业大学-西门子现场总线联合实验室德国西门子工业自动化与驱动技术集团广东工业大学-电动汽车/混合电动汽车R&D联合研发中心美国莱特技术有限公司广工大-ALTERA国际有限公司EDA/SOPC联合实验室 香港卓尔国际有限公司(ALTERA)粤-港联合工程培训中心香港职业训练局虚拟现实技术实验室美国EON Realidy公司现代设计制造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美国UGS公司市级协同创新平台3个广州国家现代服务业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佛山广东工业大学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华南工业设计创新园校级协创新平台4个广东工业大学(河源)协同创新研究院 协同创新中心工业设计与技术集成国际协同创新中心高端应用电子芯片协同创新中心 馆藏资源截至2011年,纸质文献累计数量341万册、电子图书9000GB,其中中文图书2574050册,外文图书38523册,中文报刊222406册,外文报刊77259册,受赠文献371874件;引进中文网络数据库24个,外文网络数据库18个,自建网络数据库8个。馆藏文献种类涵盖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诸学科门类,其中专业类书刊占馆藏总量的73%,理工类书刊占馆藏总量的60%。 学术期刊《广东工业大学学报》创刊于1984年12月,原名《广东工学院学报》。1995年由广东工学院、广东机械学院、华南建设学院(东院)合并组建成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工学院学报》成为全校教学科研人员发表论文的重要园地。后于1997年第1期起改用为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现为季刊。2001年,获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奖, 2004年,获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出版质量奖,2009年,获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 2010年,获教育部“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2011年,获“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 2007~2011年,学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近3000项,到校科研总经费近5亿元。2011年学校科研规模实现跨越式发展,科研经费实现50%的快速增长,提前突破5亿元大关。2012年学校科研经费超过5亿元,学校承担重大科研项目能力不断增强,主持承担500万元以上科研项目5项,包括国家科技支撑项目1项,省科技计划重大项目4项,获财政资助经费3720万元。2007-2012年学校获国家基金立项共222项,省基金项目立项共263项,其中2012年已获得国家基金立项65项。2007~2011年,学校承担来自企事业委托的横向科研课题累计3000多项,到校经费达到22亿元。此外,还与广东省企业联合承担一大批省、市各级产学研项目。如与企业联合承担省部产学研项目近200项,项目经费超过8亿元。学校积极开拓和推进“校-市”、“校-区”、“校-园”、“校-镇”等多模式产学研结合工作。 2009-2014年,学校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60余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省自然科学二等奖4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此外,学校获得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1项,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专利571件,发表学术论文13035篇,其中SCI 597篇,EI 1055篇,ISTP582篇,均较以往有大幅度的增长。

刊名: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主办: 广东工业大学周期: 双月出版地:广东省广州市语种: 中文;开本: 小16开ISSN: 1671-623XCN: 44-1544/C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时间:2001 广东省第二届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原刊名《广东工学院学报》)(1997)第三届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2001)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出版质量奖(2004)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2009年)教育部“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2010年)“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2011年)

来稿应说明研究问题的切入点、创新点;引用他人的成果,须注明出处;引证不能用来构成本人论文的主要或实质部分;不得一稿多投或变相重复发表。 题名:20个字以内为宜,可加副标题;不用“试论”、“浅谈”等表谦词语。 在首页地脚标注作者简介,内容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工作单位(单位全称,省市名,邮编、电话、Email),职称,学位,研究方向及代表作。理论研究类文章署名作者应为执笔者,一般不得超过2名。 关键词: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3-8个,从题名、层次标题和正文中选出,包括该文所属二级学科名称,研究对象、方法与成果的名称以及有利于检索的其他词。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 摘要:100-300字,陈述论文的目的、方法、结论、依据,不谈背景信息、常识性内容,不用第一人称及“本文”、“作者”等字样;不对论文的内容作评价;不使用修饰词,不出现图表、公式、标题层次序号、非公知公用符号。 正文:以8000字左右为宜。正文的各级标题书写样式为:一、(二) (4)。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投稿邮箱地址

刊名: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主办: 广东工业大学周期: 双月出版地:广东省广州市语种: 中文;开本: 小16开ISSN: 1671-623XCN: 44-1544/C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时间:2001 广东省第二届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原刊名《广东工学院学报》)(1997)第三届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2001)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出版质量奖(2004)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2009年)教育部“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2010年)“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2011年)

截至2014年,学校有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级工程中心3个,牵头或参与组建省部院产学研创新联盟28个,另有省级国际合作平台2个,省发改委工程实验室1个,省经信委工程中心1个,省高校科研、教学平台18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市级协同创新平台2个,校级协同创新平台4个。国家级科研平台(2个)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分中心 制造业物联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部级科研平台(1个)机械装备制造及控制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省级科研平台广东省科技厅重点实验室(7个)广东省微纳加工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物联网信息技术实验室广东省计算机集成制造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电动汽车驱动装置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功能软凝聚态物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创新方法与决策管理系统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高端厨房电器技术重点实验室(校企联合)广东省科技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个)广东省现代精细化工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动力电池及太阳能转换与储存材料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物联网共性技术研发工程中心、广东省工业设计集成创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集成电路高端芯片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建筑业土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物联网与控制专用芯片及系统智能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药食两用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金属成型与模具新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电磁波材料和器件检测及应用技术联合研究中心、粤港网络化制造科技合作基地。 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14个)广东省制造物联网技术联合实验室、广东高校自动化装备与集成实验室、广东高校现代产品设计与制造技术实验室、广东高校清洁化学技术实验室、广东高校功能材料的制备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高校资源综合利用与清洁生产重点实验室、广东高校电力节能与新能源重点实验室、广东高校土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高校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高校现代信息技术实验室、广东高校先进设计技术实验室、广东高校现代通信技术实验室、广东高校现代计算机技术实验室、广东高校先进控制技术实验室。广东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广东省工业企业管理创新研究中心广州市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广州市技术创新与经济转型研究中心院士工作室(2个) 实验室  院士现代有机合成及新药研发实验室Bernard Meunier(法国科学院)天然药物与绿色化学研究所Conney(美国科学院)联合实验室(17个) 实验室  联合单位广东工业大学-利物浦药物研发联合实验室英国利物浦大学热带病研究院广东工业大学-罗克韦尔自动化实验室美国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莫斯科工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高性能结构与材料联合研究中心香港理工大学电磁波材料和器件检测及应用技术联合研究中心香港城市大学广东工业大学-Actel联合实验室 美国艾特 公司(Actel Corporation)广东工业大学-PSoC联合实验室美国赛普拉斯半导体公司广东工业大学-Freescale 单片机联合实验室美国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Freescal)广东工业大学-美国德州仪器数字信号处理方案实验室  美国德州仪器公司广东工业大学-赛灵思集成电路验证联合实验室 美国赛灵思公司  广东工业大学-Microchip(微芯科技)MCU联合实验室 美国微芯科技公司(Microchip)  广东工业大学-三菱PLC联合实验室日本三菱汽车公司广东工业大学-西门子现场总线联合实验室德国西门子工业自动化与驱动技术集团广东工业大学-电动汽车/混合电动汽车R&D联合研发中心美国莱特技术有限公司广工大-ALTERA国际有限公司EDA/SOPC联合实验室 香港卓尔国际有限公司(ALTERA)粤-港联合工程培训中心香港职业训练局虚拟现实技术实验室美国EON Realidy公司现代设计制造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美国UGS公司市级协同创新平台3个广州国家现代服务业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佛山广东工业大学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华南工业设计创新园校级协创新平台4个广东工业大学(河源)协同创新研究院 协同创新中心工业设计与技术集成国际协同创新中心高端应用电子芯片协同创新中心 馆藏资源截至2011年,纸质文献累计数量341万册、电子图书9000GB,其中中文图书2574050册,外文图书38523册,中文报刊222406册,外文报刊77259册,受赠文献371874件;引进中文网络数据库24个,外文网络数据库18个,自建网络数据库8个。馆藏文献种类涵盖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诸学科门类,其中专业类书刊占馆藏总量的73%,理工类书刊占馆藏总量的60%。 学术期刊《广东工业大学学报》创刊于1984年12月,原名《广东工学院学报》。1995年由广东工学院、广东机械学院、华南建设学院(东院)合并组建成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工学院学报》成为全校教学科研人员发表论文的重要园地。后于1997年第1期起改用为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现为季刊。2001年,获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奖, 2004年,获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出版质量奖,2009年,获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 2010年,获教育部“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2011年,获“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 2007~2011年,学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近3000项,到校科研总经费近5亿元。2011年学校科研规模实现跨越式发展,科研经费实现50%的快速增长,提前突破5亿元大关。2012年学校科研经费超过5亿元,学校承担重大科研项目能力不断增强,主持承担500万元以上科研项目5项,包括国家科技支撑项目1项,省科技计划重大项目4项,获财政资助经费3720万元。2007-2012年学校获国家基金立项共222项,省基金项目立项共263项,其中2012年已获得国家基金立项65项。2007~2011年,学校承担来自企事业委托的横向科研课题累计3000多项,到校经费达到22亿元。此外,还与广东省企业联合承担一大批省、市各级产学研项目。如与企业联合承担省部产学研项目近200项,项目经费超过8亿元。学校积极开拓和推进“校-市”、“校-区”、“校-园”、“校-镇”等多模式产学研结合工作。 2009-2014年,学校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60余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省自然科学二等奖4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此外,学校获得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1项,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专利571件,发表学术论文13035篇,其中SCI 597篇,EI 1055篇,ISTP582篇,均较以往有大幅度的增长。

来稿应说明研究问题的切入点、创新点;引用他人的成果,须注明出处;引证不能用来构成本人论文的主要或实质部分;不得一稿多投或变相重复发表。 题名:20个字以内为宜,可加副标题;不用“试论”、“浅谈”等表谦词语。 在首页地脚标注作者简介,内容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工作单位(单位全称,省市名,邮编、电话、Email),职称,学位,研究方向及代表作。理论研究类文章署名作者应为执笔者,一般不得超过2名。 关键词: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3-8个,从题名、层次标题和正文中选出,包括该文所属二级学科名称,研究对象、方法与成果的名称以及有利于检索的其他词。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 摘要:100-300字,陈述论文的目的、方法、结论、依据,不谈背景信息、常识性内容,不用第一人称及“本文”、“作者”等字样;不对论文的内容作评价;不使用修饰词,不出现图表、公式、标题层次序号、非公知公用符号。 正文:以8000字左右为宜。正文的各级标题书写样式为:一、(二) (4)。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投稿邮箱格式

刊名: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主办: 广东工业大学周期: 双月出版地:广东省广州市语种: 中文;开本: 小16开ISSN: 1671-623XCN: 44-1544/C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时间:2001 广东省第二届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原刊名《广东工学院学报》)(1997)第三届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2001)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出版质量奖(2004)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2009年)教育部“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2010年)“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2011年)

不是华南师范大学学报中山大学学报暨南大学学报综合大学里广东就这三个大学这个网站有很详细的国家核心刊物目录

山东理工大学自然科学版学报投稿邮箱格式

或者

主页地址: 电子邮箱: 电 话: (0533)2782057 通讯地址: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12号(255049)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编辑部 详细情况可以登陆学校网站查询。

1)稿件需用计算机打印,并寄软盘。用字要规范,字迹和图要清晰;打印的稿件需加大字号和行距。作者可通过E-mail投稿,但不要和文字稿重复。(2)题名(含中英文)。应符合索引要求,一般不超过20个字。以简明、确切的词语反映文章的内容,并符合题录。(3)作者姓名(含中英文)。英译名用汉语拼音,姓全部大写,名字第一字母大写,双名间加连字符。(4)作者单位。包括部门、单位、省市名,邮编。英文邮编之后加列国名。(5)摘要(含中英文)应尽量写成报道性,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和结论等。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并采用第三人称表述,一般以300字内为宜。(6)关键词(含中英文)。是反映文章主题内容的名词和术语,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取,第一关键词应能体现出文章的学科分类,每篇文章给出3-8个关键词,写在摘要下方。

[1]白伦博,陈栋,宋爱慧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无线信号传输间歇时发射数据突发的方法[Z] CN1627658: , [2]张默晗,张北,王天亮 无线信号传输装置及传输方法[Z] CN101694740A: , [3]陈哲智 一种无线信号传输的实现方法及无线音视频装置[Z] CN101742205A: , [4]VL 小巧的体积爆发强大的能量感,更融入前卫的无线信号传输技术 Sunfire SDS-12[J] 家庭影院技术,2011,(4) [5]陈鹏,曾伟,郭华 井下无线信号传输特性的分析[J] 煤矿安全,2010,(4) [6]王延年,穆文静 基于ZigBee的无线信号采集传输系统的研究[J]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0,(4) [7]袁鹏斌,余荣华,欧阳志英 无线随钻测量信息传输的现状与问题[J] 焊管,2010,(10) [8]李大伟,邓杰,孙文博,何沁隆,叶雪荣 基于磁场反馈的无线信号传输装置的研制[J] 电工电气,2009,(2) [9]张孝亮,李继龙 气象因素对无线信号传输的影响[J] 科技创新导报,2009,(6) [10]川行于世 探究无线信号传输的“强弩之末”[J] 电脑爱好者,2009,(21) [11]陈平,陈彦 基于蓝牙技术的信号无线传输及遥测技术的实现方法[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 [12]王瑶 无线信号在建筑物群中的传播——反射、绕射及路径搜索[D] 郑州大学: 郑州大学, [13]张默晗,张北,王天亮 无线信号传输装置[Z] CN201514694U: , [14]曾省吾,吴春发 一种无线信号传输与接收系统[Z] CN1662062: , [15]李正男,黄振家 可传送多个频道的数据的无线信号传输装置[Z] CN1825916: , [16]庄德基 具有无线信号传输功能的光标指向装置[Z] CN2268954: , [17]文敏 家用无线信号传输器发射单元[Z] CN3663033: , [18]许嘉文,宋芳燕,朱祐谅,王婉丽,邱宗文,萧富仁 天线装置及具有该天线装置的无线信号传输装置[Z] CN101420059: , [19]李羿承,林俊嘉 无间断无线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Z] CN101442343: , [20]林群尧 无线信号传输装置[Z] CN301028800: ,

  • 索引序列
  •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投稿邮箱格式
  •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投稿邮箱
  •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投稿邮箱地址
  •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投稿邮箱格式
  • 山东理工大学自然科学版学报投稿邮箱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