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新材料新技术期刊编辑部

新材料新技术期刊编辑部

发布时间:

新材料新技术期刊编辑部

虽然您没有提供编辑部的回复内容,不过下面的经验也许会帮助您:如何处理审稿人的意见?首先,期刊一般会将每个审稿人的意见做个完整清单,加上编辑处理信一起发给您。因此,您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位审稿人的意见。1、仔细阅读审稿人意见,确保自己明白问题所在及为什么审稿人会提出这些问题。当稿件被拒时,您可能会沮丧或者对所提问题持不同意见。但是,被拒和不同意见是科研分析和辩论的正常部分,所以不要认为他们是针对您个人的。请记住他们只是想帮您改进论文。如果您不明白某个意见,应在您的答复中明确提出来,或者给编辑写信要求进一步解释。但是,在此之前,请与您的合作作者讨论一下,确保你们都清楚审稿人意见并确定后续如何处理这些意见。2、准备回复文件。考虑每条意见以及如何答复。写答复时,应做到清楚、简明扼要,并用证据说明您做出的改动或者您采用特定的方式处理意见的原因。3、逐一答复每条意见和修改建议。• 将每条意见复制、粘贴到一个新文件中(不要只提“审稿人1,意见1”,因为这需要期刊工作人员花时间相互参照)。请在每条意见后写答复。• 提到您对哪些地方做出了修改。不要只提及页码,而是使用行号,或者引用某个特定部分的句子开头部分。• 明确解释您对哪些建议持反对意见及理由(并且给出您的证据)。• 务必做到积极、礼貌和简明扼要。4、不要错过截止期限!大多数期刊都有接收修回稿的具体期限。确保自己按时答复!计划好答复时间,以便您有足够的时间撰写答复,并对文章做出修改。如果您需要重新查询数据或者做出大范围修改,比如减少字数或者增加额外内容,您可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5、不要向其他期刊提交原稿。即使您的论文被完全拒绝,也不要将原稿直接发给另一家期刊,可能别的期刊也会给出类似意见(甚至可能使用同样的审稿人!),因此您应根据反馈意见修改论文,然后确定后续步骤。如果审稿人意见不一致怎么办?这种情况其实很普遍。例如,审稿人1可能说“表2多余—请删除”,而审稿人2可能会说“表2的第3列数据集还需进一步解释。”您该接受哪个意见?自己做出判断,并征求合作作者的意见,在答复中明确说明您为何选择删除数据而不是增加数据。再次强调,在提及您做出的修改时务必明确—引用具体行数/表号,您做出了哪些修改以及原因。查尔斯沃思论文润色提供内容……如果我的论文还是被拒了怎么办呢?在这种情况下,和您的合作作者讨论如何回应,决定是否向期刊编辑申诉……还是转而向其他期刊投稿。如上所述,在未充分考虑其他期刊的性质和范围之前,不要贸然将原稿投给它们。

寒区道路工程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内容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1)寒区公路路基工程技术研究:寒区公路路基稳定性评价体系及长期可靠性量化评价方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研发及在解决路基稳定性问题中的应用;环境—冻土—工程间相互作用关系。(2)寒区公路路面工程技术研究:寒区公路路面加铺与评价技术;寒区路面路用性能及耐久性。(3)寒区公路维修养护技术研究:寒区公路路面评价与养护技术标准;寒区公路养护技术与工艺。(4)寒区桥梁与隧道工程技术研究:混凝土冻融破坏防治技术;寒区桥梁与涵洞基础稳定性及新型桥涵结构建造技术;寒区隧道工程防冻技术。寒区道路工程重点实验室正式成立于2003年2月,其前身是1973年6月成立的交通部青藏公路科研组及其所依托单位交通部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的实验室(1953年成立,后更名为科研试验检测中心)。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23人,流动人员7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3人,副高级职称7人,拥有高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人员占65%以上,组成高水平的学术团队;8人获得博士学位(博士后2人),9人获得硕士学位,学术梯队人员以硕士以上学历为主,占7%,且有40%在读博士、在读硕士持续补充高学历人才;研究人员中有15人成为45岁以下部(省)级以上项目负责人; 实验室现有总建筑面积3194m2,拥有固定资产总值1543万元,实验设备160余台(套),总价值1228万元。先后共承担与寒区道路工程密切相关的各类科技项目41项,其中:国家级科技项目2项,省部级科技项目27项,横向合作课题4项,其他科技项目8项,为青藏公路、新藏公路、青藏铁路、漠河机场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提供了技术支撑。项目不仅涵盖了高原多年冻土区,也涵盖了高纬度多年冻土区和季节冻土区,涉及到公路工程、铁路工程与机场等行业,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实验室研究人员依托研究课题或利用实验观测数据累计发表论著200篇,其中:中文版著作10部(含参编行业规范3部),国际学术会议论文7篇,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3篇,国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国内学术会议报告9篇;论文被SCI、EI、ISTP三大检索系统收录31篇。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科技奖励20项,其中3项被纳入交通行业技术规范,取得13项国家专利。工程结构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和主要业务:1. 港口工程施工力学;2. 信息化施工监控;3. 港口工程的结构耐久性;4. 港口工程新型结构型式及其推广应用技术的研究;5. 外海施工新技术。工程结构重点实验室是中国华东地区港湾工程建设重要的科研机构,现实验室共有正式员工61人,客座专家5人,其中高级技术人员39人、中级技术人员20人,拥有各类先进的仪器设备和计算机网络系统,拥有《港工技术与管理》期刊编辑部,从事港口工程结构、海工建筑材料、地基处理以及水运工程施工技术的研究。曾获得国家级、交通部及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奖励约40项,其科研成果和产品在华东、华南沿海的港口码头与桥梁中获得广泛应用。实验室参与了多项重大工程的试验研究项目,包括东海大桥承台施工过程的应力场与温度场测试、洋山深水港的桩基测试等,其中自行研制的氯离子渗透仪在很多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实验室现拥有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工程结构试验设备,可从事港工结构与桩基础的各类结构试验和桩基试验,尤其是在现场试验方面具有雄厚的实力。实验室现有主要试验设备大部分为进口,这些仪器设备具有智能化、小型化、检测方便、精度高等特点,完全改变了过去主要依靠人工操作、判断、数据整理的模式,在量测过程中使用微机全程控制,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均由相应的配套软件进行处理,软件均为开发的Windows版本,使用和操作直观、快速、简便,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实验室在港工结构和桩基的现场试验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在静力试验设备、室内外静、动态数据采集和测试分析系统以及结构安全检测设备方面也基本上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购买的瑞士产的三向位移计为国内首次引进,它可以连续监测相邻两点间的三向变位,与传统的应变测试方法相比,测点成活率非常高,使用方便,更重要的是,可以直接获得三个方向的变位值,而无需通过应变值推算,避免了累计误差。该仪器在国外常被用于桩基与大坝的变形观测,代表这类测试技术的先进水平。疏浚技术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和主要业务:1. 疏浚、吹填工程的工艺研究;2. 疏浚设备与机具的试验研究;3. 疏浚控制技术研究;4. 取砂、吹填造陆及筑堤技术研究;5. 环保疏浚技术与工程环境影响控制;6. 新技术预测、跟踪及研发。疏浚技术重点实验室是一个大型、综合、设施先进的疏浚技术实验平台,也是赶超国内外疏浚技术先进水平的重要实验基地。同时也是一个面向疏浚工程、面向疏浚市场的开放式研究中心,努力为我集团疏浚事业及国内同行提供一流的专业技术服务。实验室拥有总面积1500平方米的试验大厅和检测中心及大量室内外试验分析仪器和设备,检测中心下设材料实验室、力学实验室、土工实验室。50m X 5m X 2m的疏浚水槽及疏浚台车系统为目前国内最大。此重点实验室为2002年新建,在基建工程中就已经开始承担相应课题的研究,包括国家863环保疏浚研究项目等十几个项目,获国家奖三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建筑材料重点试验室研究方向和主要业务:1. 高性能混凝土及混凝土耐久性研究;2. 特种混凝土配制、施工成套技术研究;3. 防腐材料和防腐技术研究;4. 工程材料产品开发研究;5. 已建工程检测、评估和维修技术研究。实验室共有人员20人,其中教授级高工3人,下设混凝土材料试验研究室、腐蚀与防护实验研究室、高分子材料试验研究室、环境工程材料试验研究室、建筑材料检验室、工程技术服务部等专业室。实验室拥有3000kN恒应力试验机、海水腐蚀模拟试验机、付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高精度自动电位滴定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混凝土氯离子腐蚀测定仪、混凝土孔结构测定仪、混凝土绝热温升测定仪等代表着国际材料研究领域的高尖端仪器设备。1986年建立的暴露试验场是国内最早的。桥隧技术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与主要业务:1. 大跨径桥梁架设技术研究;2. 桥梁施工新技术、新工艺研究;3. 桥梁检测、评估与加固技术研究;4. 桥梁新材料研究;5. 桥梁施工新设备研究;6. 桥梁深水基础研究。桥隧技术重点实验室主要是从事桥梁工程、城市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应用,在大跨径桥梁施工技术研究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现有在职固定职工35人,客座研究人员31人。实验室具有各种仪器设备50多台(套)。自成立以来共完成科技部、交通部、集团及横向联系课题 37项,技术服务多达100余项,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自行研制开发的自动液压爬模系统、特大桥施工挂蓝、下行式架桥机等科研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中自动液压爬模系统成功的应用于安庆长江公路大桥和苏通长江公路大桥的主塔施工;特大桥施工挂蓝应用于云南元江大桥、江苏五河口大桥和湖北鄂黄大桥等;下行式架桥机用于军山大桥南引桥施工、武汉轻轨I期工程等;海水拌制泥浆对钻孔桩耐久性的影响和海工混凝土及阻锈剂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杭州湾跨海大桥的施工;最早开发的桥梁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技术应用于国内多座特大桥梁的施工,在国内桥梁大体积混凝土温控领域具有良好的声誉,在苏通长江大桥、舟山西堠门大桥等大型桥梁工程中应用。岩土工程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和主要业务:1. 近岸海洋土和软土的工程性质研究及其与结构物相互作用研究;2. 岩土工程现场原位试验和原位观测技术的研究;3. 软土土结构的加固或补强技术研究;4. 特色土的基本理论研究;5.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测、检测、理论研究。岩土工程重点实验室在国内同行业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优势,是中国从事软土地基加固机理研究的主要单位之一,具有近五十年的试验研究经验,多年来在软土地基加固技术开发、港口工程地基计算理论研究、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岩土工程现场测试、软土地基加固现场检测、岩土工程室内实验、土工合成材料的试验研究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很好的业绩,部分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在近海海洋土和软土的工程性质研究及其与结构物相互作用研究、岩土工程现场原位测试和原位观测技术的研究、软弱土结构的加固或补强技术研究等方面保持国内先进或领先水平,部分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或国际领先)水平。实验室承担了多项国家、省部级课题,如六五期间完成的真空预压加固技术、九五期间完成的海上CDM工法等国家级课题。同时还主持和参与了多本规范的编写。实验室现有人员64人,其中教授级高工8人,高工16人,各种仪器设备100多台(套)。

去报社找主编就行了。别乱闯,小心被踢出去!

采矿技术期刊编辑部新人发言材料

可以帮你写,但不知你在矿山都做了些什么工作,有什么贡献?需要你提供一些具体的工作成果材料!

就是把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自己的分析,如实的写上。

我建议你直接打开百度文库,然后搜索采矿技术员素质报告,它就会有一些样板文。

包括大型深凹露天矿高效采矿综合技术,深部及复杂地下矿安全、高效开采新工艺,深部煤炭资源及特厚煤层、薄煤层开发技术,石油驱采油技术,特殊类型气藏的开发技术等。经过多年开采,我国以露天矿为主的铁矿山80%都已进入封闭圈以下,转入深凹或地下开采;我国有色金属、非金属及煤炭多为地下矿,其中煤炭、有色金属地下矿山占90%以上。经过几十年的开发,开采深度越来越大,有的甚至达到千米以下,由此而带来开采难度加大、开采条件恶化、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加等一系列难题,已成为我国矿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因此,大力发展深部及复杂矿体的安全、高效采矿综合技术已迫在眉睫。迫切需要通过科技攻关,解决难采矿床的一系列重大技术难题,建立起难采矿床安全、高效开采的综合技术系统。大型深凹露天矿高效采矿综合技术是集露天与地下两种采矿技术,多学科、多专业的综合性课题,是露天采矿、地下采矿的工艺流程及技术要素在一个开采系统中的优化组合配置。目前我国露天矿山整体开发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在露天矿逐渐进入深凹或转入地下开采条件下,进一步提高采矿、运输效率、降低采矿成本,是关系到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通过解决大型深凹露天矿安全、高效开采及运输系统、露天与地下联合开采等关键技术难题,将有效缓解露天矿山晚期矿石生产能力不足的困难局面,延长矿山寿命,并大大节省矿山建设投资,降低采矿成本。近年来,我国在深部矿床开采方面,经过科研、设计及企业的不断研究创新,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在深井开采方法、岩爆倾向、地热防治、尾矿充填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在矿床埋藏深、岩温高、岩爆倾向大、品位低、开采强度大的条件下,如何实现安全、高效、清洁生产,在矿体大面积开采条件下的应力转移规律及合理回采顺序、深井高应力坚硬矿床诱导碎裂连续采矿方法与工艺技术、深井岩爆巷道支护材料与支护技术、高效安全采矿工艺技术、深井开采大规模高效安全爆破技术、深井开采井下热环境控制技术、大区域岩层稳定性动态实时监测预警技术与装备、地下矿山采矿信息技术等关键技术方面有待进一步深入、系统研究,为深部复杂矿床的安全、高效开采提供技术支撑。我国很多煤矿井经过十几年,有的经过百年的生产,矿井的回采深度越来越深,很多矿井采深已达到600~800米,有的已超过1000米,正在向1200~1300米延伸。我国东部的一些新区煤层埋藏很深,上有几百米厚的冲积层,建井和将来的深部开采都将遇到很多新的技术难题。如深厚冲积层大型深井建设技术、厚煤层综采成套技术、薄煤层综采机械化和自动化技术、短臂综采技术、巷道和回采工作面的支护技术、煤炭地下气化技术,以及煤与瓦斯突出、突水、高温高湿等安全防护技术都是煤炭开采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我国石油老油田总体上已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阶段,稳产难度加大;新增储量品位下降,低渗、特低渗、稠油储量比例上升,开采难度加大。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石油采收率。需解决的关键技术包括提高注水开发老油田采收率技术、低品位石油资源的聚合物驱、C02混相驱、表面活性剂驱以及碱/聚合物驱经济有效开发技术。为适应特殊类型气藏的开发,需要开发异常高压气藏高产井开发方式和进行安全生产技术研究,发展低渗、低产气田大型压裂酸化及水平井采气技术,多层疏松砂岩气藏防砂、堵水技术,以及高含硫气藏防腐、脱硫和天然气净化技术,深化凝析气田循环注气提高凝析油采收技术等。

新材料新技术期刊

《新材料产业》是国内第一份专注于新材料的产经类杂志,关注新材料产业发展环境、探讨新材料企业成功模式、追踪新材料企业家成长历程、报道市场及技术前沿最新动态、建立材料业界信息交流平台。加速科研与产业结合,推动材料与应用结,为行业分析和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省级期刊,每月5日出刊,全球发行,月发行量在2万份以上。

目前国内有7大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体系:(1)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2)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3)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4)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5)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6)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7)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中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学校说的核心应该是指 北大核心期刊,一般都是这样的判断两者是否一致,搜索北大核心期刊包含的杂志即可

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只能查到 《新材料·新装饰》这个期刊。根本查不到《新材料新技术》这个期刊,应该是假期刊,非法期刊 。所以根本不可能是中文核心期刊,连省级期刊都算不如。

新材料与新技术期刊

《新材料产业》是国内第一份专注于新材料的产经类杂志,关注新材料产业发展环境、探讨新材料企业成功模式、追踪新材料企业家成长历程、报道市场及技术前沿最新动态、建立材料业界信息交流平台。加速科研与产业结合,推动材料与应用结,为行业分析和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省级期刊,每月5日出刊,全球发行,月发行量在2万份以上。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主管、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主办的国家级刊物,旨在推广科教新理论、新经验,为广大教育、科研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平台,推动科教事业发展。国内统一刊号:CN11-5599/N;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9795。邮发代号:80-616。《中国科教创新导刊》为为各界有识之士提供各类评级、提干投稿平台。本刊欢迎您踊跃投稿,为您提供快捷渠道。办刊宗旨:深入研究、预测、报道科教创新发展现状以及改革热点、焦点;广泛探讨、交流科教工作中的优点。 栏目介绍 主要栏目:作家作品研究体育与艺术教育、图书馆论坛、理论前沿、电化教育研究、远程教育研究、师德建设、科研成果、文史研究、语言学研究、职业技术研究、教学管理、教育管理、科教动态、科教论坛、科教创新、科教研究、、师生思想建设、教育心里研究

不是核心期刊,评职称有没有用要看你单位对期刊的具体要求。没有要求正规的期刊就可以。

化工新型材料编辑部

化工新型材料审稿快。审稿时间为5-6周左右,作者可以在5-6周后通过稿件状态察看自己的稿件是否被录用,或注意查看邮箱,编辑部会以邮件形式通知作者审稿结果。稿件被录用的作者请在附件中下载稿件刊登及交付版面费通知,并按要求将版面费汇到编辑部。审核稿的含义审稿是编辑人员的一种职能,编辑人员对作者创作的文字、图像等材料原稿为对象所进行的判断、鉴定和评价工作对于译稿的审稿,主要是鉴定译文的质量,由审读、写审读报告两部分组成。又称审读。审稿是编辑工作的关键,是决定图书质量的重要步骤。审稿从阅读原稿入手,对内容、结构、文字、逻辑等作全面的分析,审读报告在弄清原稿观点、材料的基础上,经过编辑人员的综合考虑,作出符合实际的基本估价,并恰如其分地写出中肯的书面意见。

会。专家外审一般会退稿的,若稿件投到编辑部各个栏目编辑会对稿件进行初审并据此确定外审专家,通过初审的稿件会送到外审专家,没有通过的会被直接退稿。

  • 索引序列
  • 新材料新技术期刊编辑部
  • 采矿技术期刊编辑部新人发言材料
  • 新材料新技术期刊
  • 新材料与新技术期刊
  • 化工新型材料编辑部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