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现代电信科技期刊2021

现代电信科技期刊2021

发布时间:

现代电信科技期刊2021

《世界电信》不是《现代电信科技》是的  经济学非核心期刊:  1、《世界电信》 2、《经济界》  TN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核心期刊表  1 电子学报 2 中国激光 3 通信学报 4 光学学报  5 半导体学报 6 电子科学学刊 7 电信科学 8 微电子学  9 强激光与粒子束 10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11 半导体技术 12 激光杂志  13 无线电通信技术 14 电讯技术 15 激光技术 16 半导体光电  17 通信技术与发展 18 电声技术 19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 激光与红外  21 现代雷达 22 红外技术 23 光通信技术 24 微波与卫星通信  25 无线电工程 26 微波学报 27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8 应用激光  29 红外与激光技术 30 航天电子对抗 31 现代电信科技 32 电子元件与材料  33 压电与声光 34 电子技术应用 35 光通信研究 36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目前判断核心期刊的主要依据之一是《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核心期刊的认定      对国内出版的期刊中核心期刊的认定,目前国内比较权威的有以下几种版本     第一种是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简称中信所)每年出一次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限理工科期刊,以下简称《引证报告》)。中信所每年第四季度面向全国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发布上一年的科研论文排名。排名包括SCI、Ei、ISTP分别收录的论文量和中国期刊发表论文量等项指标。《引证报告》以1300多种中、外文科技类期刊作为统计源,报告的内容是对这些期刊进行多项指标的统计与分析,其中最重要的是按类进行“影响因子”排名。      第二种是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编辑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要目总览》)。《要目总览》不定期出版,1996年出版了第一版,2000年出了第二版。《要目总览》收编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各种学科类别的中文期刊。其中对核心期刊的认定通过五项指标综合评估。  《引证报告》统计源期刊的选取原则和《要目总览》核心期刊的认定各依据了不同的方法体系,所以二者界定的核心期刊(指科技类)不完全一致。目前大部分学校在科研成果认定中对对《引证报告》和《要目总览》所公布的核心期刊都予以承认。  在《引证报告》和《要目总览》中每次都被评为核心期刊的期刊在其刊名前面加注了“#”,共597种。被《要目总览》1996年版,2000年版都定为核心期刊的社科类期刊,加注“=”,共434种。此外,被1999年EI和SCI收录的期刊,分别注以“+”(71种)或“&”(28种)。  第三种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限于理工科期刊)。它是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建立的,   分为核心库和扩展库。核心库的来源期刊经过严格的评选,是各学科领域中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核心期刊。我校在科研成果认定中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中的刊物均认定为核心期刊。  第四种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它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和社科文献计量评价中心共同建立的核心期刊库,在科研成果认定中均认定为核心期刊。

有很多双核心的既是中文核心又是科技核心根据自己的需求去选择双核心比较难发

[1]樊澜; 刘珺; 张传雷等3G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研究和分析[J] 电信科学, 2009,(08)[1]李芙蓉当前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及其比较分析[J] 甘肃科技纵横, 2008,(05)[1] 马军 3G时代的中国移动终端产业[J] 现代传输, 2006,(03) [4] 宋俊德, 王劲松 无线移动终端的现状与未来竞争[J] 当代通信, 2003,(24) [3] 李巍 Unix操作系统技术和产品[J] 微电脑世界, 1998,(37) [5] Windows和Linux将主导智能手机OS[J] 每周电脑报, 2006,(08) [7] 袁楚 关于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J] 数字通信, 2006,(21) [9] 陈肖 Linux:自由的操作系统[J] 微电脑世界, 2004,(Z1) 前边的序号自己定。

现代电信科技期刊2021十三期日期

呵呵,情况就是这样,通信类的吗,给你推荐一下吧,58期刊网的《信息系统工程》,再网上一搜就可以出来了

如果是学生可以投稿学生类的杂志,因为有些杂志收学生习作。 有很多的期刊啊,关键是看你自己吧 采纳

11月。《现代电信科技》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信息产业部电信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主办的一本集国内外电信发展、最新电信科技信息、电信产品市场推动以及产品为一体的彩色精印综合性科技月刊。现代电信科技现代电信科技。

现代电信科技杂志2021查看

信息技术外包之软件外包行业发展趋势及竞争格局(附报告目录)1、信息技术外包行业发展概况(1)世界各国积极布局信息技术服务业,产业发展各具特色新技术革命将重塑全球产业分工格局。当前,新一轮技术革命加速推进产业革命,生产方式智能化、产业组织平台化、技术创新开放化特征愈加突出。世界主要国家都将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作为构筑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支点,抢抓发展主导权。美国、日本、欧盟等软件强国在软件产品研发和基础技术研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印度等后发国家的相关产业也日渐成熟,行业从业人员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并更加主动地融入世界软件行业的产业链条中,在应用技术开发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业优势,在全球软件外包产业中逐渐承接更多的业务。此外,我国在互联网快速发展基础上,快速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信息技术服务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21-2027年软件外包行业市场调查及投资前景趋势分析报告》(2)信息技术外包服务市场需求持续增长进入 21 世纪以来,信息技术已逐渐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促进全社会生产效率提升的强大动力,信息产业作为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视。随着应用程度的不断提升,信息技术服务与企业生态链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其对于提高运营效率,改进管理方式的重要作用越发凸显,对企业用户长期发展的战略价值也在不断扩大。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以及数字化业务生态系统向前迈进,IT 已经不仅是支持企业机构在其基础上运行业务的平台,更成为推动业务发展的强劲引擎。不断增长的 IT 服务需求直接带动了信息技术外包行业的发展,市场规模持续扩大。(3)信息技术外包呈现出多行业化渗透的特点从传统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再到智能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一系列新兴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对信息技术的投入和重视正在从金融、通讯、互联网、高科技等行业,走向传统行业,如零售业、公用事业(政府服务类)、能源、航空物流、房地产及制造业等。前述传统行业中,信息技术的普及度不高,信息系统建设相对落后,在快速走向新技术的过程中,需要将大量的 IT 工作外包给专业的信息技术服务提供商。这种通过借鉴外部优秀实践经验,借助外部专业团队进行企业 IT 系统建设的方式,越来越多的受到相关行业的认可和采纳。因此,多行业呈现出对信息技术外包的旺盛需求。2、信息技术外包行业发展趋势(1)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蓬勃发展带动信息技术外包服务市场迎来黄金发展机遇2020 年,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全面推广,未来三到五年,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期。我国国产基础软硬件从“不可用”发展为“可用”,并正在向“好用”演变,逐步打破国外“卡脖子”垄断。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作为“新基建”的重要内容,核心软硬件及服务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将会加速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将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深入到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信息技术外包服务市场随之迎来黄金发展机遇。(2)信息技术外包服务加快向垂直行业渗透,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加快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演进与转变,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背景,大量垂直行业将会重新寻找自身的创新驱动力,数字化转型需求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国家各部委也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如工信部发布《工业互联网平台白皮书(2019年)》,农业农村部印发《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 年)》,交通运输部印发《数字交通发展规划纲要》等。信息技术服务厂商凭借对新兴技术的把握、理解及服务经验,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具体场景应用进行研发和实施,能够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以及服务型制造发展,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3)新兴服务业态不断涌现,综合 IT 解决方案成为核心竞争力信息技术服务行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各领域新技术的进步都在不断为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不断地取得突破并相互融合,为信息技术服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也使信息技术外包商服务客户的能力大幅提升,创新的服务模式与技术产品不断产生,激发着客户需求的深度挖掘,新兴服务业态不断涌现。此外,随着信息技术服务应用范围的扩大与应用程度的加深,业务管理与 IT技术的融合变得越来越紧密,行业正在逐步由传统产品模式向软件服务化模式升级,传统的“IT 服务管理”的概念和应用范畴正逐步被扩大。对客户业务管理的理解程度、管理技术与 IT 技术的融合程度,将成为考量信息技术外包服务商服务能力的重要标尺,综合 IT 解决方案将逐步成为打造服务商竞争力优势的核心。3、软件技术外包服务行业发展现状(1)全球及中国软件技术外包服务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全球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软件技术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发展,为应对信息化和数字化给企业甚至是国家带来的巨大冲击,21 世纪初,软件技术外包服务已不再仅限于欧美发达国家,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将发展软件技术外包服务提升至国家/企业的战略规划层面。在数字化时代,各个行业均在积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进行数字化转型,对 IT 系统的相关需求不断增加。一方面,在信息化升级和数字化转型驱动下,各行业企业不断增加对 IT 投入,从而带动了软件技术外包服务市场的增长;另一方面,面对软件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持续深入,一些企业并不擅长 IT 相关管理,难以系统性地组织软件开发相关人才,采用软件技术外包服务能够提高系统开发和管理、运营和维护效率,实现企业快速转型升级,增强其核心竞争力,且成本可控。因此,在新技术、新应用和新模式以及软件技术外包服务供应链不断完善的推动下,软件技术外包服务行业市场需求持续增长。(2)软件技术外包行业呈现出一定的区域性由于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与市场、成本等因素影响,软件技术外包行业体现出一定的区域性特点。从全球角度看,传统发包方主要集中在北美、西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接包方则主要在印度、中国、菲律宾等新兴市场地区。从国内市场看,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湾地区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需求方较为集中,行业发展较好,在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相对缓慢,因此软件技术外包行业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城市及沿海城市发展迅速,特别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大连等重点城市,对软件技术外包服务需求的集中度较高。(3)中国在全球软件技术外包行业的市场地位日益增强目前,全球软件技术外包服务产业格局正在发生重大的趋势性变化,向新兴市场的战略转移是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从而推动新兴市场软件技术外包服务业迅速发展。中国的软件技术外包服务行业发展十余年来,行业服务层次随行业技术水平的日益提高而逐步提升,同时拥有人才、成本、环境和基础配套设施等优势。因此中国在全球软件技术外包服务市场中的竞争地位不断提升,已成为国际客户优先选择的主要外包目的地之一。(4)中国软件技术外包市场集中度低,高端软件技术外包服务发展空间大目前,中国软件技术外包市场尚处于发展期,表现为企业数量多且分散,业内具有垄断地位的领导性品牌尚未出现,品牌集中度较低。从市场进入壁垒看,低端软件技术外包竞争壁垒较低,市场参与者众多,竞争激烈,盈利空间微薄,随着企业竞争加剧,人力成本的升高和盈利空间的下降均将导致低端软件技术外包市场面临洗牌。相反,高端软件技术外包市场受市场进入门槛和客户要求严格的影响,竞争壁垒较高,竞争尚不充分。伴随国家大力促进行业发展的政策推动,中国软件技术外包行业面临调整与整合,企业面临扩张与并购,位居产业链高端、拥有国际化视野、在模式创新、行业聚焦、应变机制等方面先行一步的高端软件技术外包企业将赢得快速发展的先机。4、软件外包行业竞争格局根据服务领域、市场分布、收入规模等,可将软件技术外包行业市场参与者初步分类如下:资料来源:普华有策整理(1)国际综合服务商:在全世界范围拥有多个分支服务机构,拥有强大的服务资源整合能力,拥有很强的国际知名度,服务于世界范围内各行业领域客户,例如 IBM、埃森哲等;(2)跨国综合服务商:立足国内,涉足国际主要国家,在全国大部分城市以及部分国外地区拥有分支服务机构,拥有较强跨国服务资源整合能力,服务于国内外各行业领域客户,例如中软国际、东软集团、软通动力、文思海辉等;(3)全国性综合服务商:在全国主要城市拥有分支服务机构,拥有较强国内服务资源整合能力,主要服务于国内大部分城市各行业领域客户,例如博彦科技、法本信息、诚迈科技、润和软件、赛意信息等;(4)细分领域服务商:专注于特定的行业或业务领域,覆盖细分领域客户所在地,在细分领域有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与专业服务能力,例如京北方、新致软件、凌志软件、科蓝软件、安硕信息、四方精创等。从国际市场看,国内软件技术外包行业起步较晚,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尚存在较大差距,国际巨头仍占据主导地位,其不论在市场份额还是在技术研发拓展方面均处于领先地位。在营业收入规模上,欧美发达国家中有多个服务商的营业收入超百亿美元,而较少有国内服务商营业收入超过百亿元人民币。在技术研发拓展方面,国内软件技术外包服务商的研发目前主要集中于接近市场应用的技术,而欧美发达国家服务商的研发主要着眼于面向未来的技术。因此,在经营规模与技术层次上,国内的软件技术外包服务商与国际巨头相比具有较大的成长空间。从国内市场看,我国软件技术外包行业企业众多,市场集中度尚不明显,市场化程度较高,充分竞争。近年来,在与国际巨头竞争中,国内服务商在技术、服务以及风险控制水平等方面实力迅速提高,国内企业对本土厂商的认可度显著提高。此外,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各行各业企业信息化升级与数字化转型进程加快,国内厂商将迎来加速发展的黄金时期。长期来看,客户对供应商多元化服务能力、服务效率、服务质量、响应速度、服务经验以及长期服务的稳定保障能力具有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拥有深厚客户基础、良好服务能力和雄厚技术实力的软件技术外包服务提供商将在激烈的竞争中逐步占领市场,取得显著的竞争优势。5、软件技术外包服务行业发展趋势(1)离岸外包逐渐成为全球软件技术外包行业的主流形式美国、日本、法国、英国等作为早期软件产业的发源地和世界软件强国,在软件产品研发和基础研究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随着软件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及转移,以及部分发达国家的本国适龄劳动力数量持续下滑、各行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与日俱增,软件技术人才供应紧张、人力成本较高的国家地区以软件技术服务外包的形式将软件开发等工作转移到成本相对更低、软件技术人才供应充分的印度、中国等。离岸外包服务成为跨国企业全球布局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离岸外包的交付模式逐渐成为全球软件技术外包行业的主流形式。(2)“数字化”与各行业领域深度融合,软件技术外包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展过去,软件技术外包服务业务集中在金融、互联网、通信等几个信息化程度较高的行业。当前,随着移动互联、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应用推广,如智能制造、航空物流、房地产等各个行业开始进入数字化的转型,软件技术外包服务的需求也相应增加。未来,软件技术外包服务业将与各行业领域进一步融合,提供的不仅仅是可以面向任何行业需求的信息技术产品,而是要进一步与金融、互联网、通信、智能制造、航空物流、房地产、批发零售等领域深入融合,协力推进对各领域业务流程、业务系统的重塑和生产模式、组织形式的变革,驱动各行业领域向数字化转型升级。软件技术服务在推动最新数字化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的过程中,不断拓展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和应用领域,提升软件技术服务能力,加快企业自身的创新发展,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新特征。(3)软件技术外包服务价值逐渐从成本控制转向价值创造随着数字经济进程加速,特别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日益发展,企业的经营效率得到明显提升,与此同时,伴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单纯依靠劳动密集优势的低成本模式难以为继。软件技术外包服务企业加快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利用新兴技术,升级原有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能力,服务内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模式,主动挖掘跟踪客户需求并提供与之匹配的服务,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技术与服务的升级加速为软件技术外包服务赋能,服务者与被服务者合作的初衷将不再仅为控制成本,而是为了共同创造新的价值,形成伙伴式的合作模式。(4)软件技术外包服务逐步由技术交付服务向技术赋能发展软件技术外包服务业务的产品及服务的业态模式主要可分为技术交付服务、定制化软件产品、平台化解决方案三个层级。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客户对软件技术合作伙伴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一些拥有先进技术的公司开始针对众多个体公司的业务逻辑制定和开发特定的定制软件或解决方案。软件技术外包服务商为满足下游客户持续深化的需求,基于对客户业务的深入理解,加大对新兴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逐步从软件技术服务交付向定制化软件产品交付、平台化解决方案交付进行转型,逐步向更高端的技术赋能业态模式发展,软件技术外包服务附加值逐步提高。目录第1章 软件外包行业概述1 软件外包的界定1 软件外包的界定2 软件外包与服务外包2 软件外包行业产品分类3 软件外包所归属国民经济行业分类4 软件外包行业专业术语介绍5 本报告研究范围界定说明6 本报告数据来源及统计标准说明7 所属行业信息技术外包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第2章 中国软件外包行业PEST(宏观环境)分析1 中国软件外包行业政治(Politics)环境1 软件外包行业监管体系及机构介绍(1)软件外包行业主管部门(2)软件外包行业自律组织2 软件外包行业标准体系建设现状(1)软件外包标准体系建设(2)软件外包现行标准汇总(3)软件外包即将实施标准(4)软件外包重点标准解读3 软件外包行业发展相关政策规划汇总及解读(1)软件外包行业发展相关政策汇总(2)软件外包行业发展相关规划汇总4 “十四五”规划对软件外包行业发展的影响分析5 “碳中和、碳达峰”战略的提出对软件外包行业的影响分析6 政策环境对软件外包行业发展的影响分析2 中国软件外包行业经济(Economy)环境1 宏观经济发展现状2 宏观经济发展展望3 软件外包行业发展与宏观经济相关性分析3 中国软件外包行业社会(Society)环境4 中国软件外包行业技术(Technology)环境第3章 全球软件外包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前景预判1 全球软件外包行业发展历程2 全球(除中国外)软件外包行业宏观环境分析1 全球(除中国外)软件外包行业经济环境分析2 全球(除中国外)软件外包行业政法环境分析3 全球(除中国外)软件外包行业技术环境分析4 新冠疫情对全球(除中国外)软件外包行业的影响分析3 全球软件外包行业发展现状1 全球软件外包行业市场规模2 全球软件外包市场区域分布3 全球软件外包细分市场发展4 全球主要软件外包发包国市场研究1 日本软件外包行业发展状况2 美国软件外包行业发展状况5 全球主要软件外包接包国市场研究1 印度软件外包市场研究2 爱尔兰软件外包市场研究3 菲律宾软件外包市场研究4 越南软件外包市场研究5 马来西亚软件外包市场研究6 全球软件外包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及企业案例分析1 全球软件外包行业市场竞争格局2 全球软件外包企业兼并重组状况3 全球软件外包行业代表性企业布局案例(1)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2)惠普公司(HP)7 全球软件外包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前景预测1 全球软件外包行业发展趋势预判2 全球软件外包行业市场前景预测第4章 中国软件外包行业发展现状与市场规模测算1 中国软件外包行业发展概况1 中国软件外包整体情况2 中国软件外包产业结构3 中国软件外包参与企业4 中国软件外包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2 中国离岸软件外包重点市场1 中国离岸软件外包市场区域分布2 中国重点离岸软件外包来源地3 中国软件外包行业参与者类型及规模1 中国软件外包行业参与者类型及入场方式2 中国软件外包行业企业数量规模4 中国软件外包行业市场供需状况1 中国企业承接软件外包合同额2 中国离岸软件外包合同额3 中国企业承接离岸信息技术外包(ITO)执行额4 中国企业承接业务流程外包(BPO)执行额5 中国企业承接知识流程外包(KPO)执行额第5章 中国软件外包行业区域发展布局状况分析1 中国软件外包产业区域布局状况1 中国软件外包产业资源区域分布状况2 中国软件外包行业企业数量区域分布3 中国软件外包行业区域市场发展格局2 中国软件外包产业经济圈发展布局状况1 长江经济带软件外包发展发展状况2 京津冀经济圈软件外包发展布局状况3 长三角经济圈软件外包发展布局状况4 粤港澳大湾区件外包发展布局状况5 长江中游城市群件外包发展布局状况3 中国软件外包产业示范城市发展布局状况第6章 中国软件外包产业链全景深度解析1 中国软件外包产业结构属性(产业链)1 软件外包产业链结构梳理2 软件外包产业链生态图谱2 中国软件外包产业价值属性(价值链)1 软件外包行业成本结构分析2 软件外包行业价值链分析3 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状况分析4 中国软件外包中游细分市场分析1 中国软件外包细分市场结构2 ITO(信息技术外包)市场分析3 BPO(业务流程外包)市场分析5 中国软件外包下游应用场景需求潜力分析1 中国软件外包下游应用场景分布2 中国电力业软件外包市场需求潜力分析3 金融业软件外包市场需求潜力分析4 电信业软件外包市场需求潜力分析5 政府软件外包市场需求潜力分析第7章 中国软件外包行业市场痛点及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布局1 中国软件外包行业经营效益分析1 中国软件外包行业营收状况(规模以上企业/上市企业)2 中国软件外包行业利润水平3 中国软件外包行业成本管控2 中国软件外包行业商业模式分析3 中国软件外包行业市场痛点分析4 中国软件外包产业结构优化与转型升级发展路径5 中国软件外包产业结构优化与转型升级发展布局1 中国软件外包产业结构优化布局2 中国软件外包产业信息化管理布局3 中国软件外包产业数字化发展布局4 中国软件外包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布局第8章 中国软件外包代表性企业案例研究1 中国软件外包代表性企业发展布局对比2 中国软件外包代表性企业发展布局案例(排名不分先后)1 A公司(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2)企业发展状况(3)企业软件外包业务类型及产品详情(4)企业软件外包产业链布局状况(5)企业转型升级与核心竞争力提升布局(6)企业软件外包布局优劣势分析2 B公司(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2)企业发展状况(3)企业软件外包业务类型及产品详情(4)企业软件外包产业链布局状况(5)企业转型升级与核心竞争力提升布局(6)企业软件外包布局优劣势分析3 C公司(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2)企业发展状况(3)企业软件外包业务类型及产品详情(4)企业软件外包产业链布局状况(5)企业转型升级与核心竞争力提升布局(6)企业软件外包布局优劣势分析4 D公司(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2)企业发展状况(3)企业软件外包业务类型及产品详情(4)企业软件外包产业链布局状况(5)企业转型升级与核心竞争力提升布局(6)企业软件外包布局优劣势分析5 E公司(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2)企业发展状况(3)企业软件外包业务类型及产品详情(4)企业软件外包产业链布局状况(5)企业转型升级与核心竞争力提升布局(6)企业软件外包布局优劣势分析6 F公司(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2)企业发展状况(3)企业软件外包业务类型及产品详情(4)企业软件外包产业链布局状况(5)企业转型升级与核心竞争力提升布局(6)企业软件外包布局优劣势分析7 G公司(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2)企业发展状况(3)企业软件外包业务类型及产品详情(4)企业软件外包产业链布局状况(5)企业转型升级与核心竞争力提升布局(6)企业软件外包布局优劣势分析8 H公司(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2)企业发展状况(3)企业软件外包业务类型及产品详情(4)企业软件外包产业链布局状况(5)企业转型升级与核心竞争力提升布局(6)企业软件外包布局优劣势分析第9章 中国软件外包行业前景预测及建议1 中国软件外包行业发展潜力评估1 软件外包行业发展现状总结2 软件外包行业影响因素总结3 软件外包行业发展潜力评估2 中国软件外包行业发展前景预测3 中国软件外包行业发展趋势预判4 中国软件外包行业进入与退出壁垒5 中国软件外包行业投资价值评估6 中国软件外包行业投资机会分析7 中国软件外包行业投资风险预警8 中国软件外包行业投资策略与建议9 中国软件外包行业可持续发展建议

近年来,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2021年,对数字经济来说,最大的主题是变化。互联网行业一夜暴富的“造富”神话少了,数字经济的“溢出效应”多了,数字和平台经济从业者的创新活力强了。大数据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数据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2014年,大数据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大数据逐渐成为各级政府关注的热点。2015年9月,国务院发布《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大数据正式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国家部委相继发布大数据相关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对大数据的发展作出了重要部署。同时,为推动我国大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信部发布了《“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这也是我国大数据产业的第二个五年规划。2021年3月,“十四五”规划正式发布,“大数据”一次在规划稿中出现了十四次,而“数据”一次则出现了六十余次。相对于五年前“十三五”规划中专门用一章“实时国家大数据战略”集中描述大数据发展,“十四五”规划中对于大数据发展的着墨已经融入到各篇章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大数据已经不仅是一个新兴的技术产业,而是正在成为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新理念、新资源和新动力。2021年11月底,工信部印发《“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在响应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基础上,围绕“价值引领、基础先行、系统推进、融合创新、安全发展、开放合作”六大基本原则,针对“十四五”期间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制定了5个发展目标,6大主要任务,6项具体行动以及6个方面的保障措施,同时指出在当前我国买入数字经济的关键时期,大数据产业将步入“集成创新、快速发展、深度应用、结构优化”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多省市出台相关『数据条例』2021年以来,各地方政府结合各自的地区实际发展情况,纷纷颁布相关数据条例(包括大数据条例、数据条例、数字经济条例,统称为“数据条例”),不断推动数据的发展应用。据统计,目前上海、深圳、福建、山东、广东、安徽、浙江、吉林、山西、海南、天津以及贵州共12个省市已经正式颁布相关数据条例。从条例适用领域看,福建、山东、安徽、吉林、山西、海南、天津、贵州出台的均为大数据条例,主要面向公共数据领域。公共数据主要指各级行政机关和公共服务企业在履行职责和提供服务过程中积累的大量数据,有的城市将公共数据命名为政务数据,但数据类型相似。深圳和上海出台的为数据条例,除涉及公共数据外,还涵盖了个人数据的相关规定,适用领域更广。其中《上海市数据条例》对公共数据和个人数据的流转、开放、共享以及相关单位和政府部门的权利与义务作了具体规定;而《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内容则涵盖了个人数据、公共数据、数据要素市场、数据安全等方面,是国内数据领域首部基础性、综合性立法。浙江、广东出台的为数字经济条例,其中,《浙江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首次将数字经济领域的相关基础性概念上升为法律概念,聚焦数字基础设施、数据资源两大支撑和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治理数字化三大重点;而《广东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聚焦“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两大核心,突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做好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技术创新。大数据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法律制度是数据要素市场化建设的重要保障。2021年我国数据立法取得突飞猛进的进展,备受关注的《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先后出台,与《网络安全法》共同形成了数据合规领域的“三驾马车”,标志着数据合规的法律构架已初步搭建完成。在此基础上,重点行业、新兴技术的法律和司法解释在今年密集出台,地方性立法成果丰硕,为国家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为产业、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清晰的合规指引,也为人民提供了更全面的权益保障。其中,《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出台直面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为数据要素市场化发展、数据安全保障和个人权益保护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数据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于2021年6月10日,由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全文共七章五十五条,围绕保障数据安全和促进数据开发利用两大核心,从数据安全与发展、数据安全制度、数据安全保护义务、政务数据安全与开放的角度进行了详细的规制。《个人信息保护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于2021年8月20日,由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这标志着个人的信息权益有了更系统的法治保障,个人信息处理活动有了更明确的法律指引,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和治理自此迈入崭新阶段。《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了个人信息“处理”这一法律概念,将其作为个人信息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删除等活动的统称。实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关键,就在于按照其规定的个人信息处理基本原则,规范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交易所掀起新一轮数据“掘金潮”随着“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提出,全国各地继续将设立数据交易机构作为促进数据要素流通的主要抓手,再次掀起建设热潮。2021年3月31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会同北京市金融局、北京市商务局、北京市委网信办等部门,组织北京金控集团牵头发起成立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数所”),这是国内首家基于“数据可用不可见,用途可控可计量”新型交易范式的数据交易所。2021年11月25日,上海数据交易所揭牌成立仪式在沪举行并达成了部分首单交易。上海数据交易所的设立,重点是聚焦确权难、定价难、互信难、入场难、监管难等关键共性难题,形成系列创新安排。一是全国首发数商体系,全新构建“数商”新业态,涵盖数据交易主体、数据合规咨询、质量评估、资产评估、交付等多领域,培育和规范新主体,构筑更加繁荣的流通交易生态。二是全国首发数据交易配套制度,率先针对数据交易全过程提供一系列制度规范,涵盖从数据交易所、数据交易主体到数据交易生态体系的各类办法、规范、指引及标准,确立了“不合规不挂牌,无场景不交易”的基本原则,让数据流通交易有规可循、有章可依。三是全国首发全数字化数据交易系统,上线新一代智能数据交易系统,保障数据交易全时挂牌、全域交易、全程可溯。四是全国首发数据产品登记凭证,首次通过数据产品登记凭证与数据交易凭证的发放,实现一数一码,可登记、可统计、可普查。五是全国首发数据产品说明书,以数据产品说明书的形式使数据可阅读,将抽象数据变为具象产品。2021年12月1日,据公开信息显示,深圳数据交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数交”)已经完成工商登记,注册资本1亿元。从股东构成看,新成立的公司股东为深圳交易集团、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发展集团和深圳市福田新一代产业投资服务有限公司。三家公司目前分别为深圳国资委和深圳市福田区财政局的全资企业。这意味着,深数交即为国有全资公司。深数交目前已经完成了数据交易平台原型系统的开发和《深圳数据交易有限公司交易规则》等10项规则标准的制定,并且在数据隐私保护、跨境数据交易等领域先行先试,开展积极探索。深数交有关人士告诉记者,深圳数据交易平台将遵循分类分层的交易机制,对于高保密数据,将采用隐私计算技术,保障数据安全,实现数据的“可用不可见”。2021年12月17日,西部数据交易中心授牌仪式在重庆举行。此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批复《重庆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试验区工作方案》中明确支持重庆探索建设西部数据交易中心。重庆市委、市政府将加快建设西部数据交易中心写入《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西部数据交易中心获得国家支持。据官方发布消息,目前西部地区数据交易市场规模约100亿元。到2030年,西部地区数据交易市场规模预计将达3000亿元,西部地区数据要素市场的发展将迎来巨大机遇。数字经济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加快发展,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活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2020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经济比重达8%。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全面提速,工业互联网平台接入设备总量已超过7000万台(套),重点领域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7%和7%。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开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重要一年,也是数字经济的战略意义被提升到新高度、数字经济步入高质量和健康发展新阶段的重要一年。中央多次对数字经济发展做出部署今年以来,中央多次对数字经济发展做出部署,数字经济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在此推动下,数字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领跑地位持续彰显:数字产业化发展势头强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产业数字化应用加速落地,赋能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数字治理力度空前,数字生态日趋完善。2021年“十四五”规划纲要将“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单独成篇,并首次提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这一新经济指标,明确要求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要由2020年的8%提升至10%。10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进行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1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下称《规划》),对中国“十四五”时期信息化发展作出部署安排。《规划》提出,着力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部署了培育先进安全的数字产业体系、构建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体系、拓展互利共赢的数字领域国际合作体系等3项任务,以数字经济引领现代产业建设,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各地发布数字经济“十四五规划”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各地把数字经济作为“十四五”时期谋发展的重要发力点。今年以来,北京、上海、浙江、山东、四川、湖南等多地完善顶层设计,制定和出台了“十四五”时期有关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目标、行动和措施等,营造良好的数字生态,进一步释放数字经济发展红利。北京“十四五”期间,北京将紧抓数字经济发展的机遇窗口期,以“数字智能技术—数字智能经济—数字智能社会—数字智能城市”为主线逐渐建设成为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北京将以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新引擎,到2025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基本形成;到2035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创新力、竞争力、辐射力全球领先,形成国际人才高地,切实支撑我国建设科技强国。浙江浙江是数字经济先发地,具有良好的数字经济发展基础。《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稳居全国前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0%左右,高水平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加快建成“三区三中心”,成为展示“重要窗口”的重大标志性成果。山东《山东省“十四五”数字强省建设规划》对“十四五”时期山东数字强省建设的目标任务、重大项目、重大工程、推进措施等作了整体设计。明确到2025年,山东数字强省建设实现重大突破,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取得显著成效,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建设成效大幅提升,整体工作始终处在全国“第一方阵”。与此同时,不少地方设定了新一轮数字经济的发展目标。作为数字经济规模多年居全国第一的广东提出,到2025年,将实现数字产业集群营业收入超过7万亿元,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园区和企业;超过5万家规上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带动100万家企业上云用云,新业态新模式日益繁荣。湖南明确,到2025年,数字经济规模进入全国前10强,突破5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保持8%以上;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到45%,其中数字产业化总量突破7500亿元,产业数字化总量突破75万亿元。四川力争到2022年,数字经济对GDP贡献率大幅提升,数字经济规模超过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40%。海南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产业营业收入达到4000亿元。从各地出台的有关数字经济规划中可以看出,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众多省份的共同行动。各地纷纷提出了抢先发展的目标,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推动数字经济全面发展的图景,力争在数字经济发展新赛道上成为“领跑者”。申请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方正式提出申请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11月1日,中国商务部代表中方向《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保存方新西兰正式提出申请加入DEPA。商务部表示,申请加入DEPA,符合中国进一步深化国内改革和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方向,有助于中国在新发展格局下与各成员加强数字经济领域合作、促进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下一步,中方将按照DEPA有关程序,和各成员开展后续工作。据悉,《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igital Economy Partnership Agreement,DEPA)由新加坡、智利、新西兰三国于2020年6月12日线上签署。DEPA包括16个模块:初步规定和一般定义、商业和贸易便利化、数字产品及相关问题的处理、数据问题、广泛的信任环境、商业和消费者信任、数字身份、新兴趋势和技术、创新与数字经济、中小企业合作、数字包容、联合委员会和联络点、透明度、争端解决、例外和最后条款。数字经济时代,平台经济反垄断趋严反垄断,既是规范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必要举措,也是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国内对互联网大型科技公司的反垄断执法不断加强。2021年开始,市场监管部门对于互联网平台进行的一系列执法,“二选一”、算法共谋、大数据杀熟等词汇频现报端,反垄断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据统计,截至2021年12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共发布反垄断处罚案例120余起,其中90余起与平台企业相关。2021年2月8日,市场监管总局对唯品会存在的“二选一”行为作出了300万元的行政处罚。4月10日,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阿里巴巴集团实施“二选一”行为作出行政处罚,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其2019年销售额4%计28亿元罚款,创下迄今为止中国反垄断罚金的最高纪录。美团也因同样原因被立案调查,此后被处以34亿余元罚款。11月20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连开43张反垄断“罚单”,目标针对互联网领域“未依法申报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的行为。阿里、腾讯、京东、百度、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巨头均未能幸免,涉案企业按顶格标准,分别被处以50万元罚款。同时,反垄断监管机构进一步升级。11月18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挂牌国家反垄断局,设置反垄断执法一司、反垄断执法二司和竞争政策协调司三个司局。从三个新司局的机构的职责来看,数字经济领域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执法、数字经济领域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被单独列出。数字经济仍是监管执法的重点领域。处于治理端口的《反垄断法》,也在修订进行时。针对互联网领域,规定不得滥用数据和算法、技术、资本优势以及平台规则等排除、限制竞争。11月1日实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贯穿信息自决主线,赋予个人丰富的信息权利,极大约束与规范平台企业信息处理行为,有助于消弭平台与个人之间差距悬殊的地位;增加的“大数据杀熟”条款,进一步丰富了对歧视性定价问题的规制路径。针对平台企业监管的配套规则也在加紧落地。《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为我国在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工作提供了初步框架;《互联网平台分类分级指南(征求意见稿)》与《互联网平台落实主体责任指南(征求意见稿)》,两个文件确立了平台分类分级的监管思路,中国“数字守门人”制度呼之欲出;《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再给超级平台加上“紧箍咒”,平台规则、隐私政策制定等或需行政同意。市场监管总局、网信办、工信部等部门多管齐下,相关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使得监管的“毛细血管”更为畅通,平台经济的强监管、科学监管时代到来。▎本文来源于数据观综合、唐冠宏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

大唐电信收购联诚并不是利好,而是为了保壳,保住了没有,现在还很难说,因为联诚的体量太小,资产也很难说是优良,一年几千万的利润,哪里够大唐折腾的,净资产依然为负,这样情况如果持续到明年,照样退市。但这次母公司增资99亿,确实说明一点问题,有了这样的消息,我逢低买进一点,有什么不可以,可能母公司会打算其它资产装入,或者根据政策进行混改,也未可知。总不至于拿出来十个亿玩打水漂,但大唐电信的高管确实是败家子,这样的班子不撒换,无论如何是搞不好企业的。大唐电信昨晚发布了重大资产重组进展情况公告。 2021年9月9日,大唐电信收到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重组有关事项的批复,原则同意公司发行股份购买大唐联城股权的方案信息系统技术有限公司和中国信息通信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募集配套资金。2021年5月10日,大唐电信召开第七届董事会第五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公司发行股份购买大唐联诚信息系统技术有限公司股权及募集配套资金的有关议案。与中国信息通信技术集团有限公司的关联交易。拓展资料:1、2021年5月24日,大唐电信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及募集配套资金及关联交易计划信息披露的询价函。根据询价函的要求,大唐电信及相关中介机构对询价函中提出的问题逐项作出答复,对方案及其摘要等文件进行了修订。大唐电信收到大唐联城信息系统技术有限公司的通知,国防科工局已出具相关意见同意大唐联诚信息系统技术有限公司重组原则。大唐电信收到大唐联城信息系统技术有限公司的通知,国防科工局已就免征信息公开有关事项作出批复。本次重组。大唐电信收到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重组有关事项的批复,原则同意公司资产重组及配套融资的总体方案。2、大唐电信(600198)4月23日晚间公告,公司拟以发行方式收购电信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大唐电信科技产业控股有限公司持有的大唐联城全部股权。股份并筹集配套资金。本次交易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不构成重组上市。公司自4月26日开市起停牌。大唐联诚信息系统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唐联诚”)是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注册登记的现代高新技术企业。是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的全资一级子公司,全面服务党政军队信息化建设。面向工业应用和特殊通信领域开展前沿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制造、产品销售、技术支持等服务。3、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特种通信领域,先后为神舟七号载人航天工程、国庆60周年阅兵、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天宫一号等重大活动提供了安全稳定的通信保障。神舟八号交会对接,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十八大安保。为适应公司发展,大唐联诚于2016年启动了应届毕业生校园招聘。公司遵循“敢于担当、努力拼搏、顾全大局、善于学习”的理念。 本着“公司与员工共同成长”的宗旨,我们对员工的培训与发展进行了丰富的设计。公司为全体员工提供公平的发展机会、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完善的社会保障和丰厚的回报,帮助应届生顺利从学生角色向社会人角色转变,提升职业素质和职场技能,使公司成为员工有归属感的家。

数字经济在其他产业领域的应用带来的效率增长和产出增加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引擎。近年来,数字经济正在加快向其他产业融合渗透,提升经济发展空间。“四化”框架带领数字经济高速发展发展数字经济,构建以数据价值化为基础、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核心、数字化治理为保障的“四化”协同发展生态,既是重大的理论命题,更是重大的实践课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辩证统一的内在逻辑。四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本质上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四者间的关系,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本质要求。中国数字经济早期发展得益于人口红利的先天优势,网民规模的高速增长为互联网行业的崛起提供了天然的优质土壤。2012年以后,网民增速趋于平缓,移动端时代到来,促使中国数字经济进入成熟发展期。总体而言,中国数字经济的主要商业模式经历了一段较长时间的演变,从信息传播到电子商务,从网络服务到智能决策,新模式和新企业不断涌现,商业模式重心向用户端倾斜,技术成为行业核心的驱动力,但争夺流量和积累用户规模仍然是商业模式成功的关键要素。数字经济规模持续上涨 对GDP贡献明显根据中国信通院于2020年7月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近年来,数字经济成为我国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由2005年的6万亿元增加至2019年的8万亿元。与此同时,数字经济在GDP重所占的比重逐年提升,由2005年的2%提升至2019年的2%。数字经济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在不断增长。2014-2019年期间,数字经济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在50%以上,其中2019年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数字经济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均高于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产业数字化是核心根据中国信通院于2020年7月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我国从2005年的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二分天下,到2019年主要以产业数字化为主。2019年数字产业化规模为1万亿元,2019年我国产业数字化规模约为8万亿元。数字产业化以软件为核 产业数字化在服务业爆发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我国数字产业化的结构从2012年的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主,到2019年以软件产业为主。2019年我国软件产业占数字产业化的比重上升至55%左右,电信业占数字产业化的比重则下降至28%左右。2019年我国产业数字化中服务业、工业、农业数字经济渗透率分别为8%、5%和2%。数字化治理能力提升,数字政府建设加速推进政府治理从低效到高效、从被动到主动、从粗放到精准、从程序化反馈到快速灵活反应转变,新型智慧城市已经进入以人为本、成效导向、统筹集约、协同创新的新发展阶段。数字经济的经济带效应明显2020年12月28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中国区域与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0年)》,报告根据区域的数字创新要素、数字基础设施、核心数字产业、数字融合应用、数字经济需求和数字政策环境等六大方面进行评估。从省份的角度来看,2019年数字经济竞争力排名前五分别是广东、北京、上海、江苏和浙江。从城市的角度来看,2019年数字经济竞争力指数排名前十五位的城市分别为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南京、杭州、天津、成都、重庆、宁波、武汉、福州、西安、厦门、青岛。从地域分布来看,数字经济竞争力较高的城市仍主要集中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有11个东部城市,北京、上海、深圳位列前三位,有1个中部地区城市武汉,有成都、重庆、西安3个西部城市从省市分布来看,广东省、浙江省、福建省均有两个城市上榜。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具有突出的区域聚集特征,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区域核心。这一方面是由于三地经济基础优势显著,可以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发展提供充分的人才、资金等资源保障;另一方面三地扎实的产业基础,也为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整体来看,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仍未打破“胡焕庸线”。根据赛迪智库于2020年9月发布的《2020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白皮书》,相较2019年,2020年共有8个省份的数字经济指数排名有所上升,其中陕西、广西、云南、甘肃、内蒙古、新疆6省(区)均位于我国西部地区,西部地区正拥抱数字经济发展红利,努力在新的赛道实现突破。数字技术具有跨越地理特征的优势,未来,随着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普及,数字经济将会进一步突破地理条件限制,逐渐改变我国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和资源配置方式,为缩小东西部差距注入新动能。十四五近百万亿规模根据2020年11月初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十四五”规划强调了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数字经济无疑成为投资者未来五年甚至十五年挖掘的富矿。2020-2026年,中国数字经济年均增速将保持在15%左右。到2026年,数字经济规模有望突破95万亿元。

现代电信科技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世界电信》不是《现代电信科技》是的  经济学非核心期刊:  1、《世界电信》 2、《经济界》  TN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核心期刊表  1 电子学报 2 中国激光 3 通信学报 4 光学学报  5 半导体学报 6 电子科学学刊 7 电信科学 8 微电子学  9 强激光与粒子束 10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11 半导体技术 12 激光杂志  13 无线电通信技术 14 电讯技术 15 激光技术 16 半导体光电  17 通信技术与发展 18 电声技术 19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 激光与红外  21 现代雷达 22 红外技术 23 光通信技术 24 微波与卫星通信  25 无线电工程 26 微波学报 27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8 应用激光  29 红外与激光技术 30 航天电子对抗 31 现代电信科技 32 电子元件与材料  33 压电与声光 34 电子技术应用 35 光通信研究 36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目前判断核心期刊的主要依据之一是《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核心期刊的认定      对国内出版的期刊中核心期刊的认定,目前国内比较权威的有以下几种版本     第一种是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简称中信所)每年出一次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限理工科期刊,以下简称《引证报告》)。中信所每年第四季度面向全国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发布上一年的科研论文排名。排名包括SCI、Ei、ISTP分别收录的论文量和中国期刊发表论文量等项指标。《引证报告》以1300多种中、外文科技类期刊作为统计源,报告的内容是对这些期刊进行多项指标的统计与分析,其中最重要的是按类进行“影响因子”排名。      第二种是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编辑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要目总览》)。《要目总览》不定期出版,1996年出版了第一版,2000年出了第二版。《要目总览》收编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各种学科类别的中文期刊。其中对核心期刊的认定通过五项指标综合评估。  《引证报告》统计源期刊的选取原则和《要目总览》核心期刊的认定各依据了不同的方法体系,所以二者界定的核心期刊(指科技类)不完全一致。目前大部分学校在科研成果认定中对对《引证报告》和《要目总览》所公布的核心期刊都予以承认。  在《引证报告》和《要目总览》中每次都被评为核心期刊的期刊在其刊名前面加注了“#”,共597种。被《要目总览》1996年版,2000年版都定为核心期刊的社科类期刊,加注“=”,共434种。此外,被1999年EI和SCI收录的期刊,分别注以“+”(71种)或“&”(28种)。  第三种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限于理工科期刊)。它是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建立的,   分为核心库和扩展库。核心库的来源期刊经过严格的评选,是各学科领域中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核心期刊。我校在科研成果认定中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中的刊物均认定为核心期刊。  第四种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它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和社科文献计量评价中心共同建立的核心期刊库,在科研成果认定中均认定为核心期刊。

现代电信科技期刊2020

如果是学生可以投稿学生类的杂志,因为有些杂志收学生习作。 有很多的期刊啊,关键是看你自己吧 采纳

《世界电信》不是《现代电信科技》是的  经济学非核心期刊:  1、《世界电信》 2、《经济界》  TN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核心期刊表  1 电子学报 2 中国激光 3 通信学报 4 光学学报  5 半导体学报 6 电子科学学刊 7 电信科学 8 微电子学  9 强激光与粒子束 10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11 半导体技术 12 激光杂志  13 无线电通信技术 14 电讯技术 15 激光技术 16 半导体光电  17 通信技术与发展 18 电声技术 19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 激光与红外  21 现代雷达 22 红外技术 23 光通信技术 24 微波与卫星通信  25 无线电工程 26 微波学报 27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8 应用激光  29 红外与激光技术 30 航天电子对抗 31 现代电信科技 32 电子元件与材料  33 压电与声光 34 电子技术应用 35 光通信研究 36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目前判断核心期刊的主要依据之一是《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核心期刊的认定      对国内出版的期刊中核心期刊的认定,目前国内比较权威的有以下几种版本     第一种是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简称中信所)每年出一次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限理工科期刊,以下简称《引证报告》)。中信所每年第四季度面向全国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发布上一年的科研论文排名。排名包括SCI、Ei、ISTP分别收录的论文量和中国期刊发表论文量等项指标。《引证报告》以1300多种中、外文科技类期刊作为统计源,报告的内容是对这些期刊进行多项指标的统计与分析,其中最重要的是按类进行“影响因子”排名。      第二种是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编辑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要目总览》)。《要目总览》不定期出版,1996年出版了第一版,2000年出了第二版。《要目总览》收编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各种学科类别的中文期刊。其中对核心期刊的认定通过五项指标综合评估。  《引证报告》统计源期刊的选取原则和《要目总览》核心期刊的认定各依据了不同的方法体系,所以二者界定的核心期刊(指科技类)不完全一致。目前大部分学校在科研成果认定中对对《引证报告》和《要目总览》所公布的核心期刊都予以承认。  在《引证报告》和《要目总览》中每次都被评为核心期刊的期刊在其刊名前面加注了“#”,共597种。被《要目总览》1996年版,2000年版都定为核心期刊的社科类期刊,加注“=”,共434种。此外,被1999年EI和SCI收录的期刊,分别注以“+”(71种)或“&”(28种)。  第三种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限于理工科期刊)。它是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建立的,   分为核心库和扩展库。核心库的来源期刊经过严格的评选,是各学科领域中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核心期刊。我校在科研成果认定中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中的刊物均认定为核心期刊。  第四种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它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和社科文献计量评价中心共同建立的核心期刊库,在科研成果认定中均认定为核心期刊。

呵呵,情况就是这样,通信类的吗,给你推荐一下吧,58期刊网的《信息系统工程》,再网上一搜就可以出来了

  • 索引序列
  • 现代电信科技期刊2021
  • 现代电信科技期刊2021十三期日期
  • 现代电信科技杂志2021查看
  • 现代电信科技期刊
  • 现代电信科技期刊2020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