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书法导报社编辑

书法导报社编辑

发布时间:

书法导报社编辑

王荣生,名师源,1958年生于河南开封。《书法导报》社长、总编辑,中国书法家协会第4、5、6届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编辑出版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台北书法家协会顾问,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书法研究所教授,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江苏省国画院顾问,河南省书画院顾问,河南省人大书画研究院顾问,河南省老年书画院名誉院长,河南省慈善书画院顾问,河南省中国书法院名誉院长,河南省诗词协会顾问,青岛中国书法院名誉院长,台北中华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傅山书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生态书画院顾问,北京书法院顾问,广东书法院艺术指导,河北省社会科学院书法研究员,中原印社名誉社长,宣和印社顾问,曾多次担任多项全国书法篆刻大展评审监审组主任。 其作品曾参加历届全国书法、篆刻展。1989年创办《书法导报》。执行主编中国书协重点图书《当代书法论文选?批评卷》;出版有个人作品集6种。

杜大伟,男,1959年生于河南开封,祖籍安徽萧县,现任《书法导报》社副总编辑、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画院画家、江苏国画院画家。作品参加国际书法展、国际临书大展、中日百家篆刻邀请展、全国第四届书法展。书画作品发表于《西泠艺丛》、《书法》、《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大成》、《书法之友》、《书与画》等。2000年于山东荷泽博物馆举办个人书画展,2002年于广东东莞可园举办个人书画展。2004年于河南郑州大河画廊举办扇面画展。

书法报编辑人员

1个人

1984年出生,又名何冬,湖北麻城人。现为书法报记者、编辑。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三峡印社理事,屈原书画院特聘书法院士。毕业于三峡大学美术系,文学学士。其作品散见于《书法报》、《美术报》、《书法导报》、《青少年书法报》、《三峡日报》、《中国钢笔书法》等专业杂志报刊。其作品被三峡大学艺术学院、宜都博物馆、东莞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文博机构收藏。曾为湖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著名名胜古迹宜昌市天然塔绘制“宜昌古八景”壁画。毕业论文《赵孟頫“尊古”思想对后世书法创作的意义》获湖北省人民政府学术委员会“2008届湖北省优秀毕业生学士学位论文二等奖。”

周晔, 女,1926年5月生,1984年1月去世。浙江绍兴人

周晔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周晔, 女,1926年5月生,1984年1月去世。浙江绍兴人。鲁迅三弟周建人和王蕴如的大女儿,鲁迅先生的侄女。 查看精彩图册中文名:周晔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上海出生日期:1926年5月逝世日期:1984年1月职业:北京市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毕业院校:上海圣约翰大学代表作品:《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鲁迅故家的败落》目录北京市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青年书法家汇付天下董事长兼总裁北京邮电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展开北京市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青年书法家汇付天下董事长兼总裁北京邮电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展开00鲁迅侄女、周建人女儿人物简介00周晔生于西门,鲁迅逝世时,她才10岁。《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周晔回忆伯父的文章,写于鲁迅逝世九周年(1945年),自建国后一直选入小学语文六年级上课本。00周建人在晚年口述,周晔执笔,出版了《鲁迅故家的败落》一书00周晔与鲁迅先生00鲁迅于1936年10月19日在上海逝世。广大群众闻讯后,冒着被反动军警逮捕的危险,争先瞻仰遗容,数万群众自动为他送葬。22日,覆盖着上海民众敬献的“民族魂”旗帜的遗体,安放在万国公墓。 00《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作品介绍00《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文章主题:这篇文章是周晔写的回忆伯父的纪念性文章,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见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8课和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篇课文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17课 课程改革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23课 冀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0课,现又改入《语文》五年级38课)。《鲁迅故家的败落》作品介绍00周建人在晚年,由女儿周晔执笔,自己口述,出版了《鲁迅故家的败落》一书。00这部书介绍了周家的家族背景,附有详细的周氏族谱和相关人物介绍。周建人自记事起回忆,从自己的视角记录周家的败落轨迹,也记录了鲁迅三兄弟的成长之路。这本书给鲁迅研究提供大量真实的,生动的材料,读起来也富有趣味。00《伯父的最后岁月——鲁迅在上海(1911-1936)》作品介绍00鲁迅晚年在上海生活,周建人一家也在上海,两家过往甚密。周晔也和鲁迅比较亲近,她曾写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是周晔后来写就的一部回忆录,是对伯父晚年岁月的最新解秘,也是研究鲁迅的必备书籍之一。 编辑本段北京市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00周晔曾经说过:“我们是来自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可是,我们从来不觉得自己特殊, 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周晔我们要跳、我们要跑,我们做的游戏就是老师送给我们的礼物。我也许听不到你叫我的名字,我也许握不到你伸过来的双手,可是,你能看到我脸上的汗水和我脸上的笑容。老实说,运动是谁都能懂的语言。共享奥林匹克阳光·运动改变人生00在我们的学校有三个奥运会,小小奥运会、小小残奥会、小小特奥会。我们每个同学都会一项运动。因为老师说,运动改变人生,运动使人快乐。”00孩子们很快乐,他们的笑容很美,我们想让读者们看到,但是为了这些特殊的孩子,我们最终决定重新拍摄,虽然只是背影,我们却希望大家能跟我们一样感受到孩子们的活力。00这个手语是“人”00这个手语是“爱””00用手语报数00舞台上,一群十几岁的孩子正在动感的韵律中跟着节奏摇摆,红彤彤的小脸上挂着纯真的笑容,但是眼睛却无一例外地看着舞台下与他们用同样姿势起舞的老师。老师背后还有一位默默看着台上的女士,不时露出欣慰的微笑,她叫周晔,是北京市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聚光灯下的孩子们是一群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聋儿。让这些孩子们跟正常人一样工作学习,是这位有23年教龄的老师最大的心愿。001982年从普通师范学校毕业后周晔成为一名教师。看上去一切都那么顺理成章,让她想象不到的是,她将要面对的学生,是一群听不见声音的聋儿。“理想跟现实的差距,让我有很长一段时间对这份工作都不用心。”教这些孩子需要比常人更大的耐心,没有经验的周晔病倒了。当同学们把抓着不同药片的小手伸到她病床前时,一心想转行的周晔决定留下,留在这群用心爱她的学生身边。“对这些孩子,只要你付出一分,他们就会回报你十分,你的心灵总是被他们的纯真触动。”她的小手让我不能放弃介绍福娃给孩子们认识老师已经习惯了倒着走亲自示范眼保健操推球比赛00作为校长,周晔很少有机会给孩子们上课,但是她曾在一线任教19年。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师,她认为很多东西其实是那些聋儿教给她的。“孩子们身上那种渴望学习,渴望知识,渴望跟正常人沟通的强烈愿望,总是不断地敲打我的神经,是一种对我品质方面的教育。”00“我教过的学生里有一个叫李筝(音)的孩子,她是开学一个月后转来我们班的,那年她7岁,来的时候只会发出含混而又简单的音节。‘ge’这个音需要舌根儿抬起才能发出来,但是我们没法看见这个抬起的动作,于是我就把她的手放在我的下颌,感受我的口腔变化。就这么练了一个星期,几乎不见起色,李筝偶尔可以发对一两次音,可我已经筋疲力尽。口干舌燥的我想放弃了,大不了就把‘ge’念成‘ke’吧。她看着我的眼睛,很迷茫。可还是把我的手放在她喉部下面,把她的手放在我的下颌,继续想通过手来感受这个发音变化。她很想学会这个音,学会叫哥哥,跟家里人讲话。当她的小手紧紧抓着我的时候,我抗拒不了这个孩子对学习的渴望。整整十天,李筝终于会叫哥哥了。现在她跟人交流已经不成问题,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康复研究所从事计算机方面的工作。”00不能轻言放弃,是这些孩子教给周晔的,让她受用一生。让孩子们站在同一起跑线00周晔任职的北京市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被评为“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在学校里,每个学生都要参加学校组织的小小奥运会、小小残奥会、小小特奥会。“小小奥运会跟普通学校一样是每年都有的运动会,但是特奥会是专门为这些特殊的孩子们设置的,每个孩子都要参加,我想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平等参与竞争。缩短他们与普通孩子的距离,不让他们觉得自己特殊。”2002年第一届小小特奥会,那些行动不便的孩子也在老师一对一的帮助下,参与了比赛。00NO1玩单杠00NO2走铁索桥,练习平衡能力00NO3学习广播体操00NO4体育课后00“我们学校有一个叫李念(音)的脑瘫学生,平衡能力受到影响,说不出话,但可以用肢体表达想法。刚来学校时,他很内向。通过参与运动比赛,自信心不断提升,在比赛中不断面对新的拼搏和挑战。不久前他在北京市特奥会中为我们学校夺得了第一枚金牌。现在他被评为东城区十佳少先队员。运动让他改变了许多。作为老师看到他的进步我感到很欣慰。”运动改变生活态度00奥林匹克不仅仅是一项竞技体育,而是通过体育形式,改变一个人面对生活的态度,把精神移植到其他方面,能够勇敢面对困难。拼搏中孩子们身上那种生命力让人感觉到震撼。00在共享奥林匹克阳光慈善拍卖会上,社会各界人士对特殊教育学校孩子们的爱心,让周晔觉得心里很温暖。“我原本就是一个特别普通的人,但是因为这群不普通的孩子,让我有机会站到台前。通过这些孩子,我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把帮助给予需要的人,一个人只要踏踏实实地做好一份工作,认认真真地对待每一天,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能有成绩,实现价值,环境再好不努力也不会给你提供一个好的发展支撑。”编辑本段青年书法家00周晔,男,字润清,署昂山、牧云、昂山居士、上甘棠人,斋号沐昂轩。1965年2月出生,湖南永州人,湖南省著名青年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湖南省分会会员、永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永州市“女书”书法家协会秘书长。00书法作品多次在省级以上赛事入展或获奖,2001年篆书作品入展中国书协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诞辰80周年-翰墨颂辉煌”书法大展,第四届全国青年书法银河大奖赛三等奖,2002年入展“中南五省书法联展”。2003年“绿天杯”中国硬笔书法大奖赛二等奖,2005年入展“墨舞大湘南”书法展在福建、广东等地展出,2006年小楷作品入展中韩书法展在韩国等地展出。其篆书、女书等书法作品被新加坡、韩国、加拿大、美国、法国等文博单位和个人收藏。00文学作品散见于各类报刊。现为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教育局招生考试中心主任。 编辑本段汇付天下董事长兼总裁00 周晔,汇付天下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曾任银联电子支付公司总裁,华腾软件公司高级副总裁,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等。周晔先生长期专注于支付行业,先后参与第一个金卡工程项目建设,主持中国第一个网上支付网关的技术建设和商业运营,被誉为“中国网上支付的拓荒者”。002006年周晔先生带领团队创立汇付天下,2011年首批获得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支付业务许可证》,2010年首家获得证监会批准开展网上基金销售支付业务,是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常务理事单位。00凭借对行业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商业模式的成功把握,周晔先生个人曾荣获“上海市领军人才”称号、“上海市高新技术产业化推进工作突出贡献个人”等荣誉。编辑本段北京邮电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00周晔00女,1964年5月生,哈尔滨人。北京邮电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领导科学。获中共中央党校法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邮电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合著及主编书籍有十余本。近年来,先后发表有关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论文40余篇,其中13篇论文获省部级优秀论文一等奖;在校内承担重大课题十一项。

中国书画导报编辑部

黄金亮这个人中国有

很久没看了,凭记忆:中国书法美术美术研究中国画研究书法报荣宝斋中国画书法建议你去图书馆看看

在帮助学习书法和国画的杂志有哪些

中国书法杂志社编辑

李世俊,男,满族,号锲斋、怀虚堂主人,民建中央委员;出生于天津,辽宁海城人,现居北京。编审、教授、书法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现任职务:中国书法出版传媒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中国书法出版社社长,中国书法报社社长兼总编辑,中国书法杂志社社长。个人传略载入《中国美术年鉴》、《中国书法今鉴》、《中国古今书画名人大辞典》、《中国当代书法家辞典》、《中国当代书画家名人大辞典》、《中国现代书法界人名辞典》、《中国当代青年名人大辞典》、《当代书画篆刻家辞典》、《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大成》等。曾任文艺职务:辽宁省文联副主席,辽宁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教授。曾任工作职务:辽宁省政协常委、副秘书长,省政协文化文史委员会副主任;民建中央委员,民建辽宁省委驻会副主委兼秘书长;辽宁省新闻出版局、辽宁省版权局副局长。曾任社会职务:中华职教社理事,辽宁省中华职教社副社长,中华商会辽宁商会副会长,辽宁省贸促会副会长,辽宁海外联谊会理事。

中国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及无与伦比的丰富文字记载都已为世人所认可,在这一博大精深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书画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再现了这一历时性的嬗变过程。而具有姊妹性质的书画艺术在历史的嬗变中又以其互补性和独立性释读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由于书、画创作所采用的工具与材料具有一致性。《历代名画记》中谈论古文字、图画的起源时说:“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创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书画虽然具有同源的可比性,但以后的发展状况是以互补的独立性发展变化的。中国书法艺术的形成、发展与汉文字的产生与演进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连带关系。那么究竟什么是“书法”呢?我们可以从它的性质、美学特征、源泉、独特的表现手法方面去理解。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用毛笔书写的、具有四维特征的抽象符号艺术,它体现了万事万物的“对立统一”这个基本规律又反映了人作为主体的精神、气质、学识和修养。 中国文字起源甚早,把文字的书写性发展到一种审美阶段——融入了创作者的观念、思维、精神,并能激发审美对象的审美情感(也就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书法的形成)。有记载可考者,当在汉末魏晋之间(大约公元2世纪后半期至4世纪),然而,这并不是忽视、淡化甚至否定先前书法艺术形式存在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中国文字的滥觞、初具艺术性早期作品的产生,无不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和时代性。就书法看,尽管早期文字——甲骨文,还有象形字,同一字的繁简不同,笔画多少不一的情况。但已具有了对称、均衡的规律,以及用笔(刀)、结字、章法的一些规律性因素。而且,在线条的组织,笔画的起止变化方面已带有墨书的意味、笔致的意义。因此可以说,先前书法艺术的产生、存在,不仅属于书法史的范畴,而且也是后代的艺术形式发展、嬗变中可以借鉴与思考的重要范例。中国的历史文明是一个历时性、线性的过程,中国的书法艺术在这样大的时代背景下展示着自身的发展面貌。在书法的萌芽时期(殷商至汉末三国),文字经历由甲骨文、古文(金文)、大篆(籀文)、小篆、隶(八分)、草书、行书、真书等阶段,依次演进。在书法的明朗时期(晋南北朝至隋唐),书法艺术进入了新的境界。由篆隶趋从于简易的草行和真书,它们成为该时期的主流风格。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出现使书法艺术大放异彩,他的艺术成就传至唐朝倍受推崇。同时,唐代一群书法家蜂拥而起,如:虞世南、欧阳询、楮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大名家。在书法造诣上各有千秋、风格多样。唐代的书法理论在三国、两晋、南北朝基础上更加精密、完善。如:孙过庭的《书谱》、张怀瓘的《书断》、《书仪》及张彦远的《法书要录》都被后人奉为准则,对后世书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五代、宋、辽、金、元的书法是对晋、唐时期书法的追述与继承,这一时期由于战乱和政局不稳,呈现出复杂局面。书法家转向以书法抒发个人的情感意趣的轨道。出现了北宋的“宋四家”,元代的赵孟頫等名家。书法理论也获得了发展,出现了如:《墨池篇》、《书史》、《宣和书谱》、《翰墨志》、《广川书跋》、《法书考》、《翰林要决》等理论著作。给当时及后世书法家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参考的文样和理论的指导。明代书法艺术基本上是继宋、元帖学书法而后加以发展。而今人论及清代书法时,每以“帖学”、“碑学”划分为前后两期,大致以嘉庆道光之际为分期点。也就是以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以前为帖学时期,之后为碑学时期。这种划分是否合理当另当别论。不过,宋元之后,以二王书学为中心的所谓碑帖学时代,至今已转入最低潮,而学习汉魏以前的篆隶书法的作者,则逐渐增长,当是无可否认的事实。这时也是名家辈出、各领风骚。而这时的书法理论比前代更有成就,《书筏》、《艺舟双楫》、《书概》、《广艺舟双楫》等理论著作相继产生。明清的书法作品如同绘画一样传世、遗留的较多。当前见诸于市面上出现的也较多。中国的书法和绘画作品,至迟从魏晋以来,一直被历代宫廷和民间作为艺术品珍藏起来,成为人们的精神食粮,但在流传中竟出现了作品的真赝问题,困惑着收藏家、鉴赏家。而在历史上也曾经有过赝品的官案。明清时,由于部分沿海城市的工商业先后发展起来,书画的需求便日渐增多,明间制造赝品便应运而声。什么“苏州片”、“河南造”、“湖南造”、“后门造”,铺天盖地,无孔不入。这也是困扰收藏家、鉴赏家难题所在。明清的作品虽然流传很多,但里面鱼目混珠、滥竽充数者也大有其作。因此,对于当下艺术市场中的收藏家、收藏界来说,购买、收藏这部分作品时应保持谨慎的态度。2)刊物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书法篆刻刊物。1982年10月在北京创刊,启功任主编,先后由宝文堂书店及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为不定期丛刊,1986年改为季刊,谢冰岩任主编,由中国书法杂志社编辑出版。刊物内容着重介绍、评析现代有成就的书法家、篆刻家,评论、研究当代书法家的创作;开展书法理论的研讨;也以较大篇幅研究和整理古代优秀的书法艺术遗产。同时有选择地介绍日本、新加坡等国汉字书法家的状况及其创作成就。《中国书法》辟有现代名家、书坛中青年、书学论坛、法书赏析、书艺论、海外书坛、展览巡礼、现代书家传略等栏目,力求反映当代书法创作及理论水平,同时也注意普及书法知识。

中国书法杂志社 《中国书法》杂志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中国书法杂志社编辑出版。 顾问:谢冰岩 启功,主编:周志高 编辑部主任:朱培尔 编辑:李义兴 吕书庆 郑培亮 刊物为月刊 刊物联订代号为4286 邮发代号:2-879 全年订价:00 CN 号:11-1136/J ISSN 号:1003-1782 社址:北京农展馆南里十号中国文联大楼15层 邮政编码:100026 主编室:(010)65389776 编辑部:(010)65389311 (010)65389676 办公室:(010)65389775(传真)

书法报书画教育编辑部

投稿地址:武汉市东湖路翠柳街1号《书法报·硬笔书法》编辑部邮政编码:430077

华夏万卷杯是《书法报》主办的中小学最高等级的硬笔书写大赛。

封面人物:刊发有影响力的硬笔书法家、硬笔书法名师、硬笔创作高手、写字教育界的名家之类的人 物。内容包括人物照片、人物简介及硬笔作品等。 八面来风:报道硬笔书法界、写字教育界的重大新闻。 写字教育:连载名家硬笔书法教程、名师教案等。 写规范字:刊载原创规范字帖,并设立规范字擂台,欢迎临摹刊载的原创字帖内容,刊发其中的优秀作 品。同时对汉字进行图解,曝光汉字书写不规范的现象及例子。 写字论坛:刊发教师的教学论文,进行写字课题讨论。 习作点评:编辑或名家对学生的习作进行点评指导。 小书家:刊载学生优秀作品。 基地采风:介绍书法报·硬笔书法全国硬笔书法写字实验基地的教学风采。 练字累积:简介繁简字的运用、笔顺规则和经典诗文的赏析,帮助初学者掌握基本功。 名师新作:刊载教师优秀作品。 书家故事:刊载历代书法家的励志小故事或连环画。 来稿选登:热心读者优秀来稿作品选登。 品赏竞拍:刊出硬笔书法名家作品赏析和拍卖。

  • 索引序列
  • 书法导报社编辑
  • 书法报编辑人员
  • 中国书画导报编辑部
  • 中国书法杂志社编辑
  • 书法报书画教育编辑部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