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植物生理学论文5000字

植物生理学论文5000字

发布时间:

植物生理学论文5000字

离子通道的研究进展 全球变暖与植物光合作用、二氧化碳的关系 植物气孔开关的机理二氧化碳施肥的应用无土栽培的发展与应用

可写的很多的,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代谢、植物呼吸、植物水分生理、植物矿质营养、植物体内运输、生长与发育、抗逆性和植物运动等研究内容。可以就某一区域植物的某些植物生理特征写起,也可以写某种植物的生理特征,比如小麦的抗倒伏机理,干旱区植物抗旱性研究等

这个我建议你最好翻翻plant physiology,planta等最新杂志,看看也就知道人家当前都些什么了或者去生物谷的相应板块上看看,可能有你需要的。

植物论文5000字

插花保鲜的小研究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每当教师节时,老师的办公室中就摆满了五颜六色的插花。黄色的月季花、白色的满天星、紫色的勿忘我、粉色的非洲菊……真像是个百花园!可是,过不了一两天,那些美丽的花朵都枯萎了,只好扔掉。太可惜了,有什么办法能让这些插花开花时间更长、更漂亮呢?我们把这个想法告诉了老师,在科学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我们开始了让插花保鲜的实验研究。通过查找资料和阅读有关书籍,我们了解了生活当中说的插花,在学术上就叫做切花。切花是目前世界各国相当流行的一种花卉装饰材料,也是国际上每年生产和消费量最大的一类花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切花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切花,简单说来就是从开花植物上切取的带有花、茎、叶的花枝。切花的种类很多,既有栽培的,也有田间野花,但绝大部分切花是通过栽培所得。常见的、为人们所喜爱的切花主要有月季花、香石竹、唐菖蒲、菊花、非洲菊、百合、郁金香、鹤望兰、花烛(俗称红掌)、马蹄莲、满天星、小苍兰、勿忘我、兰花等几十种。这些花,花形美观,花色艳丽,是美化环境的首选。切花的用途十分广泛。通常运用于制作花篮、花束、花圈、胸花以及餐厅、客厅、卧室用的瓶花。鲜花可以更艺术地表达人们的情感,把一方的情感传到另一方,具有鲜花寄情的作用。赠送鲜花现在已成为人们交流感情的一种高尚礼仪。二、实验的材料和方法 1、材料:花店买的唐菖蒲和金鱼草两种鲜花、食用绵白糖、医用消炎药利巴韦林每片2克。 2、方法:我们的实验室在阴面、没有直射阳光,室内温度大约22摄氏度。 对每一种花有四种处理,每一种处理用两个瓶子,分别编号为0、1、2、3号。0号瓶里放250毫升水,1号瓶里放245毫升水和5克糖,2号瓶放245毫升水和5克糖、1克消炎药,3号瓶放240毫升水、10克糖、2克消炎药。唐菖蒲和金鱼草都用这种处理方法,并且进行三次重复实验。我们在观察、测量时用加号来表示花朵的开放程度和衰败程度,三个加号说明花朵完全开放,两个加号是花朵半开(包括从花蕾到半开,或从盛开到半开),一个加号是含苞待放的,或者快萎蔫了,减号表示凋谢或花蕾包得很紧,没有开花的迹象。为了以数字的方式来表示开放程度和衰败程度,并便于计算每一组处理的四枝花开花程度总实验结果,最后以表格的形式简练地展示不同处理结果互相比较,以数字3表示“3个加号”,数字2表示 “2个加号”,数字1表示“ 1个加号”,数字0表示“减号”。在切花买来之后,首先要把花茎的基部剪掉,再插入配好溶液的各个瓶中。在当天进行第一次开花程度的观测和记录。然后,每隔一天换一次水或溶液,之后再观测开花的状态并作详细的记录,直到大部分花朵萎蔫就结束实验。三、实验结果1.唐菖蒲的实验结果表1:糖和消炎药对唐菖蒲开花时间和开花程度的影响 不同处理之间开花时间结果的比较 不同处理之间开花程度的比较 不同处理之间开花时间和开花程度的综合表现的比较第一次实验 0号 1号 2号 3号 0号 1号 2号 3号 0号 1号 2号 3号 5 0 5 0 0 0 0 0 5 0 5 5第二次实验 8 0 0 5 8 0 3 0 8 3 0 5第三次实验 5 3 0 8 3 8 5 8 3 5 3 8对上表中所列数据作了如下分析:一是从三次实验的开花时间、开花程度及综合评价得到的所有数据中,寻找出现最大数据水平次数最多的作为最好的处理。二是把三次实验结果的综合表现数据取平均值,发现0号为77、1号为89、2号为100、3号为75,得出以下结论: 在唐菖蒲的保鲜实验中,可以看出2号瓶花卉的生长状况最好,开花的时间最长,盛开的状态持续的时间也最长,从三次实验的平均数据可以看出2号瓶的处理最多开放了5朵,开放的最长时间是5天,所以综合评价它的保鲜效果最好。对比0号瓶多开放了2朵,最长开花时间多了1天。其次是3号瓶,然后是1号瓶,最后是0号瓶。由此,可得出结论,只加糖的1号瓶子,花朵得到营养,比不加糖的0号效果好。但由于1号瓶没有加消炎药,未防止细菌的滋生,所以没有2号和3号好。而3号加的消炎药可能多了些,所以总的结果和2号相似,但是比2号稍差。 表2:糖和消炎药对金鱼草开花时间和开花程度的影响 不同处理之间开花时间结果的比较 不同处理之间开花程度的比较 不同处理之间开花时间和开花程度的综合表现的比较第一次实验 0号 1号 2号 3号 0号 1号 2号 3号 0号 1号 2号 3号 5 5 8 8 0 0 0 8 0 5 0 0第二次实验 5 5 9 0 3 5 6 8 0 0 0 8按照与唐菖蒲同样的观察计算方法,把上表中的两次实验的综合表现取平均值,0号为230、1号为225、2号为278、3号为269,可以看出在金鱼草的实验中, 2号瓶的生长状况最好。从三次实验记录的平均数据可以看出2号瓶的处理最多开放了6朵,最长开放时间为9天。对比0号瓶最多开放了3朵,最长开花时间多了4天。其次是3号瓶,然后是1号瓶,最后是0号瓶。由此,可得出结论,只加糖的瓶子,花朵得到营养,比0号好。但没有加消炎药,未防止细菌的滋生,所以没有2号和3号好。而3号加的消炎药可能多了些,所以比不过2号。四、讨论1、花卉材料的个体差异。 我们从花店中买来的几十枝唐菖蒲和月季花枝在长短、粗细和已开花朵的数目等方面都不一样。为了避免这些实验花枝的差异对不同药剂实验结果的影响,我们采取了几个措施:(1)在开始实验时,把花枝剪成相同的长度,插入保鲜液中;(2)每一种处理增加一瓶作为重复,每瓶内放入2-3枝花;(3)同样的4种处理进行3次重复实验;(4)隔天观察花的开放状态时,以加减号代表不同的花的形态,最后再以数字取代加减号,便于进行计算、求出它们的总平均值。这个总平均值的大小应该可以克服花枝个体差异的影响,真正说明不同处理的实验效果。2、我们热爱科学,从“科学”课本和老师的讲解中学习到很多知识。现在我们作完了这一系列实验,获得了更多的体验:我们家庭有时候买些鲜花来摆放,增加了家里的美好、生动的气氛。可是怎么样让这些花开得更好、开得时间更长呢?给花枝吃些糖吧。可是糖化在水里,时间长了,会不会发霉,使花枝茎部腐烂呢?通过实验,得到了实验结果,证实了我们的假设,解决了我们的疑问。五、结论对于本实验中用的唐菖蒲和金鱼草两种切花材料来说,在插花溶液中,在水中加入糖和消炎药的都要比不加糖和消炎药的保鲜效果好;糖的浓度在4%左右是比较合适的,消炎药的浓度在万分之四左右也比较合适。六、参考文献《切花保鲜技术》 金盾出版社 1998年 李宪章七、摘要:从学校和家庭的日常生活中感觉到延长鲜切花的花期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查阅资料后知道,切花在生活中的用途十分广泛。本研究选取了两种切花,用唐菖蒲和金鱼草作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加糖/加糖和消炎药的处理,经过三次重复实验,详细统计了开花时间和开花程度,有数据、有照片,经过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在水中加入糖和消炎药的都要比不加糖和消炎药的保鲜效果好;糖的浓度在4%左右是比较合适的,消炎药的浓度在万分之四左右也比较合适。备注:三次实验观测数据见附表。(附表有27页,篇幅所限未打印,如果需要可以提供)

浅谈乔灌木花卉的嫁接技术  乔灌木花卉进行无性繁育时,使用扦插、整条等方法不易生根成活,播种繁殖出的实生苗又常发生性状上的变异,不能保持原品种的特征。因此,乔灌木花卉多用嫁接进行繁殖。  嫁接是指剪截植物体的一部分枝或叶,嫁接到另外一株植物体上,使二者成为一新的植株。被剪截植物体上的枝或芽叫接穗,被嫁接的植物叫砧木。  一、嫁接的优点  嫁接后的植物生长发育和开花结果,能保持原品种性状不变。如将梅花嫁接在桃砧木上,长出来的植株仍为梅花。  从国外引进的极少量的名贵花木枝条或名贵品种,只能用嫁接法来保存和繁育。  嫁接苗比扦插苗、实生苗生长发育快。因为砧木是多年生的,嫁接的幼小接穗能获得充足的养分,促进其发育。有的用花枝作接穗当年就可以开花。  增强适应不良环境的能力。砧木一般是当地适应性较强的野生种类,因而嫁接后的植株也能适应当地的环境条件。如在辽宁省嫁接海棠的某一品种可选用当地适应性很强的山荆子作砧木,而在北京地区就可以直接选用海棠。  增强植株的抗病虫害能力。使用抗病虫能力强的砧木可避免某些病虫为害。如用‘十姊妹’作砧木嫁接月季,则植株的白粉病严重,而改用‘白玉堂’作砧木,就不感染此病。  保存“枝变”品种。木本花卉常有“枝变”或“芽变”现象,如果这种变异是朝着人们有利的方向改变,就可以将这个“枝变”剪下来,嫁接到另一株植物上使其成为一新株而保存和繁殖。  二、嫁接成活的难易从植物分类学上讲,亲缘关系越近的植物嫁接越易成活,这是植物组织结构的不同造成的。然而亲缘关系较近的组合,嫁接也有难易之分。嫁接成活与否首先取决于砧木和接穗削切面间形成愈伤组织的愈合程度。嫁接后,砧、穗削切面愈伤组织形成的快,而且形成量也多的植物容易成活,反之则成活困难。嫁接成活是指砧木和接穗各自的削切面形成层彼此之间相互密接,从双方削切面上分化出愈伤组织,这是植物本身具有的再生能力。发育的愈伤组织结合起来添补空隙,砧木吸收的养分通过愈伤组织向接穗运送。在愈伤组织形成的过程中接穗萌芽,开始生长。当然,嫁接成活的难易也受砧木、接穗当时的形态、外界因素及操作技术的影响。  三、嫁接亲和性嫁接亲和性指的是嫁接成活后,从一株小苗一直到成年树,长期能正常生长发育。假如嫁接成活后,树势逐渐衰弱而枯死,或嫁接部位发育不良容易被风吹断等,就被认为不亲和。但有些不亲和现象表现为树体矮化、叶片黄化、接口上粗下细或上细下粗等。但从栽培角度上讲,在这些现象之后树体若能发育正常,在庭园栽培或盆栽上就可以利用。  四、砧木的选择花木种类不同采用的砧木也不同。如月季可用各种蔷薇作砧木;海棠可用山荆子或海棠作砧木;碧桃或各种桃花可用寿星桃、山桃、毛桃作砧木;桂花可用女贞作砧木;梅花可用桃、杏或梅作砧木;西洋杜鹃可用毛杜鹃作砧木;樱花可用毛樱桃作砧木;白兰花可用木兰作砧木;山茶花可用野山茶作砧木;腊梅可用狗牙腊梅作砧木;木瓜可用贴梗海棠作砧木。  有些花木种子必须经过低湿沙藏处理,打破休眠期才能发芽,如月季、蔷薇、贴梗海棠、山桃、毛桃、梅、榆叶梅、海棠果、山荆子、寿星桃、毛樱桃等。低湿沙藏处理是指将采后的种子洗净阴干,一层湿沙一层种子或湿沙与种子结合埋在花盆中,将花盆置于0℃至5℃的冷室内。沙藏时间根据播种期提前准备。  五、嫁接技术嫁接时间一般以早春顶芽刚开始萌动时为好。接穗是去年秋季修剪时剪留下的一年生充实饱满枝条,截成6至10厘米长一段,每段上至少有2个饱满芽。为了保持水分常常用石蜡封住剪口。嫁接时用切刀将接穗削出大小不同的两个对称斜面,一个斜面长5至0厘米,另一长8至0厘米。削面必须平整,最好一刀削成。与此同时在砧木自地面20厘米左右处,将砧木剪断,在砧木截面的北侧向下切开一道裂缝,深0至4厘米。然后将接穗的长削面朝里,插入砧木的切口内。一侧面形成层必须与砧木一侧的形成层对齐,如果砧木与接穗粗度相近,两侧形成层都能对齐更好。最后用塑料条绑捆。如用小塑料袋捆绑在嫁接处更好,以防水分蒸发。(北京 张鹏)

园林植物论文5000字

园林植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李 文(东北林业大学, 哈尔滨 150040)摘要: 园林植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已经不是简单的栽树、种花, 而应该走向美学, 走向生态。这种植物景观设计才能与城市整体景观相结合, 才能代表城市绿化、美化的整体水平。关键词: 园林植物; 景观设计; 美学; 生态学观赏植物是城市景观创作的重要题材之一。由于园林植物材料本身是一个有生命的个体, 需要特定的生境条件。因此, 用园林植物创造景观,既要考虑美观, 又要考虑植物成活, 涉及到美学原理和生态原理。1  走向美学的设计植物景观设计是一个艺术门类, 它要遵循形式美原则, 并可通过以下形式体现设计者的构思。111  对比与协调对比是借两种或多种性状有差异的景物之间的对照, 使彼此不同的特色更加明显, 提供给观赏者一种新鲜兴奋的景象。协调是通过布局形式、造园材料等方面的统一、协调, 使整个景观效果和谐。其中对比可有以下几种:空间对比 开敞空间与闭合空间的对比。如果人从开敞空间骤然进入到闭合空间, 视线突然受阻, 会产生压抑感; 相反, 从封闭空间转到开敞空间, 则会豁然开朗。如东北林业大学校园主楼后, 通过高大植株组成的夹道很封闭, 当进入到喷泉区时, 空间对比强烈, 小空间也显得很开阔, 使人心情舒畅。方向对比 园林中由植株构成的具有线的方向性时, 会产生方向对比, 它强调变化, 增加景深与层次。如空旷的草坪和竖向高耸的密林相比,草坪显得更加开阔。又如水平方向开敞的大草坪与垂直方向的孤植树之间的对比, 使孤植树更加突出。体量对比 体量指景物的实体大小而言, 还有粗细与高低的对比关系, 目的是相互衬托。如哈市开发区绿地大小高低错落的球形剪型树与细长的桧柏对比, 令人耳目一新。色彩对比 色彩是造型艺术(视觉艺术) 的主要因素。“远观其色, 近观其形”, 色彩给人第一印象。三原色中, 每两种原色混合成的间色与第三种原色之间构成补色, 也称对比色。如橙与蓝、红与绿、黄与紫, 这种色彩对比能使人产生兴奋、刺激的感觉。如在花坛设计中, 黄色的金盏可以用紫色的矮牵牛镶边, 绚烂夺目。

谁写的

植物生理学论文3000字

这个我建议你最好翻翻plant physiology,planta等最新杂志,看看也就知道人家当前都些什么了或者去生物谷的相应板块上看看,可能有你需要的。

产生植物生理学的起源一般都追溯到16世纪荷兰人范埃尔蒙的实验他把一条柳枝栽在盆中,每天浇水,5年以后柳枝增重30倍,而盆中土的重量减少甚微,因此他认为植物的物质来源不是土而是水这是第一次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植物的生理现象到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初期,英国的J·普里斯特利,荷兰的J·英恩豪斯等人陆续发现了光合作用的主要环节,证明绿色植物能在光下将空气中的CO2和土壤中的水合成有机物并放出O意大利人M·马尔皮基,英国S·黑尔斯,法国J·B·布森戈,德国J·von·李比希,英国C·R·达尔文等人分别发现或阐明了植物中的物质运输、水分吸收与蒸腾、氮素营养、矿质吸收、植物的感应性和运动等现象随着知识的积累和系统化,1800年,瑞士的J·塞内比埃撰写并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植物生理学》走向微观19世纪后期德国的J·von·萨克斯首先开设了植物生理学专门课程在他和他的学生们努力下,植物生理学从植物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特别是20世纪20~30年代,由于物理、化学、微生物学和普通生理学的进展以及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的兴起,使植物生理学深入到细胞水平30~40年代进入细胞器水平,如以离体的线粒体、叶绿体来分析呼吸和光合等作用的机理,50年代以后,更深入到大分子的组合,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离体酶系的作用,以至电子传递系统机理等纵深方面,跨入分子水平或亚分子水平,成为分子生物学的一个方面就研究的时间尺度而论,从范埃尔蒙实验的5年缩短到几天,几小时,现在则缩短到秒级,毫秒(10-3秒)级,微秒(10-6秒)级,纳秒(10-9秒)级甚至皮秒(10-12秒)级了走向宏观植物生理学发展的另一端是走向宏观由对植物个体,扩展到群体、群落的研究因为无论是在人为的农田或自然界中,植物都是聚集在一起,很少单株生存;农业生产也常是以土地面积为单位,而不是按单株来计算产量因此必须注意群体的结构和活动;植物体与外界环境及其他植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关系;通风透光、土壤水肥供应情况以及共生和互斥的现象和机理这样植物生理学就与生态学接壤,并发展出了植物生理生态学和生态生理学这两门分支学科近代进入定量及模拟阶段近代植物生理学家的研究工作,已部分进入定量的阶段,在引入电子计算机等新技术后,开始了对植物生理活动的数学模拟因为植物几乎是吸收和转化太阳能的唯一成员,所以在探讨生命起源、开发能源、宇宙航行、地球外生命以及仿生模拟等问题时,植物生理学也是必不可缺的最早记录远在3000多年前(公元前14~前11世纪),中国的甲骨文中就有涉及植物生理活动的关于农业耕耘施肥的记述其后在《氾胜之书》(约公元前100),《齐民要术》(533~544),《天工开物》(1637)等专著中更有许多阐述明末《天工开物》的著者宋应星(1587~1660)在与范埃尔蒙差不多同时所著的《论气》一书中曾说:“气从地下催腾一粒,种性小者为蓬,大者为蔽牛干霄之木,此一粒原本几何?其余皆气所化也”已明确指出了植物利用空气来生长植物生理在中国的发展史中国比较系统的实验性植物生理学是从国外引进的20世纪20年代初,钱崇澍、张珽留学回国后,开始讲授植物生理学;李继侗1927年起先后在南开大学、清华大学,罗宗洛自1931年起先后在中山大学、中央大学、浙江大学、中央研究院,汤佩松自1933年起先后在武汉大学、清华农业研究所等处建立了植物生理实验室他们的研究成果至今仍常为国外文献所引用他们所教育的第一、二代学生,现在是国内本学科的主力30~40年代由于抗日战争和战后国内的动乱,各大学及研究所颠沛流离,植物生理学亦与其他科学一样未得充分发展,专业队伍总共不过30人1949年以后,植物生理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发展很快,在有关植物生理学的各个领域里,都程度不等地开展了工作,尤其是在光合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取得有重要意义的结果目前,在中国设有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各大地区的植物研究所及各高等院校中,设有植物生理学研究室(组)或教研室(组);农林等部门设立了作物生理研究室(组)中国植物生理学会自1963年成立后,已召开过4次全国性的代表大会,并出版了论文集许多省、市、自治区陆续成立了地方性植物生理学会中国植物生理学会主办了《植物生理学报》和《植物生理学通讯》两刊物,北京植物生理学会主办有不定期刊物《植物生理生化进展》应用与展望植物是地球上利用太阳能合成有机物的主要生物它们的生理活动对人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应用农业以栽培植物为主体,要控制作物的生命活动,增加产量并提高质量,就需要了解植物的生理活动如对植物的矿质营养的知识是合理施肥以及肥料工业的基础;对植物的水分关系的分析能为灌溉提供方案;了解了植物对光周期或春化作用的需要,不仅能解释气象条件如何决定物候期和预测引种成功的可能性,而且可以用人工照光或遮暗,和春化处理等办法来控制开花的季节;激素的发现,使人们得以合成,促进插条生根,疏花疏果,诱导、加强或解除休眠,促进或抑制生长等以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除草剂则是生长调节物质的高剂量应用,节约了大量除草的劳力;光合、代谢、运输、抗性等生理机理的研究为选种、育种提供了筛选指标;组织培养、细胞培养等技术的发展,为加快纯种的繁殖,改良与创造新种,开辟了新的途径在数次农业及粮食的国际会议讨论中,曾提出10余项迫切的研究任务,其中①光合作用与增产;②生物固氮;③矿质吸收;④对不良环境的抗性;⑤对竞争性生物系统的抗性;⑥植物的生长发育与激素等都属于植物生理学的范畴其余几项,如遗传工程,细胞工程,菌根及土壤微生物,大气污染,病虫害的控制,也与植物生理学有关所以植物生理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的知识基础展望环境保护,防止污染,也涉及植物生理学研究如用植物固沙防风、净化水源等70年代提出,由于工业发展,化石燃料燃烧量大,空气中C显著增加以致影响气候,增加植物光合来吸收C是对策之一 最近更突出的问题是新能量来源的开发由于古代留存的化石燃料资源总有枯竭的一天,各国对于寻求可以更新的能源均很重视现时地球上捕获转化太阳能的最重要的途径还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每年能固定3×10^21焦耳,虽然它只是落在地球上日光能总量的千分之一不到,但已经10倍于世界上每年的能量消耗提出的办法如:①利用现有的植物残渣制成沼气,在中国很多地方已经推广应用;②使植物产物发酵制造酒精,在某些国家已大量生产;③利用不适于耕种的土地栽植产油脂或碳氢化物的植物以提取燃料;④利用藻类或离体的叶绿体在光下产生氢气;⑤用提取的叶绿素及人造的无机半导体物质来模拟分解水来放氢,这些都是从植物生理学研究发展出来的太阳光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果能用来产生氢作为燃料,氧化燃烧后又成水,可反复使用,且不会造成污染

他讲的我听不懂

也可以去中国生命科学论坛看看,应该有不少东西

植物生理论文3000字

题目:浅谈观赏植物与养生作用 摘要:观赏植物有释放物质的特性,许多植物中含有抗菌素和具抗病毒作用的化学物质,这些植物可以散发出很多气体,使植物中的化学物质通过这些气体扩散到空气中,进而通过人的呼吸系统或皮肤毛孔进入人体,起到防病、强身、益寿的作用。关键词:观赏植物、养生、花卉、空气净化、保健论文: 现代都市人生活在繁华的城市,城市环境越来越不能满足人类的健康,但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更强调构建适宜人们生活的花园型城市。科学研究证明,许多植物中含有抗菌素和具抗病毒作用的化学物质,有些植物还能挥发出有益的化学物质,通过人的呼吸系统及皮肤进入人体,起到防病、强身、益寿的作用,这些植物通称为保健型植物或药用植物。 保健型植物在城市绿化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应用方式: 1、杀菌、利于防病空气中通常有近百种不同的细菌,大多是病原菌。有些植物能分泌挥发性物质,具有杀灭病菌和原生动物的作用。植物杀菌素是植物保护自身的天然免疫性因素之一。如悬铃木的叶子揉碎后,能在3分钟内杀死原生动物。2、净化空气植物对于改善大气环境来说,有两大作用:一是能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二是能够吸收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净化空气。大部分植物都能不同程度地吸收大气中的有害气体,例如:1公顷成林柳杉,每天能吸收60公斤二氧化硫,阔叶树中的臭椿、夹竹桃、悬铃木、杨柳类、广玉兰、银杏、槭树、柳树和加拿大杨等树种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还要大于针叶树,在城市绿化中经常采用的大叶黄杨、女贞和生长快速的泡桐、洋槐、桉树等具有较强的吸收氟的能力,城市绿化中常采用的大叶黄杨、女贞和生长快速的泡桐、洋槐、桉树等具有较强的吸收氟的能力,城市绿化中常见的小乔木合欢和紫荆、木槿都有吸收氯气的能力,香樟树和悬铃木等都有较好的吸收臭氧的作用。还有些植物能分泌出程度和种类不同的杀菌素,成为大气中有些细菌的天敌。此外,园林植物还能够吸取大气中存在的一些放射性物质,而这些放射性物质也是有害于人类的。因此人们称绿色植物是一种廉价的、多功能的空气净化器。3、嗅觉治疗嗅觉治疗主要通过植物散发的气体,引起人们嗅觉的不同感受,从而对周围人群产生不同的功效。该类植物由于具有花香且有观赏价值,长期以来受广大人民喜欢,可针对其不同气体对人体产生的不同功效进行种植应用。如荷花香使人心情平和,可以在寺庙、医院内及公园的湖边角隅处种植,制造宁静休养的空间;玫瑰花香使人爽朗愉快,适合在公共场所种植;茉莉花、玉兰花香使人轻松舒适,桂花香沁人心脾、使人减轻疲劳,均适宜在小区、医院、学校、公园及小游园配植。植物保健应用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我国古代民间端午节用苍术、艾叶、菖蒲、白芷、芸香熏燃后预防疾病,效果比紫外线好。华佗用绸布制成香囊,内装麝香、丁香、檀香挂在室内可治疗肺痨、吐泻。实验证明,这些香料有抑菌作用。目前,俄罗斯、美国、日本已有香花医院。在香花医院里治疗不靠昂贵的设备和药物,靠的是四季开放的鲜花。医生让病人吸入一定剂量的花香气,以此作为治疗手段。日本东京开设的“原宿诊疗室”,这家诊疗室主要治疗因过度紧张引起的疾病。一间20m2的休息室阵阵花香袭人,令人舒畅,心情愉快,忘却烦恼。“香味”来自放置于角落的薰衣草。美国也有类似医院。芳香植物还能提高工作效率。如日本心理学家的测试,将特定芳香气味导入工作场所,结果发现香味能消除人的疲劳紧张,减少操作失误。薰衣草香气中工作的电脑操作人员,击键差错可减少20%。茉莉花香的效果更好,可使失误降低1/3。效果最好的柠檬香气,能减少一半差错。4、体疗积极地体育锻炼能促使和增强人类体质,从而防止各种疾病。这就是广义的体疗类保健生态群落形成的基础。清晨,面对绿色植物,自然清净、呼吸流畅,使许多练功打拳者逐步忘我大道“入境”的真正清净境界。而面对某些特定的植物进行呼吸,还有一定的医疗作用。练功时面对松树(罗汉松、雪松、马尾松、油松、云南松)呼吸,则有驱风湿、舒筋、通经等作用。对关节酸痛、转筋挛急、脚气瘘软等疾病有一定的疗效。为什么松树对呼吸有这样的好处?因为松能挥发胡萝卜素、维生素C及含有a-莰烯(a-camphene)的油。人类练功三节活动,九窍俱开,十二经奇八脉,气血循行。吸入这些物质能疏通经络,增强器官的生化功能,从而起到医疗作用。面对樟树练功有通窍、止疼、避秽等疗效,特别时能刺激胃部,使胃部舒适温暖。因为樟树枝叶均有樟脑味,每当春季开花其香更甚,樟树挥发油类含有多种有机物,这些挥发性物质能祛风湿、暖肠胃。对一些气喘病、高血压、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则益在白果树前练功。白果是名贵药材,银杏叶含有双黄酮、山奈酚、芸香甙等成分。人类呼吸时会感到清香,有益心、敛肺、化湿、止泻的作用。长期在银杏下锻炼对凶闷心痛、心悸怔仲、痰喘咳嗽均有疗效。自上世纪70年代起,世界上出现了人类追求森林浴的热潮。美国、日本相继出出现森林医院。日本全国人口的60%的国民参加森林浴。他们研究了健康和森林的关系后,公认森林是有益于人体健康的三浴之一(海水、日光、森林)。德国提出了“森林对全民开放”,该国医疗界经过临床测试,得出森林浴后人体增强抗病能力,机能调整恢复。5、调剂精神生活园艺有助于调剂现代人的精神生活。鲜花的芳香,使人赏心悦目,情志调畅。居室里放上几盆花卉,或在庭院种植一些花草、盆景,可以丰富和美化家庭的环境,增添生活情趣,消除各种消极情绪。养花做盆景既是体力劳动锻炼,也是文化艺术修养的体现。研究证实,经常观赏盆景、鲜花,可使那些性情急躁的人变得温顺,心情不好的人变得爽朗愉快,消沉的人变得积极向上。一些老年孤独症患者,参加园艺劳动后,生活增添了乐趣,其寂寞和孤独感也减轻了许多。而且,人们在种花养草中,通过感受和体验这种高雅的娱乐和享受,可调节情绪,给精神上带来某种寄托和安慰。基于现有的园林保健植物研究,依据保健植物的生理习性(时效特征、空间特征、保健方式),以及植物和不同年龄段的人体健康的关系,把园林保健植物分为以下四种类型:(一)婴幼儿、青少年适宜型强身为主;提高对周围环境的免疫力,注重学习和娱乐,培养认知世界的能力,启发青少年思维(如天竺葵,可防止儿童染上疾病或中毒)。 (二)成年适宜型健身为主;提神醒脑、拓展思维,提高工作效率;工作减压,缓解疲劳(如梅花、白兰花、绿萝等,能帮助整天都在不停地做创造性的工作的脑力工作者人头脑清醒、思维明晰,自然清新的香味使紧张的神经得到缓解);(三)老年适宜型防病为主;注重减缓衰老、降血压、防止心老血管疾病的发生,延年益寿(樟树散发出的芳香型挥发油,能帮助老年人祛风湿、止痛;菊花、金银花的香味,可使患高血压的人血压下降);养生林园艺根据各类植物合理搭配,形成乔、灌、草,花、果、叶相结合的植物群落体系,达到融保健、科学、文化、艺术为一体的植物景观,以新观念、新方法建成具有良好保健型的生态药用植物别墅花园,为促进居民的身心健康发挥应有的生态环境效应。在我国,保健型园林的发展才刚刚起步,但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全国各地正积极尝试、大胆探索,涌现出不少成功的范例。要使保健型植物在城市园林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应用时要注意以下原则:(1)要从园林绿化的角度出发,掌握其核心是“绿”的原则。(2)处理好植物间竞争、共生、循环的关系。(3)注意植物喜阴好阳的习性,尽量让其形成有规律、有功能、错落有致、美观得体的园林群落。既充分展现出植物绿化、美化的园艺效果,又让其发挥植物的药用保健作用。(4)保健植物的功效是缓慢的,因此,要想起到明显的效果,必须达到一定的数量。(5)每种保健植物的功效是不一样,所以不要混在一起种植,否则反而影响其功效。园林绿地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是为城市发展和广大市民服务的。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动着城市园林的功能不断拓宽。保健型园林既可改善城市环境,又可使人民群众在园林环境中获得保健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非常符合我国人口众多、医疗措施缺乏和资金紧张等特殊国情。因此,广泛开展保健型园林建设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参考文献:1、 现代园艺 2011年第22期《浅谈城市保健型植物园的作用》2、百度文库《园林保健植物对人体的功能作用》网址: 3、于晔《生态景观与其植物配置的中和观》昆明理工大学学报, 2006年5月4、徐乃雄《城市绿地与环境》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01年9月正文(论文)部分3000字。希望采纳。

植物光合作用及其对光的需求无论是采用太阳光还是人工光进行植物生产,最终都是通过光合作用来完成产物的积累。光合作用是通过植物叶绿素等光合器官,在光能作用下将CO2和水转化为糖和淀粉等碳水化合物并释放出氧气的生理过程;与光合作用相对应的是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通^植物线粒体等呼吸器官,吸收氧气和分解有机物而释放CO2与能量的生理过程,是植物把光合作用形成的碳水化合物作为能量用来形成根、茎、叶等形态建成的重要生理活动。呼吸作用包括与光合作用毫无关系的暗呼吸以及与光合作用同时进行的光呼吸2个部分。作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有一个相互平衡的过程,随着生长阶段的不同,其平衡点也不同。实际生产中经常利用控制作物的光合速度和呼吸速度来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相对平衡,达到提高目标产量或改善产品品质的目的。植物的光合作用与CO2的吸收、释放关系密切,光合时吸收CO2,呼吸时排放CO2,这2种生理活动是同时进行的,所以光合器官的叶片内外的CO2交换速度也就等于光合速度减去呼吸速度。通常把该CO2交换速度也叫做净光合速度,其中的呼吸速度则是暗呼吸速度与光呼吸速度的总和。一般而言,C3植物光呼吸速度高,C4植物光呼吸速度低。因此,净光合速度为0时,光合速度等于光呼吸速度。光合速度的单位为kg/cm2・s)或mol/cm2・s)(以CO2计),表示单位叶面积单位时间内CO2的吸收、排放或交换量。光强对作物光合的影响光合产物的形成与光照的强度及其累积的时间密切相关。光照的强弱一方面影响着光合强度,同时还能改变作物形态,如开花、节间长短、茎的粗细及叶片的大与厚薄等。在某一CO2浓度和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光合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光照强度超过光饱和点时,净光合速度不但不会增加,反而还会形成抑制作用,使叶绿素分解而导致作物的生理障碍。不同类型植物的光饱和点的差异较大,光饱和点一般会随着环境中CO2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因此,植物生产中给予光饱和点以上的光照强度毫无意义;而另一方面,当光照强度长时间处于光补偿点之下,植物的呼吸作用超过了光合作用,有机物消耗多于积累,作物生长缓慢,严重时还会导致植株枯死,因此对植物生长也极为不利。通常情况下,耐荫植物的光补偿点为200~1000 lx,喜阳植物的光补偿点为1000~2000 lx。植物对光照强度的要求可分为喜光型、喜中光型、耐弱光型植物。蔬菜多数属于喜光型植物,其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均比较高,在人工光植物工厂中作物对光照强度的相关要求是选择人工光源的最重要依据,了解不同植物的光照需求对设计人工光源、提高系统的生产性能都是极为必要的。光质对作物光合的影响光质或光谱分布对植物光合作用和形态建成同样具有重要影响,地球上的植物都是在经过亿万年的自然选择来不断适应太阳辐射,并依据种类不同而具有光选择性吸收特征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波长范围为300~2000 nm,而以500 nm处能量最高。太阳辐射中,波长380nm以下的成为紫外线,380~760 nm的叫可见光,760 nm以上的是红外线也称为长波辐射或热辐射。太阳辐射总能量中,可见光或光合有效辐射占45%~50%,紫外线占1%~2%,其余为红外线。波长400~700 nm的部分是植物光合作用主要吸收利用的能量区间,称为光合有效辐射;波长700~760 nm的部分称为远红光,它对植物的光形态建成起到一定的作用。在植物光合过程中,植物吸收最多的是红、橙光(600~680 nm),其次是蓝紫光和紫外线(300~500nm),绿光(500~600 nm)吸收的很少。紫外线波长较短的部分,能抑制作物的生长,杀死病菌孢子、波长较长的部分,可促进种子芽、果实成熟,提高蛋白质、维生素和糖的含量;红外线还对植物的萌芽和生长有刺激作用,并产生热效应。不同的光谱成分对植物的影响效果也不尽相同(表1),强光条件下蓝色光可促进叶绿素的合成,而红色光则阻碍其合成。虽然红色光是植物光合作用重要的能量源,但如果没有蓝色光配合则会造成植物形态的异常。大量的光谱实验表明,适当的红色光(600~700 nm)/蓝色光(400~500 nm)比(R/B比)才能保证培育出形态健全的植物,红色光过多会引起植物徒长,蓝色光过多会抑制植物生长。适当的红色光(600~700 nm)/远红色光(700~800 nm)比(R/FR比)能够调节植物的形态形成,大的R/FR比能够缩短茎节间距而起到矮化植物的效果,相反小的R/FR比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所有这些特征都是植物工厂选择人工光源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对于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节能光源,如LED、LD以及冷阴极管等来说显得更为重要,因为这些光源需要通过不同光谱的单色光组合构成作物最适直的光质配比,以保障高效生产和节能的需求。光周期对植物的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光形态建成与日长(或光期时间)之间的相互关系称其为植物的光周性。光周性与光照时数密切相关,光照时数是指作物被光照射的时间。不同的作物,完成光周期需要一定的光照时数才能开花结实。长日照作物,如白菜、芜青、芭英菜等,在其生育的某一阶段需要12~14 h以上的光照时数;短日照作物,如洋葱、大豆等,需要12~14h一下的光照时数;中日照作物,如黄瓜、番茄、辣椒等,在较长或较短的光照时数下,都能开花结实。

  • 索引序列
  • 植物生理学论文5000字
  • 植物论文5000字
  • 园林植物论文5000字
  • 植物生理学论文3000字
  • 植物生理论文3000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