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人文历史杂志2021第一期内容

人文历史杂志2021第一期内容

发布时间:

人文历史杂志2021第一期内容

世界历史:美国通史(共6册)(精)300多,世界文明通史(共10卷全彩版)(精)1000多。 中国历史:中国通史(全十二卷共二十二册)上海人民出版社60

国家人文历史国家人文历史是一款电子杂志阅读app以原有杂志内容为基础,采用入库重制的方式

你好。我是历史专业的大学生我认为《国家历史》《百家讲坛》《百科新说》三本不错

国家人文历史 是人民日报主管的大型彩版人文杂志,权威,可读,趣读是其特点,还原历史真相,可信,可靠。《国家人文历史》全年合集2010~2019年高清PDF彩版电子杂志已经整理完毕。

人文历史杂志2021第一期

从小就是文史方面的控,喜欢八卦但偏偏对什么明星之类萌不起来,然后被热爱《黑塔利亚》的死党传染,对历史的细节和缝隙更加想挖来挖去,于是此杂志很好的满

楼主要是真心想了解历史 那就 二十四史 别听其他人扯淡 那些都是后人根据古代史书编写的

刊名:国家人文历史National Humanity History曾用名:文史参考主管单位:人民日报社主办单位:人民日报社周期:半月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ISSN:2095-5189CN:10-1110/K邮发代号:2-339创刊时间:2010单价:00定价:00作为人民日报社发行的文史类杂志,其权威性还是可以得到较高的保障的。杂志的订阅可以到当地邮政局,请工作人员给予订阅单填写后订阅,现在一般都允许破季订阅。国家人文历史的邮发代号为2-339。其他的历史类评价较好的杂志还有文博、看历史、文史博览、文史月刊、文史春秋等等。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都在历史这个大命题下,但各杂志的偏重点是不一样的,因此最好是查询清楚后,确实是自己需要的再行订阅。查询可在当地邮政局查看期刊订阅黄页,有相关杂志的推荐介绍,也可网络搜索,进杂志社的官方主页进行观看后决定。

文史》《周秦汉唐文化研究》这两本学术性比较浓,尤其是前者,用的都是繁体字,连篇累牍的,适合高水平人观看,比较累。《文史知识》《历史学家茶座》这二者通俗易懂,篇幅较短,适合一般读者观看,以上4本新华书店有卖。《西域文化研究》这是本新出的历史期刊,内容比较难得,全是关于西域的历史和文化。新华书店有卖。如果喜欢古代司法,可以订购《法史学刊》,这是一本专门研究历代司法的刊物。比较老的有《历史研究》《清史档案》,不过现在很少看到,估计只能在地摊上买到了。个人感觉,《国家历史》不好,首先,商业化气息太浓,不是纯学术性杂志,更像是《文明》《华夏地理》那样的画册。其次,作为一本新闻历史杂志,所以对近现代历史挖掘比较多,而1840年前的内容较少刊载。毕竟搞新闻的不会像史学家那样去啃读史籍。所以它的内容范围太窄,更像是一本近现代史杂志。三,噱头太多,名为历史杂志,内容却是和当今生活息息相关,挑了些跟当今生活比较密切相关的内容来刊。比如现在在放《赤壁》,它就登了篇《赤壁1800年》,还有《华洋冲撞100年》,这又是结合中国入世写的一篇经济史文章。

人文杂志2021年第一期内容

《论〈离骚〉的自我形象》,载《北方论丛》1986年第6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7年第1期转载。 《论〈离骚〉的情感内涵》,载《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8年第3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8年第12期转载。 《论屈原艺术想象的独创性》,载《东北师大学报》1988年第4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8年第11期转载。 《先秦国家观念与屈原的宗国意识》,载《东北师大学报》1989年第4期。 《春秋战国时代“士”阶层的类型分析》,载《延边教育学院学刊》1990年第1—2期;人大报刊资料《先秦、秦汉史》1990年第10期转载。 《“生王之头不若死王之垄”》,载《甘肃社会科学》1991年第1期。 《先秦“士”阶层的文化心态与历史命运》,载《贵州文史丛刊》1991年第2期;人大学报刊资料《先秦、秦汉史》1992年转载。 《屈原社会理想与儒法两家的关系》,载《东北师大学报》1992年第3期。 《关于屈原作品的流传与真伪》,载《齐齐哈尔师院学报》1992年第6期。 《话说〈橘颂〉》,载《通化师院学报》1993年第1期。 《〈招魂〉作者补证》,载《社会科学战线》1993年第3期。 《楚辞作家对传统精神文化的全面融汇》,载《长白论丛》1993年第3期。 《楚辞:诗歌形式的纵深拓展》,载《人文杂志》1993年第3期。。 《中国礼乐文化初论》,载《东北师大学报》1993年第6期。 《从我国古籍探索远古乐舞艺术》,载《贵州文史丛刊》1993年第4期。 《〈九歌〉“二湘”异辞同源说》,载《松辽学刊》1994年第1期。 《楚辞〈招魂〉的结构特征与语言特征》,载《苏州大学学报》1994年第3期。 《百世诗宗的文化传承》,载《东北师大学报》1994年第5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4年第12期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5年第1期摘编。 《略说“东皇太一”》,载《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第4期。 《中国诗歌中渔父意象的发韧之作——读楚辞〈渔父〉》,载《文史知识》1994年第12期。 《屈原人格的背景、内容与价值》,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年第1期。 《中国古典小说中诗文融合传统的渊源与发展》,载《中国文学研究》1995年第2期。 《公木的诗学世界》,载《人民日报》1996年6月27日第十一版。 《广阔的视野,崭新的高度》,载《社会科学战线》1998年第3期;《新华文摘》1998年第9期转载。 《读诗札记(六则)》,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8年第6期。 《从〈诗经〉看周代天命观念之兴衰》,载《江海学刊》1999年第2期。 《“平淡”:陶诗风格之阐释》,载《社会科学战线》1999年第2期。 《〈诗经〉对答之体及其历史意义》,载《文学遗产》1999年第2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9年第7期转载。 《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展望——古典文学研究片论》,载《文学前沿》第一辑,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孔子的诗学》,载《深圳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1年第4期转载。 《中国上古诗歌的历史文化观照》,载《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第1期。 《睹新春之景咏乡思之情——读王湾〈次北固山下〉》,载《名作欣赏》2001年第1期。 《夏夜的图景丰年的欢乐——辛弃疾〈西江月〉赏析》,载《古典文学知识》2001年第3期。 《青春溪水里的一朵浪花——读李清照〈如梦令〉》,载《名作欣赏》2001年第4期。 《从“兮”字用法看楚辞〈九歌〉的音乐特性》,载《社会科学辑刊》2001年第2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1年第8期转载。 《从〈生民〉到〈离骚〉——上古诗歌历史发展的一个实证考察》,载《文学遗产》2001年第4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1年第12期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1年第5期摘编。 《中国古典诗歌中“生命意识”的内涵与泛化》,载《深圳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 《仰望泰山志在高远——杜甫〈望岳〉赏读》,载《古典文学知识》2001年第6期。 《屈原的诗学》,载《深圳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3年第5期转载。 《中国古典诗学的抒情理论》,载《中华读书报》2002年11月27日。 《夏商时代的天命观念及其文化形态》,载《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性善·仁政·浩然之气——孟子精神世界的再认识》,载《深圳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一个哲学悖论的诗学消解——老子“道”本体的无限性及其审美转化》,载《文艺研究》2007年第12期。 《流芳千古的一代文宗欧阳修》,载《文史知识》2007年第12期。 《眼观风云浩荡胸怀日月运行——曹操〈观沧海〉赏析》,载《古典文学知识》2008年第2期。 《一部不该被遗忘的著作——重读杨公骥先生<西藏古史考>》,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8年第4期。 《礼乐传统下的孔子音乐美学》,载《左传研究论文集》,中华书局,2009。 《地域特征民族本质世界背景——岭南文化研究的三个维度》,载《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12期;《新华文摘》2011年第7期全文转载。 《杨公骥的学术风范》,载《读书》2011年第11期。 《“诗中有画”的典型范例——读王维〈山居秋暝〉》,载《古典文学知识》2012年第4期。 《独创性与超越性:莫言的启示》,载《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3年第5期转载。 《〈“远”范畴的审美空间〉序》,载《“远”范畴的审美空间》,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 《〈文学遗产〉照亮我的学术之路》,载《〈文学遗产〉六十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美景如画情韵悠长——读白居易〈题岳阳楼〉》,载《文史知识》2015年第1期。 《陶渊明“真意”探微》,载《学术研究》2015年第4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5年第8期转载。 《公木的“第三自然界”》,载《读书》2018年第4期。 《孔子“世界观”的启迪》,载《儒学文学关系研究》,线装书局,2018。 《“四高一转”:白居易人生道路的个体特征》,载《江苏师范大学学报》2019年第4期; 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20年第8期转载。 《孔孟“孝”论的历史渊源与伦理内涵》,载《中国文化研究》2019年第4期。 《失意伤别的悲叹与共鸣——读白居易 〈送张山人归嵩山〉》,载《名作欣赏》2020年第8期。 《〈新华颂——公木诗文选〉序》,载《新华颂——公木诗文选》,长春出版社,2021。 《时代的歌声 战士的情怀——公木诗歌创作述论》,载《诗探索》2021年第2期。 《白诗脞谈》,《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21年第4期。 《“孤灯挑尽”:宫禁习俗、艺术渲染和人性意义——读白居易〈长恨歌〉札记》,《河南大学学报》2021年第6期。

栩栩华生有:人文杂志、《NYT Travel 新视线》等。截至目前,栩栩华生已经有了针对高端时尚的人文杂志《T Magazine》、针对旅行内容的《NYT Travel 新视线》、针对设计内容的《WALLPAPER 卷宗》、针对商务时尚内容的《WSJ 出色》和饮食内容的《FOOD & WINE》等细分内容刊物矩阵。《人文杂志》《人文杂志》创刊于1957年4月,是由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主管、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学术理论刊物。 据2020年5月《人文杂志》官网显示,该刊编委会成员27人,编辑部编辑6人、编务1人。据2020年5月20日中国知网显示,《人文杂志》共出版文献7804篇、总被下载2218119次、总被引41019次;(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54、(2019版)综合影响因子为630。据2020年5月20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人文杂志》载文量为3771篇、基金论文量为1291篇、被引量为23144次、下载量为199268次;据2017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人文杂志》影响因子为68,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670种)中排第2486名。

人文杂志2021年第一期内容大全

《缤纷的生命》([美]爱德华·威尔逊)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资源链接:链接:-lWVtuFaQYAyBmSyPg 提取码:yc7i书名:缤纷的生命作者:[美]爱德华·威尔逊译者:金恒镳豆瓣评分:6出版社:中信出版社·新思文化出版年份:2021-5页数:486内容简介:★爱德华·威尔逊典藏作品。一曲博物学家对地球缤纷生命的赞歌。★达尔文《物种起源》最佳续篇,媲美《寂静的春天》的环保作品,“生物多样性”开山之作。=============================================================【内容简介】我不想就拯救地球对人们进行说教,只想与众人分享自然世界的趣味。它是我们的归属之地。保护自然,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爱德华•威尔逊这是一场生命的盛大冒险,威尔逊带领我们从洪荒一路走来,攀上热带雨林的浓密树冠,潜入神秘深邃的海底世界,看蚂蚁、蝴蝶、飞鸟、浮游生物等纷纷登场,上演一部辉煌伟大、异彩纷呈的地球生命演进史诗。从基因到物种再到生态系统,威尔逊以生物学家的博学多识、孩童般对自然之美的热情追逐,以及优美典雅的文字,勾勒出地球生命变迁的脉络,细致描绘了地球生命图景中教人屏息的绚丽景观。地球上的物种古老、独特而珍贵,每一个都是千百万年进化的杰作。地球生命既坚强又脆弱,历经五次大灭绝,从绝境中新生、繁衍、变异,才成就了自然界的丰富瑰丽。如今,它们却在人类的手中迅速凋零。威尔逊提醒我们,生物的多样性是维系世界之钥,更是驱动着生物进化的活力。人类应当回归为自然的一份子,珍视生命多样性这个宝藏。这是一部只有博物学家才能写就的精彩之作,被媒体赞誉为“自《寂静的春天》以来ZUI重要的HUAN保著作”。翻开这本书,它将以科学的理性与人文的真诚,撼动你的心灵。=============================================================【编辑推荐】“ZUI后的博物学家”、生物多样性之父、两届普利策奖得主爱德华·威尔逊典藏作品,达尔文《物种起源》ZUI佳续篇,《寂静的春天》以来ZUI重要的HUAN保作品,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开山之作。生动讲述辉煌伟大的地球生命演化史,一场对地球缤纷生命的赞歌和挽救。从热带雨林到海底世界,从基因到物种,再到生态系统,讲述物种的起源、进化、分化与死亡,描绘生物圈的复杂精妙及其重要性,人类对整个生物圈中的影响已然警钟长鸣。行文流畅优美,案例丰富独到,逻辑清晰紧凑,能够激发读者深入阅读和探索的乐趣,兼具科学QUAN威与阅读品位。内含16页精美彩色插图,记录威尔逊对自然的探索历程,展示自然世界和缤纷物种的曼妙;文中近百幅图表,不仅辅助文意理解,也是一场罕有的视觉盛宴和共鸣。畅销英、德、日等全球多个国家,斩获诸多奖项和荣誉,口碑不衰。荣获首届“大鹏自然好书奖”之“年度学术奖”、2016年度“十大自然好书”、美国国家图书评论奖获奖作品、纽约公共图书馆科学类“世纪十大好书”、台湾《联合报》读书人年度最佳书奖。推进“生物多样性”成为影响全球HUAN保的重要理念,为唤醒各国人民对生态HUAN保理念的认知做出重要贡献。=============================================================【媒体推荐】一本重要的书……一部对自然选择的惊人发现、对进化和神奇创造力的颂歌……威尔逊从人类面临生态灾难的角度,赞颂了多样的进化给人类带来的好处。——《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这是有关生物多样性的最权威著作。哈佛大学顶尖的昆虫学者威尔逊,详细讲述了地球生物多样性的兴起和人类对其造成的巨大威胁。他情词恳切地呼吁人类要拯救动植物的多样性,注定会让所有年龄、所有背景的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图书馆杂志》(Library Journal)威尔逊对自然之美与神秘的热情,对科学方法的一贯坚持,以及其卓越非凡的专业地位,为我们贡献了这部自《寂静的春天》以来最重要的环保著作。——《波士顿环球报》(The Boston Globe)这本书语言古典尔雅,科学可信。作者除了对自己科学经历和对大自然亲自体验的生动描述外,还有科学理性的阐述,呈献给读者的是一本具科学权威性的散文般语言的好书。——《纽约书评》(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从达尔文以来,还没有一个人对生态学有如此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自私的基因》作者)著名保护生物学家威尔逊在本书中说,生物多样性就是生命形式的多样性。一枝一叶总关情,无论是贵为国宝的熊猫,还是隐藏于人类视野之外的某种最微小的昆虫,皆是自然母亲最美妙的创造,皆是生命进化中最珍贵的果实。人类无法孤独地行走于天地之间,我们必须与万物同生共存。我们需要自然界,特别是那些看似荒野、实为家园的地方。潘文石 中国生物学界泰斗、“熊猫之父”当代杰出的演化论学者、普利策奖两度得主威尔逊教授,在此生动讲述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与意义,形成与维持,及其与环境伦理的关系。《缤纷的生命》彰显了当代博物学家的宏大视野和令人钦佩的学术抱负,它是当之无愧的经典。刘华杰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物文化倡导者作者简介:爱德华·威尔逊( Edward O Wilson )◎ 最具文采的科学家◎ 最博学多识的作家◎ “最后的博物学家”生于1929 年,当今美国生物学界的翘楚,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家之一。“生物社会学”之父,“生物多样性”概念提出者。目前是哈佛 大学比较动物学博物馆昆虫馆的名誉馆长兼荣誉研究教授。先后获得100 多个国际性奖项,包括美国的国家科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的克拉福德奖、日本的国际生物奖。 1996 年,被《时代》杂志评为对当代美国影响最大的 25 位美国人之一。他热心投身环保事业,曾获世界自然基金会颁发的金质奖章、美国奥杜邦学会颁发的奥杜邦奖章等。威尔逊非常擅长著述,文笔优美,有 30 余部著作,先后以《论人性》和《蚂蚁》两度获得普利策奖。

《论〈离骚〉的自我形象》,载《北方论丛》1986年第6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7年第1期转载。 《论〈离骚〉的情感内涵》,载《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8年第3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8年第12期转载。 《论屈原艺术想象的独创性》,载《东北师大学报》1988年第4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8年第11期转载。 《先秦国家观念与屈原的宗国意识》,载《东北师大学报》1989年第4期。 《春秋战国时代“士”阶层的类型分析》,载《延边教育学院学刊》1990年第1—2期;人大报刊资料《先秦、秦汉史》1990年第10期转载。 《“生王之头不若死王之垄”》,载《甘肃社会科学》1991年第1期。 《先秦“士”阶层的文化心态与历史命运》,载《贵州文史丛刊》1991年第2期;人大学报刊资料《先秦、秦汉史》1992年转载。 《屈原社会理想与儒法两家的关系》,载《东北师大学报》1992年第3期。 《关于屈原作品的流传与真伪》,载《齐齐哈尔师院学报》1992年第6期。 《话说〈橘颂〉》,载《通化师院学报》1993年第1期。 《〈招魂〉作者补证》,载《社会科学战线》1993年第3期。 《楚辞作家对传统精神文化的全面融汇》,载《长白论丛》1993年第3期。 《楚辞:诗歌形式的纵深拓展》,载《人文杂志》1993年第3期。。 《中国礼乐文化初论》,载《东北师大学报》1993年第6期。 《从我国古籍探索远古乐舞艺术》,载《贵州文史丛刊》1993年第4期。 《〈九歌〉“二湘”异辞同源说》,载《松辽学刊》1994年第1期。 《楚辞〈招魂〉的结构特征与语言特征》,载《苏州大学学报》1994年第3期。 《百世诗宗的文化传承》,载《东北师大学报》1994年第5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4年第12期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5年第1期摘编。 《略说“东皇太一”》,载《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第4期。 《中国诗歌中渔父意象的发韧之作——读楚辞〈渔父〉》,载《文史知识》1994年第12期。 《屈原人格的背景、内容与价值》,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年第1期。 《中国古典小说中诗文融合传统的渊源与发展》,载《中国文学研究》1995年第2期。 《公木的诗学世界》,载《人民日报》1996年6月27日第十一版。 《广阔的视野,崭新的高度》,载《社会科学战线》1998年第3期;《新华文摘》1998年第9期转载。 《读诗札记(六则)》,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8年第6期。 《从〈诗经〉看周代天命观念之兴衰》,载《江海学刊》1999年第2期。 《“平淡”:陶诗风格之阐释》,载《社会科学战线》1999年第2期。 《〈诗经〉对答之体及其历史意义》,载《文学遗产》1999年第2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9年第7期转载。 《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展望——古典文学研究片论》,载《文学前沿》第一辑,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孔子的诗学》,载《深圳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1年第4期转载。 《中国上古诗歌的历史文化观照》,载《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第1期。 《睹新春之景咏乡思之情——读王湾〈次北固山下〉》,载《名作欣赏》2001年第1期。 《夏夜的图景丰年的欢乐——辛弃疾〈西江月〉赏析》,载《古典文学知识》2001年第3期。 《青春溪水里的一朵浪花——读李清照〈如梦令〉》,载《名作欣赏》2001年第4期。 《从“兮”字用法看楚辞〈九歌〉的音乐特性》,载《社会科学辑刊》2001年第2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1年第8期转载。 《从〈生民〉到〈离骚〉——上古诗歌历史发展的一个实证考察》,载《文学遗产》2001年第4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1年第12期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1年第5期摘编。 《中国古典诗歌中“生命意识”的内涵与泛化》,载《深圳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 《仰望泰山志在高远——杜甫〈望岳〉赏读》,载《古典文学知识》2001年第6期。 《屈原的诗学》,载《深圳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3年第5期转载。 《中国古典诗学的抒情理论》,载《中华读书报》2002年11月27日。 《夏商时代的天命观念及其文化形态》,载《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性善·仁政·浩然之气——孟子精神世界的再认识》,载《深圳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一个哲学悖论的诗学消解——老子“道”本体的无限性及其审美转化》,载《文艺研究》2007年第12期。 《流芳千古的一代文宗欧阳修》,载《文史知识》2007年第12期。 《眼观风云浩荡胸怀日月运行——曹操〈观沧海〉赏析》,载《古典文学知识》2008年第2期。 《一部不该被遗忘的著作——重读杨公骥先生<西藏古史考>》,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8年第4期。 《礼乐传统下的孔子音乐美学》,载《左传研究论文集》,中华书局,2009。 《地域特征民族本质世界背景——岭南文化研究的三个维度》,载《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12期;《新华文摘》2011年第7期全文转载。 《杨公骥的学术风范》,载《读书》2011年第11期。 《“诗中有画”的典型范例——读王维〈山居秋暝〉》,载《古典文学知识》2012年第4期。 《独创性与超越性:莫言的启示》,载《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3年第5期转载。 《〈“远”范畴的审美空间〉序》,载《“远”范畴的审美空间》,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 《〈文学遗产〉照亮我的学术之路》,载《〈文学遗产〉六十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美景如画情韵悠长——读白居易〈题岳阳楼〉》,载《文史知识》2015年第1期。 《陶渊明“真意”探微》,载《学术研究》2015年第4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5年第8期转载。 《公木的“第三自然界”》,载《读书》2018年第4期。 《孔子“世界观”的启迪》,载《儒学文学关系研究》,线装书局,2018。 《“四高一转”:白居易人生道路的个体特征》,载《江苏师范大学学报》2019年第4期; 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20年第8期转载。 《孔孟“孝”论的历史渊源与伦理内涵》,载《中国文化研究》2019年第4期。 《失意伤别的悲叹与共鸣——读白居易 〈送张山人归嵩山〉》,载《名作欣赏》2020年第8期。 《〈新华颂——公木诗文选〉序》,载《新华颂——公木诗文选》,长春出版社,2021。 《时代的歌声 战士的情怀——公木诗歌创作述论》,载《诗探索》2021年第2期。 《白诗脞谈》,《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21年第4期。 《“孤灯挑尽”:宫禁习俗、艺术渲染和人性意义——读白居易〈长恨歌〉札记》,《河南大学学报》2021年第6期。

人文杂志2021年第一期内容摘抄

《哲学百年》 北京出版社 1999年12月《位极北辰》(独立完成30万字) 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儒学文化大观》 2001年《金岳霖学术思想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年12月论文 《金岳霖共相理论剖析》 《哲学研究》 1990年第四期《金岳霖在知识论出发方式上的变革》 《北京大学学报》 1992年第2期《金岳霖真理标准综合说》 《中国哲学史》 1992年创刊号《试析金岳霖〈论道〉中的能与式》 《文史哲》 1990年第一期《罗素与张申府》 《学术月刊》 1994年第12期《金岳霖与中国哲学》 《哲学研究》 1995年增刊《冯友兰重建形上学之方法》 《求是学刊》 1993年第4期《试论中国传统哲学的直觉思维方式》 《北方论丛》 1990年第1期《金岳霖归纳理论述评》 《学术交流》 1994年第4期《金岳霖的知识论与中国哲学的现代化》 《理论探讨》 1994年第4期《金岳霖论事实》 《学术交流》 1992年第4期《儒家的理想人格及其在传统社会中的示范作用》 《大庆高专学报》 1994年第1期《冯友兰〈新理学〉方法论批判》 《二十一世纪》 1996年第12期《什么是知识》 《求是学刊》 1999年第3期《方东美哲学思想的庄学精神》 《中国哲学史》 2000年第1期《中国现代哲学中的方法论意识》 《中国哲学史》 2000年第3期《中国现代哲学视野下的分析哲学》 《科学 经济 社会》 2000年第3期《汤一介与中国哲学史研究》 《社会科学战线》 2001年第1期《庄子人学的现代意义》 《哲学研究》 1998年增刊《也论方东美哲学思想的儒家精神》 《中国哲学史》 2001年第4期《重建还是拒斥形而上学》 《东岳论丛》 2002年第1期《论知识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新视野》 2002年第2期《反思 方法 境界》 《学术界》 2002年第1期《知识论与哲学》 《北京大学学报》 2002年第2期《从生存论哲学看人的在世方式》 《新视野》 2004年第2期《张岱年哲学慧观中的逻辑分析方法》 《北京大学学报》 2004年5期《略谈文化与文化建国理念》 《博览群书》 2008年第八期《金岳霖,重视知识论与逻辑研究之第一人》 《北京日报》 2009年8月31日《中国传统思想的意义》 三联书店《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 1988年《金岳霖的中西文化观》 湖南人民出版社《文化冲突中的抉择》 1989年7月《金岳霖真理标准说的启迪》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改革开放与马克思主义》 1991年《试析金岳霖的‘理有固然,势无必致’》 三联书店《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 1991年《金岳霖论感觉内容和外物的关系》 江苏文艺出版社《学人》 1992年《从张载的易学哲学看中国气论哲学的特色》 河北人民出版社《中西哲学与文化》 1992年《金岳霖在知识论出发方式上的变革》 《新华文摘》 1992年第六期《中国哲学应重视对知识论的研究》 光明日报 1993年3月23月《从知识看人性》 北京大学出版社《文化的回顾与展望》 1994年《金岳霖论道》 上海古籍出版社《道家文化研究》第十辑 1996年《冯友兰共相理论今探》 九州图书出版社《中国传统哲学新论》 1999年《罗素哲学思想在中国》 四川教育出版社《分析哲学——回顾与展望》 2001年《张岱年分析唯物论知识论管窥》 湖北教育出版社《现代中国》第一辑 2001年10月《胡适与实验主义哲学》 中国书籍出版社《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哲学》 2001年6月《中国现代科学史上的〈科学〉杂志》 北京大学出版社《诠释与建构》 2001年9月《新理学的道家精神》 广东人民出版社《道家与道教》中的《道家卷》 2001年9月Jin Yuelin’s Philosophy of Dao Blackwell Contemporary 2002《罗素哲学在中国的热情宣传者:张申府》 湖北教育出版社《现代中国》第二辑 2002年《冯友兰与逻辑分析方法》 北京大学出版社《传统与创新》 2002年《中国现代哲学中的形而上学建构理路》 北京大学出版社《本体诠释学》 2002年《知识论研究在现代中国》 安徽人民出版社《东吴哲学》 2002年卷罗素《哲学问题》(1912)及其在华演讲《哲学问题》(1921)之异同考 湖北教育出版社《现代中国》第三辑 2003年《贺麟“新心学”的基督情怀》 《人文杂志》 2003年4期《以哲学代宗教——冯友兰哲学观管窥》 《中州学刊》 2003年4期《分析哲学在中国》 商务印书馆《中西会通与中国哲学的近现代化转换》 2003年6月《方东美的儒释道会通论及其庄学精神》 三联书店《道家文化研究》 第二十辑 2003年9月《金岳霖——当代新道家》 三联书店《道家文化研究》 第二十辑 2003年9月《儒释道:纷争与融合》 《普门学报》 第二十四期 2004年11月《“天地本一气”——牧隐自然观管窥》 商务印书馆《哲学、宗教与人文》 2004年12月《论儒家思维方式的特质》 山东文艺出版社《齐鲁文化研究》 总第三期 2004年12月《中国哲学和philosophy》 《河北学刊》 2004年第四期 2004年1月<'中国哲学''合法性'讨论的合法性问题>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4年2期 2004年4月<贺麟的文化体用观>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哲学与易学> 2004年4月《北京大学哲学系与中国现代哲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观澜集》 2004年4月《洪谦与维也纳学派》 北京大学出版社《观澜集》 2004年4月「境地」に関する理论の伝统性と论理的分析方法の近代性との间で-冯友兰「新理学」の方法论に関する考察 『中国-社会と文化』  第19号 2004年4月《风云际会哲学门》 《光明日报》 2004年4月22日《On Jin Yuelin' matephysics》 北京大学出版社 Beida Journal of Philosophy 2004年5月《贺麟—另一位西化论者》 《中国哲学史》 2004年2期 2004年5月《也论方东美哲学思想的理论归趣》 《学术月刊》 2004年5期 2004年5月《从归纳法的向度审视中国为何无科学》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 2004年6月《论张岱年哲学思想的理论特色》 《中国哲学史》 2004年第3期 2004年8月25日2004年第2期《金岳霖哲学思想的现代意义》 《哲学研究》 2005年增刊 2005年《金岳霖的思想与生平》 吉林人民出版社《金岳霖选集》 2005年5月《哲学何以源于惊讶》 大象出版社《新哲学》 2005年6月《什么是北大精神》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学人文》 第三期 2005年8月《知识的证实及可能性》 北京大学出版社《探寻真善美》 2006年12月《“太和”理念 的现代解读》 《民主》 2006年12月《知识论研究与中国现代哲学》 中国文史出版社《唐君毅知识论思想研究》 2006年12月《形上学与心灵境界》 中国文史出版社《唐君毅形上学研究》 2006年12月《张岱年与逻辑分析方法》 中洲古籍出版社 2006年4月《为现代中国哲学中的形而上学辩护》 北京大学出版社《现代中国》 第七辑 2006年6月《独辟蹊径的文化三路向说》 《科学文化论》 2006年3期 2006年6月《“和而不同”理念的现代的意义》 人民教育出版社《和合文化传统与现代化》 2006年9月《大学理念与人文精神》 南京大学出版社《问题与方法》 2006年9月The Legitimacy of The Discussion on the Legitimacy of Chinese Philosophy MESharpe,I Contemporary Chinese Thought V37 N3 2006年春《“太和”理念的现代意义》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年6月《北京大学精神的一种解读》 北京大学学报 2007年第4期 2007年7月《以直觉解读中国文化——梁漱溟早期文化观》 《新视野》 2007年第五期 2007年9月《自然、活泼、活水似流了去的生命观—梁漱溟生命观的解读》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外人文精神研究》 2008年1月《中国走向自由之路的哲学思考—冯友兰文化观解读》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8年第2期 2008年2月《北大精神解读》 北京大学出版社《北大讲座》 第十七辑 2008年4月《关于知识定义的分析》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7月 2008年7月《梁漱溟的生命观》 《大连大学学报》 2008年第四期 2008年8月《北大精神与大学理念》 《文化学刊》 2008年第五期 2008年9月《试论陈独秀的儒家观》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2009年第三期 2009六月《文化:软实力、硬实力及其相互关系》 《南阳理工学院》 2009年第一期(创刊号) 2009年《梁漱溟文化三路向说解析》 《大连大学学报》 2009年第5期 2009年10月《中国现代哲学视野下的分析哲学》 《广东社会科学》 2009年第六期 2009年11月<从身心关系理论审视精神超越之可能> <社会科学> 2009年3月《中国现代哲学建构的理路(上)》 北京大学出版社《现代中国》第十二辑 2009年4月《新文化运动的反思》 《民主》 2009年第5期 2009年5月《陈独秀与五四时期的儒家思想》 《科学时报》 2009年6月30日《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张力-轮陈独秀对儒家思想的批判》 《北京大学学报》 2009年第四期 2009年7月《蔡元培大学理念的现代意义》 《科学时报》 2009年7月21日《贫贱忧戚,庸玉女于成》 北京大学出版社《我心所依》 2009年8月《蔡元培与五四运动》 《科学时报》 2009年8月11日《北京大学哲学系与中国现代哲学》 《科学时报》 2009年9月15日《中国现代哲学建构的理路》(下) 北京大学出版社《现代中国》,第十三辑 2010年11月《知识主义引领未来》 科学出版社《国家创新战略》 2010年12月《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解读》 商务印书馆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 2010年12月《知识主义宣言》 《光明日报》 2010年12月31日《觉解与人生境界》 江西高校出版社《冯友兰论人生》 2010年1月《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儒学》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外人文精神研究》 第三辑 2010年1月《逻辑分析方法的中国式解读》(下) 《学术月刊》 2010年第三期 2010年3月<北大精神的一种解读> 北京大学出版社 <民族复兴的历史起点> 2010年5月《从反传统到国学热》 新世纪出版社《在北大听讲座》第二十辑 2010年5月《揭示牟宗三哲学困境》 科学出版社《光明日报》 2010年9月25日《儒学的人文本质》 文化艺术出版社《谈艺论文》 2011年3月

《读者半月刊2021年06期》百度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链接: 提取码:i2et简介:读者半月刊2021年06期是读者的最新一期,读者杂志发掘人性中的真、善、美,体现人文关怀。追求高品位、高质量,力求精品,并以其形式和内容的丰富性及多样性,赢得了各个年龄段和不同阶层读者的喜爱与拥护。

  • 索引序列
  • 人文历史杂志2021第一期内容
  • 人文历史杂志2021第一期
  • 人文杂志2021年第一期内容
  • 人文杂志2021年第一期内容大全
  • 人文杂志2021年第一期内容摘抄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