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文献资料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文献资料

发布时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文献资料

考研参考书解读《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 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 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苑利 / 顾军《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与实践》 学苑出版社2009年版 刘锡诚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田野工作方法》 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年版 王文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本书编写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1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宋俊华主编《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浙江人民出版社辅导教材介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才思考研考博·中国艺术研究院教研组编《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才思考研考博·中国艺术研究院教研组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才思考研考博·中国艺术研究院教研组编《中国文化读本重点笔记》才思考研考博·中国艺术研究院教研组编《中国艺术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往年真题》才思考研考博·中国艺术研究院教研组编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总数位居世界第一。包括:皮影戏,剪纸,古琴,第七,珠算,二十四节气,针灸,书法,京剧,活字印刷术,清明节!

衣冠/礼仪是最大的非物质遗产,其他都是扯淡

1、山东泰山:泰山(山东泰安市)、岱庙(山东泰安市)、灵岩寺(山东济南市)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首个双重遗产)。泰山又名岱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2、甘肃敦煌莫高窟12 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是甘肃省敦煌市境内的莫高窟、西千佛洞的总称,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3、周口店北京人遗址12 文化遗产。这里曾生活着距今70万年至20万年前的“北京人”、距今20万至10万年左右的早期智人“新洞人”、距今85万至2万年前的“田园洞人”、距今3万年左右的“山顶洞人”。这些古人类、古文化和古脊椎动物化石地点,被统称为“周口店遗址”。 4、长城12 文化遗产。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5、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12 文化遗产。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前259—前210年)的陵寝,中国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城东5千米处的骊山北麓。6、明清皇宫:北京故宫(北京)12 、沈阳故宫(辽宁) 7 文化遗产7、安徽黄山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8、四川黄龙国家级名胜区12 自然遗产9、湖南武陵源国家级名胜区 12 自然遗产10、四川九寨沟国家级名胜区 12 自然遗产11、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文化遗产12、山东曲阜三孔(孔庙、孔府及孔林)12 文化遗产13、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 12 文化遗产14、西藏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 12 文化遗产15、四川峨眉山—乐山风景名胜区 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16、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 12 文化景观17、苏州古典园林12 文化遗产18、山西平遥古城12 文化遗产19、云南丽江古城12 文化遗产20、北京天坛11 文化遗产21、北京颐和园11 文化遗产22、昆曲文化遗产23、福建省武夷山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24、重庆大足石刻12 文化遗产25、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湖北钟祥市)、清东陵(河北遵化市)、清西陵(河北易县) 11、明孝陵(江苏南京市)、明十三陵(北京昌平区) 7、盛京三陵(辽宁沈阳市)7 文化遗产26、河南洛阳龙门石窟11 文化遗产27、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11 文化遗产28、云冈石窟12 文化遗产29、云南“三江并流”自然景观 7 自然遗产30、吉林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1 文化遗产扩展资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包括:(一)口头传统,包括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二)传统表演艺术;(三)民俗活动、礼仪、节庆;(四)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五)传统手工艺技能;(六)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二、具体评审标准如下:(一)具有展现中华民族文化创造力的杰出价值;(二)扎根于相关社区的文化传统,世代相传,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三)具有促进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增强社会凝聚力、增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作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四)出色地运用传统工艺和技能,体现出高超的水平;(五)具有见证中华民族活的文化传统的独特价值;(六)对维系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因社会变革或缺乏保护措施而面临消失的危险。参考资料来源:中国非物质遗产网-国家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文献

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作为参考文献。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扩展资料: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所以要保护,不是因为好看,而是因为有用!如果“非遗”是中看不中用的东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就跟古董和艺术品收藏没有什么区别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非物质的无形的遗产更加重要,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着难以言传的意义、情感和特有的思维方式、审美习惯,蕴藏着传统文化的最深的根源,保留着形成该民族文化的原生状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

昆曲昆曲(Kun Opera),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昆曲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太仓南码头,后经魏良辅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国,自明代中叶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皮影戏皮影戏(Shadow Puppets),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珠算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刘洪(约公元129~210),字元卓,东汉泰山郡蒙阴县(今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人,东汉鲁王刘兴后裔,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珠算发明者和月球运动不均匀性理论发现者,被后世尊为“算圣”。二十四节气(历法)二十四节气(24 solar terms),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中医针灸中医针灸: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刺入患者身体某一穴位,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针灸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与地域特征,是基于中国医学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中国于2010年11月16日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扩展资料: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公约所定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方面:1、 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 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4、 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手工艺。特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参考资料:非物质文化遗产-百度百科

_htm

非物质文化遗产当然是可以作为参考文献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资料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总数位居世界第一。包括:皮影戏,剪纸,古琴,第七,珠算,二十四节气,针灸,书法,京剧,活字印刷术,清明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昆曲、古琴艺术、南音等。南音也称“弦管”、“泉州南音”,福建省闽南地区的传统音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内容之一。南音起源于何时,文献资料没有明确记载。民间有多种传说,有说是唐代大曲中的“破”“遍”等宫廷音乐传入福建,与当地民间音乐相互融合发展而来;有说是唐代末年闽王王审知兄弟入福建时带来。专家学者则从南音的曲牌、乐器和术语等资料进行考证,一般认为,南音大约形成于宋,发展在明清时期。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为Ⅱ-71。2009年9月30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组织大会上,南音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传承价值:南音也称“泉州南音”,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汉族音乐,其唱法保留了唐以前传统古老的民族唱法,有“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 除了在闽南地区的泉州、漳州、厦门和港、澳、台地区以外,泉州南音还流播到菲律宾、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缅甸、越南等国家,成为维系海外侨胞和台湾同胞乡情的精神纽带,对增进民族认同感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 缂丝 · 全聚德 · 苏绣 · 吴歌 · 评弹 · 中和韶乐 · 川剧变脸 · 滩头年画 · 江永女书 · 南京云锦 · 西安古乐 · 南音 · 青浦田歌 · 松江顾绣 · 南汇锣鼓书 · 侗族大歌 · 山西“耍孩儿” · 纳西古乐 · 唐三彩 · 紫砂壶 · 木版年画 · 川江号子 · 古琴 · 皮影戏 · 剪纸艺术 · 傩戏和傩戏面具 · 杨柳青年画 · 木卡姆 · 梁祝 · 少林功夫 · 昆曲

非物质文化遗产当然是可以作为参考文献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文献论文

你可以自己创建各种问卷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无语了,不是口头文化么?为什么打开却是这个??!

中华民族不仅有灿烂的文化,更有令人瞩目的遗产。遗产,《辞海》上解释为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而冠以文化二字,则说明与文化相关。而前面又修饰以民族、民间四字,更加明确其意思是指散落在民间,流传在民间,而又被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文艺、民间舞蹈、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节日、民族服饰、少数民族英雄史诗、话本等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形态(状态)。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特质。既向世界宣告其曾经的辉煌,也向世界证明其精神之本。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众多的,有许许多多已经进入了世界文化遗产的行列,诸如莫高窟、都江堰、黄山等等,随着辽宁一宫两陵、牛河梁文化遗址、五女山古城等一批文化古迹相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的进一步展开,在辽宁乃至全国兴起了一股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①学者保护。②政府保护。③世界保护。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献资料

中国艺术研究院考研专业二概述中国艺术研究院的专业二在考试时,是第二天下午的时候考察,考试时间为14:00-17:00,考试分值150分。通过分析近年来研究院的题目,研究院对专业一的考察主要集中于:中非遗理论、非遗代表人物、非遗种类以及非遗保护分析这几个部分。中国艺术研究院考研专业二参考书(必备参考书)虽然中国艺术研究院没有指定的参考书目,但根据近年来的考题,以及考上的同学的复习情况,同时也有140分以上大神的整理,我们归纳总结出来了下面的参考书。《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王文章这本书是最主要的参考书,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编写的非遗专业的教材,全方位地、系统而深入地回答了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关心的问题,而且还切实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工程提供了宏观的解决问题的思路。非遗目前最好的入门书,一定要读。《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苑利 / 顾军这本书是国内第一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学科建设为终极目标的学术专著,也是研究院导师的力作。这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从定义入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与分类、人类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进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以及影响其价值评估的主要因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法与原则等理论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讨。同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与保护主体之不同功能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申报开发与经营也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自第八章始,作者分别从民间文学、表演艺术、工艺美术、生产知识、生活知识、仪式、节日以及文化空间等八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涵盖范畴、普查申报要点以及开发等角度,进行详尽的个案分析,对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田野工作方法》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年版 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田野工作方法》是从保护方法的操作性角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作了多视解的总结和探讨。这本书的内容对于应对简答题、论述题的非遗保护策略有很好的帮助。《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宋俊华主编这本书是非遗的时政新闻,从4个方面分析了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中的前沿热点问题,也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建议。也是必备的参考书之一。中国艺术研究院考研专业二参考书(补充参考书)《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与实践》学苑出版社2009年版 刘锡诚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本书编写组《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浙江人民出版社备考策略及指导关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的戏剧方向考研专业二话剧史论 的备考策略,同学们最希望的还是能把上面的几本书汇总起来,尤其是戏剧史与戏剧理论的结合,虽然很难做到完美的融合这些书的内容,但仍然希望至少包含是最好的了。上面我们提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这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上述十大类51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较为详尽的介绍和描述。因此,这本书的很多部分可以当做同学们在答题时用作提高分值的重要作用。所以,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仅仅看一本书是不够的,一定要将几本书结合起来看才可以,不然的话,可能复习起来的全面性会有偏差,答题的时候自然就缺少相关的知识点。复习资料使用方法目前《中国艺术研究院戏剧方向话剧史论考研资料》很多同学都已经购买了,我们之前也出过使用说明,下面咱们说一个简单的复习方法。这几本教材不应该单独使用,而是需要结合起来来看,下面我们按照三轮复习的思路,给同学们说明一下如何复习,放在同一行的为同时看的资料。第一轮复习真题+非遗概论+非遗保护研究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第二轮复习真题+非遗概论+非遗保护研究真题+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第三轮复习真题非遗概论+非遗保护研究+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第一论复习真题+非遗概论+非遗保护研究:先看真题,从非遗理论入手,来学习非遗保护的基础知识,能够有更好的逻辑框架性。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实例的知识,补充非遗保护的内容。第二轮复习真题+非遗概论+非遗保护研究:通过真题、非遗理论的资料来看自己的记忆是否准确,是否有遗漏的知识点;真题+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用真题与非遗实例资料将自己遗忘的知识点补足 。第三轮复习(考前)真题:第三轮可以直接开始做题,同时,答题一定要做到有理有据,可以参考资料里的案例,让自己不会忘记答题要放例子;非遗概论+非遗保护研究+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用非遗理论与非遗实例资料 补足自己知识点上的不足。

陶立璠,樱井龙彦主编非物质文化遗产学论集北京:学苑出版社 向云驹论“文化空间”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刘红婴世界遗产精神北京:华夏出版社, 周耀林、王三山、倪婉主编世界遗产与中国国家遗产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刘红婴,王健民世界遗产概论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中国文化遗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总数位居世界第一。包括:皮影戏,剪纸,古琴,第七,珠算,二十四节气,针灸,书法,京剧,活字印刷术,清明节!

1、南音也称“弦管”“泉州南音”,福建省闽南地区的传统音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内容之一。2、侗族大歌,流行于贵州省黔东南地区的黎平县、从江县、榕江县等侗族聚居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传统音乐,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3、蒙古族长调民歌,“长调”在蒙古语发音为“乌尔汀哆”,意思是长歌,是内蒙古自治区传统音乐,被誉为“草原音乐活化石”。2006年5月20日,内蒙古自治区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为Ⅱ-3。4、古琴是中国最早的弹弦乐器,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瑰宝。它以其历史久远,文献瀚浩、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2003年11月,中国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第二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8年被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5、昆曲(Kun Opera),原名“昆山腔”(简称“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8年被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昆曲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中国古琴艺术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蒙古族长调民歌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侗族大歌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南音

  • 索引序列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文献资料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文献
  • 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资料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文献论文
  •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献资料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