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图书馆期刊室简介范文

图书馆期刊室简介范文

发布时间:

图书馆期刊室简介范文

图书馆整体宏伟大气,古风蔚然。中轴对称的造型烘托出其稳重而严谨的大家风范,在沉静的色彩的烘托下仿佛古代鸿儒之冠带,彰显着为学者洁身自好、儒雅宁静之学风。玻璃幕墙的通透明快与沉稳的建筑体型完美结合,寓意融合古今、学冠中外图书馆象浩瀚大海中的一艘油轮,给你充分的休息与补给;图书馆像茫茫宇宙中的空间站,有了它我们才能站住脚跟;图书馆象落满树叶的后山,一页页的书汇总在一起,才最最塌实不会失重于知识的维度以我们学校的图书馆为例 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46年,前身为东北大学图书资料室,馆址在佳木斯,1948年学校迁往吉林市,正式成立东北大学图书馆。1949年7月,图书馆随学校迁往长春,1950年4月1日随校名改为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1958年10月,因隶属关系改变,图书馆再次随校名易名为吉林师范大学图书馆。1978年,学校重新划归教育部领导,1980年,图书馆恢复现名。 东北师大图书馆是一所为教学科研服务、文献资料丰富的大型图书馆,现有藏书260万册,各种数据库56种。其中古籍46万册,内有善本书1200余种、明版书800余种、清代禁毁书数十种、钞本近百种,较著名的有翟金生泥活字《修业堂集》、明版袁氏嘉趣堂翻宋本《文选》、殿版《八旗通志》等,丛书2000余种、诗文集5000余种、地方志2000余种,近年来出版的影印本大套古籍《文渊阁四库全书》、《四库全书荟要》、《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大藏经》等均已入藏。 外文图书40万册,其中日文图书12万册,建校初期,我馆先后接收了伪长春大学、长白师范学院等校的部分藏书,日伪时期东北地方文献有较多收藏,成为我馆藏书的一个特点。 普通中文图书180余万册,教育、语言、文学、历史、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生物等基础学科的图书收藏比较系统。期刊收藏1万余种,合订本27万册,解放前的重要期刊较多,东北解放区出版的期刊收藏较全。近几年每年订购图书1万余种3万余册,订中文现期期刊3140种,外文期刊200余种。 有中文电子图书56万册,外文电子图书8000册。

文献借阅中心:一楼文献借阅中心硬件设施齐全完备,图书品种繁多,目前共有藏书10万余册,可供读者免费借阅。我馆实行主题排架和分类排架并存的排架方式,将读者喜闻乐见的(如:流行小说、人生哲理、养生保健、投资理财等)书籍归入主题类书架,将少儿类图书也进行了集中放置,极大方便了读者的查询和借阅。同时,一楼文献借阅中心是集文献、报刊、杂志为一体的多种类的阅读空间,我馆将下架的当月杂志归类摆放在阅览桌上,可让读者随手取阅,大大方便了读者的借阅。为彰显下城图书馆建设的特色与优势,传承服饰艺术文化流变中积淀的内涵,我馆特在一楼文献借阅中心设立“服饰艺术”典藏室,主要收藏国际时尚流行服饰、服饰设计个性元素、现代服饰设计技法、国内外艺术经典等资料,为读者提供有关国内外的流行服饰、最新的流行期刊等图书,为从事服饰设计的专业人士提供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满足高端专业读者的深层阅读需求。学术报告厅: 学术报告厅位于下城图书馆二楼,面积300余平方米,内设舒适座椅,标准投影仪设施一套,可同时容纳读者100余人。学术报告厅现已“一厅多用”,除举行讲座、培训之外,特开辟为“影聚星期六,免费看大片”活动现场,免费为读者放映最新、最优质的电影大片。自修室:下城图书馆自修室面积100余平方米,环境优雅,适合学习,同时,内设期刊供读者阅览。目前期刊室已实行无线网络全覆盖,可供读者免费使用。期刊阅览室: 期刊阅览室面积200余平方米,目前共有最新流行期刊400余种,报纸60余份,环境优雅,可容纳读者200余人同时阅览期刊。“服饰艺术”特藏室简:下城区自元明清以来,区内的东街路、艮山门一带 “机杼之声,比户相闻”,是杭州丝绸手工业中心,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自古就是商贾繁盛之地。而今城区内的中国丝绸城和武林时尚女装街更是成为杭城的商贸服饰中心。为了彰显下城图书馆建设的特色与优势,传承服饰艺术文化流变中积淀的内涵,本馆特设立“服饰艺术”特藏室,主要收藏国际时尚流行服饰、服饰设计个性元素、现代服饰设计技法、国内外艺术经典等资料,希望能为杭城从事服饰设计的专业人士提供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相信专家、学者、读者们都能从特藏阅览室的珍贵资源中撷取书香,品味精华,获益良多。为了更好的服务更多的读者,本室图书只供阅读,恕不外借,敬请谅解!光盘外借室: 为加强数字图书馆建设,积极为广大读者提供丰富的电子资源,目前,我馆开设的光盘借阅室为读者提供了包括电视连续剧、电影、音乐CD、少儿动漫片等在内的多种最新、最优质的电子读物,可供读者免费借阅。电子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地处下城图书馆二楼,面积100余平方米,内设电脑50余台,免费供读者上网浏览。电子阅览室采用“绿色上网”管理,上网者均需实行实名登记,查验身份证。我馆还严格控制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上网,由家长带领或经过电话确认才准予上网,并实行工作人员巡逻制,一律杜绝黄色、色情等不良网站的浏览,保证网络的文明和安全。全国首创G3阅览室:2010年4月16日,在第十五个“世界读书日”和“第六届浙江省未成年人读书节”即将来临之际,下城图书馆与中国移动杭州分公司联袂打造的全国首创G3阅览室,正式免费对外开放。G3阅览室面积80余平方米,内设舒适的沙发,流行的期刊,温馨的植物,努力为读者营造一种温暖的氛围。一期投设了G3手持阅读器8台。这种手持阅读终端大小如同一本书,但整合了眼下最流行的电子书和3G无线功能,并采用先进的EINK(电子墨水屏)技术,具有环保、健康、节能的优点,开启了公共图书馆“低碳阅读”之门,开创了纸质阅读与电子阅读并存的新格局。

图书馆期刊室简介

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为普通高校图书馆,始建于1946年,其前身是私立川北农工学院图书馆。1949年12月,由四川省三台县迁至南充市,随着学校变迁,先后更名为私立川北大学图书馆(1949年12月);公立川北大学图书馆(1950年7月);川北大学图书馆(1950年9月);四川师范学院图书馆(1952年10月,其间,还合并了原川东教育学院图书馆,并接收原华西大学、四川大学图书馆部分图书);南充师范专科学校图书馆(1956年8月);南充师范学院图书馆(1958年11月);四川师范学院图书馆(1989年1月);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2003年4月)。 本馆现有馆舍面积34000 平方米(新区图书馆24500平方米,老区图书馆9500平方米),阅览座位3500个。图书馆下设采编部、流通部、阅览部、期刊部、科技情报室、自动化部、文献信息检索课教研室、办公室,现有工作人员82名(正式职工69名,聘请临时工13名),正高5名(硕士生导师2名)、副高9名、中职34名、初职及其他人员21名。本馆开设了2个图书借阅处和10多个阅览室,开展了流通、阅览、参考咨询、情报调研、用户教育、立题查新、定题跟踪、信息检索和文献复制等服务工作,每年接待读者及用户200余万人次。经过60多年的发展,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已成为一所藏书丰富的综合型馆,是川北地区的文献信息中心。我馆不仅藏书丰富,具有特色,而且质量较高,对学校重点学科文献的收藏尤为系统,经过长期努力,形成了以收藏中国史、中国古典文学、中国考古、动物学、植物学为重点并兼顾其他学科的馆藏特色。馆藏大型丛书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宛委别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四库禁毁书丛刊》、《四库未收书辑刊》、《续修四库全书》、《四部丛刊》、《丛书集成》、《万有文库》、《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民国丛书》、《宋元明史料萃编》、《明实录》、《石刻史料新编》、《宋集珍本丛刊》、《伪满洲国政府公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中华民国史纪要》、《中华民国史史料长编》、《古今图书集成》、《古本小说集成》、《笔记小说大观》、《甲骨文合集》、《金文总集》、《中华大藏经》、《正统道藏》等。从1997年起,本馆开始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并陆续购置了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超星电子图书数据库、读秀学术搜索、中国基本古籍数据库、化学文摘(CA)、晚清、民国期刊全文数据库、EBSCOhost数据库、CALIS西文期刊目次数据库、方正APABI电子资源(教学参考系统);自建了中国珍稀哺乳动物数据库、研究生学位论文数据库、学科导航数据库、南充名人数据库等,各项工作也都实现了计算机管理。在大型丛书、类书、工具书方面,我馆也加大了建设力度。中外文大型工具书有:《Chemical Abstracts》、《Physics Abstracts》、《Biological Abstracts》、《Psychological Abstracts》、《Mathematical Reviews》、《Physical Reviews》、《Zoological Record》、《Education Digest》、《中国国家标准汇编》和中国、美国、英国、前苏联的大型百科全书等。截止2010年底,我校图书馆共有各种印刷型图书、期刊327万册(其中图书289万册,期刊、报纸共7000余种、38万册(合订本),线装书4540余册,善本书300余册)。同时,还拥有电子图书136万余册、电子期刊2万余种,涵盖了理、工、文、史、哲、政、经、法等学科,丰富的馆藏资源不仅能够满足师生不同层次的文献信息需求,而且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重视基础工作和图书馆现代化建设,并在履行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信息服务职能和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次,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及三等奖2次;曾被评为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先进集体”、 “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图书馆”;在四川省高等学校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评估中被评为“优秀”。

1、明伦校区图书馆布局(1)、东馆一楼:线装古籍阅览室二楼:民国献阅览室、电子阅览室三楼:社科基藏阅览室四楼:文学艺术外文阅览室五楼:素质教育阅览室(2)、西馆一楼:报刊基藏阅览室、装订室、复印室二楼:新书综合书库、书目查询中心、过刊阅览室、视频阅览室、主机房三楼:语言文学书库、现刊阅览室、报纸阅览室四楼:社科艺术书库、普通阅览室(2个)2、金明校区图书馆分布一楼:检索厅、期刊基藏阅览室、书包柜存放处、复印室、中心机房、总还书台二楼:自然科学书库、经管教外文阅览室、报纸阅览室、过刊阅览室三楼:现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视频点播阅览室、演播室、听音室四楼:医学生物书库、数理化学书库五楼:经管教外文书库、科学技术书库六楼:社科科学书库、语言文学艺术书库七楼:普通阅览室、普通阅览室 2000年以来图书馆在“自动化五年可持续发展规划”的指导下,创建了106座的“磁盘阵列+显示器+视频终端、无键盘”模式的VOD视频点播阅览室;扩大了电子阅览室的规模,使电脑数量增至110台;增置存储阵列五套,容量达15 TB,装载“中国学术期刊”、“维普科技期刊”、“万方硕博论文”、“数图电子图书”“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数据库20个;整合了原三校图书馆的书目数据、读者数据资源,实现了三校区书刊资源、数据资源的通借、通还、通阅;自建了“馆藏中文书目文献数据库”、“馆藏中文报刊文献数据库”、“馆藏线装古籍书目文献数据库”、“馆藏英文书目文献数据库”等;该馆能够在线访问的数据库近50个,包括镜像、拥有访问权、试用的各种综合及专题数据库; 2003年建成河南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文科分中心。自1997年图书馆启动自动化建设工程以来,学校投入了大量经费用于硬件、软件设备添置和新技术引进,彻底改变了图书馆传统的管理与服务模式,使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生产上台阶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图书馆现设有读者服务窗口43个,其中各类阅览室、书库34余个,阅览座位6647席。每周均开放在5小时以上;流通借阅处周一至周日全天候开放;还设有馆藏书刊查询中心、情报检索中心等。为全校4万多名师生及社会读者,提供书刊的借阅、电子文献的视听、知识检索、网上查询及文献的传递、复制、装订、摄影、缩微等多种服务。他们的具体做法是:1、重视各书库、阅览室、数据库的全开放管理。图书、报刊实行全方位开架,数据库实现校园网无限制传递,完成了读者和书刊资料、知识仓库的零距离接触。自动化借阅、智能化检索,知识单元的提供,大大提高了书刊、数据库的利用率。仅就借阅图书而言,原来闭架手工借还平均每日2千余册次,开架计算机借还平均日达8千册次,最高时日借还量曾达到7万余册次的历史记录。2、打造馆内咨询、服务网络。结合岗位特点,把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职责融入图书馆的每一个工作环节,使亲情服务、爱心奉献的理念体现在每一个工作的点面。倡导“首问负责”,落实“服务承诺”,坚持“挂牌上岗”,编织个性化、一站式服务群,深化“文明优质服务竞赛活动”,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让读者在图书馆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服务。3、探索导读新路,拓宽导读领域。编制“新书通报”、撰写“重要图书介绍”等传统导读方法既不能满足读者需要,更不能揭示馆藏。经过多年来的不断探寻,我们成功地开展了以下工作:(1)根据读者需要,编制专题导读书目和论文索引20多种,放在阅览室或交流到各院系供读者使用;(2)和图书公司结合,设立“河南大学读书奖”鼓励学子多读书,读好书,已举办了4届。2004年又组织了长达一年的“诵读文化典籍,建设书香校园”的读书活动,开展了征文比赛、学术报告、诗歌朗诵、图书展销等系列活动;(3)坚持新生的《图书馆利用》教育,开设 “文献检索与利用”课,使学生不仅了解了文献,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寻找知识的钥匙;(4)成立“书评学社”,举办读书报告会、书评讲座、书评研讨、作品展览,编印社刊《书苑》(半年刊),组织、管理、指导学生读书、品书、领悟人生。20年来,从这里已走出了600余位书评人,在各类报刊上发表相关文章300多篇。4、开拓用户培训新途径。网络资源已成为馆藏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训用户,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至关重要。编制《数据库使用手册》,印发数据库宣传单页,分层次进行用户培训(即校领导个别辅导、院系老师集中辅导、学生固定时间辅导),实践证明,效果良好。5、主动开放馆藏,积极服务社会。虽说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主体是全校的教职工生,但服务社会也是不可忽略的。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服务于“修志热”,各地前来查资料的人群络绎不绝;平常设有专职负责接待来访的国内外读者,如我们接待过的北京、广西、甘肃、台湾等国内读者以及法国、日本、韩国等国外读者,他们或来人查询、或电函咨询、或邮件访问,都能一一做答,解决了他们在外地无法解决的问题,因此,也经常收到他们寄来的赠书、照片、谢函等。随着现代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为了彻底改变以借还服务、手工操作为主的传统封闭的管理模式,河南大学图书馆于1997年春启动了自动化建设工程,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图书馆人的辛勤工作,1999年初,建成了“河南大学图书馆现代化技术应用管理系统”局域网、光盘局域网,实现了采访、编目、流通、期刊、检索、行政办公等的自动化管理;开通了拥有40台微机的电子阅览室和拥有42套“电视机+VCD”模式的视听室;连通了校园网、中国教育科研网、国际互连网;基本完成了从传统手工管理到现代化管理的第一次飞跃。在省教委1999年11月进行的全省本科院校图书馆现代化技术应用专项评估中名列前茅,被授予“现代化技术应用先进单位”的称号。

图书馆期刊室简介英文

Our main library in the information center of our hospital; branch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United States Yale University English nursing books reading room) is located in the administration building 4 Campus center main library is located in a garden scenery, elegant European style architectural style, backed by the crescent shaped "master" lake, across the lake looked that is "man" square, its body is cylindrical three European style architecture, three layer to the lake are all transparent glass curtain wall, excellent lighting energy saving, simplicity, and the overall style complement each other, is an advanced design concept of multi-functional modern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he campus, appreciate beauty, enjoy the warmth of the sun, let readers have a return to nature The basic realization of the service function of library automation system and digital A type of management with a floor, the total open shelf service, with circulation cashier mouth and a plurality of books reading room, the Tibetan, read, borrow integration The two floor is a comprehensive reading room, art design professional books reading, nursing professional books reading, periodical and newspaper reading, electronic reading room and other functions of the service A report on the third floor lounge, small lecture hall and round table conference room, communication, meetings and other services for all teachers and Library seating up to Open time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reader services, the convenience of the reader, a week seven days open, open time of 78 Branch (Nursing English books reading room) is located in the administration building 4 floor, is a new model of information sharing space modern philosophy reading room based on cooperation and the United States Yale University Academy of nursing, the reading service, speech and audio visual teaching, electronic resources retrieval, small group discussion learning, leisure services and many other service As of 2012 August, the library owns 268000 copies of paper books, 225000 electronic books, 213 journals, 59 Electronic resources have a superstar digital library, scholar digital library, VIP database, Wanfang database and Bo see Chinese newspaper network database, basically forming a "paper + digital resources" two layers of literature guarantee

你好,agony122589下面是一篇关于一所现代化大学的图书馆简介,该图书馆设施先进,环境优美,希望能帮得上你的忙。WeareofferinguniqueopportunitiesforindividualsandorganisationstocontributetoaniconicintellectualandculturalfacilityforboththeUHereisandescriptionofourlibrary:alandmarkoflearning,bringinghigh-qualitystudents,researchersandacademicstotheUniversity,heheartofaUniversitycommunitywhichisgrowinginnumberandintellectualcapital,anexcitingembodimentofthelibrary,asecure,controlledenvironmentfortheprotectionandshowcasingofourhistoriccollections,pentoall,withpublicspaces,avisionarypartnershipwithDanisharchitectsschmidthammerlassen,whosetrackrecordincludesmanyaward-heopportunityforsupporterstoberecognisedascontributingtoagreatS

图书馆期刊室简介怎么写

图书馆整体宏伟大气,古风蔚然。中轴对称的造型烘托出其稳重而严谨的大家风范,在沉静的色彩的烘托下仿佛古代鸿儒之冠带,彰显着为学者洁身自好、儒雅宁静之学风。玻璃幕墙的通透明快与沉稳的建筑体型完美结合,寓意融合古今、学冠中外图书馆象浩瀚大海中的一艘油轮,给你充分的休息与补给;图书馆像茫茫宇宙中的空间站,有了它我们才能站住脚跟;图书馆象落满树叶的后山,一页页的书汇总在一起,才最最塌实不会失重于知识的维度以我们学校的图书馆为例 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46年,前身为东北大学图书资料室,馆址在佳木斯,1948年学校迁往吉林市,正式成立东北大学图书馆。1949年7月,图书馆随学校迁往长春,1950年4月1日随校名改为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1958年10月,因隶属关系改变,图书馆再次随校名易名为吉林师范大学图书馆。1978年,学校重新划归教育部领导,1980年,图书馆恢复现名。 东北师大图书馆是一所为教学科研服务、文献资料丰富的大型图书馆,现有藏书260万册,各种数据库56种。其中古籍46万册,内有善本书1200余种、明版书800余种、清代禁毁书数十种、钞本近百种,较著名的有翟金生泥活字《修业堂集》、明版袁氏嘉趣堂翻宋本《文选》、殿版《八旗通志》等,丛书2000余种、诗文集5000余种、地方志2000余种,近年来出版的影印本大套古籍《文渊阁四库全书》、《四库全书荟要》、《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大藏经》等均已入藏。 外文图书40万册,其中日文图书12万册,建校初期,我馆先后接收了伪长春大学、长白师范学院等校的部分藏书,日伪时期东北地方文献有较多收藏,成为我馆藏书的一个特点。 普通中文图书180余万册,教育、语言、文学、历史、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生物等基础学科的图书收藏比较系统。期刊收藏1万余种,合订本27万册,解放前的重要期刊较多,东北解放区出版的期刊收藏较全。近几年每年订购图书1万余种3万余册,订中文现期期刊3140种,外文期刊200余种。 有中文电子图书56万册,外文电子图书8000册。

1、明伦校区图书馆布局(1)、东馆一楼:线装古籍阅览室二楼:民国献阅览室、电子阅览室三楼:社科基藏阅览室四楼:文学艺术外文阅览室五楼:素质教育阅览室(2)、西馆一楼:报刊基藏阅览室、装订室、复印室二楼:新书综合书库、书目查询中心、过刊阅览室、视频阅览室、主机房三楼:语言文学书库、现刊阅览室、报纸阅览室四楼:社科艺术书库、普通阅览室(2个)2、金明校区图书馆分布一楼:检索厅、期刊基藏阅览室、书包柜存放处、复印室、中心机房、总还书台二楼:自然科学书库、经管教外文阅览室、报纸阅览室、过刊阅览室三楼:现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视频点播阅览室、演播室、听音室四楼:医学生物书库、数理化学书库五楼:经管教外文书库、科学技术书库六楼:社科科学书库、语言文学艺术书库七楼:普通阅览室、普通阅览室 2000年以来图书馆在“自动化五年可持续发展规划”的指导下,创建了106座的“磁盘阵列+显示器+视频终端、无键盘”模式的VOD视频点播阅览室;扩大了电子阅览室的规模,使电脑数量增至110台;增置存储阵列五套,容量达15 TB,装载“中国学术期刊”、“维普科技期刊”、“万方硕博论文”、“数图电子图书”“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数据库20个;整合了原三校图书馆的书目数据、读者数据资源,实现了三校区书刊资源、数据资源的通借、通还、通阅;自建了“馆藏中文书目文献数据库”、“馆藏中文报刊文献数据库”、“馆藏线装古籍书目文献数据库”、“馆藏英文书目文献数据库”等;该馆能够在线访问的数据库近50个,包括镜像、拥有访问权、试用的各种综合及专题数据库; 2003年建成河南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文科分中心。自1997年图书馆启动自动化建设工程以来,学校投入了大量经费用于硬件、软件设备添置和新技术引进,彻底改变了图书馆传统的管理与服务模式,使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生产上台阶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图书馆现设有读者服务窗口43个,其中各类阅览室、书库34余个,阅览座位6647席。每周均开放在5小时以上;流通借阅处周一至周日全天候开放;还设有馆藏书刊查询中心、情报检索中心等。为全校4万多名师生及社会读者,提供书刊的借阅、电子文献的视听、知识检索、网上查询及文献的传递、复制、装订、摄影、缩微等多种服务。他们的具体做法是:1、重视各书库、阅览室、数据库的全开放管理。图书、报刊实行全方位开架,数据库实现校园网无限制传递,完成了读者和书刊资料、知识仓库的零距离接触。自动化借阅、智能化检索,知识单元的提供,大大提高了书刊、数据库的利用率。仅就借阅图书而言,原来闭架手工借还平均每日2千余册次,开架计算机借还平均日达8千册次,最高时日借还量曾达到7万余册次的历史记录。2、打造馆内咨询、服务网络。结合岗位特点,把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职责融入图书馆的每一个工作环节,使亲情服务、爱心奉献的理念体现在每一个工作的点面。倡导“首问负责”,落实“服务承诺”,坚持“挂牌上岗”,编织个性化、一站式服务群,深化“文明优质服务竞赛活动”,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让读者在图书馆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服务。3、探索导读新路,拓宽导读领域。编制“新书通报”、撰写“重要图书介绍”等传统导读方法既不能满足读者需要,更不能揭示馆藏。经过多年来的不断探寻,我们成功地开展了以下工作:(1)根据读者需要,编制专题导读书目和论文索引20多种,放在阅览室或交流到各院系供读者使用;(2)和图书公司结合,设立“河南大学读书奖”鼓励学子多读书,读好书,已举办了4届。2004年又组织了长达一年的“诵读文化典籍,建设书香校园”的读书活动,开展了征文比赛、学术报告、诗歌朗诵、图书展销等系列活动;(3)坚持新生的《图书馆利用》教育,开设 “文献检索与利用”课,使学生不仅了解了文献,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寻找知识的钥匙;(4)成立“书评学社”,举办读书报告会、书评讲座、书评研讨、作品展览,编印社刊《书苑》(半年刊),组织、管理、指导学生读书、品书、领悟人生。20年来,从这里已走出了600余位书评人,在各类报刊上发表相关文章300多篇。4、开拓用户培训新途径。网络资源已成为馆藏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训用户,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至关重要。编制《数据库使用手册》,印发数据库宣传单页,分层次进行用户培训(即校领导个别辅导、院系老师集中辅导、学生固定时间辅导),实践证明,效果良好。5、主动开放馆藏,积极服务社会。虽说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主体是全校的教职工生,但服务社会也是不可忽略的。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服务于“修志热”,各地前来查资料的人群络绎不绝;平常设有专职负责接待来访的国内外读者,如我们接待过的北京、广西、甘肃、台湾等国内读者以及法国、日本、韩国等国外读者,他们或来人查询、或电函咨询、或邮件访问,都能一一做答,解决了他们在外地无法解决的问题,因此,也经常收到他们寄来的赠书、照片、谢函等。随着现代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为了彻底改变以借还服务、手工操作为主的传统封闭的管理模式,河南大学图书馆于1997年春启动了自动化建设工程,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图书馆人的辛勤工作,1999年初,建成了“河南大学图书馆现代化技术应用管理系统”局域网、光盘局域网,实现了采访、编目、流通、期刊、检索、行政办公等的自动化管理;开通了拥有40台微机的电子阅览室和拥有42套“电视机+VCD”模式的视听室;连通了校园网、中国教育科研网、国际互连网;基本完成了从传统手工管理到现代化管理的第一次飞跃。在省教委1999年11月进行的全省本科院校图书馆现代化技术应用专项评估中名列前茅,被授予“现代化技术应用先进单位”的称号。

图书馆期刊室

藏本及工具书库、新书阅览区、期刊阅览区、报纸阅览区、休闲阅读区如果学校的话,还有的设置自习区有的图书馆有电子书区,可以上网

当然唔得啦,广州图书馆一进门的右手边系期刊、报纸的过刊室,只能在该室阅读,不能借走。

昭文馆期刊阅览室在扬州大学扬子津校区图书中心四楼南区。扬州大学图书馆共有馆舍面积8万平方米、阅览座位约8500个,馆藏文献丰富,馆藏结构优良。目前藏有纸质图书近390万册,其中线装古籍10余万册、8741种,全国珍贵古籍9部、江苏省珍贵古籍22部;中外文报刊约3000种。藏有《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等大型文献;馆藏中苏北方志较为齐全,敦煌学、农业、烹饪类文献具有特色;拥有各种中外文电子资源。其中电子图书378万种,还包括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超星汇雅电子图书平台、Apabi数字资源服务平台、SCI、SSCI、AHCI、EI、Springer、Elsevier、PQDD、IEEE/IEE等国内外各类数据库120余种。扬州大学图书馆坐落在风光迤逦、人文荟萃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江苏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为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国家知识产权局“全国专利文献服务网点”、江苏省高校文献信息保障系统苏中地区文献中心。扬州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挂靠在图书馆,为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评定的“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江苏省知识产权局认定的“江苏省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

分区没有统一标准,看大小和需求。例:出入口区自助服务区馆员服务台藏书及阅览区数字阅览区研修讨论区期刊及休憩区阅读活动区

  • 索引序列
  • 图书馆期刊室简介范文
  • 图书馆期刊室简介
  • 图书馆期刊室简介英文
  • 图书馆期刊室简介怎么写
  • 图书馆期刊室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