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美术教育学论文摘要范文

美术教育学论文摘要范文

发布时间:

美术教育学论文摘要范文

论幼儿民间美术教育的当代价值 中文摘要7-9Abstract9-10引言11-18 一、研究背景11-13 二、研究意义13 三、研究方法13-14 四、研究现状综述14-17 五、创新点17-18第一部分 概述18-27 一、民间美术18-23 (一) 概念18-19 (二) 基本特征19-20 (三) 民间美术的种类20-23 二、民间美术教育23-25 (一) 民间美术的传承沿革23-24 (二) 新时代的民间美术教育24-25 三、幼儿民间美术教育25-27 (一) 概念25 (二) 当代教育现状25-26 (三) 本研究视角26-27第二部分 审美能力提升价值27-34 一、民间美术的审美内涵27-30 (一) 民间美术从善之美27-28 (二) 民间美术稚朴之美28 (三) 民间美术造型之美28-29 (四) 民间美术色彩之美29-30 (五) 民间美术和谐之美30 二、提升幼儿审美能力30-34 (一) 欣赏民间美术促进幼儿感知美的能力30-31 (二) 理解民间美术促进幼儿鉴赏美的能力31-32 (三) 表现民间美术促进幼儿创造美的能力32-34第三部分 民族文化传承价值34-40 一、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34-36 (一) 民间美术蕴含传统文化哲学观34-35 (二) 民间美术是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35-36 (三) 民间美术是一种物态传统文化36 二、向幼儿传承民族文化36-40 (一) 通过民间美术教育传承民族的物质文化37-38 (二) 通过民间美术教育传承民族的精神文化38-40第四部分 道德品质培养价值40-46 一、民间美术的道德内涵40-42 (一) 民间美术蕴含的德性伦理观40-41 (二) 民间美术题材的道德教化41-42 二、培养幼儿道德品质42-46 (一) 强化幼儿道德认知42 (二) 激发幼儿道德情感42-43 (三) 增强幼儿道德意志43-44 (四) 规范幼儿道德行为44-46第五部分 民族精神培育价值46-51 一、民间美术的民族精神内涵46-47 (一) 民族精神涵义46 (二) 民间美术中的民族精神46-47 二、培育幼儿民族精神47-51 (一) 欣赏民间美术作品激发幼儿民族自豪感47-48 (二) 理解民间美术含义增强幼儿民族认同感48-49 (三) 制作民间美术作品强化幼儿民族归属感49-51结语与建议51-52注释52-54参考文献54-58附录

不知道你是在问什么问题,要把问题说清楚,才好回答哦。如果你是想找小学美术教学论文,可以百度搜下:普刊学术中心,上面有很多免费分享的论文,当然还有很多论文方面的写作材料和教程知识,其实不管什么类型的教学论文,都是属于教育类的,这种研究领域就决定了只能发普刊级别的论文

美术教育学论文摘要

美术教育类的毕业论文,我可以给你的,开题报告没有呀。

关于基础美术教育发展问题的若干思考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有特殊意义。在基础教育中,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科学文化和审美等素质,这些素质是一个和谐的整体,缺少或忽略哪一方面都不可能是全面发展的人。《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指出,中小学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主体之一。其目标是以审美为艺术教育主线,以学生才能和智力培养为中心,塑造心灵完美、品质高尚的世纪新人。然而,我国基础教育中美术教育的现状却不容乐观。首先是美术教育的教学模式不完善。美术教学还未形成一种完整统一的适合学生生理与心理特点的教学模式。虽然我国美术教育工作者从20世纪的上半叶就开始进行这方面的探索,比如产生了“情感思维教学法”、“眼高手低教学法”等,但各个地区美术教育工作者还是各自为战,自编教材也大多是根据自身情感因素确定教学内容。这样一来,有很多好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难以及时推广和普及。其次是美术教师素质不高。美术教师对美术教育理论缺乏深入研究,把青少年基础美术教育与成人美术教育混为一谈,单纯强调技巧训练。在一些经济不发达的边远地区,美术教师能力水平很低,很难胜任教学工作。再次是家长对孩子培养也是急功近利,在强烈忧患意识推动下拔苗助长,孩子纷纷踏进教育水平良莠不齐的各种美术学习班,严重阻碍了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扼杀了他们纯真的天性。《美术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美术教学的目的、性质和任务,并且要求把美术教学的重点放在提高全体学生的美术素质、审美修养和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上;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育和简单训练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美术欣赏、艺术原理、美学知识的教学,使美术教学向多元知识结构教学转化,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公民的美的素质。对学生来说,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层次,培养发展学生的能力和智力。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艺术教育对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和创造力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许多著名的教育专家对美术教育的功能都有共识,他们认为,美术教育直接的目的是寻找种种机会,利用种种方法训练人们的身心和各种感觉器官,使他们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及道德情感等本能逐渐自由生长发育。美术教育除遵循教育学提出的教学原则外,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以及目的任务和教学规律,还提出以下具体方法和原则:第一,在观察生活中提高学生的鉴赏力。要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直接观察对象,认识对象。现代派代表人物马蒂斯说过:“创造始于观看,而看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需要一种努力。”通过观察,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学生的记忆力,进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比如,要求学生从记忆观察对象入手,用概括表现方法和观察方法给身边的人画像,从外型到个性夸张中发现个性美,反映人的内心世界。看谁画得好,看谁画得“神似”,利用审美原则和艺术分析手段从直观感觉中获取美的表现语言,获取成功的满足感,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审美水平。这是发展学生智力的基本保证。第二,在摹仿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性。“教育最伟大的技巧是知所启发”。运用启发式教学在于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提高自己的能力。针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由浅入深地进行传授;开放师生关系,开放教学内容;充分利用美术教育的灵活性、多样性、过程性、实践性等,营造民主、自由、平等、和谐的教育氛围;尊重个性,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发挥各自的专长。课堂教学要求“教”与“学”的优化,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激活学生的原动力,最大限度地把他们的智力潜能发挥出发。比如教师把美术大师作品的风格表现手法等,在课堂上恰到好处地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大胆地临摹这些作品,如毕加索的《和平鸽》、梵高的《向日葵》等作品,仅用几个线条和几个色块就已经内涵深远。引导学生尽情发挥想象力去读懂大师的表现意图。想象力触发创造力,从形象思维入手激发丰富的联想,促进抽象思维发展,突出创造力的培养。

在我国现阶段的学前美术教育中存在两种相互背离的情况:有些教师过分强调技能技巧的传授,无视儿童的自由表达;有些教师过分强调儿童的自由表达而忽视必要技巧的传授。这两种做法都是违背发展适宜性原则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遮挡实验研究,考察学前儿童遮挡绘画的表现及其与空间表征的关系,为遵循发展适宜性的学前美术教育提供心理学依据;通过对上海市某幼儿园和某少儿美术培训班的绘画活动进行观察,了解并反思学前美术教育活动的现状;通过访谈幼儿家长,了解现阶段家长的美术教育观,为幼儿园搭建合理的家园合作平台提供借鉴。 本研究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实验法、观察法、访谈法。实验法是指以上海市3所普通全日制幼儿园的3岁、4岁、5岁、6岁幼儿各30名为被试进行遮挡绘画的研究;实验为被试内设计,采用个别施测的方法。观察法主要是对上海市某幼儿园和某少儿美术培训班的绘画活动进行观察,对活动过程录音、转录。访谈法的主要对象是幼儿家长和幼儿园教师,对访谈内容记录或录音。 实验研究的主要结果: 1)5岁左右的儿童已经有掌握诸如“省略遮挡线”的绘画技巧的需要,并自发尝试用多种方法来表征物体之间的遮挡关系。 2)从4岁起,越来越多的被试如模型所示匹配出表示物体相挨的图片。 3)超过2/3的5岁和6岁被试能根据图片正确地复原出模型。 被试对图片所表征空间信息的理解好于儿童在遮挡绘画上的表现。研究结果表明一味回避给学前儿童传授必要的绘画技巧的做法是不妥的,学前美术教育应该坚持发展适宜的原则,根据儿童的实际需要支架儿童的发展。 对实际教学活动的分析表明:优秀的少儿美术教育并不回避绘画技巧的传授,而是自然而然地渗透到活动的各个环节,应该在各个方面下工夫。 对家长的访谈与分析得出: 1)尽管家长的学前美术教育观有所提高,但其认识依然比较肤浅。 2)家长对学前美术教育认识的不足与幼儿园家园合作做得不深入、不充分有关。 发展适宜的学前美术教育需要家庭、幼儿园,家长、幼儿教师的共同参与,在论文的最后,对如何才能更好美术教育提供建议,为美术教育的实践服务。

美术教育论文摘要

关于基础美术教育发展问题的若干思考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有特殊意义。在基础教育中,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科学文化和审美等素质,这些素质是一个和谐的整体,缺少或忽略哪一方面都不可能是全面发展的人。《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指出,中小学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主体之一。其目标是以审美为艺术教育主线,以学生才能和智力培养为中心,塑造心灵完美、品质高尚的世纪新人。然而,我国基础教育中美术教育的现状却不容乐观。首先是美术教育的教学模式不完善。美术教学还未形成一种完整统一的适合学生生理与心理特点的教学模式。虽然我国美术教育工作者从20世纪的上半叶就开始进行这方面的探索,比如产生了“情感思维教学法”、“眼高手低教学法”等,但各个地区美术教育工作者还是各自为战,自编教材也大多是根据自身情感因素确定教学内容。这样一来,有很多好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难以及时推广和普及。其次是美术教师素质不高。美术教师对美术教育理论缺乏深入研究,把青少年基础美术教育与成人美术教育混为一谈,单纯强调技巧训练。在一些经济不发达的边远地区,美术教师能力水平很低,很难胜任教学工作。再次是家长对孩子培养也是急功近利,在强烈忧患意识推动下拔苗助长,孩子纷纷踏进教育水平良莠不齐的各种美术学习班,严重阻碍了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扼杀了他们纯真的天性。《美术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美术教学的目的、性质和任务,并且要求把美术教学的重点放在提高全体学生的美术素质、审美修养和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上;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育和简单训练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美术欣赏、艺术原理、美学知识的教学,使美术教学向多元知识结构教学转化,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公民的美的素质。对学生来说,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层次,培养发展学生的能力和智力。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艺术教育对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和创造力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许多著名的教育专家对美术教育的功能都有共识,他们认为,美术教育直接的目的是寻找种种机会,利用种种方法训练人们的身心和各种感觉器官,使他们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及道德情感等本能逐渐自由生长发育。美术教育除遵循教育学提出的教学原则外,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以及目的任务和教学规律,还提出以下具体方法和原则:第一,在观察生活中提高学生的鉴赏力。要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直接观察对象,认识对象。现代派代表人物马蒂斯说过:“创造始于观看,而看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需要一种努力。”通过观察,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学生的记忆力,进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比如,要求学生从记忆观察对象入手,用概括表现方法和观察方法给身边的人画像,从外型到个性夸张中发现个性美,反映人的内心世界。看谁画得好,看谁画得“神似”,利用审美原则和艺术分析手段从直观感觉中获取美的表现语言,获取成功的满足感,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审美水平。这是发展学生智力的基本保证。第二,在摹仿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性。“教育最伟大的技巧是知所启发”。运用启发式教学在于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提高自己的能力。针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由浅入深地进行传授;开放师生关系,开放教学内容;充分利用美术教育的灵活性、多样性、过程性、实践性等,营造民主、自由、平等、和谐的教育氛围;尊重个性,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发挥各自的专长。课堂教学要求“教”与“学”的优化,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激活学生的原动力,最大限度地把他们的智力潜能发挥出发。比如教师把美术大师作品的风格表现手法等,在课堂上恰到好处地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大胆地临摹这些作品,如毕加索的《和平鸽》、梵高的《向日葵》等作品,仅用几个线条和几个色块就已经内涵深远。引导学生尽情发挥想象力去读懂大师的表现意图。想象力触发创造力,从形象思维入手激发丰富的联想,促进抽象思维发展,突出创造力的培养。

非艺术在读大学接受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摘要:通过对时下最新美术教育新闻及专家对其问题的看法得出美术鉴赏的教育对非艺术在读大学生多方面的重要作用。包括审美教育,学生身心健康及德育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和文化的紧密关联。正确认识专家的建议,充分认识到艺术教育及艺术创造的重要性。关键字:艺术教育,德育,审美,艺术创造,文化(一)时下有关新闻 新华社杭州1月23日专电(张冬素)今后,浙江省的大学生在校期间必须选修一门艺术类课程,并且要通过考核取得2个学分才能毕业。这是记者从省教育厅获悉的消息。日前,浙江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意见》,出台这一规定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各种形式的艺术教育,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从而更加自觉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近几年来,浙江省有关部门一直努力全面提高大学生艺术素养。2006年4月,该省启动以“走近大师、聆听经典、陶冶情操、提高素养”为主题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送进校园的高雅艺术从开始时的交响乐、京剧、越剧,扩展到去年送话剧、绍剧等,让近46万人次学生接触到传统艺术。据了解,今后浙江省将继续以优秀经典剧目为主要演出内容,把交响乐、京剧、昆曲、越剧、绍剧、婺剧等高雅艺术送进大学校园,并在大学生中开展艺术专家学术讲座,普及高雅艺术知识。据介绍,本次浙江省有关部门规定的高校艺术选修类课,分限定性和任意性两类,限定性选修课程包括《艺术导论》《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戏剧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和《戏曲鉴赏》,每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至少要选修其中1门,并通过考核取得2个学分才能毕业。浙江省要求高校要努力创造条件开齐艺术类选修课程并计入学分。(二)专家看法 著名教育家这样谈论了自己的感受。我老是引用美国的第二轮总统亚当斯的话,他说我们这代不得不在马背上打仗搞政治,是为了让我们的儿子一代搞数学,让我的孙子一代搞音乐和舞蹈。他不是真的讲自己的孙子,自己的儿子,不完全是这样,他就觉得一个人类的目的性的过程,我们这代不得不骑在马背上搞军事搞政治,军事、政治不是人类的终极目标是过程。为了搞科学,为了搞哲学,最美好的人类还不完全是如此。在这个意义上,艺术的地位不可小看。(三)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 美术教学在现代教育中的现实意义和美术在艺术世界的特殊地位不容忽视的,它是人类的亲密伴侣,它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马克思历来就十分重视审美教育,要求不但要掌握科学,而且要懂得艺术,认为艺术不仅能帮助人们认识世界,而且能鼓舞人们改造世界,去创造美好生活,他曾说过,社会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美术作为一种视觉艺术有其独特的魅力,而美术教育更是一门教育的艺术,在当今素质教育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1美术教学的德育作用 五育之中“德育”首位,美术教育融“德育”于一体,美术教学通过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欣常优秀的美术作品,使人精神振奋与之共鸣,从而产生强烈的教育效果,例如欣赏董希文的油画作品《开国大典》可感受到作者通过构图、色彩、形式表现出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的信心和气魄,自觉产生强烈的自尊心和自豪感激发高涨的爱国热情。欣赏白石老人的国画作品《却教蜂蝶为花忙》透过蜜蜂在凤仙花中飞舞采蜜的忙碌的情景,颂扬了勤奋劳动的精神,歌颂了普通劳动者的勤劳品质,让同学们不仅体会了生活小景中的高雅景致,也激发了学生对劳动的热爱和敬慕。2艺术教育的美育作用 审美教育对人们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历来被许多人士所认可。我国早在西周和春秋时期,在教育内容上就有德、行、艺的内容,实际上包含了德、智、体、美几方面的内容。封建社会晚期,艺术虽未被列为必修课,但“琴、棋、书、画”却一直作为士大夫阶层文化素养方面自我完善的内容之一,我国著名的艺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曾这样说过:“能用作画一般的心来处理生活,对付人生则生活美化,人世和平。”此为艺术的最大效用,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的事物在生活中处处可见,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和欣赏的。只有通学习、培养、训练才能使人的审美意识不断提高。3素质方面的作用 (1)有助于发展人的全面思维一个人必须把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形成高质量、高素质的健全的思维。小时候有想象力,思维得到了健全的发展,以后才能有更好的创作。玩沙子、捏泥人、看蚂蚁搬家,对孩子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的必要的营养素。离开了这些,没有童心,没有童趣,缺乏想象力,就很难培养出健全的人格。(2)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感情世界 教育不能够离开感情,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必须以感情作为桥梁,作为纽带,才能产生教育的效果。教育离不开感情,感情最能教育人,最能打动人,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艺术教育的特点不仅仅是以理服人,更重要的是以情动人、以情感人。(四) 与文化的重要关联 艺术课程关注文化,其实并不是现在的事情,因为艺术课程始终就没有脱离文化,也不可能脱离文化。区别在于,过去的艺术教育与文化之间并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关系意识,也没有如此理直气壮地高呼着走向文化的口号。现在的则以自觉的态度,高唱着走向文化的进行曲,态度张扬地浩浩荡荡地走进了文化。且让我们倾听那震耳欲聋走向文化的进行曲:“艺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艺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通过对 艺术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熟悉艺术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并对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艺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艺术学习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应通过艺术教育,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艺术的特征、艺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艺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我国的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与其它国家和民族的艺术共同构成世界艺术的多元文化。艺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文教育的功能推荐书籍:《美术鉴赏》陈洛家主编;《美术鉴赏:造型艺术美学分析》作者樊林;《中国民间美术鉴赏》孙建君主编;《中外美术鉴赏》朱旗;戴云亮主编:《中外美术鉴赏十六讲》杨淇主编;

在我国现阶段的学前美术教育中存在两种相互背离的情况:有些教师过分强调技能技巧的传授,无视儿童的自由表达;有些教师过分强调儿童的自由表达而忽视必要技巧的传授。这两种做法都是违背发展适宜性原则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遮挡实验研究,考察学前儿童遮挡绘画的表现及其与空间表征的关系,为遵循发展适宜性的学前美术教育提供心理学依据;通过对上海市某幼儿园和某少儿美术培训班的绘画活动进行观察,了解并反思学前美术教育活动的现状;通过访谈幼儿家长,了解现阶段家长的美术教育观,为幼儿园搭建合理的家园合作平台提供借鉴。 本研究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实验法、观察法、访谈法。实验法是指以上海市3所普通全日制幼儿园的3岁、4岁、5岁、6岁幼儿各30名为被试进行遮挡绘画的研究;实验为被试内设计,采用个别施测的方法。观察法主要是对上海市某幼儿园和某少儿美术培训班的绘画活动进行观察,对活动过程录音、转录。访谈法的主要对象是幼儿家长和幼儿园教师,对访谈内容记录或录音。 实验研究的主要结果: 1)5岁左右的儿童已经有掌握诸如“省略遮挡线”的绘画技巧的需要,并自发尝试用多种方法来表征物体之间的遮挡关系。 2)从4岁起,越来越多的被试如模型所示匹配出表示物体相挨的图片。 3)超过2/3的5岁和6岁被试能根据图片正确地复原出模型。 被试对图片所表征空间信息的理解好于儿童在遮挡绘画上的表现。研究结果表明一味回避给学前儿童传授必要的绘画技巧的做法是不妥的,学前美术教育应该坚持发展适宜的原则,根据儿童的实际需要支架儿童的发展。 对实际教学活动的分析表明:优秀的少儿美术教育并不回避绘画技巧的传授,而是自然而然地渗透到活动的各个环节,应该在各个方面下工夫。 对家长的访谈与分析得出: 1)尽管家长的学前美术教育观有所提高,但其认识依然比较肤浅。 2)家长对学前美术教育认识的不足与幼儿园家园合作做得不深入、不充分有关。 发展适宜的学前美术教育需要家庭、幼儿园,家长、幼儿教师的共同参与,在论文的最后,对如何才能更好美术教育提供建议,为美术教育的实践服务。

美术教育教学类论文摘要

非艺术在读大学接受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摘要:通过对时下最新美术教育新闻及专家对其问题的看法得出美术鉴赏的教育对非艺术在读大学生多方面的重要作用。包括审美教育,学生身心健康及德育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和文化的紧密关联。正确认识专家的建议,充分认识到艺术教育及艺术创造的重要性。关键字:艺术教育,德育,审美,艺术创造,文化(一)时下有关新闻 新华社杭州1月23日专电(张冬素)今后,浙江省的大学生在校期间必须选修一门艺术类课程,并且要通过考核取得2个学分才能毕业。这是记者从省教育厅获悉的消息。日前,浙江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意见》,出台这一规定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各种形式的艺术教育,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从而更加自觉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近几年来,浙江省有关部门一直努力全面提高大学生艺术素养。2006年4月,该省启动以“走近大师、聆听经典、陶冶情操、提高素养”为主题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送进校园的高雅艺术从开始时的交响乐、京剧、越剧,扩展到去年送话剧、绍剧等,让近46万人次学生接触到传统艺术。据了解,今后浙江省将继续以优秀经典剧目为主要演出内容,把交响乐、京剧、昆曲、越剧、绍剧、婺剧等高雅艺术送进大学校园,并在大学生中开展艺术专家学术讲座,普及高雅艺术知识。据介绍,本次浙江省有关部门规定的高校艺术选修类课,分限定性和任意性两类,限定性选修课程包括《艺术导论》《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戏剧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和《戏曲鉴赏》,每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至少要选修其中1门,并通过考核取得2个学分才能毕业。浙江省要求高校要努力创造条件开齐艺术类选修课程并计入学分。(二)专家看法 著名教育家这样谈论了自己的感受。我老是引用美国的第二轮总统亚当斯的话,他说我们这代不得不在马背上打仗搞政治,是为了让我们的儿子一代搞数学,让我的孙子一代搞音乐和舞蹈。他不是真的讲自己的孙子,自己的儿子,不完全是这样,他就觉得一个人类的目的性的过程,我们这代不得不骑在马背上搞军事搞政治,军事、政治不是人类的终极目标是过程。为了搞科学,为了搞哲学,最美好的人类还不完全是如此。在这个意义上,艺术的地位不可小看。(三)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 美术教学在现代教育中的现实意义和美术在艺术世界的特殊地位不容忽视的,它是人类的亲密伴侣,它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马克思历来就十分重视审美教育,要求不但要掌握科学,而且要懂得艺术,认为艺术不仅能帮助人们认识世界,而且能鼓舞人们改造世界,去创造美好生活,他曾说过,社会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美术作为一种视觉艺术有其独特的魅力,而美术教育更是一门教育的艺术,在当今素质教育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1美术教学的德育作用 五育之中“德育”首位,美术教育融“德育”于一体,美术教学通过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欣常优秀的美术作品,使人精神振奋与之共鸣,从而产生强烈的教育效果,例如欣赏董希文的油画作品《开国大典》可感受到作者通过构图、色彩、形式表现出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的信心和气魄,自觉产生强烈的自尊心和自豪感激发高涨的爱国热情。欣赏白石老人的国画作品《却教蜂蝶为花忙》透过蜜蜂在凤仙花中飞舞采蜜的忙碌的情景,颂扬了勤奋劳动的精神,歌颂了普通劳动者的勤劳品质,让同学们不仅体会了生活小景中的高雅景致,也激发了学生对劳动的热爱和敬慕。2艺术教育的美育作用 审美教育对人们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历来被许多人士所认可。我国早在西周和春秋时期,在教育内容上就有德、行、艺的内容,实际上包含了德、智、体、美几方面的内容。封建社会晚期,艺术虽未被列为必修课,但“琴、棋、书、画”却一直作为士大夫阶层文化素养方面自我完善的内容之一,我国著名的艺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曾这样说过:“能用作画一般的心来处理生活,对付人生则生活美化,人世和平。”此为艺术的最大效用,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的事物在生活中处处可见,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和欣赏的。只有通学习、培养、训练才能使人的审美意识不断提高。3素质方面的作用 (1)有助于发展人的全面思维一个人必须把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形成高质量、高素质的健全的思维。小时候有想象力,思维得到了健全的发展,以后才能有更好的创作。玩沙子、捏泥人、看蚂蚁搬家,对孩子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的必要的营养素。离开了这些,没有童心,没有童趣,缺乏想象力,就很难培养出健全的人格。(2)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感情世界 教育不能够离开感情,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必须以感情作为桥梁,作为纽带,才能产生教育的效果。教育离不开感情,感情最能教育人,最能打动人,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艺术教育的特点不仅仅是以理服人,更重要的是以情动人、以情感人。(四) 与文化的重要关联 艺术课程关注文化,其实并不是现在的事情,因为艺术课程始终就没有脱离文化,也不可能脱离文化。区别在于,过去的艺术教育与文化之间并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关系意识,也没有如此理直气壮地高呼着走向文化的口号。现在的则以自觉的态度,高唱着走向文化的进行曲,态度张扬地浩浩荡荡地走进了文化。且让我们倾听那震耳欲聋走向文化的进行曲:“艺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艺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通过对 艺术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熟悉艺术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并对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艺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艺术学习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应通过艺术教育,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艺术的特征、艺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艺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我国的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与其它国家和民族的艺术共同构成世界艺术的多元文化。艺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文教育的功能推荐书籍:《美术鉴赏》陈洛家主编;《美术鉴赏:造型艺术美学分析》作者樊林;《中国民间美术鉴赏》孙建君主编;《中外美术鉴赏》朱旗;戴云亮主编:《中外美术鉴赏十六讲》杨淇主编;

在我国现阶段的学前美术教育中存在两种相互背离的情况:有些教师过分强调技能技巧的传授,无视儿童的自由表达;有些教师过分强调儿童的自由表达而忽视必要技巧的传授。这两种做法都是违背发展适宜性原则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遮挡实验研究,考察学前儿童遮挡绘画的表现及其与空间表征的关系,为遵循发展适宜性的学前美术教育提供心理学依据;通过对上海市某幼儿园和某少儿美术培训班的绘画活动进行观察,了解并反思学前美术教育活动的现状;通过访谈幼儿家长,了解现阶段家长的美术教育观,为幼儿园搭建合理的家园合作平台提供借鉴。 本研究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实验法、观察法、访谈法。实验法是指以上海市3所普通全日制幼儿园的3岁、4岁、5岁、6岁幼儿各30名为被试进行遮挡绘画的研究;实验为被试内设计,采用个别施测的方法。观察法主要是对上海市某幼儿园和某少儿美术培训班的绘画活动进行观察,对活动过程录音、转录。访谈法的主要对象是幼儿家长和幼儿园教师,对访谈内容记录或录音。 实验研究的主要结果: 1)5岁左右的儿童已经有掌握诸如“省略遮挡线”的绘画技巧的需要,并自发尝试用多种方法来表征物体之间的遮挡关系。 2)从4岁起,越来越多的被试如模型所示匹配出表示物体相挨的图片。 3)超过2/3的5岁和6岁被试能根据图片正确地复原出模型。 被试对图片所表征空间信息的理解好于儿童在遮挡绘画上的表现。研究结果表明一味回避给学前儿童传授必要的绘画技巧的做法是不妥的,学前美术教育应该坚持发展适宜的原则,根据儿童的实际需要支架儿童的发展。 对实际教学活动的分析表明:优秀的少儿美术教育并不回避绘画技巧的传授,而是自然而然地渗透到活动的各个环节,应该在各个方面下工夫。 对家长的访谈与分析得出: 1)尽管家长的学前美术教育观有所提高,但其认识依然比较肤浅。 2)家长对学前美术教育认识的不足与幼儿园家园合作做得不深入、不充分有关。 发展适宜的学前美术教育需要家庭、幼儿园,家长、幼儿教师的共同参与,在论文的最后,对如何才能更好美术教育提供建议,为美术教育的实践服务。

幼儿美术教育论文摘要

随着学前教育在国家教育中的不断重视,而学前教育的规模在高职院校中也日益壮大。作为培养优秀幼儿园教师的基地,学前教育的美术教学是不可忽视的。而幼儿美术教学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孩子们在绘画中找到自己的乐趣,在绘画中发现美,认识美,展现美。我总结了十多年从事学前美术教育的经验,谈谈学前教育中幼儿美术教育的有效措施和方法。

只有从实际出发,以幼儿为主体,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并在美术活动中激发幼儿情趣,体验审美愉悦和创造的快乐,体现自我表现和创造的成就感,才能使开展美术活动真正起到促进幼儿个性发展和提高其整体素质的作用。而在这个过程中,必须重新审视和改革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定位、选材、教学方法等。一、重塑幼儿园美术活动的价值取向 美术教育要顺应幼儿的特点因势利导,才会得到好的效果。幼儿园美术活动的价值取向应突出以人为本,定位于人的整体性、可持续性的发展。幼儿园美术活动的目标具体应该体现在以下方面: 1、唤起兴趣:在美术活动中获得愉快体验,并主动参与,使孩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2、大胆表达:引导和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表现自己的感受、体验,使其个性健康发展。 3、表现美:引导和鼓励幼儿用自己认为有美感的形式,创造性的表现对事物的观察和感悟。 二、在幼儿园内外营造自然的美术环境 优美的环境传递给幼儿各种信息和刺激,使幼儿受到一种文化艺术氛围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幼儿对美的感受能力。因此幼儿园的物质设备、空间布置、墙饰的美化都应精心布置,和谐优美,体现出美的原则和规律。如园内外墙壁上适当安些多宝架或搁板架,陈列一些用泥、木、石、金属、石膏等材料制成的雕塑作品,发展儿童的空间感觉,使幼儿随时随地都能观察、欣赏这些艺术作品,受到艺术作品的熏陶;给幼儿提供进行集体作画的磁砖墙、水泥墙、黑板或大张画纸;也可给儿童提供小画板、小画夹,利于幼儿室外作画;幼儿园还应当给幼儿提供进行美术创作活动的材料。儿童通过自己选择材料、工具,用不同的材料进行粘贴、造型,发展自己的感受能力,加强对各种材料的认识。三、结合幼儿年龄特点进行美术教育活动选材 美术教育活动的选材应充分体现幼儿的年龄特点,反映孩子的生活经验,使他们通过画笔表现、表达眼中和心中的世界,也才能更好的实现美术教育活动给幼儿带来的好处。1、选材注重幼儿情感体验 老师在选材时,不要担心孩子的造型能力,怕他们画的不像。在他们涂鸦、稚拙的表现中,会有很多可爱的想法和独特的表达方式,我们评判他们的作品不能以“像不像”作为“好不好”的标准,而是要使他们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并通过自主的创作过程,建立起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如《从家到幼儿园》、《我的家》、《一桌好吃的莱》等内容和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易于引发幼儿的回忆和表现,使他们喜欢参与美术活动,就是很好的题目。 2、表现的内容给幼儿留有充分想象的空间 同一事物,个人的感受和看法以及表达、表现方式是不同的,因此选材要给幼儿的表现空间大一些。如《未来汽车城》、《手影游戏》、《我最喜爱的人》等,由于没有固定的造型,幼儿不受“像与不像”的困绕,他们能够放开手笔大胆表现,从而调动起积极的思维活动,并能大胆发挥想象创造力,表达出自己对事物的感悟。3、渗透民族传统文化的选材内容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许多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在成人有目的的引导下,儿童在美术活动中会受到这些文化的感染和影响,因此选材的内容也可涉及适合幼儿欣赏和表现我国民族传统中的优秀文化,如:京剧脸谱、农民画、风筝、瓦罐等。此外,在确定题材时要注意突出美感和儿童情趣。伴随着选材的内容,其表现手法也要考虑运用多种形式。四、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对于喜好新鲜事物的幼儿来说,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激起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和热爱。 以下是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的五大教学方法,供您参考。 1、游戏情境法:教师要善于运用游戏的情境来感染和调动幼儿。如:情境表演、看录像、讲故事、变魔术、玩沙、糊纸盒、拼石头等活动都是幼儿喜欢的游戏,这些游戏里又包含着丰富的美术知识,而创设宽松、有趣的游戏环境,更易于幼儿把自己所思所想表达出来。2、观察引导法 :美术活动是视觉艺术活动,离不开观察。引导幼儿观察时,首先是启发幼儿对生活及事物的热爱。如引导幼儿观察、回忆从家到幼儿园的路上,你印象最深的高楼、房屋是什么样的?路上遇到哪些人?进行交流之后再画。从而启发幼儿通过观察抓住事物的特征,并把自己的感受和联想表现出来,使他们的画面生动而充满儿童情趣。 3、物象分析法:物象分析法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对事物进行描述性的分析,帮助幼儿在事物与画面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建立起自己独特的造型符号。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和鼓励幼儿用自己理解的形象进行表述。如老师讲了“太阳十兄弟”的故事后,引导幼儿想一想、说一说,你想象的太阳是什么样的?他们发出的光芒是什么样的?为什么是这样?鼓励幼儿把看到的、想到的变成物象说出来然后再画出来,孩子孩子们感受不同,创造的符号也千差万别,使其作品成为充满个性、栩栩入生,是真正意义的“儿童画”。 4、作品赏析法:引导幼儿多欣赏一些中外名家作品和儿童优秀美术作品。欣赏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幼儿产生感受、理解和发现作品的表现手法和含义,使他们在获得艺术“营养”的同时,激发他们大胆地表现与创新。 5、过程指导法:幼儿作画时,教师既不能无目的的巡视,也不能过多的询问干扰了幼儿的原有思路。老师要做到因人而导、因需而导。如对自信心不足,不敢下笔的孩子,可以采取手把手或在纸上示意,帮他迈出“万事开头难”的第一步。在小朋友不知道如何继续丰富画面时,老师理解并引导其丰富画面,帮他添上关键的几笔,起到扩展、丰富其画面的好方法。结语:总之,美术活动对幼儿有益兴趣、健康个性、审美与创造性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在遵循幼儿认识规律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内容,创造宽松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选用恰当的方法,正确评价幼儿的作品,使美术活动真正成为孩子们的一种乐趣,一种荡漾着激情和人性的活动。

  • 索引序列
  • 美术教育学论文摘要范文
  • 美术教育学论文摘要
  • 美术教育论文摘要
  • 美术教育教学类论文摘要
  • 幼儿美术教育论文摘要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