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有关地质的论文题目大全

有关地质的论文题目大全

发布时间:

有关地质的论文题目大全

一、最新地理论文选题参考1、产业地理集中、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测量与辨识2、地理—生态过程研究的进展与展望3、中国制造业的地理集聚与形成机制4、论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在地理学中的地位5、能源地理学——中国生物质能源的定量评价及其地理分布6、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论吴传钧院士的地理学思想与学术贡献7、地理学:地理-生态过程研究的进展与展望8、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论吴传钧院士的地理学思想与学 …9、地理空间数据的可视化10、产业地理集聚与外商直接投资产业分布——以北京市制造业为例11、关于地理学的区域性和地域分异研究12、地理-生态过程研究的进展与展望13、要素禀赋、地理因素与新国际分工14、集成GIS和细胞自动机模型进行地理时空过程模拟与预测的新方法15、地理和贸易16、绿洲地理特征及其气候效应17、产业特征、空间竞争与制造业地理集中——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18、中国21世纪议程与地理学19、对自然地理区划方法的认识与思考20、我国古地理学的形成、发展、问题和共识二、地理论文题目大全1、GIS环境下面向地理特征的制图概括的理论和方法2、分形理论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研究3、地理科学的信息化与现代化4、中国地理学发展若干值得思考的问题5、华北植物区系地理6、地理数据尺度转换方法研究进展7、青藏高原地理环境研究进展8、我国土壤动物生态地理研究进展9、河南农区经济发展差异地理影响的小尺度分析10、西方地理学界关于生产性服务业作用研究述评11、烟粉虱不同地理种群的mtDNA COI基因序列分析及其系统发育12、新疆黄山东铜陵硫化物矿床Re—Os同位素测定及其地理动力学意义13、地理空间的尺度-结构分析模式探讨14、中国地理教育:继承与创新15、科学地理解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16、中国青年大肠癌的发病特点及地理分布17、关于综合地理区划若干问题的探讨18、我国地理标志法律保护的制度选择19、金融地理学:国外地理学科研究新动向20、WebGIS中的地理关系数据库模型研究三、热门地理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北京市地理编码数据库的研究2、小熊猫种群遗传结构和地理分化3、计算机网络信息空间(Cyberspace)的人文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4、产业地理集中研究进展5、地理标志的性质和保护模式选择6、伊犁野果林的生态地理特征和群落学问题7、祁连山区降水的地理分布特征8、地理环境演变研究的理论与实践--鄂尔多斯地区晚第四纪以来地理环境演变的研究9、地理生态学的干燥度指数及其应用评述10、从地图到地理信息系统与虚拟地理环境--试论地理学语言的演变11、我国SO_2和NO_X排放强度地理分布和历史趋势12、中国地理教育:继承与创新13、气候变化对中国森林生产力的影响 Ⅰ中国森林现实生产力的特征及地理分布格局14、中国城市地理15、三江源地区植被指数下降趋势的空间特征及其地理背景16、中国城市体系的“中心—******模式”:地理与经济增长的经验研究17、中国城市地理18、湖南省森林植被的碳贮量及其地理分布规律19、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地理分布的影响及对策20、地理和贸易四、关于地理毕业论文题目1、中国北方近50年温度和降水极端事件变化2、中国农村空心化的地理学研究与整治实践3、论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4、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与省区专业化5、我国湿地研究进展——献给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成立40周年6、地理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7、根瘤菌-豆科植物共生多样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8、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地理界定及其生态问题9、基础地理数据库的持续更新问题10、景观生态战略点识别方法与理论地理学的表面模型11、植物区系地理12、地理位置与优惠政策对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关贡献13、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前沿领域14、关于地理学的“人-地系统”理论研究15、基础地理数据库的持续更新问题16、城市地理分形研究的回顾与前瞻17、植物区系地理18、地理科学的中国进展与国际趋势19、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前沿领域20、分形理论在地理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五、比较好写的地理论文题目1、从地理空间到地理网络空间的变化趋势--兼论西方学者关于电信对地区影响的研究2、人文地理学"空间"内涵的演进3、中国氨的排放强度地理分布4、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地理区划5、谈地理科学的内容及研究方法:(在1991年4月6日中国地理学会6、生态地理区域界线划分的指标体系7、栓皮栎种群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和地理分布研究8、经验地理解法官的思维和行为——波斯纳《法官如何思考》译后9、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10、西南区野生狗牙根遗传多样性的ISSR标记与地理来源分析11、四川省农作物生产力的地理分布12、论地理空间形象思维——空间意象的发展13、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中国大陆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空间分布及环境因素分析14、产业地理集中度测度方法研究15、产业集聚:地理学与经济学主流观点的对比16、人文主义与后现代化主义之兴起及西方新区域地理学之发展17、我国20世纪地理学发展回顾及新世纪前景展望--祝贺中国地理学会创立90周年18、马氏珠母贝不同地理种群内自繁和种群间杂交子一代形态性状参数及相关性分析19、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黄、渤海3个野生地理群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DNA分析20、家蚕不同地理品种分子系统学研究

WERW3R23R根据我搜集的一些网站来看,建议看看这个,要做毕业论文以及毕业设计的,推荐一个网站 ,里面的毕业设计什么的全是优秀的,因为精挑细选的,网上很少有,都是相当不错的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对毕业论文的写作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别的相关范文很多的,推荐一些比较好的范文写作网站,希望对你有帮助,这些精选的范文网站,里面有大量的范文,也有各种文章写作方法,注意事项,应该有适合你的,自己动手找一下,可不要照搬啊,参考一下,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那才是自己的。 如果你不是校园网的话,请在下面的网站找:毕业论文网: 分类很细 栏目很多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 开题报告: 实习论文: 写作指导:

有关地质学的论文题目大全

近些年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中学地理教学中加强了环境教育,产生了比较好的效果。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大纲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懂得要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教材以环境——资源——人类活动为线索,正确阐明了人地关系。列举了大量事例,尤其在思想教育方面,要求从人地关系的角度认识问题,通过教学过程,正确认识和处理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我们要树立起一种观念:发展经济必须因地制宜,保护生态,保护环境,必须协调好人地关系。为此,广大地理教师应努力加强环境教育,力求将环境教育贯穿于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环境观念。通过环境教育不仅使学生增加了知识,提高了学习地理的兴趣,而且使地理科学在联系经济和生产实际中开辟了新的应用领域,更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地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通过环境教育的进行,学生会自然懂得:地理不是可有可无,而是与社会的生产实践密切相关,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说:环境教育给地理科学增添了新的活力。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历史性文件,体现了当今人类社会在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发展的数量与速度,而且要重视发展的质量和可持续性,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新思想。1993年中国政府结合国情实际,编制了《中国21世纪议程》,这是一个按照国际规范制定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至此,可持续发展在政策规划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要有理论作基础,理论使政策的根基稳固,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建立和完善必须有地理学的参与,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必然会进一步给地理学带来发展的机遇。环境教育并不等于可持续发展教育,因为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是有联系的两个问题,尽管二者联系相当密切。与可持续发展比较,环境教育强调了协调人地关系,但缺少突出发展的思想,尤其缺少突出资源、环境永续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常说的“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实际仍是将人作为一方,将资源和环境作为地的一方,是人地协调问题,或者说是人口、资源、环境三者的协调或平衡。从地理学看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发展为目的,使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或者说是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这与联合国环境署理事会第15届会议确定的“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相一致。这是地理科学理论和实践面临的一个重要新课题。可持续发展,具有它独特的涉及面广的特性和内涵: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与优先事项是发展,发展是人类生存的永恒的主题,它是人类生存和进步所必需的,也是保护和改善地球环境的物质保证;经济社会发展不能脱离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要实行保持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发展战略,保护和改善环境;可持续发展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具有和谐性,进而保持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可持续发展具有公平性。包括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公平性,以及当代人与下代人之间的公平性。只顾自己或局部利益即不公平,也不会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还具有持久性,它不是局限在某一时段,更不是短期行为,这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依靠科学进步促进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是通过动态的、适当的平稳过程找到连接经济系统、社会系统、资源系统、环境系统的最佳机制,这个最佳机制能支撑国民经济系统持续、健康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必须公众参与,必须实行全民战略,全民动员一起“迎接我们共同的未来”。学生是未来时代的主人,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尤显得意义深远。在地理教学中加强可持续发展教育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的途径来实现:一是在教材中突出可持续发展主线。教材编写,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应自始至终沿着可持续发展目标进行,说明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制约因素、动态机制、影响意义,强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的。例如:说明人口时应十分明确“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是人”(1994年联合国开罗国际人口与发展会议通过的《行动纲领》),突出人口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它会广泛而深刻地影响到地球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这种影响会跨越区域和时界。人口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基础,人口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目的,人口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前提,人口与资源要达到互动平衡发展,是全部可持续发展的条件,是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终极因素。联系到中国有12亿人口,要认清人口与资源的优势和劣势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并以此作为中国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首要考虑因素。二是在地理第二课堂和地理调查中注重可持续发展内容。在第二课堂活动中设计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查找相关资料,让学生进行讨论或者推选代表发言,直接参加到活动中,结合课堂所讲授的内容,效果会更好。在地理野外参观、访问、观察、调查中,组织学生参观了解生态农业模式,突出可持续发展的内容。例如:珠江三角洲有基塘农业模式;海南岛有多层多年生热带经济植物群落模式;江南地区有稻田水旱轮作系统模式和低洼地的深沟高床生产系统模式;“三北”风沙地区的防护林网系统模式;北京南郊的大兴县有试验性生态农业模式;以及各种充分利用废物、废料的食物链系统模式等等,都是可持续农业的形式或雏型。各地可以根据当地具体情况有选择地参观调查,使学生增加可持续发展的感性知识。三是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促使学生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在地理教学的全过程中,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多角度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在思想上潜移默化,逐渐使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头脑中深化和升华。进而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美德。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会对学生未来的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作为群体将会对21世纪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和作用。这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将可持续发展教育进行好,是地理教育工作者的重大职责。

工程硕士来源于工程实践,服务于工程建设,因此,其学位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具体选题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技术、地质工程管理项目或研究课题;技术攻关、技术改造专题;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开发与应用;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探与评价、水资源的预测、勘查与评价;综合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地质解释,如地质结构、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的计算机模拟等。论文必须有必要的实验或分析数据,有第一手的实际资料和独立完成的工作量。论文成果水平应不低于工学硕士研究生。

有关地质的论文题目

一、最新地理论文选题参考1、产业地理集中、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测量与辨识2、地理—生态过程研究的进展与展望3、中国制造业的地理集聚与形成机制4、论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在地理学中的地位5、能源地理学——中国生物质能源的定量评价及其地理分布6、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论吴传钧院士的地理学思想与学术贡献7、地理学:地理-生态过程研究的进展与展望8、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论吴传钧院士的地理学思想与学 …9、地理空间数据的可视化10、产业地理集聚与外商直接投资产业分布——以北京市制造业为例11、关于地理学的区域性和地域分异研究12、地理-生态过程研究的进展与展望13、要素禀赋、地理因素与新国际分工14、集成GIS和细胞自动机模型进行地理时空过程模拟与预测的新方法15、地理和贸易16、绿洲地理特征及其气候效应17、产业特征、空间竞争与制造业地理集中——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18、中国21世纪议程与地理学19、对自然地理区划方法的认识与思考20、我国古地理学的形成、发展、问题和共识二、地理论文题目大全1、GIS环境下面向地理特征的制图概括的理论和方法2、分形理论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研究3、地理科学的信息化与现代化4、中国地理学发展若干值得思考的问题5、华北植物区系地理6、地理数据尺度转换方法研究进展7、青藏高原地理环境研究进展8、我国土壤动物生态地理研究进展9、河南农区经济发展差异地理影响的小尺度分析10、西方地理学界关于生产性服务业作用研究述评11、烟粉虱不同地理种群的mtDNA COI基因序列分析及其系统发育12、新疆黄山东铜陵硫化物矿床Re—Os同位素测定及其地理动力学意义13、地理空间的尺度-结构分析模式探讨14、中国地理教育:继承与创新15、科学地理解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16、中国青年大肠癌的发病特点及地理分布17、关于综合地理区划若干问题的探讨18、我国地理标志法律保护的制度选择19、金融地理学:国外地理学科研究新动向20、WebGIS中的地理关系数据库模型研究三、热门地理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北京市地理编码数据库的研究2、小熊猫种群遗传结构和地理分化3、计算机网络信息空间(Cyberspace)的人文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4、产业地理集中研究进展5、地理标志的性质和保护模式选择6、伊犁野果林的生态地理特征和群落学问题7、祁连山区降水的地理分布特征8、地理环境演变研究的理论与实践--鄂尔多斯地区晚第四纪以来地理环境演变的研究9、地理生态学的干燥度指数及其应用评述10、从地图到地理信息系统与虚拟地理环境--试论地理学语言的演变11、我国SO_2和NO_X排放强度地理分布和历史趋势12、中国地理教育:继承与创新13、气候变化对中国森林生产力的影响 Ⅰ中国森林现实生产力的特征及地理分布格局14、中国城市地理15、三江源地区植被指数下降趋势的空间特征及其地理背景16、中国城市体系的“中心—******模式”:地理与经济增长的经验研究17、中国城市地理18、湖南省森林植被的碳贮量及其地理分布规律19、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地理分布的影响及对策20、地理和贸易四、关于地理毕业论文题目1、中国北方近50年温度和降水极端事件变化2、中国农村空心化的地理学研究与整治实践3、论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4、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与省区专业化5、我国湿地研究进展——献给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成立40周年6、地理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7、根瘤菌-豆科植物共生多样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8、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地理界定及其生态问题9、基础地理数据库的持续更新问题10、景观生态战略点识别方法与理论地理学的表面模型11、植物区系地理12、地理位置与优惠政策对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关贡献13、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前沿领域14、关于地理学的“人-地系统”理论研究15、基础地理数据库的持续更新问题16、城市地理分形研究的回顾与前瞻17、植物区系地理18、地理科学的中国进展与国际趋势19、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前沿领域20、分形理论在地理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五、比较好写的地理论文题目1、从地理空间到地理网络空间的变化趋势--兼论西方学者关于电信对地区影响的研究2、人文地理学"空间"内涵的演进3、中国氨的排放强度地理分布4、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地理区划5、谈地理科学的内容及研究方法:(在1991年4月6日中国地理学会6、生态地理区域界线划分的指标体系7、栓皮栎种群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和地理分布研究8、经验地理解法官的思维和行为——波斯纳《法官如何思考》译后9、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10、西南区野生狗牙根遗传多样性的ISSR标记与地理来源分析11、四川省农作物生产力的地理分布12、论地理空间形象思维——空间意象的发展13、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中国大陆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空间分布及环境因素分析14、产业地理集中度测度方法研究15、产业集聚:地理学与经济学主流观点的对比16、人文主义与后现代化主义之兴起及西方新区域地理学之发展17、我国20世纪地理学发展回顾及新世纪前景展望--祝贺中国地理学会创立90周年18、马氏珠母贝不同地理种群内自繁和种群间杂交子一代形态性状参数及相关性分析19、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黄、渤海3个野生地理群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DNA分析20、家蚕不同地理品种分子系统学研究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提出-论点; 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地质学相关论文题目大全

还好吧,具体也要看你的内容,是不是把问题讲清楚了,我建议你还是去适当的参考参考(自然科学)上的这篇文献——江西高兴地区区域地质发展史浅析。

你是借用还是原班,网上有的是亚

近些年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中学地理教学中加强了环境教育,产生了比较好的效果。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大纲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懂得要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教材以环境——资源——人类活动为线索,正确阐明了人地关系。列举了大量事例,尤其在思想教育方面,要求从人地关系的角度认识问题,通过教学过程,正确认识和处理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我们要树立起一种观念:发展经济必须因地制宜,保护生态,保护环境,必须协调好人地关系。为此,广大地理教师应努力加强环境教育,力求将环境教育贯穿于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环境观念。通过环境教育不仅使学生增加了知识,提高了学习地理的兴趣,而且使地理科学在联系经济和生产实际中开辟了新的应用领域,更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地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通过环境教育的进行,学生会自然懂得:地理不是可有可无,而是与社会的生产实践密切相关,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说:环境教育给地理科学增添了新的活力。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历史性文件,体现了当今人类社会在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发展的数量与速度,而且要重视发展的质量和可持续性,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新思想。1993年中国政府结合国情实际,编制了《中国21世纪议程》,这是一个按照国际规范制定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至此,可持续发展在政策规划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要有理论作基础,理论使政策的根基稳固,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建立和完善必须有地理学的参与,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必然会进一步给地理学带来发展的机遇。环境教育并不等于可持续发展教育,因为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是有联系的两个问题,尽管二者联系相当密切。与可持续发展比较,环境教育强调了协调人地关系,但缺少突出发展的思想,尤其缺少突出资源、环境永续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常说的“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实际仍是将人作为一方,将资源和环境作为地的一方,是人地协调问题,或者说是人口、资源、环境三者的协调或平衡。从地理学看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发展为目的,使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或者说是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这与联合国环境署理事会第15届会议确定的“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相一致。这是地理科学理论和实践面临的一个重要新课题。可持续发展,具有它独特的涉及面广的特性和内涵: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与优先事项是发展,发展是人类生存的永恒的主题,它是人类生存和进步所必需的,也是保护和改善地球环境的物质保证;经济社会发展不能脱离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要实行保持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发展战略,保护和改善环境;可持续发展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具有和谐性,进而保持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可持续发展具有公平性。包括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公平性,以及当代人与下代人之间的公平性。只顾自己或局部利益即不公平,也不会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还具有持久性,它不是局限在某一时段,更不是短期行为,这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依靠科学进步促进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是通过动态的、适当的平稳过程找到连接经济系统、社会系统、资源系统、环境系统的最佳机制,这个最佳机制能支撑国民经济系统持续、健康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必须公众参与,必须实行全民战略,全民动员一起“迎接我们共同的未来”。学生是未来时代的主人,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尤显得意义深远。在地理教学中加强可持续发展教育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的途径来实现:一是在教材中突出可持续发展主线。教材编写,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应自始至终沿着可持续发展目标进行,说明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制约因素、动态机制、影响意义,强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的。例如:说明人口时应十分明确“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是人”(1994年联合国开罗国际人口与发展会议通过的《行动纲领》),突出人口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它会广泛而深刻地影响到地球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这种影响会跨越区域和时界。人口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基础,人口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目的,人口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前提,人口与资源要达到互动平衡发展,是全部可持续发展的条件,是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终极因素。联系到中国有12亿人口,要认清人口与资源的优势和劣势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并以此作为中国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首要考虑因素。二是在地理第二课堂和地理调查中注重可持续发展内容。在第二课堂活动中设计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查找相关资料,让学生进行讨论或者推选代表发言,直接参加到活动中,结合课堂所讲授的内容,效果会更好。在地理野外参观、访问、观察、调查中,组织学生参观了解生态农业模式,突出可持续发展的内容。例如:珠江三角洲有基塘农业模式;海南岛有多层多年生热带经济植物群落模式;江南地区有稻田水旱轮作系统模式和低洼地的深沟高床生产系统模式;“三北”风沙地区的防护林网系统模式;北京南郊的大兴县有试验性生态农业模式;以及各种充分利用废物、废料的食物链系统模式等等,都是可持续农业的形式或雏型。各地可以根据当地具体情况有选择地参观调查,使学生增加可持续发展的感性知识。三是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促使学生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在地理教学的全过程中,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多角度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在思想上潜移默化,逐渐使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头脑中深化和升华。进而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美德。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会对学生未来的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作为群体将会对21世纪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和作用。这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将可持续发展教育进行好,是地理教育工作者的重大职责。

地质学的论文题目大全

概述   地质毕业论文是指地学类专业学生毕业前,为了全面表述学业水平而撰写的一篇综合性学术论文或某一领域的专业论文,要求论点新颖,论据充分,论证过程合理、科学,数据翔实可靠,结论明确。  岩浆岩的观察与描述  对岩浆岩的观察,一般是观察其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最后确定其岩石名称。肉眼鉴定岩浆岩,首先看到的就是颜色。颜色基本可以反映出岩石的成分和性质。   对岩浆岩进行肉眼鉴定:  第一步是要依据其颜色大致定出属于何种岩类  比如,若是浅色,一般为酸性岩(花岗岩类)或中性岩(正长岩类);若是深色,一般为基性岩或超基性岩。由酸性岩到基性岩,深色矿物的含量逐渐增多,岩石的颜色也就由浅到深。同时还要注意区别岩石新鲜面的颜色和风化后的颜色。还可根据其中暗色矿物与浅色矿物的相对含量来进行描述,如暗色矿物含量超过60%者为暗色岩,在30—60%者为中色岩,在30%以下者为浅色岩。  第二步是观察岩浆岩的结构与构造  据此,便可区分出是属深成岩类、浅成岩类或是喷出岩类。根据岩石中各组分的结晶程度,可分为全晶质、半晶质和玻璃质等结构。不仅要对全晶质的结构区分出显晶质或隐晶质结构,还要对其中的显晶质结构岩石按其矿物颗粒大小,进一步细分出等粒、不等粒、粗粒或细粒等结构。对具有斑状结构的岩石要描述斑晶成分、基质的成分及结晶程度。假如岩石中矿物颗粒大,呈等粒状、似斑状结构,则属深成岩类;假如矿物颗粒微细致密,呈隐晶质、玻璃质结构,则一般皆属喷出岩类;假如岩石中矿物为细粒及斑状结构,即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属于浅成岩类。观察岩石中矿物有无定向排列,进而就能推断岩石的形成环境,含挥发组分多少以及岩浆流动的方向。若无定向排列称之为块状构造;若有定向排列,则可能是流纹构造、气孔构造或条带状构造。深成岩、浅成岩大多是块状构造;喷出岩则为流纹构造和气孔构造等。对于岩石中有规律排列的长柱状矿物、气孔捕虏体等均要观测其方向。  第三步是观察岩浆岩的矿物成分  矿物成分是岩石定名最重要的依据。岩浆岩类别是根据SiO2含量百分比确定的,而SiO2含量可在岩石矿物成分上反映出来。假如有大量石英出现,说明是酸性岩;如果有大量橄榄石存在,则表明是超基性岩;如果只有微量或根本没有石英和橄榄石,则属中性岩或基性岩。假如岩石中以正长石为主,同时所含石英又很多,就可判定是酸性岩;倘若以斜长石为主,暗色矿物又多为角闪石,属于中性岩;若暗色矿物多系辉石,则属基性岩。对于岩石中凡能用肉眼识别的矿物均要进行描述。首要的是描述主要矿物形态、大小及其性质。  沉积岩的观察与描述  沉积岩是分布于地表的主要岩类。它种类繁多,岩性变化较大。野外识别沉积岩,其最显著的宏观标志就是成层构造,即层理。据此,很容易与岩浆岩、变质岩相区别。根据沉积岩成因、结构和矿物成分,可进一步区分出次一级的类别。凡具碎屑结构,即碎屑粒径大于2—005毫米,被胶结物胶结而成的岩石,是碎屑岩;凡具泥质结构,即粒径小于005毫米,质地均匀、较软,有细腻感,常具页理的岩石是粘土岩;凡具化学和生物化学结构,多为单一矿物组成的岩石,是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由于各类沉积岩的岩性差别,因此在鉴定方法上也不相同  1、碎屑岩的肉眼鉴定  鉴定碎屑岩时着重观察其岩石结构与主要矿物成分。首要的是看碎屑结构。抓住这一特征,就不会与其他岩石相混淆了。要仔细观察碎屑颗粒大小:粒径大于2毫米是砾岩,2—05毫米是砂岩,05 —005毫米是粉砂岩。粉砂岩颗粒肉眼难以分辩,用手指研磨有轻微砂感。按砂岩的粒径又可定出粗砂岩(2—5毫米)中砂岩(5—25毫米)和细砂岩(25—05毫米)。对于砾岩,还应注意观察其颗粒形状,颗粒外形呈棱角状者是角砾岩,系圆状或次圆状者为砾岩。其次,看碎屑岩的矿物成分(碎屑颗粒成分和胶结物成分)。砾岩类的碎屑成分复杂,分选较差,颗粒较大,一般不参与定名;砂岩,主要矿物成分有石英、长石和一些岩石碎屑。在碎屑岩中,常见的胶结物有铁质(氧化铁和氢氧化铁)、硅质(二氧化硅)、泥质(粘土质)、钙质(碳酸钙)等。铁质胶结物多呈红色、褐红色或黄色。硅质最硬,小刀刻不动。钙质滴稀HCI起泡。弄清楚了结构和成分,就可为碎屑岩定名。例如,碎屑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其含量超过50%,长石和岩屑含量均小于25%的砂岩,叫做石英砂岩。也可按其胶结物命名,如可称某岩石为铁质石英砂岩。碎屑岩中可见化石,但一般保存较差。   火山碎屑岩的鉴别比较困难。因为,它在成因上具有火山喷发和沉积的双重性,是一种介于岩浆岩与沉积岩之间的过渡型岩石。常常是以其成因特点、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和胶结物的特征来区别于碎屑岩。  2、粘土岩的肉眼鉴定  鉴定粘土岩的主要依据是其泥质结构。粘土岩矿物颗粒非常细小,肉眼仅能按其颜色、硬度等物理性质及结构、构造来鉴定。它多具滑腻感,粘重,有可塑性、烧结性等物理性质。若是纯净的粘土岩,一般为浅色的土状岩石。层理是粘土岩中最明显的特征,因此,人们就按粘土岩层理(倘层理厚度小于1毫米称页理)及其固结程度进行分类,将固结程度很高、页理发育,可剥成薄片者称作页岩。页岩常含化石。粘土岩中以页岩为主。将那些固结程度较高、不具页理,遇水不易变软者称泥岩。最后,再根据颜色与混入物的不同进行命名,如可称作紫红色铁质泥岩、灰色钙质页岩等。  3、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的肉眼鉴定  此类岩石中分布最广和最常见的有碳酸盐岩、硅质岩、铁质岩和磷质岩,尤以碳酸盐类岩石分布为广。有无生物遗骸是判断属于生物化学岩或是化学岩的标志。化学岩成分常较单一。它们多为单矿物岩石,故此,可按其矿物的物理性质进行鉴定。   化学岩具有化学结构,即结晶粒状结构和鲕状结构等;生物化学岩具生物结构,即全贝壳结构、生物碎屑结构等。   综合上述,在观察和描述沉积岩时应注意:   要描述岩石整体的颜色,区分岩石是碎屑结构、泥质结构或结晶结构和生物结构等;   据其矿物成分、颗粒大小及颜色上的差异,观察岩石的层理,注意层面上波痕、泥裂等构造特征;   要描述组成岩石的主要矿物、碎屑物及胶结物等成分。   对砾石的形状、大小、磨圆度和分选性等特征要描述,并要确定胶结类型,以及胶结程度。   对沉积岩命名时应遵循“颜色+胶结物+岩石名称”的法则。此外,还需注意沉积岩体形状、岩层厚度及产状、风化程度、化石保存情况及其类属。  变质岩的观察与描述  我国区域变质岩系十分发育,时代自太古宙到期中生代均有出露。其变质岩石类型十分复杂,主要有片麻岩、粒状岩石(变粒岩、浅粒岩)、片岩、千枚岩、变质硅铁质岩、大理岩、变质铁镁质岩及区域混合岩等。有关原岩建造主要有超基性到酸性喷出岩(包括熔岩、凝灰岩)、硬砂岩、各种沉积岩及不同性质的侵入岩。上述变质岩类均属不同的原岩建成造经受不同时期、不同类型区域变质作用的结果。区域变质作用的主要类型大致可分为地壳演化早期造盾阶段的区域中高温变质作用,及造盾阶段之后与造山运动有关的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和埋深变质作用。不同成分的原岩经受不同类型的区域变质作用,在一定的温高压力条件下,形成各具特征的矿物和常见矿物共生组合,并因之分别构成不同温压条件的麻粒岩相、角闪岩相(高角闪岩 、低角闪岩相)、绿片岩相(高绿片岩相、低绿片岩相)、蓝闪石片岩相(蓝闪绿片岩相、蓝闪石—硬柱石片岩相)及次绿片岩相(浊沸石相和葡萄石—绿纤石相)。我国区域层状变质岩系按大地构造运动可分为12期,从太古宙迁西期—新生代喜马拉期变质岩系均有。所以,变质岩系的发生和发展与大地构造环境和地壳演化有密切的关系。在全球构造位置上,我国处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及度板块的结合部位,地质环境差异较大,发展历史很不相同,因而区域地质各具特色,造成变质岩石类型复杂,岩石相对难以识别。   在野外鉴别变质岩的方法、步骤与前述岩浆岩类似,但主要根据是其构造、结构和矿物成分。这是因为,变质岩的构造和结构是其命名和分类的重要依据。第一步可先根据构造和结构特征,初步鉴定变质岩的类别。譬如,具有板状构造者称板岩;具有千枚构造者称千枚岩等。具有变晶结构是变质岩的重要结构特征。例如,变质岩中的石英岩与沉积岩中的石英砂岩尽管成分相同,但前者具变晶结构,而后者却是碎屑结构。第二步再根据矿物成分含量和变质岩中的特有矿物进一步详细定名。一般来讲,要注意岩石中暗色矿物与浅色矿物的比例,以及浅色矿物中长石和石英的比例,因这些比例关系与岩石的鉴定有着极大关系。例如,某岩石以浅色矿物为主,而浅色矿物中又以石英居多且不含或含有较少长石,就是片岩;若某岩石成分以暗色矿物为主,且含长石较多,则属片麻岩。变质岩中的特有矿物,如蓝晶石、石榴子石、蛇纹石、石墨等,虽然数量不多,但能反映出变质前原岩以及变质作用的条件,故也是野外鉴别变质岩的有力证据。关于板岩和千枚岩,因其矿物成分较难识辩,板岩可按“颜色+所含杂质”方式命名,如可称黑色板岩、炭质板岩;千枚岩可据其“颜色+ 特征矿物”命名,如可称银灰色千枚岩、硬绿泥石千枚岩等。   在野外,还要观察地质体产状、变质作用的成因。比如,石英岩与大理岩两者在区域变质与接触变质岩中均有,就只能根据野外产状和共生的岩石类型来确定。假如此类岩石围绕侵入体分布,并和板岩共生,则为接触变质形成;假如此类岩石呈区域带状分布,并和具片状或片麻状构造的岩石共生,则为区域变质所形成。   对变质岩我们也应描述岩石总体颜色,注意其岩石结构。若为变晶结构,则要对矿物形态进行描述。注意观察岩石中矿物成分是否定向排列,以便描述其构造。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可见的矿物成分应进行描述。若无变斑晶,就按矿物含量多少依次描述;若有变斑晶,则应先描述变斑晶成分,后描述基质成分。至于其它方面,如小型褶皱、细脉穿插、风化情况等,亦应作简略描述。在为变质岩定名时,应本着“特征矿物+片状(或柱状)矿物+基本岩石名称”的原则。如,可将某岩石定名为蓝晶石黑云母片岩。

  • 索引序列
  • 有关地质的论文题目大全
  • 有关地质学的论文题目大全
  • 有关地质的论文题目
  • 地质学相关论文题目大全
  • 地质学的论文题目大全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