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辐射防护通讯杂志官网网址是什么

辐射防护通讯杂志官网网址是什么

发布时间:

辐射防护通讯杂志官网网址是什么

貌似国内暂无此类权威期刊杂志,有也一般都属于系统内部交流,可以咨询下国家环保部辐射防护培训中心南华大学专门从事核与辐射防护研究的核工业第六研究所。

楼主人家问事情呢。那个北京的你打什么广告呢?知道人家是哪的吗?你就叫人家去北京买衣服?混分来了还是专业做广告啊你?防辐射服饰针对的是经常接触电脑。电器。通讯仪器仪表灯的人员,以及孕妇群体,像你说的分子类的应该是涉及不到的吧?电场和磁场交互变化产生的电磁波泄露在空间这是电磁辐射,你刚说的化学制剂辐射??是什么东西?没太明白不过我可以确切的说。如果你女友经常用电脑和设备等是需要配备电磁辐射衣服的,尤其以后你们打算要宝宝了。就更应该提前一年穿上防辐射衣服,我买过一件防辐射衣服,自己很满意,呵呵具体品牌我就不说了。省的别人说我做广告来了。总之我建议你送给她一件防辐射衣服吧,她会很感动,很感动的。我加你好友了,希望我的建议对你有帮助。

苏旭,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现代物理系原子核物理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89年在白求恩医科大学获放射毒理学硕士学位;1995年在白求恩医科大学获放射生物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所长、卫生部核事故医学应急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及成果:①电离辐射生物效应及其分子机制研究。②辐射防护与核事故医学应急技术研究。③放射卫生防护政策与标准研究。近年来,承担了15项国家和部委级科研项目,发表研究论文120余篇,主编出版专著6部。先后指导和培养了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20余名。1996年获吉林省第四届青年科技奖;199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1999年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04年被国家人事部、科技部、教育部等7部委遴选为国家 “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同年,被卫生部授予“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2005年被国家人事部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7年获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09年被中华预防医学会授予“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发展贡献奖”;2009年被亚洲辐射研究协会授予 “辐射研究贡献奖”。主要学术组织兼职:国际辐射研究协会中国委员会主席;亚洲辐射研究协会副主席;世界医生反核战争联盟国际委员会委员;卫生部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毒理学会放射毒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副总编;《中国辐射卫生》杂志副总编;《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副总编;《辐射防护通讯》杂志副主编等职务。吉林大学兼职教授、苏州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科学院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兼职博士生导师。王志林 党委书记副所长王志林,1953年8月出生,汉族,籍贯北京。1978年10月毕业于武汉海军工程学院电源站技师专业,大专学历。1972年至1983年在国防科委新疆21基地服役,任排长、副连长、连长、技师。1984年-2002年历任原卫生部工业卫生实验所科员、行政科副科长、总务处副处长、基建办副主任、主管技师。1993年任行政处处长;1996年任原卫生部工业卫生实验所副所长(副局级)。2002年至今任中国疾控中心辐射安全所副所长、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2009年10月20日任党委书记。现主持党委、纪委工作。分管行政、后勤、保卫、工会工作。历任北京市西城区第十二、十三、十四届人大代表。岳保荣 副所长岳保荣,1953年出生,汉族,籍贯山西,研究员。1977年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原南京药学院)。1984年至1985年在苏州医学院进修放射卫生专业;1996年至1997年在德国物理技术研究院做访问学者;2003年1月至5月在英国圣乔治医院辐射防护中心做访问学者。1977年至2002年历任原卫生部工业卫生实验所研究室副主任、科技处处长,2002年任中国疾控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副所长、卫生部核事故医学应急中心副主任。主管科研、外事、教育培训。主要研究方向及成果:长期从事放射防护工作,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医疗照射防护与质量保证研究工作,重点为放射诊断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研究,完成多项部级和国际合作研究课题,并发表数十篇研究论文。组织制、修订“乳腺X射线摄影质量控制检测规范”等五项国家标准。“九五”期间全国医疗照射水平调查研究,于2002年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目前承担国际原子能机构国际合作课题;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放射诊疗中职业危害控制技术与风险评价研究等课题。现任国际原子能机构亚太地区项目中国协调员。主要学术组织兼职: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第三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放射医学与防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放射卫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用辐射装备与检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卫生部放射卫生标准委员会委员;《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编委;《中国职业医学》杂志编委。孙全富 副所长孙全富,1964年出生,河北故城县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6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放射医学专业,获放射医学学士学位。1989-1990年在日本广岛放射线影响研究所流行病学部进修;1996-2002 年在日本鹿儿岛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教研室工作学习,并获得医学论文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疾控中心辐射安全所副所长。主管计量认证、实验室安全、防护安全、技术服务工作。分管质量管理办公室、科技成果推广处。主要研究方向及成果:长期从事放射流行病学研究与辐射致健康效应危险估计,研究工作包括天然高本底辐射与居民健康放射流行病学研究、高氡钍射气地区肺癌危险估计、特殊实践人员辐射危险评价、非铀矿山矿工放射性职业危害调查与控制研究、核设施周围人群健康调查、公众核与辐射危险认知调查等。负责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工作和卫生部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登记报告系统。作为主要研究人员,2006年“高本底辐射地区流行病学研究”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2007年“居住环境监测与对人体健康影响研究”获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主要学术组织兼职:为第六届卫生部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专业委员会、国家职业病诊断与鉴定技术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WHO Internal Radon Project项目组成员等。丁库克 副所长山东聊城人,博士研究生毕业,高级职称,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在北京矿冶研究总院、首都医科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从事行政管理与科研工作。近年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国际科研合作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基金等资助,发表SCI文章7篇,拥有3项软件著作权,获得国家授权专利2项。2010年被聘为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辐射与环境专业委员会委员。现协助所长分管该所后勤与保卫工作。

《辐射防护》创刊于1978年,原名《核防护》,1981年改刊名为《辐射防护》,双月刊。本刊是由中国核学会辐射防护学会主办,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承办,原子能出版社出版的学术类科技期刊,为国家中文核心期刊。主要刊登我国辐射防护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论文报告,并交流国内外学术动态。  《辐射防护通讯》是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主办的、突出动态性和信息性的综合类技术期刊,是国内最早的辐射防护专业期刊之一。报道国内外辐射防护及相关学科的研究进展与动态,介绍有关辐射防护的科学知识,交流辐射防护工作经验,传递有关的信息。

辐射防护通讯杂志官网网址

苏旭,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现代物理系原子核物理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89年在白求恩医科大学获放射毒理学硕士学位;1995年在白求恩医科大学获放射生物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所长、卫生部核事故医学应急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及成果:①电离辐射生物效应及其分子机制研究。②辐射防护与核事故医学应急技术研究。③放射卫生防护政策与标准研究。近年来,承担了15项国家和部委级科研项目,发表研究论文120余篇,主编出版专著6部。先后指导和培养了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20余名。1996年获吉林省第四届青年科技奖;199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1999年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04年被国家人事部、科技部、教育部等7部委遴选为国家 “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同年,被卫生部授予“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2005年被国家人事部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7年获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09年被中华预防医学会授予“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发展贡献奖”;2009年被亚洲辐射研究协会授予 “辐射研究贡献奖”。主要学术组织兼职:国际辐射研究协会中国委员会主席;亚洲辐射研究协会副主席;世界医生反核战争联盟国际委员会委员;卫生部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毒理学会放射毒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副总编;《中国辐射卫生》杂志副总编;《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副总编;《辐射防护通讯》杂志副主编等职务。吉林大学兼职教授、苏州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科学院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兼职博士生导师。王志林 党委书记副所长王志林,1953年8月出生,汉族,籍贯北京。1978年10月毕业于武汉海军工程学院电源站技师专业,大专学历。1972年至1983年在国防科委新疆21基地服役,任排长、副连长、连长、技师。1984年-2002年历任原卫生部工业卫生实验所科员、行政科副科长、总务处副处长、基建办副主任、主管技师。1993年任行政处处长;1996年任原卫生部工业卫生实验所副所长(副局级)。2002年至今任中国疾控中心辐射安全所副所长、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2009年10月20日任党委书记。现主持党委、纪委工作。分管行政、后勤、保卫、工会工作。历任北京市西城区第十二、十三、十四届人大代表。岳保荣 副所长岳保荣,1953年出生,汉族,籍贯山西,研究员。1977年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原南京药学院)。1984年至1985年在苏州医学院进修放射卫生专业;1996年至1997年在德国物理技术研究院做访问学者;2003年1月至5月在英国圣乔治医院辐射防护中心做访问学者。1977年至2002年历任原卫生部工业卫生实验所研究室副主任、科技处处长,2002年任中国疾控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副所长、卫生部核事故医学应急中心副主任。主管科研、外事、教育培训。主要研究方向及成果:长期从事放射防护工作,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医疗照射防护与质量保证研究工作,重点为放射诊断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研究,完成多项部级和国际合作研究课题,并发表数十篇研究论文。组织制、修订“乳腺X射线摄影质量控制检测规范”等五项国家标准。“九五”期间全国医疗照射水平调查研究,于2002年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目前承担国际原子能机构国际合作课题;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放射诊疗中职业危害控制技术与风险评价研究等课题。现任国际原子能机构亚太地区项目中国协调员。主要学术组织兼职: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第三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放射医学与防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放射卫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用辐射装备与检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卫生部放射卫生标准委员会委员;《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编委;《中国职业医学》杂志编委。孙全富 副所长孙全富,1964年出生,河北故城县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6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放射医学专业,获放射医学学士学位。1989-1990年在日本广岛放射线影响研究所流行病学部进修;1996-2002 年在日本鹿儿岛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教研室工作学习,并获得医学论文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疾控中心辐射安全所副所长。主管计量认证、实验室安全、防护安全、技术服务工作。分管质量管理办公室、科技成果推广处。主要研究方向及成果:长期从事放射流行病学研究与辐射致健康效应危险估计,研究工作包括天然高本底辐射与居民健康放射流行病学研究、高氡钍射气地区肺癌危险估计、特殊实践人员辐射危险评价、非铀矿山矿工放射性职业危害调查与控制研究、核设施周围人群健康调查、公众核与辐射危险认知调查等。负责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工作和卫生部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登记报告系统。作为主要研究人员,2006年“高本底辐射地区流行病学研究”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2007年“居住环境监测与对人体健康影响研究”获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主要学术组织兼职:为第六届卫生部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专业委员会、国家职业病诊断与鉴定技术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WHO Internal Radon Project项目组成员等。丁库克 副所长山东聊城人,博士研究生毕业,高级职称,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在北京矿冶研究总院、首都医科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从事行政管理与科研工作。近年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国际科研合作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基金等资助,发表SCI文章7篇,拥有3项软件著作权,获得国家授权专利2项。2010年被聘为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辐射与环境专业委员会委员。现协助所长分管该所后勤与保卫工作。

我不会~~~但还是要微笑~~~:)

辐射防护通讯杂志官网

你要发表?要省级还是国家的?

苏旭,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现代物理系原子核物理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89年在白求恩医科大学获放射毒理学硕士学位;1995年在白求恩医科大学获放射生物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所长、卫生部核事故医学应急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及成果:①电离辐射生物效应及其分子机制研究。②辐射防护与核事故医学应急技术研究。③放射卫生防护政策与标准研究。近年来,承担了15项国家和部委级科研项目,发表研究论文120余篇,主编出版专著6部。先后指导和培养了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20余名。1996年获吉林省第四届青年科技奖;199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1999年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04年被国家人事部、科技部、教育部等7部委遴选为国家 “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同年,被卫生部授予“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2005年被国家人事部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7年获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09年被中华预防医学会授予“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发展贡献奖”;2009年被亚洲辐射研究协会授予 “辐射研究贡献奖”。主要学术组织兼职:国际辐射研究协会中国委员会主席;亚洲辐射研究协会副主席;世界医生反核战争联盟国际委员会委员;卫生部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毒理学会放射毒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副总编;《中国辐射卫生》杂志副总编;《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副总编;《辐射防护通讯》杂志副主编等职务。吉林大学兼职教授、苏州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科学院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兼职博士生导师。王志林 党委书记副所长王志林,1953年8月出生,汉族,籍贯北京。1978年10月毕业于武汉海军工程学院电源站技师专业,大专学历。1972年至1983年在国防科委新疆21基地服役,任排长、副连长、连长、技师。1984年-2002年历任原卫生部工业卫生实验所科员、行政科副科长、总务处副处长、基建办副主任、主管技师。1993年任行政处处长;1996年任原卫生部工业卫生实验所副所长(副局级)。2002年至今任中国疾控中心辐射安全所副所长、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2009年10月20日任党委书记。现主持党委、纪委工作。分管行政、后勤、保卫、工会工作。历任北京市西城区第十二、十三、十四届人大代表。岳保荣 副所长岳保荣,1953年出生,汉族,籍贯山西,研究员。1977年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原南京药学院)。1984年至1985年在苏州医学院进修放射卫生专业;1996年至1997年在德国物理技术研究院做访问学者;2003年1月至5月在英国圣乔治医院辐射防护中心做访问学者。1977年至2002年历任原卫生部工业卫生实验所研究室副主任、科技处处长,2002年任中国疾控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副所长、卫生部核事故医学应急中心副主任。主管科研、外事、教育培训。主要研究方向及成果:长期从事放射防护工作,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医疗照射防护与质量保证研究工作,重点为放射诊断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研究,完成多项部级和国际合作研究课题,并发表数十篇研究论文。组织制、修订“乳腺X射线摄影质量控制检测规范”等五项国家标准。“九五”期间全国医疗照射水平调查研究,于2002年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目前承担国际原子能机构国际合作课题;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放射诊疗中职业危害控制技术与风险评价研究等课题。现任国际原子能机构亚太地区项目中国协调员。主要学术组织兼职: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第三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放射医学与防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放射卫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用辐射装备与检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卫生部放射卫生标准委员会委员;《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编委;《中国职业医学》杂志编委。孙全富 副所长孙全富,1964年出生,河北故城县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6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放射医学专业,获放射医学学士学位。1989-1990年在日本广岛放射线影响研究所流行病学部进修;1996-2002 年在日本鹿儿岛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教研室工作学习,并获得医学论文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疾控中心辐射安全所副所长。主管计量认证、实验室安全、防护安全、技术服务工作。分管质量管理办公室、科技成果推广处。主要研究方向及成果:长期从事放射流行病学研究与辐射致健康效应危险估计,研究工作包括天然高本底辐射与居民健康放射流行病学研究、高氡钍射气地区肺癌危险估计、特殊实践人员辐射危险评价、非铀矿山矿工放射性职业危害调查与控制研究、核设施周围人群健康调查、公众核与辐射危险认知调查等。负责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工作和卫生部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登记报告系统。作为主要研究人员,2006年“高本底辐射地区流行病学研究”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2007年“居住环境监测与对人体健康影响研究”获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主要学术组织兼职:为第六届卫生部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专业委员会、国家职业病诊断与鉴定技术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WHO Internal Radon Project项目组成员等。丁库克 副所长山东聊城人,博士研究生毕业,高级职称,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在北京矿冶研究总院、首都医科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从事行政管理与科研工作。近年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国际科研合作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基金等资助,发表SCI文章7篇,拥有3项软件著作权,获得国家授权专利2项。2010年被聘为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辐射与环境专业委员会委员。现协助所长分管该所后勤与保卫工作。

辐射防护通讯杂志官网网址电话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年度评估报告编写提纲一、法律依据与编写要求l 法律依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第四十二条规定“辐射工作单位应当编写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状况年度评估报告,于每年1月31日前报原发证机关。年度评估报告应当包括放射性同位素于射线装置台账、辐射安全和防护制度及措施的建立和落实、事故和应急以及档案管理等方面的内容。”l 需要编写评估报告的单位广州市范围内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l 报告提交时限与部门每年1月31日前提交上一年度的年度评估报告,2009年4月30日前提交2008年评估报告。销售、使用Ⅳ类、Ⅴ类放射源和生产、销售、使用Ⅲ类射线装置的单位,向市环保局、区(县级市)环保局提交年度评估报告。其他类别的单位,向省环保局、市环保局提交年度评估报告。二、年度评估报告编写提纲1、基本情况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生产、销售、使用的基本情况。2、辐射防护管理机构与辐射工作人员情况l 机构是否设立,有否指定专人负责l 辐射管理人员与操作人员的培训情况l 操作人员个人剂量检测与职业健康体检情况l 机构名称、法定代表人是否变更并办理变更手续3、档案与台账情况l 项目立项、审批档案是否完备l 管理所需的台账有否正常记录4、规章制度执行情况l 规章制度是否得到落实l 是否需要修订与健全5、辐射应急预案的执行情况l 有否发生过辐射事故和误照射事故,如何处理、有否报告环保部门l 辐射工作人员是否熟悉环保部门应急电话12369、公安部门应急电话110,市卫生局值班电话81081186l 辐射监测仪器和防护器材配备情况,是否能正常使用l 有否发现辐射污染与辐射异常情况l 应急演习的情况l 辐射监测情况6、辐射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改情况l 辐射安全隐患自查情况l 环保部门检查发现的辐射安全隐患情况l 整改计划与实施情况7、警示标志与安全防护装置的情况l 是否正确悬挂电离辐射标志l 安全连锁、工作指示灯等安全防护装置是否正常l 移动使用放射源与射线装置时是否设置控制区与监督区8、放射源的安全与防护l 放射源的保管是否有专人负责l 是否建立放射源使用台账l 不在用的放射源是否有安全暂存设施l 放射源库是否设置双人双锁l 新购与退役的放射源情况l 放射源清单9、开放性放射性同位素工作场所的安全与防护情况l 放射性废物是否使用标准的废物桶妥善盛放l 是否将废物分类存放l 存放时间是否达到十个半衰期l 是否配备监测仪器l 定期的辐射污染监测情况,包括自行监测和环境监测机构的监测情况l 放射性废物存放与排放的台账情况l 开放性放射性同位素清单10、射线装置的安全与防护情况l 射线装置的使用与更换是否均已经过环保部门批准l 屏蔽厚度是否满足要求l 机房内是否留存不相关的杂物l 医用X射线机机房通风是否良好l 射线装置清单11、公众投诉与参与l 核技术应用项目有否被公众投诉,如何处理与整改l 公众、员工提出的意见与建议放射源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年度评估基本信息表

你要发表?要省级还是国家的?

辐射防护通讯杂志官网下载地址

罗代洪 张光弟 张绮玲 葛晓立 李家熙(中国地质科学院生物环境地球化学研究中心,北京100037)摘要 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开发了硒环境与人体健康信息检索系统,这个系统中包含了近10多年来发表的有关硒环境与地方性疾病相互关系,硒营养研究,人体中硒过剩或缺乏对人体的危害,有关地方性疾病的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论文、专著和研究成果等。系统中目前已存储了近500条文献的标题、作者、第一作者单位、刊物名称、信息出处、发表年份等信息。设计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对所有信息进行管理、更新和查询。系统设计方面采用了自顶向下的模块化设计方法,使程序便于维护与移植。整个系统由下拉式菜单控制,提供了友好的人机界面,用户使用方便。关键词 硒 环境地球化学 地方性疾病 数据库 信息检索1 简介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科技文献信息的数量也快速增长,在浩瀚的信息宝库中要查找所要的资料,不熟悉信息检索的人常感到海底捞针,进了图书馆不知从何着手。人们在长期的研究实践中积累了大量有关硒环境与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成果,这些资料为人们以后的研究工作中提供了丰富的经验。由于硒环境与人体健康的研究是目前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是多个学科的研究人员共同关注的研究领域,有关的文献分散在不同的研究领域的报刊杂志中,常给人们查阅带来不便。为了方便广大研究人员查询信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建立数据库和信息检索系统对这些文献信息进行管理是十分必要的。这一信息管理系统的建成,为研究人员更好地管理利用这些信息提供更加方便快速的技术手段。科技文献信息是凝结着人类智慧的科技宝库,打开这座宝库,奉献给科技工作者共享,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2 系统设计本项研究工作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二部分。第一部分是情报信息工作。需要从国内外报刊杂志中将有关的信息检索出来,并对其进行整理加工,对原始信息进行组织和标引。查找的国内文献来源主要有:《科学通报》、《地理学报》、《地理科学》、《地理研究》、《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讯》、《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环境与健康杂志》、《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中国地方病学杂志》、《生态学进展》、《预防医学情报杂志》、《地方病通报》、《营养学报》、《中华肿瘤杂志》、《环境化学》、《中国环境监测》、《生态学报》、《环境科学学报》、《中国预防医学杂志》、《实用肿瘤学杂志》、《医学研究通讯》、《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北京医科大学学报》、《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河南医科大学学报》、《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公报》、《土壤学报》、《辐射防护通讯》、《土壤学进展》、《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河南肿瘤学杂志》、《肿瘤》、《新乡医学院学报》、《广东微量元素》、《肿瘤防治研究》等刊物。对检索出的信息要进行整理和加工,还要对原始信息进行分类组织、标引等加工处理。在现在建成的系统中,我们将信息分为三类进行管理。这三类分别是刊物上发表的文献、正式出版的专著、经鉴定的研究成果,还收集了一些有关的学位论文,以及与环境有关的研究图集等。对这些信息再经过校对、分类编辑,加工整理后才能录入计算机。第二部分是建立数据库,设计检索程序实现自动化检索。数据库检索系统程序是在FoxBASE+数据库系统下开发的,系统能够通过作者、刊物、关键词、微量元素名称、地方病及文献发表的年份进行检索。整个检索系统由下拉式菜单控制,CSEIS的屏幕由主菜单行、显示窗口、对话窗口和信息行四部分组成。系统中已经录入的信息有近500条,今后还将在此基础上不断跟踪各种文献信息的发展情况补充新的信息,并不断扩大库中信息的选题范围以适应各科研人员快速检索信息的需要,更好地为各界提供有效的服务。CSEIS V00版软件的源盘包括系统安装程序、检索程序、帮助文件、数据库文件、索引文件等。用户手册已经包含在系统软盘文件中,文件名为“HELPMEDOC”。CSELS V0对计算机硬件的要求较低,可在各种档次的IBM-PC兼容机汉字操作系统下运行。在进行系统安装时要求计算机系统硬盘必须有3MB以上的剩余磁盘空间。3 数据库检索系统硒环境与人体健康信息检索系统在程序设计方面采用了结构化、模块化的程序设计方法,系统便于维护与扩展功能。系统设计中采用了多种先进的算法,可以同时进行多个数据库、多种条件的模糊检索。CSEIS V00系统为用户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用户界面,整个检索系统由下拉式菜单控制,并可随时获得在线帮助。用户进入CSEIS系统后主菜单上列有以下七个选项:“选择数据库”、“数据库维护”、“检索方式”、“打印数据库”、“数据库检索”、“系统帮助”、“退出系统”。应用这些菜单的帮助,用户可方便地完成对数据库进行维护和进行信息检索的各项操作。CSEIS的屏幕由下拉式菜单、显示窗口、对话框、信息行四个主要部分组成。下拉式菜单是由一横跨屏幕顶端的主菜单条和各级子菜单组成,主菜单条中列出了系统的主要功能,每一种功能可有一子菜单与之对应,每个子菜单又可有相应的子菜单。当用户在主菜单中移动光标到所需的功能选项并按下回车键选择了该项功能时其对应的子菜单(如果有的话)在其正下方显示出来。同样,用户在子菜单中可以选择各项功能并拉下其对应的子菜单。如果某项功能没有子菜单,用户按下回车键可激发该项功能所对应的任务被执行,任务执行完毕后系统将光标返回到本级菜单的第一个选项处,这样用户可在同一级子菜单中选择执行多项任务而不必返回到上级菜单后再重新选择。用户按下ESC键可返回到上级菜单。显示窗口内接收和显示用户输入的指令,如检索表达式等,还显示系统操作的结果,如检索数据库时检中的数据项等。对话框是设计来进行人机对话的输入窗口。信息行是为方便用户使用而设计的现场提示及帮助信息的显示行,它位于屏幕的底部,以醒目的色彩显示提示信息。CSEIS V00系统结构和主菜单以及主要功能模块如图1所示。图1 CSEIS Version 00系统主菜单及一级子菜单结构示意图在进行多库同时检索的时候,用户移动光标到所需数据库,按下回车键后在原来的数据库名称前面出现了一个“√”符号,这表明该数据库已被选中,用户可继续选择别的数据库。将光标移到已被选中的数据库上再按一次回车键,原数据库名称前面的选中符号将消失,这表明原先选中的数据库已被取消。选择好数据库后按ESC键返回到主菜单。检索方式中列有“作者”、“刊物名”、“关键词”、“微量元素”、“地方病”、“出版年份”、“主题词”等选项。移动光标到某种方式下按回车键便选中了这种检索方式,可以一次选择多种方式,在已经选中了的方式下再按一次回车键即可取消这种方式。方式选择好之后按ESC键,系统将用户选择的各种方式列于屏幕的右下方,等待用户输入各种方式的检索表达式,若用户用空串(直接按回车键)来响应系统提问,系统自动取消这种检索方式。在进行多库检索时,若所选择的检索方式不能兼顾所有的数据库,系统在检索某库时会自动取消不适合该库的检索方式,而在检索别的数据库时这些检索方式仍然有效。在数据库检索时,系统对检索表达式进行的是子串匹配算法。在进行多条件检索时,系统对各种检索条件进行“AND”运算。因此检索到的数据项是满足所有条件的记录。系统还为用户提供了详细的在线帮助功能,可用PgUp、PgDn、Home、End等功能键随意翻页阅读各项帮助信息。为方便用户使用,回车键、空格键与PgDn键具有相同的向下翻页的功能。阅读完毕后按ESC键可返回到主菜单。4 系统维护与完善目前所建立的系统还只是一个初步的系统,所收入的信息量还比较有限,希望在今后不断充实增加新的信息。另外,这个系统目前还没有输入文献的摘要信息,这是一个极大的缺憾,在今后将在这些方面加以完善。由于目前Windows界面已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因此在以后对这一信息系统进行完善时应加以考虑。

苏旭,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现代物理系原子核物理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89年在白求恩医科大学获放射毒理学硕士学位;1995年在白求恩医科大学获放射生物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所长、卫生部核事故医学应急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及成果:①电离辐射生物效应及其分子机制研究。②辐射防护与核事故医学应急技术研究。③放射卫生防护政策与标准研究。近年来,承担了15项国家和部委级科研项目,发表研究论文120余篇,主编出版专著6部。先后指导和培养了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20余名。1996年获吉林省第四届青年科技奖;199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1999年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04年被国家人事部、科技部、教育部等7部委遴选为国家 “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同年,被卫生部授予“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2005年被国家人事部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7年获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09年被中华预防医学会授予“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发展贡献奖”;2009年被亚洲辐射研究协会授予 “辐射研究贡献奖”。主要学术组织兼职:国际辐射研究协会中国委员会主席;亚洲辐射研究协会副主席;世界医生反核战争联盟国际委员会委员;卫生部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毒理学会放射毒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副总编;《中国辐射卫生》杂志副总编;《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副总编;《辐射防护通讯》杂志副主编等职务。吉林大学兼职教授、苏州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科学院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兼职博士生导师。王志林 党委书记副所长王志林,1953年8月出生,汉族,籍贯北京。1978年10月毕业于武汉海军工程学院电源站技师专业,大专学历。1972年至1983年在国防科委新疆21基地服役,任排长、副连长、连长、技师。1984年-2002年历任原卫生部工业卫生实验所科员、行政科副科长、总务处副处长、基建办副主任、主管技师。1993年任行政处处长;1996年任原卫生部工业卫生实验所副所长(副局级)。2002年至今任中国疾控中心辐射安全所副所长、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2009年10月20日任党委书记。现主持党委、纪委工作。分管行政、后勤、保卫、工会工作。历任北京市西城区第十二、十三、十四届人大代表。岳保荣 副所长岳保荣,1953年出生,汉族,籍贯山西,研究员。1977年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原南京药学院)。1984年至1985年在苏州医学院进修放射卫生专业;1996年至1997年在德国物理技术研究院做访问学者;2003年1月至5月在英国圣乔治医院辐射防护中心做访问学者。1977年至2002年历任原卫生部工业卫生实验所研究室副主任、科技处处长,2002年任中国疾控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副所长、卫生部核事故医学应急中心副主任。主管科研、外事、教育培训。主要研究方向及成果:长期从事放射防护工作,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医疗照射防护与质量保证研究工作,重点为放射诊断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研究,完成多项部级和国际合作研究课题,并发表数十篇研究论文。组织制、修订“乳腺X射线摄影质量控制检测规范”等五项国家标准。“九五”期间全国医疗照射水平调查研究,于2002年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目前承担国际原子能机构国际合作课题;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放射诊疗中职业危害控制技术与风险评价研究等课题。现任国际原子能机构亚太地区项目中国协调员。主要学术组织兼职: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第三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放射医学与防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放射卫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用辐射装备与检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卫生部放射卫生标准委员会委员;《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编委;《中国职业医学》杂志编委。孙全富 副所长孙全富,1964年出生,河北故城县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6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放射医学专业,获放射医学学士学位。1989-1990年在日本广岛放射线影响研究所流行病学部进修;1996-2002 年在日本鹿儿岛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教研室工作学习,并获得医学论文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疾控中心辐射安全所副所长。主管计量认证、实验室安全、防护安全、技术服务工作。分管质量管理办公室、科技成果推广处。主要研究方向及成果:长期从事放射流行病学研究与辐射致健康效应危险估计,研究工作包括天然高本底辐射与居民健康放射流行病学研究、高氡钍射气地区肺癌危险估计、特殊实践人员辐射危险评价、非铀矿山矿工放射性职业危害调查与控制研究、核设施周围人群健康调查、公众核与辐射危险认知调查等。负责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工作和卫生部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登记报告系统。作为主要研究人员,2006年“高本底辐射地区流行病学研究”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2007年“居住环境监测与对人体健康影响研究”获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主要学术组织兼职:为第六届卫生部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专业委员会、国家职业病诊断与鉴定技术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WHO Internal Radon Project项目组成员等。丁库克 副所长山东聊城人,博士研究生毕业,高级职称,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在北京矿冶研究总院、首都医科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从事行政管理与科研工作。近年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国际科研合作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基金等资助,发表SCI文章7篇,拥有3项软件著作权,获得国家授权专利2项。2010年被聘为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辐射与环境专业委员会委员。现协助所长分管该所后勤与保卫工作。

  • 索引序列
  • 辐射防护通讯杂志官网网址是什么
  • 辐射防护通讯杂志官网网址
  • 辐射防护通讯杂志官网
  • 辐射防护通讯杂志官网网址电话
  • 辐射防护通讯杂志官网下载地址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