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四川图书馆学报期刊点评文章

四川图书馆学报期刊点评文章

发布时间:

四川图书馆学报期刊点评文章

目录学的目的和定义 吉林省图书馆学会会刊,1980, 十六世纪的目录学(上) 吉林省图书馆学会会刊,1981, 十六世纪的目录学(下) 吉林省图书馆学会会刊,1981, 试评《世界地名词典》 世界图书,1981, 图书馆员与工具书 图书馆学刊,1981, 喜读《中国百科年鉴1980》 世界图书,1981, 十七世纪的目录学:历史学家时代(上) 图书馆学研究,1981, 十七世纪的目录学:历史学家时代(中) 图书馆学研究,1982, 十七世纪的目录学:历史学家时代(下) 图书馆学研究,1982, 试论图书发展的动力及规律 云南图书馆,1982, 怎样查找古人的室名别号 文史知识,1982, 功魁祸首:评乾隆编四库全书 黑龙江图书馆,1982, 史籍类型发展之流源:读《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史部札记之一 河南图书馆季刊,1982, 史学研究指南 世界图书,1982, 图书馆学专业教育改革断想 高校图书馆工作,1982, 中文工具书的比较研究 山西图书馆学刊,1982, 试评《弹词叙录》 文献,1983, 建阳余氏刻本知见录 福建省图书馆学会通讯,1983, 印刷术发明后的抄写本书 赣图通讯, 自学青年的益友:工具书 益友,1983, 史部类目发展之源流:读《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史部札记之二 河南图书馆季刊,1983, 试论坊刻在中国书史上的地位 青海图书馆,1983, 中国书史上的数量统计与规律 四川图书馆学报,1983, 汉魏石经不应混为一谈 河南图书馆季刊,1984, 小议闽刻“京本” 图书馆杂志,1984, 掌握中文工具书的一个好方法 山东图书馆季刊,1984, 中国古代的民间刻书业 百科知识,1984, 稿本抄本写本:再谈印刷术发明后的抄写本书 图书馆学刊,1984, 敦煌石窟遗书与书史研究 图书与情报,1984, 抓住高校特点开展情报服务 大学图书馆通讯,1984, 怎样查找古代典章制度 文史知识,1984, 建阳余氏刻书考略(上) 文献,1984, 建阳余氏刻书考略(中) 文献,1984, 建阳余氏刻书考略(下) 文献,1985, 近年来新出版的中文工具书评述(上) 大学图书馆通讯,1985, 近年来新出版的中文工具书评述(下) 大学图书馆通讯,1985, 明代小说家、刻书家余象斗 明清小说论丛 第四辑,1985, 图书学刍议 四川图书馆学报,1985, 我国年鉴编纂出版的回顾与展望 图书情报工作,1985,4;新华文摘,1985, 中国辞书之最 书海(香港),1985, 我国辞书事业的黄金时代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1985, 关于《中国图书馆年鉴》的探讨 黑龙江图书馆,1986, 关于论文写作的一次讲评 图书馆界,1986, 论年鉴研究体系的建立 辞书研究,1986, 年鉴学刍议 四川图书馆学报,1986, 期刊数量与质量琐议 情报资料工作,1986, 掌握工具书的好方法:比较研究 大公报(香港),1986, 试析“无书世界”与“无纸世界”:图书学探索之二 图书情报研究,1986, 建立工具书学的需要与可能 图书馆界,1986, 近代译书及其影响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1987, 治学的利器:工具书 中国文化书院学报,1987, 关于图书流通利用的几个问题 图书馆工作,1987, 大学生谈辞书出版 出版发行研究,1988, 读者需求至关重要 新闻出版报,1988, 年鉴与社会 四川图书馆学报,1988,2- 中国图书馆教育 图书馆学刊,1988, 重复影印《四库全书》实无必要 新闻出版报,1988, 试论图书流通史的研究:图书学专题研究之三 图书与情报,1988, 《四库全书》影印质疑 群言,1988, 从影印《四库全书》谈起 大学图书馆通讯,1988, 造纸术的发明及其影响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1988, 1978—1988: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的反思(1) 大学图书馆学报,1989, 1978—1988: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的反思(2) 大学图书馆学报,1989, 读者类型及其需求分析 图书馆员,1989, 读者需求与出版社的责任 新闻与出版,1989, 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40年(1949—1989) 图书馆学通讯,1989, 佛教传播与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之一 编辑之友,1990, 汉文大藏经的刻印及雕版印刷术的发展: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之二(上) 编辑之友,1990, 汉文大藏经的刻印及雕版印刷术的发展: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之二(下) 编辑之友,1990, 民间坊刻与我国早期出版印刷业: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之三,编辑之友,1990, 坊刻的特点及贡献: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之四 编辑之友,1990, 活跃在大学师生中的常年书评活动 中国图书评论,1990, 加强理论研究,建立年鉴学体系:“年鉴事业的建设与开发”系列研究之三 图书与情报,1990, 闽北纪行 出版史料,1990, 年鉴事业的建设与开发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990, 年鉴与读者 图书情报论坛,1990, 图书的未来 新闻与出版,1990, 中国出版专业教育十年(上) 出版与发行,1990, 我国年鉴事业十年 世界图书,1990, 从国子监到武英殿的中央政府刻书(上) 编辑之友,1990, 从国子监到武英殿的中央政府刻书(下) 编辑之友,1991, 北京大学图书馆收藏利用年鉴情况调查 年鉴工作与研究,1991, 北京雕印的汉文大藏经 津图学刊,1991, 大学生的书评活动 中国高等教育,1991, 读者评年鉴 年鉴工作与研究,1991, 公私兼办的书院刻书: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之七 编辑之友,1991, 关于年鉴性质的分析 图书馆刊,1991, 规模空前的宋代地方政府刻书事业 编辑之友,1991, 论年鉴史前史的研究及其启示 图书与情报,1991, 年鉴的定义 年鉴工作与研究,1991, 私家刻书的源流和特点: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之八 编辑之友,1991, 我国年鉴事业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中国出版,1991, 中国古代的刻书世家 人民日报(海外版),1991, 地方志与地方年鉴趋同说 青海图书馆,1991, 独具特点可贵的经验 广州日报,1992, 私家刻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贡献: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之九 编辑之友,1992, 对中国出版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之十(上) 编辑之友,1992, 对中国出版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之十(下) 编辑之友,1992, 中国图书的十大特点(上) 新闻与出版,1992, 中国图书的十大特点(下) 新闻与出版,1992, 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书 山西图书馆学报,1992, 我国的出版专业教育 中国出版,1992, 寸草报春晖 北京图书馆馆刊,1993,3- 拓展教学研究空间,培养社会急需人才 图书馆学研究,1993, 再论年鉴的价值和作用 图书馆建设,1993, 中国古代的刻书中心 北京高校图书馆1993, 中国古代的刻书中心(续) 北京高校图书馆1993, 90年代中国年鉴事业的发展趋势 年鉴工作与研究,1994, 1990年以来我国出版的商务工具书 大学图书馆学报,1995, 丰硕的成果,显著的进步 年鉴信息与研究,1995, 汉魏石经辨 东方文化,1995, 面向21世纪的信息管理 北京图书馆馆刊,1995, 儒家石经及其影响 紫禁城,1995, 紧跟时代步伐,办好成人教育 高等教育论坛,1996, 历史上的年鉴 年鉴信息与研究,1996, 年鉴规范化研究 年鉴编纂工作手册,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中国古代刻书世家 龙吟 中华文化之光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跟紧时代步伐,办好成人教育 高等教育论坛, 历史上的年鉴 年鉴信息与研究, 中国古代刻书世家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6年8月 年鉴规范化研究 年鉴编辑工作手册 1996年10月 官私藏书楼 , 紫禁城 1997年第6期 图书馆对年鉴资源的收集整理与利用 ,海峡两岸图书馆事业研讨会论文集, 试论缪荃孙藏书 ,江苏图书馆学会 1998年5月 中国古代图书文化及其对现代化的影响 走向21世纪的图书馆,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1998年7月 《略论中国古代官府藏书与私人藏书》 《图书情报知识》 1999年第1期 《中国印刷图书文化的起源》 韩国延世大学国学研究院《东方学志》第一零六辑1999年12月 ,《出版科学》2000年第1~2期 《私人藏书家的刻书活动及其贡献》 载《中国古代藏书楼研究论文集》 中华书局 1999年7月 《怀念导师 继往开来——兼论中国早期印刷文化的源与流》载《一代宗师——纪念刘国钧先生百年诞辰学术论文集》 1999年11月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中国古代藏书家的历史贡献》《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1999年 第一期 《二十世纪中国出版史研究鸟瞰》,《北京大学学报》1999年第二期 《新华文摘》1999年第9期转摘 《出席“世界印刷文化起源国际学术研究会”侧记》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0年第1期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及其在宋元时代的发展与传播》,《北京大学学报》 2000年第6期 《关于世界印刷文化起源的讨论》,《出版发行探究》2000年第3期 台湾《印刷会讯》 2000第5至8期连载 《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 《中国出版》 2000年第10期 《中国古代书院藏书概论》《图书馆》2001年第1期 8千字 《关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及其早期传播的力作》《出版科学》2001年第1期 《对中国图书出版印刷文化的思考》(上)(下)《出版科学》2001年第2~3期 《中国年鉴的改革创新之路》《年鉴信息与研究》2001年3期 《海峡两岸图书馆年鉴之比较》《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1年4期 《中国印刷图书文化的起源》《黄河文化论坛》第六辑 2001年1月 《宋元时期的活字印刷》 《黄河文化论坛》第六辑 2001年1月 《不该发生的论争》,《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9月3日第7版 中国古代私家藏书的文化贡献,(东京)第一届东亚出版文化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1年12月 《试论出版史的研究任务与研究内容》肖东发《出版发行研究》2002年2期 《中国是印刷术的发祥地》肖东发《中国印刷》2002年3期 《中国出版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肖东发《出版科学》2002年3期 《中国印刷术的外传――印刷术的东传》肖东发 (台湾)《印刷会讯》2002年2~3期连载 《中国古代私家藏书的历史贡献及其人文精神》肖东发 第二届“北大论坛”2002年11月发言《走向未来的人类文明——多学科的考察》第二届“北大论坛”论文集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藏书文化的探索与发展》肖东发 《开放的藏书楼 开放的图书馆:纪念古越藏书楼创建百年论文集》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2年10月 《印刷术发明权的论争并未止息》 肖东发、姚雪 《中国印刷》2002年11期 《精益求精 再创辉煌》 肖东发 《中央电视台年鉴》2002年 《中国编辑出版学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肖东发 《编辑之友》 我国编辑出版教育的回顾与展望》 肖东发 许欢 《河北大学学报》 《出版起源五讲》 肖东发 仝冠军 《出版发行研究》2 4千字 《中国传统媒介的形制与规律初探》 李云 肖东发 《山西师大学报》 《论中国出版的起源》 肖东发 仝冠军《出版史料》,2003(2) 《网络检索与传统工具书的较量》 肖东发 姚雪 《中华读书报》 《中国出版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肖东发 《出版科学》 《出版与社会:出版史研究的基本问题》肖东发 仝冠军《中国出版》,2003、 民营出版业的发展历程 肖东发 出版经济 2003年第12期 关于我国编辑出版教育的论证与调查分析 肖东发 许欢 河北大学学报2004年第4 期 核心期刊评价功能问题研究综述 李云 肖东发 浙江学刊 2004年第4期 让文化产业为古都北京插上翅膀 肖东发 文化经济参考 《中国近代古籍出版发行史料丛刋》序 肖东发 出版史料 年 鉴 与 皮 书之争——试析近年来我国出版界的年鉴热和皮书热 能向群 肖东发 出版经济 《出版产业变革呼唤编辑出版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肖东发 杨琳,《大学出版》 中产,一路行来 肖东发 企业研究 2005/ 《抓住历史机遇 提升专业教育 促进学科发展》,肖东发 杨琳,《中国出版》 图书馆建设要软硬两手抓新华书目报, 出版媒介的演变与社会文化的走向 肖东发,杨琳,杨屹东,编辑学刊 2006/ 中国传统图书文化对现代化的影响黄河文化论坛, 《四库全书》与法国《大百科全书〉的编纂出版之比较 学术交流, 凤凰涅磐-新马书市纪行时尚悦读 藏书心事:那一楼的书,那一生的爱时尚悦读 东汉“熹平石经”刊刻活动研究周绍良诞辰纪念论文集 新时期中国书之书出版述评,常聪,肖东发 学术交流 由传统出版走向跨媒体时代——探讨我国编辑出版学教育的发展之路 肖东发,张文彦国际新闻界 肖东发:立体化发展的中国出版业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NO6 2006/ 北大燕南园的名人故居 大学 出版人才的需求和出版教育改革 科技与出版 0

“信息资源共享”课程检索报告一 检索课题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研究现状二 主题分析随着数字图书馆建设和网络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 数字资源越来越多, 而人们获取所需资源的可能性则越来越少, 用户需求的专业化、垂直化激化了数字图书馆大量信息数据库与用户需求之间的矛盾。1999 年, 美国图书馆与信息技术联合会(LITA) 10 位著名的数字图书馆专家在研讨会上, 把个性化定制服务列为数字图书馆发展的7 大趋势之首。目前, 数字图书馆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已经开始得到普遍的关注, 人们正在为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做出努力的尝试。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是近几年数字图书馆研究中受到关注较多的一个研究方向,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是基于信息用户的信息使用行为,习惯,偏好,特点及用户特定的需求,来向用户提供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信息内容和系统功能的一种服务。关于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研究现状,该主题涉及到:(1)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有哪些介绍(2)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模式有什么(3)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技术研究有哪些(4)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研究的最新进展(2005年-2007年)三 检索情况(一)检索工具1.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 (1989-2007)2.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994-2007)(二)检索过程1.检索途径 关键词 题名 主题词2.检索用词 数字图书馆 关键词或题名、主题词 个性化服务 关键词或题名、主题词3.检索策略(1)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题名或关键词=数字图书馆)*(题名或关键词=个性化服务) 在高级检索中选择题名或关键词字段,输入“数字图书馆”和“个性化服务”两个检索词进行限定,年代限定在2005-2007年,共检索出78条记录。(2)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题名或关键词=数字图书馆)* (题名或关键词=数字图书馆)在高级检索中选择篇名字段,输入“数字图书馆”与“个性化服务”,年代限定在2005-2007,共检出89条记录。四 检索结果分析(一) 检索结果经检索上述两个数据库,有关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研究论文众多,现选出其中具有代表性,研究主题未重复的文献。1.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 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研究 刘燕平 图书情报工作 2006/S2(2) 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系统分类体系问题 叶红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7年13期(3) 浅析智能搜索引擎技术及其在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中的应用 王林廷 高校图书情报论坛 2006年01期(4)数据挖掘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中的应用 朱冰冰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年24期(5)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发展研究 马维华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06期(6) 智能推送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中的应用 石岩 情报探索 2006年11期(7) 基于文本过滤的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技术 张帆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6年31期(8) 数字图书馆信息门户的个性化服务模式 何平 中国信息导报 2006年08期(9) 网络信息技术下的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 张丹 林区教学 2006年07期(10)MyLibrary——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新趋势 杨华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6年08期(11)基于Web服务组合的数字图书馆个性化动态定制服务构建 张晓青 情报学报 2006年03期(12)校园网中数字化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实现 朱江峰 科技经济市场 2006年01期(13)数字图书馆的个性化推送服务 白雪松 图书馆杂志 2005年09期(14)Web日志挖掘在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中的应用 王英培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年22期(15)国内外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的功能与特征比较研究 张俊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5年06期(16)基于知识管理的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机制研究 郭琳 四川图书馆学报 2004年05期2.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17)基于Web挖掘的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技术研究 王艳 张帆 情报杂志 2007年1期(18)基于文本过滤的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技术 张帆 杨炳儒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6年31期(19) 数字图书馆信息门户的个性化服务模式 何平 陈有志 中国信息导报 2006年8期(20)个性化服务深度与广度解决方式探讨 刘月胜 数字图书馆论坛 2006年6期(21)个人数字图书馆模式的分析 石德万 李军 现代情报 2005年9期(22)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环境与服务构建 杜安平 韶关学院学报 2005年3期(23)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技术实现 张云瑾 许春漫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5年6期(24)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模式研究及策略分析 杜春光 国家图书馆学刊 2005年2期(二) 检索结论文献一论述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涵义,阐述数字图书馆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有利条件,国内外图书馆的有关研究开发状况,分析国内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应用实例,并时其工作流程,主要功能进行剖析,指出该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对策。文献二围绕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系统分类体系问题展开探讨。首先,简要介绍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系统的主要内容,包括其定义和服务内容。其次,从用户分类和信息分类两个方面阐述目前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系统存在的问题。用户分类主要存在的两个问题,根据用户特点分析提出相应建议。信息分类问题从五个方面进行讨论,列举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系统页面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法。文献三介绍了智能信息检索的实质和发展方向,是智能搜索引擎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广泛应用。以这一技术为基础构建数字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系统,是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现实需要。文章论述了当前搜索引擎存在的不足,概述了智能搜索引擎的原理机制及其优越性,探讨了该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中的应用。文献四阐述了数字图书馆的定义,介绍了个性化服务的工作原理和国内外个性化服务系统的现状,探讨了分类模型、关联模型、序列模型、聚类模型、回归模型以及时间序列模型的原理,对如何把其用在数字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上以描述用户需求,提出了建议。文献五介绍了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是当今图书馆发展的重要趋势,目前国内外都已有比较成熟的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服务方式及其功能也多种多样,但是探索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有效模式的任务仍很艰巨。文献六介绍了智能推送技术和个性化服务的内容,讨论了将智能推送技术应用于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以及智能推送技术存在的优势与不足。文献七提供了一种针对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策略的文本过滤技术,通过在向量空间内建立用户兴趣模型和文本内容特征模型,计算它们的相似度后,将用户不感兴趣的文本过滤掉。详细描述了具体的建模过程和个性化文本过滤算法,最后给出了在实际的数字图书馆工程中的验证结果。文献八试图对数字图书馆信息门户下的个性化服务模式进行研究,从双向互动式信息服务、集成式信息检索服务、动态式馆藏特色信息服务、渗透式垂直信息门户服务、追踪式数据挖掘信息服务等服务模式来探讨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有效模式及发展建势。文献九简述了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内涵,分析了网络信息技术对其各项服务的支撑,并通过My Library实例对这些具体技术的集成化运用加以探讨,为构建可互操作的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系统提供参考。文献十就My Library(我的图书馆)的产生,及其概念、类型、特征、原理、功能等诸方面做了简要的论述,并介绍了它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指出其今后的发展方向。文献十一介绍了Web服务组合是一种利用现有Web服务动态构建新的能满足用户需求的复杂Web服务的Web服务技术。将数字图书馆各种资源组件、应用组件、功能组件和管理组件进行Web服务描述,人们就能利用Web服务组合技术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实现对不同数字图书馆各种组件的动态集成,从而实现开放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的个性化动态定制服务。本文讨论了基于Web服务组合的数字图书馆个性化动态定制服务的基本系统架构、构建模型,并对构建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展开了讨论。文献十二介绍了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是图书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而个性化服务能够根据用户不同的特点,提供切实的服务,以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本文对数字化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进行了讨论,分析了关键的实现技术,并给出了部分核心代码。文献十三介绍了个性化推送服务是数字图书馆研究的热点,也是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针对各种不同的信息形式提出了相应的实现方案,并对实际操作中的几个难点事项做了简要讨论。文献十四介绍了Web日志挖掘的基本概念和过程,指出通过对读者在数字图书馆服务中留下的日志信息进行挖掘,可以实现个性化服务,更好地满足不同类别读者的需求。文献十五从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概念入手,介绍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几种类型,包括分类定制服务、信息推送服务、智能代理服务和垂直门户服务等,并介绍了目前国内外若干图书馆已经开展的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典型应用实例。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这些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的共同功能与特征,并进行了一些比较研究。文献十六介绍了构建一个基于信息过滤技术的信息服务系统是数字图书馆实现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有效手段。通过对信息过滤技术概念的研究和与信息检索概念的比较,抽象出此类系统的一般模型,并沿用查全率和查准率评价信息过滤的效果,最后分析了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文献十七提出一种基于Web挖掘技术的个性化实现策略,针对数字图书馆资源的文献,改进了经典的算法,分别从Web内容挖掘、结构挖掘和日志挖掘出发,建立用户动态的兴趣特征模型,使之更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文献十八提出在数字图书馆的应用中,个性化服务可以为用户提供符合其兴趣的检索结果。提供了一种针对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策略的文本过滤技术,通过在向量空间内建立用户兴趣模型和文本内容特征模型,计算它们的相似度后,将用户不感兴趣的文本过滤掉。详细描述了具体的建模过程和个性化文本过滤算法,最后给出了在实际的数字图书馆工程中的验证结果。文献十九试图对数字图书馆信息门户下的个性化服务模式进行研究,从双向互动式信息服务、集成式信息检索服务、动态式馆藏特色信息服务、渗透式垂直信息门户服务、追踪式数据挖掘信息服务等服务模式来探讨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有效模式及发展趋势。文献二十提出数字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决定了它在借助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向学科馆和联盟制方向发展,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解决个性化服务的深度与广度问题。文献二十一根据个人数字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存储位置的不同.把个人数字图书馆划分为远程个人数字图书馆和本地个人数字图书馆两种模式,着重对这两种模式的个人数字图书馆的功能特点进行比较分析。文献二十二提出构建数字图书馆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实际上就是要在数字图书馆上实现个性化资料、个性化检索、个性化过滤、个性化服务等四种环境.数字图书馆可以开发个人图书馆、检索帮助、个性化信息咨询、信息代理、垂直门户等多种个性化信息服务。文献二十三阐述了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概念、研究与应用的现状,并分析了实现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所需的技术。文献二十四强调个性化信息服务在数字图书馆中有其特定的定义,也是数字图书馆发展中的必需。根据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内容及用户行为的不同,可以有多种个性化服务模式,有策略地开展服务。(三) 结果分析 从2005-2007年所发表的关于图书馆学个性化服务的论文可以看出,研究的主题和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概念研究。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到的89篇文章中,有40篇是论述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概念的研究。在这些文章中作者都对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概念有自己的认识,对于这个概念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2. 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方式研究。对于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 也在摸索实践中。目前有以下几种方式:(1)信息分类定制服务方式。分定制是指信息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目的和需求,在某一特定的系统功能和服务形式中,自己设定信息的资源类型、表现形式,选取特定的系统服务功能等。(2)信息推送服务方式。是运用推送技术(push technology)来实现的一种个性化主动信息服务的方式。(3)信息智能代理服务方式。它是一种能够完成委托任务的计算机系统,能模仿人的行为执行一定的任务,不需要或很少需要用户的干预和指导。通过跟踪用户在信息空间中的活动,自动捕捉用户的兴趣爱好,主动搜索可能引起用户兴趣的信息并提供给用户。(4)信息垂直门户服务方式。通过汇聚网上某一特定专题信息资源并对其进行挖掘及加工,以满足用户基于专业的深入的信息需求。(5)信息帮助检索服务方式。如何帮助用户进行高效的信息检索也是当今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向纵深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6)数据挖掘服务方式。从数据库中发掘人们感兴趣的知识,这些知识是隐含的、潜在的,目的是帮助用户寻找数据间潜在的关联。(7)信息呼叫中心服务方式。主要利用电话、传真等方式来服务客户,处理简单的呼叫流程。在这些方式中,现在比较热门的个人图书馆(My library)是上述部分个性化服务方式的具体应用,是当前开发应用较为成熟的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模式系统,也是一个完全个性化的私人信息空间。3.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关键技术研究。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应用技术, 集现代信息技术之大成。它包括推送技术、智能代理技术、智能搜索引擎技术、网页动态生成技术、数据挖掘技术、信息过滤技术、过程跟踪技术、安全身份认证技术、数据加密技术等, 这些都可以为数字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方式提供技术支持。4.国内外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现状研究。还有一部分论文是主要介绍当今国内外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现状,通过介绍这些先进的技术和模式来指导我国数字图书馆个性化的服务。5.其他研究。除了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概念、模式、技术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外, 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研究还就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模型构建、用户评价、馆员角色的变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等作了深入探讨。综上所述,这两年国内有关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研究可谓是硕果累累,随着对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理论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我国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一定能够真正实现以用户需求为中心, 利用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开展不同层次的、多种类型的、满足用户个性需求的有效信息服务。五 检索情况总结由于这个学期开了数字图书馆这门课,对于数字图书馆有一些简单的了解,特别是对个性化信息服务这部分内容有兴趣,课本上涉及得比较少,所以就把这个内容作为了检索主题。在选择检索工具时选择了平时最常用的两个检索工具,本来还选用了中文Google,想找一下国内在研究这个主题的项目或者网站,但是检索到的内容数量实在太庞大,而且检索到的大量结果都来自各个数据库的论文,最后就放弃了使用搜索引擎。在构造检索策略时,因为该主题比较简单,不用构造很复杂的检索式,就选择了“数字图书馆”和“个性化服务”作为关键词,开始有想到是不是需要使用与“数字图书馆”概念相近的“电子图书馆”或者“虚拟图书馆”,但考虑到国内现在已经比较统一的使用“数字图书馆”这个概念,使用其他两个词检索到的文章不多,所以还是以数字图书馆为重点。检索途径选择了关键词,题名以及主题词,在使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时,一开始是使用关键词作为检索途径,检索出423条记录,但是有很多文章与该主题相关度不高,所以采用了篇名作为检索途径,这样两个词同时限定在文章题名中,检索的相关度就非常高,但也可能会造成漏检。觉得自从学习检索课程以来,检索最难的就是检索式的构造,检索式构造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检索结果的好坏。维普提供的字段有题名或关键词字段,使用高级检索将两个检索词都限定在这个字段中,检索出来的结果相对比较精确。检索完成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分析检索结果,这其实也是难度挺大的一项任务,要看完150几篇文章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文摘和篇名这个时候就帮了很大的忙了,一般看文摘可以略知一二,需要了解详细内容的再打开全文阅览。从文章中归纳出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向,找出比较有特色而又不重复的内容,最后再整理出结论,这就是我整个辛苦但却有趣的检索过程。通过完成这次作业,首先就是复习与巩固了以往的知识,平时虽然也经常在进行检索,但是严格按照检索步骤进行的就不太多,也没有这么有条理的对整个检索过程做一个安排,并按照计划一步一步的执行,直到完成检索结果。其次就是以往做作业都是完成老师布置的具体任务,有些题目比较简单或是比较有兴趣的检索起来还好,有些比较深奥的主题做起来真的十分困难,没有专业背景,拿到题目和检索出来的结果就觉得十分茫然。而这次老师让我们自己选择题目,我就可以从自己的兴趣和想了解的领域下手,这样完成作业的过程也不再那么枯燥,兴致自然也大了很多。还有最重要的是,做作业的目的不只是完成作业,更重要的是有收获,巩固了检索知识自不用说,通过这次阅读大量文章,也算对所检索的主题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和了解,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可是说从完成这次检索作业中的确是收获不少。

四川图书馆学报期刊点评

什么问题????????????、、、

1.论专利引用行为……,《情报学报》,第1作者,2010(3),CSSCI源刊(A级刊)2.WARC格式对描述与组织网络……,《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第1作者,2010/7,CSSCI源刊3.网络报纸资源存档格式对比及……,《图书馆论坛》,第1作者,2010/4,CSSCI源刊4.论基于专利引文的科学—技术……,《情报理论与实践》,第1作者,2010/3,CSSCI源刊5.专利引文分析法与共词分析法……,《图书情报工作》,第1作者,2010/3,CSSCI源刊6.基于CWM的网络报纸元数据框架模型,《情报科学》,第2作者,2010/3,CSSCI源刊7.四川羌区图书馆震后重建方案……,《图书情报工作》,第1作者,2009/8,CSSCI源刊8.专利间引用关系分析中存在的问题,《情报理论与实践》,第1作者,2009/7,CSSCI源刊9.数字式郭沫若文化资源长期保存保存问题探析,《天府新论》,第1作者,2009/5,CSSCI源刊10.四川地震受灾图书馆重建策略构思,《图书馆工作与研究》,第1作者,2009/3,CSSCI源刊11.数字资源收割工作的发展……,《图书情报工作》,第1作者,2009/4,CSSCI源刊12.企业0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情报科学》,第1作者,2009/1,CSSCI源刊13.四种图情专业OA期刊的调查分析,《图书馆工作与研究》,第1作者,2008/12,CSSCI源刊14.面向网络资源长期保存的收割工具……,《图书馆论坛》,第1作者,2008/6,CSSCI源刊15.新西兰图书馆与信息学硕士教育分析评价,《情报杂志》,第1作者,2008/5,CSSCI源刊16.从‘本体管理’的视角调查六种本体服务器,《现代情报》,第1作者,2008/5,北大核心刊17.论自然观与知识管理的相关性,《天府新论》,第1作者,2008/2,CSSCI源刊18.论科技档案的开放获取及实现形式,《情报科学》,第1作者,20008增刊19.OA原动力的科学社会学分析,第1作者,《情报杂志2008年刊》20.科学信息交流与技术信息交流的差异分析,第1作者,《情报杂志2008年刊》21.高校数字图书馆对其学位论文库……,《现代情报》,第1作者,2007/8,北大版核心刊22.数字图书馆资源格式选择分析,《情报理论与实践》,第1作者,2003/6,CSSCI源刊23.用apabi技术建设数字图书馆,《四川图书馆学报》,第1作者,2003/4,CSSCI源刊24.论有序度、信息化与经济管理,《情报杂志》,第1作者,2003/2,CSSCI源刊25.论经济的信息本质,《社会科学研究》,第1作者,1999/12,CSSCI源刊26.论图书馆学情报学方法论创新研究,《图书馆杂志》,第3作者,1999/7,CSSCI源刊27.非对称信息博弈论与经济管理方法,《情报理论与实践》,第1作者,1999/6,CSSCI源刊28.成都市经济信息系统的若干问题,《情报理论与实践》,第1作者,1999/4,CSSCI源刊29.用VSM设计合理的信息管理过程,《情报学报》,第1作者,1999/S130.分类检索过程对应读者思维过程的误差……,《图书馆》,第1作者,1998/8,CSSCI源刊31.论如何提高银行信息系统的费用效益比,《情报杂志》,第1作者,1998/2,CSSCI源刊32.Type Reader先进的扫描识别系统,《现代图书情报技术》,第1作者,1997/4,CSSCI源刊33.论CDEIS与成都市图书馆业的相关性,《四川图书馆学报》,第1作者,1997/134.《经济信息概论》,独著,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出版35.《电子商务教程》,参编,浦东电子出版社,2000年12月出版36.《基于素质教育和培养的信息管理教育》,参编,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出版37.《图书馆学情报学方法论基础与发展研究》,参编,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38.专利同被引聚类……,《图书情报工作》,第1作者,录用,CSSCI源刊

这。。同志。看来咱两选的一节课啊。。我也想窥伺一下答案来的。。

四川图书馆学报期刊点评文章的格式

“信息资源共享”课程检索报告一 检索课题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研究现状二 主题分析随着数字图书馆建设和网络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 数字资源越来越多, 而人们获取所需资源的可能性则越来越少, 用户需求的专业化、垂直化激化了数字图书馆大量信息数据库与用户需求之间的矛盾。1999 年, 美国图书馆与信息技术联合会(LITA) 10 位著名的数字图书馆专家在研讨会上, 把个性化定制服务列为数字图书馆发展的7 大趋势之首。目前, 数字图书馆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已经开始得到普遍的关注, 人们正在为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做出努力的尝试。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是近几年数字图书馆研究中受到关注较多的一个研究方向,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是基于信息用户的信息使用行为,习惯,偏好,特点及用户特定的需求,来向用户提供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信息内容和系统功能的一种服务。关于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研究现状,该主题涉及到:(1)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有哪些介绍(2)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模式有什么(3)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技术研究有哪些(4)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研究的最新进展(2005年-2007年)三 检索情况(一)检索工具1.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 (1989-2007)2.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994-2007)(二)检索过程1.检索途径关键词 题名 主题词2.检索用词数字图书馆 关键词或题名、主题词个性化服务 关键词或题名、主题词3.检索策略(1)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题名或关键词=数字图书馆)*(题名或关键词=个性化服务) 在高级检索中选择题名或关键词字段,输入“数字图书馆”和“个性化服务”两个检索词进行限定,年代限定在2005-2007年,共检索出78条记录。(2)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题名或关键词=数字图书馆)* (题名或关键词=数字图书馆)在高级检索中选择篇名字段,输入“数字图书馆”与“个性化服务”,年代限定在2005-2007,共检出89条记录。四 检索结果分析(一) 检索结果经检索上述两个数据库,有关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研究论文众多,现选出其中具有代表性,研究主题未重复的文献。1.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 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研究 刘燕平 图书情报工作 2006/S2(2) 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系统分类体系问题 叶红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7年13期(3) 浅析智能搜索引擎技术及其在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中的应用 王林廷 高校图书情报论坛 2006年01期(4)数据挖掘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中的应用 朱冰冰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年24期(5)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发展研究 马维华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06期(6) 智能推送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中的应用 石岩 情报探索 2006年11期(7) 基于文本过滤的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技术 张帆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6年31期(8) 数字图书馆信息门户的个性化服务模式 何平 中国信息导报 2006年08期(9) 网络信息技术下的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 张丹 林区教学 2006年07期(10)MyLibrary——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新趋势 杨华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6年08期(11)基于Web服务组合的数字图书馆个性化动态定制服务构建 张晓青 情报学报 2006年03期(12)校园网中数字化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实现 朱江峰 科技经济市场 2006年01期(13)数字图书馆的个性化推送服务 白雪松 图书馆杂志 2005年09期(14)Web日志挖掘在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中的应用 王英培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年22期(15)国内外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的功能与特征比较研究 张俊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5年06期(16)基于知识管理的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机制研究 郭琳 四川图书馆学报 2004年05期2.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17)基于Web挖掘的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技术研究 王艳 张帆 情报杂志 2007年1期(18)基于文本过滤的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技术 张帆 杨炳儒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6年31期(19) 数字图书馆信息门户的个性化服务模式 何平 陈有志 中国信息导报 2006年8期(20)个性化服务深度与广度解决方式探讨 刘月胜 数字图书馆论坛 2006年6期(21)个人数字图书馆模式的分析 石德万 李军 现代情报 2005年9期(22)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环境与服务构建 杜安平 韶关学院学报 2005年3期(23)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技术实现 张云瑾 许春漫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5年6期(24)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模式研究及策略分析 杜春光 国家图书馆学刊 2005年2期(二) 检索结论文献一论述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涵义,阐述数字图书馆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有利条件,国内外图书馆的有关研究开发状况,分析国内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应用实例,并时其工作流程,主要功能进行剖析,指出该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对策。文献二围绕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系统分类体系问题展开探讨。首先,简要介绍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系统的主要内容,包括其定义和服务内容。其次,从用户分类和信息分类两个方面阐述目前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系统存在的问题。用户分类主要存在的两个问题,根据用户特点分析提出相应建议。信息分类问题从五个方面进行讨论,列举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系统页面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法。文献三介绍了智能信息检索的实质和发展方向,是智能搜索引擎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广泛应用。以这一技术为基础构建数字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系统,是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现实需要。文章论述了当前搜索引擎存在的不足,概述了智能搜索引擎的原理机制及其优越性,探讨了该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中的应用。文献四阐述了数字图书馆的定义,介绍了个性化服务的工作原理和国内外个性化服务系统的现状,探讨了分类模型、关联模型、序列模型、聚类模型、回归模型以及时间序列模型的原理,对如何把其用在数字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上以描述用户需求,提出了建议。文献五介绍了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是当今图书馆发展的重要趋势,目前国内外都已有比较成熟的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服务方式及其功能也多种多样,但是探索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有效模式的任务仍很艰巨。文献六介绍了智能推送技术和个性化服务的内容,讨论了将智能推送技术应用于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以及智能推送技术存在的优势与不足。文献七提供了一种针对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策略的文本过滤技术,通过在向量空间内建立用户兴趣模型和文本内容特征模型,计算它们的相似度后,将用户不感兴趣的文本过滤掉。详细描述了具体的建模过程和个性化文本过滤算法,最后给出了在实际的数字图书馆工程中的验证结果。文献八试图对数字图书馆信息门户下的个性化服务模式进行研究,从双向互动式信息服务、集成式信息检索服务、动态式馆藏特色信息服务、渗透式垂直信息门户服务、追踪式数据挖掘信息服务等服务模式来探讨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有效模式及发展建势。文献九简述了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内涵,分析了网络信息技术对其各项服务的支撑,并通过My Library实例对这些具体技术的集成化运用加以探讨,为构建可互操作的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系统提供参考。文献十就My Library(我的图书馆)的产生,及其概念、类型、特征、原理、功能等诸方面做了简要的论述,并介绍了它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指出其今后的发展方向。文献十一介绍了Web服务组合是一种利用现有Web服务动态构建新的能满足用户需求的复杂Web服务的Web服务技术。将数字图书馆各种资源组件、应用组件、功能组件和管理组件进行Web服务描述,人们就能利用Web服务组合技术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实现对不同数字图书馆各种组件的动态集成,从而实现开放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的个性化动态定制服务。本文讨论了基于Web服务组合的数字图书馆个性化动态定制服务的基本系统架构、构建模型,并对构建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展开了讨论。文献十二介绍了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是图书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而个性化服务能够根据用户不同的特点,提供切实的服务,以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本文对数字化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进行了讨论,分析了关键的实现技术,并给出了部分核心代码。文献十三介绍了个性化推送服务是数字图书馆研究的热点,也是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针对各种不同的信息形式提出了相应的实现方案,并对实际操作中的几个难点事项做了简要讨论。文献十四介绍了Web日志挖掘的基本概念和过程,指出通过对读者在数字图书馆服务中留下的日志信息进行挖掘,可以实现个性化服务,更好地满足不同类别读者的需求。文献十五从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概念入手,介绍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几种类型,包括分类定制服务、信息推送服务、智能代理服务和垂直门户服务等,并介绍了目前国内外若干图书馆已经开展的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典型应用实例。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这些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的共同功能与特征,并进行了一些比较研究。文献十六介绍了构建一个基于信息过滤技术的信息服务系统是数字图书馆实现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有效手段。通过对信息过滤技术概念的研究和与信息检索概念的比较,抽象出此类系统的一般模型,并沿用查全率和查准率评价信息过滤的效果,最后分析了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文献十七提出一种基于Web挖掘技术的个性化实现策略,针对数字图书馆资源的文献,改进了经典的算法,分别从Web内容挖掘、结构挖掘和日志挖掘出发,建立用户动态的兴趣特征模型,使之更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文献十八提出在数字图书馆的应用中,个性化服务可以为用户提供符合其兴趣的检索结果。提供了一种针对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策略的文本过滤技术,通过在向量空间内建立用户兴趣模型和文本内容特征模型,计算它们的相似度后,将用户不感兴趣的文本过滤掉。详细描述了具体的建模过程和个性化文本过滤算法,最后给出了在实际的数字图书馆工程中的验证结果。文献十九试图对数字图书馆信息门户下的个性化服务模式进行研究,从双向互动式信息服务、集成式信息检索服务、动态式馆藏特色信息服务、渗透式垂直信息门户服务、追踪式数据挖掘信息服务等服务模式来探讨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有效模式及发展趋势。文献二十提出数字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决定了它在借助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向学科馆和联盟制方向发展,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解决个性化服务的深度与广度问题。文献二十一根据个人数字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存储位置的不同.把个人数字图书馆划分为远程个人数字图书馆和本地个人数字图书馆两种模式,着重对这两种模式的个人数字图书馆的功能特点进行比较分析。文献二十二提出构建数字图书馆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实际上就是要在数字图书馆上实现个性化资料、个性化检索、个性化过滤、个性化服务等四种环境.数字图书馆可以开发个人图书馆、检索帮助、个性化信息咨询、信息代理、垂直门户等多种个性化信息服务。文献二十三阐述了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概念、研究与应用的现状,并分析了实现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所需的技术。文献二十四强调个性化信息服务在数字图书馆中有其特定的定义,也是数字图书馆发展中的必需。根据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内容及用户行为的不同,可以有多种个性化服务模式,有策略地开展服务。(三) 结果分析从2005-2007年所发表的关于图书馆学个性化服务的论文可以看出,研究的主题和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概念研究。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到的89篇文章中,有40篇是论述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概念的研究。在这些文章中作者都对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概念有自己的认识,对于这个概念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2. 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方式研究。对于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 也在摸索实践中。目前有以下几种方式:(1)信息分类定制服务方式。分定制是指信息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目的和需求,在某一特定的系统功能和服务形式中,自己设定信息的资源类型、表现形式,选取特定的系统服务功能等。(2)信息推送服务方式。是运用推送技术(push technology)来实现的一种个性化主动信息服务的方式。(3)信息智能代理服务方式。它是一种能够完成委托任务的计算机系统,能模仿人的行为执行一定的任务,不需要或很少需要用户的干预和指导。通过跟踪用户在信息空间中的活动,自动捕捉用户的兴趣爱好,主动搜索可能引起用户兴趣的信息并提供给用户。(4)信息垂直门户服务方式。通过汇聚网上某一特定专题信息资源并对其进行挖掘及加工,以满足用户基于专业的深入的信息需求。(5)信息帮助检索服务方式。如何帮助用户进行高效的信息检索也是当今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向纵深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6)数据挖掘服务方式。从数据库中发掘人们感兴趣的知识,这些知识是隐含的、潜在的,目的是帮助用户寻找数据间潜在的关联。(7)信息呼叫中心服务方式。主要利用电话、传真等方式来服务客户,处理简单的呼叫流程。在这些方式中,现在比较热门的个人图书馆(My library)是上述部分个性化服务方式的具体应用,是当前开发应用较为成熟的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模式系统,也是一个完全个性化的私人信息空间。3.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关键技术研究。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应用技术, 集现代信息技术之大成。它包括推送技术、智能代理技术、智能搜索引擎技术、网页动态生成技术、数据挖掘技术、信息过滤技术、过程跟踪技术、安全身份认证技术、数据加密技术等, 这些都可以为数字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方式提供技术支持。4.国内外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现状研究。还有一部分论文是主要介绍当今国内外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现状,通过介绍这些先进的技术和模式来指导我国数字图书馆个性化的服务。5.其他研究。除了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概念、模式、技术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外, 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研究还就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模型构建、用户评价、馆员角色的变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等作了深入探讨。综上所述,这两年国内有关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研究可谓是硕果累累,随着对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理论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我国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一定能够真正实现以用户需求为中心, 利用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开展不同层次的、多种类型的、满足用户个性需求的有效信息服务。五 检索情况总结由于这个学期开了数字图书馆这门课,对于数字图书馆有一些简单的了解,特别是对个性化信息服务这部分内容有兴趣,课本上涉及得比较少,所以就把这个内容作为了检索主题。在选择检索工具时选择了平时最常用的两个检索工具,本来还选用了中文Google,想找一下国内在研究这个主题的项目或者网站,但是检索到的内容数量实在太庞大,而且检索到的大量结果都来自各个数据库的论文,最后就放弃了使用搜索引擎。在构造检索策略时,因为该主题比较简单,不用构造很复杂的检索式,就选择了“数字图书馆”和“个性化服务”作为关键词,开始有想到是不是需要使用与“数字图书馆”概念相近的“电子图书馆”或者“虚拟图书馆”,但考虑到国内现在已经比较统一的使用“数字图书馆”这个概念,使用其他两个词检索到的文章不多,所以还是以数字图书馆为重点。检索途径选择了关键词,题名以及主题词,在使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时,一开始是使用关键词作为检索途径,检索出423条记录,但是有很多文章与该主题相关度不高,所以采用了篇名作为检索途径,这样两个词同时限定在文章题名中,检索的相关度就非常高,但也可能会造成漏检。觉得自从学习检索课程以来,检索最难的就是检索式的构造,检索式构造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检索结果的好坏。维普提供的字段有题名或关键词字段,使用高级检索将两个检索词都限定在这个字段中,检索出来的结果相对比较精确。检索完成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分析检索结果,这其实也是难度挺大的一项任务,要看完150几篇文章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文摘和篇名这个时候就帮了很大的忙了,一般看文摘可以略知一二,需要了解详细内容的再打开全文阅览。从文章中归纳出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向,找出比较有特色而又不重复的内容,最后再整理出结论,这就是我整个辛苦但却有趣的检索过程。通过完成这次作业,首先就是复习与巩固了以往的知识,平时虽然也经常在进行检索,但是严格按照检索步骤进行的就不太多,也没有这么有条理的对整个检索过程做一个安排,并按照计划一步一步的执行,直到完成检索结果。其次就是以往做作业都是完成老师布置的具体任务,有些题目比较简单或是比较有兴趣的检索起来还好,有些比较深奥的主题做起来真的十分困难,没有专业背景,拿到题目和检索出来的结果就觉得十分茫然。而这次老师让我们自己选择题目,我就可以从自己的兴趣和想了解的领域下手,这样完成作业的过程也不再那么枯燥,兴致自然也大了很多。还有最重要的是,做作业的目的不只是完成作业,更重要的是有收获,巩固了检索知识自不用说,通过这次阅读大量文章,也算对所检索的主题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和了解,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可是说从完成这次检索作业中的确是收获不少。

A类期刊通常是学术性非常强的期刊,大部分是核心期刊或一些重点院校的学报等权威期刊。B类期刊通常是包含那些非核心期刊的刊物。C类期刊一般指那些副刊,增刊,内部发行刊,以及市级的期刊。应该是A核

四川图书馆学报期刊点评文章怎么写

若引用网站上的文章,也就是引用电子文献,方法如下:一、参考文献的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版或获得地址,发表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二、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主要有以下几类:[J/OL]:网上期刊,[EB/OL]:网上电子公告,[M/CD]:光盘图书,[DB/OL]:网上数据库,[DB/MT]:磁带数据库。三、举例如下:[12]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8]万锦中国大学学报文摘(1983-1993)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引用网站上的文章,参考文献的书写方式: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电子文献/载体类型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例如:[12]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8]万锦中国大学学报文摘(1983-1993)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扩展资料:书写技巧把光标放在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在菜单栏上选“插入|脚注和尾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点击“选项”按钮修改编号格式为阿拉伯数字,位置为“文档结尾”,确定后Word就在光标的地方插入了参考文献的编号,并自动跳到文档尾部相应编号处请你键入参考文献的说明。在这里按参考文献著录表的格式添加相应文献。参考文献标注要求用中括号把编号括起来。在文档中需要多次引用同一文献时,在第一次引用此文献时需要制作尾注,再次引用此文献时点“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选“尾注”,引用内容为“尾注编号(带格式)”,然后选择相应的文献,插入即可。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11] 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 -html,1998-08-16/1998-10-­

四川图书馆学报期刊点评会

目录学的目的和定义 吉林省图书馆学会会刊,1980, 十六世纪的目录学(上) 吉林省图书馆学会会刊,1981, 十六世纪的目录学(下) 吉林省图书馆学会会刊,1981, 试评《世界地名词典》 世界图书,1981, 图书馆员与工具书 图书馆学刊,1981, 喜读《中国百科年鉴1980》 世界图书,1981, 十七世纪的目录学:历史学家时代(上) 图书馆学研究,1981, 十七世纪的目录学:历史学家时代(中) 图书馆学研究,1982, 十七世纪的目录学:历史学家时代(下) 图书馆学研究,1982, 试论图书发展的动力及规律 云南图书馆,1982, 怎样查找古人的室名别号 文史知识,1982, 功魁祸首:评乾隆编四库全书 黑龙江图书馆,1982, 史籍类型发展之流源:读《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史部札记之一 河南图书馆季刊,1982, 史学研究指南 世界图书,1982, 图书馆学专业教育改革断想 高校图书馆工作,1982, 中文工具书的比较研究 山西图书馆学刊,1982, 试评《弹词叙录》 文献,1983, 建阳余氏刻本知见录 福建省图书馆学会通讯,1983, 印刷术发明后的抄写本书 赣图通讯, 自学青年的益友:工具书 益友,1983, 史部类目发展之源流:读《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史部札记之二 河南图书馆季刊,1983, 试论坊刻在中国书史上的地位 青海图书馆,1983, 中国书史上的数量统计与规律 四川图书馆学报,1983, 汉魏石经不应混为一谈 河南图书馆季刊,1984, 小议闽刻“京本” 图书馆杂志,1984, 掌握中文工具书的一个好方法 山东图书馆季刊,1984, 中国古代的民间刻书业 百科知识,1984, 稿本抄本写本:再谈印刷术发明后的抄写本书 图书馆学刊,1984, 敦煌石窟遗书与书史研究 图书与情报,1984, 抓住高校特点开展情报服务 大学图书馆通讯,1984, 怎样查找古代典章制度 文史知识,1984, 建阳余氏刻书考略(上) 文献,1984, 建阳余氏刻书考略(中) 文献,1984, 建阳余氏刻书考略(下) 文献,1985, 近年来新出版的中文工具书评述(上) 大学图书馆通讯,1985, 近年来新出版的中文工具书评述(下) 大学图书馆通讯,1985, 明代小说家、刻书家余象斗 明清小说论丛 第四辑,1985, 图书学刍议 四川图书馆学报,1985, 我国年鉴编纂出版的回顾与展望 图书情报工作,1985,4;新华文摘,1985, 中国辞书之最 书海(香港),1985, 我国辞书事业的黄金时代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1985, 关于《中国图书馆年鉴》的探讨 黑龙江图书馆,1986, 关于论文写作的一次讲评 图书馆界,1986, 论年鉴研究体系的建立 辞书研究,1986, 年鉴学刍议 四川图书馆学报,1986, 期刊数量与质量琐议 情报资料工作,1986, 掌握工具书的好方法:比较研究 大公报(香港),1986, 试析“无书世界”与“无纸世界”:图书学探索之二 图书情报研究,1986, 建立工具书学的需要与可能 图书馆界,1986, 近代译书及其影响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1987, 治学的利器:工具书 中国文化书院学报,1987, 关于图书流通利用的几个问题 图书馆工作,1987, 大学生谈辞书出版 出版发行研究,1988, 读者需求至关重要 新闻出版报,1988, 年鉴与社会 四川图书馆学报,1988,2- 中国图书馆教育 图书馆学刊,1988, 重复影印《四库全书》实无必要 新闻出版报,1988, 试论图书流通史的研究:图书学专题研究之三 图书与情报,1988, 《四库全书》影印质疑 群言,1988, 从影印《四库全书》谈起 大学图书馆通讯,1988, 造纸术的发明及其影响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1988, 1978—1988: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的反思(1) 大学图书馆学报,1989, 1978—1988: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的反思(2) 大学图书馆学报,1989, 读者类型及其需求分析 图书馆员,1989, 读者需求与出版社的责任 新闻与出版,1989, 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40年(1949—1989) 图书馆学通讯,1989, 佛教传播与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之一 编辑之友,1990, 汉文大藏经的刻印及雕版印刷术的发展: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之二(上) 编辑之友,1990, 汉文大藏经的刻印及雕版印刷术的发展: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之二(下) 编辑之友,1990, 民间坊刻与我国早期出版印刷业: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之三,编辑之友,1990, 坊刻的特点及贡献: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之四 编辑之友,1990, 活跃在大学师生中的常年书评活动 中国图书评论,1990, 加强理论研究,建立年鉴学体系:“年鉴事业的建设与开发”系列研究之三 图书与情报,1990, 闽北纪行 出版史料,1990, 年鉴事业的建设与开发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990, 年鉴与读者 图书情报论坛,1990, 图书的未来 新闻与出版,1990, 中国出版专业教育十年(上) 出版与发行,1990, 我国年鉴事业十年 世界图书,1990, 从国子监到武英殿的中央政府刻书(上) 编辑之友,1990, 从国子监到武英殿的中央政府刻书(下) 编辑之友,1991, 北京大学图书馆收藏利用年鉴情况调查 年鉴工作与研究,1991, 北京雕印的汉文大藏经 津图学刊,1991, 大学生的书评活动 中国高等教育,1991, 读者评年鉴 年鉴工作与研究,1991, 公私兼办的书院刻书: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之七 编辑之友,1991, 关于年鉴性质的分析 图书馆刊,1991, 规模空前的宋代地方政府刻书事业 编辑之友,1991, 论年鉴史前史的研究及其启示 图书与情报,1991, 年鉴的定义 年鉴工作与研究,1991, 私家刻书的源流和特点: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之八 编辑之友,1991, 我国年鉴事业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中国出版,1991, 中国古代的刻书世家 人民日报(海外版),1991, 地方志与地方年鉴趋同说 青海图书馆,1991, 独具特点可贵的经验 广州日报,1992, 私家刻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贡献: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之九 编辑之友,1992, 对中国出版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之十(上) 编辑之友,1992, 对中国出版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之十(下) 编辑之友,1992, 中国图书的十大特点(上) 新闻与出版,1992, 中国图书的十大特点(下) 新闻与出版,1992, 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书 山西图书馆学报,1992, 我国的出版专业教育 中国出版,1992, 寸草报春晖 北京图书馆馆刊,1993,3- 拓展教学研究空间,培养社会急需人才 图书馆学研究,1993, 再论年鉴的价值和作用 图书馆建设,1993, 中国古代的刻书中心 北京高校图书馆1993, 中国古代的刻书中心(续) 北京高校图书馆1993, 90年代中国年鉴事业的发展趋势 年鉴工作与研究,1994, 1990年以来我国出版的商务工具书 大学图书馆学报,1995, 丰硕的成果,显著的进步 年鉴信息与研究,1995, 汉魏石经辨 东方文化,1995, 面向21世纪的信息管理 北京图书馆馆刊,1995, 儒家石经及其影响 紫禁城,1995, 紧跟时代步伐,办好成人教育 高等教育论坛,1996, 历史上的年鉴 年鉴信息与研究,1996, 年鉴规范化研究 年鉴编纂工作手册,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中国古代刻书世家 龙吟 中华文化之光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跟紧时代步伐,办好成人教育 高等教育论坛, 历史上的年鉴 年鉴信息与研究, 中国古代刻书世家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6年8月 年鉴规范化研究 年鉴编辑工作手册 1996年10月 官私藏书楼 , 紫禁城 1997年第6期 图书馆对年鉴资源的收集整理与利用 ,海峡两岸图书馆事业研讨会论文集, 试论缪荃孙藏书 ,江苏图书馆学会 1998年5月 中国古代图书文化及其对现代化的影响 走向21世纪的图书馆,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1998年7月 《略论中国古代官府藏书与私人藏书》 《图书情报知识》 1999年第1期 《中国印刷图书文化的起源》 韩国延世大学国学研究院《东方学志》第一零六辑1999年12月 ,《出版科学》2000年第1~2期 《私人藏书家的刻书活动及其贡献》 载《中国古代藏书楼研究论文集》 中华书局 1999年7月 《怀念导师 继往开来——兼论中国早期印刷文化的源与流》载《一代宗师——纪念刘国钧先生百年诞辰学术论文集》 1999年11月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中国古代藏书家的历史贡献》《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1999年 第一期 《二十世纪中国出版史研究鸟瞰》,《北京大学学报》1999年第二期 《新华文摘》1999年第9期转摘 《出席“世界印刷文化起源国际学术研究会”侧记》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0年第1期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及其在宋元时代的发展与传播》,《北京大学学报》 2000年第6期 《关于世界印刷文化起源的讨论》,《出版发行探究》2000年第3期 台湾《印刷会讯》 2000第5至8期连载 《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 《中国出版》 2000年第10期 《中国古代书院藏书概论》《图书馆》2001年第1期 8千字 《关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及其早期传播的力作》《出版科学》2001年第1期 《对中国图书出版印刷文化的思考》(上)(下)《出版科学》2001年第2~3期 《中国年鉴的改革创新之路》《年鉴信息与研究》2001年3期 《海峡两岸图书馆年鉴之比较》《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1年4期 《中国印刷图书文化的起源》《黄河文化论坛》第六辑 2001年1月 《宋元时期的活字印刷》 《黄河文化论坛》第六辑 2001年1月 《不该发生的论争》,《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9月3日第7版 中国古代私家藏书的文化贡献,(东京)第一届东亚出版文化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1年12月 《试论出版史的研究任务与研究内容》肖东发《出版发行研究》2002年2期 《中国是印刷术的发祥地》肖东发《中国印刷》2002年3期 《中国出版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肖东发《出版科学》2002年3期 《中国印刷术的外传――印刷术的东传》肖东发 (台湾)《印刷会讯》2002年2~3期连载 《中国古代私家藏书的历史贡献及其人文精神》肖东发 第二届“北大论坛”2002年11月发言《走向未来的人类文明——多学科的考察》第二届“北大论坛”论文集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藏书文化的探索与发展》肖东发 《开放的藏书楼 开放的图书馆:纪念古越藏书楼创建百年论文集》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2年10月 《印刷术发明权的论争并未止息》 肖东发、姚雪 《中国印刷》2002年11期 《精益求精 再创辉煌》 肖东发 《中央电视台年鉴》2002年 《中国编辑出版学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肖东发 《编辑之友》 我国编辑出版教育的回顾与展望》 肖东发 许欢 《河北大学学报》 《出版起源五讲》 肖东发 仝冠军 《出版发行研究》2 4千字 《中国传统媒介的形制与规律初探》 李云 肖东发 《山西师大学报》 《论中国出版的起源》 肖东发 仝冠军《出版史料》,2003(2) 《网络检索与传统工具书的较量》 肖东发 姚雪 《中华读书报》 《中国出版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肖东发 《出版科学》 《出版与社会:出版史研究的基本问题》肖东发 仝冠军《中国出版》,2003、 民营出版业的发展历程 肖东发 出版经济 2003年第12期 关于我国编辑出版教育的论证与调查分析 肖东发 许欢 河北大学学报2004年第4 期 核心期刊评价功能问题研究综述 李云 肖东发 浙江学刊 2004年第4期 让文化产业为古都北京插上翅膀 肖东发 文化经济参考 《中国近代古籍出版发行史料丛刋》序 肖东发 出版史料 年 鉴 与 皮 书之争——试析近年来我国出版界的年鉴热和皮书热 能向群 肖东发 出版经济 《出版产业变革呼唤编辑出版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肖东发 杨琳,《大学出版》 中产,一路行来 肖东发 企业研究 2005/ 《抓住历史机遇 提升专业教育 促进学科发展》,肖东发 杨琳,《中国出版》 图书馆建设要软硬两手抓新华书目报, 出版媒介的演变与社会文化的走向 肖东发,杨琳,杨屹东,编辑学刊 2006/ 中国传统图书文化对现代化的影响黄河文化论坛, 《四库全书》与法国《大百科全书〉的编纂出版之比较 学术交流, 凤凰涅磐-新马书市纪行时尚悦读 藏书心事:那一楼的书,那一生的爱时尚悦读 东汉“熹平石经”刊刻活动研究周绍良诞辰纪念论文集 新时期中国书之书出版述评,常聪,肖东发 学术交流 由传统出版走向跨媒体时代——探讨我国编辑出版学教育的发展之路 肖东发,张文彦国际新闻界 肖东发:立体化发展的中国出版业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NO6 2006/ 北大燕南园的名人故居 大学 出版人才的需求和出版教育改革 科技与出版 0

李明杰著.中国古代图书著作权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李明杰著.中国古籍版本文化拾微.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李明杰编著.中国出版史(上册·古代卷).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   李明杰著.宋代版本学研究.济南:齐鲁书社,2006   邓仲华,黄鑫,陆颖隽,李明杰.论中文古籍版本本体库的构建.图书情报知识,2014(4)   李明杰,周亚.基于文献编纂的中国古代知识组织结构初探.图书情报工作,2012(20)   李明杰,周亚.畸形的著述文化——中国古代剽窃现象面面观.出版科学,2012(5)   李明杰,周亚.中国古代图书作者署名形式考略.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1)   肖怀志,周亚,李明杰.中文古籍善本动态定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新世纪图书馆,2011(3)   李明杰,周亚.宋元明清时期文人著述观念的嬗变.出版科学,2011(5)   李明娟,李明杰.中外古籍善本保存与利用制度比较研究.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5)   宋登汉,周迪,李明杰.基于RDA的中国古籍版本资源描述设计(二).图书馆,2010(5)   宋登汉,周迪,李明杰.基于RDA的中国古籍版本资源描述设计(一).图书馆,2010(4)   Mingjie Li and Jingfang Niu.A Preservation Framework For Chinese Ancient Books.Journal of Documentation, Volume 66, Issue 2, 2010, Page:259-278(SSCI源刊)   李明杰.中国古代图书馆学的知识论取向——从文献学路径获得的认知.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1)   李明杰,俞优优.中文古籍数字化的主体构成及协作机制初探.图书与情报,2010(1)   李明杰等.中文古籍数字化实践及研究进展.见:陈传夫主编:图书馆学研究进展.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李明杰,俞优优.数字化背景下中国古籍出版模式的重构.出版发行研究,2009(12)   Mingjie Li and Mingjuan, Li.Knowledge Service Models of Digital Library in Distance Education Environment and Their Realization.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2009(EI收录)   李明杰.明国子监刻书考略(二).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5)   李明杰.明国子监刻书考略(一).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3)   LI Ming-jie.Construction of Virtual Learning Community in Learning Commons of Academic Libraries.The Second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T in Medicine & Education, 2009(EI收录)   李明杰,张煜明.档案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档案学通讯,2009(4)   李明杰.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中国古籍版本文化保护.图书馆,2009(3)   李明杰.构建中华古籍层级保护体系的设想——从古籍价值属性创新古籍保护思路.图书馆杂志,2009(3)   李明杰.宋代国子监的图书出版发行.出版科学,2007(6)   李明杰.档案文献编纂学研究进展(1996-2006).见:朱玉瑗主编:档案学研究进展.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李明杰等.挑战与机遇,传承与创新:数字时代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展望——第二届中美数字时代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国际研讨会访谈之一.图书情报知识,2006(6)   李明杰等.展开历史与现代的双翼:数字时代档案学教育蠡测——第二届中美数字时代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国际研讨会访谈之二.图书情报知识,2006(6)   李明杰,付广华.中国图书馆社会理想的历史演进与现实困境.图书情报知识,2006(3)   李明杰.《直斋书录解题》的版本学成就探析.图书馆,2005(6)   李明杰.中文古籍数字化基本理论问题刍议.图书馆论坛,2005(5)   肖怀志,李明杰.基于本体的历史年代知识元在古籍数字化中的应用——以《三国志》历史年代知识元的抽取、存储和表示为例.图书情报知识,2005(3)   李明杰.“同书异本”致因考.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5(2)   李明杰.魏晋南北朝版本学成就管窥.四川图书馆学报,2004(6)   李明杰.宋人善本观考略.图书馆杂志,2004(5)   李明杰.论宋代版本学的开创性.津图学刊,2004(5)   李明杰.宋代版本学家知见名录.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4(4)   李明杰.宋人版本鉴定方法考略.新世纪图书馆,2004(4)   李明杰.论善本观的形成.图书与情报,2004(3)   李明杰.20世纪中国古籍版本学史研究综述.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3(2)   李明杰,肖秋惠.中国古籍数字化资源调查与分析.图书馆杂志,2002(5)   肖秋惠,李明杰.当前俄罗斯公共图书馆活动中的著作权问题研究.情报理论与实践,2002(5)   李明杰.从产业竞争结构看中国出版产业发展的方向.出版发行研究,2002(3)   李明杰.古籍网络资源述略.图书馆建设,2002(3)   李明杰.中国古籍版本学形成时期再辨.图书与情报,2002(1)   李明杰.中国出版产业化的未来走势探析.中国出版,2001(12)   李明杰,肖秋惠.图书馆学的理性回归之路——关于21世纪图书馆学发展的思考.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1(6)   李明杰.我国近代地图出版业的文化贡献.编辑学刊,2001(6)   李明杰.五代国子监刻书.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1(5)   李明杰.清代国子监刻书.江苏图书馆学报,2000(5)   李明杰.随园新话:袁枚与图书编撰.编辑学刊,2000(3)   李明杰.关于图书馆学方法论的哲学思考.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999(4)   李明杰.试论文献传播的法律控制.图书馆,1999(1)

  • 索引序列
  • 四川图书馆学报期刊点评文章
  • 四川图书馆学报期刊点评
  • 四川图书馆学报期刊点评文章的格式
  • 四川图书馆学报期刊点评文章怎么写
  • 四川图书馆学报期刊点评会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