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主编救母去逝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主编救母去逝

发布时间: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主编救母去逝

1、我国现阶段政策执行阻滞及其防治对策的制度分析,《政治学研究》2002年第1期;2、威尔逊的行政学思想,《政治学研究》1998年第3期;3、听证制度: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重要保证,《政治学研究》1999年第1期;4、从区县人大换届选举看提高公民民主意识,《中国软科学》1999年第3期;5、浅析浮夸歪风屡禁难止的体制根源,《中国软科学》1999年第10期;6、西方企业家政府理论评述,《国外社会科学》1999年第6期;7、发展中的中国政策科学---我国公共政策学科发展的回眸与展望,《管理世界》2003年第2期;8、防治浮夸的关键在于完善干部评价机制,《科学社会主义》2000年第2期;9、公共选择理论的“政府失败说”及其对我国政府管理的启示,《南京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00年第3期全文转载;10、论行政听证制度的民主底蕴,《武汉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01年第3期全文转载;11、政策制定的科学性与政策执行的有效性,《南京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02年第3期全文转载;12、提高政策执行效率的关键在于完善监督机制,《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03年第2期全文转载。13、监督虚脱:妨碍政策有效执行的重要因素,《武汉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14、法国政府的分权改革及其对我国政府管理的启示,《法国研究》2002年第1期。15、政府形象建设:提高政策执行效率的重要途径,《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16、寻求公平与效率的协调与统一------评现代西方新公共行政学的价值追求,《中国行政管理》1998年第12期(学术论坛专版);17、周恩来行政改革思想探析,《武汉大学学报》,1998年第5期;18、法约尔对西方行政管理学发展的理论贡献,《法国研究》,1998年第2期;19、浅析法国公务员制度的廉政机制,《法国研究》1999年第2期;20、人民至上:邓小平行政管理思想的重要特征,该文先后入选教育部举办的全国高校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理论研讨会和湖北省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理论研讨会,并被收入教育部选编的《全国高校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年版;21、周恩来民主监督思想探析,《理论学习月刊》1998年第3期;22、周恩来民主行政思想初探,《求实》1998年第5期;23、当代政府管理新范式,《行政论坛》2000年第3期;24、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理论,《国际技术经济研究》1999年第3期;25、邓小平民主行政理论论略,《云南行政学院学报》1999年第6期;26、日本政府成功实施宏观管理职能的体制保障,《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1年第2期;27、政策概念再认识,《地方行政与公共管理》2001年第3期;28、研究政策执行问题必须遵循科学的方法论,《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29、行为主义政治学的“价值中立论”与西方政府中性化理论评析,《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第3期;30、完善政府系统的权能配置是防治我国现阶段政策执行阻滞的关键,《南京社会科学》2003年第7期;31、浅谈政策有效执行的信任基础,《理论探讨》2003年第7期;32、西方国家民营化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第一作者,《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3年第3期;33、“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博弈缘由探析,第一作者,《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年第7期34、丁煌 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道德风险的成因及规避机制研究——基于利益博弈的视角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0,(4)35、丁煌 政策执行过程中政府与公众的谈判行为分析——非对称权力结构的视角探索与争鸣,2010,(7) 丁煌 正本清源:公共行政学“身份危机”之新考量——基于“政治-行政二分”视角的思考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丁煌 从社会资本视角看“村改居”社区治理特区实践与理论,2010,(3)丁煌 风险社会语境下我国安全生产网络状治理模式初探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0,(2)第二作者丁煌 法国市镇联合体发展的历史、特点及动因分析法国研究,2010,(1)丁煌 逆向选择、利益博弈与政策执行阻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丁煌 政策工具选择的视角、研究途径与模型建构行政论坛,2009,(3)--------------------------------------------------------------------------------

马特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学专业,2005年获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民法总则、人格权法、法学方法论。先后荣获2004年度美迈斯律师事务所(O'Melveny & Myers LLP)颁发的“美迈斯”法学奖、2007年度最受学生喜爱的十位教师、2010年王林生奖教金、2011年北京市“教育先锋”标兵等荣誉。迄今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等多项课题,并作为主要成员参与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及若干国家级课题研究,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出版专著、教材十余部。 《权利冲突中的利益衡量与动态抉择——以罗伊诉韦德案为例》(1万字),《江西社会科学》(CSSCI期刊)2014年第8期。《公共治理视角下的知情同意规则改革》(8万字),《管理世界》(CSSCI期刊)2014年第7期。《论同居权与婚内强奸》(1万字),《山东社会科学》(CSSCI期刊)2014年第7期。《民事视域下知情同意权的权利基础及规则建构》(2万字),《江淮论坛》(CSSCI期刊)2014年第5期。《登记对抗主义适用空间研究》(9万字),《甘肃社会科学》(CSSCI期刊)2014年第4期。《不动产登记条例争议问题探讨》(9万字),《理论与改革》(CSSCI期刊)2014年第4期。《隐私权的谱系学考察》(1万字),《湖南社会科学》(CSSCI期刊)2014年第3期。《美国隐私权的历史与发展》(合著,第一作者,2万字),《国外社会科学前沿》,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权利冲突解决机制的整体构建》(1万字),《国家行政学院学报》(CSSCI期刊)2013年第2期。《<著作权法>修改草案第69条的再审视——以现行规范比较为视角》(合著,第二作者,1万字),《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个人资料保护之辩》(5万字),《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SSCI期刊扩展版)2012年第6期。《学校事故责任辨析——侵权责任法第38、39、40条的解释论考察》(2万字),《学术论坛》(CSSCI期刊)2012年第7期。《从意思自治到人格保护——隐私权视角下的现代民法范式移转》(2万字),《私法研究》(CSSCI集刊)第十卷,法律出版社2011年7月版;《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2年第2期转载。《云计算时代下的个人信息保护》(8万字),《中国信息安全》2011年第9期。《父爱主义与“还地于民”》(1万字),《北方法学》2010年第6期。《英美法中的个人隐私保护》(8万字),《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0期。《损害赔偿、不当得利还是无因管理——侵权责任法第二十条辨析》(3万字),《民商法争鸣》第2辑,法律出版社2010年9月版。《谁谋杀了隐私——从“人肉搜索”看隐私权的困境与出路》(3万字),《月旦民商法杂志》2009年第6期。《论人格权救济体系的建构》(1万字),杨立新主编:《民商法理论争议问题——侵权行为类型与发展中的人格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版。《隐私语义考据及法律诠释》(7万字),《求索》(CSSCI期刊)2008年第5期。《市场经济建构中的信用问题》(7万字),《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人格权与宪法基本权关系探讨》(1万字),《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SSCI期刊)2008年第5期。《论讨论式教学在法学教育中的运用》(6万字),《中国成人教育》(CSSCI期刊)2008年第5期。《谁之过——“艳照门”事件折射出的众生相》(3万字),《信息网络安全》2008年第4期。《隐私权的法经济学解读》(6万字),《政治与法律》(CSSCI期刊)2008年第4期。《工伤赔偿请求权竞合问题研究》(合著,第二作者,9万字),《法学论坛》(CSSCI期刊)2008年第3期。《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刍议》(8万字),《河北法学》(CSSCI期刊)2007年第11期。《物权法平等保护原则之辩》(1万字),《东吴法学》2007年秋季卷。《无隐私即无自由》(1万字),《法学杂志》(CSSCI期刊)2007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民商法学》2008年第2期转载。《信用风险与担保物权之发展》(5万字),《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第1辑,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版。《侵犯隐私权的构成及类型化研究》(1万字),《北方法学》2007年第4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野下的土地承包经营权》(2万字),杨立新主编:《民商法理论争议问题——用益物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版。《人格权独立成编辩》(1万字),王利明主编:《民法典人格权法重大疑难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1月版。《人格权与财产权关系考》(9万字),王利明主编:《民法典人格权法重大疑难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1月版。《中国人格权法草案专家建议稿》(合著,第三作者,1万字),王利明主编:《民法典人格权法重大疑难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1月版。《民法中“人”的再发现》(5万字),《法学论坛》(CSSCI期刊)2006年第3期。《侵犯隐私权责任的构成与抗辩》(2万字),王利明、葛维宝(Paul Gewirtz)主编:《中美法学前沿对话——人格权法及侵权法专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1月版。《德国法上的隐私权保护》(翻译,6万字),王利明、葛维宝(Paul Gewirtz)主编:《中美法学前沿对话——人格权法及侵权法专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1月版。《评“事实上的信托合同关系”——TMT商标权属纠纷案的法律思考》(1万字),《判解研究》(CSSCI集刊)2005年第6辑,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年3月版。《隐私权制度中的权利冲突》(7万字),《法学论坛》(CSSCI期刊)2006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民商法学》2006年第5期转载。《论配偶间同居义务的效力》(8万字),《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换届暨2004年年会综述》(合著,第二作者,2万字),《中国法学》(CSSCI期刊)2005年第1期。《民法体系化的个案考察——以无权处分问题为中心》(7万字),吴汉东主编:《私法研究》(CSSCI集刊)第四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版。《连环交易中的物权变动与债权保护》(1万字),《判解研究》2004年第1辑,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3月版。《配偶权问题检讨》(7万字),王利明、郭明瑞、潘维大主编:《中国民法典基本理论问题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2月版。《“侵权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研讨会”观点综述》(1万字),《判解研究》2003年第4辑,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1月版。《民法典人格权编争议问题探讨》(6万字),《人民法院报》2003年9月12日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民商法学》2003年第11期转载。《无权处分合同效力辨》(2万字),王利明主编:《民商法理论争议问题——无权处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版。《2002年民商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合著,第二作者,3万字),《法学家》(CSSCI期刊)2003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民商法学》2003年第6期转载。《论配偶权》(2万字),《判解研究》2002年第4辑,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2月版。《两个“老干妈”,到底谁更辣——权利冲突的个案分析兼评“老干妈”风味豆豉不正当竞争案》(1万字),《判解研究》2001年第3辑,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11月版。《从历史与社会的角度看过错和违法性的融合》(7万字),杨立新主编:《侵权法热点问题法律应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11月版。 专著:《隐私权研究》(独著,45万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10月版。专著:《物权法前沿理论与实务研究》(独著,27万字),知识产权出版社2014年7月版。专著:《英美合同法导论》(合著,第一作者,承担13万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版。专著:《物权变动》(独著,20万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5月版。论文集:《民法典人格权法重大疑难问题研究》(副主编,53万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1月版。立法报告:《中国民法典学者建议稿及立法理由》(合著,承担20万字),法律出版社2005年6月版。译著:《隐私与传媒》(合译,第一作者,承担5万字),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年3月版。编著:《人格权法案例评析》(主编,23万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2年7月版。编著:《侵权责任法释义》(参编,承担3万字),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年1月版。编著:《物权法案例评析》(主编,38万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版。编著:《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及说明》(合著,承担12万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11月版。编著:《WTO与中国劳动法律制度的冲突和规避》(合著,第一作者,承担20万字),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年1月版。教材:《民法学》(参编,承担9万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版。教材:《人格权法教程》(合著,第一作者,承担15万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版。教材:《民法总则讨论教学教程》(主编,60万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版。 2007年——201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代社会中的隐私权保护”,课题主持人。2010年——2015年,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项目“生命权的价值冲突”,课题主持人。2011年——2015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生命权的伦理反思和制度重构”,课题主持人。2012年——2013年,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生命伦理与侵权法改革”,课题主持人。2002年——2005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民法典草案建议稿及立法理由书”,主要参与人,承担王利明教授受全国人大法工委委托起草的“中国民法典人格权编专家建议稿”及理由书的撰写工作。2008年——2009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教学研究项目“物权法案例式教学教程”,课题主持人。2011年——2012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教学研究项目“人格权法案例式教学教程”,课题主持人。2010年——2012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术创新团队项目“民事权利保护研究”,主要参与人。2008年——2011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11工程”三期项目“国际电子商务贸易中个人信息的保护”,课题主持人。2005年——2008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11工程”二期项目“民法总则讨论式教学教程”、“物权法案例选评”、“人格权法教程”,课题主持人。 2004年美国美迈斯律师事务所(O'Melveny & Myers LLP)颁发的“美迈斯”法学奖2006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本科教学优秀教师一等奖”2007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最受学生喜爱的十位教师”2008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奥运荣誉志愿者2009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十佳优秀教师”2009年《民法总则讨论教学教程》荣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教育优秀成果奖”2010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王林生奖教金”2011年北京市“教育先锋”标兵2011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教学新秀奖”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主编

主要的研究领域为:财政学与预算管理创新、区域经济与区域发展战略、经济学与宏观经济政策、管理学与管理模式创新等。一、代表著作1、走向创业型经济——以创新带动就业政策选择(专著),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本书获2011“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工程奖);2、跨越:中国经济战略转型-社会普遍服务体系的构建(专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本书获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3、社会多元复合转型-中国现代化战略选择的基点(专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本书获2009“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工程奖);4、高新技术产业:财政政策与发展战略(专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5、社会医疗保险:制度选择与管理模式(专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6、北部湾新区: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与韩康等合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7、降低和优化政府成本(与张更华合著),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8年;7、天津滨海新区 打造创新型国家示范区(主编),新华出版社,2005年12月;8、公共经济(主编),新华出版社,2004年;9、税收经济学(主编),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5年;10、公共财政学(主编),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年;11、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税收(主编),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5年;12、学习型政府(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年;13、学习型社会(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年;14、学习型企业(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年;15、学习型组织(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年;16、公共财政简明读本(参编),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4年;17、财政风险(主编),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9年。二、代表性的学术论文构建社会普遍服务体系完成现代化多元复合转型,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转载,【复印期号】2007年03期,【原文出处】《理论与现代化》(津),2006年4期,第9~14页;我国城市经营应注意的问题及关键,人大复印资料《区域经济》转载,【复印期号】2004年06期,【原文出处】《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福州),2004年04期第34~37页;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多元复合转型特征,人大复印资料【复印期号】2005年07期,【原文出处】《国家行政学院学报(政府管理)》(京)2005年02期第54~57页;“中国政府规制目标及效率分析”,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科技管理》,2006年第1期全文转载;发展天津滨海新区 打造京津塘科技新干线,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科技管理),2006年1期;发展创业型经济 深化经济社会改革[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2)加快构建社会普遍服务体系[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8,(3)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多元复合转型特征[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2)首届中印经济改革研讨会会议综述[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8,(5)构筑国家产业原创体系走产业创新之路[J] 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2005,(7)建设京津塘科技新干线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J] 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2004,(9)立足高新技术 催生产业化发展[J] 中国经贸导刊,2004,(11)立足高新技术 加速产业化进程[J] 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2004,(7)中国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战略选择[J] 宏观经济研究,2009,(6)城乡统筹新模式避免“拉美陷阱”[J] 人民论坛,2008,(24)立足内生增长,培育先导产业[J] 人民论坛,2008,(22)加强科技公共投入评估,催生社会能力[J] 经济研究参考,2008,(45)中国财政提供农村社会性公共产品问题研究[J] 宏观经济研究,2008,(7)立足先导产业 迎接全球现代化[J] 高科技与产业化,2008,(10)控制政府成本 提升国家竞争力[J] 理论与现代化,2006,(2)我国乡镇财政困难的成因及对策[J] 农业经济问题,2004,(2)财政支助体系:由追随到创新[J] 经济研究参考,2005,(31)创业型经济发展及创业型社会构建的战略路径研究[J] 求实,2009,(7)我国地方财政风险防范及其化解[J] 江西社会科学,2009,(6)发展创业型经济 深化经济社会改革[J]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9,(3)河南经济内生增长的实证分析--基于传统要素和内生要素的多要素经济增长模型[J] 经济经纬,2009,(1)行政区域管理求变[J]财经界,2004,(12)中国城乡统筹新模式探讨[J] 农村工作通讯,2009,(1)绩效棱柱在新绩效预算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农机化,2009,(1)立足科技创新 推动产业蛙跳--我国发展知识型循环经济的策略分析[J]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8,(3)构建绩效预算框架 降低政府成本[J] 新视野,2007,(5)社会现代化转型面临八大挑战[J] 管理与财富,2007,(7)京津塘科技新干线:天津滨海新区的生力线[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7,(1)构建社会普遍服务体系 完成中国现代化的转型[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05,(3)培育高新技术原创产业集群的战略选择[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5,(3)全球化背景下的产业集群战略定位[J]嘉兴学院学报,2005,(1)我国城市经营应注意的问题及关键[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4,(4)“多螺旋激励”护航中国经济 科技日报,2009年03月立足先导产业,迎接全球现代化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 2008年09月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让现代化成果惠及西部人民科学与现代化, 2007年09月品牌拉动产业集群 信息导刊,2009年01月构筑社会普遍服务网,保障扩大内需 中国改革报,2009年02月纳米科技产业化:天津滨海新区经济腾飞的重要推手科技日报, 2009年02月英美两国的义务教育监督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公共管理改革,2005年第3期积极应对农民工返乡潮的对策研究社科论坛, 2009年01月我国生态补偿的研究现状与走势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09年01月教育在美国历次化解危机中的经验及启示送阅件, 2009年“发展天津滨海新区,打造京津塘科技新干线”,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现代信用观及现代信用制度,政府管理理论与实践-国家行政学院论文选,2004年9月《“大部制”重在构建社会普遍服务体系》,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建立信息知识社会普遍服务体系》,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5月。三、主持各级科研课题情况:(一)主持并完成国家级课题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财税政策研究,编号:2004DGS2B017,国家软科学研究项目,2007;基于工具创新的绩效预算研究,编号:708400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9;微电子技术与激光技术国家基础研究发展需求调研,编号:608450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9;构建基于技术创新的滨海新区产业蛙跳战略研究,编号:2007GXS3B063,国家软科学研究项目,2008 ;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的公共经济政策研究,编号:1760900020,中央委托课题,2009;中国政府绩效预算模式设计,编号:2005DIA2J005,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基金项目,2006。(二)主持并完成省部级课题降低政府成本研究,院级一般课题,经济开放条件下的国家经济安全研究,院级一般课题,内蒙古科技名牌发展与科技支撑下的生态功能区建设,2008(三)国际组织合作研究项目1、2004-2009:主持世界银行课题“社会普遍服务体系设计与政府能力培育”(编号:SSA/CHNA/2007/00001497-0)2、2001-2005:主持世界银行课题“转型时期的财税政策研究”(编号:TCC4/NSA/25)3、2007-2008:主持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研究项目“中国财政提供农村社会性公共产品问题研究”(SSA/CHNA/2007/00001497-0/0)4 、2008-2009:主持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项目“中国财政能力建设与减贫战略研究”(编号:CPR/04/518/7)5、2005-2007:主持世界银行课题“英国科技创新投资框架”(编号:SSA/CHNA/2007/00001497-0/9)6、2006-2007:主持世界银行课题“美国公共研发投资评估”世界银行项目(SSA/CHNA/2007/00001497-0/7)7、2001-2005:主持世界银行课题“中国教育财政绩效研究”(编号:TCC4/NSA/23)8、2002-2004:主持世界银行课题“我国高新区管理模式创新”(编号:TCC4/NSA/24)9、2001-2003:主持世界银行课题“财政分权理论与实践研究”(编号:TCC4/NSA/26)四、获奖情况1、走向创业型经济——以创新带动就业的政策选择(专著),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0年(本书获2011“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工程奖);2、2009年,论文《加快构建社会普遍服务体系》获得国家行政学院首届优秀科研成果奖3、2008年,专著《社会多元复合转型》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4、2008年,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5、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撰写人)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姓名: 郑贤君  职务: 教授  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 法学博士  一、个人简历  郑贤君(1964—),女,教授,法学博士,1986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86-1995年任教于河北师范学院,1992-1995年于复且大学法律系攻读外国法制史专业,1995年获法学硕士学位;1997-2000年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攻读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2000年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宪法学、行政法学研究。研究方向为:宪法学基本理论、公民基本权利、地方制度等。在国内法学类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要代表作为:《论中国宪政模式的走向》,载《中国法学》2003年第1期;《基本权利的宪法构成及其实证化》,载《法学研究》2002年第2期;《宪法的社会学观》,载《法律科学》2002年第3期;《二十世纪中国宪改思想体系初探》,《法商研究》2001年第3期。  二、主要科研情况  专著;地方制度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教材:宪法学(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参加编写:  韩大元、胡锦光主编:《宪法教学参考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董和平主编:《宪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903年版。  韩大元主编:《比较宪法学总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许崇德主编:《宪法学》,当代世界出版社2000年版。  曹海晶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赵会民主编:《法学基础理论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主要论文:  1.论我国宪政模式的走向,《中国法学》2003年第1期。  2.社会权利的司法救济,《法制与社会发展》2003年第2期。  3.试论宪法权利,《厦门大学法律评论》第四辑。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宪法是什么法,《许崇德教投从教五十周年庆祝文集3)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论公民受教育权的宪法地位:兼议社会权利的宪法属性,《教育法治评论》,教育科学出版杜2003年版。  6.试论基本权利的宪法构成及其实证化,《法学研究》2902年第2期。  7.wT0与我国的宪法改革,《中国法学》(特刊)2002年l 2月。  8.宪法的社会学观,《法律科学》2002年第2期。  9.司法改革的评价体系:个人自由与国家利益,《中国律师》2002年第3期。  10.全球化对公民社会权保障趋势的影咱,《首都dP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11.“宪法司法化”是宪法学的理论误区,《法学家》2901年第6期。  12.二十世纪中国宪政思想体系初探,《法商研究》200I年第3期。  13.自由贸易体制与我国宪法价值,《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14.地方自治理论评析,《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15.我国宪法解释技术的发展,《中国法学》2000年第4期。  16.对我国行政法理论基础讨论之评价,《首都dp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  17.联邦制和单一制下国家整体与部分之间关系之理论比较,《法学家》1998年第4期。  18.“九七”后香港司法架构的特点,《中外法学》1997年第l期。  三、主要社会兼职  中国法学合宪法学研究合理事、副秘书长;  北京市宪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北京市法学会会员;  北京市法理学研究会理事;  北京市监察学会理事;  青岛海洋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主编副主编

高等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先后在《中国高等教育》、《中国高教研究》、《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思想教育研究》、《西北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三十篇;主持省(部)级课题(基金项目)及其它科研项目十余项;主编、副主编书籍及教材5部。

2007年以来,发表的学术论文主要如下: 比较教育的优势、弱势、功用及滥用——H·诺亚的见解,《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第11期(独立完成) 大学群落的地域性经济贡献探究——以美国波士顿地区的8所研究型大学为例,《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第1期(独立完成) 特色型大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探析,《北京教育》(高教),2009年第2期(第二作者) 外交人才培养的机制探究 《北京教育》(高教)2009年第9期(第二作者) 提升大学创新能力,培养高端国际化战略人才《大学》(学术版),2010年第9期(第二作者) 全球视野下的大学办学理念剖析——以全球三所精英大学为例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第二作者),此文被《新华文摘》2011年第10期转载 国内外语类高校的建立和发展之路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10期(第二作者) 全球化视野下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北京教育》(高教),2013年第4期(第二作者)世界语言类高校发展趋势研究 《中国高教研究》,2014年第2期(第二作者)国内外语类高校建设和发展的新趋势研究 《北京教育》(高教),2014年第2期(独立完成)美国研究型大学参与区域发展的历史与机制《北京教育》(高教),2014年第4期(独立完成)我国高校非通用语专业建设的现状梳理与特征分析——以国内九大传统外语类高校和教育部直属高校为例《大学》(研究版),2014年第5期(独立完成) 中国大学章程百年——兼论章程对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的作用与措施《北京教育》(高教),2014年第11期(第二作者) 论大学精神、大学章程与大学治理《大学》(研究版),2014年第12期(第二作者) 大学依法治校的意义、问题与路径《北京教育》(高教),2015年第3期(第一作者) 参与出版学术著作一部(任副主编之一):世界语言类高校纵览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年10月第1版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主编

高等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先后在《中国高等教育》、《中国高教研究》、《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思想教育研究》、《西北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三十篇;主持省(部)级课题(基金项目)及其它科研项目十余项;主编、副主编书籍及教材5部。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以下简称《学报》)是由教育部主管、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的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教育管理类学术期刊。期刊先后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同时也是中国高教学会高教管理研究会会刊。《学报》以“突出高教管理,服务教育改革与发展事业”为宗旨,以“提倡原创、注重理论、重视本土、面向国际”为办刊原则,广泛交流教育管理改革的新经验、新认识及有关社科方面的新成果,关注教育管理、改革的热点和难点,引领教育管理研究的前行方向。《学报》主要栏目有:教育学人、书记/校长文萃、教育经济与管理、教育基本理论、专题研究、考察/调研报告、国际视野等。《中小学校长》《中小学校长》(以下简称《校长》)是由教育部主管、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面向全国公开发行。本刊系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研究会、中国教育学会教育行政专业委员会会刊。自创刊以来,以其鲜明的针对性、独有的权威性、较强的指导性和可读性为特色,赢得了教育战线,特别是全国广大中小学校长的认可。《校长》坚持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为指导,以服务于全国中小学校长为宗旨,关注办学治校中出现的疑点、难点、热点问题,致力交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实践和学校教育管理创新经验。现开设的栏目主要有:理论探讨、依法治校、局长论坛、校长论坛、管理方略、基层党建、教改前沿、经典案例、名校风采、国际视野。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主编是谁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及本书(第二、三版)编写分工 (以撰写章节先后为序)姜明安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任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监察学会常务理事。主要著作有:《行政法学》(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行政法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行政法与行政诉讼》(中国卓越出版公司1990年版)、《行政诉讼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行政执法研究》(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主要论文有:《论行政自由裁量权及其法律控制》(载《法学研究》1993年第1期)、《行政的现代化与行政程序制度》(载《中外法学》1998年第1期)、《新世纪行政法发展的走向》(载《中国法学》2002年第1期)、《行政的“疆域”与行政法的功能》(载《求是学刊》2002年第3期)、《公众参与与行政法治》(载《中国法学》2004年第2期)等。 撰写本书第1—10章,负责全书的审稿、统稿。 叶必丰法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任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主要著作有:《行政法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初版、2003年修订版)、《行政法的人文精神》(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应申请行政行为判解》(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行政行为的效力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行政规范研究》(合著,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主要论文有:《论行政行为的公定力》(载《法学研究》1995年第5期)、《行政行为确定力研究》(载《中国法学》1996年第3期)、《现代行政行为的理念》(载《法律科学》1999年第6期)、《行政规范法律地位的制度论证》(载《中国法学》2003年第5期)等。 撰写本书第11—13章。 杨建顺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任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1980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1982年赴日留学,1986年毕业于筑波大学,获社会科学学士学位;1988年获一桥大学法学硕士学位;1992年获一桥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93年回国后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主要著作有:《日本行政法通论》(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年版)等,译著有:《日本行政法》(南博方著,合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行政法》(盐野宏著,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等;主要论文有:《规制行政与行政责任》(载《中国法学》1996年第2期)、《论行政法的特点》(载《法制与社会发展》1998年第3期)和《行政裁量的运作及其监督》(载《法学研究》2004年第1期)等。 撰写本书第14—15章。 章剑生浙江大学法学院教授。主要著作有:《行政程序法学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行政程序法比较研究》(杭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行政诉讼法基本理论》(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年版)、《行政监督研究》(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行政程序法基本理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主要论文有:《判决重作具体行政行为》(载《法学研究》1996年第6期)、《行政行为说明理由》(载《法学研究》1998年第3期)、《有关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几个理论问题探讨》(载《中国法学》1998年第2期)、《现代行政诉讼的成因与功能分析》(载《中国法学》2001年第1期)、《现代行政法基本原则之重构》(载《中国法学》2003年第3期)等。 撰写本书第16—17、19—22章。 于安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法学教授,任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政策科学研究会理事,司法部国家司法考试命题委员会委员。主要著作有:《外商投资特许权项目协议与行政合同法》(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德国行政法》(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WTO协定国内实施读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政府采购制度的发展与立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降低政府规制——经济全球化时代的行政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主要论文有:《WTO协定的国内实施问题》(载《中国法学》2000年第3期)、《WTO政府采购协定的几个问题》(载《中国法学》2001年第2期)、《加入世贸组织与政府职能转变的法律问题》(载《求是》2002年第24期)、《中国对反倾销措施的司法审查》(载《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制定紧急状态法的基本问题》(载《法学杂志》2004年第4期)等。 撰写本书第18章。 王宝明国家行政学院法学教研部教授,任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青少年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宪法行政法研究中心研究员,美国斯拉丘斯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主要著作有:《行政程序与行政诉讼》(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行政法学论纲》(警官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合著,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年版)、《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读本》(合著,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等;主要论文有:《行政立法评述》(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美国行政机关与美国宪法实施的监督》(载《行政法学研究》2001年第1期)、《行政程序立法论纲》(载《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中国公务员立法的合理取向》(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行政许可法的实施与政府的因应》(载《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等。 撰写本书第23、28、31—32章。 江必新法学博士,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主要著作有:《行政诉讼法疑难问题探讨》(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国家赔偿法原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中国行政诉讼制度之发展》(金城出版社2001年版)、《WTO与行政法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WTO与司法审查》(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主要论文有:《论行政诉讼中的司法变更权》(载《法学研究》1988年第6期)、《国家赔偿法价值论》(载《法学杂志》1994年第4期)、《司法解释对行政法学理论的发展》(载《中国法学》2001年第4期)、《先地方后中央:中国行政程序立法的一种思路》(载《现代法学》2003年第2期)、《紧急状态与行政法治》(载《法学研究》2004年第2期)等。 撰写本书第24、30章。 刘恒经济学博士,中山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任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广东省行政法学研究会总干事。主要著作有:《公安行政复议导论》(中山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行政救济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外资并购行为与政府规制》(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行政行为法律适用判解》(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主要论文有:《试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行政权》(载《法商研究》1995年第2期)、《论行政立法权》(载《法学评论》1995年第4期)、《行政诉权面临的若干问题及对策》(载《学术研究》1997年第1期)、《略论外资并购中国企业的法律规制途径》(载《现代法学》1998年第2期)、《政府信息公开立法问题探析》(载《中山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等。 撰写本书第25—27、29章。 湛中乐法学博士,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行政学院行政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政策科学研究会理事。主要著作有:《环境行政法》(主编,中国人事出版社1993年版)、《公安行政法》(主编,中国人事出版社1994年版)、《高等教育与行政诉讼》(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法治国家与行政法治》(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权利保障与权力制约》(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主要论文有:《论行政法规、行政规章以外的其他规范性文件》(载《中国法学》1992年第2期)、《论完善我国的行政立法程序》(载《中国法学》1994年第3期)、《行政法上的比例原则及其司法运用》(载《行政法学研究》2002年第5期)、《中国加入WTO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载《中外法学》2003年第2期)、《行政过程论》(载《行政法论丛》第7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等。 撰写本书第33、37—38章。 薛刚凌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任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专家组委员、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政策科学研究会理事、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主要著作有:《国家赔偿法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行政诉权研究》(华文出版社1999年版)、《变迁时代的行政法思考》(学苑出版社2002年版)、《行政组织法研究》(合著,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主要论文有:《行政主体之再思考》(载《中国法学》2001年第2期)、《行政诉讼制度的改革与完善》(载《政法论坛》2003年第2期)等。 撰写本书第34—36章。

姓名: 郑贤君  职务: 教授  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 法学博士  一、个人简历  郑贤君(1964—),女,教授,法学博士,1986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86-1995年任教于河北师范学院,1992-1995年于复且大学法律系攻读外国法制史专业,1995年获法学硕士学位;1997-2000年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攻读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2000年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宪法学、行政法学研究。研究方向为:宪法学基本理论、公民基本权利、地方制度等。在国内法学类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要代表作为:《论中国宪政模式的走向》,载《中国法学》2003年第1期;《基本权利的宪法构成及其实证化》,载《法学研究》2002年第2期;《宪法的社会学观》,载《法律科学》2002年第3期;《二十世纪中国宪改思想体系初探》,《法商研究》2001年第3期。  二、主要科研情况  专著;地方制度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教材:宪法学(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参加编写:  韩大元、胡锦光主编:《宪法教学参考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董和平主编:《宪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903年版。  韩大元主编:《比较宪法学总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许崇德主编:《宪法学》,当代世界出版社2000年版。  曹海晶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赵会民主编:《法学基础理论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主要论文:  1.论我国宪政模式的走向,《中国法学》2003年第1期。  2.社会权利的司法救济,《法制与社会发展》2003年第2期。  3.试论宪法权利,《厦门大学法律评论》第四辑。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宪法是什么法,《许崇德教投从教五十周年庆祝文集3)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论公民受教育权的宪法地位:兼议社会权利的宪法属性,《教育法治评论》,教育科学出版杜2003年版。  6.试论基本权利的宪法构成及其实证化,《法学研究》2902年第2期。  7.wT0与我国的宪法改革,《中国法学》(特刊)2002年l 2月。  8.宪法的社会学观,《法律科学》2002年第2期。  9.司法改革的评价体系:个人自由与国家利益,《中国律师》2002年第3期。  10.全球化对公民社会权保障趋势的影咱,《首都dP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11.“宪法司法化”是宪法学的理论误区,《法学家》2901年第6期。  12.二十世纪中国宪政思想体系初探,《法商研究》200I年第3期。  13.自由贸易体制与我国宪法价值,《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14.地方自治理论评析,《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15.我国宪法解释技术的发展,《中国法学》2000年第4期。  16.对我国行政法理论基础讨论之评价,《首都dp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  17.联邦制和单一制下国家整体与部分之间关系之理论比较,《法学家》1998年第4期。  18.“九七”后香港司法架构的特点,《中外法学》1997年第l期。  三、主要社会兼职  中国法学合宪法学研究合理事、副秘书长;  北京市宪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北京市法学会会员;  北京市法理学研究会理事;  北京市监察学会理事;  青岛海洋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

  • 索引序列
  •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主编救母去逝
  •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主编
  •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主编副主编
  •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主编
  •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主编是谁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