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亚热带水土保持期刊投稿经验

亚热带水土保持期刊投稿经验

发布时间:

亚热带水土保持期刊投稿经验

录用率并不会很高,有极大的可能性会被拒稿。中国水土保持杂志创始于1980,是由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主办的学术刊物,拥有正规的国内国际统一出版刊号:41-1144/TV,国际连续性出版刊号:1000-0941。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正规合法的普通学术期刊。根据以往的投稿经验,在普刊上投稿的录用率通常较高,如果投稿选择的核心期刊或者是sci国际期刊,文章水平质量不高的话,录用率并不会很高,有极大的可能性会被拒稿。中国水土保持杂志录用率提高技巧:1、选刊物栏目。现在的媒体非常丰富,报刊杂志,琳琅满目。要想提高中国水土保持杂志投稿录用率,首先要选个适合自己擅长的栏目进行投稿。2、中国水土保持杂志投稿格式要规范,书写要美观。稿件如果打印不规范或者书写不美观的话,编辑难得有耐心去看,录用率就低。用打印的话,字号以三号为佳。3、注意控制字数。文章的字数既是发放稿费的依据,又有版面的限制。所以要根据中国水土保持杂志以往的文章,合理控制好字数,便于排版。如果字数明显多余刊登版面的话,率用率就低了。4、善于抓住时机。当有一篇文章被中国水土保持杂志采用以后,趁热打铁,继续投稿。

现有教职工48人(专任教师36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3人,博士30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20余人。截止2015年6月在校本科生为919人,在校研究生为118人。学院已形成了“热带亚热带自然资源耦合利用”等7个特色研究方向,近5年来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为地方服务的项目多项,在研科研经费300多万元,科研实力和水平正在快速提升。学院力求学科定位准确,特色特长鲜明,教学科研并进,成为华南地区地理与资源学科的重要基地之一。其中,地理学一级学科为广州市重点扶持学科,“地理科学”专业为广州市首批名牌专业、广州大学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试点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为广州大学首批“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为广州大学“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为广东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为广东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拥有省级教学团队2个,市级教学团队1个。院长吴志峰教授:主持学院行政全面工作; 主管学科建设、研究生教育、师资和经费。党委书记林媚珍教授:主持学院党委工作;主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人事、工会、计生、综合治理、统战工作;兼管学院机关工作。副院长 林漳平教授:主管全院科研工作、科技活动、科研实验室建设,以及科技服务及其创收。副院长 杨木壮教授:主管本科教育、教学实验室建设,以及继续教育及其创收。吴志峰,男,1969年11月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地理学、环境遥感与GIS应用科研与教学工作。2005年以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科技部支撑计划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省部级纵向科研课题10余项;担任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IALE-China)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环境资源与生态保育学会秘书长、中国生态学会青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遥感与GIS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环境经济与政策研究会副会长等学术团体职务。2000年以来发表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核心期刊论文70余篇,其中SCI/EI论文1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和图件著作权各1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7项。受聘为广东省国土资源厅特邀国土资源监察专员、中国-欧盟土壤与土地工作委员会(SEPLS)委员,担任《生态环境学报》、《热带地理》、《亚热带水土保持》编委,以及《地理学报》、《生态学报》、《自然资源学报》、《地理研究》、EMAS、IJGIS等十多个国内、外学术期刊的审稿人。中科院研究生院教授、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培养毕业博士生8人(第一导师5人,副导师3人)、硕士生10余人。林媚珍,女,1963年4月生,教授,硕士生导师,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全国生物地理学研究会理事、广东省地理学会理事、广东省教育厅“千百十工程”之千重点培养对象。主要从事植被生态、环境生态和旅游生态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已在《地理研究》、《植物生态学报》、《经济地理》、《地理学与国土研究》、《热带地理》等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 35 篇,其中有 9 篇论文分别获广东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广州市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以及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主持或参加国家教育部“九五”重点项目、中国科学院重点项目以及市校级科研项目10多项。主讲《世界自然地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植物地理学》、《导游业务与技巧》、《物业管理概论》等课程,曾获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三次、二等两次。1994年被广东省高教厅评为“南粤教坛新秀”、1994年和1997年两次被评为广州市系统优秀党员、1999年被广州市政府评为“广州市青年岗位能手”。曾9次获得学校“优秀教师”、“优秀党员”、“优秀班主任”、“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杨木壮,男, 1965 年 4 月生,九三学社社员,籍贯广东,博士,自然地理学和土地资源管理硕士生导师,资源规划管理系主任,国土与城镇规划研究所所长,现为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 土地规划与土地利用变化、 海洋资源与环境。2002 年12 月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博士学位,1994 年获深圳大学《房地产管理》、《商业企业管理》结业证书,1990年6月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硕士学位,1987年7月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学士学位。已主持或合作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20多项,公开发表论文50多篇,合作出版专著4 部。曾获国土资源部科技成果二等奖3 次,广东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三等奖各1次。曾获中国地质调查局中青年优秀人才、广州大学优秀教师、广州大学教学优秀奖、广州大学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荣誉。目前主讲的本科课程有《土地管理学总论》、《地质学基础》、《灾害地理学》等,研究生课程有《土地资源管理学》、《全球变化导论》和《自然灾害防治工程》等。

哪个学报文章好的话可推荐

亚热带水土保持期刊投稿

中国水土保持》是水利部主管、黄河水利委员会主办的对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水土保持综合性科技期刊。 本刊1980年8月创刊,初名《水土保持》,为双月刊,内部发行。1982年改为现名,国内发行。从1984年第1期起改为月刊,国内外发行,国外代号:M748。本刊的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0-0941,国内刊号:CN41-1144/TV。本刊为大16开,每期64页,容量14万字办刊宗旨 贯彻水土保持方针政策,宣传水土保持成就;报道水土保持科技成果,交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经验;传递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动态信息,介绍国内外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普及水土保持基础知识,推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典型。特点与特色 20多年的办刊实践,逐步形成了融政策性、技术性、实用性和新闻性为一体的风格,成为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综合性水土保持科技期刊,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杂志的风格集中体现了杂志所坚持的办刊宗旨和办刊方针,符合杂志的定位,符合水土保持工作对杂志的需求。 多年来,紧扣办刊宗旨,围绕办刊方针,根据水利部对全国水土保持工作的统一安排和部署,有计划、有目的的约请和组织有关文章、讲话在杂志上刊登,宣传水土保持政策和成就,传递水土保持信息,及时指导和服务于全国的水土保持工作,为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生态建设、前期工作以及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发挥了很好的导向作用。投稿邮箱: (来稿请注明投“中国水土保持”) 注:投稿须明确注明作者姓名、单位、邮编、联系电话和详细地址,E-mail,以便及时投寄录用通知。

录用率并不会很高,有极大的可能性会被拒稿。中国水土保持杂志创始于1980,是由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主办的学术刊物,拥有正规的国内国际统一出版刊号:41-1144/TV,国际连续性出版刊号:1000-0941。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正规合法的普通学术期刊。根据以往的投稿经验,在普刊上投稿的录用率通常较高,如果投稿选择的核心期刊或者是sci国际期刊,文章水平质量不高的话,录用率并不会很高,有极大的可能性会被拒稿。中国水土保持杂志录用率提高技巧:1、选刊物栏目。现在的媒体非常丰富,报刊杂志,琳琅满目。要想提高中国水土保持杂志投稿录用率,首先要选个适合自己擅长的栏目进行投稿。2、中国水土保持杂志投稿格式要规范,书写要美观。稿件如果打印不规范或者书写不美观的话,编辑难得有耐心去看,录用率就低。用打印的话,字号以三号为佳。3、注意控制字数。文章的字数既是发放稿费的依据,又有版面的限制。所以要根据中国水土保持杂志以往的文章,合理控制好字数,便于排版。如果字数明显多余刊登版面的话,率用率就低了。4、善于抓住时机。当有一篇文章被中国水土保持杂志采用以后,趁热打铁,继续投稿。

审啊,杂志不放暑假

亚热带水土保持期刊投稿经验总结

录用率并不会很高,有极大的可能性会被拒稿。中国水土保持杂志创始于1980,是由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主办的学术刊物,拥有正规的国内国际统一出版刊号:41-1144/TV,国际连续性出版刊号:1000-0941。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正规合法的普通学术期刊。根据以往的投稿经验,在普刊上投稿的录用率通常较高,如果投稿选择的核心期刊或者是sci国际期刊,文章水平质量不高的话,录用率并不会很高,有极大的可能性会被拒稿。中国水土保持杂志录用率提高技巧:1、选刊物栏目。现在的媒体非常丰富,报刊杂志,琳琅满目。要想提高中国水土保持杂志投稿录用率,首先要选个适合自己擅长的栏目进行投稿。2、中国水土保持杂志投稿格式要规范,书写要美观。稿件如果打印不规范或者书写不美观的话,编辑难得有耐心去看,录用率就低。用打印的话,字号以三号为佳。3、注意控制字数。文章的字数既是发放稿费的依据,又有版面的限制。所以要根据中国水土保持杂志以往的文章,合理控制好字数,便于排版。如果字数明显多余刊登版面的话,率用率就低了。4、善于抓住时机。当有一篇文章被中国水土保持杂志采用以后,趁热打铁,继续投稿。

从全省的水土保持工作情况看,面临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在治理现有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整个工作进程中,目前只能算刚刚起步,工作中的困难和阻力还比较大。一是干部群众的水土保持意识和法制观念还不强;二是各级投入治理水土流失的经费不足,治理速度还比较缓慢。今后喀斯特石漠化防治的总目标是保护生态环境,协调人类影响,消除贫困,实现石漠化地区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石漠化防治要全面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实行“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遵循预防为主,以重点防治为基础、点面结合,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防治与开发利用相结合和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效益一致的五项原则。在喀斯特地区要加倍努力认真贯彻实施好《水土保持法》,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要15年初见成效,30年大见成效的奋斗目标,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与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千方百计争取各方面的投入,治管结合,搞好治理成果后期的看护,推广应用新的技术成果,加快治理步伐,为改善贵州的生态环境,促进全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最大贡献。一、基本经验(1)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充实人员:贵州省、地(州、市)及重点治理县均成立了以政府领导为首,有关部门参加的水土保持委员会,水土保持队伍也在近年的机构改革中得到进一步的充实和加强。特别是列为“长治”重点治理区的地、县两级都成立了水土保持委员会及其办公室。乡镇成立了工程实施领导小组或指挥部,各级都由政府一把手任委员会主任或指挥长。不少县(市)为了加强机构建设力度,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单独设立了局级或副局级的水土保持办公室。各重点治理县(市)都选配了政治、业务素质较高的人员充实机构,人数一般都在15~20人左右。同时,根据执法需要,各级都设立了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站,选拔、任命了预防监督员,从而使水土保持治理、执法都有了组织保障。(2)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水土保持意识,增强执法力度:水土保持事业的公益性和广泛性决定了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但是,要发动群众积极主动地投入治理水土流失、搞好预防监督,必须首先做好宣传工作,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水土保持意识。因此,各地始终把宣传教育放在首位,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面向全社会宣传水土保持政策法规、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意义,水土保持的基本知识以及水土流失的危害等。同时,组织水土流失地区的干部群众参观一些治理成功、效益突出的工程点,结合水土保持违法案件的查处,以案说法,教育群众。通过长期不懈的深入宣传,大大提高了人们的水土保持意识,增强了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为水土保持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条件。(3)坚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寓开发于治理之中,促进流域经济快速发展: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治理,是几十年来治理水土流失的经验总结。这一经验特别是对贵州山区这样的地形地貌尤为适用。因此,各重点治理县都是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治理,其效益十分显著。在治理措施和模式上,改变过去单一措施为综合措施,改消极式的防护型治理为积极式的开发型治理。其基本思路是以发展小流域经济为目标,以坡耕地的挽救和改造为突破口,大力开展基本农田建设,在治理中搞开发,以开发促治理。普遍作法是实行工程措施、生物措施、耕作措施合理配置,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发挥资源优势,优化组合生产要素,大力开发各具特色的名、特、优经济林果。同时,以市场为导向,形成种、养、加,农、工、贸一体化的生产经营机制和经济发展格局。(4)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科学规划,制定正确的治理对策:由于贵州地势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各地的自然环境和条件都不一样,水土流失的特点和状况各不相同,因而治理措施和方式上不能千篇一律。对此,采取的是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因势利导,以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治理水土流失。例如,能就地取用石材的地方,搞石埂坡改梯,搬石让土,挖高填低。对取石不便的地方,搞土埂坡改梯,对建成后的梯地,配套修建排、灌水系工程。大力推广绿肥横坡聚垄耕作,把培肥地力和保持水土结合起来。在有水土流失的荒坡地,根据自然条件规模连片地种植苹果、黄梨、桠柑、柚子、生漆、核桃、板栗、杜仲等经济林果。总之,根据自然条件发展各具特色的名、特、优经济林果。在实施治理过程中,水保部门始终加强科学技术指导和服务,举办培训班,为乡(镇)和治理区群众培养技术人才。同时,经常性地组织人员深入工地,蹲点进行检查指导,开展技术咨询和服务。(5)抓典型、做示范、创样板,引导面上治理工作向高标准、高质量和高效益发展:在推进治理水土流失过程中,始终注重发挥榜样的作用,采取抓典型、做示范、创样板的方式,以点带面,推动全省小流域治理向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方向发展。省、地、县、乡各级都有自己创办的样板点,仅毕节地区各县(市)创办的示范样板点就有120多个。示范点的内容比较丰富,有小流域的综合治理,有石埂、土埂坡改梯,有规模连片的经果林,有水土保持种苗场,还有预防监督和执法队伍的规范化建设等。这些示范点不仅起示范带动作用,而且也作为进行人员培训和水土保持科研基地,从而为群众性的防治水土流失工作培养了大批乡土技术人才,为加大水土保持科技含量、及时总结治理和执法经验提供了基础条件。(6)加强项目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和治理效益:为使小流域治理达到“治一片,成一片,见效一片”,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项目管理。一是精心规划设计,认真组织实施。各地根据水利部的《水土保持技术规范》,结合本地实际编制技施设计大纲,组织有水保技术人员、乡村干部、农民代表三结合的设计队伍,深入实际进行规划设计,将治理措施落实到山头地块。同时将治理措施的技术规程、规范、标准和质量要求编印成册,发送到各乡、村,并按标准严格掌握施工(照片6-6);二是采取“双向”承包的办法层层落实责任制,将任务和技术质量分别承包给治理区的行政领导和水保部门,严格奖惩兑现;三是严格检查验收。根据工程质量和任务完成情况确定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每年进行一次检查评比,不合格的不予验收,同时,按照“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持,不干不支持”的原则,将检查评比的结果与第二年下达任务和补助经费挂钩。二、几点建议贵州喀斯特地区的水土保持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只能算是刚刚起步,有的工作成效也仅仅是局部的,从整个生态环境状况看,水土流失、生态恶化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工作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下一步的基本思路是:以宣传教育为先导,坚持预防保护为主的方针,以落实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和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为突破口,加强执法,遏制人为新的水土流失,抓住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创新水土保持机制,多渠道增加水土保持投入,进一步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促进全省水土保持工作走上法制化建设轨道。(1)全民的水土保持意识和法制观念亟待进一步增强。许多干部和群众对防治水土流失还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在处理开发建设与保护水土资源关系问题上,往往重开发轻保护,以至仍然存在边治理边破坏,人为水土流失不断发生的现象;一些地方和单位没有认真贯彻《水土保持法》,相当一部分建设项目没有依法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和落实水土保持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有的领导干部仍然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给执法工作带来了困难和阻力。第一,继续加强对水土保持执法的领导,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完善配套法规,执法程序,工作制度和加强执法队伍管理,巩固已取得的执法成果,规范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的法律程序,落实方案实施过程中的“三同时”制度;二是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开展执法试点,扩大试点范围,并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第三,加强水土保持立法工作,建立健全成果管护的规章制度;加强预防监督时,有条件的应以流域为单元,成立管护组织,利用有偿回收等资金落实管护经费和人员,明确管护目标,切实把已治理的工程管护起来,使国家,地方,群众的投入不致白白损失,并使治理工程得到永续利用,效益得到充分发挥,从长远意义上实现治理目标。(2)加强预防监督、巩固治理成果、总结推广成功经验、提高治理效益。治管结合,巩固治理成果,杜绝边治理边破坏,甚至破坏大于治理的现象,避免重蹈先破坏后治理的覆辙,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贵州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是现有坡耕地的整治,治理的措施对策,一是要坚持几十年来积累的成功经验,即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通过综合治理,加强以坡改梯为主的基本农田建设,以改促退,为陡坡退耕还林奠定坚实基础;二是要认真贯彻朱镕基总理提出的“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政策措施;三是要充分利用贵州降水丰富、水、热条件好、植被恢复快的优势,发挥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要加大林草措施和封禁治理的力度,落实相应的承包管护制度,做到治理一片,巩固一片,发挥效益一片;同时,要把治理水土流失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紧密结合起来,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同时,促进群众脱贫致富。(3)增加投入、提高补助标准:贵州水土流失治理的任务还十分艰巨。目前还有近60000km2的水土流失面积亟待治理,且治理的难度越来越大。尤其是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地方几乎都是贫困地区,坡耕地比重大,人多地少,治理所需的投入相对较多。目前的投入和治理速度还远不能满足群众的迫切需要。近几年来,钢材、炸药、水泥、苗木等材料物资价格不断上涨,单位面积的材料消耗费用超出了国家投资的数额。另外,由于治理难度加大等因素的影响,使得目前国家补助标准相对偏低,影响了工程的正常开展,一些地区只能满足点上治理的投入,而面上治理则难以兼顾。为此建议国家适当提高治理补助标准,以满足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4)加强对治理资金的管理:治理资金是国家对水土流失地区的专项投资,无论是国家计委的投资,水利部的投资,还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的投资,都必须按照项目管理规定,做到及时足额到位,专款专用,账目清晰,手续完备。要加强对水土保持财会人员的培训,提高财会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规范和完善水土保持重点防治经费管理制度,严格杜绝资金使用管理方面的一切违纪现象。财务账目应接受上级水保部门和财务部门的检查,定期进行审计。(5)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成果:利用计算机与GIS-RS等现代科技手段,建立水土流失、石漠化治理和动态遥感监测,根据TM和Sport影像判读,随时掌握石漠化治理情况的动态变化,作出调整措施,做好宏观调控工作。大力发展石坎梯田,地坎经济林;小型水利水保工程推广灌排水系与机械施工等技术。这样,避免人力跑点监测带来的弊端,减少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水土保持学报是中文核心期刊,是我国水土保持与土壤侵蚀领域具有很高影响的刊物,当然对投稿的文章要求相对较高,我觉得如果认为自己写的文章与水保密切相关且感觉写的还不错,可以投稿试试,反之则改投其他要求相对较低的期刊。还有一点请注意:水土保持学报是双月刊,出刊的时间会较长,一般需要半年甚至更长,因此请考虑一下时间问题。

亚热带水土保持期刊官网投稿经验

农业科学综合 文献列表 [D-D1-ZGNS]中国农史 [D-D1-NOSE]农业考古 [D-D1-ZRZX]自然资源学报 [D-D1-STXB]生态学报 [D-D1-YYSB]应用生态学报 [D-D1-STXZ]生态学杂志 [D-D1-ZWSB]植物生态学报 [D-D1-ZNYK]中国农业科学 new [D-D1-HBNB]华北农学报 [D-D1-JSNY]江苏农业科学 [D-D1-AHNY]安徽农业科学 [D-D1-HNNY]河南农业科学 [D-D1-XBNX]西北农业学报 [D-D1-HBNY]湖北农业科学 [D-D1-JSNB]江苏农业学报 [D-D1-TRXB]土壤学报 [D-D1-TRQS]水土保持学报 [D-D1-TRTB]土壤通报 [D-D1-TURA]土壤 new [D-D1-ZGSB]中国水土保持 [D-D1-STTB]水土保持通报 [D-D1-TRFL]中国土壤与肥料 [D-D1-STBY]水土保持研究 [D-D1-ZWYF]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D-D1-TRYJ]生态环境 [D-D1-GHDQ]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D-D1-HNXB]核农学报 [D-D1-NHBH]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D-D1-NCST]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D-D1-ZGNY]中国农业气象 [D-D1-SWJT]生物技术通报 [D-D1-NHFZ]农业环境与发展 [D-D1-STBC]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D-D1-ZGTN]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D-D1-NZKJ]中国农资 [D-D1-ZGNZ]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D-D1-NXTS]中国农业信息 new [D-D1-NKDB]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D-D1-ZNTB]中国农学通报 [D-D1-ZGNK]中国农垦 [D-D1-ZGNT]中国农技推广 new [D-D1-XKK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D-D1-JKCN]中国农村科技 [D-D1-TRQY]Pedosphere [D-D1-ZGNX]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new [D-D1-HNNT]Agricultural Science&Technology [D-D1-ZJNB]浙江农业学报 [D-D1-ZJNX]浙江农业科学 [D-D1-YNKJ]云南农业科技 [D-D1-NYJY]农业教育研究 [D-D1-YNNY]云南农业 [D-D1-FJSB]亚热带水土保持 [D-D1-XNYZ]新农业 [D-D1-XNCB]新农村 [D-D1-XJNX]新疆农业科学 [D-D1-XJNK]新疆农业科技 [D-D1-XJLK]新疆农垦科技 [D-D1-XDNX]现代农业科技(下半月刊) [D-D1-ANHE]现代农业科技 [D-D1-XDNY]现代农业 [D-D1-XDHY]现代化农业 new [D-D1-XNYX]西南农业学报 [D-D1-XZNY]西藏农业科技 [D-D1-WNKJ]温州农业科技 [D-D1-TJNY]天津农业科学 [D-D1-TJNK]天津农林科技 [D-D1-TZJD]特种经济动植物 [D-D1-TCYA]特产研究 [D-D1-TWNT]台湾农业探索 [D-D1-SNYK]四川农业科技 [D-D1-STBK]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D-D1-SJRD]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D-D1-SHZK]石河子科技 [D-D1-SHLB]上海农业学报 new [D-D1-SLYK]上海农业科技 [D-D1-SNKX]陕西农业科学 [D-D1-SDST]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D-D1-SXLX]山西农业科学 [D-D1-SXNO]山西农业(致富科技) [D-D1-AGRI]山东农业科学 [D-D1-SDNS]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D-D1-SMNK]三明农业科技 [D-D1-RDNK]热带农业科学 [D-D1-QHNK]青海农林科技 [D-D1-QHNG]青海农技推广 [D-D1-NYZS]农业知识 [D-D1-NYZW]农业展望 [D-D1-NYYS]农业与技术 [D-D1-BJNK]农业新技术 [D-D1-NXTZ]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D-D1-JSJN]农业网络信息 [D-D1-NYSB]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D-D1-LXLX]农业科学研究 [D-D1-NYKJ]农业科技与信息 new [D-D1-KJTX]农业科技通讯 [D-D1-NKGL]农业科技管理 [D-D1-NMZF]农民致富之友 [D-D1-NKPX]农民科技培训 [D-D1-NJZA]农家之友 [D-D1-NJKK]农家科技 [D-D1-NJGW]农家顾问 [D-D1-NJCM]农家参谋 [D-D1-NJFW]农技服务 [D-D1-NCXJ]农村新技术 [D-D1-NCTD]农村天地 [D-D1-NCXX]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D-D1-NCSY]现代农业科学 [D-D1-NCSJ]农村实用技术 [D-D1-NCKF]农村科技开发 [D-D1-NCJI]农村经济与科技 [D-D1-NCBS]农村百事通 [D-D1-NNNC]农村农业农民(B版) [D-D1-NNNM]农村农业农民(A版) new [D-D1-NXNL]宁夏农林科技 [D-D1-NBNY]宁波农业科技 [D-D1-NMGN]内蒙古农业科技 [D-D1-MDNY]闽东农业科技 [D-D1-LNNY]辽宁农业科学 [D-D1-JXNY]江西农业学报 [D-D1-JXNK]江西农业科技 [D-D1-JLNK]吉林农业科学 [D-D1-JNYZ]吉林农业 [D-D1-HNNK]湖南农业科学 [D-D1-HUYE]湖南农业 [D-D1-HLJN]黑龙江农业科学 [D-D1-HNXT]核农学通报 [D-D1-NYHN]河南农业 [D-D1-HZXB]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D-D1-HBKO]河北农业科学 [D-D1-HBNK]河北农业科技 [D-D1-HBLI]河北农业 [D-D1-HZNK]杭州农业科技 [D-D1-GATE]贵州农业科学 [D-D1-GXNY]广西农业科学 [D-D1-GXLB]广西农学报 [D-D1-GDNY]广东农业科学 [D-D1-GJNY]古今农业 [D-D1-GSNK]甘肃农业科技 [D-D1-GSNY]甘肃农业 [D-D1-FJNX]福建农业学报 [D-D1-FJNK]福建农业科技 [D-D1-FJNY]福建农业 [D-D1-DDSN]当代生态农业 [D-D1-BJNY]北京农业 [D-D1-BXJG]保鲜与加工 [D-D1-AHNB]安徽农学通报 [D-D1-NYJZ]中国农业教育 [D-D1-GDNJ]高等农业教育 [D-D1-NMWZ]农民文摘 [D-D1-NFNY]南方农业 以上这些杂志都可发表科技农业文章。

水土保持学报是中文核心期刊,是我国水土保持与土壤侵蚀领域具有很高影响的刊物,当然对投稿的文章要求相对较高,我觉得如果认为自己写的文章与水保密切相关且感觉写的还不错,可以投稿试试,反之则改投其他要求相对较低的期刊。还有一点请注意:水土保持学报是双月刊,出刊的时间会较长,一般需要半年甚至更长,因此请考虑一下时间问题。

i dont';khow,nigedashabi

亚热带水土保持期刊投稿经验分享

一、标准条款1 调查目的 1 通过综合调查,了解规划范围内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情况、水土流失特点和水土保持现状 ( 成就、经验和问题) 。 2 综合调查的主要成果,应经过文字、图表的加工整理,纳入水土保持规划报告,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全面系统地阐明规划的科学依据与工作基础。 3 水土保持规划应通过综合调查进行分区,划分类型区; 根据各区的不同特点,分别采取不同的生产发展方向和防治措施布局。2 调查前的准备 1 调查前应制定统一的调查提纲和相应的调查表格,紧紧围绕编制水土保持规划的需要,安排调查的项目和内容。 2 调查时间较长、参加单位人员较多时,应根据需要,在调查前举办培训。全体调查人员通过培训,应明确调查的目的、要求、内容和方法。3 调查内容 1 自然条件: 包括气候、水文、地貌、土壤、植被等,重点是地形、降雨、风、土壤( 地面组成物质) 、植被等五项因素,以及温度、霜等其他气象因素。 2 自然资源: 着重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光热资源、矿藏资源等。 3 社会经济情况: 着重人口、劳力、土地利用、农村各业生产、粮食与经济收入 ( 总量和人均量) 、燃料、饲料、肥料情况、群众生活水平、人畜饮水情况等。 4 水土流失情况: 着重各类水土流失形态的分布、数量 ( 面积) 、程度 ( 侵蚀量) 、危害( 对当地和对下游) 、原因 ( 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 等。 5 水土保持现状: 着重各项治理措施的数量、质量、效益、开展水土保持的主要过程和经验、教训。 6 水土保持信息库建设: 着重信息采集、传输与储存。 7 各项调查的具体内容和方法见本标准附录 A ( 资料性附录) 。4 调查要求 1 对规划中需要的内容,应集中主要力量和时间,全面完整收集,不应遗漏; 对于与规划无关或关系不大的项目和内容,不应安排。 2 调查中应逐项填写调查表,并勾绘有关草图。调查中收集的各方面的资料,应情况真实,数据可靠。 3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调查,应对流域内的主要分水岭、干沟和主要支沟逐坡、逐沟以及逐乡、逐村地进行详查,按调查项目和内容,取得第一手资料。 4 大中流域 ( 或省、地区、县) 水土保持综合调查,应根据有关资料,将调查范围划分为若干不同的类型区,在每一类型区内各选一条有代表性的小流域,按上述要求进行详细调查,并结合各区面上的普查,得出综合调查成果 ( 大中流域分区原则与方法步骤,将在第五章中规定) 。 5 水土保持规划综合调查中,应充分运用有关科研和业务部门的专业调查成果或分区成果。对这些部门取得的大范围的地貌、土壤 ( 地面组成物质) 、植物、气象、农业、林业、畜牧等成果,应经过分析,吸取其与水土保持规划有关的内容。在综合调查初期,就应索取上述有关成果,或邀请各有关部门人员参加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对原有成果应进行验证和补充。 6 当综合调查邀请有关部门 ( 地理、地质、土壤、植物、气象、农业、林业、畜牧等)专业人员参加时,应根据统一的调查提纲进行; 如有些部门对其本专业的调查内容有特殊要求的可根据调查提纲,在各有关专业单项调查报告基础上,吸取其与水土保持有关部分,同时补充其不足部分。5 调查成果 1 文字报告,包括综合调查总报告和各专项调查报告。 2 附表和附图见附录 A ( 资料性附录) 。 3 照片、录像和录音。二、理解与实施在水土保持综合调查这一节中,通过介绍水土保持综合调查的目的、调查前的准备、调查内容、调查要求、调查成果,对水土保持综合调查有全面的认识,从而为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提供依据。新标准与原标准的差异如下:( 1) 新标准与原标准相比,改动的内容不多,主要是一些词句的调整,使内容更加简明扼要,表达更具体准确。如新标准 2、 3、 6 与原标准对应项相比 ( 此处不详列) ,内容基本不变,但新标准中的语言表达较原标准的更为准确,且更符合逻辑。( 2) 新标准删除了原标准 1 中的 “作为进行水土保持规划的依据,使水土保持规划能符合客观实际,更好地按照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办事,有利于实施,达到预期的目标效益”、 1 中的 “以免分散力量,影响工作进程”、 6 中的 “不是有关部门人员的调查重点”目的是使表达简洁明确。(3)新标准1与原标准1相比,补充了“包括气候、水文、地貌、土壤、植被等”重点调查因素由原标准的4项变为5项,并将原标准的“农业气象”改为“气象因素”。(4)新标准中新增说明条款:新标准3调查的内容中增加了一条“6水土保持信息库建设,着重信息采集、传输与储存”(将原标准6变为新标准7)。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随着时代的进步,以水土保持信息化,推动水土保持现代化,已成为水土保持工作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为保证规划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水土保持综合调查工作要对规划所需的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等基础数据进行大量的采集、传输和储存,水土保持信息库建设为这一工作提供了方便,可以适时进行调查、更新,为规划工作打下扎实基础。这一条款被写入标准满足现实的需求,恰当而合理。三、示例以《嘉善县“十一五”水土保持规划》中的第2章和第3章为例,简单总结说明如下:嘉善县的自然环境条件、自然资源及社会经济情况(原规划的第2章)(1)自然条件。1)地理位置:嘉善县地处太湖流域杭嘉湖平原,位于浙江省东北部、江浙沪两省一市交会处,东经120°44'22″~121°1'45″、北纬30°45'36″~31°1'12″。东邻上海市青浦、金山两区,南连平湖市、嘉兴市南湖区,西接嘉兴市秀洲区,北靠江苏省吴江市和上海市青浦区。全县总面积59km2,其中陆地占71%,水域占29%。县城魏塘镇东距上海市90km,西至杭州110km,南濒乍浦港35km,北接苏州91km,处于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地带。2)地形地貌:境域轮廓呈田字形,地势南高北低,自东南斜向西北,平均高程83m(85国家高程,下同)。东南的大通、大云一带较高,地面高程一般在46m左右;西北的天凝、洪溪、陶庄一带较低,地面高程仅36m左右。全县地面高差不到2m。总体而言,全县境内地面坡度小于3°,较为平坦。3)地质:嘉善县位于杭嘉湖平原东部,属新构造运动长期沉降区,区域内沉积了较厚的第四系。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分布广,厚度在50~300m,岩相岩性变化大,总体上由南西向北东逐渐递增。4)水文气象:嘉善县属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暖湿润、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5℃,极端最高气温2℃,极端最低气温-8℃;1月为全年最冷月,多年月平均气温5℃,七月是全年最热月,月平均气温7℃。全年平均无霜期6天,初霜期一般在11月中旬,终霜期约在3月下旬,常年日照时数2小时。平均风速6~4m/s,各月相差不大,全年以E和NW风向频率为大。多年平均年降雨量5mm,年雨日2天。最大降水年份1999年降水达4mm,最少出现于1978年,为5mm。“梅雨”期和台风季节是全年降水的两个高点,降水量约占全年的一半。从1956年以后的实测资料来看,嘉善站(魏塘镇)最高水位是32m(1962年,台风雨型),其次是1999年的27m(梅雨型),最枯水位1970年的04m,多年平均水位88m。5)河流水系:嘉善县地处太湖流域杭嘉湖平原河网区,属运河水系。境内河港纵横交错,自西南流向东北,汇入黄浦江后注入东海,完全属感潮河流。数百条支流曲港迂回曲折,首尾相接,将全县分割成千个圩区,自古就有“水乡泽国”之称。全县河道总长7km,较大湖荡就有59个。河流流速平缓,水位季节变化较显著,夏秋季节的台风暴雨常引起河水骤涨,而冬季则水位较低。河网排水排放总趋向为自西南向东北,排向上海金山、青浦入黄浦江。本县河道具有以下特点:①河道分布稠密但不均匀,走向较紊乱;②河面宽度不一,淤积较严重,过流断面较小;③河道底坡平缓,流速较慢,流量较小;④河水流向受自然和人类活动因素干扰较大;⑤水体环境容量小,自净能力差,河道污染普遍严重。6)土壤:根据《嘉善县统计年鉴(2007)》,全县总面积59km2,含耕地面积19km2。本县地属冲积平原,根据土壤的成因类型、岩性特征等的差异,土壤分为2个土类、4个亚类、7个土属、19个土种。本县土壤的特点是土层较深厚,各种有机质含量高,土壤的承载力较高,具有良好的持力层,土壤种类多,适合各种植物、果树等的生长。7)植被:本县属于太湖平原植被区,大部分被人工栽培的植物所覆盖,以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为主,主要种植的果树有:桃树、梨树、葡萄、柑橘、枇杷等;农作物有:水稻、大麦、小麦、油菜、玉米、蚕豆、豌豆以及各类蔬菜等;绿化植被主要有:水杉、柳树、湿地松、欧美杨、桂花、樟树、白榆等;还有各类自然植被,如狗尾巴草、蒲公英等;以及人工种植的各种花草类。(2)自然资源。1)土地资源:嘉善县总面积为59km2,为平原河网地区,人均占有土地面积约0亩;全县共有耕地面积19km2,人均耕地06亩,按农业人口来算,人均63亩。2)水资源:根据《嘉善县水资源综合规划》统计分析得出,1956~2000年全县多年平均当地水资源总量为36亿m3。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619m3,不足全省人均水资源拥有量(2100m3)的30%。全县过境水资源量较充沛,但由于过境水量受上游地区降雨及开发利用影响,年际变化幅度较大。降水及地表径流的年内分配集中,峰值在5月、6月和9月,汛期(5~10月)的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60%左右,最大连续4个月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约50%,并且年际变化大,易造成平原河网的洪水和枯水,形成洪涝和干旱灾害。3)生物资源:植物资源:全县属钱塘江下游、太湖平原植被片。大部分为人工栽培的植物所覆盖。粮食作物以水稻、大麦、小麦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籽、桑树、蔬菜、瓜类及药用植物。果树品种桃、梨在各地都适宜栽培。花卉生产有茶花、杜鹃、非洲菊、百合、天堂鸟、石榴、五针松、月季、玫瑰、海棠、梅花、桃花、牡丹等200余种。动物资源:全县畜禽地方良种有嘉兴黑猪,引进的品种有金华猪、杜洛克、约克夏等猪种;牛有黑白花乳牛、温州水牛、海子水牛等;兔有英系、法系、丹麦系,以德国的安哥拉兔最为普及;家禽以饲养鸡、鸭、鹅为主,鸡的地方品种有萧山鸡、浦东鸡和王店鸡,引进的有白洛克、罗斯、浙黄鸡、红玉等;鸭以麻鸭、北京鸭为主;鹅主要是太湖白鹅及少量灰鹅和浙东白鹅。淡水养殖动物以淡水鱼、虾、蟹为主。4)光热资源:嘉善县光热资源丰富,全年日照达2小时,为全省日照高值区之一。1~2月最少,在125小时以下;7~8月最多,在230小时以上;4月中旬至5月中旬,多年平均日照5小时,日均6小时;盛夏7月,多年平均日照233小时,日均5小时;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多年平均日照3小时,日均3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45%,8月最高达61%,3月最少仅35%。全县年平均气温5℃,地域差异不明显,高低仅相差1℃。无霜期多年平均为6天,全年≥10℃活动积温4950℃~5039℃,间隔232~236天,出现在4月初~11月中旬末。5)风景旅游资源:嘉善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自然风景优美,是古代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嘉善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水乡如梦,古镇入画,田园可诗。有千年古镇———西塘;有十里蓉溪水乡游———大云生态旅游区;有吴越名湖江南情———规划汾湖旅游度假区等。(3)社会经济。1)行政区划:嘉善县现有11个镇:魏塘、西塘、干窑、陶庄、天凝、大云、丁栅、洪溪、姚庄、杨庙和惠民,社区(居委会)26个,村民委员会118个。全县总人口07万人。2)土地利用结构:嘉善县总面积59km2,其中以耕地为主,占到了总面积的1%,其次是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具体见表1-1。表1-1 嘉善县土地利用状况表3)社会经济现状:嘉善县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得到优化,随着工业化进程继续加快,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据统计,2006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32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9748元。2006年,全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14亿元,财政总收入7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0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887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例约为2∶1,远小于全国的3∶1,说明嘉善县农村居民生活水平较高,这为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基础。嘉善县“三产”增加值情况表见表1-2。表1-2 嘉善县“三产”增加值情况表4)人口及城市化进程:全县2006年末总人口0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3万人;全县总户数36万户。嘉善县经过近几年来的规划建设,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的战略部署和嘉兴市委、市政府的总体要求,全面落实《嘉善县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努力缩小城乡差别和工农差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局面。5)经济发展趋势:根据《嘉兴市域总体规划(2005~2020)》相关预测,“十一五”末嘉善总人口将达到40万人。根据《嘉善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十一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是:加快推进富民强县,基本实施全面小康。预测“十一五”末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0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2%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万元以上,城市化水平60%以上。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现状(原规划的第3章)(1)水土流失现状。1)水土流失类型。根据《嘉兴市水资源和水利区划》分析得出,1985年全县河网库容(常水位下)为15995万m3,到2006年,根据《嘉兴市水域调查报告》成果资料得出为15303万m3,从而得出河网累计淤积量约690万m3(不包括期间约1000万m3的河网疏浚土方),进而估算20年来因水土流失而造成区域水土平均流失量达到5~0mm/a。嘉善县水土流失类型为水力侵蚀。2)水土流失分布。水土流失以“点、线、面”三种状态分布于全县,主要分布在河道两岸和农村面源水土流失区域,以及房地产开发项目、各类园区开发建设、城市市政建设、公路及管道建设等各类开发建设项目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区域。3)水土流失成因。第一,自然因素。全县地处太湖流域杭嘉湖平原,气候温暖,降雨量丰富,并且降雨量大而集中,地表径流大,台风、暴雨频繁,均为土壤侵蚀提供了原动力;由于河岸土体含水量较高,土体抗剪强度低,并且大部分河道两岸没有护岸保护,易在波浪的频繁冲击下其堤脚逐渐剥离而向内凹陷,上部土体因未受到或较少受波浪冲刷仍保持原状,成为不稳定的陡坡,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上部土体由于失稳坍塌,泥土崩入河中。在波浪冲刷堤岸的同时,水流和雨水对土堤也进行着冲刷。一次暴雨后,产生的地面径流划过土地表层松散土壤,夹带走大量的泥土颗粒汇入河流,淤积于河道中,而在地面上形成纵横交错的沟痕。第二,人为因素。人为因素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航道、水上运输受船行波的频繁冲击,造成岸边冲刷,对已做护岸保护的河段,部分因建造年代较早,造成基础淘空、坍塌;对未建护岸河段水土流失更加严重,大量泥土崩入河中。全县各类开发建设项目在建设实施过程中缺乏水保意识,未编制水土保持方案也不采取任何水土保持措施,再加上施工结束后不及时恢复植被,失去地面植被保护的疏松泥土在雨水冲刷下非常容易流失。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弃渣没有专门的堆放点,有些甚至直接倾倒入河,从而加剧水土流失。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不仅仅在于地表上,在地下也同样存在。大量的地下水资源开采,造成地面不断下沉,加剧了洪涝灾害的发生,加重了水土流失程度。开发建设过程中随意占用水域、填埋河道、河浜,使得区块水域面积的减少,造成水土的流失。4)水土流失危害。水土流失给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破坏和损失,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还加剧了水旱灾害,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主要表现在:耕地、园地、林地表土流失,土壤肥力逐年下降,土层减薄,土壤质地变粗,导致土地生产力降低,涵养水源和生态保护功能减弱,对农林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船行波冲刷引起河岸坍塌严重,土地开发利用价值不断下降,导致植被遭受破坏,资源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夹带的大量泥沙和有机物质淤积河道、湖泊,降低河道行洪调蓄能力,加剧洪涝灾害,降低河道航运能力、河道自净能力,并直接影响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水土流失作为面源污染物传输的载体,是造成河道、湖泊水质恶化的原因之一。全县河道水体普遍遭到严重污染,根据《嘉善县2006年度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报告》按全年期平均值评价得出,水体100%超标,其中Ⅴ类及劣于Ⅴ类水体占到总水体的46%,特别是劣于Ⅴ类水体占40%以上。水土流失在造成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的同时,导致河道湖泊的萎缩,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减少,生物群落结构和自然环境遭受破坏,繁殖率和存活率降低,甚至威胁到种群的生存,极大地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安全,并对城市、乡村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2)水土保持现状。政府对水土保持工作历来都十分重视,特别是1991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颁布实施以来,社会各界对水土流失有了较全面的了解,水土保持意识进一步增强和提高。嘉善县政府对水土保持工作较重视,对水保基本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从而维护和改善了全县生态环境。几年来,全县在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从事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水土流失治理。从2003~2007年全县疏浚河道总计800km,疏浚土方约600万m3;新建护岸共300km。灌区改造工程,累计治理面积达150km2。分期分批治理整顿和淘汰小土窑和粘土砖瓦轮窑。其中2007年已淘汰关闭小土窑22座,粘土窑企业8家。2)水土保持宣传和监督执法。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张贴悬挂宣传标语、横幅标语,召开各镇村水法、水土保持法宣传大会,上街开展水法、水土保持法活动、宣传咨询,印发宣传手册资料等各种途径,广泛宣传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从而增强全社会水土保持意识。加大监督力度。全县水土保持监督员采取检查、监督等措施。根据嘉善县人民政府〔2005〕82号《关于印发嘉善县粘土砖瓦行业整顿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经过3年努力,基本完成全县砖瓦行业的结构调整。全县水土保持监督人员采取检查、监督等措施,从而保障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水土保持法律、法规贯彻执行,以增强其防治水土流失的自觉性。加大执法力度。为推动全县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的开展,对那些造成水土流失且不治理的生产单位和个人。通过查处案件,起到了“查处一个,影响一片”的社会效果。(3)存在问题。1)水土保持意识和法制观念亟待提高。《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有关水土保持的法律法规颁布实施以来,各级领导和广大公民、法人的水土保持意识和法制观念虽有所提高,但部分单位和个人对水土流失这个中国头号环境问题缺乏认识,对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水土保持的基本国策意识和法制观念不强,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问题。2)水土流失治理任务艰巨。全县处于杭嘉湖平原地区,河网密布,流失的土壤随地表径流入河道、湖泊,因此,水土流失治理涉及面广、量大,治理措施相对单一。3)开发建设项目新增水土流失严重。在开发建设过程中片面追求眼前利益、局部利益,人为活动造成新的水土流失的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地方边治理边破坏,甚至破坏大于治理;一处治理,多处破坏;点上治理,面上破坏的情况依然存在,个别地方人为水土流失仍呈扩大趋势。交通、土地开发利用、开发区、工业园区、市政设施建设和房地产等开发建设活动,大量的土石方开挖、填筑对地表植被造成严重破坏,开挖面、填筑面、料场、渣场不注意防护,水土保持方案实施中随意性大,产生强度以上的水土流失,成为新增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竣工验收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4)水土保持投入不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第七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水土保持规划确定的任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专项资金,并组织实施。但目前全县财政没有固定的水土保持专项资金投资渠道,未设立水土保持专项资金,年资金投入较小,与水土流失防治任务不匹配。现状建设开发性项目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征收不到位现象较为突出。(信息来源:嘉善县政府信息公开网_200_)在水土保持工作中,涉及土壤、大气、地貌、植被及人类活动等多种因子,其信息具有明显的时间性和空间性,而传统的数据采集和分析手段影响了水土保持效益的充分发挥。随着自动化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无线通讯技术、3S技术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水土保持工作也随之实现自动化、数字化和高效化。如RS可实时、快速地记录流域的空间信息及各种变化参数,已成为获取流域信息的主要手段;而GIS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是小流域治理规划的必需工具。对数字化信息进行实时处理和综合分析,可以使小流域治理规划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当前许多水土保持综合调查内容涉及水土保持信息库建设。许多省(自治区、直辖市)在水土保持基础信息资源建设中取得了丰硕成果。2001年,为了使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更加科学,西藏自治区启动了投资6000多万元的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建设,对全区的水土流失进行全面监测。2001年底,西藏自治区制定了《西藏水土保持规划》等多部水土保持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规划,颁布了《西藏自治区水土保持项目管理办法》,使得西藏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成效显著。2001年,深圳市城市水土保持管理信息系统建成并投入运行使用,该系统是一个以信息库为基础,以网络为媒体,以分析、管理为手段,以城市水土保持应用为目的的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服务于水土保持管理;集成与快速处理多种水土流失数据;实现水土保持信息传输的网络化;实现全市水土保持部门网上办公,逐步过渡到无纸化办公。2004年,北京市水土保持监测总站完成了北京市山区小流域水土保持基础信息库,并在1∶1万DEM基础上建立了北京市山区水土保持单元———小流域地理信息数据库,完成了规范化的小流域编码,该编码已被北京市计委采纳,成为北京市基础空间信息标准。为适应并推广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在新标准中增加了6水土保持信息库建设:着重信息采集、传输与储存。

为惟一刊登水土保持专辑文章学报级中文核心期刊,也是惟一和台湾合办的科技期刊,被国内多种数据库收录,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系统性强,每期50万字以上,公开发行,从2005年改为双月刊。秉承以人为本、民主办刊、开放办刊的理念,实行以学术价值为唯一标准的合乎国际学术期刊惯例的双向匿名审稿制度。

水土保持学报是中文核心期刊,是我国水土保持与土壤侵蚀领域具有很高影响的刊物,当然对投稿的文章要求相对较高,我觉得如果认为自己写的文章与水保密切相关且感觉写的还不错,可以投稿试试,反之则改投其他要求相对较低的期刊。还有一点请注意:水土保持学报是双月刊,出刊的时间会较长,一般需要半年甚至更长,因此请考虑一下时间问题。

  • 索引序列
  • 亚热带水土保持期刊投稿经验
  • 亚热带水土保持期刊投稿
  • 亚热带水土保持期刊投稿经验总结
  • 亚热带水土保持期刊官网投稿经验
  • 亚热带水土保持期刊投稿经验分享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