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文史知识期刊1981到2003

文史知识期刊1981到2003

发布时间:

文史知识期刊1981到2003

《文史知识》是由中华书局于1981年创刊,坚持“大专家写小文章”的办刊宗旨,作者队伍荟萃了全国一流文史学者,从不同角度、以多样手法,深入浅出地介绍、评述优秀传统文化。《文史知识》月刊及编辑部先后被评为“最受读者欢迎的期刊”、“青年先进集体”等;2002年,入选国家“期刊方阵”,荣获“双效期刊”称号。近年来,《文史知识》从内容编排到版式设计不断改进,与时代文化需求同步。著名学者、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先生曾热情洋溢地来信,指出多年来编辑部的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赢得了读者的支持”。

1951年5月1日《文史哲》创刊,初为双月刊。7月1日,童书业在第2期发表《中国封建制的开端及其特征》,提出了中国封建社会开始于西周的观点,在学术界拉开了旷日持久、影响深远的中国古史分期讨论的大幕。9月1日,赵俪生在第3期发表《武训当时鲁西北人民的大起义》。这是《文史哲》发表的第一篇农民战争史研究的论文。随后又发表大量农战史研究论文,使《文史哲》成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农民战争史讨论中一个令人瞩目的中心。11月1日,李希凡在第4期发表《典型人物的创造》,这是《文史哲》最早发表的一篇在校学生的论文,也是李希凡公开发表的第一篇学术论文。《文史哲》善于“扶植小人物”的传统由此发端。 1952年3月1日,日知在第2期发表《与童书业先生论亚细亚生产方法问题》,提出有关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古代东方奴隶社会说”,引发学术界热烈讨论。7月1日,为配合思想改造运动,第4期发表了一组“思想改造”文章,标志着这一时期学术思想开始巨大的转型。11月1日,萧涤非在第6期发表《学习人民语言的诗人——杜甫》。这是《文史哲》发表的第一篇杜甫研究论文,其后,杜甫研究一直是《文史哲》关注的重点之一,成为刊发杜甫研究成果的一个主要园地。 从1953年第2期开始,《文史哲》改由山大学报委员会领导编辑出版,成为“山东大学学报之一”,不再是“同人刊物”。“文史哲杂志社”宣告“于二月一日结束”,编委会也进行了改组。1月1日,第1期发表杨向奎的《中国历史分期问题》和吴大琨的《论前资本主义地租的三种基本形态》,分别提出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特殊经济形态说”和“过渡形态说”。 1954年杂志由双月刊改为月刊。1月1日,陆侃如在第1期发表《什么是中国文学史的主流》,提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五四运动以来的文学的主流。4月1日,李希凡在第4期发表《略谈“水浒”评价问题——读张政烺先生的〈宋江考〉》,以初出茅庐的勇气对著名历史学家张政烺的《宋江考》一文进行了批评。5月1日,罗尔纲在第5期发表《与叶菲莫夫教授谈太平天国问题》,提出了国内史学界未曾有人提过的太平天国年代问题。7月1日,第7期开始连载陆侃如、冯沅君撰写的《中国文学史稿》,迄1955年第12期止,长达18期,被称为“学术期刊史上也是一个创举”。9月1日,李希凡、蓝翎在第9期发表《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在全国引发了一场《红楼梦》研究的大讨论、大争鸣。 1955年4月1日,《文史哲》第4期开始连载萧涤非长篇论文《杜甫研究》,“山大杜诗研究的地位一举奠定”。 1959年1月杂志停刊。1961年8月停刊两年的《文史哲》杂志复刊,由月刊改为双月刊,编辑部工作由刘健飞负责,刘健飞调回山大历史系后,由孙衷文接任,直至1966年停刊。1966年6月1日,《文史哲》第3期出版后再次停刊。1973年4月24日,毛泽东发出《关于恢复一些刊物的指示》:“有些刊物为什么不恢复,像《哲学研究》、《历史研究》,还有些学报?不要只是内部,可以公开。无非是两种:一是正确,一是错误。刊物一办,就有斗争,不可怕。” 随后,山东省革委会责成山东大学筹备《文史哲》复刊,并改为季刊,由刘光裕担任编辑部副主编,主持工作。。据刘光裕《1973年〈文史哲〉复刊的回忆》透露,这次复刊“是中央决定后通知学校的,并不是学校自己决定的”。1973年10月,《文史哲》复刊号发行,征订数高达令人吃惊的72万份,为全国所仅有。但由于纸张供应缺乏,只得限量发行,实际印刷24万份。 1974年春,孔繁由北京大学调入山东大学工作,任《文史哲》主编。1977年11月,陆侃如在《文史哲》第4期发表《与刘大杰论杜甫信》,对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一书用“儒法斗争”来贯穿中国古代文学史、尤其是曲解事实强把杜甫安排为法家的做法进行批驳。本期杂志还刊登了萧涤非《清算“四人帮”破坏毛主席关于批判继承的原则的罪行——评梁效〈杜甫的再评论〉》,对“四人帮”为了适应篡党夺权的需要、硬把所谓“儒法斗争”扩展到文学史领域、唆使他们的御用写作班子搞所谓“文艺史上的儒法斗争”进行批判。在《文史哲》上进行的“杜甫研究”讨论,被学界看作是“文革”后杜学复兴的标志。 1978年10月15日,第5期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作者胡福明撰写的《理论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以及华飞的《从实践的特点谈真理的标准》,展开“真理标准”讨论。此后,《文史哲》开始大幅度转换办刊方向,由政治斗争的工具复归学术本位,刊登了一批有着广泛影响的学术论文,办刊质量大为提高,逐渐恢复了“文革”前的声誉,对推动“新时期”学术复兴起了重要的作用。 1979年,《文史哲》从由限国内发行改为公开发行。4月25日,《文史哲》第2期发表了一组纪念“五四”的论文,庆祝“五四运动”六十周年。从本期开始,《文史哲》开始出现英文目录,并开设了《文史哲》创刊以来的首个连续性专栏“现代美国文学研究”。 1981年,《文史哲》由双月出刊改为单月出刊,篇幅从每期80页增至104页,并从此固定了篇幅,不再像过去那样随意增减页码容量。1986年6月10日至11日,为纪念《文史哲》创刊35周年,《文史哲》编辑部和山东大学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联合在山东大学举办“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学术讨论会”。1987年1月24日,《文史哲》第1期部分篇目出现内容提要。

不知道为什么不能直接回答,看附件的回答吧!

文史知识期刊

《文史知识 》是中华书局 出版的图书,《文史知识》(月刊)创刊于1981年,是由中华书局主办的刊物。《文史知识》旨在宏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青少年进行道德、精神方面的素质教育。刊登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历史、哲学及文化史等方面的文章。《文史知识》被北大1992版核心期刊、北大2000版核心期刊收录。

《文史参考》好像更好点

文史》《周秦汉唐文化研究》这两本学术性比较浓,尤其是前者,用的都是繁体字,连篇累牍的,适合高水平人观看,比较累。《文史知识》《历史学家茶座》这二者通俗易懂,篇幅较短,适合一般读者观看,以上4本新华书店有卖。《西域文化研究》这是本新出的历史期刊,内容比较难得,全是关于西域的历史和文化。新华书店有卖。如果喜欢古代司法,可以订购《法史学刊》,这是一本专门研究历代司法的刊物。比较老的有《历史研究》《清史档案》,不过现在很少看到,估计只能在地摊上买到了。个人感觉,《国家历史》不好,首先,商业化气息太浓,不是纯学术性杂志,更像是《文明》《华夏地理》那样的画册。其次,作为一本新闻历史杂志,所以对近现代历史挖掘比较多,而1840年前的内容较少刊载。毕竟搞新闻的不会像史学家那样去啃读史籍。所以它的内容范围太窄,更像是一本近现代史杂志。三,噱头太多,名为历史杂志,内容却是和当今生活息息相关,挑了些跟当今生活比较密切相关的内容来刊。比如现在在放《赤壁》,它就登了篇《赤壁1800年》,还有《华洋冲撞100年》,这又是结合中国入世写的一篇经济史文章。

文史知识杂志哪里能买到

你只好出一趟远门了,去英雄山文化市场吧,或去东图书店吧?

学府书店应该有吧 或者你打电话到新华书店问问

报刊亭

北山脚下、邮电新村西侧的书报销售处应该有。

文史知识期刊pdf

文史》《周秦汉唐文化研究》这两本学术性比较浓,尤其是前者,用的都是繁体字,连篇累牍的,适合高水平人观看,比较累。《文史知识》《历史学家茶座》这二者通俗易懂,篇幅较短,适合一般读者观看,以上4本新华书店有卖。《西域文化研究》这是本新出的历史期刊,内容比较难得,全是关于西域的历史和文化。新华书店有卖。如果喜欢古代司法,可以订购《法史学刊》,这是一本专门研究历代司法的刊物。比较老的有《历史研究》《清史档案》,不过现在很少看到,估计只能在地摊上买到了。个人感觉,《国家历史》不好,首先,商业化气息太浓,不是纯学术性杂志,更像是《文明》《华夏地理》那样的画册。其次,作为一本新闻历史杂志,所以对近现代历史挖掘比较多,而1840年前的内容较少刊载。毕竟搞新闻的不会像史学家那样去啃读史籍。所以它的内容范围太窄,更像是一本近现代史杂志。三,噱头太多,名为历史杂志,内容却是和当今生活息息相关,挑了些跟当今生活比较密切相关的内容来刊。比如现在在放《赤壁》,它就登了篇《赤壁1800年》,还有《华洋冲撞100年》,这又是结合中国入世写的一篇经济史文章。

你发通俗类稿件,还是理论性稿件?我发些期刊,看能否帮到你。文史哲文史博览文史天地文史知识中华文史论丛文史春秋文史月刊文史还有河南的寻根,以及人民日报社的文史精华等等。

文史知识期刊app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赏析《陈太丘与友期》这一章出自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记述了陈元方与来客对话时的场景,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同时赞扬了陈元方维护父亲尊严的责任感和无畏精神。《陈太丘与友期》的主题思想,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对话来揭示的。这些人物对话,虽然只有三言两语,但句句都紧扣文章中心,紧扣人物性格,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文章写友人与元方的对话有三句。第一句“尊君在不?”开门见山,问得直截了当,毫无谦恭之意,初露性格的鲁莽。第二句“非人哉!”出言不逊,当着儿子骂父亲,这是不讲礼仪的行为,展露性格的粗鲁。第三句“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看似有理,实则无理。不自责自己失约误期的错误,反而委过于人,怒斥对方如约而行的正确做法,这就更加暴露出友人不讲道理的性格特征。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扩展资料:《陈太丘与友期》这一章出自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记述了陈元方与来客对话时的场景,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同时赞扬了陈元方维护父亲尊严的责任感和无畏精神。《陈太丘与友期》的主题思想,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对话来揭示的。这些人物对话,虽然只有三言两语,但句句都紧扣文章中心,紧扣人物性格,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文章写友人与元方的对话有三句。第一句“尊君在不?”开门见山,问得直截了当,毫无谦恭之意,初露性格的鲁莽。第二句“非人哉!”出言不逊,当着儿子骂父亲,这是不讲礼仪的行为,展露性格的粗鲁。第三句“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看似有理,实则无理。不自责自己失约误期的错误,反而委过于人,怒斥对方如约而行的正确做法,这就更加暴露出友人不讲道理的性格特征。编辑于 2021-02-14查看全部4个回答品质生活_贴心服务_特惠专场宋词三百首图解详析(超值全彩珍藏版)¥4 元跟着古诗懂习俗 写给孩子的古诗词/唐诗系列¥7 元课外讲堂专供版:唐诗三百首**¥5 元小学必背古诗75首(附10首)¥5 元唐诗一百首¥8 元唐诗三百首(朗诵&图文版)¥5 元宋词一百首¥4 元唐诗三百首(精装全注全译版)¥6 元京东广告品质生活_贴心服务_特惠专场宋诗三百首全解¥5 元儿童唐诗三百首全解幼儿图书宝宝启蒙0-3-6-7-10岁古诗词300首全集注音版彩图宋词 唐诗三百首(完整版)¥9 元唐诗三百首 全集精装版 全注全译 注释+赏析¥8 元唐诗宋词元曲 唐诗三百首 全套共3册 中国古诗词书籍鉴赏析¥8 元**-宋词三百首¥4 元【全3本完整版】唐诗三百首正版全集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典藏版中国古诗词鉴赏词典辞典赏析古代古典诗词唐¥9 元3册正版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典藏版中国古诗词书籍鉴赏词典辞典赏析古代古典诗词书籍 精装3册版2¥8 元宋词三百首 正版宋词300首彩图注音版 好孩子书屋 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小学生诗词古诗唐诗宋词三百首¥8 元京东广告更多专家《陈太丘与友期行》的翻译是什么?专家1对1在线解答问题5分钟内响应 | 万名专业答主马上提问最美的花火 正在咨询一个情感问题lanqiuwangzi 正在咨询一个法律问题garlic 正在咨询一个职场问题188****8493 正在咨询一个教育问题篮球大图 正在咨询一个旅游问题动物乐园 正在咨询一个宠物问题AKA 正在咨询一个数码问题6条评论热心网友2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查看全部6条评论评论详情热心网友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17天前回复Ta举报23条回复热心网友赞这个翻译才是完美的1天前回复Ta举报珠珠双双2?// @邓富壹:SB13天前回复Ta举报邓富壹2SB14天前回复Ta举报没有更多回复了~回复 热心网友|—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文史知识投稿_网站首页文史知识是一本历史地理类学术期刊,接受投稿,杂志订阅,欢迎在线咨询。国内刊号:11-1358/K,是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收录期刊。广告2021-06-05陈太丘与友期行的翻译!《陈太丘与友期行》的翻译: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12赞·183浏览2019-09-24《陈太丘与友期行》译文是什么?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陈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陈元方:“你的父亲在吗?”陈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陈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走进家门不回头看。7赞·47浏览2019-11-07陈太丘与友期行 的翻译译文:陈太丘跟一个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1034赞·4,001浏览2017-11-26陈太丘与友期行翻译1、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 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2、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这一章出自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记述了陈元方与来客对话时的场景,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同时赞扬了陈元方维护父亲尊严的责任感和无畏精神。 扩展资料: 一、字词注释 1、陈太丘: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今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丘,县名。 2、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日中,正午时分。 3、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日中,正午时分。 4、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舍,放弃。去,离开。 5、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6、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7、戏:玩耍。 8、尊君在不(否)(fǒu):你爸爸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9、非人哉:不是人啊。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10、相委而去:丢下我离开了。〔注意“”去”一定要翻译成离开的意思,不能翻译成走了。〕委,丢下、舍弃。去,离开。相:动作偏指一方,这里指“我”。 二、赏析 《陈太丘与友期》全文仅有103个字,却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关于守信与不守信的一场辩论),刻画了三个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说明了为人处世,应该讲礼守信的道理。 《陈太丘与友期》的精炼语言,体现在文章的始终。一开头,文章以“期行”、“期日中”、“不至”、“舍去” 、“乃至” 等几个关键词语,把事情、时间、起因交代得清清楚楚,而且,在这些交代中,还把两个不同的人物形象(一个守信,一个不守信)一下子推到了读者面前。 三、创作背景 《世说新语》主要记录了当时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这篇《陈太丘与友期》即是当时名士之间交往言谈的记载。 四、语言风格 《陈太丘与友期》一文细节微言、涵泳无穷。“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尺寸之间起波澜,与下文问答中“待君久不至,已去”“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 ”呼应。友人“问”“便怒”“惭”“下车引之”,一波三折。 其间,先称 “尊君”,骤然口不择言 “非人哉”,人物情态,栩栩如生。元方“门外戏”、一答一日、“入门不顾”,应对自如,宛若成人,表现出鲜明个性与独立人格。 不论是情节上的起伏变化,还是人物情态上的自然生动,乃至文字之下隐藏着的本真性情、坦率品质,都值得我们琢磨品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太丘与友期2767赞·40,862浏览2019-03-02陈太丘与友期的翻译是什么?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fǒu)?”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住元方,元方走进家门不理会父亲的朋友。 解释 元方:即,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陈太丘: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颖川(今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 太丘:县名; 长:长官。古代常以地名称其官长。 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今义为日期,行:出行。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日中:正午时分。 过中:过了正午。 至:到 舍去:不再等候而离开了。舍,丢下;去,离开 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戏:玩耍,游戏。 尊君在不(fǒ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假字,通“否”。  家君:家父,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引:拉,这里是表示友好的动作。 顾:回头看。 信:诚信,讲信用。 时年:这年(那时)。 非:不是。 相委而去:相委,丢下别人;相:副词,表示动作偏向一方;委,丢下,舍弃。 而:表示修饰。 君:古代尊称对方,现可译为“您”。 惭:感到惭愧。 礼:礼貌。 已去:已经 离开。 哉:助词,语气词,并无实际意义。 曰:说 则:就是 信(则是无信):信用 古今异义词 去 古意:离开 ;今意:往、到。 委 古意:丢下、舍弃 ; 今意:委屈、委托。 顾 古意:回头看 ;今意:照顾 4儿女 古意:子侄辈 今意:儿子女儿 词类活用 1、友人惭 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赏析 本文讲的是“信”和“礼”。陈太丘与友人相约,友人失信,没按时来,陈太丘就走了。友人对此不但不自责,反而辱骂陈太丘无信、“非人”。元方是怎样面对的呢?首先,他提出什么是“无信”?“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是谁无信呢?话说在点子上,友人无言以对。其次,当着儿子骂他的父亲,这又是失礼。简短两句话,使友人惭愧得下车来拉他。文章赞扬小元方明礼又善言,也肯定了友人知错能改的正确态度。

文史》《周秦汉唐文化研究》这两本学术性比较浓,尤其是前者,用的都是繁体字,连篇累牍的,适合高水平人观看,比较累。《文史知识》《历史学家茶座》这二者通俗易懂,篇幅较短,适合一般读者观看,以上4本新华书店有卖。《西域文化研究》这是本新出的历史期刊,内容比较难得,全是关于西域的历史和文化。新华书店有卖。如果喜欢古代司法,可以订购《法史学刊》,这是一本专门研究历代司法的刊物。比较老的有《历史研究》《清史档案》,不过现在很少看到,估计只能在地摊上买到了。个人感觉,《国家历史》不好,首先,商业化气息太浓,不是纯学术性杂志,更像是《文明》《华夏地理》那样的画册。其次,作为一本新闻历史杂志,所以对近现代历史挖掘比较多,而1840年前的内容较少刊载。毕竟搞新闻的不会像史学家那样去啃读史籍。所以它的内容范围太窄,更像是一本近现代史杂志。三,噱头太多,名为历史杂志,内容却是和当今生活息息相关,挑了些跟当今生活比较密切相关的内容来刊。比如现在在放《赤壁》,它就登了篇《赤壁1800年》,还有《华洋冲撞100年》,这又是结合中国入世写的一篇经济史文章。

  • 索引序列
  • 文史知识期刊1981到2003
  • 文史知识期刊
  • 文史知识杂志哪里能买到
  • 文史知识期刊pdf
  • 文史知识期刊app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