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技术经济的核心内容

技术经济的核心内容

发布时间:

技术经济的核心内容

技术经济比较原理是指对多种技术方案进行经济比较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满足需要可比包括产量或劳务量可比和质量功能可比两个部分。  2、消耗费用可比包括:①应从系统和社会全部消耗的观点出发,在技术方案的消耗费用中既考虑方案本身的费用,同时又考虑与方案有关的其他费用,还要考虑邻近部门(如原材料、燃料、动力、运输等部门)的各种费用。②对综合利用方案的全部消耗费用进行分摊以后,才能同某个只能满足单方面需要的方案进行比较。③被比较的各个技术方案的消耗费用指标,无论是投资指标,还是成本指标,都应具有可比性。如同样是吨煤投资,但由于煤的质量不同、热值不同,就不可比,只有把它们折成吨标准煤投资以后才能相比。  3、价格可比包括:①技术方案的产品价格要可比。②技术方案消耗费用计算中所用的各种产品价格,特别是成本费用中的能源、原材料和运输等价格要可比。③不同技术方案应该采用相应时期的价格指标。  4、时间可比包括:①不同技术方案经济比较应以相同的计算期作为比较的基础。②应考虑不同技术方案由于人力、物力、财力、运力和自然力的投入以及效果发挥的时间不同,对整个国民经济引起的经济影响大小也不尽相同。③时间可比不仅指主要工程,而且还包括配套工程

技术经济学属于管理学科,是最为贴近工科学生的管理学,是研究技术与经济的相互关系的学科。作为工科本科学生使用的教材,其具有内容的实用性、知识的交叉性、技术的发展性等特点。全书参阅了大量文献,内容丰富,可以满足工科学生管理学方面、财会方面基础知识需要,同时又翔实介绍了技术经济学方面知识。全书分为四篇,第一篇介绍技术经济学相关的基础知识,第二篇介绍评价常用方法的基本理论,第三篇介绍其知识应用,第四篇是技术经济学发展内容。

※资源的稀缺性是经济学产生发展的源头※经济学家分析每个人是如何做出决策的(微观)→影响整个经济的力量和趋势(宏观)※经济如同生活,由无数多个决策构成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做出决策就是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做出权衡取舍。社会面临的权衡取舍:“大炮与黄油”、清洁的环境与高收入水平、效率与平等、△概念: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利益的特性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性效率与平等的关系:效率指经济蛋糕的大小,而平等是指如何分配这些蛋糕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必须放弃的东西(机会成本)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概念:理性人:系统而理性地做能够达到其目的的最好的事的人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进行调整为什么人需要水来维持生存但水却很便宜,钻石并不是不可或缺的,但钻石却很昂贵?因为,一个人对任何一种物品的支付愿望都基于它的边际利益,即物品产生的额外利益。反过来,边际利益又取决于一个人拥有多少这种物品。尽管水不可或缺,但增加一杯水的边际利益微不足道,因为水太多了。但由于钻石很少,人们认为增加一单位钻石的边际利益是很大的。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概念: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东西考虑安全带法律如何改变一个司机的成本—收益计算。安全带降低了司机车祸的代价,因为它们降低了死亡的概率。换言之,安全带减少了缓慢而谨慎的开车的利益。这样就造成了车祸次数的增加。开车谨慎程度的下降对行人显然有不利的影响,他们更可能遇上车祸,但却(与司机不同)没有获得增加的保护的利益。这就提示我们,在分析任何一个政策时,我们不仅应该考虑它的直接影响,而且还应该考虑通过激励产生的有时不太明显的间接影响。如果政策改变了激励,那就会使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自行分析:交通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加大分析涉及人员:驾驶人、行人、当地政府对驾驶人员来说,惩处力度加大,不谨慎开车的边际成本增加,减少了车祸的发生。另一方面,司机可能为了尽量避免违章,更多的选择公共交通或者自行车、步行,减缓了交通压力。对行人来说,遭遇车祸的可能性降低,出行边际成本降低。当地政府,行政处罚不用上交国家,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增加,当地政府增加交通违法惩处力度的边际利益增加,这就促使他们加强交通监督系统,例如安装更多的电子眼,也增加了其边际成本。原理五:贸易能使每个人的状况更好贸易可以使每个人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并享有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概念: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价格是看不见的手用来指引经济活动的工具。在任何一个市场上,当买者决定需求多少时,他们盯着价格,当卖者决定供给多少时,他们也盯着价格。作为买者与卖者决策的结果,市场价格既反映了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也反映了生产物品的社会成本。斯密的重要观点是,指引这些单个买者与卖者的价格调节,在大多数情况下实现了整个社会福利的最大化。“人类几乎随时随地需要同胞的协助,要想仅仅依赖他人的恩赐,那绝对是不行的。他如果能够刺激他人的利己心,使其有利于他,并告诉其他人,给他做事是对他们自己有利的,那么他要达到目的就容易多了。”——亚当·斯密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学习经济学的目的之一是提高我们对政府政策的适当作用和范围的认识。当你学经济学时,你就能更好的判断什么时候一项政府政策是正确的,因为它促进了效率或者平等,而什么时候是不正确的。△概念:产权:个人拥有并掌控稀缺资源的能力只有产权得到保护,市场才能运行。政府干预经济并改变人们根据自己的利益选择的资源配置的原因有两类:促进效率和促进平等。这也就是说,大多数政策的目标是既要把经济蛋糕做大,又要改变这个蛋糕的分割方式。△概念: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的情况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经典的例子就是污染。市场力量:单个经济活动者(或者经济活动者的一个小集团)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市场经济根据人们生产其他人愿意购买的产品的能力来给予其报酬。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概念:生产率:一个工人一小时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数量生产率是生活水平的首要决定因素。再考虑任何一项政策如何影响生活水平时,关键问题是这项政策如何影响我们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为了提搞生活水平,决策者需要让工人受到良好的教育、拥有生产物品与劳务需要的工具,以及获取最好的技术,来提高生产率。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概念: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货币注入的短期效应:经济中货币量增加刺激了整个支出水平,从而刺激了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随着时间的推移,高需求会引起企业提高物价,但同时,它也鼓励企业增加他们生产的物品和劳务量,并更多的雇佣生产这些物品与劳务的工人。雇佣更多的工人意味着更少的失业。△:概念:经济周期:用生产的物品与劳务或者雇佣的工人量来衡量的,经济活动中无规律的、大部分无法预测的波动。决策者可以通过改变政府支出量、税收量和发行的货币量来影响经济所面临的通货膨胀与失业的组合。

1、研究对象不同。技术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技术和经济之间辩证关系的新学科。工程经济学以研究工程和经济结合规律为己任,寻求工程手段与经济目的的完美结合。2、技术经济学包含工程经济学。3、工程经济学具有两重性,而技术经济学不具有。

技术经济问题的核心内容是

经济法的核心内容

1.总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2002.6.29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2007.8.30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2008.10.28公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的决议(1980.8.26公布)附: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2.财政(1)财政、财务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1994.3.22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1995.11.22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2002.6.29公布)(2)会计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1985.1.21公布1993.12.29修正1999.10.31修订)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2000.6.21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1993.10.31公布)3.税务(1)所得税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1980.9.10公布1993.10.31第一次修正1999.8.30第二次修正2005.10.27第三次修正2007.6.29第四次修正2007.12.29第五次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1994.1.28公布2005.12.19第一次修订2008.2.18第二次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2007.3.16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2007.12.6公布)(2)流转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适用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税收暂行条例的决定(1993.12.29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1993.12.13公布2008.11.10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1993.12.13公布2008.11.10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1993.12.13公布2008.11.10修订)(3)财产税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1988.9.27公布2006.12.31第一次修订2011.1.8第二次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1986.9.15公布2011.1.8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1993.12.13公布2011.1.8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1993.12.25公布)(4)行为、目的税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法(2011.2.25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1988.8.6公布2011.1.8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烟叶税暂行条例(2006.4.28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2007.12.1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暂行条例(1997.7.7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辆购置税暂行条例(2000.10.22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1985.2.8公布2011.1.8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暂行条例(1991.4.16公布2011.1.8修订)(5)关税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2003.11.23公布2011.1.8修订)

经济法是国家从整体经济发展的角度,对具有社会公共性的经济活动进行干预,管理和调控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反不正当竞争法》、《拍卖法》、《招标投标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商业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证券法》、税法、会计法、审计法、劳动法、《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环境保护法

经济法规多而且庞杂,要知道多少部无任何意义,核心的有:公司法,合伙企业法,反垄断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

经济法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进行整体、系统、全面、综合调整的一个法律部门。在现阶段,它主要调整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以各类组织为基本主体所参加的经济管理关系和一定范围的经营协调关系。

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资源配置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因为资源配置始终是社会再生产面临的问题,资源配置的效率决定了社会生产再生产的效率。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必须面对资源的稀缺性,做出资源的选择,回答资源配置的方式和方向因此,资源配置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正确认识资源配置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不仅要研究资源配置的经济关系,还要研究资源配置的方式和方向。拓展资料:一:什么是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各个阶段的各种经济活动及其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和发展规律的学科。经济学的核心思想是物质稀缺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可以分为两个主要分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经济学起源于以色诺芬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希腊早期经济学。经过亚当·斯密、马克思、凯恩斯等经济学家的发展,经济学衍生出进化证券、行为经济学等交叉学科。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受到国家和人民的重视,理论体系和应用不断完善和发展。二:经济学的特点经济学研究对象由于经济思想和理论受社会、历史、阶级等因素的影响,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必然随着历史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变化。在西方经济学史上,其研究对象可概括如下。财富理论是历史最悠久、历史最悠久、持有人数最多的经济对象理论。古希腊罗马学者的经济思想。新古典经济学之前的大多数经济学家都有这个对象理论。古希腊罗马思想家色诺芬撰写了“经济理论”,研究家庭财富及其增长。重商主义者比他们的前辈更热衷于研究财富。他们以财富为中心,研究财富的形态(金银)、产生(流通场)和成长路径(金银开采和外贸)。

资源配置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因为资源配置是社会再生产始终面临的问题,资源配置的效率决定了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效率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都必须面对资源的稀缺性,对资源作出选择,必须回答资源配置的方式和方向所以,资源配置是经济学中的核心问题正确理解资源配置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就不仅要研究资源配置的经济关系,也要研究资源配置的方式和方向

研究稀缺的资源如何有效地配置以最大程度地满足人类的需求。 考试的话,高鸿业版的《西方经济学》够用了,具体考试内容,谁也说不准。

资源配置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因为资源配置是社会再生产始终面临的问题,资源配置的效率决定了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效率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都必须面对资源的稀缺性,对资源作出选择,必须回答资源配置的方式和方向所以,资源配置是经济学中的核心问题正确理解资源配置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就不仅要研究资源配置的经济关系,也要研究资源配置的方式和方向

经济法的核心内容是

1.总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2002.6.29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2007.8.30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2008.10.28公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的决议(1980.8.26公布)附: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2.财政(1)财政、财务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1994.3.22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1995.11.22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2002.6.29公布)(2)会计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1985.1.21公布1993.12.29修正1999.10.31修订)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2000.6.21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1993.10.31公布)3.税务(1)所得税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1980.9.10公布1993.10.31第一次修正1999.8.30第二次修正2005.10.27第三次修正2007.6.29第四次修正2007.12.29第五次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1994.1.28公布2005.12.19第一次修订2008.2.18第二次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2007.3.16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2007.12.6公布)(2)流转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适用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税收暂行条例的决定(1993.12.29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1993.12.13公布2008.11.10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1993.12.13公布2008.11.10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1993.12.13公布2008.11.10修订)(3)财产税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1988.9.27公布2006.12.31第一次修订2011.1.8第二次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1986.9.15公布2011.1.8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1993.12.13公布2011.1.8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1993.12.25公布)(4)行为、目的税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法(2011.2.25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1988.8.6公布2011.1.8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烟叶税暂行条例(2006.4.28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2007.12.1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暂行条例(1997.7.7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辆购置税暂行条例(2000.10.22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1985.2.8公布2011.1.8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暂行条例(1991.4.16公布2011.1.8修订)(5)关税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2003.11.23公布2011.1.8修订)

经济法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进行整体、系统、全面、综合调整的一个法律部门。在现阶段,它主要调整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以各类组织为基本主体所参加的经济管理关系和一定范围的经营协调关系。

首先,经济法的核心价值理念是社会性的整体公平正义。所以传统的平等主体之间的贸易关系不属于经济法的范畴,属于商法范畴。经济法的内容包括总论(经济法主体、经济法的基本原则、经济法的价值、经济法的理念等)、市场规制法、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国有资产管理法、固定资产投资法、宏观调控法、财政法、税法、金融法等内容。

楼主所说的经济法,应该指的是社会法中的经济法部门吧?那么经济法的核心问题自然就是市场规制与宏观调控了,理念是社会本位和实质正义。

  • 索引序列
  • 技术经济的核心内容
  • 技术经济问题的核心内容是
  • 经济法的核心内容
  • 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 经济法的核心内容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