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期刊点评网页下载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期刊点评网页下载

发布时间: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期刊点评网页下载

有学报吗,都上了三年了没见过啊

学报有啊~~木有人见过?我负责任的说,一点也不好!回答问题,不是省级学刊~~~~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点评网页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主管单位:忻州师范学院主办单位:忻州师范学院快捷分类:教育教育综合出版地区:山西国际刊号:1671-1491国内刊号:14-1286/G创刊时间:1985发行周期:双月刊期刊开本:A4审稿时间:1个月内所在栏目:社会科学II综合影响因子:081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核心其月 刊 亻弋 写发 口口①⑦⑥0④⑤⑦⑥⑨③ ②⑤⑧⑨③①⑥⑥⑥④

级别太低,发还不如不发

这。。同志。看来咱两选的一节课啊。。我也想窥伺一下答案来的。。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点评版下载

《四声之目是谁最早提出的》 《中州学刊》1986年4期《朱骏声著目述略》 《清华大学学报》1987年4期《〈箧中集〉与杜甫》 《中州学刊》1987年11期《新发现的一批严羽评李白诗资料摭谈》 《文艺理论研究》1988年第1期《通行本曲品校补》 载《文史新探》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年出版《关于水经注校的评价与整理问题》 《南开文学研究》1987年 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出版《关于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编撰方面的一些问题》 《清华大学学报》1989年第2期《从武力强宗到文化士族──吴兴沈氏的衰微与沈约的振起》 《浙江学刊》1990年第4期《南朝五史校点稽疑》 《出版工作》1990年第11期《吴兴沈氏考略》 《浙江方志》1991年第4期《士庶天隔 文心相通──刘勰 、沈约文学思想异同论》 《江淮论坛》1991年第5期《八病四问》 《辽宁大学学报》1991年第6期《周顒卒年新探》 《辽宁大学学报》1992年第3期《中国古代文人创作态势的形成──从古诗十九首到南朝文学谈起》《社会科学战线》1992年第3期《论竟陵八友》 《文学遗产》1992年第3期《永明诗歌平议》 《文学评论》1992年第6期《永明文学集团述论》 《浙江学刊》1992年第6期《昭明太子与梁代中期文学复古思潮》《文选学论集》时代文艺出版社1992年出版《中外学者文选学论集》中华书局1998年版《若无新变 不能代雄──永明诗体辨释》 《中国诗学》第二辑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12月出版《从沉寂走向活跃──中古文学史料出版与研究展望》 中华书局编《书品》1993年第1期《“六义”与诗教──读毛诗序臆扎》 《杭州大学学报》1993年第1期《极摹世态炎凉 曲尽人情变态──从忧庵集窥探戴名世晚年心境》《江淮论坛》1994年第1期《从洛神赋李善注看尤刻文选的版本系统》《文学遗产》1994年第4期《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4年第9期转载《全唐小说志疑》 《原学》第三辑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95年版韩国《中国小说研究会报》第23号1995年9月《半生心血浇注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中国典籍与文化》1995年第3期《文选与“文选学”》 《中国典籍与文化》1996年第3期《玉台新咏杂识》 《中国诗学》第四辑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有关文选“苏李诗”若干问题的考察》 《文学遗产》1996年第2期《有关上古、中古文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文学遗产>创刊四四十周年纪念文集》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出版《玉台新咏版本研究》 《中国古籍研究》第1辑 国家古籍整理规划小组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出版《玉台新咏成书年代新证》 北京大学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编《国学研究》第五卷。1998年4月版。又刊发在日本中国艺文研究会编《学林》第24号中。《关于金楼子研究的几个问题》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四 辑中华书局《道教在六朝的流传与江南民歌隐语》 《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第3期《七言诗渊源辑考》 《河北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振奋人心的考古发现——略说郭店楚墓竹简的学术史意义》 《文史知识》1998年第8期《归于平淡后的思考》 《六朝作家年谱辑要前言》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徐陵年谱简编》 《六朝作家年谱辑要》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俞曲园批校〈水经注释〉初读琐记》 《书品》1999年第1期《别求新声于异邦——介绍近年永明声病理论研究的重要进展》 《文学遗产》1999年第4期《〈古今乐录〉辑存》 《文学与文化》第三辑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关于袁宏道的佚文》 《中华读书报》2000年11月8日《一桩未了的学术公案——钟嵘〈诗品〉“滋味”说理论来源的一个推测》 《许昌师专学报》2001年第4期《走出散文史研究的困境——-二十世纪中国散文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2001年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简帛中的文学世界———秦汉文学研究新资料之一》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关于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的若干问题》 《文献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第二届中国文献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台湾学生书局2002年3月出版《关羽目录》 《关羽、关公和关圣》社科文献出版社2002年1月《蔡邕著述摭录》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2年4期《<独断>与秦汉文体研究》 《文学遗产》2002年5期《世纪之交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韩国中国语文学会编《中国文学》第38辑2002年11月《班彪与两汉之际的河西文化》 《齐鲁学刊》2003年1期《蔡邕行年考略》 《文史》2003年1期总62期《贾谊<诗>学寻踪》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1期《徘徊与突破——二十世纪先唐文学史论著概观》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3年1期《班固<典引>及其旧注平议》 《<文选>与文选学》学苑出版社2003年出版。《世纪之交的文学史料研究》 《中华读书报》2003年11月19日《秦汉文学史研究的困境与出路》 《文学遗产》2003年第6期《东观著作的学术活动及其文学影响研究》 《文学遗产》2004年第1期《蔡邕的生平创作与汉末文风的转变》 《文学评论》2004年3期《蔡文姬和她的作品》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1期《六朝僧侣文化交流的特殊使者》 《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汉唐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与研究》 《国家图书馆学刊》2005年第1期《<文心雕龙>研究的里程碑——读范文澜<文心雕龙注>》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曹植创作“情兼雅怨”说略》 《光明日报》2006年1月27日“文学遗产”专刊《回归与超越——漫议中国文学研究中的历史感问题》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贾谊的学术背景及其文章风格的形成》 《文史哲》2006年第2期《在继承中创新的中国文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4月27日《秦汉区域文化的划分及其意义》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江南的开发及其文学的发轫》 《文学遗产》2007年第3期《近年来中国文学研究的若干热点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8月28日《新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主要趋向》 《文史哲》2007年第5期《“鲁学”解》 《齐鲁学刊》2008年第1期《释“齐气”》 《文献》2008年第1期《梁孝王集团的文学想象》 《深圳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西谛书话的启迪》 《文学评论》第3期《秦汉时期的巴蜀文学略论》 《重庆社会科学》第2期《中华古籍在世界的传播及其意义》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第2期《贾谊所见书蠡测》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子虚赋><上林赋>的分篇、创作时间及其意义》 《文史》2008年第2期《黄河以北地区的文学发展》 《人文杂志》2008年第4期《河西四郡的建置与西北文学的繁荣》 《文学评论》2008年第5期《秦汉时期的“三楚”文学》 《文学遗产》2008年第5期《纸张的广泛应用与汉魏经学的兴衰》 《学术论坛》2008年第9期《多元文化的融汇与三辅文人群体的形成》 《中华文史论丛》2008年第3期《<玉海·艺文>的特色及其价值》 《复旦学报》2009年第4期《西方文明与当代中国文学研究》 《风则江大讲堂》第三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9月版《段玉裁卷入的两次学术论争及其他》 《文史知识》2010年第7期《刘师培及其汉魏六朝文学研究引论》 《文学遗产》2010年第4期《展现五十年文学研究的整体风貌》 <光明日报>2007年1月2日第4版《敦煌的诗与诗的敦煌》 《中华读书报》2007年4月18日《简评<册府元龟>中的秦汉史料价值》《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2007年第10期《寂寥的文化老人和他的书-----读王伯祥<庋榢偶识>随感》 《中华读书报》2008年10月8日<玉海·艺文>的特色及其价值》 《复旦学报》2009年第4期《西方文明与当代中国文学研究》  《风则江大讲堂》第三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9月版《咸阳碑序》 三秦出版社2003年出版。《新时期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许昌师专学报》2000年第6期《姜亮夫先生及其楚辞研究》 与江昌合撰 《文学遗产》1998年第3期《近年来美国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一瞥》《福州大学学报》2001年1期《中古文学领域的开拓者------试述曹道衡先生的学术历程及其成就》 《文学评论》1999年第3期《尔来倏忽五十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半个世纪的学术历程》 《人民政协报》2003年9月30日。《<续修四库全书补编>刍议》 《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2003年4期《古典文献学的“现代生成”》 《清华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弘扬民族精神 探寻发展规律----古典文学研究六十年感言》 《文史知识》2009年第7期《南朝佛学与文学序》 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年8月版《清代<春秋左传>学研究序》 人民出版社2010 年5月版《明小宛堂覆宋本<玉台新咏>影印说明》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2月版《刘向<列女传>研究序》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3月版《在古代文学与语言学之间徜徉──访康乃尔大学东亚系梅祖麟教授》 《文学遗产》1997年第3期《分期·评价及其相关问题——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三人谈》  《文学遗产》1999年第2期《新学问大都由于新发现——考古发现与先秦、秦汉典籍文化》  《文学遗产》2000年第3期《走向通融:汉魏六朝文学史的文献学研究———刘跃进先生学术访谈录》 《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期待中的焦虑——关于古代文学研究几个问题》 《东方丛刊》2007年第2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版《古典文献学的现代生成及其意义》 《清华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弘扬民族精神 探寻发展规律——古典文学研究六十年感言》 《文史知识》2009年第7期《敦煌的诗与诗的敦煌》 《中华读书报》2007年4月18日《文学史研究的多种可能性——从木斋〈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歌研究〉说起》 《社会科学研究》2010年第2期《文学研究所藏乾隆元年博学鸿词制科一等一名刘纶试卷说明》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9月2日《楚歌声中的屈原(上)》 《文史知识》2009年第11期《楚歌声中的屈原(下)》 《文史知识》2009年第12期《画坛巨擘的心灵记录——读〈潘天寿诗存〉札记》 《文艺研究》2010年第3期《退潮之后读顾彬》 《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5月5日第10版《兰亭雅集与魏晋风度》 《安徽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有学报吗,都上了三年了没见过啊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期刊点评网页

级别太低,发还不如不发

忻州师范学院成立于1958年,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组建的全日制本科普通高等学校,学士学位授予单位(二本)。座落在佛教圣地五台山脚下的温泉之乡——山西省忻州市,有北同蒲铁路、京原铁路、大运高速公路经过,交通十分便利,经高速公路35分钟即可抵达省会太原。音本应该就是音乐学本科班,“0701”就是07年入学,编号01班  近年来,在上级和地方的大力支持下,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政府应投资一直没有到位的情况下,近几年积极自筹了2亿多元投入基本建设,逐步改善了办学条件,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地跨越式发展,学生规模从合并前原忻州师专等四校的普通专科学生和成人教育学生总共不到2500人,发展到目前院本部的在校全日制普通本专科生8300余人、成人教育本专科生近2000人,总计各类学生近万人的规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达到91%以上。  我院院本部现有3个校区,占地面积6亩,建筑面积近30万平米,有17个教学系和3个教学部(中文系、外语系、政治系、历史系、数学系、物理系、电子系、化学系、生物系、计算机系、地理系、教育系、经济管理系、法律系、艺术系、美术系、体育系、公共外语教学部、政教部、基础部),有23个本科专业,26个专科专业,教职工近1100人,专任教师500多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教师160多人。学院拥有先进的计算机校园网络(千兆以太网),联通因特网和中国教育科研网,建有先进的多媒体电教系统、语音室、近代物理、物理化学、琴房、电脑绘画室、心理仪器测试室、地理实验室、计算机房、案例教室、图书馆、体育馆等良好的教学科研基础设施,设有山西省五台山文化研究中心、五台山文化研究所、山西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所、元好问研究所、教育科学研究所、基础教育研究所、忻州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忻州方言与文化研究中心、材料科学研究所、生化分析材料研究所、陶行知研究会等多个学术研究机构,出版党委机关报《忻州师院报》(半月刊)、文理综合版学报《忻州师范学院学报》(双月刊),图书馆藏书近80万册,期刊3300余种,另设有近300个座位的电子阅览室和12个普通阅览室,可同时容纳1000余人学习,全部实现了自动化管理。 化学专业是省级品牌专业。物理化学学科为省级重点扶持学科。五台山文化研究、元好问研究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特别是五台山文化研究,是我院的特色科研项目和重点科研项目,山西省五台山文化研究中心就建在我院,该领域的研究积极服务于我省和地方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此外,我院还与忻州市委市政府共同建立了忻州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促进了地方文化、经济的发展。  我院设有忻州师范学院附属外国语中学,为山西省教育厅直属的完全中学,性质为公办民助。经省教育厅和学院党委同意,2005年4月18日,忻州市教育局下发“忻教字[2005]31号”文件,批准附中初中、高中均为十六轨制。目前,附中有教师180余人,全部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硕士研究生占11%,国家级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15人,省级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28人,市级优秀教师、教学能手52人,市级以上(含市级)优秀教师占到全校教师总数的69%。2006年—2007年,附中将新增教师100名左右,教师总数将达到300人左右。目前,在校初、高中学生3000余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截至2006年下半年开学,共投入6000万元,建成两栋设施齐全的学生公寓楼,一个高标准餐厅,一座占地1000平米、藏书80万码洋的大型图书馆。目前,长度156米,局部7层、主体6层的教学楼正在施工,计划2006年夏天建成。教学设备方面,2006年下半年开学前,计划投资1000万元,届时将配置96个高标准的多媒体教室,4个多媒体语音室,4个先进的计算机室,20个高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1000平米的现代化阅览室,校内联网的计算机将达到500台。设施齐全的新学生公寓可容纳4000个床位,按班容量不超过56人计算,可容纳学生5000余人。附中创办四年来,在上级和地方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依靠广大师生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效益,2004年首届初中毕业生在全市参加中考的362所学校中取得均分、及格率、优生率三项综合排名第一名,首届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六项指标综合权重在全市参考的42所高中排名第二,被评为优质高中教育学校。200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期刊点评网页版

迄今已出版学术专著《私法体系化研究》1部,参编法学著作2部,主编《民法学》等高校法学教材2部;在《法学论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河北法学》和《北方法学》等专业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独撰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CSSCI源刊论文15篇,其他核心期刊、优秀期刊论文20余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项,主持省厅级科教研项目3项,参加(排序第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参加省厅级科研项目5项。(一)学术专著(独著)《私法体系化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11月出版,33万字,获武汉市第12次社科成果优秀奖(2011年)。该专著为私法重新建立了体系,并以民法法典化为中心而研究了私法体系化的问题。(二)学术论文(独撰)54.《私法概念之再研究——兼论私法观念的革命》,载《北方法学》2013年第3期。该刊系CSSCI源刊;此文共计13000字。53.《私法公法区分标准之研究》,载《私法》第10辑第1卷(总第19卷),2012年10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该刊系国内第一份强调将私法作为一个整体的学问进行研究的连续出版物。此文共计26000字;此文获“北大法律信息网”全文转载。52.《国家赔偿能否继续与错案追究挂钩?》,载《行政与法》2012年第9期。该刊系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北方优秀期刊。51.《学科体系性视角下的民法学教学》,载《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12年夏季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年6月出版。50.《论人格权法在我国民法典中的制度安排》,载《湖北省民法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此文系作者提交给本次年会的论文,作者在本次年会上应邀根据此文内容做了主题发言。49.《论商法的未来发展——遵从与推动》,载《中国商法年刊(2011)》。48.《论我国未来民法典中债法的制度结构》,载《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该刊系全国优秀社科学报。47.《我国未来民法典中绝对权法的制度安排》,载《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年第3期。该刊系RSSC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46.《论<海商法>法条修改的两个特别维度》,载《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第1期。45.《私法概念的比较研究——兼论私法的体系》,载《法学论坛》2011年第1期。该刊系CSSCI源刊;此文获“北大法律信息网”全文转载。44.《微观视角下的<海商法>修改》,载《国际商务研究》2011年第1期。该刊系CSSCI源刊。43.《论人格继承和继承法的制度结构》,载《北方法学》2011年第1期。该刊系CSSCI源刊;此文获“北大法律信息网”、“中国私法网”和“中国民商法律网”全文转载。42.《<海商法>修改的两个问题:逻辑和法理》,载《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41.《合同法理视野下的婚姻》,载《私法评论》2010年卷,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出版。此文共计36000字,普通期刊因其字数偏多不便于刊登。40.《未来民法典内容和结构模式之我见》,载《河北法学》2010年第12期。该刊系CSSCI源刊;此文共计13000字。39.《我国民法自助行为制度的两个问题》,载《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第11期。38.《民商法学教学中的三大关系及其处理对策》,载《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0年第10期。该刊系湖北省优秀期刊。37.《民法法典化价值之我见》,载《淮海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10期。该刊系全国优秀社科学报。36.《私法视野下的<国家赔偿法>修改》,载《河北法学》2010年第9期。该刊系CSSCI源刊;此文获“北大法律信息网”、“中国私法网”、“中国民商法律网”和“国际经济法网”全文转载;此文共计11000字。35.《民事立法语言表述之应然标准》,载《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第8期。34.《民法典法典化视野下的社员权》,载《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0年第8期。该刊系湖北省优秀期刊。33.《合同效力问题三论》,载《法治研究》2010年第7期。此文获“北大法律信息网”全文转载。32.《法典化背景下商事法和劳动合同法的完善》,载《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6期。31.《关于我国高校民法学教学的几点思考》,载《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30.《民法典中亲属法的制度安排和意思自治》,载《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该刊系全国优秀社科学报。29.《论我国法人概念的重构》,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该刊系CSSCI源刊、RSSC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28.《论民法法典化的人性基础》,载《中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6期。该刊系CSSCI源刊。27.《对<合同法>总则的再研究》,载《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该刊系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26.《企业经营范围性质之研究》,载《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5期。该刊系CSSCI源刊。25.《对我国学生权利保护四个法律问题的研究》,载《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该刊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24.《诉讼离婚理由再研究——自合同法理的角度》,载《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5期。23.《侵权法到底能不能独立于债法?》,载《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4期。该刊系全国优秀社科学报。22.《论<合同法>总则八个条文的修改》,载《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4期。该刊系CAJ-CD获奖期刊。21.《论身份权的界定及客体》,载《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该刊系全国优秀社科学报。20.《论民法规范的界定和逻辑结构》,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0年第4期。19.《论婚姻登记的功能——自合同法理的角度》,载《贵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3期。该刊系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18.《高校法学教学中的四个问题及其解决对策》,载《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17.《私法体系视野下的商法适用》,载《中国商法年刊(2010)》,法律出版社2011年5月出版。本年刊所收50篇论文系在中国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所收到的220余篇论文中经过严格程序筛选出来的,具有较高的学术权威性。16.《婚姻的实质和基础——自合同法理的角度》,载《广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该刊系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15.《婚姻效力状态探析——自合同法理的角度》,载《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14.《婚姻成立条件研究——自合同法理的角度》,载《贵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1期。该刊系CSSCI源刊。13.《离婚协议效力研究》,载《贵州社会科学》(辑刊)2006年第10期。该刊系CSSCI源刊。12.《民事法律事实三论》,载《甘肃社会科学》(辑刊)2006年第6期。该刊系CSSCI源刊。11.《婚姻的效力与公序良俗》,载《新疆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该刊系CSSCI源刊。10.《公司超范围经营之法律后果研究——兼论无关联主义》,载《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该刊系CSSCI源刊。9.《公司人格否认原则研究》,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1999年第1期。8.《<合伙企业法>若干问题研究》,载《法律科学》1998年12月(增刊)。7.《我国民法应建立自助行为制度》,载《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8年第3期。该刊系法学优秀核心期刊。6.《期货经纪公司的法律规制》,载《安徽法学》1998年第2期。5.《香港的继承法律制度》,载《法学论坛》1998年第1期。该刊系CSSCI源刊。4.《“转继承”概念质疑》,载《研究生论坛》1998年第1期。3.《民法理论法理逻辑结构学说之我见》,载《青年法苑》1998年第1期。2.《论我国的离婚理由及其立法完善》,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1997年第4期。1.《完善我国抵押权制度的两点思考》,载《研究生论坛》1997年第1期。(三)主编教材2.《民法学》,武汉大学“创新思维法学教材”,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出版。1.《房地产法律实务》,武汉大学“应用型系列法学教材”,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出版。(四)参编著作2.《中国法治探索》,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8月出版。1.《‘98律师资格考试案例分析与要点精解》,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8年5月出版。(五)主持和参加的重要项目6.主持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21世纪中国民法典人本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12YJA820064。5.主持2012年度武汉工程大学科研基金项目《民法疑难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1611881。4.主持2010年度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合同法理视野下的婚姻研究》,项目批准号:2010d035。3.主持2009年度武汉工程大学科研基金项目《私法体系化研究》,项目批准号:16098081。2.参加200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农村股份合作制法律问题研究》,排序第二,项目批准号:09BFX025。1.参加2009年湖北省教育厅项目《产学官联盟创新模式下的我国高校知识产权转移问题研究》,排序第三。

有学报吗,都上了三年了没见过啊

中国现代文学流派概观 (合作)专著 成都出版社 1990年2月出版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16万字专著) 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浪漫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30万字专著) 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10月出版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4月和2002的10月重印 2001年获安徽省政府优秀图书奖一等奖2002年获武汉大学第九届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3年12月获湖北省文学奖提名奖20世纪中国文学与中外文化 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7月出版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与文化透视(25万字)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出版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合作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出版2004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合作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05年12月出版文学传播与接受论丛 第一辑(副主编) 中华书局2006年4月出版一世珍藏的美文130篇 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闻一多殉难60周年纪念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合作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出版文学传播与接受论丛 第二辑(合作主编) 中华书局2007年4月出版博士原创学术论丛(7本)(唐金海 陈国恩 周斌主编)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年7月出版:权绘锦:《转型与嬗变——中国现代历史小说研究》龚金平:《开放视野下多维对话关系的构建——作为历史与实践的中国当代电影改编》罗显勇:《梦中的国土——后现代语境中的乡土小说的文化母题及现代性特质》刘海波:《20世纪中国左翼文论研究》刘俐莉:《战争苦难与女性成长——20世纪中国女性的战争书写》杨蓉蓉:《学府内外——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现代大学与中国新文学关系研究》肖向明:《<幻魅>的现代想象——鬼文化与中国现代作家研究》 1、从苏曼殊到郁达夫──现代浪漫抒情小说发展的一个侧面《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J3 1988年第3期《中外郁达夫研究文选》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2、屠格涅夫对郁达夫小说的影响 《外国文学评论》1988年第3期1990年获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3、《柔石小传》补正两则 《鲁迅研究月刊》1993年第4期4、论五四文学的自我表现特征 《学术论坛》1993年第5期5、论现代浙江作家群的崛起 《宁波师院学报》1994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J3 1994年第5期转载 1995年宁波师院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6、张承志的文学和宗教 《文学评论》1995年第5期《传承与创新》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J31995年第12期转载1996年获浙江省教委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997年获宁波市第五届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2001年获湖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7、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及其研究的反思· 对人性的探索 《中州学刊》1996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J3 1996年第6期8、论婉约词对“新月”诗人的影响 《武汉大学学报》1996年第4期《新华文摘》1996年第11期摘录1997年获宁波市文联优秀评论奖二等奖9、论中国“自由”派文学 《贵州社会科学》1997年第4期《新华文摘》1997年第10期转载《传承与创新》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1998年获浙江省教委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0、社会革命与浪漫主义的调适 《浙江社会科学》1998年第4期11、30年代的“最后一个浪漫派”──历史与现实交汇点中的沈从文小说 《武汉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 《新华文摘》1999年第12期摘录12、浪漫的传奇──论抗战时期的新浪漫派小说 《江汉论坛》1999年第8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J3 1999年第11期转载13、20世纪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回顾与反思 《社会科学辑刊》1999年第4期14、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论郭沫若40年代的历史剧《贵州社会科学》1999年第4期15、人生边缘的牧歌──论30年代的浪漫主义思潮 《学习与探索》1999年第6期16、五四浪漫主义的局限与衰落 《宁波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17、“感伤的行旅”──论五四浪漫抒情小说 《宁波大学学报》 1999年第4期18、闪光的浪漫主义流星──论新时期的知青小说 《文学评论》1999年青年学者专号19、世纪初的启蒙与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艺观的萌芽 《鲁迅研究月刊》1999年第12期20、《丰乳肥臀》是一部“近乎反动的小说”吗? (易竹贤)──评何国瑞先生文学批评中的观念与方法 《武汉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21、民族传统文化信息对中国现代浪漫主义的潜在影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0年第2期22、民族精神的延续与新生──论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的现代浪漫主义思潮 《人文论丛》2000年卷 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23、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与宗教 《江汉论坛》2001年第3期24、回归、新变与泛化──论四十年代浪漫主义思潮 《学习与探索》2001年第1 期25、废名小说与禅佛精神 《贵州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26、周作人思想蜕变问题的再检讨 《武汉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27、“历史反思”应该具有历史感 《文学评论丛刊》第4卷第1期28、论浪漫主义的自由本质——兼及20世纪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流变 《长江学术》第2辑(2002年)29、沈从文的湘西小说与道家艺术精神 《学习与探索》2002年第4期《传承与创新》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J3 2002年12期转载30、《堂·吉诃德》与20世纪中国文学 《外国文学研究》2002年第3期31、论沈从文湘西小说的道家色彩 《文学评论》2002年专号32、阳明心学与梁启超的文学改良观 (朱华阳) 《武汉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 2003年3期转载33、文学思潮变迁与闻一多的新诗创作 《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2年1月出版34、中国新诗知性品格的建构(左敏) 《宁波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35、小说稿费制与清末民初的文学变革(左敏)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3年第6期36、再评何国瑞先生文学批评的观念与方法(易竹贤) 《武汉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37、知青小说:浪漫主义思潮的回归与泛化 《学习与探索》 2003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J3 2004年第2期转载38、论20世纪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上)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39、论20世纪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下)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40、论池莉的小说创作(王艳) 《江汉论坛》2004年第6期41、周作人与“江户情趣”——兼与永井荷风比较(孙德高)《武汉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42、俄苏文学对20世纪中国文学影响综论 《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第2期43、论冯至叙事诗中的现代意识(刘悠扬) 《长江学术第》6辑(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J3 2004年第7期转载44、龙泉明教授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5年第4期45、还原历史的真相——关于舒芜和七月派的几个问题(朱华阳)《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J3 2005年第12期转载《新华文摘》2006年第3期全文转载2007年获重庆市第六届期刊优秀作品一等奖46、香港电影的后现代性流变(魏家文) 《中国电影年鉴》(2005年)47、文本的裂隙与风格的成熟——论巴金的《寒夜》《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11期48、《故事新编》的“油滑”与现代历史小说的文体自觉(权绘锦)《长江学术》2006年第2期49、略论章太炎的民族主义(庄桂成) 《光明日报》2006年4月4日第11版理论周刊50、文学的审美泛化(庄桂成) 《人民日报》2006年4月20日第九版51、“拉普”文学观的传播与中国左翼文学批评 《文学传播与接受论丛》 中华书局2006年4月出版52、《堂·吉诃德》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文学传播与接受论丛》 中华书局2006年4月出版53、巴赫金接受中的主体性问题与巴赫金形象(雍青)《文学传播与接受论丛》 中华书局2006年4月出版54、市民世态 历史文化 欲望叙事——九十年代城市小说的三种表述(吴矛)《福建论坛》2006年第5期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J3 2006年第8期《长江学术》2007年第1期 论点摘编55、张承志小说中的男权意识(王淼怡) 《江汉论坛》2006年第6期56、书信中所呈现的闻一多人格 《江汉论坛》2006年第11期《长江学术》2007年第4期论点摘录中国人民大学复印复印报刊资料J3 2007年第4期转载57、《萧萧》、《丈夫》、《三三》、《贵生》的版本问题(孙霞) 《中山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J3 2007年第1期58、闻一多殉难60周年纪念暨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长江学术》2006年第3期59、论闻一多的生命诗学观 《文学评论》2006年第6期《长江学术》2007年第2期论点摘编《2004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60、中国现代浪漫小说的怀乡意识(张健)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61、文学革命:新文学历史的原点 《社会科学辑刊》2007年第1期《长江学术》2007年第4期论点摘录62、论张爱玲小说的艺术联想 《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63、20世纪中国文学接受外来影响及其经验 《福建论坛》2007年第5期64、澳门新移民文学的语境及发展前景 《中国文学研究》2007年第3期65、近年来武汉大学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7年第4期66、商品拜物教与作家的创作心态 《文艺争鸣》2007年第10期67、“两个口号”论争与俄苏文学文论传播中的期刊(孙霞)《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68、国学热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光明日报》2007年8月24日 用300字的篇幅重点介绍了本文的主要观点69、沈从文小说《静》的空间形式(吴翔宇) 《名作欣赏》2007年第11期70、“革命文学”论争与俄苏文学文论传播中的期刊(孙霞)《西南师范大学学报》71、论应修人诗的牧歌风味 《宁波师院学报》1986年第2期72、巴人乡土小说探析 《宁波师院学报》1986年第3期73、郁达夫小说抒情风格的演变 《宁波师院学报》1988年第5期74、“五四”文学的文化品格 《宁波师院学报》1989年第2期75、关于鸦片战争以后文学史分期问题──与近现代文学合并说商榷《宁波师院学报》1990年第3期76、巴人作品中的宁波方言 全国第三届巴人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1991年11月77、鲁迅《狂人日记》新论 《宁波师院学报》1992年第1期78、鲁迅《狂人日记》的结构艺术 《教学与研究》1993年第1期79、关于《沈光文与晚明易学》一文史料失实及沈光文祖籍问题《宁波师院学报》1993年第3期80、论“自我表现”的多重涵义 《广西民院学报》1994年第1期81、巴人作品使用宁波方言得失略论 《宁波师院学报》1994年第4期82、方方池莉谈创作 《阅读与写作》1995年第1期83、新文学的民族化和大众化问题 《广西民院学报》1995年增刊84、文学的民族化方向与外国文学的影响 《宁波师院学报》1996年第1期85、自由主义文学与启蒙思潮 《中文自学指导》1996年第4期86、整体世界史观与文学的民族化 《宁波师院学报》1997年第3期87、巴人作品宁波方言词语释义 《宁波师院学报》1996年第4期88、中国现代文学为何较少深刻性 《探索与争鸣》1997年第12期89、“男性的音调”:论郭沫若的《女神》 《中国新诗研究》1998年第2期90、禅意与佛性──论废名小说 《三峡学院学报》1998年第3期91、新诗源头的一座丰碑──郭沫若《女神》综论 《常德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6期92、文学思潮变迁与闻一多的新诗创作 《四川三峡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93、现代派文学背景中的20世纪中国浪漫主义思潮 《洛阳师院学报 》2001年第6期94、世俗认同与身份焦虑——池莉创作简论(王艳) [香港]《新亚论丛》2003年第3期95、新月派诗与婉约派词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96、论闻一多的“文化国家主义”(孙德高)《闻一多研究集刊》第9辑,武汉出版社2004年出版97、情感的矛盾与艺术的超越——论闻一多的爱情诗(魏家文)《闻一多研究集刊》第9辑,武汉出版社2004年出版98、萧红的小说与“五四”文学传统(任秀霞) 《北方论丛》2004年第3期99、“拉普”与中国左翼文学批评的历史反思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4年5期100、游走于多重文学思潮之间——论林徽因的诗歌道路(王一珂)《创作评谭》2004年第4期101、中国乡土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浮躁》《废都》《高老庄》的精神症候分析(王俊)《文艺评论》2004年第5期102、透射理性之光的浪漫情怀——论萧红小说创作风格(万娟)《创作评谭》2005年第2期103、经典作品与文学审美教育——陈国恩教授访谈录 《文学教育》2005—07(下)104、易竹贤先生的“鲁迅研究”与“胡适研究” 《中国文学研究》2005年第3期105、爱情的想象与恋爱的告白——“湖畔”与“新月”情诗比较论《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106、心中有良知 彩笔写春秋——评龙志毅的长篇小说《政界》 《贵州作家》第1辑107、鲁迅和茅盾的小说创作与时代精神 《襄樊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湖北省作家协会2005年文学讲习班纪念特刊》108、《世界美文精选》序 《写作》2006年第2期109、浪漫主义的田园牧歌——论沈从文的湘西题材小说 《珞珈讲坛》第2辑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110、新的开拓 新的挑战——闻一多殉难60周年纪念暨国际学术研讨会闭幕词《闻一多殉难60周年纪念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111、受虐倾向与权力欲望——余华早期小说人物心理分析及其他 (王钟屏)《理论与创作》2007年第5期112、意识到的启蒙主义的历史限度——论《祝福》中的“我”《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1、中国现代话剧名作导读(36万字) 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8月出版2、经典作品与文学审美教育 《文学教育》2005—07(下)3、近年来武汉大学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4年第4期4、现代中国文学发展史 (参编)教材 延边大学出版社1990年5月出版5、当代中国文学 (参编)教材 广西师大出版社1993年4月出版6、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精品课程) 华中科技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7年出版ISBN 978-7-900725-12-7

  • 索引序列
  •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期刊点评网页下载
  •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点评网页
  •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点评版下载
  •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期刊点评网页
  •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期刊点评网页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