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广州师院学报投稿邮箱地址怎么写

广州师院学报投稿邮箱地址怎么写

发布时间:

广州师院学报投稿邮箱地址怎么写

这青年的叔父 收容站里健壮青年离奇死亡 广州收容站成被告 屡遭社会诟病的广州市收容遣送中转站(下称广州市收容站)日前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广西农民张德鸿、曹扬升老夫妇因儿子在广州被收容期间离奇死亡诉广州市收容站行政赔偿一案,8月23日在广州市中级法院二审开庭。张、曹两位老人请求法院确认广州市收容站对儿子的收容行为违法,并赔偿儿子的死亡赔偿金及两老人的赡养费合计48万多元。 健壮青年被收容离奇死亡 1999年10月4日夜里,长期在广州从事装修工作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山县三隆镇25岁青年农民张森,在路经广州市白云区松州街地段时,因没有随身携带暂住证而被该街道派出所警察带回所里留置。张森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从此,他再也见不到一张熟悉的脸孔。 在张森离开这个世界之前惟一与他通过电话的张德裕(张森的叔父,在广州番禺务工———记者注)向记者讲述了他知道的一切。 10月5日,尚被留置在广州市白云公安分局松州街派出所的张森给张德裕打电话,说自己被派出所“拘留”,要张德裕带200元到派出所赎领。由于路途较远,匆忙赶到派出所的张德裕被告知,张森已被送到广州市收容站。 10月7日,张德裕再次接到张森的电话,说自己现在位于广州市沙河地区的收容站,请张德裕马上带800元前来赎领。不幸的是,张德裕又一次与自己的侄子失之交臂———待他好不容易东挪西借筹足800元并于当天下午赶到收容站时,被工作人员告知“这里没有这个人”。 “直到侄子死后我才知道,在我到达前的一刻,张森刚刚被押往该站位于从化山区的大尖山分站。”憨厚的张德裕至今还认为,是自己的“没用”害死了张森,“如果我早一点赶到,他就不会死了”。 10月19日下午16时许,失去张森音信多日的张德裕突然接到增城市镇龙镇康宁医院(广州市卫生局指定的病患“盲流”收治医院———记者注)一位自称姓洪的医生的电话,称张森因伤病被送到该院医治,希望他带600元前来缴纳治疗费用,还说“伤势严重,快带钱来”。谁知次日上午8时左右,就在张德裕怀揣借来的600元准备上路之际,洪医生却在电话里给他传来噩耗:张森已于早晨死亡! 下午,自责“没有替哥哥照看好孩子”的张德裕跌跌撞撞地赶到上百公里外的医院。按要求交了200元没有得到收据的“医疗费”后,他提出要见侄子的尸体,但洪医生说:尸体已送火葬场,“明天再来”。 10月21日,张德裕等4名亲属在洪医生的陪同下来到增城市殡仪馆,验证了张森的尸体。他们4人在后来提供给法庭的书证上这样描述了当时所见:“……解开死者的衣服,只见胸部呈紫黑色,下阴处肿胀,惨不忍睹……”见此惨状,张德裕即要求申请法医鉴定,但陪同的洪医生却以“威胁”的口气逼迫亲属在火化单上签字:尸体不许在这停留,否则作无主尸强行火化,届时你们连骨灰都拿不到。 就这样,一个健壮的生命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了。 张德裕说,在处理张森后事过程中,广州市收容站、大尖山分站、康宁医院的负责人均没有出现,也没人对张森之死向他们作任何解释。 收容站:“我们对张森的死没有责任” 去年3月15日,在委托他人调查的基础上,分别年届63岁、61岁的张德鸿、曹扬升老夫妇以广州市收容站行政过错致使儿子被“残害致死”为由,向广州市民政局申请行政赔偿。广州市收容站答复称,该站对张森的收容是“依法行政、文明管理,不存在失职或过错之处”,“你儿因病死于医院,属正常死亡,我站对此不负任何责任和赔偿义务”。 对于张森的死因,收容站的答复称:1999年10月18日下午,张森反映其右下腹疼痛,大尖山分站医务所工作人员遂对其检查并用药治疗。10月19日上午,经医务所医生会诊认为他患了急性阑尾炎,随即送增城康宁医院诊治。至于张森被送到康宁医院后的情况及最后死因,收容站在答复函里向死者的父亲建议:可前往康宁医院查询、了解。 对此,张森的亲属气愤地指出:广州市收容站似乎“忘”了,在张森被火化前一刻,一直在其的监控管理之下,其对张森的生命安全不受侵害负有法定的职责和义务,怎么能说“张森在医院死亡并火化,整个过程我站均是事后才知道,我站并无介入”,意图推卸自己的责任呢? 张德鸿对广州市收容站的答复不服,于2001年1月向广州市天河区法院提起诉讼,提请法院确认广州市收容站对张森的收容行为违法和判决收容站行政赔偿。 然而,令人失望的是,广州市天河区法院不顾《行政诉讼法》中“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举证责任”之规定,以原告“未能提供证据证实”“张森是被殴打致重伤死亡”为由,驳回了张、曹两位老人的诉讼请求。 两位老人的二审代理人、广东昆仑律师事务所的顾浩巍、简正德两律师指出,按我国行政诉讼的有关规定,广州市收容站必须提供证据证明对张森的收容是合法的和张森是因自然生病正常死亡,而原告只需在行政侵权成立的前提下对提出的赔偿数额负有举证责任。 张森是否应被收容? 在二审法庭上,广州市收容站对张森的收容是否合法、张森的死亡与其被收容有否因果关系成了当事人双方争辩的焦点。 对于张森是否属于被收容对象问题,广州市收容站的委托代理人、该站干部吴烽勇认为,国务院、中治委、广东省对城市流浪、乞讨者进行收容遣返等有关规定赋予了该站行使收容职责,张森是被广州市公安局以“三无人员”的定性送到该站的,所以“我站对张森的收容是依法行政的行为”。 张、曹两位老人的代理律师则出示张森死亡之后在医院留下的遗物———中国建设银行的一张余额为1200多元的储蓄卡等证据指出,张森在被收容之前在广州市有固定的工作、固定的住所和正常的收入,并非被告所指的“没有合法证件、没有固定住所、没有生活来源”的所谓“三无人员”,被告对张森的收容行为是违法的,侵害了公民的自由权利;而且,广州市收容站以张森被公安机关“定性”为“三无人员”进而认为其收容行为合法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由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以及偷渡外流人员收容遣送具体办法》第七条明文规定,“收容站应对被收容人员进行验收”,对不符合收容规定的,“收容站不得接收”。 最后,似乎理屈词穷的收容站竟然认为,“‘三无’只是个笼统的概念,并非‘三无’全无才可以收容,在实际操作中,没有暂住证都可以收容。” 至于张森的死与被告的行为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广州市收容站出示了大尖山分站医务所提供的一份“病程记录”和一张名为“被收容人员离站征询卡”的表格的证据。“病程记录”写明,张森被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而“征询卡”上“在站期间有无被殴打”一栏内写着“没有”字样,并有“张森”字样的签名。据此,广州市收容站认为,“张森在被收容期间并没有受到过他人的伤害”,“张森属于自然生病的自然死亡”。 张、曹两位老人的待查律师则对此持不同意见。她们指出,“病程记录”上标明的日期是“10月19日”,而收容站一再声称张森是在18日生病并在医务所里用药的,“显然,这份所谓‘病程记录’是伪造的”。对第二份证据,两律师同样认为是“伪造”的,因为“从张森被送康宁医院当夜就死亡这一事实来推测,张森离开收容站时不可能来得及填写这张所谓的‘征询卡’,况且,卡上张森的签字与其本人银行卡上的亲笔签名大相径庭,明显不是出自一人之手”。 在最后陈述中,两位老人的代理律师指出,广州市收容站所提供的证据不能证明张森之死属正常死亡,“只有验尸报告和法医鉴定才能证明张森的死因”。 但是,具有证据效力的验尸报告和法医鉴定永远都不会有了。因为当初张森家属的这一要求已被剥夺。 广州市收容站对此的解释是,尸体被火化我们是事后才知道的,没有取得法医鉴定与我们无关,“而且,张森被我们送到医院后,就再也与我们无关”。 《中国青年报》 2001年8月27日回答者:zoeruan - 同进士出身 六级 12-15 17:36其他回答共 1 条张德裕盘谷隐居 年代:【宋】 作者:【于石】 体裁:【】 类别:【】 盘谷四面环青山,晴岚暖翠浮云烟。 盘谷之阻多幽泉,湛然深碧蛟螭蟠。 中有华屋贮神仙,猿鸟不惊犬不喧。 竹侵行迳松碍檐,人疑无路堪攀缘。 忽闻读书声琅然,始信别是壶中天。 翩然振屐登其巅,仰林俯壑天地宽。 桑麻尽处开平川,千帆来往无时闲。 旁有一叶渔翁船,出没红蓼黄芦边。 呼之来泊岩下湾,就船买鱼归烹鲜。 煮茗有泉秫有田,问之世事笑不言。 家藏黄石书一编,安用李愿归来篇。 我欲前峰卜数椽,幅巾杖屦行其间。 目遂归鸿挥五弦,闲窗静听松风眠。

自然科学版国际刊号为ISSN 1671-4229,国内刊号为CN44-1546/N。两刊均为大16开,每期内文96个页码。编辑部设在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广州大学行政B后座二楼。广州大学是由广州多所市属高校于2000年月7月合并组建而成的综合性大学。学报编辑部由原广州师院、广州大学、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广州师专等四家学报编辑部合并而成。合并前的各刊都有较长的办刊历史和各自的特色。其中原《广州师范学院学报》创办于1980年,并于1999年被评为全国首届优秀社科期刊。学校合并初期,广州大学学报编辑部以《广州大学学报(综合版)》的形式在2001年出版了12期。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从2002年起,学报编辑部开始出版目前的《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月刊)和《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双月刊)。《广州大学学报》坚持“二为”办刊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办刊方针,立足广州,面向海内外,重视基础理论探索,突出地方特色和应用研究。《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着重推动科技创新,突出应用科学和技术研究,是展示自然科学各学科科研、学术成果的重要园地和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窗口。2002年社会科学版在第二届优秀社科学报评选活动中,获“优秀栏目策划奖”;2003年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继被“中国学术期刊规范化与评价研究中心”评为《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后,又先后成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2004年,在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中,自然科学版荣获优秀出版编辑奖;2005年自然科学版成为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收录刊源,社会科学版在保持原有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良好转载的基础上,又有多篇文章被全国最高反馈刊物《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以及《中国高校文科学术文摘》转摘。2005年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年度报告显示,自然科学版、社会科学版的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均比上年翻了两番。《广州大学学报》拥有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编辑队伍,广州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陈永亨教授兼自然科学版主编,编辑部主任郑洁编审兼社会科学版主编,13位编辑中(含主编),硕士、博士学历4人,具有正高职称2人、副高职称6人。学报编辑部不断完善相关措施,通过采取对作者优稿优酬、对编辑优稿奖励等手段,充分调动作者及编辑写稿、组稿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双向互动,全面提升编辑人员素质和学报综合竞争力,以确保学报学术质量稳步提升,学术影响力不断扩大。办好一个刊物,需要获得社会各界,特别是专家、学者和政府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我们衷心感谢社会各界多年来对《广州大学学报》所给予的热情关注与大力扶持,真诚地期盼各界朋友一如既往地对本刊给予热情关注与更大支持。

是的

屁!满清抬高袁崇焕,那是为了贬低明朝,用袁崇焕的“冤屈”说明明朝的愚昧黑暗,说明满清的“宽容伟大”。完全是政治目的。

广州师院学报投稿邮箱地址怎么填写

[1]林丽 多媒体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现状的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2]杨雪萍 小学英语教学及其对小学英语教师的素质要求[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14) [3]陈杰 交互性英语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河北师范大学: 河北师范大学, [4]王燕 小学低段英语教学的建构主义教学设计[D] 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 [5]谢大滔 教学语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3) [6]彭小燕 任务型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 [7]郭新安 对高专小学英语教育专业英语教学的几点反思[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5) [8]沈萍 运用多媒体做好中学英语教学与小学阶段的衔接[J] 科技信息,2009,(35) [9]汤跃明,宋加荣,岳秀玉 设计型研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PEP小学四年级英语为例[J] 现代教育技术,2010,(1) [10]刘汉德,唐文俐 教学内容“三明治”化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及意义[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5) [11]冯焱 浅谈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4,(3) [12]曹荣平,张文霞 试论小学英语教学自律课堂教学模式[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S1) [13]李庆安 小学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及其完成途径[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14]范雷英 小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初探[D] 华东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15]张颖 “一环四节”教学方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实施现状的调查与分析[D] 华东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16]祁颂 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研究[D] 首都师范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17]王霞芬 小学英语“探究型课堂”教学研究[D] 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 [18]代欣 论交际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与研究[D] 西南大学: 西南大学, [19]梁新惠 小学英语教学中情感教学的探究[D] 西北师范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 [20]王实 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的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21]闵西鸿 昭通市小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J] 海外英语,2011,(5) [22]孙卫,陈文怡 陶行知“小先生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之应用初探[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12) [23]徐丽华,袁德润 寓教于美——小学英语教学的灵魂[J] 美育学刊,2011,(1) [24]黄晓苑 语言习得关键期理论指导下的小学英语教学[J] 琼州学院学报,2011,(1) [25]张丽香 小学英语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 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2) [26]张莉 立体化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4) [27]许吉萍 非语言交际及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英文)[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1,(6) [28]孙程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与教材的关系[J] China's Foreign Trade,2011,(10) [29]周玲丽 重庆市小学英语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J]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0,(1) [30]冯冰清 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6) [31]郭英建,冯京琢 对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的思考[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0,(3) [32]王虹 小学英语教学设计的特殊性[J]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0,(3) [33]吴近昕,吴本健 新课改在边远地区小学英语教学实施中所面临的问题探究[J]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4) [34]尹付 “罗森塔尔效应”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柳州师专学报,2009,(1) [35]李美能 试论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错误分析及纠错策略[J]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5) [36]张爱春 语境化输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安顺学院学报,2009,(1) [37]张长辉 体验快乐:基于英文原版动画片的小学英语教学[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4) [38]冯焱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课堂提问策略[J] 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5,(2) [39]谢大滔 关于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探讨[J]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3) [40]朱必前 区域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J]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6) [41]王丽春 尊天性,学语法——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故事价值与应用[J]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5,(6) [42]苏雪梅 小学英语教学策略的探讨[J] 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5,(6) [43]许智坚 龙岩市小学英语教学状况调查报告[J] 龙岩师专学报,2005,(1) [44]王军 谈大、中、小学英语教学“一条龙”的实施[J] 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8) [45]王靖 母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46]陈迎娟 自然拼音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D] 西华大学: 西华大学, [47]雷虹 以故事为主题的小学英语教学研究[D] 西南大学: 西南大学, [48]庄静 图片辅助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D] 四川师范大学: 四川师范大学, [49]杨国华 ARCS动机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D] 首都师范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50]竺春飞 渗透多元智能理论的小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究[D] 华东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1、《梁宗岱纯诗系统论》,《文艺研究》,2004年2期(cssci期刊)2、《边域小说中的现象:心理图式的顺应与同化》,《文学评论》,1990年第4期(cssci期刊)3、《艾芜早期小说的文化想象》,《文学评论》,2004年第5期(cssci期刊)4、《中国现代诗学与西方话语》,《文学评论》,2003年6期(cssci期刊)(合撰)5、《当代影视民族化问题小议》,《人民日报》,2003年4月1日6、《鲁迅研究的新著》,《人民日报》,2003年6月1日7、《接受与过滤:中国现代文学与西方现代主义》,《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第5期(cssci期刊)(合撰)8、《样板戏中的英雄崇拜》,《文学评论》,99年青年学者专号(cssci期刊)9、《蓝星诗社对西方象征派诗美建构策略的化用》,《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3期(cssci期刊)10、《边域小说中的生态环境与文化》,《上海文论》,90年第6期11、《对女性命运乃至民族生态的历史性审视》,《广东社会科学》,93年第2期(cssci期刊)12、《洛夫现代诗的中西视野融合》,《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cssci期刊)13、《金钱和金钱崇拜》,《天津社会科学》,2001年1期(cssci期刊)14、《台湾诗歌对西方后现代主义的接受与变形》,《学习与探索》,2000年第6期(cssci期刊)15、《台湾20世纪文学与西方现实主义》,《贵州社会科学》,2000年第6期(cssci期刊)16、《二十世纪香港文学与西方现实主义》, 《中国文学研究》2001年第3期(cssci期刊)17、《蓝星诗社对西方象征主义表情论的接受与化用》, 《诗探索》2002年第1期(cssci期刊)18、《民族生态环境和文化背景中的小说》,《民族文学研究》,91年第2期(cssci期刊)19、《现代性视野下20世纪中外文学的互动》,《社会科学辑刊》(cssci期刊)2005年第1期20、《<野草>的超现实主义倾向(上)》,《鲁迅研究月刊》2002年11期(cssci期刊)21、《<野草>的超现实主义倾向(下)》,《鲁迅研究月刊》2002年12期(cssci期刊)22、《台湾作家对西方现代主义的接受方式及其局限》,《河北学刊》,2003年1期(cssci期刊)23、《大学生诗歌的先锋性和流行性》,《江汉论坛》,2003年8期(cssci期刊)24、《金钱与性视角下的文化景观》,《文艺评论》,2003年6期25、《新诗的意义危机与意义重构》,《江汉论坛》(cssci期刊)2004年8期26、《<野草>中的后现代主义显征》,《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1期(cssci期刊)27、《余光中现代诗的中西视野融合》,《广东社会科学》,2004年2期(cssci期刊)28、《整体性视野下的理性烛照》,《东方丛刊》,2004年2期(cssci期刊)29、《西方话语与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的过滤机制》,《贵州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cssci期刊)30、《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评高擎洲的<中国现代文学论集>》,《当代作家评论》(cssci期刊)2007年1期31、《全球化语境下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研讨会综述》,《外国文学研究》2007年第1期(cssci期刊)(合撰)32、《原型批评视野下的新世纪新加坡华文文学》,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8年第7期(cssci期刊)(合撰)33、《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目的论建构》,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8年第9期(cssci期刊)34、《屠格涅夫和沈从文小说中的自然人文景观》,《外国文学研究》,92年第3期(cssci期刊)35、《边域小说中的亲情美》,《中国文学研究》,91年第2期(cssci期刊)36、《边域小说中的生命形态》,《中国文学研究》,92年第3期(cssci期刊)37、《民族文学中的宗教——巫鬼文化》,《广州师院学报》,92年第3期38、《物质填不满心灵》,《台港文学选刊》,92年第3期39、《文坛热点:受阻和认同》,《理论与创作》,89年第4期40、《<野草>的狂欢化色彩》,《天津社会科学》,2007年年第4期(cssci期刊)41、《互文性:鲁迅的<野草>与<苦闷的象征>的译介》,《社会科学辑刊》,2007年年第4期(cssci期刊)42、《现象学视野下<野草>的意义生成》,《广东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cssci期刊)43、《当代香港文学中的英国形象》,《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cssci期刊)(合撰)44、《互文性视野下现代派诗歌翻译与诗歌创作》,《学习与探索》,2007年第5期(cssci期刊)45、《追忆流火年华》,《东南亚研究》,95年第1期(cssci期刊)46、《当代台湾小说在祖国大陆的批评性传播形态》,《社会科学辑刊》2008年第6期(cssci期刊)47、《20世纪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知性话语的理论维度》,《广东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cssci期刊)48、《身份冲突中家的建构与功能—余光中诗歌中家的文化功能》,《江汉论坛》,2009年第6期(cssci期刊)49、《二律背反:对传统文化的矛盾判断》,《江苏社会科学》,1989年第3期(cssci期刊)50、《变革与悖论》,《天津社会科学》,99年第3期(cssci期刊)51、《无目的的目的——20世纪中国唯美主义思潮》,《社会科学辑刊》,99年第4期(cssci期刊)52、《鲁迅小说的寓言性》,《鲁迅研究月刊》,2000年第5期(cssci期刊)53、《消解与重构——“后新诗潮”诗歌对“本体”的瓦解与重建》,《当代文坛》,2000年第2期(cssci期刊)54、《四十年代文学中“家”的寓言》,《江汉论坛》,2000年第8期(cssci期刊)55、《<典论·论文>符号权力的三种维度》,《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09年6月第28辑(cssci期刊)(合撰)56、《香港文学与澳门文学“中国形象”的对读》,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0年第3期(合撰)57、《结构主义视野下白先勇<台北人>新读》,《贵州社会科学》,2009年第11期(cssci期刊)58、《20世纪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的艺术成就》,《社会科学战线》,3(cssci期刊)59、《比较文学史观的建构与比较模式的新探索》,《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0年第5期(cssci期刊)(合撰)60、《30年来当代台港小说在祖国大陆传播与接受的效果》,《社会科学辑刊》,5(cssci期刊)61、《导师和学生,应是什么关系?》,《光明日报》,2011年3月23日62、《姚雪垠<长夜>对江湖世界的想象方式论》,《贵州社会科学》(cssci期刊)63、《跨区域华文诗歌中国形象的变异式想象论》,《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第11期(cssci期刊)64、《跨区域华文诗歌中国形象的再现想象论》,《贵州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2013年第5期全文转载65、《余光中诗歌二极对应结构论》 ,《文艺评论》,2005年第2期66、《跨区域华文诗歌的中国形象》主持人语 《安徽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67、《当代台港澳新诗的人文中国形象》,《安徽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合撰)68、《促进公安文学健康发展》,《文艺报》,2011年8月22日69、《接受美学视野下台湾现代诗社对西方纯诗话语的自我诠释》,《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70、《当代台港澳小说在祖国大陆的传播与接受三维发展论》,《华文文学》,2009年第1期71、《接受美学视野下台湾现代诗社符号诗的意义生成方式》,《华文文学》,2009年第2期72、《当代台湾小说在祖国大陆对应性选辑传播形态》,《华文文学》,2009年第4期73、《比较文学的主体间性论》,《安徽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74、《文明对话与文化比较》主持人语,《深圳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cssci期刊)75、《亦真亦幻的女性天空》,《台港文学选刊》,91年第6期76、《横看成岭侧成峰》,《台港文学选刊》,92年第8期77、《旷达的背后是真诚》,《台港文学选刊》,91年第12期78、《张默诗歌的宇宙化倾向》,《华文文学》,2003年2期79、《香港现代主义文学三大母题论》,《华文文学》,2003年3期80、《台湾香港现实主义文学论》,《广州师院学报》,2000年10期81、《中国和世界文学中的台湾现代诗》,《中国诗学研究》,第1辑82、《跨学科文学研究》主持人语,《安徽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83、《传奇性与哲理性相交融的历史画卷》,《理论与创作》,91年第4期84、《高尔基与艾芜早期小说比较》,《广州师院学报》,92年第1期85、《特区军族文学新态势探析》,《广州师院学报》,93年第4期86、《转型期的精神重建》,《广州文艺》,97年第12期87、《老子与湘西文化》,《旅潮》,91年第3期88、《王璞<扇子事件>剖析》,《共鸣》,92年第2期89、《香港闺阁诗人梦如》,《书报刊》,94年第12期90、《世纪之梦:灵魂的拯救与重塑——鲁迅、韩少功对传统文化的矛盾判断》,《广州师院学报》,96年第1期91、《超越苦难——试论香港作家蔡益怀小说中女性的直觉思维特性》,《广州师院学报》,96年第3期92、《当代台湾小说在大陆的影视改编及传播》,《香港文学》,2007年第11期93、《倾斜的象牙之塔——前期创造社、前期新月派文艺思想的悖论》,《广州师院学报》,99年第10期94、《洛夫诗二首欣赏》,《名作欣赏》,2005年第7期95、《狂欢化诗学视野中的贺敬之诗歌》,《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96、《错误也是一种心动》,《名作欣赏》,2005年第7期97、《历史的还原与还原的历史》,《诗探索》,2004年1-2期98、《当代台湾小说在大陆传播的动力机制》,《长江学术》,2006年第3期99、《台湾创世纪诗社对超现实主义技法的修正性接受》,《华文文学》,2009年第3期100、《寻求本原之家》,《湖北招生考试》,2003年11期101、《忧伤并不等于绝望》,《台港文学选刊》,91年第9期102、《洞穿成星空的灵魂》,《秋水》(台湾),92年第3期103、《洛夫对超现实主义的认同与修正》,《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104、《接受美学视野下台湾现代诗社对西方知性话语的误读》,《华文文学》2008年第6期105、《锁不住的清芬》,《华文文学》,99年第1期106、《疏离的执着》,《华文文学》,99年第1期107、《孤独的精神探索者——鲁迅与张承志论》,《广州师院学报》,2000年第2期108、《自主、主动、创造》,《广州师院学报》,2000年第7期109、《20世纪台港澳文学接受西方文学的特点》,《广州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110、《魏源诗移情山水初探》,《广州师院学报》,94年第2期111、《<秃美人>的美学意蕴》,《文汇报》(香港),97年9月28日112、《理想主义者的情感独语》,《广州日报》,97年6月7日113、《执着与寂寞》,《南方日报》,94年10月12日114、《历史与未来之间的桥梁》,《广州日报》,97年9月6日115、《瞬间美丽的永恒》,《广州日报》,97年9月6日116、《<生寡>分析》,《羊城晚报》,94年12月17日117、《忧伤掩不住的赤诚》,《广州日报》,97年8月16日118、《当代文学入门》,《南方日报》,95年10月16日119、《朦胧与瑰丽》,《世界论坛报》(台湾),93年12月25日120、《信仰的力量和光辉——由<激情燃烧的岁月>说开去》,《文艺报》2002年11月14日4期121、《藏书与学问》,《南方日报》,94年8月6日122、《姓名与文化》,《南方日报》,94年6月11日123、《大师的标准》,《粤港信息日报》,94年12月27日124、《开书单与青年读书》,《南方日报》,95年6月2日125、《一部别开生面的文学传记》,《深圳特区报》,92年6月26日126、《旋转出来的恋歌》,《深圳特区报》,92年6月21日127、《史诗的魅力是无穷的》,《广州日报》,94年7月23日128、《重建文明与崇拜的家园》,《广州日报》,95年5期129、《巨人精神的美学意蕴》,《南方日报》,95年7月30日130、《当代综合思维与文化理论》,《广州日报》,95年8月29日131、《<今世也风流>与当代意识》,《广州日报》,95年11月21日132、《美丽总是忧伤的》,《港人日报》(香港),97年11月19日133、《水与火的二元意象》,《新晚报》(香港),96年12月1日134、《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中国形象话语重估》,《秘书》2013年第6期135、《两岸台湾文学史时空权力关系论》,《广东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136、《跨区域华文诗歌中国形象的类比想象方式论》,《广东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137、《穿越剧的创新性与消费性》,《长江文艺》,2014年第2期138、《大学需要强化语文教育》,《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9月28日

广州师院学报投稿邮箱地址格式怎么写

《鲍西亚形象的塑造》载于《莎士比亚新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 《大学英语作文教学》载于《大学英语教学》1992年; 《重复在英译汉中的运用》载于《广州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第1期; 《英语十年新词之研究》载于《广州师院学报》2000年7月第7期; 《汉英颜色词比较研究》载于《广州大学学报》2001年9月第10期。主要著作: 副主编:《英语阅读》1-3册,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2; 主编:《从ABC到英语会话》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广州)1997; 主编:《从ABC到英语会话》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5; 编委:《当代英语习语大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主编:《英语文化与会话》广东旅游出版社5; 主编:《贝格翰英语系列:校园英语;出国英语;公务英语;商务英语》广东省语言音像出版社1; 主编:《大学英语四级全真题详解》广东省高等教育出版社5; 主编:《大学英语六级全真题详解》广东省高等教育出版社5; 主编:《轻松英语会话》广东省旅游出版社5; 主编:《大学英语四六级作文概论》广东省高等教育出版社6;总主编:《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系列》(共5册),广东语言音像出版社12。

你到123网站其他主业也有,就是主业下面文学一排的,点击文学,里面就会有很多网站,都是什么小说阅读网阿,之类的,随便找一个网站,主业的最上头就会有一个成为作家或者注册什么的,反正你看着像“成为作家”的就OK

去起点文学吧

广州师院学报投稿邮箱地址怎么写英文

编辑单位:《新中医》编辑部 社 长: 主 编:郭桃美 主 任:郭桃美国内刊号:44-1231/R 国际刊号:0256-7415 邮发代号:46-38 定 价:15 电 话:020-36585485、6585489 传 真:020-36590326 EMAIL :, 网 址: 地 址:广州市机场路12号大院广州中医药大学 邮政编码:510405

1、《梁宗岱纯诗系统论》,《文艺研究》,2004年2期(cssci期刊)2、《边域小说中的现象:心理图式的顺应与同化》,《文学评论》,1990年第4期(cssci期刊)3、《艾芜早期小说的文化想象》,《文学评论》,2004年第5期(cssci期刊)4、《中国现代诗学与西方话语》,《文学评论》,2003年6期(cssci期刊)(合撰)5、《当代影视民族化问题小议》,《人民日报》,2003年4月1日6、《鲁迅研究的新著》,《人民日报》,2003年6月1日7、《接受与过滤:中国现代文学与西方现代主义》,《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第5期(cssci期刊)(合撰)8、《样板戏中的英雄崇拜》,《文学评论》,99年青年学者专号(cssci期刊)9、《蓝星诗社对西方象征派诗美建构策略的化用》,《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3期(cssci期刊)10、《边域小说中的生态环境与文化》,《上海文论》,90年第6期11、《对女性命运乃至民族生态的历史性审视》,《广东社会科学》,93年第2期(cssci期刊)12、《洛夫现代诗的中西视野融合》,《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cssci期刊)13、《金钱和金钱崇拜》,《天津社会科学》,2001年1期(cssci期刊)14、《台湾诗歌对西方后现代主义的接受与变形》,《学习与探索》,2000年第6期(cssci期刊)15、《台湾20世纪文学与西方现实主义》,《贵州社会科学》,2000年第6期(cssci期刊)16、《二十世纪香港文学与西方现实主义》, 《中国文学研究》2001年第3期(cssci期刊)17、《蓝星诗社对西方象征主义表情论的接受与化用》, 《诗探索》2002年第1期(cssci期刊)18、《民族生态环境和文化背景中的小说》,《民族文学研究》,91年第2期(cssci期刊)19、《现代性视野下20世纪中外文学的互动》,《社会科学辑刊》(cssci期刊)2005年第1期20、《<野草>的超现实主义倾向(上)》,《鲁迅研究月刊》2002年11期(cssci期刊)21、《<野草>的超现实主义倾向(下)》,《鲁迅研究月刊》2002年12期(cssci期刊)22、《台湾作家对西方现代主义的接受方式及其局限》,《河北学刊》,2003年1期(cssci期刊)23、《大学生诗歌的先锋性和流行性》,《江汉论坛》,2003年8期(cssci期刊)24、《金钱与性视角下的文化景观》,《文艺评论》,2003年6期25、《新诗的意义危机与意义重构》,《江汉论坛》(cssci期刊)2004年8期26、《<野草>中的后现代主义显征》,《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1期(cssci期刊)27、《余光中现代诗的中西视野融合》,《广东社会科学》,2004年2期(cssci期刊)28、《整体性视野下的理性烛照》,《东方丛刊》,2004年2期(cssci期刊)29、《西方话语与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的过滤机制》,《贵州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cssci期刊)30、《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评高擎洲的<中国现代文学论集>》,《当代作家评论》(cssci期刊)2007年1期31、《全球化语境下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研讨会综述》,《外国文学研究》2007年第1期(cssci期刊)(合撰)32、《原型批评视野下的新世纪新加坡华文文学》,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8年第7期(cssci期刊)(合撰)33、《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目的论建构》,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8年第9期(cssci期刊)34、《屠格涅夫和沈从文小说中的自然人文景观》,《外国文学研究》,92年第3期(cssci期刊)35、《边域小说中的亲情美》,《中国文学研究》,91年第2期(cssci期刊)36、《边域小说中的生命形态》,《中国文学研究》,92年第3期(cssci期刊)37、《民族文学中的宗教——巫鬼文化》,《广州师院学报》,92年第3期38、《物质填不满心灵》,《台港文学选刊》,92年第3期39、《文坛热点:受阻和认同》,《理论与创作》,89年第4期40、《<野草>的狂欢化色彩》,《天津社会科学》,2007年年第4期(cssci期刊)41、《互文性:鲁迅的<野草>与<苦闷的象征>的译介》,《社会科学辑刊》,2007年年第4期(cssci期刊)42、《现象学视野下<野草>的意义生成》,《广东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cssci期刊)43、《当代香港文学中的英国形象》,《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cssci期刊)(合撰)44、《互文性视野下现代派诗歌翻译与诗歌创作》,《学习与探索》,2007年第5期(cssci期刊)45、《追忆流火年华》,《东南亚研究》,95年第1期(cssci期刊)46、《当代台湾小说在祖国大陆的批评性传播形态》,《社会科学辑刊》2008年第6期(cssci期刊)47、《20世纪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知性话语的理论维度》,《广东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cssci期刊)48、《身份冲突中家的建构与功能—余光中诗歌中家的文化功能》,《江汉论坛》,2009年第6期(cssci期刊)49、《二律背反:对传统文化的矛盾判断》,《江苏社会科学》,1989年第3期(cssci期刊)50、《变革与悖论》,《天津社会科学》,99年第3期(cssci期刊)51、《无目的的目的——20世纪中国唯美主义思潮》,《社会科学辑刊》,99年第4期(cssci期刊)52、《鲁迅小说的寓言性》,《鲁迅研究月刊》,2000年第5期(cssci期刊)53、《消解与重构——“后新诗潮”诗歌对“本体”的瓦解与重建》,《当代文坛》,2000年第2期(cssci期刊)54、《四十年代文学中“家”的寓言》,《江汉论坛》,2000年第8期(cssci期刊)55、《<典论·论文>符号权力的三种维度》,《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09年6月第28辑(cssci期刊)(合撰)56、《香港文学与澳门文学“中国形象”的对读》,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0年第3期(合撰)57、《结构主义视野下白先勇<台北人>新读》,《贵州社会科学》,2009年第11期(cssci期刊)58、《20世纪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的艺术成就》,《社会科学战线》,3(cssci期刊)59、《比较文学史观的建构与比较模式的新探索》,《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0年第5期(cssci期刊)(合撰)60、《30年来当代台港小说在祖国大陆传播与接受的效果》,《社会科学辑刊》,5(cssci期刊)61、《导师和学生,应是什么关系?》,《光明日报》,2011年3月23日62、《姚雪垠<长夜>对江湖世界的想象方式论》,《贵州社会科学》(cssci期刊)63、《跨区域华文诗歌中国形象的变异式想象论》,《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第11期(cssci期刊)64、《跨区域华文诗歌中国形象的再现想象论》,《贵州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2013年第5期全文转载65、《余光中诗歌二极对应结构论》 ,《文艺评论》,2005年第2期66、《跨区域华文诗歌的中国形象》主持人语 《安徽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67、《当代台港澳新诗的人文中国形象》,《安徽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合撰)68、《促进公安文学健康发展》,《文艺报》,2011年8月22日69、《接受美学视野下台湾现代诗社对西方纯诗话语的自我诠释》,《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70、《当代台港澳小说在祖国大陆的传播与接受三维发展论》,《华文文学》,2009年第1期71、《接受美学视野下台湾现代诗社符号诗的意义生成方式》,《华文文学》,2009年第2期72、《当代台湾小说在祖国大陆对应性选辑传播形态》,《华文文学》,2009年第4期73、《比较文学的主体间性论》,《安徽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74、《文明对话与文化比较》主持人语,《深圳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cssci期刊)75、《亦真亦幻的女性天空》,《台港文学选刊》,91年第6期76、《横看成岭侧成峰》,《台港文学选刊》,92年第8期77、《旷达的背后是真诚》,《台港文学选刊》,91年第12期78、《张默诗歌的宇宙化倾向》,《华文文学》,2003年2期79、《香港现代主义文学三大母题论》,《华文文学》,2003年3期80、《台湾香港现实主义文学论》,《广州师院学报》,2000年10期81、《中国和世界文学中的台湾现代诗》,《中国诗学研究》,第1辑82、《跨学科文学研究》主持人语,《安徽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83、《传奇性与哲理性相交融的历史画卷》,《理论与创作》,91年第4期84、《高尔基与艾芜早期小说比较》,《广州师院学报》,92年第1期85、《特区军族文学新态势探析》,《广州师院学报》,93年第4期86、《转型期的精神重建》,《广州文艺》,97年第12期87、《老子与湘西文化》,《旅潮》,91年第3期88、《王璞<扇子事件>剖析》,《共鸣》,92年第2期89、《香港闺阁诗人梦如》,《书报刊》,94年第12期90、《世纪之梦:灵魂的拯救与重塑——鲁迅、韩少功对传统文化的矛盾判断》,《广州师院学报》,96年第1期91、《超越苦难——试论香港作家蔡益怀小说中女性的直觉思维特性》,《广州师院学报》,96年第3期92、《当代台湾小说在大陆的影视改编及传播》,《香港文学》,2007年第11期93、《倾斜的象牙之塔——前期创造社、前期新月派文艺思想的悖论》,《广州师院学报》,99年第10期94、《洛夫诗二首欣赏》,《名作欣赏》,2005年第7期95、《狂欢化诗学视野中的贺敬之诗歌》,《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96、《错误也是一种心动》,《名作欣赏》,2005年第7期97、《历史的还原与还原的历史》,《诗探索》,2004年1-2期98、《当代台湾小说在大陆传播的动力机制》,《长江学术》,2006年第3期99、《台湾创世纪诗社对超现实主义技法的修正性接受》,《华文文学》,2009年第3期100、《寻求本原之家》,《湖北招生考试》,2003年11期101、《忧伤并不等于绝望》,《台港文学选刊》,91年第9期102、《洞穿成星空的灵魂》,《秋水》(台湾),92年第3期103、《洛夫对超现实主义的认同与修正》,《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104、《接受美学视野下台湾现代诗社对西方知性话语的误读》,《华文文学》2008年第6期105、《锁不住的清芬》,《华文文学》,99年第1期106、《疏离的执着》,《华文文学》,99年第1期107、《孤独的精神探索者——鲁迅与张承志论》,《广州师院学报》,2000年第2期108、《自主、主动、创造》,《广州师院学报》,2000年第7期109、《20世纪台港澳文学接受西方文学的特点》,《广州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110、《魏源诗移情山水初探》,《广州师院学报》,94年第2期111、《<秃美人>的美学意蕴》,《文汇报》(香港),97年9月28日112、《理想主义者的情感独语》,《广州日报》,97年6月7日113、《执着与寂寞》,《南方日报》,94年10月12日114、《历史与未来之间的桥梁》,《广州日报》,97年9月6日115、《瞬间美丽的永恒》,《广州日报》,97年9月6日116、《<生寡>分析》,《羊城晚报》,94年12月17日117、《忧伤掩不住的赤诚》,《广州日报》,97年8月16日118、《当代文学入门》,《南方日报》,95年10月16日119、《朦胧与瑰丽》,《世界论坛报》(台湾),93年12月25日120、《信仰的力量和光辉——由<激情燃烧的岁月>说开去》,《文艺报》2002年11月14日4期121、《藏书与学问》,《南方日报》,94年8月6日122、《姓名与文化》,《南方日报》,94年6月11日123、《大师的标准》,《粤港信息日报》,94年12月27日124、《开书单与青年读书》,《南方日报》,95年6月2日125、《一部别开生面的文学传记》,《深圳特区报》,92年6月26日126、《旋转出来的恋歌》,《深圳特区报》,92年6月21日127、《史诗的魅力是无穷的》,《广州日报》,94年7月23日128、《重建文明与崇拜的家园》,《广州日报》,95年5期129、《巨人精神的美学意蕴》,《南方日报》,95年7月30日130、《当代综合思维与文化理论》,《广州日报》,95年8月29日131、《<今世也风流>与当代意识》,《广州日报》,95年11月21日132、《美丽总是忧伤的》,《港人日报》(香港),97年11月19日133、《水与火的二元意象》,《新晚报》(香港),96年12月1日134、《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中国形象话语重估》,《秘书》2013年第6期135、《两岸台湾文学史时空权力关系论》,《广东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136、《跨区域华文诗歌中国形象的类比想象方式论》,《广东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137、《穿越剧的创新性与消费性》,《长江文艺》,2014年第2期138、《大学需要强化语文教育》,《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9月28日

广州师院学报投稿邮箱地址怎么填

王贵忱居住岭南60多年,主要是从事古钱币、古籍和古文化的研究,对清史某些问题进行过专题研究,并发表多篇论文和有专著出版。计有:《龚自珍诗文集早期刊本述闻》、《广州师院学报》(社科版)连载至1989年刊出六章。1986年第二期。《可居题跋》1989年自印线装本。《可居题跋二集》1992年自印线装本。《可居题跋三集》1995年自印线装本。至2010年5月,又先后出版了《可居题跋四集》、《可居题跋五集》。古籍整理6部:《明本潮州戏文五种》(与杨樾合作)1985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屈大均全集》(与欧初合作主编)约400万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第四季度出书。学术论文9篇:《李可染及其艺术成就》,收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出版《李可染画论》《关于黄宾虹铃赠高奇峰印谱》1980年6月香港《美术家》14期。《胡正言所刻图书简述》1987年9月南京十竹斋收入所编《十竹斋论文集》《黄文宽印谱序》北京工艺美术品厂1991年拓印本《黎雄才画集·序文》1985年8月岭南美术出版社此外,在国内外报刊上发表的长短篇文章以及为一些专著所写的序、跋文字约有百篇左右。近年又编印周叔韬、于省吾和潘景郑三先生的尺牍集三种,糸影印线装本。王贵忱所发表的论文和专著,“依据翔实,发前人所未发”,“其校理古籍,于目录版本涉览尤广”(见潘景郑先生为王贵忱著《可居题跋》所作序文)。其所著《张之洞创办广东钱局考略》一文。1989年11月获中国钱币学会广东分会颁发的“优秀钱币科研成果一等奖”。又如由王贵忱领衔(与王大文合作)之所著《从古代中外货币交流看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先后获得中国钱币学会第一届优秀成果金泉奖、广东省第五次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该文并被评为中国“八五”期间科学技术成果之一,收入《中国“八五”科学技术成果选》一书。由于王氏在文史研究方面有一定影响,曾被广东省科学技术干部局聘为广东省图书资料专业人员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又曾被聘为广州美术院等院校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院外评审委员;1996年4月,应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邀请其做为该院“访问研究学人”,“于1996年l0月1日至31日莅临联合书院,作为期一个月之访问,期间将作两次学术演讲。”(摘自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邀请公函)在香港中文大学访问期间,与该校文物馆、图书馆同行,进行了学术交流,如期回穗。

编辑单位:《新中医》编辑部 社 长: 主 编:郭桃美 主 任:郭桃美国内刊号:44-1231/R 国际刊号:0256-7415 邮发代号:46-38 定 价:15 电 话:020-36585485、6585489 传 真:020-36590326 EMAIL :, 网 址: 地 址:广州市机场路12号大院广州中医药大学 邮政编码:510405

  • 索引序列
  • 广州师院学报投稿邮箱地址怎么写
  • 广州师院学报投稿邮箱地址怎么填写
  • 广州师院学报投稿邮箱地址格式怎么写
  • 广州师院学报投稿邮箱地址怎么写英文
  • 广州师院学报投稿邮箱地址怎么填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