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海洋史研究投稿官网推荐书目

海洋史研究投稿官网推荐书目

发布时间:

海洋史研究投稿官网推荐书目

看它网上硕士招生简章吧。

回答 二外日语: 日语今年前面的单词题从前两年的20个,每个5分变成了10个,每个1分,难度偏低。语法题整合在了一起,总共是30个,难度也比前两年低,都是基础语法。阅读题感觉比前两年难。造句比较简单,还是5个,一个3分,都是书上的语法。翻译之前都是两小段,今年变成了一篇文章,有难度。作文和14年是一样的,我的烦恼。 日语单词背新编日语1和2就差不多了,不过单词还是多背背比较好,因为单词不认识,阅读和翻译是做不好的。 语法的话,推荐一本语法书, 英语专业考研二外(日语)对策:语法里面基本上语法点都涵盖了,而且有的总结很不错,如果时间不够,完全可以只看这本语法书,就是版本有点老,不过还是强烈推荐,后期复习的时候,可以基本只看这本语法书,联系题也不错。 综合英语: 文学 文学题型变了,13和14年都是四篇作品分析,每个15分,今年改为4个词条,一个10分(今年是Transcendentalism,Homecoming,Hawthorne'sTheme,Beloved),然后是一个论述题,20分,James Joyce and Stream of Consciousness,300词。选择题难度比前两年都大。 文学就是左奶奶的三本书,西方文学,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辅导书要看的话就看星火的那本吧,有的作品分析还不错。看这两年的题型,重点就是词条和作品分析,自己多做总结比较好。 语言学 语言学我基本没看课本,看的星火的那本语言学,上面总结的还不错,语言学其实考的挺难,如果想拿分多的话,就要仔细看,多做题,毕竟也是30分。 百科 对百科无解,前两年的题从许鲁之的《新编英美概况》上考过课后联系题,15年没有考,可以看看这本书,毕竟是海大出版的。 基础英语: 单词 单词我没背GRE,看的是当时13年考时,一位学长给推荐的两本单词书,拿到之后就震惊了,近几年的单词题全是从上面出的,除了13年,13年的单词都是高英的,大家可以回去自行查阅,11和12年,14和15年,都是从这两本单词书上出的。 语法 语法题不难,就是专四的语法 阅读 大家看看近几年的真题就能知道,近几年的阅读题都是历年专四、专八和大六考过的原题,所以建议把2000年至今的专四、专八和大六阅读题都做一遍吧,然后再做其他的阅读题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您,也恳切的希望你动动你可爱的小手指为我点亮赞,你的肯定对我很重要,辛苦- ̗̀(๑ᵔ⌔ᵔ๑) 更多19条 

是MTI吗?《突破英文词汇10000》——刘毅英语单词记忆丛书 作者: 刘毅 编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4-6-1 《高级英语阅读教程》(上中下)——二十一世纪专业系列教程 作者: 朱纪伟、蒋主国、康文凯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高级英文写作教程.散文阅读与句法应用》,作者: 陈孝模编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2-8-《英语写作手册(英文版)》——作者:丁往道 等编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9-7-1

1、中国海洋大学考研国际关系专业没有指定参考书目,学校官网发布有【中国海洋大学201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考试大纲】可以参考。2、考试内容如下:632政治学原理:政治、政治学及政治学学习方法;政治权力;政治文化;政治社会化;国家;政府;政党及政治社团;政治统治;公共治理;政治参与;政治现代化与政治发展。921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由近代国际关系史、现代国际关系史和当代国际关系史三部分组成。考核比例为:近代国际关系史约占25%左右;现代国际关系史约占35%左右;当代国际关系史约占40%。具体查看大纲。

海洋史研究投稿官网推荐

专业特长及研究方向:中外关系史研究和中国海洋史研究,专长于中国传统对外政策和涉外制度研究、中国与周邻国家关系史研究,明清王朝海洋政策和海外贸易研究。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1.《儒家文明与中韩关系研究》,韩国学术振兴财团项目,2007-2009;2.《清史·邦交志》(上卷),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体工程项目,2005-2010年;3.《唐代新罗侨民研究》,韩国国际交流财团,2003-2005;4.《鸦片战争前清朝海外贸易政策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2-2004年;5.《朝鲜王朝(1392-1910)对华观演变研究》,韩国国际交流财团,1997-1999;6.《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第一卷),外交部科研项目,1996-1998年;7.《明代海外交通史研究》,国家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993-1995年;9.《清前期对外关系研究》,教育部人文学科博士点基金项目,1992-1994年;10.《闭关与开放:明清时期中外关系研究》,国家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989-1991年。著作与教材:《儒家文明与中国传统对外关系》,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年;2.《儒家文明与中韩传统关系》,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年;3.《山东半岛与中韩交流》,香港出版社,2007年;4.《中国传统对外关系的思想、制度与政策》,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年;5.《登州港与中韩交流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6.《五千年中外文化交流史(第一卷)》,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7.《朝鲜王朝(1392—1910)对华观的演变》,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年;8.《第三届韩国传统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年;9.《“怀夷”与“抑商”:明代海洋力量兴衰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10.《中韩关系史论》,齐鲁书社,1997年;11.《中韩交流三千年》,中华书局,1997年;12.《中国海外交通史》,台北文津出版,1997年;13.《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14.《闭关与开放:中国封建晚期对外关系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主要论文:(一)中国传统对外政策与涉外制度研究论文:《海外穆斯林商人与明朝海外交通政策》,《文史哲》2007年第1期;《郑和下西洋与东南亚华夷秩序的构建----兼论明朝是否向东南亚扩张问题》,《山东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中国传统文化与郑和下西洋》,《文史哲》2005年第3期;《澳门问题与乾隆限关政策》,澳门《文化杂志》2004年夏季号;《清初“海禁”期间海外贸易政策考》,《文史》2004年第4期;《明与清前期海外贸易政策比较》,《历史研究》2003年第6期;《论明朝月港开放的局限性》,《海交史研究》1996年第1期;《论宣德至弘治时期明朝对外政策的收缩》,《山东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试论明成祖的对外政策》,《安徽史学》1994年第1期;《论明太祖对外政策的变化及失败》,《社会科学战线》1991年第2期;《清朝体制与对西方的被动应战》,《山东社会科学》1990年第5期;《论明代市舶司制度的演变》,《文史哲》1986年第2期;《明初海防与郑和下西洋》,《南开学报》1985年第5期;《“夷官”与“逃民”:明朝对于海外国家华人使节的反应》,载于张国刚主编:《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四辑。(二)中韩关系史领域研究论文:《字小与国家利益:对于明朝就朝鲜壬辰倭乱所做反应过程的透视》,《社会科学辑刊》2008年第1期;《许国出使朝鲜与东国士庶交谊》,《中国与韩国----崔韶子教授退职纪念论文集》,韩国太阳社出版社2005年;《“既在人间世,万事担双肩”----申圭植汉文诗歌作品初探》,金俊烨、石源华主编:《申圭植·闵弼镐与韩中关系》,韩国罗南出版社2003年4月版;《论唐代山东地区的新罗侨民村落----兼论高句丽遗民与新罗侨民的敌对意识问题》,韩国《东国史学》第37辑(2002年12月);《重陪鹓鹭更何年?---朝鲜李珥出使明朝诗歌初探》,《山东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明清时代的朝鲜使节与中国记闻》,《海交史研究》2001年第2期;《偰长寿与高丽、朝鲜王朝的对明外交》,杭州大学《韩国传统文化·历史卷》,学苑出版社2000年10月;《论17—19世纪朝鲜王朝的清朝观演变》,台北《韩国学报》第16期(2000年6月);《拒“理”与受“器”:论朝鲜王朝对早期汉译西学的反应》,澳门《文化杂志》第32期(1997年秋季);《明初与朝鲜海上交通考》,《海交史研究》1997年第1期;《分裂时代的外交竞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韩关系述评》,韩国《东亚研究》第32辑(1996年12月);《论唐代的新罗侨民社区》,《历史研究》1996年第1期;《论唐代与新罗的文化交流》,《山东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李鸿章与朝鲜对西方的缔约开放》,《山东大学学报》1990年第2期;《论高丽王朝对中国典制文化的吸收问题》,北京大学《韩国学论文集》第八辑;《入唐新罗人与唐罗文化交流》,北京大学《韩国学论文集》第五辑;《礼义观与现实冲突----李朝政府对于清初漂流海商政策波动的研究》,北京大学《韩国学论文集》第四辑;《唐代对外开放政策与唐罗关系》,北京大学《韩国学论文集》第三辑。(三)中日关系史与中西关系史领域研究论文:《宋朝与丽日两国的民间交往与汉文化传播----高丽与日本接受宋文化的比较》,《中国文化研究》2004年第4期;2.《壬辰倭乱时期の明王朝と朝鲜の对日外交》(日文),仲尾宏(日本)主编:《朝鲜义僧将·松云大师と德川家康》,日本东京明石书店2002年7月;3.《澳门模式与鸦片战争前的中西关系》,《中国史研究》1998年第1期;4.《英国的“港脚贸易”与广州》,载于《中外关系史论丛》第四辑,天津古籍出版社1994年3月;5.《明朝对日政策与日本使节的争贡事件,》载于《明史论集》,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6月;6.《英国散商对华贸易的发展与鸦片战争》,载于《屈辱与抗争----鸦片战争150周年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12月;7.《胡惟庸通倭问题辨析》,《安徽史学》1990年第1期。(四)中外关系史一般问题与中国海洋史领域论文:《中国传统对外关系研究刍议》,《安徽史学》2008年第1期;2.《宋朝州府涉外权力的增强与东亚贸易的扩张----以市舶司为中心》,《东アジアと日本》,日本九州大学出版部2007年;3.《论16世纪前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进程和基本特点》,《文史哲》2000年第4期;4.《晚明社会人身依附关系与社会思潮的演进》,韩国《东洋学研究》第4辑(1998年6月);5.《清代的天后宫与会馆》,《清史研究》1997年第3期;6.《也论清前期的海外贸易----与黄启臣先生商榷》,《中国经济史研究》1993年第4期;7.《明代海防与海外贸易----明朝闭关与开放问题的初步研究》,《中外关系史论丛》第三辑,世界知识出版社1991年8月版;8.《明清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与世界市场》,载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编:《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1月;9.《明朝后期筹海过程考论》,《海交史研究》1990年第1期;10.《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的中外界限和分期问题》,《山东大学学报》1989年第3期;11.《明代海外贸易及其世界影响----兼论明代中国在亚太地区贸易上的历史地位》,《海交史研究》1989年第1期;12.《明代市舶司制度与海外贸易》,《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7年第1期。(五)学术评论:《缀零碎为整体 寓分析于叙述----评张国刚、吴莉苇〈中西文化关系史〉》,《历史教学问题》2007年第3期;2.《读吴仁安〈明清江南望族与社会经济文化〉》,《中国史研究动态》2003年第11期;3.《“闭关”或“开放”类型分析的局限性----近20年清朝前期海外贸易政策研究述评》,《文史哲》2002年第6期;4.《评万明〈中国融入世界的步履〉》,《光明日报》2001年5月8日;5.《开拓创新,立论严谨----陈信雄〈宋元海外发展史研究〉评介》,《海交史研究》1993年第2期;6.《近来别具一只眼,另察中国衰乱源----简评李金明博士〈明代海外贸易史〉》,《海交史研究》1991年第1期。主要学术兼职: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韩国研究论丛》编委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海交史研究》编委中国朝鲜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理事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明史学会理事山东省史学会理事等

询问某某大学入学有什么条件,GPA、GRE、GMAT、SAT、雅思/托福需要多少分,成绩的要求都是多少的,你可以使用留学志愿参考系统,看系统中有多少与你情况相似的学生成功申请了这个学校或者那些专业,看看他们最低多少分就可以被录取,就可以知道申请的成绩条件的要求是多少了。

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主要可以分为两种:大陆文明和海洋文明,这两种文明在人类历史上交错出现,都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过卓绝的贡献。在当今世界,大陆文明和海洋文明的博弈仍在继续,其激烈程度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不断增强之势。以美国为主导的西方海洋文明主宰着世界,掌管着全球经贸规制的制定权,在货币金融石油大宗商品等领域处于绝对的领导地位,引领科技进步的方向,从而成为具有霸权地位的第一强国。而中国则依托大陆文明的根基,从贫穷落后中逐渐崛起,创造了中国奇迹,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日益参与到全球治理体系的重构中。《海洋与文明》这本书就是从海洋文明的视角出发,重新讲述世界历史和海洋文明,揭示人们如何通过海洋、河流与湖泊进行交流与互动,以及交换和传播商品、物产与文化。旨在揭示,各个人群、民族、国家与文明通过全球范围内的水路通道,在塑造自身文明的同时也在塑造着历史。作者展现了文明的兴衰与海洋之间的联系,引人入胜地叙述了人类航海事业的发展历程,谱写出一部关于航海者的史诗。作者林肯·佩恩,美国著名海洋史学者,供职于著名的缅因州海事博物馆,自2006年起,担任莱顿大学国际欧洲扩张与全球关系史研究杂志《行程》的主编。海军史学家尼古拉斯·罗杰认为:“整体的海军史研究将有着巨大的价值。即便第一个尝试的人失败了,他仍然能够激励其他更优秀的学者去完成这项工作。”林肯·佩恩正是在他的激励下完成了这本书。《海洋与文明》是一部跨国界、跨学科的历史著作,主要关注各块大陆之间的海上联系,并揭示其中重大的跨文化影响和变化。《华尔街日报》认为该书展现了出色的问题意识、优雅的文笔和百科全书式的视野。作者有力地提醒了我们,人类“乘船走向海洋”的冲动塑造了一切世代的全部文明。而《泰晤士报》认为,该书毫无疑问是目前为止最全面的一部海洋史。作者满怀激情地向我们讲述了海洋的故事,在当今的历史著作中,这种激情是十分少见的。张祥建教授认为,海洋文明是指依赖于海洋进行商品生产和交换所形成的文化观念和形态,表现为商品意识开放意识自然科学意识货币意识等,并崇尚自由的天性竞争冒险意识和开创精神海洋文明并不是说一定要在地理上临近海洋,而是这种文明的内核具有变化性和流动性的特点大多海洋文明具有较为悠久的商业传统,呈现出多元化和多变化的特征,具有相对外向的民族性格和心态,文化发展脉络比较模糊海洋文明往往与商品经济勇于冒险开拓创新张扬高调平等民主自由画上等号,十分崇尚个人英雄主义。《海洋与文明》这本书对全球史进行了全新的审视,借助关于船只、风帆、风向、海流、航海技术及海洋法的大量知识,向我们呈现了一部从吃水线视角观察的生动的世界史。本书包括丰富的史实与细节,从我们与海洋、湖泊、河流、运河之间关系的角度,讲述了人类历史的故事。有感于海洋世界的重要性在大众认知层面日益衰减,作者林肯·佩恩为我们带来了这部宏大的全球海洋史,富有说服力地论证了海洋如何构成了一条通向现代世界的路径。这样一部内容全面而丰富的著作,必将构成海洋史研究领域的坚实基础。生活在三线城市的理工男,爱好阅读,偏爱经典文学作品;喜欢写作,写走心不走情的文字。

不同的学校和专业的申请,要求的成绩情况是不一样的。LZ可以参考一下留学志愿参考系统,输入专业等情况,就能查询出与你情况类似的同学案例,看他们申请了哪些院校和专业。也可以按照留学目标来筛选,看看你的目标院校和专业都哪些背景(语言成绩多少分、学校背景如何、什么专业、GPA多少等)的学生申请了,也从而对比自身情况,制定大致的目标和方向。

海洋史研究投稿官网推荐稿

近代中国的海洋科学研究,是从20世纪初开始的。开创中国近代海洋研究的学术团体,主要有:中国地学会、中国科学社、中华海产生物学会和太平洋科学协会海洋学组中国分会。中国动物学会和中国地理学会也开展过一些海洋研究活动。1909年成立的中国地学会,从地学科学的角度,对海洋地理、海洋地质、海产生物和海洋气象等进行研究,并通过其会刊《地学杂志》,宣传海洋科学知识。1914年创办的中国科学社,为促进中国近代海洋科学的发展作出过积极的贡献。该社的著名生物学家秉志、伍献文、王家楫、朱元鼎、陈兼善、陈子英、张玺、曾呈奎等,都是中国近代海洋生物研究的先驱者。中华海产生物学会是中国专事海洋生物学研究的学术团体,1931年7月在厦门大学正式成立,陈子英为主要负责人。每年暑期在厦门举办研究活动和海产生物讲习班。太平洋科学协会海洋学组中国分会于 1935年4月10日在南京成立,丁文江任主席。该会是综合性海洋科学研究团体,拟定了研究发展计划,但多数没有实现。1922年,海军部设立海道测量局,中国的海道测量工作开始起步。至1935年,该局共绘出图30余幅,编有《水道图志》一册。建于1928年的青岛观象台海洋科,是中国第一个海洋水文气象和生物观测研究机构。中国科学社筹建的青岛水族馆也由该科管理。海洋科主办刊物《海洋半年刊》。1937年下半年至40年代末,中国的海洋科学研究绝大部分陷于停顿。1941年4~10月,由马廷英、唐世凤等组成的福建东山海洋考察团,是抗日战争期间国内惟一的一次海洋考察。这期间,在国内外坚持进行海洋生物学研究并取得成果的,有朱元鼎、曾呈奎、郑重等。其中,朱树屏研究成功的人工海藻培养液第10号配方,为许多国家所采用。抗日战争胜利后,童第周在山东大学、马廷英在台湾大学、唐世凤在厦门大学分别创立海洋研究所。厦门大学还设立了海洋学系。这时期研究的学科多偏重于海洋生物、海洋地理、海洋地质和海洋水文气象方面。海洋水文气象研究  1916年竺可桢发表《中国之雨量及风暴说》,论述了海洋气候对中国大陆气候的影响,以及台风生成的原因和侵袭中国的路径;1925年和1934年,他又先后发表《台风的源地与转向》和《东南季风与中国之雨量》,把沿海的天气现象与海洋环境因素的变化联系起来。青岛观象台台长蒋丙然编著的《中国海及日本海海水温度分配图》,绘出了周年平均等温线图、周年变差等温线图及各月等温线图共12幅,并对海水温度变动的原因作了说明。海洋生物研究  当时有两个研究中心,南方集中在厦门,北方集中在青岛。主要的海洋生物考察有:1927年,中山大学生物系主任费鸿年组织海南岛沿海生物考察。1934年,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等 6个单位组织海南生物科学采集团。从30年代初开始,国立北平研究院动物研究所先后对山东沿海的海产动物进行多次调查;1935~1936年组建张玺任领队的胶州湾海产动物采集团,出版调查报告4期3卷。1935年6~12月,中央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组织了渤海和山东半岛沿海的海洋学和生物学调查,由伍献文、王家楫、唐世凤负责,考察内容包括海洋物理、海产生物和渔业,考察报告于1937年 2月出版。由于重视实地考察,因而对海洋生物分类、形态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其中,海洋动物的研究以海洋鱼类、海洋甲壳动物和海洋软体动物为主。海洋地理地质研究  主要围绕着海洋历史地理和海岸变迁等方面进行研究,其成果多发表在《地学杂志》、《地理学报》和地质调查所出版的刊物上。     当代中国的海洋科学发展概况  1950年8月,中国科学院在青岛成立水生生物研究所海洋生物研究室,于1959年1月扩建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1952年,成立山东大学海洋系。1959年 3月,建立山东海洋学院。随后,陆续建立了一批海洋科学研究机构。1964年建立了国家海洋局。到1983年,中国科学院、国家海洋局、教育部、地质矿产部、石油部、农牧渔业部、交通部和沿海省、市、自治区,建立各种海洋科研调查机构100多个(见中国海洋科学研究机构)。30多年来,中国的海洋科研部门进行了大量的考察和科研工作。50年代初期,对海洋生物、海洋水文开展了调查研究。1953年,在赵九章教授指导下,有关单位在青岛市小麦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波浪观测站,开始波浪研究工作。同时,一些单位开始研究天津新港泥沙洄淤问题,河流入海河口的演变规律,以及中国近海水声学考察工作。1956年,国务院科学技术规划委员会编制1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海洋科学技术发展第一次被列入国家的科学技术规划。1957~1958年,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所进行了渤海及北黄海西部海洋综合调查,并与水产部黄海水产研究所、海军和山东大学海洋系等单位协作,完成了多次同步观测。1958~1960年,国家科委海洋组组织全国60多个单位,进行全国海洋综合调查。1959年,地质部第五物探大队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协作,开始在渤海海域进行以寻找石油资源为目标的海洋地球物理调查。同年,地质部航空测量大队对整个渤海和沿海地区,进行了中国首次海上航空磁力测量。60年代后期以来,为寻找海底石油和天然气开展了大规模的海洋地质和地球物理调查。1974年,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综合考察了西沙群岛海域。1976~1980年,国家海洋局根据中国第一次远程运载火箭试验的要求,在太平洋中部特定海区进行综合调查。1978~1979年,国家海洋局等部门参加了第一次全球大气试验,在中太平洋西部进行调查、试验。1980~1985年,国家海洋局等组织中国沿海10省、市、自治区进行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1983年,国家海洋局进行了北太平洋锰结核调查和南海中部综合调查。1984年,中国首次派出南极考察队进行南大洋和南极大陆科学考察。同年,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对南沙群岛邻近海域进行了综合考察。除上述大型海洋考察活动之外,中国从50年代开始还定期进行海洋水文标准断面调查、海道测量,并进行了中美长江口海洋沉积合作调查、海底电缆路由调查等。中国的海洋科学考察工作,获得了大部分中国近海和部分远洋的资料,为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资料。

多,郑和下西洋,郑成功收复台湾,海南沿海居民到南海捕鱼,还有航海口决,…。

海洋文明并非只有岛国,是指依靠海洋生存,并发展成为村庄,聚落,城镇,再到城市的文明。这些文明一般历史较长,是早期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海洋文明出现于欧洲,其中著名代表希腊,意大利,荷兰,丹麦,法国等。以上国家均为沿海国家,且历史超过1000年以上。海洋文明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在这里出现了早期的西方文化,包括梭伦改革,文艺复兴,资产阶级革命等。

海洋史研究投稿官网推荐文章

多,郑和下西洋,郑成功收复台湾,海南沿海居民到南海捕鱼,还有航海口决,…。

最好是到图书管.那里比较全!

海洋文明并非只有岛国,是指依靠海洋生存,并发展成为村庄,聚落,城镇,再到城市的文明。这些文明一般历史较长,是早期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海洋文明出现于欧洲,其中著名代表希腊,意大利,荷兰,丹麦,法国等。以上国家均为沿海国家,且历史超过1000年以上。海洋文明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在这里出现了早期的西方文化,包括梭伦改革,文艺复兴,资产阶级革命等。

海洋史研究投稿邮箱推荐

近代中国的海洋科学研究,是从20世纪初开始的。开创中国近代海洋研究的学术团体,主要有:中国地学会、中国科学社、中华海产生物学会和太平洋科学协会海洋学组中国分会。中国动物学会和中国地理学会也开展过一些海洋研究活动。1909年成立的中国地学会,从地学科学的角度,对海洋地理、海洋地质、海产生物和海洋气象等进行研究,并通过其会刊《地学杂志》,宣传海洋科学知识。1914年创办的中国科学社,为促进中国近代海洋科学的发展作出过积极的贡献。该社的著名生物学家秉志、伍献文、王家楫、朱元鼎、陈兼善、陈子英、张玺、曾呈奎等,都是中国近代海洋生物研究的先驱者。中华海产生物学会是中国专事海洋生物学研究的学术团体,1931年7月在厦门大学正式成立,陈子英为主要负责人。每年暑期在厦门举办研究活动和海产生物讲习班。太平洋科学协会海洋学组中国分会于 1935年4月10日在南京成立,丁文江任主席。该会是综合性海洋科学研究团体,拟定了研究发展计划,但多数没有实现。1922年,海军部设立海道测量局,中国的海道测量工作开始起步。至1935年,该局共绘出图30余幅,编有《水道图志》一册。建于1928年的青岛观象台海洋科,是中国第一个海洋水文气象和生物观测研究机构。中国科学社筹建的青岛水族馆也由该科管理。海洋科主办刊物《海洋半年刊》。1937年下半年至40年代末,中国的海洋科学研究绝大部分陷于停顿。1941年4~10月,由马廷英、唐世凤等组成的福建东山海洋考察团,是抗日战争期间国内惟一的一次海洋考察。这期间,在国内外坚持进行海洋生物学研究并取得成果的,有朱元鼎、曾呈奎、郑重等。其中,朱树屏研究成功的人工海藻培养液第10号配方,为许多国家所采用。抗日战争胜利后,童第周在山东大学、马廷英在台湾大学、唐世凤在厦门大学分别创立海洋研究所。厦门大学还设立了海洋学系。这时期研究的学科多偏重于海洋生物、海洋地理、海洋地质和海洋水文气象方面。海洋水文气象研究  1916年竺可桢发表《中国之雨量及风暴说》,论述了海洋气候对中国大陆气候的影响,以及台风生成的原因和侵袭中国的路径;1925年和1934年,他又先后发表《台风的源地与转向》和《东南季风与中国之雨量》,把沿海的天气现象与海洋环境因素的变化联系起来。青岛观象台台长蒋丙然编著的《中国海及日本海海水温度分配图》,绘出了周年平均等温线图、周年变差等温线图及各月等温线图共12幅,并对海水温度变动的原因作了说明。海洋生物研究  当时有两个研究中心,南方集中在厦门,北方集中在青岛。主要的海洋生物考察有:1927年,中山大学生物系主任费鸿年组织海南岛沿海生物考察。1934年,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等 6个单位组织海南生物科学采集团。从30年代初开始,国立北平研究院动物研究所先后对山东沿海的海产动物进行多次调查;1935~1936年组建张玺任领队的胶州湾海产动物采集团,出版调查报告4期3卷。1935年6~12月,中央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组织了渤海和山东半岛沿海的海洋学和生物学调查,由伍献文、王家楫、唐世凤负责,考察内容包括海洋物理、海产生物和渔业,考察报告于1937年 2月出版。由于重视实地考察,因而对海洋生物分类、形态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其中,海洋动物的研究以海洋鱼类、海洋甲壳动物和海洋软体动物为主。海洋地理地质研究  主要围绕着海洋历史地理和海岸变迁等方面进行研究,其成果多发表在《地学杂志》、《地理学报》和地质调查所出版的刊物上。     当代中国的海洋科学发展概况  1950年8月,中国科学院在青岛成立水生生物研究所海洋生物研究室,于1959年1月扩建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1952年,成立山东大学海洋系。1959年 3月,建立山东海洋学院。随后,陆续建立了一批海洋科学研究机构。1964年建立了国家海洋局。到1983年,中国科学院、国家海洋局、教育部、地质矿产部、石油部、农牧渔业部、交通部和沿海省、市、自治区,建立各种海洋科研调查机构100多个(见中国海洋科学研究机构)。30多年来,中国的海洋科研部门进行了大量的考察和科研工作。50年代初期,对海洋生物、海洋水文开展了调查研究。1953年,在赵九章教授指导下,有关单位在青岛市小麦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波浪观测站,开始波浪研究工作。同时,一些单位开始研究天津新港泥沙洄淤问题,河流入海河口的演变规律,以及中国近海水声学考察工作。1956年,国务院科学技术规划委员会编制1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海洋科学技术发展第一次被列入国家的科学技术规划。1957~1958年,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所进行了渤海及北黄海西部海洋综合调查,并与水产部黄海水产研究所、海军和山东大学海洋系等单位协作,完成了多次同步观测。1958~1960年,国家科委海洋组组织全国60多个单位,进行全国海洋综合调查。1959年,地质部第五物探大队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协作,开始在渤海海域进行以寻找石油资源为目标的海洋地球物理调查。同年,地质部航空测量大队对整个渤海和沿海地区,进行了中国首次海上航空磁力测量。60年代后期以来,为寻找海底石油和天然气开展了大规模的海洋地质和地球物理调查。1974年,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综合考察了西沙群岛海域。1976~1980年,国家海洋局根据中国第一次远程运载火箭试验的要求,在太平洋中部特定海区进行综合调查。1978~1979年,国家海洋局等部门参加了第一次全球大气试验,在中太平洋西部进行调查、试验。1980~1985年,国家海洋局等组织中国沿海10省、市、自治区进行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1983年,国家海洋局进行了北太平洋锰结核调查和南海中部综合调查。1984年,中国首次派出南极考察队进行南大洋和南极大陆科学考察。同年,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对南沙群岛邻近海域进行了综合考察。除上述大型海洋考察活动之外,中国从50年代开始还定期进行海洋水文标准断面调查、海道测量,并进行了中美长江口海洋沉积合作调查、海底电缆路由调查等。中国的海洋科学考察工作,获得了大部分中国近海和部分远洋的资料,为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资料。

  • 索引序列
  • 海洋史研究投稿官网推荐书目
  • 海洋史研究投稿官网推荐
  • 海洋史研究投稿官网推荐稿
  • 海洋史研究投稿官网推荐文章
  • 海洋史研究投稿邮箱推荐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