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麻醉最新论文

麻醉最新论文

发布时间:

麻醉最新论文

权威:中华麻醉学杂志核心:临床麻醉学杂志、各高校学报(如:复旦学报)、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我可以帮你

麻醉是由药物或其他方法产生的一种中枢神经和(或)周围神经系统的可逆性功能抑制,这种抑制的特点主要是感觉特别是痛觉的丧失。下面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麻醉方面的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  1、靶控输注依托咪酯用于全身麻醉维持的可行性研究  2、内窥镜鼻窦手术中的麻醉问题  3、临床麻醉药理学  4、舒芬太尼麻醉用于心血管手术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5、七氟醚用于成人全身吸入麻醉的随机、开放、多中心、阳性对照临床研究  6、现代麻醉学技术  7、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腰-硬联合麻醉的镇静效应  8、异丙酚加小剂量芬太尼麻醉在门诊短小手术的应用  9、局部神经阻滞麻醉在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中的应用  10、腰-硬联合麻醉在80岁以上高危老年病人骨科手术的应用  11、硬膜外麻醉自控镇痛对剖宫产产妇泌乳功能的影响  12、右美托咪啶在麻醉中的应用  13、针刺麻醉向何处去?:由针刺麻醉(AA)到针刺辅助麻醉(AAA)  14、异丙酚麻醉下行人工流产术的临床观察  15、神经刺激器定位神经阻滞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

中华麻醉学杂志,临床麻醉学杂志 新青年麻醉论坛

麻醉最新论文范文

西维来司钠对体外循环中犬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张红(1)9《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中肺组织ICAM-1表达的影响 张红(1)5《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西维来司钠对体外循环中血浆弹性蛋白酶、补体C3、C4及尿NAG的影响 张红 (1) 2《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尼卡地平、乌拉地尔用于预防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比较 张红(1)12《贵州医药》尼卡地平控制全麻苏醒期恶性血压升高的临床观察 张红(1)10 《遵义医学院学报》小儿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张红(1)8《贵州医药》不同麻醉方法对牵拉胆囊时Q-T离散度的影响 张红(1)8《临床麻醉学杂志》三种麻醉方法在支撑喉镜声带手术中的运用比较 张红(1)8《遵义医学院学报》库血加温对红细胞影响的临床研究 张红(1)1《贵州医药》碳酸利多卡因高位硬膜外阻滞的临床研究 张红(1)2《遵义医学院学报》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张红(2)3《遵义医学院学报》心内直视手术中晶体停博液与含血停博液应用的体会 张红(2)1《遵义医学院学报》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犬血浆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及MDA水平的影响 张红(3) 1《中华麻醉学杂志》获得奖励2007年 遵义医学院教学成果 二等奖 张红(1)2007年 遵义医学院教学成果 三等奖 张红(3)2007年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优秀课件、教案评比 二等奖 张红(1)2007年 遵义医学院优秀科研论文 二等奖 张红(1)2007年 遵义医学院科技进步奖 三等奖 张红(3)

个案报道类文章不可以作为评副高职称的论文。报道不是论文。

【关键词】 新生儿股骨骨折;垂直悬吊牵引;护理新生儿股骨骨折是产伤骨折中最常见的骨折[1],发病率约为13‰[2]。新生儿出生后即行体格检查中很少发现股骨损伤的征象,多在出生后一周内出现伤肢大腿肿胀和不活动,被动活动伤肢引起哭闹等,经X线摄片确诊,平均诊断时间为生后3天(1~21天)[2]。婴幼儿骨骼具有它的特殊性,塑形能力强,愈合快,所以不强求手术复位[3]。医学论文发表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垂直悬吊皮牵引、连衣挽具治疗、夹板固定、腹部固定等。我科采用暖箱内垂直悬吊皮牵引治疗新生儿股骨骨折2例,获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 病例介绍 例1,为G2P2 孕33周臀位顺娩出生男婴,体重2050g,出生3h发现右下肢外展位活动受限,摄片示右股骨中上1/3骨折。因该婴早产,体重轻,皮肤嫩,骨科会诊后予右下肢小夹板固定术,同时吸氧,预防感染营养支持治疗,4天后摄片示“对位不佳”,既改用暖箱内双下肢垂直悬吊海绵贴占皮牵引治疗,住院39天(2004年6月1日—2004年7月9日)摄片示“右侧股骨骨折原发骨痂形成,断端对位良好”,予办理出院。 例2,为G3P3孕36周多胎臀位剖宫产分娩三胎之小,女,体重2300g,Apgar评7分,经加压给氧后评分9分,即拟“早产儿轻度窒息”入新生儿室,入暖箱,同时输液预防感染营养脑细胞支持治疗。5天发现该婴左下肢外展位,左大腿上1/3处肿胀明显,摄片示“左侧股骨干斜行完全性骨折。”骨科会诊后行双下肢悬吊皮牵引治疗住院49天,摄片示“左侧股骨骨折处大量骨痂形成,两断端无明显移位,愈合良好。”予办理出院。 2 治疗方法 我科选用上海合力医疗机械厂生产的8802型婴儿培养箱,调节暖箱适宜温湿度,在暖箱的婴儿足侧顶部正中沿婴儿身体纵轴向两侧各7~8cm处钻一小孔,除去患儿所有衣服,穿纸尿裤,双下肢皮肤清洁后,从婴儿大腿根部沿大腿内侧贴宽胶布,延长超足底约3cm,自制一横弓,内垫硬纸板,横弓中间钻小孔引一牵引线穿暖箱顶端小孔后,两条牵引线相系固定,调整患儿臀部离开箱内床面约2cm,大腿贴宽胶布外两侧用长条形海绵条保护,外加绷带包扎。期间观察患儿下肢轴线与躯干轴线之间的角度不大于90°,分别与固定牵引一周后和二周后,出院前摄片复查,同时在牵引一周左右加用维生素AD钙剂等促骨痂形成。

完全可以看麻醉类(亚洲麻醉科病例研究)的书籍啊,根据别人的论文题目来给自己提供思路撒

麻醉最新论文选题

完全可以看麻醉类(亚洲麻醉科病例研究)的书籍啊,根据别人的论文题目来给自己提供思路撒

麻醉剂的成瘾性以及用量

这个要多和老师交流 交流

我可以帮你

麻醉最新论文题目

我可以帮你

我们这里有医学硕士。希望能够帮到你。

论麻醉量与疼痛感

完全可以看麻醉类(亚洲麻醉科病例研究)的书籍啊,根据别人的论文题目来给自己提供思路撒

麻醉外文文献最新

1麻醉相关药物手册 出版社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本书目录简介 第一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 第二篇作用于周围神经的药物 第三篇作用于心血管系统的药物;2\麻醉科药物手册 作者:沈七襄 出版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主要内容 本书介绍临床麻醉常用药物及围术期有关的药物500种 并结合作者多年来在临床麻醉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积累的经验 对麻醉用药进行了详细论述 每种药物分中英文药名 药理 临床应用 剂型和规格 注意等项 阐述内容全面、查找方便 适于临床医生参考使用。 很多

疼痛是让人很痛苦的事,特别是需要用刀子,把肌肉划开,对病人进行医治的时候,那割肌之痛更是让人难以忍受。几千年来,人类在征服疼痛的道路上,艰难地向前迈进。据各国的文献记载,在人类没有发明有效的麻醉药物以前,医生给病人做外科手术,往往都是把病人牢牢地绑住,使病人不能乱动。当手术时,那撕裂人心的叫声使人惨不忍闻。有的医生也想出了一些减轻病人痛苦的办法,如手术前将病人有病的肢体浸在冰水里,等到冻麻木了再开刀。再不就叫病人喝些烈酒,待其沉醉时再手术。在中国的东汉末年,名医华佗发明了麻沸散,在手术之前给病人服下,使病人昏迷后再进行手术。这虽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麻药,但效果却不理想,仍然疼痛难忍。于是关羽刮骨疗毒时,宁可忍着巨痛也不用麻沸散。从中国传统医学中发展出来的针刺麻醉,曾引起世界医学界的极大重视一般地认为,人类真正征服疼痛的时代是19世纪中期乙醚的发现和使用,说起来还是一段有趣的故事。从中国传统医学中发展出来 的针刺麻醉,曾引起世界医学界的极大重视威廉·摩顿。摩顿经常为患者拔牙,为了减轻被拔牙者的痛苦,他想了很多办法。后来,他偶然发现,患者闻了乙醚味就不会感到疼痛了。于是,每次为患者拔牙时,他都用一块浸了乙醚的手帕盖在患者的鼻子上,结果,找他来拔牙的人络绎不绝,他的门诊顾客盈门。为了保住自己的这一“专利”,摩顿耍了个心眼儿,他把乙醚加进了香料,这样一来,在使用的时候,别人就分辨不出他用的是什么东西,搞不清他的配方了。摩顿拔牙不疼的消息越传越广,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当时麻省有个医学团体组织,这一组织规定,医生行医要光明正大,不准用术人。按照医学伦理学的要求,如果摩顿不公开他的秘密配方,那就是“术”,就停止他行医的权力。后来,摩顿思索再三,在良心的驱使下,向同行们公布了他的秘方,人们这才知道乙醚有如此神奇的功效。经过多次试验证明,乙醚可以用于多种外科手术。1846年10月16日,摩顿在麻省综合医院里首次举行了外科麻醉手术表演。当病人按摩顿的要求深呼几下,吸入麻醉气体后,主刀医生便割下了患者颈部的血管瘤。整个手术持续了30分钟,病人全然不觉疼痛,在场的人无不拍手称奇。从此以后,乙醚麻醉法便走向世界一直使用到今天。1868年,年仅48岁的摩顿去世了。波士顿的市民们在他的纪念碑上刻下了这样一段文字:“他是吸入性麻醉开刀法的创始人。由于他的发明,使开刀的疼痛从这个世界上消失……”

  • 索引序列
  • 麻醉最新论文
  • 麻醉最新论文范文
  • 麻醉最新论文选题
  • 麻醉最新论文题目
  • 麻醉外文文献最新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