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名单怎么找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名单怎么找

发布时间: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名单怎么找

男,1964年9月出生。现任中共重庆大学委员会常委、重庆大学副校长、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负责人、重庆市管理科学与工程首批学术带头人、重庆大学计划财务处处长。兼任重庆大学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中心主任,重庆大学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全国系统动力学会理事,重庆市数量经济学会副会长,重庆市技术经济与管理现代化研究会理事,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改革》、《中外管理》、《重庆大学学报》(英文版)杂志社编委,中国软科学研究会理事、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咨询委员会委员,曾任重庆建设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百货独立董事等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从事战略管理、公司治理、证券投资等专业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1985年7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及海洋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1988年1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工业管理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1991年3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工业管理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1993年7月任重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1995年被遴选为重庆大学为跨世纪青年学术骨干。1992年破格评聘为副教授,1997年破格评聘为教授。1995年4-5月到香港中文大学合作研究,1998年9月至1999年9月作为国家公派高级访问学者到美国伊利诺伊大学(UIUC)国际会计研究中心(CIERA)进修、合作研究。2011年7月,任中共重庆大学委员会常委、重庆大学副校长。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09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十五”规划项目等国家级、部省级及横向课题20项。出版专著5部,在国际、国内学术杂志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60多篇。

你那个班的 我是你们的老师!!!

发表论文的话一般看期刊类别,按高级等级分为1类,2类到5类。一般发表在3类以上就不错了。像这样的期刊很多,我仅就三类的列出来,当然只是自然科学版的,(社科版的如果需要再说):  ISTP收录、国外刊物,自然科学进展,天津大学学报(原名为: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原名为: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理工大学学报,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工业大学学报,西北工业大学学报,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方交通大学学报,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太原理工大学学报,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海军工程大学学报,吉林工业大学学报工学版,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上海理工大学学报,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甘肃工业大学学报(改名为:兰州理工大学学报),桂林工学院学报,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四川大学学报(工学科学版),郑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高技术通讯,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上海大学学报,中国科学基金,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湖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应用科学学报,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昌大学学报(理学版),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版),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湘潭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应用数学和力学,应用概率统计,工程数学学报,运筹学学报,数学的实践与认识,高校应用数学学报A辑,应用数学,数学杂志,生物数学学报,数学研究与评论,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固体力学学报,力学与实践,应用力学学报,实验力学,力学季刊,模糊系统与数学,系统工程,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系统科学与数学,量子光学学报,高能物理与核物理,强激光与粒子束,物理,工程热物理学报,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量子电子学报,液晶与显示,波谱学杂志,应用声学,计算物理,原子核物理评论,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红外与毫米波学报,高压物理学报,低温与超导,低温物理学报,声学技术,质谱学报,噪声与振动控制,光子学报,光谱学与光谱分析,环境化学,分析试验室,化学通报,色谱,分子催化,功能高分子学报,物理化学学报,催化学报,燃料化学学报,电化学,有机化学,分析测试学报,化学试剂,无机化学学报,煤炭转化,化学研究与应用,结构化学,生物多样性,昆虫学报,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动物学研究,遗传,水生生物学报,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兽类学报,人类学学报,植物生理学通讯,实验生物学报,植物学通报,植物研究 ,菌物系统(改名为:菌物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微生物学通报,武汉植物学研究,西北植物学报,广西植物,生命的化学,植物分类学报,动物学杂志,云南植物研究,昆虫分类学报 ,植物生理学报,四川动物,动物分类学报,新型炭材料,复合材料学报,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玻璃钢/复合材料,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材料导报,稀土,材料热处理学报,材料工程,材料科学与工艺,稀有金属,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宇航材料工艺,材料保护,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材料,耐火材料,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煤炭学报,中国矿业大学学报,湘潭矿业学院学报,中国钨业 ,煤田地质与勘探,金属矿山,矿山机械,煤炭科学技术,铀矿冶,煤矿自动化,矿业研究与开发,理化检验——化学分册,钢铁,粉末冶金工业,北京科技大学学报,钢铁研究学报,矿冶工程,硬质合金,冶金自动化,冶金能源,铁合金,焊接学报,特种铸造及有色金属,机械科学与技术,铸造,机械设计,金属热处理,机械传动,振动与冲击,无损检测,制造技术与机床,真空,机械设计与研究,机械强度,传感技术学报,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光学技术,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润滑与密封,液压与气动,铸造技术,工具技术,低温工程,继电器,热加工工艺,机床与液压,流体机械,机械设计与制造,锻压技术,模具工业,压力容器,变压器,焊接,起重运输机械,轴承,工程机械,仪表技术与传感器,内燃机学报,电网技术,电池,电力自动化设备,微特电机,华北电力大学学报,中国电力,动力工程,电力电子技术,电气传动,高电压技术,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燃烧科学与技术,微电机,水力发电学报,电气自动化,高压电器,电机与控制学报,车用发电机,中小型电机,热能动力工程,低压电器,电工技术杂志,汽轮机技术,水力发电,大电机技术,机器人,制造业自动化,光电子•激光,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电波科学学报,探测与控制学报,激光杂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信号处理,压电与声光,应用激光,电子技术应用 ,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红外技术,光电工程,电子元件与材料,光通信技术,微波学报,弹箭与制导学报,激光技术,现代雷达,红外与激光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动化学报,半导体技术,半导体光电,通信技术,微电子学,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管理版),微电子学与计算机,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计算机应用,中文信息学报,计算机与应用化学,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计算机工程与应用,计算机应用研究,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计算机工程与设计,计算机工程,微型机与应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中国塑料,塑料工业,合成树脂及塑料,塑料,现代化工,膜科学与技术,合成纤维,合成纤维工业,化学工程,天然气化工C化学与化工,硅酸盐通报,无机盐工业,合成橡胶工业,日用化学工业,涂料工业,过程工程学报,林产工业,农药,中国医药工业杂志,北京化工大学学报,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橡胶工业,离子交换与吸附,海湖盐与化工,中国陶瓷,棉纺织技术,中国粮油学报,食品科学,印染,制冷学报,中国造纸,中国乳品工业,中国油脂,纺织学报,中国皮革,粮食与饲料工业,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丝绸,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酿酒技术,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城市规划汇刊,建筑结构,给水排水,暖通空调,工业建筑,工程勘察,建筑科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建筑机械,施工技术,建筑技术,四川建筑科学研究,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水处理技术,应用生态学报,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化工环保,环境科学研究,生态学杂志,工业水处理,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资源科学,海洋环境科学,环境科学与技术,农业环境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环境工程,环境与健康杂志,环境污染与防治,中国环境监测,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西北地震学报,地震研究,地球物理学进展,地球科学,地学前缘,地球化学,第四纪研究,地球学报,地球科学进展,古生物学报,中国沙漠,地质科技情报,地质与勘探,现代地质,成都理工学院学报,高校地质学报,地层学杂志,矿物岩石,岩石矿物学杂志,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中国岩溶,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干旱区地理,冰川冻土,地理学与国土研究,山地学报,地理科学进展,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干旱区研究,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中国药理学通报,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中国新药杂志,中国抗生素杂志,中国药房,中国医院药学杂志,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沈阳药科大学学报,中国药科大学学报,华西药学杂志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名单怎么找到

学校隶属关系:教育部 电话:023-65120727 65120737学校所在地:重庆市沙坪坝沙北街83号 传真:023-65123511邮政编码:400045 网址:http://电子邮件:cqwgl@ iahnew@一、含地质类专业院系和专业设置重庆大学创办于1929年,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是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并闻名国内外,2000年与重庆建筑大学、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新的重庆大学,为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曾在学校任教,为我校地质类学科留下了光荣的办学历史与宝贵的精神财富。重庆大学设置地矿学科(工学)及含地学类相关学科的院系主要有:土木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建筑城规学院等;设置的地矿学科(工学)本科专业有矿物资源工程(采矿工程),含地学类相关学科本科专业设置有土木工程、环境工程与环境科学、工程(建设)管理、城市规划等。培养地学研究生的学科为矿物资源工程、地质工程,其专业为采矿工程与地质工程;培养地学相关学科研究生的学科有环境工程与环境科学、土木工程、工程(建设)管理、城市规划等,其专业设置分别为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岩土工程、工程(建设)管理、城市规划等。二、地质类教师队伍现状及队伍建设地质类教师队伍现状(地质工程与采矿工程学科)地质类教师队伍现状(含地质工程与采矿工程学科)如表1所示。表1 教师状况统计表其中,教师队伍学历结构如图1所示。图1 教师学历结构图目前,该学科相关研究领域有院士1名(采矿工程学科),博士生导师9名(其中采矿工程7名、地质工程2名)。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重庆大学长期以来十分重视该学科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近期该学科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有:1)于2000年开始实施重庆大学地质工程学科点建设与发展规划(2000~2005),按“规划”实施本学科点学术队伍建设规划。2)2000年给予地质工程学科教改项目重点资助(金额3万元),现已进入结题阶段。3)2001年由土木工程学院资助该学科青年教师自选科研课题1项(资助金额4万元)。4)2001年制订了该学科青年教师进修计划,于2002~2005年期间每年资助1~2名青年教师去国外或国内如中国地质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地质类高等学校进修。5)2002年为该学科副教授以上教师配备个人办公室、电脑等配套办公条件。三、人才培养地质类本科专业招生情况及毕业生流向原重庆建筑大学自1980年开始招收地质工程专业(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方向)本科生。经四年调整后,于1985、1986、1987、1988年又连续招收四届学生。总体教学质量优良,特别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历届学生毕业后受到用人单位好评。如80级学生中,获博士学位3人,硕士学位5人,大多数已获高级职称,有近半数人担任勘察部门院、所、室一级负责人,成为生产、科研、教学单位的骨干。85级毕业生中,28人中担任副局长、副院长、科室负责人的有9人,考取岩土工程师、结构工程师、建筑师、房地产估价师注册资格的有17人。为适应市场经济竞争日益加剧,学生参加工作后努力成为多面手,适应能力很强。根据国家调整专业设置精神的要求,自1991年以来,地质工程专业改为建筑工程专业岩土工程方向及基础工程方向,该专业已于1995年、2001年两次通过国家专业评估,属于全国首批通过专业评估的十所高等院校之一。采矿工程专业是重庆大学最早设立的专业之一,也是全国最早设立采矿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之一,该学科领域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办学至今每年招收本科学生2~4个教学班(60~120人),毕业学生遍布全国乃至国外各相关学科领域,也为祖国采矿工程领域培养了不少的杰出人才。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及专业人才培养情况重庆大学含地学类相关学科本科专业设置有土木工程、环境工程与环境科学、工程(建设)管理、城市规划等专业。这些专业培养的均为建筑类与环境安全类相关工程学科的复合型人才。这些专业均是重庆大学最早或较早设置的本科招生专业,自设置以来,以上各专业的本科招生情况大致如表2所示。表2 各专业招生人数统计表地质类研究生年招生情况及毕业生流向重庆大学培养地学研究生的学科为地质工程、矿物资源工程,其专业为地质工程与采矿工程;培养地学相关学科研究生的学科有土木工程、环境工程与环境科学、工程(建设)管理、城市规划等,其专业设置分别为岩土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工程(建设)管理、城市规划等。作为岩土工程专业方向之一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方向至1999年已培养硕士生6人,其中3人在高校任教,有2人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于2000年设立地质工程硕士学位授予点后,至今已招收(在读)硕士研究生6人。采矿工程专业也是重庆大学最早招收研究生的学科之一,至今每年招收硕士生6~10名,博士生8~12名,毕业研究生遍布国内外相关学科领域,其中不少做出了十分突出的成绩。为保证研究生质量,使本专业培养的研究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在专业方面应掌握坚实的数学、力学、地质学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前沿领域;熟悉地质工程领域内常用的测试、实验分析技术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或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在地质工程项目的设计勘察、工艺优化、施工项目管理与决策等方面的某个方向上解决具有一定难度的工程实际问题,能独立组织地质工程项目的施工或工程评价;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学风严谨。地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能够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从事本专业或相邻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或生产部门的相应工程技术工作。四、办学优势与特色办学优势与特色办学优势与特色主要体现在:重庆大学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较大的综合性的办学规模、雄厚的师资力量、优越的办学条件、良好的校风学风、活跃的对外交流,以及按“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提高素质”的要求设计的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和成效重庆大学教学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主要有如下几方面:导师制、选课制、辅修与攻读第二专业制、弹性学制、选择专业制、优异生制、推免研究生制等。本学科除以上教学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外,近期教改主要成效具体体现在:①工程地质学网络课程建设项目申报;②地质工程硕士学位授予点的申报并获批准;③重庆大学地质工程学科点建设与发展规划制订与实施;④工程地质学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及教学手段;⑤实验室与野外现场实习相结合的动手能力培养方式。五、学科建设国家级重点学科地质类相关的国家级重点学科有: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土木工程学科,设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一个博士后流动站、6个博士点、10个硕士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西南能矿资源开发利用及三峡库区环境保护学科,设有一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博士点、8个硕士点。省部级重点学科我校地质类相关的省部级重点学科有:采矿工程、岩土力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管理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等学科。六、实验室建设就土木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而言,国家级与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主要包括:西南资源开发与环境灾害控制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能矿资源开发及三峡库区环境损伤与工程灾害实验室、岩土工程实验室、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实验中心等重庆市重点实验室。此外,土木工程学院拥有包括工程地质及地基基础实验室在内的岩土工程与结构工程两个实验教学中心,三个计算机网络中心,一个省级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其中地质工程专业拥有专业实验室面积2 m2,拥有万元以上仪器设备20 台(件),仪器设备值合计7万元。本学科实验室配备的主要大型仪器设备情况如表3所示。表3 实验室所配备的仪器设备一览表以上实验室及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对外能承接各种试验、工程检测及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等相关业务,也是教师进行科研及培养研究生的重要园地。七、“九五”以来科学研究简况“九五”以来科学研究(包括教育科学研究)情况表4 土木工程学院相关学科“九五”以来完成主要科研项目一览表表5 土木工程学院“九五”以来获奖项目目前承担的重大科研项目表6 土木工程学院目前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八、国际交流与合作建立有固定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国家和地区重庆大学长期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和中国香港地区的近70所知名大学建立了固定的合作关系。合作办学与合作科研情况重庆大学聘请了冯元祯、田长霖等近100位国外著名学者任名誉教授和顾问教授;邀请了杨振宁、李政道、陈省身、吴家玮、林同炎等国际著名学者在内的600多位专家、学者来校教学和进行学术交流。学校每年要选派学生和教师赴美国、日本、法国、加拿大等国留学、访问,同时也要接受一大批来自世界各国的留学生来校学习。地质类相关学科近期国际合作与交流有:1997国际环境岩土工程与岩石力学会议,与香港大学联合科研项目“土钉在香港重庆两地斜坡加固中的对比研究”等。在国际学术机构中任职情况土木工程学院朱可善、吴德伦教授为IRSM(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会员,阴可副教授为SEG(国际地球物理勘探学学会)会员。九、出版机构及出版物重庆大学拥有1个出版社,7种定期出版在全国发行的专业学术刊物,即:土木建筑类的地下空间、重庆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其他出版物,如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重庆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高等建筑教育、室内装饰。(撰稿:文海家)

朱庆生[重庆大学教授] -现任职务朱庆生同志是中国计算机学会和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目前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兼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和多媒体专委会常委,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全国核心刊物《计算机科学》和《重庆大学学报(英文版)》杂志编委,重庆市计算机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重庆市信息化领导小组咨询专家,重庆市自然科学类职称评审委员会成员。 所获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名单怎么找啊

学校隶属关系:教育部 电话:023-65120727 65120737学校所在地:重庆市沙坪坝沙北街83号 传真:023-65123511邮政编码:400045 网址:http://电子邮件:cqwgl@ iahnew@一、含地质类专业院系和专业设置重庆大学创办于1929年,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是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并闻名国内外,2000年与重庆建筑大学、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新的重庆大学,为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曾在学校任教,为我校地质类学科留下了光荣的办学历史与宝贵的精神财富。重庆大学设置地矿学科(工学)及含地学类相关学科的院系主要有:土木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建筑城规学院等;设置的地矿学科(工学)本科专业有矿物资源工程(采矿工程),含地学类相关学科本科专业设置有土木工程、环境工程与环境科学、工程(建设)管理、城市规划等。培养地学研究生的学科为矿物资源工程、地质工程,其专业为采矿工程与地质工程;培养地学相关学科研究生的学科有环境工程与环境科学、土木工程、工程(建设)管理、城市规划等,其专业设置分别为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岩土工程、工程(建设)管理、城市规划等。二、地质类教师队伍现状及队伍建设地质类教师队伍现状(地质工程与采矿工程学科)地质类教师队伍现状(含地质工程与采矿工程学科)如表1所示。表1 教师状况统计表其中,教师队伍学历结构如图1所示。图1 教师学历结构图目前,该学科相关研究领域有院士1名(采矿工程学科),博士生导师9名(其中采矿工程7名、地质工程2名)。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重庆大学长期以来十分重视该学科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近期该学科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有:1)于2000年开始实施重庆大学地质工程学科点建设与发展规划(2000~2005),按“规划”实施本学科点学术队伍建设规划。2)2000年给予地质工程学科教改项目重点资助(金额3万元),现已进入结题阶段。3)2001年由土木工程学院资助该学科青年教师自选科研课题1项(资助金额4万元)。4)2001年制订了该学科青年教师进修计划,于2002~2005年期间每年资助1~2名青年教师去国外或国内如中国地质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地质类高等学校进修。5)2002年为该学科副教授以上教师配备个人办公室、电脑等配套办公条件。三、人才培养地质类本科专业招生情况及毕业生流向原重庆建筑大学自1980年开始招收地质工程专业(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方向)本科生。经四年调整后,于1985、1986、1987、1988年又连续招收四届学生。总体教学质量优良,特别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历届学生毕业后受到用人单位好评。如80级学生中,获博士学位3人,硕士学位5人,大多数已获高级职称,有近半数人担任勘察部门院、所、室一级负责人,成为生产、科研、教学单位的骨干。85级毕业生中,28人中担任副局长、副院长、科室负责人的有9人,考取岩土工程师、结构工程师、建筑师、房地产估价师注册资格的有17人。为适应市场经济竞争日益加剧,学生参加工作后努力成为多面手,适应能力很强。根据国家调整专业设置精神的要求,自1991年以来,地质工程专业改为建筑工程专业岩土工程方向及基础工程方向,该专业已于1995年、2001年两次通过国家专业评估,属于全国首批通过专业评估的十所高等院校之一。采矿工程专业是重庆大学最早设立的专业之一,也是全国最早设立采矿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之一,该学科领域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办学至今每年招收本科学生2~4个教学班(60~120人),毕业学生遍布全国乃至国外各相关学科领域,也为祖国采矿工程领域培养了不少的杰出人才。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及专业人才培养情况重庆大学含地学类相关学科本科专业设置有土木工程、环境工程与环境科学、工程(建设)管理、城市规划等专业。这些专业培养的均为建筑类与环境安全类相关工程学科的复合型人才。这些专业均是重庆大学最早或较早设置的本科招生专业,自设置以来,以上各专业的本科招生情况大致如表2所示。表2 各专业招生人数统计表地质类研究生年招生情况及毕业生流向重庆大学培养地学研究生的学科为地质工程、矿物资源工程,其专业为地质工程与采矿工程;培养地学相关学科研究生的学科有土木工程、环境工程与环境科学、工程(建设)管理、城市规划等,其专业设置分别为岩土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工程(建设)管理、城市规划等。作为岩土工程专业方向之一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方向至1999年已培养硕士生6人,其中3人在高校任教,有2人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于2000年设立地质工程硕士学位授予点后,至今已招收(在读)硕士研究生6人。采矿工程专业也是重庆大学最早招收研究生的学科之一,至今每年招收硕士生6~10名,博士生8~12名,毕业研究生遍布国内外相关学科领域,其中不少做出了十分突出的成绩。为保证研究生质量,使本专业培养的研究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在专业方面应掌握坚实的数学、力学、地质学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前沿领域;熟悉地质工程领域内常用的测试、实验分析技术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或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在地质工程项目的设计勘察、工艺优化、施工项目管理与决策等方面的某个方向上解决具有一定难度的工程实际问题,能独立组织地质工程项目的施工或工程评价;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学风严谨。地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能够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从事本专业或相邻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或生产部门的相应工程技术工作。四、办学优势与特色办学优势与特色办学优势与特色主要体现在:重庆大学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较大的综合性的办学规模、雄厚的师资力量、优越的办学条件、良好的校风学风、活跃的对外交流,以及按“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提高素质”的要求设计的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和成效重庆大学教学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主要有如下几方面:导师制、选课制、辅修与攻读第二专业制、弹性学制、选择专业制、优异生制、推免研究生制等。本学科除以上教学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外,近期教改主要成效具体体现在:①工程地质学网络课程建设项目申报;②地质工程硕士学位授予点的申报并获批准;③重庆大学地质工程学科点建设与发展规划制订与实施;④工程地质学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及教学手段;⑤实验室与野外现场实习相结合的动手能力培养方式。五、学科建设国家级重点学科地质类相关的国家级重点学科有: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土木工程学科,设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一个博士后流动站、6个博士点、10个硕士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西南能矿资源开发利用及三峡库区环境保护学科,设有一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博士点、8个硕士点。省部级重点学科我校地质类相关的省部级重点学科有:采矿工程、岩土力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管理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等学科。六、实验室建设就土木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而言,国家级与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主要包括:西南资源开发与环境灾害控制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能矿资源开发及三峡库区环境损伤与工程灾害实验室、岩土工程实验室、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实验中心等重庆市重点实验室。此外,土木工程学院拥有包括工程地质及地基基础实验室在内的岩土工程与结构工程两个实验教学中心,三个计算机网络中心,一个省级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其中地质工程专业拥有专业实验室面积2 m2,拥有万元以上仪器设备20 台(件),仪器设备值合计7万元。本学科实验室配备的主要大型仪器设备情况如表3所示。表3 实验室所配备的仪器设备一览表以上实验室及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对外能承接各种试验、工程检测及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等相关业务,也是教师进行科研及培养研究生的重要园地。七、“九五”以来科学研究简况“九五”以来科学研究(包括教育科学研究)情况表4 土木工程学院相关学科“九五”以来完成主要科研项目一览表表5 土木工程学院“九五”以来获奖项目目前承担的重大科研项目表6 土木工程学院目前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八、国际交流与合作建立有固定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国家和地区重庆大学长期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和中国香港地区的近70所知名大学建立了固定的合作关系。合作办学与合作科研情况重庆大学聘请了冯元祯、田长霖等近100位国外著名学者任名誉教授和顾问教授;邀请了杨振宁、李政道、陈省身、吴家玮、林同炎等国际著名学者在内的600多位专家、学者来校教学和进行学术交流。学校每年要选派学生和教师赴美国、日本、法国、加拿大等国留学、访问,同时也要接受一大批来自世界各国的留学生来校学习。地质类相关学科近期国际合作与交流有:1997国际环境岩土工程与岩石力学会议,与香港大学联合科研项目“土钉在香港重庆两地斜坡加固中的对比研究”等。在国际学术机构中任职情况土木工程学院朱可善、吴德伦教授为IRSM(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会员,阴可副教授为SEG(国际地球物理勘探学学会)会员。九、出版机构及出版物重庆大学拥有1个出版社,7种定期出版在全国发行的专业学术刊物,即:土木建筑类的地下空间、重庆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其他出版物,如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重庆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高等建筑教育、室内装饰。(撰稿:文海家)

主任委员:欧可平副主任委员:赵修渝 舒立春张卫国 张宗益 杨清明编委会委员:龙 彬 许明月刘国辉吕 屏 任 宏 李 志李 红 余谓深 孟卫东吴绍琪 陈仲常 陈 迅郑小林 佟瑞敏 周 明敖依昌 梁 平 黄锡生曾文革曾国平 彭晓东彭建国蒲勇健主 编:赵修渝副 主 编:彭建国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名单怎么找不到

主任委员:欧可平副主任委员:赵修渝 舒立春张卫国 张宗益 杨清明编委会委员:龙 彬 许明月刘国辉吕 屏 任 宏 李 志李 红 余谓深 孟卫东吴绍琪 陈仲常 陈 迅郑小林 佟瑞敏 周 明敖依昌 梁 平 黄锡生曾文革曾国平 彭晓东彭建国蒲勇健主 编:赵修渝副 主 编:彭建国

男,1964年9月出生。现任中共重庆大学委员会常委、重庆大学副校长、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负责人、重庆市管理科学与工程首批学术带头人、重庆大学计划财务处处长。兼任重庆大学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中心主任,重庆大学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全国系统动力学会理事,重庆市数量经济学会副会长,重庆市技术经济与管理现代化研究会理事,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改革》、《中外管理》、《重庆大学学报》(英文版)杂志社编委,中国软科学研究会理事、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咨询委员会委员,曾任重庆建设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百货独立董事等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从事战略管理、公司治理、证券投资等专业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1985年7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及海洋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1988年1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工业管理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1991年3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工业管理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1993年7月任重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1995年被遴选为重庆大学为跨世纪青年学术骨干。1992年破格评聘为副教授,1997年破格评聘为教授。1995年4-5月到香港中文大学合作研究,1998年9月至1999年9月作为国家公派高级访问学者到美国伊利诺伊大学(UIUC)国际会计研究中心(CIERA)进修、合作研究。2011年7月,任中共重庆大学委员会常委、重庆大学副校长。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09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十五”规划项目等国家级、部省级及横向课题20项。出版专著5部,在国际、国内学术杂志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60多篇。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名单

初审过程也很慢,盲审更夸张,半年多,倒了八辈子霉遇见这种辣鸡期刊。不过是基于这两年的情况,以前外审可能还正常吧,现在就是个辣鸡。

我的昨天刚交钱,问了一下已经排到明年第四期了(8月左右见刊),本校的相对好发,外面的估计会比较严一点

你好,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CSCD,也是北大核心期刊。

  • 索引序列
  •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名单怎么找
  •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名单怎么找到
  •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名单怎么找啊
  •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名单怎么找不到
  •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名单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