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投稿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投稿

发布时间: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投稿

[1]陈雪 由《草枕》解读夏目漱石的非人情美学[J] 滁州学院学报, 2009,(01) [2]吕兴师,王正东 论夏目漱石的前期创作[J] 丹东师专学报, 2002,(01) [3]朱丽仙 《我是猫》中猫在文本结构中的意义[J]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08,(S1) [4]陈占彪 《野草》与《十夜梦》形式论[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4) [5]李琴 夏目漱石和《我是猫》[J] 科技信息, 2009,(14) [6]陈占彪,陈占宏 鲁迅与夏目漱石写作的心理背景[J] 南都学坛, 2005,(06) [7]夏爱元 试论夏目漱石的知识分子情结[J] 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 2009,(05) [8]谭艳红 简论夏目漱石的散文诗《梦十夜》[J]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9,(06) [9]牛立忠 猫眼中的世界——从夏目漱石的《我是猫》看日本社会[J] 作家, 2009,(20) [10]江静 无学祖元《临剑颂》源流考[J] 文献, 2010,(01) [1] 管永翔 猫眼看世界[J] 语文世界(蓝B版), 2001,(Z1) [2] 宋馨华 读夏目漱石的《我是猫》[J]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2,(03) [3] 王秀珍 夏目漱石创作风格的展开[J] 日本问题研究, 1996,(01) [4] 李艳梅 夏目漱石笔下的知识分子[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3,(02) [5] 王霞 论日本近现代文学巨匠夏目漱石——化愤怒为嘲笑,化嘲笑为利刃的夏目漱石[J]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07,(07) [6] 蓝泰凯 日本近代文学的奠基者——夏目漱石及其创作[J] 贵阳金筑大学学报, 2000,(04) [7] 封家骞 略论夏目漱石的汉诗[J] 桂林市教育学院学报, 1997,(01) [8] 雨霏 “猫眼”里的冷暖人生——夏目漱石[J] 中文自修, 2006,(12) [9] 蓝泰凯 夏目漱石的爱情三部曲[J] 贵州社会科学, 2000,(06) [10] 夏爱元 晦涩家庭中的孤苦学者——试析夏目漱石《行人》中的一郎形象[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5,(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1]李光贞 《我是猫》与批判现实主义[J] 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1,(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0 条[1]陈雪 由《草枕》解读夏目漱石的非人情美学[J] 滁州学院学报, 2009,(01) [2]吕兴师,王正东 论夏目漱石的前期创作[J] 丹东师专学报, 2002,(01) [3]章小叶 《我是猫》与《狂人日记》表现手法之比较[J]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06,(01) [4]刘婧 《我是猫》与夏目漱石的文明批判[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5]李光贞 从早期三部曲看夏目漱石的情感世界[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01) [6]李炜,庄凤英 论翻译中导致误译的因素[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04) [7]陈占彪 《野草》与《十夜梦》形式论[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4) [8]张碧波 实现川端文学虚实合一的媒介——《雪国》、《古都》中镜子的作用[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20) [9]李琴 夏目漱石和《我是猫》[J] 科技信息, 2009,(14) [10]陈占彪,陈占宏 鲁迅与夏目漱石写作的心理背景[J] 南都学坛, 2005,(06)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1]刘宏多 夏日漱石早期创作中的思想矛盾──试析《我是猫》与《旅宿》[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03)

罗伯特•波拉尼奥《2666》赫尔塔·米勒《一只苍蝇飞过半个森林》(2003年)、《我携带我所拥有的一切》(2009)、《国王鞠躬并屠杀》(2003)、《发鬓间住着一位女士》(2002)英国小说家哈尼夫·库雷西《母亲的春天》(The Mother,2003)和《末路爱神》(Venus,2006)秘鲁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长篇小说《公羊的节日》(又译《元首的幽会》2000)、《天堂的另一个街角》(2003)、《坏女孩的恶作剧》(2006)和《凯尔特人之梦》(2010)等。

著作:  1、《陆九渊门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8月出版。  2、《心海禅舟-宋明心学与禅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4月出版。  3、《晚明狂禅思潮与文学思想研究》,巴蜀书社2007年11月出版。  4、《林兆恩与<三教开迷归正演义>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2011年9月论文:  1、《“诗法禅机,悟同而道别”-谢臻与佛教》,《文学遗产》2010年第2期。  2、《鲁迅辑佚<俗说>辨疑》,《鲁迅研究月刊》2010年第4期  3《禅学与杨简心学诗》,《东亚文学与文化研究》第一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4、《陈献章与道教、佛教考》,《宗教学研究》2009年第1期  5、《林兆恩与左派王学三教论比较》,《东方论坛》2009年第2期  6、《陆九渊与禅学》,《东方论坛》2008年第1期  7、《晚明狂禅思潮的治世思想与文学》,《青大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8、《周汝登与佛教》,(台湾)《普门学报》2008年第3期  9、《明代心学与禅学思想的发展》,载《宗教思想史论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  10、《研究明代佛教思想要重视心学》,《南开学报》2007年第3期;  11、《晚明狂禅思潮中特立行为方式的思想史意义》,《东方论坛》2007年第2期;  12、《袁宗道禅学交游考》,载《文学与宗教》,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年版。  13、《佛教与罗钦顺的诗歌》,《青岛大学师范学报》2006年第4期;  14、《十年磨一剑,佛学出新篇》,《东方论坛》2006年第1期;  15、《袁宗道与晚明的禅宗和净土宗》,《东方论坛》2006年第2期;  16、《佛教与袁宗道的文学革新》,《青岛大学师范学报》2006年第1期;  17、《<即墨县志>中<崂山志>未收诗》,《崂山研究》2006年辑;  18、《狂禅思潮中的禅儒互释》,《东方论坛》2005年第3期;  19、《狂禅思潮的三教论》,《青岛大学师范学报》2005年第1期;  20、《晚明狂禅考》,《南开学报》2004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考K24第4期转载;  21、《罗汝芳与祖师禅》,(台湾)《普门学报》总第21期,2004年5月;  22、《禅宗壁观法门与晚明人文思潮的破是非论》,《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23、《由仁义行:一个重新认识晚明人文思潮的角度》,《东方论坛》2004年第1期;  24、《<佛教与晚明文学思潮>评介》,北京大学东方研究院《华林》第三卷,2004年1月;  25、《魏晋南北朝士人在实践中对维摩形象的参照》,韩国《东亚人文学》2002年1月期;  26、《评<儒释道与晚明文学思潮>》,台湾《普门学报》总第七期,2002年1月;  27、《周群<儒释道与晚明文学思潮>》,北京大学东方研究院《华林》第二卷,2002年1月。  28、《耶合是道:利玛窦对中国佛教早期传播经验的借鉴》,《天津社会科学》2000年第六期  29《利玛窦与西洋美术之输入中国》,《文史知识》1999年第5期  30《林兆恩与<三教开迷归正演义>》,《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31《以道事君:方孝孺与明初政治文化》,《东方论坛》2011年第2期项目:  1、明代中后期心学、禅学与文学思想研究,山东省社科基金,2008年。  2、中印佛教文学比较研究,国家社科基金,第二位,2011年  3、林兆恩与《三教开迷归正演义》研究,山东省教育厅,9-7。  4、魏晋南北朝大文学史,教育部重点项目,第五位,2011年  5、晚明狂禅思潮与文学思想研究,青岛大学,9-9。获奖  《陆九渊门人》获青岛市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2010年

《“吃人”叙事的历史变形记》 《文艺研究》2014年第4期,《新华文摘》2014年第13期全文转载; 《人大复印资料》2014年第7期全文转载《论新时期初期小说的“人民”话语》,《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年第6期《民间形式向民族形式转型的标志——从“新秧歌剧”到“新歌剧”》,《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年第8期《如何“现代”,怎样“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8年第2期《评陈军著<戏剧文学与剧院剧场——以“郭、老、曹”与北京人艺为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年第6期《重新体味“小感触”中的大时代与大境界》,《鲁迅研究月刊》2012年第12期《当代文学史写作:方法、可能与限度》,《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第5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4年第6期全文转载《“历史”的镜像:在现代化的视野中》,《扬子江评论》2009年第4期《宏大叙事视野里的“鲁剧”地域美学阐释》,《东岳论丛》2014年第3期《民间文化与莫言小说的传奇性》,《文艺争鸣》2004年第6期《人学:马克思的美学基点及其归宿》,《内蒙古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敞开与遮蔽:文学史叙述方法及其限度》,《云梦学刊》2004年第6期,《社会科学报》2006年12月6日摘要,全文收入余三定主编《当代学术史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全文收入王万森、刘新锁主编《文学历史的跟踪:1980年以来的中国当代文学史著述史料辑》,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穿越文化的心灵遇合与理性评判》,《回族研究》2002年第3期《论〈茶馆〉的现代性》,《艺术百家》2005年第2期《新视阈中的可能性探寻》,《中国图书评论》2003年第4期《论废名小说中的儒家文化意识》《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第3期《论新时期中后期小说中的“结构”意识形态》,《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第2期《革命时代的生活与文学之美——<这边风景>简论》,《东方论坛》2014年第1期《中国现代性与“新时期”小说的自我认同》,《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年第4期《“情”的政治与抒情的政治学:20世纪中国政治抒情诗》,《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诗·革命·历史:革命叙事诗的诗学政治化阐释——兼论李季的叙事诗创作》,《东方论坛》2012年第5期《“五四”启蒙传统的回归与重构——“新时期”初期小说的启蒙认同困境及其叙事表征(之三)》,《社会科学论坛》2012年第6期《中国现代性悖论语境中的思考与写作》,《海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1年第12期。《“新时期”知识分子的认同建构及其叙事表征》,《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10期。《“人民”话语中的“个体”言说困局——“新时期”初期小说的启蒙认同困境及其叙事表征(之二)》,《社会科学论坛》2011年第10期。《“人学”话语与“人民”话语的纠结——“新时期”初期小说的启蒙认同困境及其叙事表征》,《社会科学论坛》2011年第3期。《19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叙事的认同危机:语言视角的考察》,《东方论坛》2011年第4期。《叙事的耗散与主体的困境——19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叙事的自我建构与认同危机》,《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论中国现代散文的语言艺术》,《石家庄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充满张力的寓言化叙事》,《鲁迅新论》,姜振昌、刘增人主编《鲁迅新论》(第一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暴虐”与“复仇”:奴隶时代的心理证词》,姜振昌、刘增人主编《鲁迅新论》(第一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乡土中国的情感记忆及悖论性生命体验——重读<朝花夕拾>》,姜振昌、刘增人主编《鲁迅新论》(第二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镜像自我与语言建构的主体》,温奉桥主编《文学的医心》,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拆除深度与意义的重建》,《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第11期。《“寻根”作家的认同焦虑与构建“文化中国”的难局》,《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第21期。《“日常生活”叙事与跨世纪中国小说的自我认同》,《东方论坛》2010年第2期。《<黄鹂声声带血鸣——孙犁抗日小说研究>的方法论启示》,《东方论坛》2010年第5期。《当前青少年学生文学阅读调查研究》,《上海商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叙事的自我认同及其危机:1980年代与1990年代小说的辩证》,《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构建现代性进程中的乡土中国形象》,《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新世纪小说的影像化叙事批判》《东方论坛》2009年第4期《文学话语与新闻话语的纠结——论新世纪小说的认同危机》,《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11期。《传媒景深中的中国现代文学景观》,《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新世纪小说的新闻化叙事批判》,《东方论坛》2008年第3期《追索欲望时代的精神可能》,《青岛文学》2008年第5期《反思传统与悼念青春的孤本书写》,《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现代文学批评本体的寻绎及其文化阐释》,《东方论坛》2013年第4期。《论中国当代文学史教学中的“文史结合”问题》,《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大时代”的文学批评和大视野的历史图绘》,《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11期。《天雨海风叙乡愁——读余光中散文〈听听那冷雨〉》,《贵州文史丛刊》2005年第1期《传奇;莫言小说的叙事资源与美学特征》,《唐都学刊》2005年第1期《论中国当代小说中的“日常生活”叙事》,《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日常生活”叙事: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性写作的主体意识》,《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论中国现代散文的“情”“志”之美》,《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论先锋小说的崛起及其艺术影响》,《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充满张力的寓言化叙事——重读〈孔乙己〉》,《社会科学论坛》2004年第1期《“酷虐”与“复仇”:奴隶时代的心理证词》,《社会科学论坛》2004年第7期《“自我”的镜像:徘徊于建构与解构之间》,《泰山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美学视角及其归宿》,《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论中国现代散文小品的艺术流变》,《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3期《论“文化寻根”小说的渊源及价值取向》,《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诗”与“生活”之间——论中国现代散文的语言个性》,《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寻求“自我”生成的历史基点》,《泰山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镜中飞翔:现代性文化语境中“自我”的重建》,《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故乡记忆与儒禅文化精神》,《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现实处境与突围策略——论90年代女性写作》,《青岛化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4期《世俗之相的摹写》,《青岛文学》2000年第5期《对话意识与狂欢化写作》,《鸭绿江》1998年第5期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吃人”叙事的历史变形记》 《文艺研究》2014年第4期,《新华文摘》2014年第13期全文转载; 《人大复印资料》2014年第7期全文转载《论新时期初期小说的“人民”话语》,《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年第6期《民间形式向民族形式转型的标志——从“新秧歌剧”到“新歌剧”》,《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年第8期《如何“现代”,怎样“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8年第2期《评陈军著<戏剧文学与剧院剧场——以“郭、老、曹”与北京人艺为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年第6期《重新体味“小感触”中的大时代与大境界》,《鲁迅研究月刊》2012年第12期《当代文学史写作:方法、可能与限度》,《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第5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4年第6期全文转载《“历史”的镜像:在现代化的视野中》,《扬子江评论》2009年第4期《宏大叙事视野里的“鲁剧”地域美学阐释》,《东岳论丛》2014年第3期《民间文化与莫言小说的传奇性》,《文艺争鸣》2004年第6期《人学:马克思的美学基点及其归宿》,《内蒙古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敞开与遮蔽:文学史叙述方法及其限度》,《云梦学刊》2004年第6期,《社会科学报》2006年12月6日摘要,全文收入余三定主编《当代学术史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全文收入王万森、刘新锁主编《文学历史的跟踪:1980年以来的中国当代文学史著述史料辑》,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穿越文化的心灵遇合与理性评判》,《回族研究》2002年第3期《论〈茶馆〉的现代性》,《艺术百家》2005年第2期《新视阈中的可能性探寻》,《中国图书评论》2003年第4期《论废名小说中的儒家文化意识》《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第3期《论新时期中后期小说中的“结构”意识形态》,《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第2期《革命时代的生活与文学之美——<这边风景>简论》,《东方论坛》2014年第1期《中国现代性与“新时期”小说的自我认同》,《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年第4期《“情”的政治与抒情的政治学:20世纪中国政治抒情诗》,《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诗·革命·历史:革命叙事诗的诗学政治化阐释——兼论李季的叙事诗创作》,《东方论坛》2012年第5期《“五四”启蒙传统的回归与重构——“新时期”初期小说的启蒙认同困境及其叙事表征(之三)》,《社会科学论坛》2012年第6期《中国现代性悖论语境中的思考与写作》,《海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1年第12期。《“新时期”知识分子的认同建构及其叙事表征》,《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10期。《“人民”话语中的“个体”言说困局——“新时期”初期小说的启蒙认同困境及其叙事表征(之二)》,《社会科学论坛》2011年第10期。《“人学”话语与“人民”话语的纠结——“新时期”初期小说的启蒙认同困境及其叙事表征》,《社会科学论坛》2011年第3期。《19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叙事的认同危机:语言视角的考察》,《东方论坛》2011年第4期。《叙事的耗散与主体的困境——19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叙事的自我建构与认同危机》,《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论中国现代散文的语言艺术》,《石家庄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充满张力的寓言化叙事》,《鲁迅新论》,姜振昌、刘增人主编《鲁迅新论》(第一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暴虐”与“复仇”:奴隶时代的心理证词》,姜振昌、刘增人主编《鲁迅新论》(第一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乡土中国的情感记忆及悖论性生命体验——重读<朝花夕拾>》,姜振昌、刘增人主编《鲁迅新论》(第二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镜像自我与语言建构的主体》,温奉桥主编《文学的医心》,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拆除深度与意义的重建》,《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第11期。《“寻根”作家的认同焦虑与构建“文化中国”的难局》,《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第21期。《“日常生活”叙事与跨世纪中国小说的自我认同》,《东方论坛》2010年第2期。《<黄鹂声声带血鸣——孙犁抗日小说研究>的方法论启示》,《东方论坛》2010年第5期。《当前青少年学生文学阅读调查研究》,《上海商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叙事的自我认同及其危机:1980年代与1990年代小说的辩证》,《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构建现代性进程中的乡土中国形象》,《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新世纪小说的影像化叙事批判》《东方论坛》2009年第4期《文学话语与新闻话语的纠结——论新世纪小说的认同危机》,《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11期。《传媒景深中的中国现代文学景观》,《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新世纪小说的新闻化叙事批判》,《东方论坛》2008年第3期《追索欲望时代的精神可能》,《青岛文学》2008年第5期《反思传统与悼念青春的孤本书写》,《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现代文学批评本体的寻绎及其文化阐释》,《东方论坛》2013年第4期。《论中国当代文学史教学中的“文史结合”问题》,《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大时代”的文学批评和大视野的历史图绘》,《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11期。《天雨海风叙乡愁——读余光中散文〈听听那冷雨〉》,《贵州文史丛刊》2005年第1期《传奇;莫言小说的叙事资源与美学特征》,《唐都学刊》2005年第1期《论中国当代小说中的“日常生活”叙事》,《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日常生活”叙事: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性写作的主体意识》,《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论中国现代散文的“情”“志”之美》,《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论先锋小说的崛起及其艺术影响》,《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充满张力的寓言化叙事——重读〈孔乙己〉》,《社会科学论坛》2004年第1期《“酷虐”与“复仇”:奴隶时代的心理证词》,《社会科学论坛》2004年第7期《“自我”的镜像:徘徊于建构与解构之间》,《泰山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美学视角及其归宿》,《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论中国现代散文小品的艺术流变》,《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3期《论“文化寻根”小说的渊源及价值取向》,《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诗”与“生活”之间——论中国现代散文的语言个性》,《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寻求“自我”生成的历史基点》,《泰山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镜中飞翔:现代性文化语境中“自我”的重建》,《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故乡记忆与儒禅文化精神》,《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现实处境与突围策略——论90年代女性写作》,《青岛化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4期《世俗之相的摹写》,《青岛文学》2000年第5期《对话意识与狂欢化写作》,《鸭绿江》1998年第5期

链接:  提取码: an3r收集多部《呼啸山庄》《大卫·科波菲尔》《双城记》《雾都孤儿》《鲁滨孙漂流记》《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等等。

7345-0001 昂智慧(Ang Zhihui):纸做的世界也是真实的: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和她的确获奖作品《盲杀手》/文艺报/2001-1-9-7345-0002李杨 (Li Yang): 对纯朴和善良的呼唤:玛格丽特·埃德森的获奖作《睿智》/外国文学动态/2000(4)--20-7345Y 美国小说家:A (译文部分)7345Y--0001 [日]汤川秀树著,陈德文(Chen Dewen)译:回忆爱因斯坦先生/200096)--7345Y-0002 [美]奥罗斯科著,高兴(Gao Xing)译:介绍[美] 奥罗斯科著,高兴译/文学世界/2000(1)-72-7345Y--0003 [美]奥茨著,汪静(Wang Jing)译:短篇小说两篇/世界文学/2000(2)--200-1 弗兰纳里·奥康纳1-0001 傅景川(Fu Jingchuan):美国南方“圣经地带”怪诞的灵魂写手:论奥康纳和她的小说/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5)--81-1-0002 葛朝霞(Ge Zhaoxia):弗兰纳里·奥康纳与《善良的乡下人》/南都学坛/2000,20(4)--52-2 舍伍德·安德森2-0001 封一函(Feng Yihan):安德森《林中之死》的元小说特征/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23(9)--79-2-0002 杨金才(Yang Jincai):美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两位旗手:舍伍德·安德森与威拉·凯瑟/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0,16(1)-17-7345.4 爱略特4--0001 何宁(He Nin):T·S·艾略特的美国性/当代外国文学/2000(2)--120-4--0002吴玲英(Wu Lingying):从“意像”统计和分析看艾略特诗歌的风格特点/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4)--58-4--0003吴晓妮(Wu Xiaoni):T·S·艾略特的诗剧理想与实践/戏剧艺术/2000(2)--60-5--0004 张跃军(Zhang Yuejun):文学的整体性:读《走向〈四个四重性〉:T·S·艾略特的诗歌艺术研究》/外国文学/2000(1)--92-4Y 爱略特(译文部分)4Y-0001 [美]艾略特著,侯晶晶(Hou Jingjing):《荒原》用典辩[艾略特]/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0,22(3)--74-7346 美国小说家:B7346--0001 巴宇特(Ba Yute):另类的私空间:[《我们这群怪物:我的波西米亚的美国》]万象/2000,2(9)--102-7346-0002 罗贻荣(Luo Yirong):解剖《简单的真相》[戴维·鲍尔达奇]/译林/2000(5)--206-7346-0003王卫东(Wang Weidong):约翰·巴斯小说写作方法论初探/南通师范学院学报/2000,16(3)-49-7346--0004王一方(Wing Yifang):贝塔朗菲:隐匿中的奇才:[《 隐匿中的奇才》]/ 中华读书报/2000-4-12-7346-0005王艳娥(Wang Yane):寓深刻于简洁,寓严肃于诙谐:评析安布鲁斯·贝尔斯的代表作《一个失踪的士兵》/绥化师专学报/2000,20(1)--56-7346-0006 詹良甫(Zhan Liangfu)、柏会力(Bo Huili):《山顶骑手》解读:[安莫·比尔斯]/洛阳大学学报/2000,15(3)--53-7346Y 美国小说家:B(译文部分):7346Y--0001 金星(Jin Xing)编译:阅读未来:浅谈著名科幻作家格蕾格·柏格的创作/中华读书报/2000-9-13-7346Y--0002 [美]贝雷特著,汪静(Wang Jing)译:山柳菊的习性/上海文学/2000(9)-41-3 索尔·贝娄3--0001 傅勇(Fu Yong):赫索格与神话精神/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0,16(2)--21-3-0002何月涛(He Yuetao):赫索格悲剧探困:[索尔·贝娄]/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0,13(5)--49-3-0003张弘(Zhang Hong):论贝娄小说的艺术特色/北方论丛/2000(5)-78-3--0004张钧(Zhang Jun)、 殷耀(Yin Yao):人物形象与作者主观精神的外化:从摩西·赫索格透视贝娄对社会与人生的探索/东北师大学报/2000(3)--64-3-0005张群(Zhang Qun):从塞林格、贝娄等作家的小说看后现代主义的演变/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9,15(4)--5-7348 美国小说家:D7348-0001 张一(Zhang Yi)编译:现代意识下的城镇印象:浅谈美国当代小说家汤姆·德鲁里的创作/中华读书报/2000-6-14-7348--0002中华读书报编辑:创作在葡萄园的女性:芭芭拉·德林斯基/中华读书报/2000-6-14-7348Y 美国小说家:D(译文部分)7348Y--0001 多德著,汪静(Wang Jing)译:目前为止,你还无法想象:短篇小说/上海文学/2000(3)--33-7348Y-0002 [美]霍华德著,杨向荣(Yang Xiangrong)译:唐·迪利洛访谈录/外国文艺/2000(6)-238-7348Y--0003 [美]多伊特曼著,姚媛(Yao Yuan)译:清道夫:长篇小说/译林/2000(1)-5-7348Y-0004 张凤娟(Zhang Fengjuan)等编译:莉塔·多佛访谈录/外国文学动态/2000(2)-27-1 德莱塞,T1-0001 班光语(Ban Guangyu):用笔勾勒出的图画:Theodore Dreiser Nigger Jeff赏析/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5(2)--45-1--0002李文星(Li Wenxing):从《嘉莉妹妹》和《珍妮姑娘》看德莱塞哲学思想的变迁/许昌师专学报/2000,19(3)--85-1-0003 潘庆舲(Pan Qingling):悠悠百年话嘉丽:纪念《嘉丽妹妹》问世一百周年/上海大学学报/2000,7(4)--29-1-0004 吴芳(Wu Fang):评《嘉莉妹妹》中的自然主义道德观:[西奥多德莱塞]/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0,17(3)--48-1-0005 徐拯民(Xu Zhengmin):命运灵魂生命力:论《珍妮姑娘》中的女主人公形象/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2)--48-1 爱默生, RW(Ralph Waldo Emerson)7349--0001赵纬(Zhao Wei):论爱默生《论自助》中的超验主义/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0,16(2)--5-7,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共找到13条[1]曹宇明充分发挥鲁迅作品的现实教育作用[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04)[2]郭亚明“回到鲁迅那里去”——鲁迅教学研究之一[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04)[3]郑颖娜,李维民新课程背景下的鲁迅作品教学思考[J]考试(教研版),2007,(03)[4]寿永明鲁迅及其作品的大学教学[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1)[5]张龙福还原鲁迅的本来面目——鲁迅作品教学的思考[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9,(03)[6]曹红丽,易灿辉新课程背景下的文本解读——对鲁迅作品教学的几点思考[J]文教资料,2008,(30)[7]黄建萍鲁迅作品教学的感悟[J]文学教育(下),2009,(03)[8]张悦体认鲁迅,因“人”到“文”——鲁迅文学作品教学路径刍议[J]中学语文教学,2008,(07)[9]薄景昕鲁迅作品教学的困境、对策及出路[J]中学语文教学,2008,(09)[10]胡志金倾听生命的呐喊——鲁迅作品生命教育价值摭谈[J]语文建设,2008,(10)[11]陈月华品文先品人——鲁迅作品教学刍议[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6,(02)[12]孙郁难以言说的鲁迅[J]语文建设,2008,(09)[13]王栋生正确认识鲁迅作品的语文教育价值[J]语文建设,2008,(10)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共找到5条[1]逄增玉现代性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几个基本问题[J]东北师大学报,1998,(03)[2]郭亚明鲁迅:平凡与伟大——鲁迅教学研究之二[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01)[3]李菀鲁迅:不朽的丰碑——鲁迅作品在高中语文新教材中的教学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2,(03)[4]彭榕华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历史回顾[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3,(04)[5]朱寿桐研究作为精神资源的鲁迅[J]学术研究,2001,(09)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投稿经验

7345-0001 昂智慧(Ang Zhihui):纸做的世界也是真实的: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和她的确获奖作品《盲杀手》/文艺报/2001-1-9-7345-0002李杨 (Li Yang): 对纯朴和善良的呼唤:玛格丽特·埃德森的获奖作《睿智》/外国文学动态/2000(4)--20-7345Y 美国小说家:A (译文部分)7345Y--0001 [日]汤川秀树著,陈德文(Chen Dewen)译:回忆爱因斯坦先生/200096)--7345Y-0002 [美]奥罗斯科著,高兴(Gao Xing)译:介绍[美] 奥罗斯科著,高兴译/文学世界/2000(1)-72-7345Y--0003 [美]奥茨著,汪静(Wang Jing)译:短篇小说两篇/世界文学/2000(2)--200-1 弗兰纳里·奥康纳1-0001 傅景川(Fu Jingchuan):美国南方“圣经地带”怪诞的灵魂写手:论奥康纳和她的小说/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5)--81-1-0002 葛朝霞(Ge Zhaoxia):弗兰纳里·奥康纳与《善良的乡下人》/南都学坛/2000,20(4)--52-2 舍伍德·安德森2-0001 封一函(Feng Yihan):安德森《林中之死》的元小说特征/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23(9)--79-2-0002 杨金才(Yang Jincai):美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两位旗手:舍伍德·安德森与威拉·凯瑟/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0,16(1)-17-7345.4 爱略特4--0001 何宁(He Nin):T·S·艾略特的美国性/当代外国文学/2000(2)--120-4--0002吴玲英(Wu Lingying):从“意像”统计和分析看艾略特诗歌的风格特点/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4)--58-4--0003吴晓妮(Wu Xiaoni):T·S·艾略特的诗剧理想与实践/戏剧艺术/2000(2)--60-5--0004 张跃军(Zhang Yuejun):文学的整体性:读《走向〈四个四重性〉:T·S·艾略特的诗歌艺术研究》/外国文学/2000(1)--92-4Y 爱略特(译文部分)4Y-0001 [美]艾略特著,侯晶晶(Hou Jingjing):《荒原》用典辩[艾略特]/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0,22(3)--74-7346 美国小说家:B7346--0001 巴宇特(Ba Yute):另类的私空间:[《我们这群怪物:我的波西米亚的美国》]万象/2000,2(9)--102-7346-0002 罗贻荣(Luo Yirong):解剖《简单的真相》[戴维·鲍尔达奇]/译林/2000(5)--206-7346-0003王卫东(Wang Weidong):约翰·巴斯小说写作方法论初探/南通师范学院学报/2000,16(3)-49-7346--0004王一方(Wing Yifang):贝塔朗菲:隐匿中的奇才:[《 隐匿中的奇才》]/ 中华读书报/2000-4-12-7346-0005王艳娥(Wang Yane):寓深刻于简洁,寓严肃于诙谐:评析安布鲁斯·贝尔斯的代表作《一个失踪的士兵》/绥化师专学报/2000,20(1)--56-7346-0006 詹良甫(Zhan Liangfu)、柏会力(Bo Huili):《山顶骑手》解读:[安莫·比尔斯]/洛阳大学学报/2000,15(3)--53-7346Y 美国小说家:B(译文部分):7346Y--0001 金星(Jin Xing)编译:阅读未来:浅谈著名科幻作家格蕾格·柏格的创作/中华读书报/2000-9-13-7346Y--0002 [美]贝雷特著,汪静(Wang Jing)译:山柳菊的习性/上海文学/2000(9)-41-3 索尔·贝娄3--0001 傅勇(Fu Yong):赫索格与神话精神/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0,16(2)--21-3-0002何月涛(He Yuetao):赫索格悲剧探困:[索尔·贝娄]/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0,13(5)--49-3-0003张弘(Zhang Hong):论贝娄小说的艺术特色/北方论丛/2000(5)-78-3--0004张钧(Zhang Jun)、 殷耀(Yin Yao):人物形象与作者主观精神的外化:从摩西·赫索格透视贝娄对社会与人生的探索/东北师大学报/2000(3)--64-3-0005张群(Zhang Qun):从塞林格、贝娄等作家的小说看后现代主义的演变/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9,15(4)--5-7348 美国小说家:D7348-0001 张一(Zhang Yi)编译:现代意识下的城镇印象:浅谈美国当代小说家汤姆·德鲁里的创作/中华读书报/2000-6-14-7348--0002中华读书报编辑:创作在葡萄园的女性:芭芭拉·德林斯基/中华读书报/2000-6-14-7348Y 美国小说家:D(译文部分)7348Y--0001 多德著,汪静(Wang Jing)译:目前为止,你还无法想象:短篇小说/上海文学/2000(3)--33-7348Y-0002 [美]霍华德著,杨向荣(Yang Xiangrong)译:唐·迪利洛访谈录/外国文艺/2000(6)-238-7348Y--0003 [美]多伊特曼著,姚媛(Yao Yuan)译:清道夫:长篇小说/译林/2000(1)-5-7348Y-0004 张凤娟(Zhang Fengjuan)等编译:莉塔·多佛访谈录/外国文学动态/2000(2)-27-1 德莱塞,T1-0001 班光语(Ban Guangyu):用笔勾勒出的图画:Theodore Dreiser Nigger Jeff赏析/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5(2)--45-1--0002李文星(Li Wenxing):从《嘉莉妹妹》和《珍妮姑娘》看德莱塞哲学思想的变迁/许昌师专学报/2000,19(3)--85-1-0003 潘庆舲(Pan Qingling):悠悠百年话嘉丽:纪念《嘉丽妹妹》问世一百周年/上海大学学报/2000,7(4)--29-1-0004 吴芳(Wu Fang):评《嘉莉妹妹》中的自然主义道德观:[西奥多德莱塞]/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0,17(3)--48-1-0005 徐拯民(Xu Zhengmin):命运灵魂生命力:论《珍妮姑娘》中的女主人公形象/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2)--48-1 爱默生, RW(Ralph Waldo Emerson)7349--0001赵纬(Zhao Wei):论爱默生《论自助》中的超验主义/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0,16(2)--5-7,

罗伯特•波拉尼奥《2666》赫尔塔·米勒《一只苍蝇飞过半个森林》(2003年)、《我携带我所拥有的一切》(2009)、《国王鞠躬并屠杀》(2003)、《发鬓间住着一位女士》(2002)英国小说家哈尼夫·库雷西《母亲的春天》(The Mother,2003)和《末路爱神》(Venus,2006)秘鲁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长篇小说《公羊的节日》(又译《元首的幽会》2000)、《天堂的另一个街角》(2003)、《坏女孩的恶作剧》(2006)和《凯尔特人之梦》(2010)等。

著作:  1、《陆九渊门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8月出版。  2、《心海禅舟-宋明心学与禅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4月出版。  3、《晚明狂禅思潮与文学思想研究》,巴蜀书社2007年11月出版。  4、《林兆恩与<三教开迷归正演义>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2011年9月论文:  1、《“诗法禅机,悟同而道别”-谢臻与佛教》,《文学遗产》2010年第2期。  2、《鲁迅辑佚<俗说>辨疑》,《鲁迅研究月刊》2010年第4期  3《禅学与杨简心学诗》,《东亚文学与文化研究》第一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4、《陈献章与道教、佛教考》,《宗教学研究》2009年第1期  5、《林兆恩与左派王学三教论比较》,《东方论坛》2009年第2期  6、《陆九渊与禅学》,《东方论坛》2008年第1期  7、《晚明狂禅思潮的治世思想与文学》,《青大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8、《周汝登与佛教》,(台湾)《普门学报》2008年第3期  9、《明代心学与禅学思想的发展》,载《宗教思想史论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  10、《研究明代佛教思想要重视心学》,《南开学报》2007年第3期;  11、《晚明狂禅思潮中特立行为方式的思想史意义》,《东方论坛》2007年第2期;  12、《袁宗道禅学交游考》,载《文学与宗教》,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年版。  13、《佛教与罗钦顺的诗歌》,《青岛大学师范学报》2006年第4期;  14、《十年磨一剑,佛学出新篇》,《东方论坛》2006年第1期;  15、《袁宗道与晚明的禅宗和净土宗》,《东方论坛》2006年第2期;  16、《佛教与袁宗道的文学革新》,《青岛大学师范学报》2006年第1期;  17、《<即墨县志>中<崂山志>未收诗》,《崂山研究》2006年辑;  18、《狂禅思潮中的禅儒互释》,《东方论坛》2005年第3期;  19、《狂禅思潮的三教论》,《青岛大学师范学报》2005年第1期;  20、《晚明狂禅考》,《南开学报》2004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考K24第4期转载;  21、《罗汝芳与祖师禅》,(台湾)《普门学报》总第21期,2004年5月;  22、《禅宗壁观法门与晚明人文思潮的破是非论》,《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23、《由仁义行:一个重新认识晚明人文思潮的角度》,《东方论坛》2004年第1期;  24、《<佛教与晚明文学思潮>评介》,北京大学东方研究院《华林》第三卷,2004年1月;  25、《魏晋南北朝士人在实践中对维摩形象的参照》,韩国《东亚人文学》2002年1月期;  26、《评<儒释道与晚明文学思潮>》,台湾《普门学报》总第七期,2002年1月;  27、《周群<儒释道与晚明文学思潮>》,北京大学东方研究院《华林》第二卷,2002年1月。  28、《耶合是道:利玛窦对中国佛教早期传播经验的借鉴》,《天津社会科学》2000年第六期  29《利玛窦与西洋美术之输入中国》,《文史知识》1999年第5期  30《林兆恩与<三教开迷归正演义>》,《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31《以道事君:方孝孺与明初政治文化》,《东方论坛》2011年第2期项目:  1、明代中后期心学、禅学与文学思想研究,山东省社科基金,2008年。  2、中印佛教文学比较研究,国家社科基金,第二位,2011年  3、林兆恩与《三教开迷归正演义》研究,山东省教育厅,9-7。  4、魏晋南北朝大文学史,教育部重点项目,第五位,2011年  5、晚明狂禅思潮与文学思想研究,青岛大学,9-9。获奖  《陆九渊门人》获青岛市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2010年

链接:  提取码: an3r收集多部《呼啸山庄》《大卫·科波菲尔》《双城记》《雾都孤儿》《鲁滨孙漂流记》《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等等。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投稿格式

不是。齐鲁师范学院是一所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师范高校。不在国家“211”工程学院名单。齐鲁师范学院是一所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前身系创建于1948年的山东教育学院。2010年4月,经教育部和省政府批准,改建更名为齐鲁师范学院。学校设有教师教育学院等16个教学单位,涵盖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37个普通本科专业,其中1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资助专业、2个省级高水平应用型建设专业群。

哦,网上有的是啊

阿富汗作家,胡塞尼《追风筝的人》(相信你听过)还有《灿烂千阳》(我喜欢的作家)罗马尼亚作家诺曼 马内啊《黑信封》和《流氓的归来》国内的读者或许没有几个人认识这个叫做诺曼·马内阿的罗马尼亚文学家,不过有了《流氓的归来》,你就可以认真的了解这个东欧的文学家了,实际上《流氓的归来》是诺曼·马内阿的一部自传。当我们看到东欧的文学作品时,总会起流亡这个词,而诺曼·马内阿也不例外,他也是一个流亡者,但他最终还是又回到了罗马尼亚,这也是他的幸运吧!诺曼·马内阿也是纳粹集中营中的幸存者,这一点与匈牙利的凯尔泰斯·伊姆莱有相同的经历,只是两人的风格却完全不一样。国内第一次译介诺曼·马内阿的作品,美中不足的是,翻译的作品是从英文翻译的,而不是从诺曼·马内阿的母语罗马尼亚翻译的。除了《流氓的归来》之外,国内还出版了他的长篇小说《黑信封》和评论集《论小丑——独裁者与艺术家》。村上村树的《海边的卡夫卡》2002《大教堂》,[美国]雷蒙德·卡佛著晚来总比没有来的好,虽然卡佛的作品在年底才来到,但是他还是来了,这一年如此好的外国文学作品总不至于是零。卡佛的笔下,我们看到的不只是卡佛时代美国的最底层人民的生活,或许还能够看到我们自己的影子,即使我们是生活在远离美国的中国。当然,卡佛的笔下,更多的是充满着温情充满着爱。2008年的冬天,因为有了《大教堂》,所以我们不再感觉寒冷。《万有引力之虹》,[美国]托马斯·品钦著2008年9月出版。该来的总是会来,神秘的品钦终于又一次出现在了我们的面前,而更加神秘的《万有引力之虹》也终于完整的来了。一部小说,内容涉及到现代物理学、火箭工程学、热力学、高等数学、性心理学、变态心理学、……这究竟是一部小说还是一部百科全书?你可以把他看成是一部百科全书,但他更加是一部小说,是一部实实在在的小说。二十世纪的文学界,上半叶因为有了《尤利西斯》而整个文坛随之被轰动,而下半叶里的《万有引力之虹》则具有相同的效应。《尤利西斯》在中国的出版比在西方出版晚了七十年,这也多亏了一个叫李景端的人,是他让《尤利西斯》走进了中国读者的视野,当然还有萧乾和文洁若二老的精心翻译;《万有引力之虹》则晚来了35年,这一次还是多亏了那个叫李景端的人,当然也少不了张、黄二人的辛苦耕耘。喜欢外国文学作品的朋友们,拥有了《万有引力之虹》之后,2009年都不用再读其它的作品了,有了这本书已足够。

1、齐鲁师范学院不是211,而是一所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师范高校。学院前身系创建于1948年的山东教育学院,2010年经教育部和省政府批准,改建更名为齐鲁师范学院。2、学术期刊:《齐鲁师范学院学报》创刊于1986年,为双月刊,刊登哲学、思想政治理论、法学、史学、经济学、管理学、人口学、教育学、心理学、地理学、语言文字学、文学艺术、数学、物理学、化学、化工、生物学、食品科学、信息技术、音乐等重点栏目。学报曾连续4次被全国教育院校学报研究会评为“全国教育院校十佳学报”,2008年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优秀学报”,2014年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精品期刊”;是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期刊,《万方数据库—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投稿要求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的前身为青岛师范专科学校,其历史沿革可追溯到1951年10月成立的青岛教师进修学院。1993年经国家教委批准,青岛师范专科学校与青岛大学、青岛医学院、山东纺织工学院合并组建新的青岛大学,改名为青岛大学师范学院。 学院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现有中文、英语、历史、数学、物理、化学、地理、体育、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科学与技术10个系14个本科及研究生专业,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2700余人。 教职工419人,其中专任教师199人,正、副教授94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99人。学院占地8万平方米,校舍8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9000余万元。图书馆藏书40多万册。学院主办的《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在国内外公开发行。   多年来,学院以培养和造就适应二十一世纪发展需要的、精于从事素质教育的中学教师为主要目标,大力加强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扩大对外学术交流,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了“以人为本、重视基础、培养能力、强化素质”的教育方针和“突出师范性、加强学术性、拓展综合性、注重适应性”的办学理念,确立了“高质量、有重点、创特色”的发展之路和建设高水平教师教育学院的奋斗目标,逐步构建了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研究生教育为先导、继续教育为补充、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贯通的办学格局,办学质量和社会效益不断提高,为地区教育振兴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1、齐鲁师范学院不是211,而是一所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师范高校。学院前身系创建于1948年的山东教育学院,2010年经教育部和省政府批准,改建更名为齐鲁师范学院。2、学术期刊:《齐鲁师范学院学报》创刊于1986年,为双月刊,刊登哲学、思想政治理论、法学、史学、经济学、管理学、人口学、教育学、心理学、地理学、语言文字学、文学艺术、数学、物理学、化学、化工、生物学、食品科学、信息技术、音乐等重点栏目。学报曾连续4次被全国教育院校学报研究会评为“全国教育院校十佳学报”,2008年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优秀学报”,2014年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精品期刊”;是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期刊,《万方数据库—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

齐鲁师范学院不是211,只有全国重点大学才有资格成为211的,齐鲁师范学院在山东省属院校里面都属于排名比较靠后的,山东省只有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才是211,连青岛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都不是211,更别说齐鲁师范学院了

  • 索引序列
  •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投稿
  •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投稿经验
  •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投稿格式
  •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投稿要求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