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教育类论文网站排名

教育类论文网站排名

发布时间:

教育类论文网站排名

论文帝国](论文资源)论文资料网](各专业论文下载)论文快车网-](各专业论文下载)毕业论文网](论文发表等,不错的地方)专业论文网](专业论文下载,职称考试)大学生论文库](看看吧挺好)轻松论文网](论文网站)易起论文网](不错的地方)

你说论文自己投稿很难吗?论文自己投稿。嗯,应该还是有难度的。不是说你随便写一写就行,你要。嗯研究和分析好

一般的直接从百度之类的查找,最好是去学校的教育网去找,那里有很多,也可以在手机迅捷论文查重里面去查重,工具都是可以的,不过都是要自己去尝试的。

中国药物经济学、中国医药指南这两不知你合适不

教育类外文期刊排名网站

外文期刊网站有掌桥科研、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 Dspace、Forgotten Books、发展中国家联合期刊库等。目前拥有中文文献73277926篇,每月更新2600多万篇;拥有外文文献53921990篇,每月更新200多万篇,其中包括外文期刊,外文会议、外文OA文献、外文学位:美国政府科技报告、外军国防科技报告。掌桥科研包括香港科技大学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研究报告等内容,均可免费获取全文。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 DForgotten Books是一家总部位于伦敦的图书出版商,专门从事旧书的翻新,既有小说也有非小说类作品。拥有787,733本书可供在线阅读,或以电子书的形式下载,或以书面形式购买。Forgotten B非营利的电子出版物服务机构,提供来自发展中国家(如巴西、古巴、印度、印尼、肯尼亚、南非、乌干达、津巴布韦等)的开放获取的多种期刊的全文。发展中国家联合期刊库全球顶级外文三大期刊:NATURE、SCIENCE、CELL《细胞》(Cell)杂志为另一份同行评审科学期刊,是由爱尔塞维亚(Elsevier)出版公司旗下的细胞出版社(Cell Press)发行。主要发表实验生物学领域中的最新研究发现。《细胞》是深受关注并具有较高学术声誉的期刊,刊登过许多重大的生命科学研究进展。英国著名杂志《Nature》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性科技期刊,自从1869年创刊以来,始终如一地报道和评论全球科技领域里最重要的突破。其办刊宗旨是“将科学发现的重要结果介绍给公众,让公众尽早知道全世界自然知识的每一分支中取得的所有进展”。《Nature》网站涵盖的内容相当丰富,是最有名望的科学杂志之一,是科学界普遍关注的,国际性、跨学科的科学杂志。《科学》(Science)是美国科学促进会(英语: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AAAS)出版的一份学术期刊,为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期刊之一。

用seek68文献馆吧,知名的中外文献数据库汇总。亲测好用。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省级万方收录 有影响因子主管单位:河北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方圆电子音响出版社国际刊号:ISSN:2095-6711国内刊号:CN:13-9000/G教育探讨、教学实践、教改理论、学术观察、课程研究、职业指导、课堂设计、德育探究、创新管理、体音美教育、思政哲学、艺术文化、校企合作、科教论坛、中外交流等。投稿邮箱:

学前教育论文网站排名

选题是看你的擅长和兴趣点的,因为是你自己写的,而且还得答辩呢,你们学校没有 给选题吗? 以下选题为参考选题。学生可以对某一选题进行调整,也可以自定题目。1、陈鹤琴或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对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启示研究2、试论传统游戏(或玩具)的教育价值3、试论幼儿入园前的准备4、试论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5、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调查研究6、自由游戏中教师参与及指导情况的调查研究7、幼教机构儿童意外伤害事故的调查研究8、论幼儿感官教育的重要价值及途径9、幼儿户外活动现状研究10、试论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

��确定亲社会行为的操作定义和所要观察的行为 ��根据学前儿童的行为特点,我们认为,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是指儿童在其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有利于他人、集体和社会的行为。具体地讲,学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助人:儿童在他人需要帮助时给予帮助,如帮小朋友扣纽扣、扶起摔倒的小朋友等;�(2)分享:儿童与同伴分玩玩具、分吃食物等;(3�)合作:儿童与同伴协同完成某一活动,如合作游戏等;(4�)安慰:在他人遭受心理或生理的伤害时,儿童给予安慰;(5�)公德行为:该类行为无明确的行为对象,是有利于集体、社会的良好行为,如关紧龙头、清扫拉圾等。 ��确定亲社会行为的观察记录维度,编制观察记录表 ��在本观察研究中,我们对每一亲社会行为做4�维度的观察记录:(1)行为者的姓名、性别;(2)行为对象的姓名、性别;(3�)亲社会行为的形式或类型与过程:亲社会行为大致包括助人、分享、合作、安慰和公德行为5种类型,�亲社会行为的过程是指行为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观察者通过观察记录亲社会行为的整个过程,研究者则据此确定亲社会行为的类型;(4�)亲社会行为的反馈信息:是指亲社会行为对象在接受该行为后所做出的积极、消极或中性反应。 ��制定观察细则,培训主试 ��研究者制定出详细、科学、可行的观察细则。选用发展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为该研究的观察记录者,依据观察细则进行为期一天的集中培训。 ��预备观察 ��主试对所选取的幼儿园儿童进行为期1�周的预备观察(每一主试观察一个班),以训练主试的观察、记录能力。 ��正式观察 ��预备观察后,立即进入正式观察阶段。正式观察为期2�周(有效观察时间为10天)。每天观察时间是从上午8:00到下午儿童离园时,�观察范围是儿童在园的全部活动中的亲社会行为。 ��观察者信度 ��正式观察结束后,随机抽取2�名主试对该研究的一个幼儿园小班进行一天的观察,获得有共同记录的15件亲社会行为。两位主试的观察一致性为:行为者的性别100%;行为对象的性别100%;亲社会行为类型5%;对行为的反应7%。 ��数据统计处理 ��采用spss+01软件包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一)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性别比较 ��3个年龄组男女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具体情况见表1。对男女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次数进行X[2]检验,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不存在显著差异(X[2]=21,df=1,P>05)。对3个年龄组不同性别儿童的亲社会行为进行的3×2((年级×性别)列联表X[2]检验表明,男女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在3个年龄组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X[2]=�41,df=2,P>05)。 ��表1�男女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分布 ��性别��年龄组 ��小班��中班��大班 ��男��97��128��253 ��女��82��105��277 ��表2�儿童亲社会行为指向对象的分布情况 ��年龄组��同伴��教师��无明确对象 ��小班��154��12��13 ��中班��184��35��14 ��大班��498��14��18 ��(二)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指向对象的比较 ��学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可能指向同伴、教师或无明确行为对象(如拣起地上的废纸)。各年龄组儿童亲社会行为指向对象的分布情况见表2。对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不同指向对象X[2]检验,结果表明,�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指向对象之间存在显著差异(X[2]=08,df�=2,P<0001)。进一步对小、中、�大班儿童亲社会行为指向对象分别进行X[2]检验,结果表明,小、中、大儿童亲社会行为指向对象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X[2]=72,X[2]=21,X[2]=74,df�=2,P<0001)。 ��(三)亲社会行为者与行为对象之间的性别关系 ��942件有效事件样本中,儿童与同伴之间的亲社会行为事件为836件。小、中、大班儿童亲社会行为指向同性同伴和异性同伴的次数分布情况见表3。对儿童亲社会行为指向同性、异性伙伴的次数进行2×2�(亲社会行为者的性别×行为对象的性别)列联表的X[2]检验,结果表明,儿童亲社会行为指向同性伙伴和异性伙伴的次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X[2]=11,df=1,P<0001)。进一步对3�个年龄组儿童亲社会行为指向同性和异性伙伴的次数分布进行X[2]检验的结果表明,小班儿童亲社会行为指向同性和异性伙伴的次数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X[�2]�=�05,df=1,P>05),中班和大班儿童亲社会行为指向同性、异性伙伴的次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X[2]=57,X[2]=72,df=1,�P<001)。 ��表3�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指向同性、异性伙伴的次数分布 ��亲社会行为者��行为对象 ��男��女��男女 ��小班��男��46��31��4 ��女��28��38��7 ��中班��男��75��15��4 ��女��21��66��3 ��大班��男��175��41��22 ��女��40��214��6 ��(四)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类型比较 ��3个年龄组儿童亲社会行为类型的分布见表4。对儿童5�种亲社会行为类型进行的X[2]检验结果表明,儿童亲社会行为类型之间存在显著差异(X[2]=23,df=4,P<0001)。�为了考察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类型分布是否因年龄而变化,又对表3中的数据进行了3×5�(年龄组×亲社会行为类型)列联表X[2]检验,结果表明,3�个年龄组儿童的亲社会行为类型分布存在显著差异(X[2]=76,df=8,P<0001)。 ��表4�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类型分布 ��年龄组��助人��分享��合作��安慰��公德行为 ��小班��52��33��67��14��13 ��中班��71��47��91��11��13 ��大班��50��107��343��13��17 ��表5�同伴、教师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反应 ��行为对象的反应 ��行为对象��积极反应��消极反应��中性反应 ��同伴��524��11��301 ��教师��35��0��26 ��(五)亲社会行为对象的不同反应 ��儿童亲社会行为指向同伴和教师的事件中,同伴和教师对儿童亲社会行为所做出的不同反应情况见表5。对表5中的数据进行2×3(行为对象×对亲社会行为的不同反应)列联表X[2]检验,结果表明,同伴和教师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反应之间不存在差异(X[2]=03,df=2,P>05)。�为了考察亲社会行为类型与亲社会行为的不同反应之间的关系,下面又对同伴之间的4种亲社会行为及行为对象的反应(见表6)进行4×3列联表X[2]检验,结果表明,亲社会行为的类型不同,行为对象所做反应也不同(X[2]=51,df=6,P<0001)。进一步的X[2]�检验表明,同伴对儿童的帮助行为、分享行为、安慰行为所做的中性反应显著多于积极反应和消极反应(X[2]=05,X[2]=58,X[�2]=14,df=2,P<001)。�同伴对儿童的合作行为所做的积极反应显著多于消极反应和中性反应(X[2]=87,df=2,P<�001)。儿童指向教师的各种亲社会行为及教师的不同反应情况见表6。�对教师对儿童的帮助、分享行为(另2种行为太少,�不作进一步检验)的不同反应分别进行X[2]检验,结果表明,教师对儿童的帮助行为所做的积极反应和中性反应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X[2]=10,df=1,P>�05),�对儿童的分享行为所做的积极反应显著高于中性反应(X[2]=33,df=1,P<01)。 ��表6�同伴、教师对儿童4种亲社会行为的不同反应 ��行为对象的反应 ��行为对象��行为类型��积极反应��消极反应��中性反应 ��助人行为��26��4��99 ��同��分享行为��41��2��132 ��伴��合作行为��452��5��38 ��安慰行为��5��0��32 ��助人行为��22��0��20 ��教��分享行为��11��0��1 ��师��合作行为��1��0��2 ��安慰行为��3��0��4 ��四、讨论 ��本研究发现,不论小班、中班和大班儿童在园亲社会行为均不存在性别差异。这与我国一些通过家长、教师的评定来研究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所得的结论不一致。这些研究认为,女孩的亲社会行为要多于男孩。其实,这一结论与人们传统的性别角色期待有密切的关系:一般的社会文化期待女孩更富有同情心、更敏感,因此应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教师、家长在对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做出评定时难免受性别角色期待的影响。现实中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性别差异可能比人们想象的要小。 ��学前儿童在园的亲社会行为中7%是指向同伴,指向教师和无明确指向对象的亲社会行为较少,仅5%、8%。我们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学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主要发生在自由活动时间。在自由活动时,儿童的交往对象基本上是同伴,而且同伴之间地位平等、能力接近、兴趣一致,因此他们有机会、有能力做出指向同伴的亲社会行为。儿童与教师之间是服从与权威、受教育者与教育者的关系。在儿童与教师的交往中,儿童一般是处于接受教育的地位,更多是表现出遵从行为,而较少有机会做出亲社会行为。因此,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指向教师的也较少。 ��在学前儿童所做出的指向同伴的亲社会行为中,既有指向同性伙伴的亲社会行为,也有指向异性伙伴的亲社会行为。学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指向同性、异性伙伴的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在幼儿园小班,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指向同性、异性伙伴的人次之间不存在差异,而在中班和大班,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指向同性伙伴的人次显著多于指向异性伙伴的亲社会行为。我们认为,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这一年龄特点与其性别角色认知的发展有密切关系。柯尔伯格、斯拉贝(Slaby,�1975)[6]关于儿童性别角色认知发展的研究发现:4—5岁以前,�儿童仅对自己的性别进行自认,处于“基本性别同一性”阶段;5岁—7岁,儿童不仅能稳定、准确认识自己的性别,而且能正确识别他人的性别,其性别认知达到“稳定性阶段”。儿童的性别角色认知水平影响他们的性别角色行为。斯麦特纳(Smetana,1984)[6]研究发现,获得性别稳定性的女孩比获得性别同一性的女孩更多地选择同性别儿童作为玩耍伙伴。在本研究中,小班儿童的性别角色认知处于同一性阶段,他们并不严格地根据性别来选择交往对象,因此他们的亲社会行为指向同性别伙伴和异性别伙伴的人次之间也就不存在显著差异。而从中班起,儿童的性别角色认知已相当稳定,他们开始更多地选择同性别儿童作为交往对象,因此他们的亲社会行为自然也就更多指向同性伙伴。 ��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包括多种类型,国外的有关研究(Iannotti�,1985;�Eisenberg�&�Lennon,1980等)[3][4]发现,�在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中,发生频率最多的是合作行为,而其它类型的亲社会行为发生的频率相当低。本研究发现,从总体上看,学前儿童的各种亲社会行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合作行为发生的频率最高,占亲社会行为的2%,其次为分享行为和助人行为,分布占8%和4%,公德行为和安慰行为很少,仅占�0%和6%。大、中、�小班儿童的各种亲社会行为分布存在差异,这主要表现在为大班儿童的合作行为所占比例显著高于中班和小班。在观察中,我们发现儿童的合作行为多为儿童间自发的合作性规则游戏,儿童的合作行为的增多与主要在于他们之间的合作性规则游戏增多。儿童间合作性规则游戏的开展和顺利进行有赖于他们的一定水平的合作意识、自制能力等。研究表明[7],�由于受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小班儿童的合作意识、自制能力较差,游戏多为无共同目的玩耍,合作性的规则游戏较少;中班儿童的合作意识、自制能力有一定发展,但还不稳定,他们之间的合作游戏有所增多;从大班起,随着儿童合作意识的不断提高、自制能力的不断增强,儿童之间的合作游戏迅速增多。据此,我们可以说随着学前儿童合作意识和自制力的不断发展,儿童之间的合作游戏不断增多,他们之间的合作行为也不断增多并在亲社会行为中所占比例不断提高。 ��儿童进入幼儿园后,教师、同伴对其社会化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和同伴对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做出何种反应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Eisenberg(1981)[8]等人的研究发现,教师仅对学前儿童的一少部分亲社会行为做出积极反应;同伴对儿童的近一半亲社会行为做中性反应,再次为积极反应,而消极反应极少。因此,她认为儿童做出亲社会行为并不是因为他们受到积极强化。��本研究与Eisenberg的研究结论并不完全一致。我们的研究发现,�教师对儿童的亲社会行为的积极反应和中性反应接近。同伴对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所做的反应因行为类型不同而变化。同伴对儿童的合作行为基本上是做出积极反应,即回报以积极的社会互动—合作游戏,对儿童的助人行为、分享行为和安慰行为大部分是做出中性反应,一少部分做出积极反应,在极少情况下对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做出错误解释时则做出消极反应。因此,从本观察所获得的数据分析看,除合作行为外,学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大部分并未获得及时的积极强化,如感谢、赞许、积极的社会互动等。因此,我们可以说儿童做出助人、分享等亲社会行为并不是因为他们受到及时的积极强化。 ��四、结论 ��本观察研究发现学前儿童在幼儿园的亲社会行为具有以下特点: ��(一)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不存在性别差异。 ��(二)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多数是指向同伴,指向教师或无明确行为对象的公德行为较少。 ��(三)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指向同性伙伴和异性伙伴的次数分布存在年龄差异,小班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指向同性和异性伙伴的次数不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年龄增长,中、大班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指向同性伙伴的次数不断增多,指向异性伙伴的次数不断减少。 ��(四)儿童的各种亲社会行为发生次数存在显著差异,合作行为最常见,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增多,助人、分享行为次之,安慰行为和公德行为最为少见。 ��(五)教师对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所做的积极反应和中性反应接近。同伴对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所做反应因行为类型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同伴对儿童的合作行为基本是做出积极反应,对助人、分享、安慰行为一般是做出中性反应。除合作行为外,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并未得到及时的积极强化。积极强化并不是儿童做出亲社会行为的重要原因。 参考资料:

《中国社会科学》

教育类外国期刊排名网站

中国成人教育 教育与职业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中国电化教育 中国远程教育 电化教育研究 成人教育  中国特殊教育 北京成人教育(改名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父母必读  继续教育政治)中学政治教学参考(语文)中学语文教学 语文建设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外语)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历史、地理)历史教学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数学)数学教育学报 数学通报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物理)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物理教师教学研究版(化学)化学教育 化学教学(生物)中学生物教学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省级万方收录 有影响因子主管单位:河北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方圆电子音响出版社国际刊号:ISSN:2095-6711国内刊号:CN:13-9000/G教育探讨、教学实践、教改理论、学术观察、课程研究、职业指导、课堂设计、德育探究、创新管理、体音美教育、思政哲学、艺术文化、校企合作、科教论坛、中外交流等。投稿邮箱:

SSN: 2789-5521(print)《教育研究前沿进展》(英文刊名: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Progress, JERP)为双清学术出版社(Shuangqing Academic Publishing House)出版的一本学术期刊,接收主要是和教育、教学(理论、方法等)等相关的文章,本刊对文章形式不限,无论是实证、综述等均可。本期刊征稿范围包括:教育理论前沿、教材教法、教学经验、教育案例、教学设计、教学管理、考试评价、大学论教育、中学教育、小学教育、幼教教育、教育经济等相关研究等。期刊现面向教育学者,在读研究生,各界教育工作者,老师,专家学者,还有博导,硕导等教育导师,课程研究者,课题研究者,教育科研学者等征稿。对于本刊认为有学术价值的文章,期刊会提供多轮修改机会,直到修改为可发表程度。支持在线投稿和邮箱投稿。百度搜索: 《教育研究前沿进展》中英文双版本期刊征稿了,就可以看到投稿方式

很多网站都可以的像中国鸣网,月期刊网,还有58期刊,期刊之家。。。很多。我经常去的鸣网,专业性强还是免费的。

教育类正规期刊排名网站

提供参考这是目前国内唯一通过教育部认证的学术论文国家级期刊网集中营现在通过<人民日报>,<新华时报>等国内权威媒体全国范围征稿我经常在里面找到好东西,希望你也能在里面找到想要的期刊

新版(第七版)有六十本左右。例如:《高等教育研究》《高校教育管理》《基础教育》《教师教育研究》《教育科学》《教育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等。其中几个通过期刊之家(qikanzj)是可以进行投稿的,

中国知网

  • 索引序列
  • 教育类论文网站排名
  • 教育类外文期刊排名网站
  • 学前教育论文网站排名
  • 教育类外国期刊排名网站
  • 教育类正规期刊排名网站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