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投稿方式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投稿方式

发布时间: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投稿方式

通过职教,专业综合两个大类设计使读者群和服务面向定位准确本刊每年用三期刊登综合类文章,即除教育之外的涉及经济论坛,公共管理,工程技术,工商管理,三农问题,旅游发展,新闻传播等热点领域的应用型研究成果。用三期版面集中刊载职业教育类论文,所选文章高度关注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全面反映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追踪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最新成果。特别是当前示范性建设中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等热点和难点问题,发表了大量的文章,既有理论研究,又有实际操作和成果展示。针对示范性建设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姜大源,赵志群,吕鑫祥等专家专门为此刊撰稿,为示范性院校建设提供指导;针对生产性实训,课程建设等实际问题,本刊以专题发表文章,以飨读者。当前,《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不仅成为高职理论研究的重地,而且为示范性院校建设提供了比较和样本。学术性与应用性有机结合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学报以服务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为目标,题材侧重于应用研究。因此,在栏目的策划上,按照“特色原则,前卫原则,热点焦点原则,争鸣原则”,力求体现学院优势和学科特色,吸收交叉学科的成果,特别关注社会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及前沿研究动向,增强了学术论文的可读性。同时,注重高水平稿源与高素质读者及作者群的建设。几年来,编辑部收集了几万名作者的直接联系方式,建立了庞大的作者群和读者群,平均每天的来稿为10—15篇。特色版面与特色栏目相继建立学报关注职业教育发展与变革,注重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改革,开辟了“职教纵横”,“教学与课程”,“专业建设”等特色栏目,并注重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和发展问题,开辟了“学生工作”,“文化与素质”等针对性极强的栏目,在职业教育界产生了较大影响。

长期以来,学报工作,坚持“质量是绝对标准”,严格审稿,集体定稿的原则,保证用稿的质量。在选题上,积极反映职业教育与相关技术领域的学术研究状况,注重文章的创新性和学术价值,关注社会重点,热点问题及前沿研究动向,保证所刊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辐射能力。在编辑用稿上,遵循“质量最先,先进先出,栏目侧重,整体优化”的基本原则,严格三审三校,精心编辑策划。在读者群和作者群建设上,密切跟踪各级各类专项研究课题和基金项目,注重渠道构建,抓好作者读者源,重视编读互动,培养作者队伍。自2005年以来,学报质量大幅提升,影响力越来越大。目前,《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被《中国期刊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互联网出版平台》等收录。2006-2008年学报所刊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资料》全文转载5篇,索引收录168条。2004年《学报》被评定为首届CAJ优秀执行期刊,2005年《学报》影响因子为161,综合排名由2004年的第78位跃升至第3位,并荣获全国高职高专优秀学报称号;2008年《学报》影响因子提升到269,并被评为首届中国高职高专核心期刊。据“中国知网”统计,2007年,《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机构用户总计3563个,分布在22个国家和地区;国际个人读者分布于北美,西欧,亚洲,澳洲,中东,东南亚,非洲等23个国家和地区,用户包括北京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大英图书馆等世界著名学府和图书馆以及大量普通高等院校,高职院校与教育研究机构。另外,学报所刊文章的CNKI网络下载频次达59009,浏览数达72342,访问量达131351。

几年来,学报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正确的舆论导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双百”方针。严格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遵守党和国家有关新闻出版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全面准确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确立了“立足职教,求是创新,突出特色,博采众长”的办刊宗旨,倡导并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服务,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服务”的办刊方向,紧密结合高职教育的研究与发展实际,传播全国高职高专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的成果,吸引了大量的作者群和读者群,充分发挥了学报在促进学术研究,传播先进文化方面的作用。创刊以来,学报严格遵守《社会科学期刊质量标准》,《科技期刊质量要求》,《期刊管理暂行规定》等期刊管理法规和制度,严把质量关,积极与上级主管部门,交流单位,文章作者进行沟通,严格按照办刊宗旨及专业分工范围出刊。在内部管理上,按照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真贯彻并严格执行管理标准,极大地提高了编辑部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投稿方式

学校是武钢主办的,在专科学校里面排名靠前的。来学校能学好一门技术就可以了,上不了本科,专科里面这学校可以啦。

学长告诉你,这学校无论老校区还是新校区都是坑,老校区在我们学生没接到通知的时候直接给上一个武汉江南技术专校的牌子,然后右边又是一个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牌子,学校绿化可以,宿舍和小城镇的高中初中宿舍差不多,小到离谱,而且公共浴室没有热水,冬天还得自己打水洗澡。新校区唯一的劣势就是交通不方便,你出去一趟要和全校出去的人一起挤那寥寥的公交,至于其他还可以,不过夏天你得走10分钟的路从学校门口到宿舍。反正我就和想报名的人说,这是个巨坑,慎入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于2001年4月18日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由武钢职工大学和武汉冶金自动化高级技工学校“两校重组”组建的。2007年湖北黄石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和武钢一技校整体并入,“三校重组”成立新的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由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主办,隶属武钢集团公司领导,业务归口省教育厅管理。现有红钢城校区、白玉山校区、江北校区、凤凰山校区和铁山校区五个校区,分布在武汉江南青山区、江北阳逻开发区和黄石铁山区。学院的前身都随武钢的建设而发展。武钢职工大学始建于1956年,建校时名为武钢业余大学,主要负责武钢职工的业余培训;1976年改名为武钢工人大学,主要承担武钢的职工教育和岗位培训;1981年更名为武钢职工大学,正式招收全国成人高考的学生,学校步入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阶段;1990年武钢干部研修室合并到武钢职工大学后,学校进入到继续工程教育和成人学历教育并举时期;1999年学校首次招收全国普通高考的学生,开始跨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领域。武汉冶金自动化高级技工学校创办于1979年,建校时名为武钢第二技工学校,是国家劳动部首批评估的“全国重点技工学校”,后为全国首批高级技工学校,主要为武钢的轧钢系统培养技术工人。湖北黄石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79年,建校时名为武钢矿山技工学校,后来发展升格为职业技术学院,主要为武钢的矿山系统培养技术工人。武钢第一技工学校始建于1956年,后经国家劳动部批准为国家级重点技校。主要为武钢的冶炼系统培养技术工人。学院以理工科为主,主要培养高级应用型工程人才;现有高职专业28个;设冶金工程系、机电工程系、信息工程系、土木环保系、数控工程系、电气工程系、机械系、外语系、经济贸易系、干部研修部、计算机网络中心、工业实训中心、技能鉴定中心以及图书馆等14个教学实体。现有在校高职学生7855人。学院是国家“高级技能人才(机电项目)培训基地”、武汉市“继续教育示范基地”、“中国设备管理协会设备管理与诊断技术(武汉)培训基地”、“湖北省高级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建校至今,共培养了1万余名大学毕业生和近两万名初、中、高级技术人才,培训员工30余万人次。学院占地面积1172亩,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477亿元人民币,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325万元。建有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语音室、专业实验实训室和继续教育高级研讨室120个。图书馆藏书达7万册,电子文献22万册。校园网互联四个校区,能够进行网络办公,无纸化考试,远程教学,教学课件转播,基本实现了教学手段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建有规模较大的轧钢、金加工、钳工、电钳工、数控、汽车等实习车间和功能齐全的计算机、计量控制、自动控制、材料力学、热处理、电子技术、液压等60多个实验室,并在武钢各厂矿和50余家其他企业建立了学生实习基地。学院师资力量较雄厚,现有在编在岗教职工798人,其中专职教师445人,高级职称160人,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的80人,符合“双师型”教师认定资格的280人,享受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专家津贴的“科技三种人”12人,武汉市学科带头人7人。学院常年从生产厂矿、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聘请高级工程师、专家学者来院讲学任教,并长期聘请外籍教师。主办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ISSN1671-3524/CN42-1652/Z)和院内刊物《高等教育研究》。学院建立了广泛的校际联系,与国内的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北京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知名大学保持着校际往来和学术交流;是国际继续工程教育协会(IACEE)团体会员单位,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理事单位,中国金属学会继续教育委员会常务委员单位,湖北省继续工程教育协会副理事长单位,武汉市继续工程教育协会企业委员会秘书长单位,全国冶金教育学会高职专门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等;与美国“美中成人高校学术交流协会”、加拿大管理学院、ACC学院、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德波里终身教育学院等建立了合作关系。学院办学特色鲜明。依托国有特大型企业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形成了“定单式”研修的继续教育模式和“企业化”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坚持“立足武钢,面向社会”的办学宗旨,凝练形成了“发挥一个优势,打造两个品牌,突出三个结合,促进四个提高”的办学理念和“学习、实践,合作、发展”的校训。发挥一个优势:充分发挥企业办学的优势;打造两个品牌:打造行业办学和专业办学品牌。突出三个结合:始终突出“生产,教学,科研”“三位一体”的办学方向。促进四个提高:不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不断促进科研能力的提高,不断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不断促进社会美誉度的提高。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投稿方式

广告英语毕业论文范文很多的,不过论文要原创哦。之前也是费了半天劲搞不出来,还是学长给的莫文网,靠谱的说广告英语语篇的人际意义及其体现的劝说功能广告英语中人际意义研究主位推进模式与广告英语的语篇分析“广告英语”还是“英语广告”?论商业广告英语的语言特色及翻译技巧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广告英语中的修辞格与翻译广告英语的词语特色浅谈广告英语中双关语、杜撰词、仿拟、明喻和暗喻的翻译语境理论在广告英语中的应用研究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看广告英语试论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词汇歧义在广告英语中的应用及其翻译试论广告英语的句法特点广告英语中词汇歧义的语用价值及其翻译方法广告英语语言特色的分析与研究论广告英语中的修辞企业广告英语中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及翻译论广告英语的词法和句法特征跨文化背景中的广告英语翻译广告英语的词汇特点探讨广告英语的句法特点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技巧修辞在广告英语中的艺术魅力广告英语的功能分析现代广告英语委婉现象初探浅析广告英语的基本语言特点及翻译试论广告英语的修辞艺术广告英语的修辞格及翻译的基本原则从言语行为理论分析广告英语试论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

我这有很 多原创的

你不是都找到了吗?是不是找个注册的人帮你下载?这些是付费网站。

根据2016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有现代设计与制造技术中心、动力工程技术中心、船舶建造共性技术推广中心、电气自动化技术中心、中小企业研究与管理咨询中心等校级科研机构。 有中央与地方共建的实验室10个。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多媒体技术实验室、机械技术与加工试验中心、动力工程实验室、现代加工技术试验室、汽车工程训练中心、船舶辅机试验室、计算机应用与软件试验室、激光加工技术试验室、轮机综合试验室、船舶舾装试验室。 学术期刊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双月)创刊于2002年,由湖北省教育厅主管,武汉船职业技术学院主办,中国国内公开发行,是综合性的学术刊物。《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先后被评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物印刷署优秀产品,中国高职高专核心期刊,全国职业技术院校优秀学报;一直是《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上网期刊。《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主要刊登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基础理论研究及工程应用研究等方面具有创造性的学术论文。常设栏目有教育研究、船海工程、工程技术、管理科学、教学改革、人文社科等。 馆藏资源 截至2012年底,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藏纸制图书127万册,中文纸制期刊600余种,电子图书40万册,电子期刊10TB。购买有中国知网、超星电子图书和维普电子期刊3个电子数字资源,共享湖北高校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和calis书目资源。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投稿

《咸宁学院学报》《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长江大学学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湖北函授大学学报》等等,找我。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代码是10834武汉职业技术学院(Wuhan Polytechnic)位于湖北省武汉市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投稿方式要求

学报一般分为专科学报,本科学报和核心学报三个级别。学报一般是以各个学校命名的,所以要分清到底是本科学报还是专科学报首先要弄明白这个学校是本科高校还是专科高校。一般专科学校比较好分别,名称无非是例如:某某职业/信息/建筑/技术学院或某某师范/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院等。确定核心期刊的标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项,其一主办机构的权威性,其二文章作者的权威性,其三,文章的被引用率及文献的半衰期。简单地说,核心期刊是学术界通过一整套科学的方法,对于期刊质量进行跟踪评价,并以情报学理论为基础,将期刊进行分类定级,把最为重要的一级称之为核心期刊。核心学报就是被评为核心期刊的学报。

学校是武钢主办的,在专科学校里面排名靠前的。来学校能学好一门技术就可以了,上不了本科,专科里面这学校可以啦。

有《火花》、《读者》、《萌芽》、《公主志》、《花样》

根据学科方向,选择相对应的学术核心期刊来分等级。还有以下几点:1、注意期刊的“主管单位”和“主办单位”是有区别的2、一些地方大学的学报也是不错的投稿选择3、在网上检索这些编辑部的机构名称和刊名,获取有用的鉴别信息。(自然科学部分) 一类期刊: 科学通报(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国科学院) 二类期刊: 综合类:自然科学进展 数学类:数学学报、数学进展、数学年刊、应用数学学报、高校应用数学学报 物理学类:物理学报、高能物理与核物理、天文学报、半导体学报、金属学报 化学类:化学学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化工学报 生物类: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动物学报、遗传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地理类: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 计算机技术类: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电子、电工、自动化类:自动化学报、电子学报、电工技术学报 材料科学类:无机材料学报、中国稀土学报、材料研究学报 体育类: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三类期刊: 综合类: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数学类:数学物理学报、应用概率统计、应用数学和力学、工程数学学报、数学研究与评论、系统科学与数学、计算数学 物理学类:中国激光、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物理学进展、天文学进展、光学学报、计算物理、物理 化学类:分析化学、化学通报、应用化学、物理化学学报、无机化学学报、有机化学、高分子学报、分析试验室、色谱、硅酸盐学报、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生物类:昆虫学报、微生物学报、实验生物学报、生物工程学报、生态学报、水生生物学报 地理类:自然资源学报、经济地理、地理科学进展、资源科学、人文地理、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自然灾害学报、地球学报 计算机技术类: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与应用、计算机应用研究 电子、电工、信息、自动化:电子与信息学报、信息与控制、电视技术、通信学报、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电子技术 材料科学类:功能材料、复合材料学报、人工晶体学报 四类期刊: 上述一、二、三类学术期刊以外的中文核心期刊(须为专业学术、理论、技术性刊物,并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为准,北京大学出版社)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在部、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重点本科院校学报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五类期刊: 在一般本科院校学报上发表的论文; 被收录在具有“ISBN”书号的国际专业会议论文集的学术论文。 六类期刊: 在一般专业学术性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被收录在具有“ISBN”书号的国内专业会议论文集的学术论文。社会科学部分) 一类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科院) 二类期刊: 综合类:社会科学战线、文献(国家图书馆)、国外社会科学 哲学类:哲学研究(中国社科院哲学所)、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科院马列主义所)、自然辩证法通讯(中国科学院) 社会学类:社会学研究(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统计研究、人口研究、中国人口科学(中国社科院人口所)、世界宗教研究(中国社科院宗教所)、民族研究 管理学类:中国行政管理、管理世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管理(中国企业管理学会、国家经贸委) 政治学类:政治学研究(中国社科院政治学所)、求是、世界经济与政治 法学类:法学研究(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 经济学: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世界经济(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所)、中国工业经济 新闻、广播、电视、出版事业类:中国记者(新华社)、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广电部政策研究室)、编辑学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会) 图书、情报、档案学类:中国图书馆学报(中国图书馆学会)、大学图书馆学报(全国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图书情报工作、档案学通讯 科学研究类:科学学研究、自然科学史研究 教育学、心理学类:教育研究(中央教育科研所)、心理学报(中国心理学会、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课程·教材·教法 体育类:体育科学(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体育科技(国家体委体育科研所) 语言学类:中国语文(中国社科院语言所)、语言文字应用 文学类:文艺研究、文学评论、文学遗产 外国语类:外语教学与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语言所)、中国翻译(中国外文局编译研究中心) 艺术(含作品)类:中国音乐、音乐研究(人民音乐出版社)、美术(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栏)、美术研究、装饰 历史、考古类:历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世界历史(世界历史杂志社)、中国史研究(中国社科院历史所)、考古(中国社科院考古所) 党政管理类:中国行政管理、求是(中共中央) 三类期刊: 综合类: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学术交流(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术月刊、文史哲 哲学类:自然辩证法研究(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与辩证法、毛泽东思想研究 社会学类:中国统计、中国人才、人口与经济、人口与计划生育、世界民族 管理学类: 领导科学、中外管理、管理科学学报 政治学类:社会主义研究(教育部委托华中师大)、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中共编译局)、现代国际关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所)、青年研究 法学类:中国法学(中国法学会)、中外法学(北京大学)、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 经济学类:财政研究(中国财政学会)、统计研究、农业经济问题(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中国农科院经济所)、国际贸易问题、会计研究(中国会计学会、中国成本会计)、税务研究(中国税务学会)、审计研究(中国审计学会)、金融研究(金融研究杂志社)、宏观经济管理(国家计委) 新闻、广播、电视、出版事业类:中国出版(国家新闻出版署)、编辑学刊(上海编辑学会)、现代传播、中国电化教育(中央电教馆)、电化教育研究 图书、情报、档案学类:图书馆杂志、情报学报(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档案学研究(中国档案学会) 科学研究类:中国软科学、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科研管理 教育学、心理学类:高等教育研究(武汉,中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华中理工大学)、中国高教研究(教育部中国高教学会)、教育理论与实践(山西省教科所)、中国教育学刊(教育部中国教育学会)、教育评论(福建教科所)、心理科学(中国心理学会)、学科教育、学前教育研究、中国特殊教育 体育类: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天津体育学院学报、体育学刊、上海体育学院学报、体育与科学 语言学类:语言研究、语文研究、古汉语研究、汉语学习 文学类:文艺理论研究、外国文学评论、文艺理论与批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外国文学研究、中国文化研究(北京语言大学) 外国语类:外国语、外语与外语教学(大连外语大学)、现代外语 艺术(含作品)类:人民音乐、中央音乐学院学报、舞蹈(中国舞蹈家协会)、美术观察、中国书法(中国书法家协会理论栏)、中国摄影 历史、考古类:史学理论研究、史学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抗日战争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文物、旅游学刊(中国旅游学院、中国旅游局)、中共党史研究、史学月刊、考古与文物 党政管理类:高校理论战线(教育部)、财政研究(中国财政学会)、统计研究、会计研究(中国会计学会、中国成本会计)、税务研究(中国税务学会)、审计研究(中国审计学会)、科技进步与对策 四类期刊: 上述一、二、三类学术期刊以外的中文核心期刊(须为专业学术、理论性刊物,并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为准,北京大学出版社)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在部、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重点本科院校学报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五类期刊: 在一般本科院校学报上发表的论文; 被收录在具有“ISBN”书号的国际专业会议论文集的学术论文。 六类期刊: 在一般专业学术性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被收录在具有“ISBN”书号的国内专业会议论文集的学术论文

  • 索引序列
  •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投稿方式
  •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投稿方式
  •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投稿方式
  •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投稿
  •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投稿方式要求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