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杂志官网电子版订阅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杂志官网电子版订阅

发布时间: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杂志官网电子版订阅

不是中文核心,属于科技核心期刊主  管内蒙古医科大学主  办内蒙古医科大学编辑出版《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主  编程立新地  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华大街5号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为医药卫生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国内外分开发行。主要刊载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民族医药学、中医中药学、预防医学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进展及科研动态。本刊设有论著、蒙医药论坛、经验交流、综述等栏目。欢迎校内外作者踊跃投稿。本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内蒙古自治区高校精品学报、教育报全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全国民族地区自然科学版优秀学报。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属于省级期刊,学术类期刊。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国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的文章。其次,再去以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业期刊编辑部信息(国家级或是非国家级,核心或者非核心,统计源或者非统计源期刊等等),找到投稿联系方式,这样的方法避免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确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最后,祝好运。欢迎交流。静石医疗,竭诚为您服务。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官网订阅

不是中文核心,属于科技核心期刊主  管内蒙古医科大学主  办内蒙古医科大学编辑出版《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主  编程立新地  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华大街5号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为医药卫生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国内外分开发行。主要刊载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民族医药学、中医中药学、预防医学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进展及科研动态。本刊设有论著、蒙医药论坛、经验交流、综述等栏目。欢迎校内外作者踊跃投稿。本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内蒙古自治区高校精品学报、教育报全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全国民族地区自然科学版优秀学报。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Medical UniversityJST基本信息曾用刊名:内蒙古医学院学报主办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出版周期:双月出版信息专辑名称:医药卫生科技专题名称:医药卫生综合出版文献量:7656 篇评价信息(2019)复合影响因子:705(2019)综合影响因子:605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杂志官网电子版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Medical UniversityJST基本信息曾用刊名:内蒙古医学院学报主办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出版周期:双月出版信息专辑名称:医药卫生科技专题名称:医药卫生综合出版文献量:7656 篇评价信息(2019)复合影响因子:705(2019)综合影响因子:605

1989年毕业于内蒙古医学院,获学士学位;2001年获心血管专业硕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获心血管专业临床医学博士学位。自1990年一直在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从事临床、教学、科研一线工作,2001年在北京阜外医院心导管中心学习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博士就读期在北大医院进行了临床和科研的规范化训练,并在北医三院心内科导管室学习冠心病的介入技术。现任急救中心副主任,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青年委员,内蒙古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常务委员,内蒙古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委员,内蒙古医学杂志编委。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和治疗,擅长心血管急危重症救治,尤其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和介入支架治疗、紧急床旁漂浮临时起搏、永久起搏器植入。研究方向冠心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曾在国家核心期刊及自治区级杂志发表论文,CA收录3篇,主要承担的科研项目:1、卫生厅I类科研课题《Apelin在缺血性心肌病中的作用》。2、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内质网应激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3、附院科研基金启动项目《Apelin在心脏病中的作用》。4、附院重大课题《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血管和心脏的影响》近三年发表论文:1、颈动脉损伤大鼠新生内膜增生与局部平滑肌细胞的增殖 论著,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7,11(2): 222- 225。 2、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大鼠血管损伤局部新生内膜形成和炎症因子(ICAM-1、MCP-1)表达的影响,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7, 29(3): 155-159。 3、CD40-CD40L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综述,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6, 14(8): 731-733。4、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大鼠心室重塑的作用,论著,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38(2):179-183。5、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血管损伤后新生内膜形成的作用及机制,论著,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5, 13(4): 244-246。6、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血管损伤后内皮细胞修复的影响,论著,内蒙古医学杂志,2006, 38(5): 241-243。7、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心血管疾病,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6, 28(5): 475-

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官网订阅电话

我就是那里毕业的~怎末没听说还有法医学呢?你是说医学院吧~??

内蒙古科技大学坐落在首批全国文明城市、美丽的草原钢城—包头,她始建于1956年,最初为包头钢铁工业学校和包头建筑工程学校,1958年两校合并组建包头工学院,1960年更名为包头钢铁学院,隶属原冶金工业部,1998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理,成为中央与地方共建的高等学校。2000年内蒙古煤炭工业学校并入,2003年更名为内蒙古科技大学。 经过5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内蒙古科技大学已发展成为以冶金、稀土、矿业为特色,以工为主,工、理、文、管、经、法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目前,学校占地12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31万平方米。学校固定资产总值约8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03亿元。教学、实验设施完备,各类体育运动设施齐全,校园网络系统运行可靠、利用率高,基于网络管理平台控制的多媒体教室应用效果好,现代化的图书馆初步实现了馆藏资源数字化和网上资源馆藏化,馆藏各类图书总数(含电子图书)204万册(种),面向全体师生开通了中国学术期刊文献等多个专项检索服务系统。 学校拥有7个自治区重点学科,2个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2个自治区级和3个包头市工程技术中心,2个自治区级和1个包头市生产力促进中心, 1个实践训练中心,75个实验室,并出版有《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 学校有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2006年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我校的冶金学科在全国同类学科排名中位列第七,矿业工程在全国同类学科排名中位列第十三,控制科学与工程在全国同类学科排名中位列第四十九,材料科学与工程在全国同类学科排名中位列第六十六。 学校有50个本科专业,其中,冶金工程、采矿工程2个专业成为中国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冶金工程、材料工程、自动化、土木工程、采矿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工程测量技术等为内蒙古自治区品牌专业;采矿工程、稀土工程、冶金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建筑学、电气工程自动化、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等11个专业2008年在内蒙古自治区进入第一批本科招生。 学校设有17个学院(教学部、中心),1千1百多名专任教师精心培育着1万8千多名全日制在校生。教师中,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全国高校青年教师奖1人;国家“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辅导员2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工程”1人;教育部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4人;内蒙古自治区“科教兴区”突出贡献奖获得者3人、乌兰夫基金奖获得者1人、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开发突出贡献奖获得者3人、内蒙古科技创新杰出人才2人;内蒙古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内蒙古自治区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学科带头人3人,内蒙古“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才19人,内蒙古教育系统“111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才9人;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获得者13人。 学校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结合学科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科学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管理制度,形成了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把经验丰富的教师选派到教学第一线,要求教授、副教授必须承担本科教学。学校每年组织青年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技能竞赛、学生评教、专家评教、领导评教活动,规范课堂教学环节,加强实习、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的监控与管理,强化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语应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2001年以来,学校获内蒙古自治区教学成果奖10项,其中一等奖1项;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等14门课程被评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等6个实验室被评为自治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校积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开展科学研究。三年来,学校先后承担科研项目389项,其中,国家“973”前期研究项目、国家“十一五”重点支撑计划项目、国家重点攻关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国防科研课题、国家计委重点攻关课题、国家教育部课题等35项、省部级研究项目114项,科研经费总额超过2亿元;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项,市级科技进步奖6项;授权专利13项;发表论文2486篇,被SCI、EI、ISTP检索系统收录的论文164篇;出版著作、教材115部。学校连续3年被自治区政府评为科技工作先进单位,2008年被自治区政府评为“科技创新先导型学校”。 学校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办学,先后与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重庆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兄弟院校以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德国、日本等国的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师资培养、科技合作、学术交流、联合办学等长期合作关系。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把素质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出发点,着力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方面,形成了思想教育人文化、指导服务系统化、特色工作品牌化、队伍建设规范化和日常管理科学化的局面。特别是建立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辅之以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奖助学金以及学费减免的资助体系。 学校通过设立“李保卫大学生创新基金”、“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和举办校史展览宣传、科技文化月、社团文化节、读书文化月,组织学生参加“绿色家园工程”、“创E自动化”、“走进西部阳光行动”等系列主题活动及各类文化活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为学生展示才华、拓展素质、提高能力搭建平台和创造条件,形成了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设有各类学生社团组织,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先后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奖、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设计大赛奖、“Intel”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嵌入式专题邀请赛奖、CCTV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奖、华人广告金犊奖大赛佳作奖、中国威海国际建筑设计大赛奖等省部级及以上奖项共292项。2006年,学校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和全国学联评为全国社会实践先进单位。 学校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主、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学校生源质量和本科招生第一志愿录取率逐年提高。 2000年学校获得教育部“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07年学校被列为“中国大企业集团重点招聘学校”。2005年以来,学校在全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中,连续三年被评为第一名,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一直位居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前列。我校毕业生以“上手快、留得住、后劲足”的特点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半个世纪以来的办学历程中,为自治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了各类人才5万余名。 学校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不懈地抓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教代会、职代会民主参与、民主决策作用;加强统一战线工作,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和党外知识分子参政、议政作用;从提高教职工生活质量、改善生活待遇入手,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学校不断净化、美化、靓化校园,坚持文明校园、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文明家庭、师德先进个人等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开展文明社区、警民共建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和全民健身运动。大力加强以创建“平安校园”为核心的综合治理工作,切实维护学校的政治稳定和良好的校园秩序。先后荣获内蒙古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学校、内蒙古花园式学校、内蒙古高校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包头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长路漫漫,上下求索。在即将迎来教育部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内蒙古科技大学,将秉承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校园精神和以人为本的育人方针,为建设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大学扬帆远航。

来稿请寄:010018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昭乌达路306号《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编辑部电话:0471-4304787  传真:0471-4304787  E—mail:;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杂志官网电子版下载

1989年毕业于内蒙古医学院,获学士学位;2001年获心血管专业硕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获心血管专业临床医学博士学位。自1990年一直在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从事临床、教学、科研一线工作,2001年在北京阜外医院心导管中心学习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博士就读期在北大医院进行了临床和科研的规范化训练,并在北医三院心内科导管室学习冠心病的介入技术。现任急救中心副主任,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青年委员,内蒙古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常务委员,内蒙古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委员,内蒙古医学杂志编委。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和治疗,擅长心血管急危重症救治,尤其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和介入支架治疗、紧急床旁漂浮临时起搏、永久起搏器植入。研究方向冠心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曾在国家核心期刊及自治区级杂志发表论文,CA收录3篇,主要承担的科研项目:1、卫生厅I类科研课题《Apelin在缺血性心肌病中的作用》。2、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内质网应激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3、附院科研基金启动项目《Apelin在心脏病中的作用》。4、附院重大课题《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血管和心脏的影响》近三年发表论文:1、颈动脉损伤大鼠新生内膜增生与局部平滑肌细胞的增殖 论著,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7,11(2): 222- 225。 2、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大鼠血管损伤局部新生内膜形成和炎症因子(ICAM-1、MCP-1)表达的影响,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7, 29(3): 155-159。 3、CD40-CD40L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综述,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6, 14(8): 731-733。4、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大鼠心室重塑的作用,论著,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38(2):179-183。5、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血管损伤后新生内膜形成的作用及机制,论著,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5, 13(4): 244-246。6、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血管损伤后内皮细胞修复的影响,论著,内蒙古医学杂志,2006, 38(5): 241-243。7、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心血管疾病,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6, 28(5): 475-

简介:     内蒙古医科大学坐落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是一所以医学为主,集理学、管理学、工学、文学、法学于一体的多科性高等医药院校。学校成立于1956年,是新中国在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高等医学院校之一,当时隶属于国家卫生部,1958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理。前身为内蒙古医学院,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内蒙古医科大学。   经过60年的建设和发展,内蒙古医科大学为国家培养各级各类人才7万余名,为自治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科技创新、文化传承、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已成为一所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地方高等医药院校。2007年,学校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被评为“优秀”等次。   学校现有金山校区、新华校区、锡林校区三个教学园区,总占地面积123014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53591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面积203636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2万元,各类图书文献105万册(种)。   学校设有基础医学院、药学院、中医学院、蒙医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口腔医学院、卫生管理学院(自治区卫生政策研究所)、外国语学院、计算机信息学院、护理学院(卫生技术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实践教学部、体育教学部、研究生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继续教育学院等16个教学单位,有3所直属附属医院、4所非直属附属医院,8所临床医学院。在区内外设有实践教学基地120个。其中,医学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50个、非医学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70个。   学校自1956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78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资格,1999年获得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的授权资格,2003年获准成为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2009年获准成为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从2005年起,先后与北京中医药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蒙医学、中西医结合、中医内科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外科学、细胞生物学、中药学等7个学科的博士研究生。2009年,学校被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确定为自治区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率先在全国建立了能够同时培养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层次齐全的民族医学高等教育体系,形成了现代医药学、中医药学、蒙医药学高等教育“三位一体”的办学特色。学校现有6个一级学科、4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9个本科专业。其中,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医学、药学、中药学、护理学6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为一级学科。本科专业中,蒙医学、中药学和蒙药学被评为教育部第二类特色专业;蒙医学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之一。临床医学、中医学、药学、蒙医学、中药学、护理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口腔医学、麻醉学、药物制剂技术等13个专业为自治区品牌专业;组织学和胚胎学、病理解剖学、药用植物学和生药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中医诊断学、生物化学、儿科学、外科学、蒙医诊断学、天然药物化学、基础护理学、诊断学、医学遗传学、蒙医疗术学、药物分析、护理学基础、中医内科学、药物化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社区护理学、人体解剖学、口腔颌面外科学、蒙医方剂学等40门课程为自治区精品课程。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4605人。其中,本科生10643人、专科生2325人、研究生1473人、留学生89人,民族预科生70人,中职生2173人,本科各专业面向国内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   学校现有3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骨外科学、神经外科学和普通外科学,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蒙医学、蒙药学、伤寒学,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蒙医脾胃病学;有1个自治区优势特色学科——中医学(蒙医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眼科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外科学(普外、骨外)和民族医学(蒙医学)5个自治区重点学科,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内科学(血液病)2个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自治区临床医学领先学科7个,自治区临床医学重点学科7个。有自治区蒙医药协同创新培育中心、自治区肿瘤生物治疗协同创新培育中心2个自治区级协同创新中心;有自治区中蒙药重点实验室、自治区医学细胞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自治区分子病理学重点实验室、自治区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自治区分子影像学重点实验室5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有新药筛选工程研究中心、动物脏器高值化利用生物活性肽工程实验室2个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有分子与功能影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治区数字转化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生物医学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形态学实验教学中心、药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中蒙医临床模拟实验教学中心、护理实验教学中心、临床技能培训实验教学中心6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其中,中蒙医临床模拟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蒙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内蒙古蒙医药博物馆、内蒙古自治区卫生政策研究所、心血管研究所、骨科研究所设在我校。学校紧密依托蒙医药学院和药学院的教学资源支撑、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的医疗资源支撑、内蒙古蒙医药博物馆的馆藏文献资源支撑、蒙药研究所和GLP实验室的科技创新平台支撑,全力打造蒙医药学科与专业特色,使该学科成为学校的优势特色学科,被自治区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重点学科,进一步巩固了学校该学科在世界范围内的领跑地位,2009年6月,蒙医药学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目前,国内仅有的2名该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乌兰、阿古拉,均是我校的研究生导师。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926人。其中,教授220人,副教授211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85人,硕士学位人员504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的比例为41%。有硕士生导师513人,兼职博士生导师1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3人,国家和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5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72人次,自治区高等教育“11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9人,自治区杰出人才6人,自治区草原英才创新团队22个、自治区草原英才47人,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自治区师德标兵1人,自治区教学名师11人,自治区优秀教师8人,自治区教坛新秀8人,自治区重点建设专业2个,创建了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和8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4个自治区科技创新团队和2个自治区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学校著名蒙医专家苏荣扎布、吉格木德教授荣获全国“国医大师”荣誉称号。   近年来,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5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学校参与研究的科研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自治区科学技术奖76项(一等奖2项、中青年科技创新奖1项、二等奖31项、三等奖42项);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1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9项)。获得国家专利授权30项。其中,发明专利18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学校主办的《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被教育部科技司评为“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确定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出版的《疾病监测与控制》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   学校一贯坚持开放办学的方针,重视与国内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与北京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首都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等高等院校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与日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俄罗斯、蒙古、白俄罗斯、匈牙利等国家和地区的多所医药院校或科研单位开展了多层次、多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内蒙古医科大学作为一所地方高等医药院校,肩负着为民族地区培养应用型医药卫生高级专门人才,开展医药科学研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崇高使命。多年来,“内医人”始终秉承 “博学、尚行、精诚、至善 ”的校训,不断弘扬德才并举、群英荟萃的治校理念,众志成城,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努力开创内蒙古医科大学美好的明天!   (2016年5月更新)

  • 索引序列
  •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杂志官网电子版订阅
  •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官网订阅
  •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杂志官网电子版
  • 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官网订阅电话
  •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杂志官网电子版下载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