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第九届公共管理优秀论文评选结果

第九届公共管理优秀论文评选结果

发布时间:

第九届公共管理优秀论文评选结果

(1)联系工作实际选题要结合我国行政管理实践(特别是自身工作实际),提倡选择应用性较强的课题,特别鼓励结合当前社会实践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建议立足于本地甚至是本单位的工作进行选题。选题时可以考虑选些与自己工作有关的论题,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使自己的实践工作经验上升为理论,或者以自己通过大学学习所掌握到的理论去分析和解决一些引起实际工作问题。(2)选题适当所谓选题要适当,就是指如何掌握好论题的广度与深度。选题要适当包括有两层意思:一是题目的大小要适当。题目的大小,也就是论题涉及内容的广度。确定题目的大小,要根据自己的写作能力而定。如果题目过大,为了论证好选题,需要组织的内容多,重点不易把握,论述难以深入,加上写作时间有限,最后会因力不胜任,难以完成,导致中途流产或者失败。相反,题目太小了,轻而易举,不费功夫,这样又往往反映不出学员通过几年大学阶段学习所掌握的知识水平,也失去从中锻炼和提高写作能力的机会,同时由于题目较小,难以展开论述,在字数上很难达到规定字数要求。此外,论文题目过小也不利于论文写作,结果为了凑字数,结尾部分东拼西凑,结构十分混乱。二题目的难易程度要适当。题目的难易程度,也就是论题涉及的深度。确定题目的难易,也要根据自己的写作能力而定,量力而为。题目难度过大,学员除了知识结构、时间和精力的限制外,资料搜集方面也有局限。这样,就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致使论文写了一半就写不下去了,中途要求另选题目。所以,在这个问题上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既不要脱离实际,好高骛远,去选一些自己不可能写好的论题;又不能贪图轻便,降低要求,去写一些随手可得的论题。(3)选题要新意所谓要有新意,就是要从自己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出发,在研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善于发现新问题,敢于提出前人没有提出过的,或者虽已提出来,但尚未得到定论或者未完全解决的问题。只要自己的论文观点正确鲜明,材料真实充分,论证深刻有力,也可能填补我国理论界对某些方面研究的空白,或者对以前有关学说的不足进行补充、深化和修正。这样,也就使论文具有新意,具有独创性。

公共管理方面的论文在 轻风论文网 很多的哦,之前我就找上面的老师帮忙指导的。相对于网上很多个人和小机构要好很多,我之前找的 轻风论文 王老师咨询的,非常专业的说这里还有些资料,你看看公共管理制度的功能分析。制度是社会发展的 一种稀缺资源,它在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中是不可缺少的;同时制度又随着环境的变化 而变化。我国正处在社会转 型时期,亟需建立各种制度。因此,借鉴新制度主义 的理论,运用制度分析方法,开辟对公 共管理制度功能的理论研究,构建完善的公共管理制度理论体系,对我国 的公共管理改革具有现实的理论指导意义。只有 从理论上明晰了公共管理 制度的功能,关于制度的重要性才 有了具体的表述;否则,我们对公共管理制度的研究就会是 不完整的,缺乏说服力的。本文 从规范和理想的角度出发,结合中国 公共管理的发展,综合运 用制度分析方法和系统-功能分 析方法,对公共管理制度的功能 进行了系统分析。文章首先分析了公共管理制 度功能研究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文章将公共管理制度的主要功能分为 :目标指向功能、实现公共利益的功能、建立和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功能、利益分配功能和约束与激励功 能,并对它们进 行了深入、全面的分析与阐述,探讨了公共管理制度的诸项功能。同时文章 又结合系统论的观点,认为 公共管理制度是一个有机整体,因此在制度建设与制度创新过程 中,要注意公共管 理制度各项功能之间的协 调与配合。 你看下不懂的你上 轻风论文网自己看吧

第九届公共管理优秀论文

(1)靠外推法进行管理一一坚持“如果不出事,就不要去改变它”。理由是,既然事情进行得很好,那就继续用同样的方式做同样事;(2)靠危机管理一一优秀的战略制定者的真正本领是在于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每个人和企业都要遇到大量的危机和问题,战略制定者应该讲他的时间和创造力用于当前遇到的最紧迫的问题。靠危机进行管理实际上只是对情景作出的反应而不是主动采取行动,是外部事件决定了管理者需要采取何种策略;(3)靠主观臆断进行管理一一不存在普遍适用的、解决做什么和如何做这类问题的一般性计划,只管尽力去做你认为应该做和能够做的事情,因为这促使管理者可以自己去思索正在发生着的事情和原因;(4)靠希望进行管理一一事实依据是未来充满着不确定性,如果第一次没有成功,那么就坚持再试一次尝试成功。因为我们相信它总会有效。〔‘6〕对于SMX通信公司当前的绩效管理,具体情况如何,在进行绩效管理分析后,才能做出判断,才能提供有益的建议或方案,避免企业靠上述的没有目标的绩效管理。3

同学,你这样子程老师我会生气的,作业是要自己做的,虽然是一门选修课但还是要认真对待的

第九届全国公共管理优秀论文

您好 ,九品论文很高兴为您解答,希望能帮助到您。论文帮发表

你的要求呢?可以私聊么?

公共管理类论文: 公共管理类论文:浅析转型期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困 论文 境与对策摘 要: 本文简要分析了在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公民参与公 共政策的困境, 为了落实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这一政策路线, 应该从构建参与型公民文化,提高公民参与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把握 好公共政策的利益取向;协作解决政策冲突;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实 行政务公开;构建公民参与的保障机制,切实保障公民参与权等方面 来制定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转型期;公民参与;公民文化;总体利益;公共政策 所谓转型期,指的是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由于从计划经济向市 场经济转变导致中国社会形态的改变,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 层面的改变。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政府的行政管 理理念正在从传统的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理念向现代的民主行政理 念转变。而民主行政理念必须建立在坚实的民主政治基础上,不仅需 要制度上的配合,更需要从文化与治理观念上着手。事实上,公民参 与是实现直接民主而且有效的一种方式,而目前,我国公民在参与公 共政策的实践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 展。本文对其中主要的障碍作粗略的分析,以期对推进我国公共政策 民主化进程有所裨益。 一、公民参与的概念及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意义。 公民参与的概念。 所谓“公民参与” ,就是为了落实民主政治、追求公共利益及实 现公民资格, 由公民个人或公民团体从事包括所有公共事务与决定的 行动,这些公共事务是以公民本人切身的地方性事务为基础,再逐步 扩大到全国性的公共政策,因此,可以由每一个公民时时刻刻的关心 与适时的投入来实现; 而公民参与的行动必须是建立在合法性的基础 上,并且依参与者根据本身所拥有的知识与能力、花费的成本、预期 的影响力等,理性地选择最有效的途径与策略[ 1 ] 。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意义。 (1)公民参与公共政策有助于提升公共政策的科学性。信息的 完备是公共政策制定的必要条件, 也是公共政策制定必须遵循的基本 原则之一。由于政府在公共事务治理过程中自身的局限性,以及信息 的有限性,在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公民的积极参与,可以为政策 制定提供丰富的信息,很好的弥补政府的这一缺陷。因此构建公共政 策制定过程中的公民参与机制,为公民参与公共政策提供多种方式, 通过多元利益主体之间的充分利益博弈整合公民的利益诉求, 是公共 政策建立在利益得到充分表达和相对平衡的基础上,降低政策成本, 提高公共政策科学性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2)公民参与公共政策有助于公共政策的贯彻执行。公民在公 共政策制定中的地位不容忽视, 这是因为政党和政府制定的政策所要 解决的社会公共问题都与公众的利益密切相关。在大多数现代国家 里,特别是人口众多和地域辽阔的国家中,公众不容易直接对中央政 府的决策发表意见, 但可在地方政府的政策制定中发挥更重要和更直 接的影响作用。 有许多政策只有依靠公众的合作与参与才能得以贯彻执行, 如环 境保护、社区发展、社会治安等方面的政策,若没有公众的支持,即 使政策制定出来了,贯彻执行仍相当困难。要保证政策有较高的支持 度,就不能忽视政策制定中公民的有效介入[ 2 ] 。 二、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困境。 由于我国国情的特殊性,在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实践过程中,不 可避免的产生这样那样的困境。就现阶段而言,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 主要障碍总体上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公民文化因素的制约。尽管民主社会最大的希望是,公民个 人最大限度的参与政治事务和公共事务的管理, 这种参与将培养人类 能力并因此获得人性的全面发展。但是,我们知道,公民从年轻时代 首先学习的就是“如何更好地服从”这门课,只是后来才了解到权威 不过是约定俗成的东西。直到成年期,才真正发现可以参与作出具有 约束力的决定。 这时, 传统的文化意识已经把公民变成为一个顺从者, 政治文化因素影响了青少年不断形成的对民主社会中公民身份有意 义的理解[ 3 ] 。 公民自身的局限性。现代公共政策往往带有较强的专业性, 在知识方面,普通公民常常不能理解政策质量标准中包含的知识,所 以他们可能会对专业领域或科学界认定的政策质量标准无法提出质 疑。在能力方面,他们是否具有参与政策应该具备沟通技巧,是否充 分地理解政策过程和决策方式, 是否充分地理解参与者的期望受政策 限制,是否充分的理解公共问题解决的利益取向等,都是公民参与的 巨大障碍。 此外, 由于部分参与者经常代表的是现存组织的群体需要, 表达着他们的特殊利益,而不是公民的普遍利益。因此,这些现象的 存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或多或少的影响公民参与公共政策。 公民参与的代表性和广泛性欠缺。公民参与的代表性和广泛 性欠缺, 主要是指部分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为了达到体现自己意志的公 共政策能够顺利出台这一目的,通过操纵公民参与,导致公共政策过 程中公民代表缺乏代表性和全面性。综观近几年的公民参与实践,部 分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在公共政策过程中也非常重视公民参与, 在公共 政策出台之前,广泛征集公民的意见,有的还召开大型的听证会。但 是,由于参与公共政策的公民产生方式不尽合理,参与的公民是由上 级组织指定,而非通过制度化的严格程序产生。在上级组织指定参与 公民的过程中,把一些与政府部门观点相左的公民排斥在外,更有甚 者,参与者本人就是公共政策的既得利益者,或是与政府有利益关系 等状况,都导致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代表性和广泛性欠缺。 相关利益者话语权的缺失。相关利益者话语权的缺失,主要 是指公共政策过程中, 由于政府以及公民自身等原因所导致的相关利 益主体缺位,致使相关利益者的利益诉求在公共政策中得不到体现。 一方面,现实中的公共政策制定方式主要是封闭内向型的,政策制定 在相当程度上是与公民分离的, 常常成为及少数专家和领导封闭式自 我意志的表现。 另一方面,由于公民参与意识淡薄等原因,导致相关利益主体缺 位,相关利益者的意志和利益在公共政策中得不到体现。本来作为公 共政策相关人的公民,他们能够亲身感受到公共政策给自己经济、社 会生活带来的影响,对公共政策的制定最有发言权。然而由于公共政 策制定过程中相关利益者话语权的缺失, 就会导致公共政策所整合的 利益不够全面[ 4 ] 。 三、完善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几点对策。 构建参与型公民文化,提高公民参与的认知水平和能力。阿 尔蒙德认为 “民主国家为普通人提供一个有影响力的公民参与决策过 程的机会”[ 5 ] 。而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官本位”思想、清官 情结、臣民意识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公民参与,长此以往,就会导致 公民认为政策制定是政府的分内之事,与自己关联不大,形成了公民 参与的文化困境。构建参与型的政治文化可以从地方性的事务做起, 尤其是与公民最切身的事务相关联,才会引发公民参与的动力;当公 民在这些地方性事务的学习中学会参与并适应后, 将会逐渐培养起参 与更广泛的公共事务的能力与兴趣, 并能进一步明确参与公共政策是 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和义务,在参与过程中逐步提高认知水平和能 力。 把握好公共政策的利益取向。所谓公共利益就是“在特定社 会条件下,能够满足共同体成员的生存、享受、发展等公共需要的各 种资源和条件的总和。 6 ]所谓总体利益就是“目标群体的全部利 ”[ 益,是整体利益与所有部分的相对独立的利益之总和。 7 ]在现阶 ”[ 段,公共政策的利益取向应该是以总体系统观为指导的总体利益,因 为这样既能发挥对部分进行整合的整体优势, 又能调动系统所有组成 部分的积极性,从而使系统具有较大的总体利益。 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实行政务公开。公共政策实际上是一种 信息活动, 若参与公共政策的公民不能够掌握有关公共政策的相关信 息,那么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很难体现其价值。把公共政策各方面的情 况作出全面、科学的描述并公布于众,使公民能够科学地了解公共政 策的目的,并对相应的应对策略作出科学与准确的判断,以便更好的 行使公民的政策参与。 构建公民参与的保障机制,切实保障公民参与权。从理论来 看, 公共政策供给取决于社会各阶层达成的保护自己利益话语权的均 衡。 从制度上保障公民可以依照法定的程序和制度参与公共政策, 确 保参与公共政策的公民能够充分完备的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 在实践 中,公民参与的保障机制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构建:一是组织结构方 面,实现地方基层自治;二是法制环境方面,建立“公民参与法” , 充分保障公民参与的实施。 参考文献: [ 1 ] 李图强。 《现代公共行政中的公民参与》[M ] 经济管理出 版社,2004 年。 [ 2 ] 陈振民主编。 《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二版) 》 [M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年。 [ 3 ] 李图强。 《现代公共行政中的公民参与》[M ] 经济管理出 版社。2004 年。 [ 4 ] 高富锋。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路径分析》[ J ] 经济研究参 考。 2008 年第 46 期。 [ 5 ] 阿尔蒙德等著。 《公民文化》[M ] 张明澍译。 台湾五南图 书出版公司。 1996 年。 [ 6 ] 王洛忠。 《试论公共政策的公共利益取向》[ J ] 理论探讨。 2003 年第 2 期。 [ 7 ] 张国庆主编。 《公共政策分析》 ]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M 年。

第九届全国公共管理硕士优秀学位论文

简介1999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应:积极稳妥的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进一步完善专业学位体系,培养大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和国务院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标志着MPA教育在中国正式启动 2001年2月9日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人事部联合发文,成立了全国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2月22日召开了成立大会,其常设执行机构———秘书处设在中国人民大学,人事部副部长尹蔚民担任MPA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纪宝成校长担任指导委员会的第一副主任委员,校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朱立言担任指导委员会的秘书长。首批MPA试点院校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东北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03年新批MPA培养单位山东大学、四川大学、湘潭大学、重庆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大学、南开大学、云南大学、南昌大学、郑州大学、湖南大学、苏州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山西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安徽大学、中南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内蒙古大学、新疆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合肥工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新批MPA培养单位中国刑事警察学院MPA培养现状自2001年10月首届MPA招生开始,2001级,2002级MPA共计招收了7000余人,2003级MPA招生也即将完成,据估计将录取近4000人2004年10月,全国47个MPA培养单位将开始新的MPA招考,届时全国拥有MPA试点培养单位的省,直辖市,自治区将达到24个。到目前为止,全国首批MPA试点院校已有多所学校的部分MPA学位论文已经通过答辩,中国自己的MPA即将踏上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讲,MPA教育已在中国变为现实。

mba和mpa的区别如下:1、培养人才的方向不同,mba即工商管理硕士,主要培养高级管理人才。mpa即公共管理硕士,主要培养机关、事业单位管理人才。2、培养的重点不同,mba重点培养复合型、综合型人才。因此,对技巧、思维、口才等能力的培养重于对知识的传授。mpa是一种通才教重点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因此,侧重于培养方法、技术、政策分析、领导等的理论知识。3、学习的课程范围不同,mba课程包括管理类、经济学类、金融、财务、法律等。mpa课程包括公共管理、政策分析等4、适合考试的对象不同,mba适合各行各业的人考取。mpa适合政府人员或者非政府公共机构人员考取。5、适用范围不同,mba应用范围广泛。mpa单独研究公共管理。想了解更多有关mba和mpa的详情,推荐选择【尚德教育】。【尚德教育】建立起国内领先的成人教育在线直播平台,低基础入学,成年考生低学历皆可报考;考试周期短, 投入时间少,工作学习两不误,每天学习1小时省时、省力、省钱、省心的学历服务;尚德教育合作海外名校,申请入学,学制短,授课教师经验丰富,助力学生的学历提升。【欢迎点击此处,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MBA(工商管理硕士): MBA学位是一种注重复合型、综合型人才培养的学位,是能力培养重于知识传授的学位。它教授的是面对实战的“管理”,而不是注重研究的“管理学”,技巧和思维的培养重于理论分析能力。它要求其毕业生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管理经验(应变能力、预测能力、综合能力、组织能力等)。其课程内容涉及管理类、经济学类、金融、财务、法律等等,能力训练不光讲究组织、领导才能,也涉及以口才为依托的沟通能力、运筹能力、判断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等等。MPA(公共管理硕士):MPA 教育是一种通才教育, 其目标是培养公共事务管理和公共政策研究与分析方面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为政府机关和非营利的非政府公共机构培养具有现代公共管理理论和公共政策素质、掌握先进分析方法及技术、精通一些具体政策领域的专业化管理者、领导者、政策分析人才以及(中高级) 职员。培养对象是政府机关或非政府公共机构有实践经验的在职人员。

2020年上海交通大学MPA招生考试报名已经开始,请各位考生务必仔细阅读2020年上海交通大学MPA招生公告,提前准备好相关资料以及认真备考。上海交通大学2020年公共管理硕士(MPA)研究生招生简章(招生代码:125200)上海交通大学是全国首批开展公共管理硕士(MPA)学位教育的高校之一。迄今,我校已培养了3700多名优秀MPA人才,全国MPA优秀学位论文获得数和MPA教学案例在全国公共管理教学案例库入选数均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在2012年教育部全国学科评估中位列全国第7位,在2017年教育部全国学科评估中位列A类学科,在2018年公布的全国首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中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荣获A档。一、培养目标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才兼备、具有深厚现代公共管理理论知识、扎实公共政策素养和国际视野,适合在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国有企业等公共部门工作,能够胜任综合性管理与政策制定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的一流公共管理人才。二、报考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优良,遵纪守法。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获得国民教育系列大学本科毕业学历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2017年9月1日前获得本科毕业证书);或者获得国民教育系列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2015年9月1日前获得大专毕业证书);或者获得国民教育系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2018年9月1日前获得研究生学位证书)。三、报名方式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考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以下报名流程,缺少任何环节则报考无效。网上报名(1)网上报名时间:2019年10月10日-31日,每天9:00-22:00(2)考生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教育网址:,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本人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凡因不按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在报名期限内,考生可根据网站提示自行修改网报信息。(3)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并在考生提交报名信息三天内反馈校验结果。考生可随时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未通过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应及时到学籍学历权威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在现场确认时将认证报告交报考点核验。现场确认所有考生应在规定时间内到报考点指定地方确认网报信息,并缴费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逾期不再补办。(1)时间:所有考生完成网上报名后,请按照通知公告于2019年11月到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报信息确认、缴费、图像信息采集、打印考生信息表等手续,逾期不予补办。(2)本考点(报考点代码3105)考生,包括在上海市参加入学考试并报考上海交通大学的考生,网上报名时须选择“3105上海交通大学”报考点,并登录“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招生网”,完成本考点的“确认网报信息、上传本人图像照片、缴纳报名费”等手续,并现场确认网报信息工作。(3) 在外地参加入学考试并报考上海交通大学的考生应到所在省(市、自治区)高校招生办公室指定的报名点进行现场确认。(4)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在现场确认时应提供学历(学籍)认证报告;未提供学历(学籍)认证报告的,原则上不予现场确认、不准参加考试。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现场确认时应提供本人《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原件或复印件。考生本人对网上报名信息要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经考生确认后的报名信息在考试、复试及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考生自行承担。四、初试考生在2019年12月14日-23日,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本人有效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初试时间:2019年12月21日-22日初试均在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的考场进行;上海交通大学考点(报考点代码3105)考场具体见准考证。考试科目:①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满分200分)②204-英语二(满分100分)。考试科目均为笔试,内容请参考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编制的最新考试大纲。五、复试复试将采取“笔试+面试”方式。笔试内容为思想政治理论,不合格者不予录取,笔试成绩不计入复试成绩和总分。面试分“初试前面试”和“初试后面试”。(1)初试前面试具有丰富的公共管理或其他管理工作经验者可以申请初试前面试,学院将根据相关规定从中选择部分考生进入初试前面试。初试前面试内容包括外国语(英语)和综合素质两部分,由我院选聘专家对考生进行考核。11月上旬发出面试通知。符合初试前面试资格的考生需填写2020年上海交通大学MPA初试前面试申请书(见上海交通大学MPA网站),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参加初试前面试,面试前还需向我校提交以下书面材料,进行资格确认:A本人有效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一份;B学历和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一份;C可证明自身工作业绩及能力的材料,如成果、获奖、文章、专利、项目完成等证明或证书原件及复印件。根据初试前面试情况综合评分确定相应等级。考生可至上海交通大学MPA教育中心网站查询面试成绩和结果。(2)初试后面试初试后面试将于全国联考初试成绩公布后举行,具体安排届时详见上海交通大学MPA教育中心网站()招生通知。六、预录取参加我校初试前面试并获得“优秀”档,同时初试成绩达到国家A类地区分数线的考生,将自动获得复试资格,思想政治理论考试通过后即获得拟录取资格。获得“优秀”档,初试成绩未达到国家A类地区分数线的考生,面试成绩可保留1年。未参加当年初试的考生,其面试成绩不予保留。其他初试成绩达到上海交通大学划定的复试分数线,并参加我校组织面试(按惯例将于2020年3月进行)的考生,将根据考生的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综合排序,择优预录取。七、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是保证入学新生质量的重要工作环节,学校严格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做好考核工作,对于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主要是考核考生本人的现实表现,内容包括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表现、道德品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方面。八、录取2020年拟招收非全日制考生240人,将根据生源情况及学校相关规定,最终确认录取人数。根据招生计划、考生入学考试总成绩(含初试和复试)及其思想品德表现、业务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等,确定拟录取考生的名单。复试、体检或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均不予录取。录取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5年,学校不提供住宿。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一般录取为定向就业,户口档案不转入我校。对在报名及考试中有违规行为的考生,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和《全国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进行处理。对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或学籍。九、体检复试考生须参加我校组织的体检,体检须在指定的医疗机构进行。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要求,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等规定进行体检。十、咨询和联系方式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MPA 办公室地 址:上海市华山路 1954号新建楼301室邮编:200030电 话:021-62932970,62933304-mail: 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地 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陈瑞球楼339室邮编:200240电 话:021-62821069传真:021-34206123-108网站:E-mail: yzb-2020MPA考研报名时间和考试时间已然公布,详情可阅读【教育部发文】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公告,考生如果怕自己错过MPA报名时间和考试时间的话,可以 免费预约短信提醒。环球青藤希望大家可以认真复习备考,考到自己理想的名次和学校。环球青藤友情提示:更多2020MPA考研各科目精华复习备考资料、MPA考研英语5500考纲词汇,面试精要请点击文章下方“免费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学习。

第九届广西优秀期刊评选

2013年,全院发表学术论文958篇,同比增长4%,其中第一作者SCI检索论文225篇、EI检索论文81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446篇;出版专著21部。中国地质科学院和中国地质学会(办事机构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主办9种学术期刊,包括《地质学报(英文版)》(SCI检索刊物)、《地球学报》(EI检索刊物)、《地质学报(中文版)》、《地质论评》、《矿床地质》、《中国岩溶》、《岩矿测试》(CA收录刊物)、《岩石矿物学杂志》、《地质力学学报》(中文核心期刊)。《地质学报》(中文版)、《地质论评》、《矿床地质》、《地球学报》、《岩石矿物学杂志》入选“2013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2013年,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和“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的支持下,以上述9个刊物为依托,地学科技期刊集群化、数字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期刊网上办公系统陆续建成。“中国地学期刊网”使用效果显著(),成为国内地学界容纳期刊最多的网站,迄今为止点击率超过200万次。同时,该网站还吸引了大批海外读者,来自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波兰、蒙古等10余个国家,月点击率为5000余次,显示度日益增加。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3《地质学报(英文版)》(ACTA GEOLOGICA SINICA (English Edition)):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创刊于1922年,原名《中国地质学会志》,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科技期刊之一。现为双月刊。刊物多次获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广电新闻出版总局)的表彰,自2006~2011年连续6年荣获中国科协A类精品期刊工程资助,获2012~2014中国科协“优秀国际科技期刊一等奖”资助。近年来,刊物在国际化的进程中步伐大大加快。连续被美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科学引文索引》(SCI)、《化学文摘》(CA)等10多家著名文摘或数据库选为源期刊。2013年《地质学报(英文版)》共出版6期,1746页,刊发论文132篇,海外论文27篇(占5%)。2012年《地质学报(英文版)》在JCR中,影响因子为568,仍居中国大陆地学期刊影响因子榜首。网址: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3《地质学报(中文版)》(ACTA GEOLOGICA SINICA):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其前身为《中国地质学会志》,是中国最早的科技期刊之一。它以反映中国地质学界在地质科学的理论研究、基础研究和基本地质问题方面的最新、最重要成果为主要任务,兼及新的方法和技术。现为月刊。《地质学报(中文版)》多次获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广电新闻出版总局)的表彰,2005年获国家期刊奖,2006~2010年连续5年赢得中国科协B类精品期刊工程资助,是国内外多家文摘或数据库的源期刊。2013年度发表论文160篇,共1952页,其中超过半数为重大科研项目(如国家973项目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成果;出版一期“同位素专辑”,为学科发展提供了动力。2012年度影响因子为077,总被引频次为4574次,影响因子及总被引频次在地质科学类排名分别为第4位和第3位。网址: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3《地质论评》(GEOLOGICAL REVIEW):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创刊于1936年,一直以爱国、争鸣为办刊宗旨。刊头图案,缺右上残左下,为创刊之时东北遭侵吞,西南被蚕食,一直沿用至今,表达了我国地质学家的忧国爱国之情。《地质论评》现为双月刊,以论、评、述、报为特色。《地质论评》是中文核心期刊,曾获得科技部、新闻出版总署(广电新闻出版总局)、中国科协的国家期刊奖、优秀科技期刊奖、双奖期刊称号,被国内外众多检索系统收录。2006年入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精品科技期刊工程;2009年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评为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2013年度正式发表论文100余篇,通讯资料和消息报道10多篇。2012年度影响因子为500,总被引频次3044次。网址:《地球学报》(ACTA GEOSCIENTICA SINICA):由中国地质科学院主办,为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双月学术期刊。《地球学报》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来源期刊,是首批“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并进入SCI总被引频次100以上中国期刊排行榜;2013年被EI收录,成为EI来源期刊。2012年影响因子115,总被引频次2099次。《地球学报》作为中国地质科学院树立其学术形象的重要窗口,力图充分展示院综合学术水平和科研竞争实力。2013年《地球学报》共出版正刊6期,刊载论文86篇,报道各类信息快报26篇,共770页。另出版增刊1期,载文35篇,共235页。网址: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3《矿床地质》(MINERAL DEPOSITS):创刊于1982年,双月刊,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主办,是中国唯一报道矿床学最新研究成果的期刊,内容包括矿床地质特征及与矿床有关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研究成果和科学实验成果及新技术、新方法。被《Chemical Abstracts》、《CSA Technology Research Database》、《Peферативныйжурнал》(俄罗斯文摘杂志)、《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检索期刊及数据库收录。2013年度刊出95篇论文,并始终保持基金项目的较高比例。2012年影响因子为595,总被引频次3372次,位居地学类期刊前列。另外,有20篇发表在《矿床地质》2007~2012年的论文获得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论文。网址: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3《岩石矿物学杂志》(ACTA PETROLOGICA ET MINERALOGICA):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石学专业委员会、矿物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创刊于1982年。2005年起改为双月刊。《岩石矿物学杂志》主要报道岩石学、矿物学各分支学科及有关边缘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创造性和综合性研究成果,岩石和矿物鉴定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仪器以及与有关的最新地质科技信息。《岩石矿物学杂志》是国内外多家检索系统和文摘的源期刊,被台湾中文电子期刊思博网和国际的AJ、BIG、CA、GEOREF、CSA和国内的《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自然科学技术版)、《中国地质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收录。2013年度发表论文103篇,共1066页。网站日平均访问量超过1600次,比2012年提高约40%。2012年度影响因子075,总被引频次1334,他引率94,在同专业领域期刊中排名较前。网址: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3《岩矿测试》(ROCK AND MINERAL ANALYSIS):1982年创刊,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矿测试专业技术委员会和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共同主办,是中国唯一的地质分析测试专业杂志,所载内容反映了中国地质物料分析测试的水平。举办作者培训班,学习先进办刊理念。实现了从投稿到稿件发表整个过程的信息化管理。2013年,《岩矿测试》载文量增加,刊物的学术参考价值、整体质量和核心竞争力有所提升。收稿330篇,各期发表论文24~30篇,页码142~180页。在《哥白尼索引》公布的2011年度579种中国期刊的评估值中,排名靠前;在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施引文献数558篇,比较突出。刊物订阅机构用户总计3924个,读者不乏国际高端(如牛津大学、法国国防部、美国国会图书馆等)人才。2012年度影响因子为37,总被引频次为1636次。网址: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3《中国岩溶》(CARSOLOGICA SINICA):创办于1982年,季刊,由中国地质科学院主管,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学会岩溶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洞穴专业委员会协办的我国唯一公开出版的岩溶学术刊物,曾多次被评为广西优秀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992年版,2004年版),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地质文献数据库(GeoRef)、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波兰哥白尼索引(IC)、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IPD)及美国汤姆森Gale数据库、美国国会图书馆等国际著名的文献检索数据库及国内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科技论文与索引数据库(CSTPCD)、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等收录。2013年共出版4期,刊出论文66篇(487页)。2012年度影响因子为884,总被引频次为920次。网址: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3《地质力学学报》(JOURNAL OF GEOMECHANICS):由中国地质科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创刊于1995年,以“弘扬李四光学术思想,求实、创新、发展”为办刊宗旨,是反映地质力学领域科研成果的对外窗口。主要报道地壳运动与大陆地质构造及其动力机制等方面的前沿动态和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同时关注矿产资源勘查、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环境变迁规律等方面的应用科研成果。《地质力学学报》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的来源期刊,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和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2013年度总计发表论文44篇,共446页。刊物的引用率和影响力逐年提高,2012年度影响因子为013,总被引频次为558次。网址: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3(注:期刊影响因子根据2013年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国地质科学院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邮编:100037网址:联系电话:010-68335853传真:010-68310894

广西大学学报》于1948年4月创刊,时刊名为《西大学报》。《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为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双月刊。该刊始终坚持双百方针和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办刊宗旨,具有较高的社会声誉和学术质量,先后被评为第一(1999)、第二届(2002)、第三届(2005)“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第四届(2001)、第五届(2005)“广西十佳社科期刊”,系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本学报系广西大学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系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百强社会科学学报,广西优秀期刊一等奖。本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贯彻“双百”方针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努力提高学术质量,反映时代精神,兼顾地方特点,增强可读性。在《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2004版)》的大学学报类期刊\社会科学类\综合高校2003年总被引频次排名第19位,2004年排名第28位。 中国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广西优秀期刊一等奖本刊MARC数据 本刊DC数据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主办: 广西大学周期: 双月出版地: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1-8182CN 45-1070/C创刊年:1973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 索引序列
  • 第九届公共管理优秀论文评选结果
  • 第九届公共管理优秀论文
  • 第九届全国公共管理优秀论文
  • 第九届全国公共管理硕士优秀学位论文
  • 第九届广西优秀期刊评选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