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青岛大学science材料学院

青岛大学science材料学院

发布时间:

青岛大学science材料学院

青岛大学最好的专业排名第一的应该是金融专业,第二应该是会计学专业,以此类推。

国家级:学院 专业名称 入选年度 经济学院 经济学 2020 金融学 2019 法学院 法学 2020 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小学教育 2020 外语学院 英语 2020 德语 2019 历史学院 历史学 2020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技术 2020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复合材料与工程 2020 电子信息学院(微纳技术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 2020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2019 医学部 预防医学 2020 药学 2020 医学检验技术 2020 护理学 2020 临床医学 2019 口腔医学 2019 音乐学院 音乐学 2020 美术学院 绘画 2020 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 2019 数学与统计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 2019 物理学院 应用物理学 2019 化学化工学院 应用化学 2019 机电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 2019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2019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可知,青岛大学:1 物理学 C+ 2 生物学 C+ 3 系统科学 C+ 4 材料科学与工程 C+ 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C+ 6 纺织科学与工程 C+ 7 1基础医学 C+ 8 临床医学 C+ 9 管理科学与工程 C+

材料类专硕为3年。青岛大学材料学隶属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不区分研究方向招收研究生,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青岛大学考研专业很多,其中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等。

青岛大学science

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和山东科技大学哪个好?

公办一本大学;青岛科技大学(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位于山东省青岛市,是原化学工业部直属重点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是国内第一家设立橡胶专业的高等院校,亚洲唯一的橡胶专业领域高校。

青岛科技大学原名青岛化工学院,前身是1950年9月创建的沈阳轻工业高级职业学校,1956年8月迁至青岛,改名为青岛橡胶工业学校,1958年9月组建为山东化工学院,1984年9月更名为青岛化工学院,1998年由原国家化学工业部划转山东省领导,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青岛科技大学。 学校设有两个校区:四方校区占地7亩;东部校区位于青岛市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内,依山傍海,风光秀丽,占地2000余亩。学校现有校舍建筑24万平方米。学校现有教职工188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624人;全日制在校生2300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1000余人。 学校拥有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系全国首批取得学士学位授予权、全国第三批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校。现有55个本科专业,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9个硕士点,7个博士点。拥有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9个省级重点学科(实验室),5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重中之重省级重点学科(实验室),3个市级重点实验室,3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市级行业技术依托中心,1个市级新材料工业园。在2002年省教育厅组织的“九五”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验收和评估中,学校参与验收的4个学科和实验室全部评为优秀,量化分值位居全省高校第一位。学校的学科建设在材料学、化学工程、应用化学、机械工程和信息与控制工程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在国内高校中产生了一定影响。 学校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建校以来,为社会培养了6万余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学校重视科学研究,创造了被社会广为关注的“科技大学现象”。10余年来获得13项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和1项国家科技部杜邦科技创新奖。据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对全国普通高校获国家科技成果三大奖排行榜(1997~1999)排序,学校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位居全国高校第5位,获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位居全国高校第74位;据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发布的《高等学校专利申请数排序》(1985~2000),位居全国高校第67位,居省属高校第一位;2003、2004年被SCI、EI收录的论文分别位居全国高校第87位、66位和第83位、86位。 学校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与美、日、俄、德、英、韩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了友好往来关系;同德、俄、加、美、韩等国多所高校广泛开展合作办学,尤其是与德国帕德博恩大学合作成立了中德科技学院,纳入中德两国政府合作项目,成为山东省中外合作办学的典范。学校积极引进国外智力,同时注意选派优秀教师、学者跨出国门,走向世界。日益广泛的对外交流活动,提高了学校的国际声誉和办学水平。 学校在波涛汹涌的时代激流中走过了56个春秋,展望未来,学校前程似锦。不久的将来,学校将成为一所规模近3万人,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理、工、文、经、管、医、法等多学科相互融合、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名牌大学

最好的是青岛大学,师资雄厚;其次是山东科技大学;最后就不用说了。

青岛大学science文章

青岛大学的计算机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C+等级,名列国内高校的190多位。PS :学科评估中,C+前面还有有A(A+、A、A-)、B(B+、B、B-)若干等级180多所高校。

青岛大学不是211,985高校。学校排名:2013年中国大学综合实力100强(武书连) 99位2013年中国高校研究生教育100强(武汉大学) 97位2013年中国大学科学贡献排名(校友会) 64位NATURE&SCIENCE论文排名 28位2014年中国大学综合实力100强(武书连) 96位青岛大学简介:是山东省与青岛市共同建设的重点综合性大学,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09年开办的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1993年,原青岛大学、青岛医学院、山东纺织工学院、青岛师范专科学校四所具有光辉历史的高校合并组成了新的青岛大学。青岛大学是教育部首批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卓越工程师计划”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山东省首批重点建设的“应用基础性特色名校”、山东省与青岛市共建高校,是国家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具有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 截至2014年,学校在校生达到43700余人,其中本科生341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8300余人,外国留学生1300余人。经过多年的建设,青岛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规模较大,集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多学科为一体的综合大学。摘自《百度百科》

星期三,学校邀请原青岛大学的优秀教师为我们学生现场做了一些有意义的科学小实验。第一次亲临现场,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激动。  来到现场时,已是下午最后一节课了,只见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来到台前,看起来至少也得年过七旬了吧,他用慈祥的眼神注视着大家,注视着整个教室,刚才嗡嗡作响的阶梯教室一下子静了,寂静的教室连一根针掉在地下的声音都能听见。老人做了自我介绍,接下来终于可以做试验了,令我印象最深的实验就是猴子爬高了,这个实验看上去十分有趣:在一个物体上,两根绳子系在上面,绳子上挂着一个用纸壳做的小猴子,老人用手牵动着系在上面的两根绳子,左手先拉一下,右手再拉一下,这样的动作反复了几次,猴子自己就慢慢地爬上去了。看上去真有趣,可是猴子是怎样爬上去的呢?这位老先生现场互动,找了台下的一位学生又为大家演示了一遍,这位学生学着做了一遍,成功了,可是还是摸不着头脑,解释不出其中的科学原理,只好笑了笑,下台了。老先生积极调动学生们的思想,让学生踊跃思考,终于,有人举手了。原来,这是通过摩擦,摩擦的本质就是一个物体的某个表面与另一个物体的表面相互接触并相对掠过,在接触时,一个物体中的分子必然与另一个物体中的分子近距离地相互作用;在掠过时,这个物体的分子必然会碰撞另一个物体的分子,经过多次摩擦,猴子自然而然的就爬上去了,原来是这么回事啊,听完这位学生讲解之后,全场恍然大悟,接着就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老先生也笑了,笑的那样爽朗,并且还表扬了那位聪明的学生,他好像我们的朋友,和我们做好玩的科学游戏,虽然年龄很大了,可是在科学世界中,他还是精神抖擞,鹤发童颜……  一个简单的实验让我感受到了科学的趣味,一个简单的实验,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处处有科学,正如当代的科学家华罗庚所言:“难”也是如此,面对悬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条缝来,但用斧凿,能进一寸进一寸,得进一尺进一尺,不断积累,飞跃必来,突破随之。是啊,科学在于积累,而只有在平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去慢慢的积累,正如滴水穿石一般,坚持不懈的去探索,不灰心,不丧气,才会得到永恒,得到科学的真理。换句话说,科学的灵感,并非等待,守株待兔中的真理难道体现得还不够么?那些善于思考的人常常会发现科学,因为他们没有盲目的等待,而是追求真理,勇敢探索,锲而不舍,他们才得到科学的成功之果。科学还在于创造,哪一个科学不富有创造力?古往今来,哪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不富有想象力?科学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他向天坪,他从不偏向任何一个人,他是公正无私的。在真理的征途上,唯有学习,探索性的学习,追求性的学习,善于思考的学习,敢于发现的学习,才会得到最终的胜利。科学是需要独立思考的,正如美国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的基础理论。并且学会了独立地思考和工作。他必定会找到他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种主要以获得细节知识为其培训内容的人来。他一定会更好的适应进步和变化科学。是啊,要想成功,独立是很重要的,他代表着对自己的信心,面对科学,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相信真理,只有这样,才会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古今中外,多少科学家是凭着真理取得的成功,华罗庚面对一个着名作家的文章,追求真理,勇于提出错误,最后成为了中国伟大的数学家,难道这不是真理么?科学是不分年龄的,他给每一个人探索的权利,它给予每一个人无限的力量,让人类战胜自己,登上科学的最顶峰,并且呼吸着世界上最纯洁的空气。老先生不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么,他虽然年过七旬,已经白发苍苍,可是科学的精神与力量,给予他们前进的光芒,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远,道路有多么坎坷,也要毅然地走下去,让他一生奉献于至高无上的科学事业,而他却无怨无悔……这就是科学精神哪,这股力量有多么神奇呀,多么伟大呀。科学精神就是一种信念,一种坚定的信念,他鼓舞着我们,无论身处何境,都能够使我们勇敢地面对。科学之路需要的是坚持,需要的是真理,需要的是十足的勇气,科学也是一种艺术,一种飞动的美,美的在于坚持,美的在于努力,美的在于锲而不舍。当然,好奇心也是科学探索的必要精神,我们忘不了爱迪生孵蛋这个例子,爱迪生从小对生活充满了好奇心,对母鸡孵蛋十分好奇,决定自己也亲自探索,他不顾父母的不解,同伴的嘲笑,毅然地抬着头,挺直身板走着自己探索科学的道路,如果没有一次次的尝试,哪来的后来的电灯泡?哪来的今天的明亮的夜晚生活?哪来的我们人类的享受?一次次的尝试,一次次为我们带来的信心,让我们不断的增加勇气,一直向前在科学道路上走下去。其实爱迪生和那些流传千古的伟人,也并非只靠坚持,靠的也是心理调节,有了一点点的成功,就为自己竖起大拇指,有了一点点成就,就为自己增加信心,有了巨大的成果,也要自己鼓励自己,但是自信并不代表自负,自负的过后就是落魄。探索科学,探索生活,生活中蕴含的就是科学,只有充满信心,锲而不舍,才能得到科学的真理。

同是青岛,可以去山东科技大学呀,查查这几年的ACM排行榜就知道了,计算机专业、软件专业也是非常不错的。

材料发science

文献的补充材料一般是在文献全文页,不同出版社对补充材料的称呼不同,注意以下几个词:Supplementary data、Supplementary material、 Appendix、supporting documents等。举例,下面是查找sciencedirect数据库中一篇文献的补充材料过程:点击文献全文页左侧大纲下方的“Appendix A Supplementary Nature 和 Science是顶级刊物,想要得到全文不是太容易。但有些文章是免费的,你只要简单注册一下就能拿到全文。当然更多的是收费的,尤其是过刊。对于这样的文章的获得有这样几种方法:在google中搜索,看有没有免费的链接。虽然这些文章在Nature和Science 上是收费的但有些人已经得到它并将其放到了网上,幸运的话你就能得到。得到Nature和Science的帐号或代理,这需要“技术+时间+耐心”。去作者(不仅仅是第一作者)的网站(如果有的话)去看看,也许会有收获。直接跟第一作者索取。能在Nature和Science发表文章的都应该是大家或科研的新秀,对科学研究情有独钟,对喜欢搞科研的人也是非常的慷慨。只要你是诚心的一般都能得到。

要想在Nature 或者Science (以下简称NS)上发表文章,首先要对自己领域最近10年有哪些文章发表在这些刊物上,并进行分类。以氧化物燃料电池领域为例,在2002-2012年区间总共有8篇文章发表在这两个杂志上。如果你研究的小领域没有文章在NS或者Nature的子刊上,那说明杂志编辑认为你的领域不具有很广的关注度。同时,要分析是些什么样的突破发表在NS上。比如在这8篇文章,有6篇文章直接与燃料电池的阳极材料有关。这说明如果你能在阳极的研究中有所突破,存在在NS上发表的可能性。再进一步分析其细节,你会发现更多的规律。比如,燃料电池阳极的最主要的问题是碳氢燃料在高温下的裂解导致碳沉积和硫在镍表面吸附导致阳极硫中毒。早前的SN上的文章主要关注怎样防止在阳极上的碳沉积,在2006年首先出现了一个新的阳极材料同时有抗碳沉积和抗硫中毒。这篇文章给了我一个启发,说明现有的阳极材料必须能够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才有可能在NS上出现。当然这也是合理的,因为碳氢燃料包含碳和硫。 当然,并不是说你知道这些趋势,你一定能够在这样上面有所突破,但是能够给你一个非常具有指引性的思路。比如说,当时我的研究课题是做电解质的,因为师兄毕业需要移交阳极的课题,我学习了一段时间。我把我所研究的新电解质去做阳极的抗硫测试,发现具有不可思议的抗硫性能。在我多次重复加以确认之后,我意识到了其重要性。其实当时有人建议说可以用这个结果在Advanced Materials上投一篇文章,但是在我分析这些年在SN上发表的氧化物燃料电池文章,我决定继续研究该阳极的抗碳沉积特性,然后进一步优化。这个做法非常重要,为后来冲击Science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二、系统性的设计实验 据我了解,很多最为关键或者突破的实验数据都是意外得到的,或者超过自己预期的 (当然也存在像Goodenough教授这种牛人能够从理论上设计材料)。当你获得比以前文献中更好的性能时,就要开始考虑怎么设计一系列系统的试验,以能够将来写出一篇有完整故事情节的文章。因为现在已经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了,除非你的结果能够改变人类的认知,否则都需要思考围绕该突破的实验设计。其工作量大约是一般长文的2~3倍。除了最为关键的4个图放在正文,其余的将放到补充材料里面。 实验该怎么设计才会对主编和审稿人的口味?当然不同领域有不同的文章结构。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你尽可能把自己领域中不同小方向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和Advanced Materials 上面的文章综合起来。比如,这些杂志上有专注于合成的、有专注于表征的或者专注机理理解的文章。你如果能够把这些文章的最有特色的东西有机的糅合在一起,你的文章就已经高于这些杂志的档次了。以催化和表面化学为例,SN上的实验设计思路一般来说就是一个比较新颖的纳米结构,比较高档的表征(如STM或同步辐射)、优异的性能和分子动力学的理论计算。如果你去详细比较SN上某一篇文章每一小部分和JACS上类似的的全文,你会发现其实JACS上的水平更专。根据这个思路,你就可以设计完整的实验,寻找合作对象,相互促进,最终达到一个完美的实验结论。我的那篇Nature Communications 就是以这种思路设计的。当时需要对我们现有性能的理论解释,我们寻求了与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合作。他们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思路,继续优化实验,与他们的理论达到了较好的融合。虽然在投Nature主刊40多天后被拒,但是审稿人对实验设计非常肯定:This paper has really nice science;The science is top notch等等。这篇文章本身的实验结果没有我Science上那篇文章的突破大,但是好的实验设计让这篇文章被子刊接受。 三、撰写完整且吸引人的文章 当你做完大部分实验或计算之后,就要开始着手写论文了。对于Natured子刊、JACS和Advanced Materials这类杂志来说,论文撰写的重要性我觉得至少占40%。也就是说如果你能够切入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角度,你可以让你的实验结果发到更好的杂志。对于NS来说,我觉得实验的设计更为重要。如何能够写好一篇文章,我认为首先应该抛弃两个错误的看法。第一:不要鄙视烂的结果都能够发在好杂志上。你需要思考如果你拿这些数据能够把文章写成怎样。你要学习你没有想到的“点”。比如说,性能可能并没有非常突出,但是他/她提出了一个非常有启发性的假设。第二:不要认为审稿人误会你的评语愚蠢。我知道审稿人在审阅时(包括我在审Advanced Materials时)速度是非常快的。如果一个领域的评审人在短时间内都没有看出你的创新点,说明你没有表达清楚。我经常听到有人抱怨“我这篇文章其实和以前不一样,审稿人却认为没有新东西”或者“我的性能明显要比别人的文章好,不知道为什么审稿人没有注意到”等等。出现这种情况后,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文章。思考怎样写别人不会忽视我的重点,怎样写不会让人误解。一个小窍门是让你的同学(大方向一致但不是一个小领域的)快速浏览一下你的文章,让他指出不确定的东西,然后加以改正。 我觉得写文章最重要也最难写的就是Introduction。这是审稿人看得比较认真而且容易理解的部分。而且我发现一个规律,越好的杂志,审稿人越喜欢攻击introduction。可能是因为你的实验设计已经很好,不太容易有问题。但是对于introduction,审稿人却非常容易下手。比如这篇文章没有新意,或者你在introduction提到的问题,在正文中没有解决等等。在读好文章时一定要学习他们在组织introduction时的思路。其次,一定要有一个吸引人的标题。不要过于中立。我以前投一篇文章的时候,刚开始拟定为Sulfur Poisoning Behavior of 。后来偶然看到Berkeley物理系的一片不相干的文章,用了New Insights into 。我就把这个模式套用到我的文章上,我导师认为这个标题立马让文章档次提高。我的一个经验,经常收集那些好文章的title (不需要局限你的领域),以备将来时灵活运用。至于正文,只要围绕你的Introduction,反复强调你的创新性(一定要“反复”,因为审稿人会忽视),一般没有什么问题。另外,因为审稿人是带着寻找问题的模式去评判文章的,所以在正文中的每一句话不要过度发散,否则很容易招致不严谨或者补充数据的评语。 后记:这三个部分分享了很多关于提升自己成果的经验,但是大家不要进入一个误区:为了发文章而做实验。 发牛文更多是因为你的研究热情和辛勤付出,因为科研成果的内核还是你能否真正解决前人未能解决的问题。当然,从营销学角度,我们去探寻并运用这些规律也是无可厚非的。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能上的不错,我是青岛大学的,医学院是我们学校最好的专业,这个学院的学术氛围很好,不过在里面肯定会觉得压力大,因为大家都忙着考研什么的,不过比较好的是,今后的工作不用太担心,这点挺让人羡慕的

国家期刊奖国家“双效”期刊华东地区及山东省优秀科技期刊

是青岛大学分数最高的专业,也是王牌专业,在山东排第二,在全国小有名气,这几年临床医学在全国的排名稳定在20名左右.青大环境不错,学医的人普遍比较刻苦,学习氛围还不错.但学医很苦,要想进大医院不念到博士是不行的,所以祝你好运啦~

查了一下,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是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也是 核心期刊呀。

  • 索引序列
  • 青岛大学science材料学院
  • 青岛大学science
  • 青岛大学science文章
  • 材料发science
  •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