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区块链技术专业研究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区块链技术专业研究

发布时间: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区块链技术专业研究

一、编辑部职能、概况 中山大学学报编辑部现负责《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三种全国核心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另有学校的期刊中心挂靠在我部,协助学校负责校内23种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的行政业务指导工作。 编辑部现有各类人员19名,其中包括双肩挑教师(主编、副主编),固定编制人员,退休返聘,兼职人员。 在管理体制上,学报编辑部为学校直属单位,由学校主管副校长领导。编辑部主任负责部里的行政事务、刊物发行、人财物等管理和办刊的规划发展,兼管期刊中心事务。各期刊实行主编负责制,负责刊物发展和办刊业务。各刊物都设置有编辑委员会,由校内外知名学者组成,对办刊及发展进行宏观指导。 二、学报发展历史 原中山大学学报创办于1955年,是教育部主管、中山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是新中国高校创办较早的学报之一。创刊初期为文理合刊,1959年起,分为文、理两个独立刊物。原《中山医科大学学报》于1980年创刊,原由卫生部主管,中山医科大学主办。 2001年10月26日中山大学与中山医科大学两校强强联合,组成了新的中山大学,《中山医科大学学报》更名为《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创刊伊始,《中山大学学报》就受到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关怀。1955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来函:“你校出版的《中山大学学报》,我们准备从第一期开始,给毛主席订阅两份。” 在学校历届党政班子的正确领导和有力支持下,经过多年的建设,《中山大学学报》各刊已成为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中国高校学报。 学报社会科学版目前已成为CSSCI、《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等国内所有重要的索引期刊。获得过全国“双十佳”和“三十佳”社科期刊、广东省高校优秀学报一等奖等奖励、第四届广东省品牌期刊奖。2010年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量排名全国学报第一。 学报自然科学版除了进入国内所有的重要索引之外,2006年-2010年成为著名的美国EI索引核心期刊源。曾获得教育部和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国家百种重点期刊奖(4次)、首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和第一、二届、三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5次入选“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第四届广东省优秀期刊奖,被评为“学术影响范围最广的前30名期刊”。 学报医学科学版除了进入国内所有的重要索引之外,2007年1月进入美国CA索引核心期刊源,2007年10月进入中华首席医学网收录。自创刊以来多次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期刊、教育部优秀期刊和广东省优秀期刊,首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和第一、二届、三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第四届广东省提名期刊奖。

已发表学术论文400多篇,其中SCI收录69篇、EI收录102篇;获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6项。2007年当选为国际水文科学协会(IAHS)副主席;担任国际“水文科学杂志(HSJ)”副主编、美国土木工程学会(ASCE)水文工程杂志(JHE)副主编;2009年当选为国际水资源协会(IWRA)主席,也是中国学者首次担任国际知名水组织主席;2011年获“国际水资源管理杰出贡献奖。国际学术刊物近发表的SCI/EI/ISTP论文[1] XIA Jun, WANG Gangsheng, Tan Ge, YE Aizhong & GH Huang, 2005, Development of Distributed Time-Variant Gain Model for Nonlinear Hydrological Systems,Sciences in China SD Earth Sciences, 48(6),713-723(SCI检索)[2] Xia Jun & Zhonggen Wang,, 2004, The Renewabil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its Quantification of the Yellow River in China, Hydrological Process, Special Issue,V18 2327-2336(SCI检索)[3] Trevor Boston & Xia Jun, 2004, Improving Calculated Discharge from TOPMODEL using Antecedent Precipitation Index and Discharge -Correlated Rainfall: Calibration Results, Hydrological Process, Special Issue V18,2313-2326(SCI检索)[4] Liu Changming & Xia Jun, 2004, Water Problems and Prospective of Hydrological Research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China, Hydrological Process, V18, 2197-(SCI检索)[5] Liu Changming & Xia Jun, 2004, Water crises and hydrology in North China, Hydrological Process, Special Issue V18, 2195-2196(SCI检索)[6] ZKundzewicz & Xia Jun,2004, Editorial: Towards an improved flood preparedness system in China, Hydrological Science Journal , 49(6) 941-(SCI检索)[7] ZHANG Shifeng, LIU Changming, XIA Jun, 2004, 降雨径流过程驱动因子的室内模拟实验研究(Experimental study on rainfall-runoff:Indoor imitation experimental study on driving factors of rainfall-runoff process),中国科学 D 辑 地球科学 (Sciences in China SD Earth Sciences ), 34(3):280-289(SCI检索)[8] Quanxi Shao, Heung Wong, Jun Xia & Wai-Cheung Ip, 2004, Models for extremes using the extended three-parameter Burr XII system with application to flood frequency analysis, Hydrological Science Journal , 49(4) 685-(SCI检索)[9] Huang, YF,et and JXia, 2003, GIS-based distributed model for simulating runoff and sediment load in the Malian River Basin, Hydrobiologia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Limnology and Marine Sciences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494(1-3), 127-134 (SCI检索)[10] Chen, Z, GH Huang, CW Chan, LQ Geng, and J Xia, 2003, Development of an expert system for the remediation of petroleum-contaminated sites, Environmental Modeling and Assessment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8(4), 323-334 (SCI检索)[11] Xia Jun, 2002, A system approach to real time hydrological forecasts in watersheds, Water International, 27(1), 87-97 (SCI检索)[12] Xia Jun, & YDChen, 2001, Water problems and opportunities in hydrological Sciences in China, Hydrological Science Journal , 46(6) 907- (SCI检索)[13] Xia Jun, et ,2001, An integrated Hydro-ecological Modeling Approach Applied to the Lake Bositeng Basin in China, Water International, 26(1), 105-118 (SCI检索)[14] Xia Jun, et , 2001, An Integrated Planning Framework for Management of Flood-Endangered Regions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Water International, 26(2), 153- (SCI检索)[15] Xia Jun, & Gordon G H,Huang, 2001, Flood prevention and watershed management: An overview, Guest editors for Special Issue, Water international, 2001 (6) , 151-153(主编国际水专刊的综述论文,SCI检索)[16] Huang, GH, and JXia ,2001, Barriers to sustainable water quality management,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61(1), 1-(SCI检索)[17] 薛金凤,夏军,梁涛等,颗粒态氮磷负荷模型研究,水科学进展,2005年5月,第16卷(3期),334-337(EI 检索)。[18] 占车生,夏军,丰华丽等,河流生态系统合理生态用水比例的确定,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3月,第44卷(2期),121-124(EI 检索)。[19] 朱一中,夏军,王纲胜西北地区水资源承载力多目标情景分析与评价,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3月,第43卷(2期),64-67(EI 检索)。[20] Xia Jun, 2004, A nonlinear system approach and distributed hydrological modeling, 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ydroinformatics, Liog, Phoon & Babovic (eds),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mpany(ISBN 981-238-787-0),246- (ISTP)[21] Zhu YZ, Xia J & Wang GS, 2004, Assessment of water resources carry capacity of Northwest China, 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ydroinformatics, Liog, Phoon & Babovic (eds),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mpany(ISBN 981-238-787-0),1269- (ISTP)[22] Zhan CS , Xia J & Liu BL, 2004, The WEBGIS-based hydrological 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 & secondary developmen, 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ydroinformatics, Liog, Phoon & Babovic(eds),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mpany (ISBN 981 – 238 – 787 – 0 ),1971- (ISTP)[23] Xia Jun et , 2003, Water Problems and sustainability in North China, IAHS P N 280 (Water Resources System- Water Availability & Global Change), UK, 12-(EI,ISTP检索)[24] Xia Jun, Tan Ge, Li Xin & Zhu Yizhong 2003,Hydrological Modeling of Imperfect Gauged Basins: A New Challenge,IAHS Publication 279, 145-150,UK, (EI,ISTP检索);[25] Xia Jun, Wang Gangsheng, Tan Ge,2003,A distributed hydrological model applied to Heihe mountainous basin in western C IAHS Publication N282, 268~274, ,UK (EI,ISTP检索) 。[26] Xia Jun & Wang Zhonggen et ,2003, A quantifying method of water renewability: Case study of the Malianhe watershed in China, Proccedings of the 1st International Yellow River Forum on River Basin Management,V1,111-121,The Yellow River Conservation Publishing House (ISTP检索)。[27] 张利平、陈万春、夏军等,干旱灾害成灾过程数值模拟,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3年,36卷第4期,24-27(EI检索)。[28] 叶守泽,夏军,水文科学研究的世纪回眸与展望,水科学进展,2002,1(13),93~104(EI检索)[29] 窦明,谢平,夏军,汉江水华问题研究,水科学进展,2002,5(13),557-561(EI检索)[30] 窦明,谢平,夏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水华影响研究,水科学进展,2002,6(13),714~718(EI检索)[31] Xia Jun, et , 2001, Enlightenment on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water resources from past practices for the Bositeng Lake basin in Xinjiang, China, IAHS P N 260 (Regional Management of Water Resources), UK , 41- (EI ,ISTP检索)[32] Xia Jun, et , 2001, Eco-environment quality assessment: a quantifying method and case study in Ning Xia,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 in China, IAHS P N 266 (Hydro-ecology: Linking hydrology and Aquatic Ecology) , UK , 41-(ISTP检索,)2.国内核心刊物发表的论文[1] 夏军、刘孟雨、贾绍凤等,华北地区水资源及水安全问题的思考及研究,自然资源学报,第19卷第5期,2004年,550-560[2] 夏军、王中根、左其亭,生态环境承载力的一种量化方法研究:以海河流域为例,自然资源学报,第19卷第6期,2004年,786-794[3] 夏军,现代水文学的发展与水文复杂性问题研究,水问题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研究与进展(夏军主编),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年12月[4] 夏军,王中根,穆宏强,可持续水资源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研究(I),长江职工大学学报,2000,17(2),1-7[5] 夏军,王中根, 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及其在海河流域的应用研究,自然资源学报,2004年第6期。[6] 夏军,引江济太工程与太湖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刍议,中国水利,2004年第2期,32-35(CSCD刊物)。[7] 夏军,王纲胜 等,分布式时变增益流域水循环模拟,地理学报,2003,58(5),789-796。[8] 夏军,王中根,刘昌明,黄河水资源量可再生性问题及量化研究,地理学报,2003年,58(4),534-541。[9] 夏军,丰华丽,谈戈,生态水文学-概念、框架与体系,灌溉排水学报,2003年,22(1),4-10。[10] 夏军,孙雪涛,丰华丽, 西部地区生态需水问题研究面临的挑战,中国水利,2003年第5期 A刊,57-60(CSCD刊物)。[11] 夏军,孙雪涛,中国西部流域水循环研究进展与展望,地球科学进展,2003,18(18),58-67[12] 夏军,丰华丽,2003,生态水文学的发展与面临的挑战,水问题研究与进展,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396-407[13] 夏军,薛金风,应用于非点源污染模拟的分布式径流模型研究,中国自然资源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陈传友主编),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水科学进展,2003年,124-131[14] 夏军,华北地区水循环与水资源安全:问题与挑战, 地理科学进展,2002,6(21),517-526[15] 夏军,朱一中,水资源安全度量: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与挑战,自然资源学报,17(3),2002年5月,262-269[16] 夏军,谈戈,全球变化与水文科学新的进展与挑战,资源科学,2002年5月,24(3),1-7[17] 夏军,郑冬燕,刘青娥,西北地区生态环境需水估算的几个问题研讨,水文,2002,5(22),12—17[18] 夏军,水文科学发展与思考,中国地理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年会“21世纪中 国水文科学研究的新问题新技术和新方法”,科学出版社,2001年9月,18-27[19] 夏军,水文学科发展与思考,中国科学基金,2000年9月,14(5),293-297[20] 夏军,窦明,水体富营养化综合水质模型及其应用研究,上海环境科学,2000,19(7),302-304[21] 夏军,湖北省的水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17(114),17-出版专著与教材(1)专著[1] 夏 军, 水文非线性系统理论与方法, 武汉大学出版社,[2] 夏军,左其亭,邵民诚,博斯腾湖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理论方法实践),当代杰出青年科学文库,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年[3] 夏 军, 灰色系统水文学,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4] 夏 军, 区域水环境及生态质量评价,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出版社, [5] 胡国华,夏军,赵沛伦等,多泥沙河流水污染与模拟控制——理论、方法及应用,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主编专集/教材[6] Liu Changming & Xia Jun, (), Water Crises & Hydrology in North China, Hydrological Processes, 18(12), [7] Xia Jun & Gordon G H,Huang(), Flood Prevention and Watershed Management, Water International, 26(2), [8] Xia, Jun and Takeuchi,K () Barriers to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Water Quality and Quantity, Hydrological Science Journal, 44(4), [9] 夏 军, 水问题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研究与进展持续水资源管理研究与实践,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10] 夏 军, 许新宜, 胡宝清, 可持续水资源管理研究与实践,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 [11] 夏 军等, 水利水电工程研究与实践, 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12] 魏文秋, 夏 军, 现代水文学与水环境科学研究与进展,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出版社, [13] 夏 军参编, 工程水文学, 水利电力出版社,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区块链专业研究

一、编辑部职能、概况 中山大学学报编辑部现负责《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三种全国核心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另有学校的期刊中心挂靠在我部,协助学校负责校内23种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的行政业务指导工作。 编辑部现有各类人员19名,其中包括双肩挑教师(主编、副主编),固定编制人员,退休返聘,兼职人员。 在管理体制上,学报编辑部为学校直属单位,由学校主管副校长领导。编辑部主任负责部里的行政事务、刊物发行、人财物等管理和办刊的规划发展,兼管期刊中心事务。各期刊实行主编负责制,负责刊物发展和办刊业务。各刊物都设置有编辑委员会,由校内外知名学者组成,对办刊及发展进行宏观指导。 二、学报发展历史 原中山大学学报创办于1955年,是教育部主管、中山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是新中国高校创办较早的学报之一。创刊初期为文理合刊,1959年起,分为文、理两个独立刊物。原《中山医科大学学报》于1980年创刊,原由卫生部主管,中山医科大学主办。 2001年10月26日中山大学与中山医科大学两校强强联合,组成了新的中山大学,《中山医科大学学报》更名为《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创刊伊始,《中山大学学报》就受到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关怀。1955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来函:“你校出版的《中山大学学报》,我们准备从第一期开始,给毛主席订阅两份。” 在学校历届党政班子的正确领导和有力支持下,经过多年的建设,《中山大学学报》各刊已成为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中国高校学报。 学报社会科学版目前已成为CSSCI、《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等国内所有重要的索引期刊。获得过全国“双十佳”和“三十佳”社科期刊、广东省高校优秀学报一等奖等奖励、第四届广东省品牌期刊奖。2010年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量排名全国学报第一。 学报自然科学版除了进入国内所有的重要索引之外,2006年-2010年成为著名的美国EI索引核心期刊源。曾获得教育部和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国家百种重点期刊奖(4次)、首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和第一、二届、三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5次入选“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第四届广东省优秀期刊奖,被评为“学术影响范围最广的前30名期刊”。 学报医学科学版除了进入国内所有的重要索引之外,2007年1月进入美国CA索引核心期刊源,2007年10月进入中华首席医学网收录。自创刊以来多次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期刊、教育部优秀期刊和广东省优秀期刊,首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和第一、二届、三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第四届广东省提名期刊奖。

含溴阻燃体系在ABS中的应用,刘岚,冯开才,叶大铿,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1998,VOL14,N 6,pp82-84。 环氧丙烯酸酯/乙烯基醚光聚合反应动力学研究,刘岚,陈用烈,粘接, 2000,VOL 21,N1,pp1-4。 活性稀释剂对不饱和聚酯流变性能的影响,刘岚,陈用烈,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VOL38,N4,pp123-125。 Photoinitiated Tadical Copolymerization of Vinyl Ether and Maleate System, Liping Zhang,Lan Liu, Yonglie Chen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 Vol 74, 3541-3547, 环氧丙烯酸酯/乙烯基醚光聚合反应动力学研究,刘岚,陈用烈 199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报告会。 不饱和聚酯/乙烯基醚光固化体系的研究,刘岚,陈用烈,第四届中国辐射固化年会,1999,余杭。 Study on Photocuring Systems Containing Vinyl Ethers as Reactive Diluent, Yonglie Chen,Jiangwen Yang, Lan Liu ,Preprints, 6th Pacific Polymers Conference, Guangzhou, 1999,P Chiral Separation of Dansyl Amino Acids and Drug Enantionmers on 3,5-Dinitrobenzoyl-substituted β-Cylcoldextrin Bonded Stationary Phases by Thin-Layer Chromatogrphy, Qin-Ying Deng, Quan-Hong Zhu, Bo Xiong , and Lan Liu, The Voyage of Discovery PITTCON 2001,March 4-9,New Orleans ,LA,USA, P 用3,5-二硝基苯甲酰氯衍生化的β-环糊精键合相拆分药物对映体,刘岚,邓芹英,分析实验室, 2001,11,VOL20,增刊,pp147-148, 高效液相色谱法拆分生物碱类手性药物对映体,何建峰,朱全红,刘岚,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1,VOL41,N1,pp35-38。 用(3,5-二硝基)-苯甲酰基纤维素薄层色谱分离对映体,徐莉,刘岚,何建峰,马果东,邓芹英,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5,VOL41,N5,pp115-117。 苦丁茶冬青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熊波,陆慧宁,刘岚,谢惜媚,邓芹英,分析测试学报,已接收。 臭椿籽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研究,吕金顺,刘岚,邓芹英,分析测试学报,已接收。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区块链技术研究

一、编辑部职能、概况 中山大学学报编辑部现负责《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三种全国核心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另有学校的期刊中心挂靠在我部,协助学校负责校内23种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的行政业务指导工作。 编辑部现有各类人员19名,其中包括双肩挑教师(主编、副主编),固定编制人员,退休返聘,兼职人员。 在管理体制上,学报编辑部为学校直属单位,由学校主管副校长领导。编辑部主任负责部里的行政事务、刊物发行、人财物等管理和办刊的规划发展,兼管期刊中心事务。各期刊实行主编负责制,负责刊物发展和办刊业务。各刊物都设置有编辑委员会,由校内外知名学者组成,对办刊及发展进行宏观指导。 二、学报发展历史 原中山大学学报创办于1955年,是教育部主管、中山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是新中国高校创办较早的学报之一。创刊初期为文理合刊,1959年起,分为文、理两个独立刊物。原《中山医科大学学报》于1980年创刊,原由卫生部主管,中山医科大学主办。 2001年10月26日中山大学与中山医科大学两校强强联合,组成了新的中山大学,《中山医科大学学报》更名为《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创刊伊始,《中山大学学报》就受到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关怀。1955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来函:“你校出版的《中山大学学报》,我们准备从第一期开始,给毛主席订阅两份。” 在学校历届党政班子的正确领导和有力支持下,经过多年的建设,《中山大学学报》各刊已成为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中国高校学报。 学报社会科学版目前已成为CSSCI、《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等国内所有重要的索引期刊。获得过全国“双十佳”和“三十佳”社科期刊、广东省高校优秀学报一等奖等奖励、第四届广东省品牌期刊奖。2010年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量排名全国学报第一。 学报自然科学版除了进入国内所有的重要索引之外,2006年-2010年成为著名的美国EI索引核心期刊源。曾获得教育部和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国家百种重点期刊奖(4次)、首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和第一、二届、三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5次入选“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第四届广东省优秀期刊奖,被评为“学术影响范围最广的前30名期刊”。 学报医学科学版除了进入国内所有的重要索引之外,2007年1月进入美国CA索引核心期刊源,2007年10月进入中华首席医学网收录。自创刊以来多次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期刊、教育部优秀期刊和广东省优秀期刊,首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和第一、二届、三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第四届广东省提名期刊奖。

是核心,不是EI,EI是美国的《The Engineering Index》,中文名叫工程索引。中国有的核心期刊的文章会被EI收录,中大学报也在其中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区块链技术专业

三类期刊: 综合类: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数学类:数学物理学报、应用概率统计、应用数学和力学、工程数学学报、数学研究与评论、系统科学与数学、计算数学 物理学类:中国激光、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物理学进展、天文学进展、光学学报、计算物理、物理 化学类:分析化学、化学通报、应用化学、物理化学学报、无机化学学报、有机化学、高分子学报、分析试验室、色谱、硅酸盐学报、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生物类:昆虫学报、微生物学报、实验生物学报、生物工程学报、生态学报、水生生物学报 地理类:自然资源学报、经济地理、地理科学进展、资源科学、人文地理、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自然灾害学报、地球学报 计算机技术类: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与应用、计算机应用研究 电子、电工、信息、自动化:电子与信息学报、信息与控制、电视技术、通信学报、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电子技术 材料科学类:功能材料、复合材料学报、人工晶体学报

是核心,不是EI,EI是美国的《The Engineering Index》,中文名叫工程索引。中国有的核心期刊的文章会被EI收录,中大学报也在其中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区块链技术专业版

是核心,不是EI,EI是美国的《The Engineering Index》,中文名叫工程索引。中国有的核心期刊的文章会被EI收录,中大学报也在其中

含溴阻燃体系在ABS中的应用,刘岚,冯开才,叶大铿,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1998,VOL14,N 6,pp82-84。 环氧丙烯酸酯/乙烯基醚光聚合反应动力学研究,刘岚,陈用烈,粘接, 2000,VOL 21,N1,pp1-4。 活性稀释剂对不饱和聚酯流变性能的影响,刘岚,陈用烈,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VOL38,N4,pp123-125。 Photoinitiated Tadical Copolymerization of Vinyl Ether and Maleate System, Liping Zhang,Lan Liu, Yonglie Chen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 Vol 74, 3541-3547, 环氧丙烯酸酯/乙烯基醚光聚合反应动力学研究,刘岚,陈用烈 199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报告会。 不饱和聚酯/乙烯基醚光固化体系的研究,刘岚,陈用烈,第四届中国辐射固化年会,1999,余杭。 Study on Photocuring Systems Containing Vinyl Ethers as Reactive Diluent, Yonglie Chen,Jiangwen Yang, Lan Liu ,Preprints, 6th Pacific Polymers Conference, Guangzhou, 1999,P Chiral Separation of Dansyl Amino Acids and Drug Enantionmers on 3,5-Dinitrobenzoyl-substituted β-Cylcoldextrin Bonded Stationary Phases by Thin-Layer Chromatogrphy, Qin-Ying Deng, Quan-Hong Zhu, Bo Xiong , and Lan Liu, The Voyage of Discovery PITTCON 2001,March 4-9,New Orleans ,LA,USA, P 用3,5-二硝基苯甲酰氯衍生化的β-环糊精键合相拆分药物对映体,刘岚,邓芹英,分析实验室, 2001,11,VOL20,增刊,pp147-148, 高效液相色谱法拆分生物碱类手性药物对映体,何建峰,朱全红,刘岚,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1,VOL41,N1,pp35-38。 用(3,5-二硝基)-苯甲酰基纤维素薄层色谱分离对映体,徐莉,刘岚,何建峰,马果东,邓芹英,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5,VOL41,N5,pp115-117。 苦丁茶冬青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熊波,陆慧宁,刘岚,谢惜媚,邓芹英,分析测试学报,已接收。 臭椿籽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研究,吕金顺,刘岚,邓芹英,分析测试学报,已接收。

  • 索引序列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区块链技术专业研究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区块链专业研究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区块链技术研究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区块链技术专业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区块链技术专业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