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地质调查与研究期刊级别划分表

地质调查与研究期刊级别划分表

发布时间:

地质调查与研究期刊级别划分表

上海交大查询结果,属于核心本刊收录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0年版)提示: 《引证报告》2010年版影响因子:252本刊收录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1年版) 提示: 《引证报告》2011年版影响因子:341主题分类:Earth Sciences: Geology Earth Sciences: Mineralogy 基础科学: 地质学

李东风 赵春强 杨程博 李靖 张雪皎(辽宁省国土资源厅信息中心)摘要 本文对辽宁省矿产资源勘查实物地质资料进行了分类分级——根据地质工作类型分为6 类;根据实物地质资料的典型性、代表性,分为特别重要、重要、较重要、一般4个等级。提出了实物地质资料筛选依据和数量控制原则。关键词 矿产;实物地质资料;分类;分级;筛选方法2008年国土资源部印发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国土资发[2008]8号),明确了实物地质资料实行国家级、省级和地质勘查单位“三级”保管体制。为促进实物地质资料保管和充分利用,避免重复工作,降低地质工作风险,提高地质资料为整装勘查和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服务的水平,2011年11月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实物地质资料扩大试点工作方案》和《实物地质资料清理工作指南(试行)的函》(国土资厅函[2011]1082号),明确辽宁省承担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的清理试点工作,通过试点形成能在全国推广使用的实物地质资料清理工作流程、标准、方法、步骤和经验,为今后推进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奠定基础。以“三级”(国家级、省级、地勘单位三级保管体制)、“四等”(按实物地质资料的重要性,划分为特别重要的Ⅰ级、重要的Ⅱ级、较重要的Ⅲ级、一般的Ⅳ级)和“六类”(按地质工作分类将实物地质资料划分为区域地质调查资料、矿产勘查资料、海洋地质资料、水工环地质调查资料、物化探地质资料、地质科学研究及其他地质资料六大类)作为本次实物地质资料清理试点工作中进行实物地质资料分类分级处理的框架体系。本文以矿产勘查实物地质资料为例,探索如何建立“三级”、“四等”“六类”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六大类地质工作产生的实物地质资料,通过尽量量化,确定其重要性的级别、归属,进而提出实物地质资料的筛选分级标准,用以指导辽宁省矿产勘查实物地质资料的筛选分级工作。一、实物地质资料保管意义与利用价值档案意义实物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中直接产生的第一手有价值的各种类型的实体资料,是取自地质体并蕴含地质体信息的原始资料。实物地质资料本身所蕴含的重要地质信息,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研究的深入,逐步揭示其丰富的信息内涵。其他任何类型的第二手研究资料都不能将其全部替代,具有原始性、唯一性、不可复制与不可替代性。实物地质资料不但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而且还具有较高的历史及档案价值。找矿价值当代地质找矿必须以认识矿产资源形成与分布规律为基础,实物地质资料是建立“找矿模型”的缩影。“就矿找矿”是多年来行之有效的一种惯用找矿思维方式,那是因为矿床具有成群出现的特点,它们在已知矿床赋存地区,基本上是处于同一地质背景,也就是说已知矿床分布区内容易找到类似矿床。一个地区“找矿模型”的建立是至关重要的,收藏实物地质资料等于收藏了众多“找矿模型”,对于在已知矿床区内找到类似未知矿床意义重大。保管利用好实物地质资料可避免重复工作,降低找矿风险。科研价值实物地质资料是地球演化的历史见证,是研究地球物质运动、生命起源和演化的实物依据。如果说地球科学是记录地球演化的史志,那么实物地质资料就是这本史志中的文字。科学是向未知领域的一种远征,科学就要有某种预见性,否则不称其为科学。在人类探索和研究地球演化的历史长河中,研究物质的迁移和聚集,再造古地理、古环境、古生态,甚至预测未来可能给人类和地球造成灾难的不测事件,都离不开实物地质资料,因而,实物地质资料是宝贵的不可再生的、不可替代的地质遗产。教学价值实物地质资料是开展地学教学的直接实体,实物地质资料保管单位与大专院校建立互相合作关系,根据自然、地理、环境和资源等自然科学方面教学和实践的需要,发挥辅助教学功能,使实物保管单位成为教学与实习的基地。科普价值实物地质资料是重要的科普载体,是提高国民文化素质的生动教材。人类的知识来源,不仅仅是从书本上获得,相当一部分是来源于实践活动。到实物地质资料馆、古生物化石馆参观,可以丰富地理知识、地质知识、矿产知识、文史知识等。部分实物地质资料是精美的艺术品,给人以美的享受,尤其是矿物标本、古生物化石等实物地质资料具有极高的观赏与收藏的价值,其产地常常是一种旅游资源。利用实物地质资料,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和旅游文化活动,有利于人们增长知识、更新观念,提高科学文化素质。近年来,辽宁省以地质地貌、古生物化石、滨海地貌、矿产地为重要资源的地质旅游产品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青睐。实物地质资料的多重价值日益显现,成为当地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二、实物地质资料的分级保管实物地质资料的馆藏机构分为三级,即国家级、省级、地质勘查单位级。国家级馆藏机构主要收藏具有特别重要价值的实物地质资料,以体现实物地质资料的科研和科普价值为主。省级馆藏机构主要收藏具有重要价值的实物地质资料,以体现实物地质资料的科研和找矿价值为主。地质勘查单位主要收藏具有一般价值的实物地质资料,以体现实物地质资料的找矿价值为主。三、矿产勘查实物地质资料的类型划分矿产勘查实物地质资料的形态分类依据矿产勘查实物地质资料的形态和性状,主要可分为5 类:①钻孔岩(矿)心;②钻孔岩屑;③标本;④光(薄)片;⑤副样(样品),可进一步划分为岩矿副样和化探副样。矿产勘查实物地质资料的矿种分类(1)战略性矿产资源辽宁省没有国家战略性矿种中的钾盐、稀土等矿种,根据辽宁省的实际情况,战略性矿产资源确定为铁、锰、铜、铝、铅、锌、镍、钨、锡、钼、金、银、煤、石油、页岩气等15种。(2)重要矿产资源重要矿产资源指国务院240号令所规定的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审批发证的34种矿产,除辽宁省战略性矿产的剩余矿产资源,主要有油页岩、烃类天然气、二氧化碳气、煤成(层)气、地热、放射性矿产、铂、铬、钴、锑、稀土、磷、钾、硫、锶、金刚石、铌、钽、石棉、矿泉水等20种。(3)一般矿产资源一般矿产资源指国务院240号令所规定的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审批发证的34种重要矿种之外的所有矿产资源。(4)世界级储量规模的矿产资源目前辽宁省只有菱镁矿1种。(5)国家级储量规模的矿产资源目前辽宁省有铁、硼、金刚石、滑石、玉石5种。四、矿产勘查实物地质资料的重要性分级矿产勘查实物地质资料分为Ⅰ、Ⅱ、Ⅲ、Ⅳ级。Ⅰ级——特别重要的实物地质资料1)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大型矿床,世界级储量规模矿种的大型矿床。2)重要矿产资源的特大型矿床,国家级储量规模矿种的特大型矿床。3)战略性矿产资源中,具潜在找矿远景的中型及以上规模矿床,具综合利用价值的中型及以上规模矿床,尚未开发利用的中型及以上规模矿床。4)重要矿产资源中,具潜在找矿远景的大型及特大型矿床,具综合利用价值的大型及特大型矿床,尚未开发利用的大型及特大型矿床。5)矿床成因类型命名地的中型及以上规模矿床。6)国内独特型的中型及以上规模矿床。7)省内独特型的大型及特大型矿床。Ⅱ级——重要的实物地质资料1)战略性矿产资源的中型矿床,世界级储量规模矿种的中型矿床。2)重要矿产资源的大型矿床,国家级储量规模矿种的大型矿床。3)一般矿产资源的特大型矿床。4)战略性矿产资源中,具潜在找矿远景的小型矿床,具综合利用价值的小型矿床,尚未开发利用的小型矿床。5)重要矿产资源中,具潜在找矿远景的中型矿床,具综合利用价值的中型矿床,尚未开发利用的中型矿床。6)一般矿产资源中,具潜在找矿远景的大型矿床,具综合利用价值的大型矿床,尚未开发利用的大型矿床。7)矿床成因类型命名地的小型矿床。8)国内独特型的小型矿床。9)省内独特型的中型矿床。Ⅲ级——较重要的实物地质资料1)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小型矿床,世界级储量规模矿种的小型矿床。2)重要矿产资源的中型矿床,国家级储量规模矿种的中型矿床。3)一般矿产资源的大型矿床。4)重要矿产资源中,具潜在找矿远景的小型矿床,具综合利用价值的小型矿床,尚未开发利用的小型矿床。5)一般矿产资源中,具潜在找矿远景的中型矿床,具综合利用价值的中型矿床,尚未开发利用的中型矿床。6)省内独特型的小型矿床。Ⅳ级——一般的实物地质资料Ⅰ级、Ⅱ级、Ⅲ级以外的实物地质资料。五、按实物地质资料重要等级实行分级保管实物地质资料在各级馆藏机构中采取分级交叉的方式收藏。Ⅰ级(特别重要的)实物地质资料:以国家级馆为主收藏,省级馆为辅收藏,即国家级馆收藏特别重要的主干,省级馆收藏特别重要的次主干。Ⅱ级(重要的)实物地质资料:以省级馆为主收藏,地质勘查单位馆为辅收藏,即省级馆收藏重要的主干,地勘单位馆收藏重要的次主干。Ⅲ级(较重要的)实物地质资料:由地质勘查单位为主收藏。Ⅳ级(一般的)实物地质资料:以埋藏为主。六、矿产勘查实物地质资料筛选原则与基本条件为使矿产勘查实物地质资料的收藏价值达到最大化,实现各级馆藏资料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特殊性、系统性的目的,筛选中要遵循以下5项原则:①坚持为地质找矿服务的原则;②坚持引领当代地学科技前沿的原则;③坚持体现辽宁特色的原则;④坚持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⑤坚持切实可行、数量适中的原则。收藏的实物地质资料应符合下述基本条件:1)实物地质资料应反映区域地质特征、矿产资源特点,反映地质工作进展与地质勘查程度,展现主要成果与水平。2)实物地质资料应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有可预见的利用率和较高重置成本。3)实物地质资料筛选工作流程应遵循项目→勘探线剖面→钻孔→岩(矿)心的顺序筛选。实物地质资料应反映项目主要地质成果。重点选择主要勘探线、实测地质剖面、主干路线、主要矿体、主要围岩及蚀变等方面的钻孔岩心、标本、样品(副样)、光(薄)片等。4)实物地质资料应基本完好,标识完整、清晰,相关资料齐全完备。七、矿产勘查实物地质资料分类筛选分级标准依据矿种重要性划分实物地质资料馆藏等级——基本型主导思想是:战略性矿产的大型矿床的典型实物地质资料有资格入选国家馆保存,中型矿床有资格入选省级馆保存,一般矿产国家级馆不保存,省级馆只保存极个别。基本型可以细分为如下3个类型:(1)战略性矿产资源实物地质资料等级划分此类矿产中,大型规模以上矿床定为Ⅰ级,有资格入选国家级馆保存;中型规模矿床定为Ⅱ级,有资格入选省级馆保存;以此类推,详见表1。(2)重要矿产资源实物地质资料等级划分此类矿产中,特大型规模矿床定为Ⅰ级,有资格入选国家级馆保存;大型规模矿床定为Ⅱ级,有资格入选省级馆保存;以此类推,详见表1。显然,此类矿产,相同规模的矿床要比战略性矿产降低一个重要等级。(3)一般矿产资源实物地质资料等级划分此类矿产中,不存在Ⅰ级,一般矿产资源国家级馆不保存;特大型矿床定为Ⅱ级,有资格入选省级馆保存;大型矿床定为Ⅲ级。以此类推,详见表1。显然,此类矿产,相同规模的矿床要比重要矿产降低一个等级。依据矿产资源储量优势划分实物地质资料馆藏等级——优势型这是一个辅助类型系列,增加这一划分系列的指导思想在于体现辽宁省资源特色,是对基本型的重要补充。根据辽宁省资源状况,可划分为如下两类:(1)世界级储量规模的矿产资源实物地质资料等级划分大型规模以上矿床定为Ⅰ级,有资格入选国家级馆保存;中型矿床定为Ⅱ级,有资格入选省级馆保存;以此类推,详见表1。菱镁矿既不是战略性矿产,也不在规定的34种重要矿种之列,但为体现辽宁省特色,将其提高两个等级,视为战略性矿产。(2)国家级储量规模的矿产资源实物地质资料等级划分此类矿产中,特大型定为Ⅰ级,有资格入选国家馆保存;大型定为Ⅱ级,有资格入选省级馆保存;以此类推,详见表1。表1 辽宁省矿产勘查实物地质资料项目筛选等级划分标准说明:战略性矿产指:铁、锰、铜、铝、铅、锌、镍、钨、锡、钼、金、银、煤、石油、页岩气等15种。重要矿产指:油页岩、烃类天然气、二氧化碳气、煤成(层)气、地热、放射性矿产、铂、铬、钴、锑、稀土、磷、钾、硫、锶、金刚石、铌、钽、石棉、矿泉水等20种。一般矿产指:国务院240号令规定的34种以外的矿产。世界级规模的矿产指:菱镁矿1种。国家级规模的矿产指:铁、硼、金刚石、滑石、玉石5种。特大型矿床自定义为:储量规模相当于大型底线3~10倍以上的矿床。实物等级:特别重要的为Ⅰ级,重要的为Ⅱ级,较重要的为Ⅲ级,一般为Ⅳ级。硼、玉石、滑石等虽不在规定的34 种重要矿产之列,但其储量规模巨大,为体现辽宁特色,将其提高一个等级,视为重要矿产资源。依据矿产勘查工作程度划分实物地质资料馆藏等级——潜在型这是一个辅助类型系列,增加这一划分系列的指导思想在于从发展的观点看,具有潜在找矿远景和研究意义且目前勘查工作程度较低的矿床,通过工作后,完全有可能提高其现有储量规模,为防止有找矿前景的产地被遗漏,提高矿种的重要级别,用以体现实物地质资料的找矿价值。可分为3类。(1)战略性矿产资源实物地质资料等级划分具潜在找矿远景的中型规模定为Ⅰ级,有资格入选国家馆保存;具潜在找矿远景的小型规模定为Ⅱ级,有资格入选省级保存;以此类推,详见表1。显然,同属战略性矿产资源相同规模的矿床,具潜在找矿远景的,将提高一个级别来保管收藏。(2)重要矿产资源实物地质资料等级划分具潜在找矿远景的大型规模定为Ⅰ级,有资格入选国家级馆保存;具潜在找矿远景的中型规模定为Ⅱ级,有资格入选省级馆保存,以此类推,详见表1。显然,同属重要矿产资源相同规模的矿床,具潜在找矿远景的,将提高一个级别来保管收藏。(3)一般矿产资源实物地质资料等级划分此类矿产中,不存在Ⅰ级,国家馆不保存;具潜在找矿远景的大型规模定为Ⅱ级,有资格入选省级馆保存;以此类推,详见表1。显然,同属一般矿产资源相同规模的矿床,具潜在找矿远景的,将提高一个级别来保存。依据勘查开发与综合利用价值划分实物地质资料馆藏等级——综合型这是一个辅助类型系列,增加这一划分系列的指导思想在于提高实物地质资料的有用性,对于共伴生矿床,凡是没有进行综合勘查、综合评价、综合利用的,凡是至今尚未开采的,无论品位高低,均划归此类。具体划分标准是相同规模的矿床,提高一个级别予以保存,用以体现实物地质资料的综合利用价值。可分为如下3类:(1)战略性矿产资源实物地质资料等级划分此类矿产中,具有综合利用价值和尚未开发的中型以上规模定为Ⅰ级,有资格入选国家级馆保存;具有综合利用价值和尚未开发的小型以上规模定为Ⅱ级,有资格入选省级馆保存;以此类推,详见表1。显然,同属战略性矿产资源,相同规模的矿床,具有综合利用价值和尚未开发的,将提高一个重要级别来保管收藏。(2)重要矿产资源实物地质资料等级划分此类矿产中,具有综合利用价值和尚未开发利用的大型以上规模定为Ⅰ级,有资格入选国家级馆保存;具有综合利用价值和尚未开发利用的中型以上规模定为Ⅱ级,有资格入选省级馆保存;以此类推,详见表1。显然,同属重要矿产资源,相同规模的矿床,具有综合利用价值和尚未开发的,将提高一个级别来保管收藏。(3)一般矿产资源实物地质资料等级划分此类矿产中,不存在Ⅰ级,国家馆不保存;具有综合利用价值和尚未开发的大型规模定为Ⅱ级,有资格入选省级馆保存;以此类推,详见表1。显然,同属一般矿产资源,相同规模的矿床,具有综合利用价值和尚未开发的,将提高一个级别来保管收藏。依据矿床成因类型珍稀程度划分实物地质资料馆藏等级——珍稀型这是一个辅助类型系列,增加这一划分系列的指导思想在于体现实物地质资料的特殊性,对于具有特殊成因类型的矿床,均提高级别予以保存,以指导新矿床、新类型的发现。可分为如下3类:(1)矿床成因类型命名地的矿床此类矿床,不受矿种限制,达到中型及以上规模,可定为Ⅰ级;达到小型规模可定为Ⅱ级(详见表1)。如岫玉。(2)国内独特型矿床此类矿床,不受矿种限制,达到中型及以上规模,可定为Ⅰ级;达到小型规模可定为Ⅱ级。(3)省内独特型矿床此类矿床,不受矿种限制,达到大型规模,即可定为Ⅰ级;达到中型规模可定为Ⅱ级。如红透山型铜矿。矿产勘查实物地质资料项目的筛选定级,应通过矿产勘查实物地质资料项目筛选定级表来确定,详见表2所示。表2 辽宁省矿产勘查实物地质资料项目筛选定级填表说明:项目名称、资料档号、项目施工单位、项目结束时间、主攻矿种按实际情况填写;矿种类别:“战略性矿产”、“重要矿产”、“一般矿产”、“世界级规模矿产”、“国家级规模矿产”中选一;勘查程度:“预查”、“普查”、“详查”、“勘探”中选一;矿床规模:“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矿点”中选一,规模标准按国土资发[2000]133号文;潜在找矿远景:“有”、“无”中选一;矿产组合:“单一”、“主要矿产”、“共生矿产”、“伴生矿产”中选一;综合勘查状况:“已”、“未”中选一;开发利用程度:“未利用”、“正在开采”、“停采”、“闭坑”中选一;成因类型珍稀程度:“命名地”、“国内独特”、“省内独特”中选一;项目重要性定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中选一。八、矿产勘查实物地质资料项目筛选依据与入选数量的控制由于不同矿种的矿产地数量具有极大的不平衡性,数量差别较大,并非所有达到入选资格的矿床都收入国家馆和省级馆保存。要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产地,按照数量适中的原则控制各级项目入选数量。铁、煤矿床入选数量的控制辽宁省铁、煤大中型产地的数量特别多,必须严格筛选,控制收藏数量。(1)铁矿床入选数量控制铁矿床按矿床成因类型划分为沉积型、岩浆型、变质型3类;变质型进一步划分为鞍山式、杨林式两个类别。相同规模、相同成因类型的矿床入选国家馆和省级馆的矿床或项目数量不超过两处。(2)煤矿床入选数量控制煤矿床按工业类型进一步划分为褐煤、无烟煤、烟煤、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长焰煤等。相同规模、相同工业类型的矿床入选国家馆和省级馆的矿床或项目数量不超过两处。优势矿产资源勘查项目入选数量控制参照铁、煤的原则确定入选项目数量。其他战略性、重要矿产资源勘查项目入选数量控制一般不予控制,按有一得一的原则入选国家馆和省级馆。九、勘探剖面、钻孔岩心(岩屑)以及标本、副样筛选依据与入选数量的控制由于被选中项目的剖面线数量,以及钻孔岩心(屑)数量差别很大,所以并非入选项目的所有剖面和全部钻孔岩心(屑)入选收藏,而要按精中选精、优中选优的原则选择勘探线剖面、钻孔岩心(屑)及标本、副样。主干剖面筛选依据和数量控制(1)主干剖面筛选依据勘探线剖面一般选择主勘探线,或矿体连续性较好的勘探线,视勘探工作实际情况,可平行选择勘探线,或十字交叉选择勘探线,也可平行、十字交叉同时选择,具体依据如下:1)能同时控制主要矿体和多个次要矿体的剖面。2)能同时控制主要矿化蚀变带和物化探异常带的剖面。3)能尽可能多地控制主要岩石类型和地质体的剖面。4)岩心(屑)、光(薄)片等实物地质资料保存完好的剖面。5)岩矿副样和化验数据完整的剖面。(2)主干剖面筛选数量控制1)被确定为Ⅰ级的项目,一般选择3~4条主干剖面(国家馆为主干,省级馆为次主干,单位馆为次主干)。2)被确定为Ⅱ级的项目,一般选择2~3条主干剖面(省级馆为主干,单位馆为次主干)。3)被确定为Ⅲ级的项目,一般选择1~2条主干剖面(单位馆为主干,次主干为备用)。钻孔岩心(岩屑)筛选依据和数量控制(1)钻孔岩心(岩屑)筛选依据收藏的岩心(屑)及标本原则上在主干剖面和次主干剖面上选择。依据如下:1)控制孔、基准孔、重要参数孔应优先选择。2)能同时控制主要矿体和多个次要矿体的钻孔岩心(岩屑)。3)能同时控制主要矿化蚀变和物化探异常的钻孔岩心(岩屑)。4)选择岩心采取率高的钻孔——岩心采取率不小于75%,矿心采取率不小于85%,对特殊矿种(如岩金矿)要求岩心采取率大于90%。5)选取保存完整、连续性好的钻孔岩心,不宜选择极度破碎的岩心。6)能尽可能多地控制主要岩石类型和地质体的钻孔岩心(岩屑)。7)配套实物地质资料光(薄)片等保存完好的钻孔岩心(岩屑)。8)岩矿副样和化验数据保存完整的钻孔岩心(岩屑)。(2)钻孔岩心(岩屑)筛选数量控制1)被确定为Ⅰ级的项目,每条主干剖面一般选择3~4孔。2)被确定为Ⅱ级的项目,每条主干剖面一般选择2~3孔。3)被确定为Ⅲ级的项目,每条主干剖面一般选择1~2孔。标本和光(薄)片筛选依据和数量控制标本和光(薄)片应与所选定的钻孔岩心(岩屑)同步筛选,以使标本、光(薄)片与钻孔岩心(岩屑)以钻孔为单位配套收藏。样品(副样)筛选依据和数量控制1)岩矿副样应与所选定的钻孔岩心(岩屑)同步筛选,以使岩矿副样与岩心(屑)以钻孔为单位配套收藏。2)用于矿产前期勘查的化探副样,全部作为Ⅲ级实物地质资料永久性地收藏于地勘单位馆。十、结语实物地质资料筛选具有极强的专业性、科研性和务实性,它是实现实物地质资料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基础,辽宁省借国土资源部在本省开展实物地质资料清理试点工作的有利契机,建立了辽宁省矿产资源勘查实物地质资料筛选的量化标准,对于推动全省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全面展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结合工作实践,撰写此文,希望得到解决有关专家的指正,以进一步完善实物地质资料筛选工作。

地质调查与研究期刊级别划分

李东风 赵春强 杨程博 李靖 张雪皎(辽宁省国土资源厅信息中心)摘要 本文对辽宁省矿产资源勘查实物地质资料进行了分类分级——根据地质工作类型分为6 类;根据实物地质资料的典型性、代表性,分为特别重要、重要、较重要、一般4个等级。提出了实物地质资料筛选依据和数量控制原则。关键词 矿产;实物地质资料;分类;分级;筛选方法2008年国土资源部印发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国土资发[2008]8号),明确了实物地质资料实行国家级、省级和地质勘查单位“三级”保管体制。为促进实物地质资料保管和充分利用,避免重复工作,降低地质工作风险,提高地质资料为整装勘查和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服务的水平,2011年11月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实物地质资料扩大试点工作方案》和《实物地质资料清理工作指南(试行)的函》(国土资厅函[2011]1082号),明确辽宁省承担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的清理试点工作,通过试点形成能在全国推广使用的实物地质资料清理工作流程、标准、方法、步骤和经验,为今后推进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奠定基础。以“三级”(国家级、省级、地勘单位三级保管体制)、“四等”(按实物地质资料的重要性,划分为特别重要的Ⅰ级、重要的Ⅱ级、较重要的Ⅲ级、一般的Ⅳ级)和“六类”(按地质工作分类将实物地质资料划分为区域地质调查资料、矿产勘查资料、海洋地质资料、水工环地质调查资料、物化探地质资料、地质科学研究及其他地质资料六大类)作为本次实物地质资料清理试点工作中进行实物地质资料分类分级处理的框架体系。本文以矿产勘查实物地质资料为例,探索如何建立“三级”、“四等”“六类”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六大类地质工作产生的实物地质资料,通过尽量量化,确定其重要性的级别、归属,进而提出实物地质资料的筛选分级标准,用以指导辽宁省矿产勘查实物地质资料的筛选分级工作。一、实物地质资料保管意义与利用价值档案意义实物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中直接产生的第一手有价值的各种类型的实体资料,是取自地质体并蕴含地质体信息的原始资料。实物地质资料本身所蕴含的重要地质信息,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研究的深入,逐步揭示其丰富的信息内涵。其他任何类型的第二手研究资料都不能将其全部替代,具有原始性、唯一性、不可复制与不可替代性。实物地质资料不但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而且还具有较高的历史及档案价值。找矿价值当代地质找矿必须以认识矿产资源形成与分布规律为基础,实物地质资料是建立“找矿模型”的缩影。“就矿找矿”是多年来行之有效的一种惯用找矿思维方式,那是因为矿床具有成群出现的特点,它们在已知矿床赋存地区,基本上是处于同一地质背景,也就是说已知矿床分布区内容易找到类似矿床。一个地区“找矿模型”的建立是至关重要的,收藏实物地质资料等于收藏了众多“找矿模型”,对于在已知矿床区内找到类似未知矿床意义重大。保管利用好实物地质资料可避免重复工作,降低找矿风险。科研价值实物地质资料是地球演化的历史见证,是研究地球物质运动、生命起源和演化的实物依据。如果说地球科学是记录地球演化的史志,那么实物地质资料就是这本史志中的文字。科学是向未知领域的一种远征,科学就要有某种预见性,否则不称其为科学。在人类探索和研究地球演化的历史长河中,研究物质的迁移和聚集,再造古地理、古环境、古生态,甚至预测未来可能给人类和地球造成灾难的不测事件,都离不开实物地质资料,因而,实物地质资料是宝贵的不可再生的、不可替代的地质遗产。教学价值实物地质资料是开展地学教学的直接实体,实物地质资料保管单位与大专院校建立互相合作关系,根据自然、地理、环境和资源等自然科学方面教学和实践的需要,发挥辅助教学功能,使实物保管单位成为教学与实习的基地。科普价值实物地质资料是重要的科普载体,是提高国民文化素质的生动教材。人类的知识来源,不仅仅是从书本上获得,相当一部分是来源于实践活动。到实物地质资料馆、古生物化石馆参观,可以丰富地理知识、地质知识、矿产知识、文史知识等。部分实物地质资料是精美的艺术品,给人以美的享受,尤其是矿物标本、古生物化石等实物地质资料具有极高的观赏与收藏的价值,其产地常常是一种旅游资源。利用实物地质资料,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和旅游文化活动,有利于人们增长知识、更新观念,提高科学文化素质。近年来,辽宁省以地质地貌、古生物化石、滨海地貌、矿产地为重要资源的地质旅游产品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青睐。实物地质资料的多重价值日益显现,成为当地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二、实物地质资料的分级保管实物地质资料的馆藏机构分为三级,即国家级、省级、地质勘查单位级。国家级馆藏机构主要收藏具有特别重要价值的实物地质资料,以体现实物地质资料的科研和科普价值为主。省级馆藏机构主要收藏具有重要价值的实物地质资料,以体现实物地质资料的科研和找矿价值为主。地质勘查单位主要收藏具有一般价值的实物地质资料,以体现实物地质资料的找矿价值为主。三、矿产勘查实物地质资料的类型划分矿产勘查实物地质资料的形态分类依据矿产勘查实物地质资料的形态和性状,主要可分为5 类:①钻孔岩(矿)心;②钻孔岩屑;③标本;④光(薄)片;⑤副样(样品),可进一步划分为岩矿副样和化探副样。矿产勘查实物地质资料的矿种分类(1)战略性矿产资源辽宁省没有国家战略性矿种中的钾盐、稀土等矿种,根据辽宁省的实际情况,战略性矿产资源确定为铁、锰、铜、铝、铅、锌、镍、钨、锡、钼、金、银、煤、石油、页岩气等15种。(2)重要矿产资源重要矿产资源指国务院240号令所规定的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审批发证的34种矿产,除辽宁省战略性矿产的剩余矿产资源,主要有油页岩、烃类天然气、二氧化碳气、煤成(层)气、地热、放射性矿产、铂、铬、钴、锑、稀土、磷、钾、硫、锶、金刚石、铌、钽、石棉、矿泉水等20种。(3)一般矿产资源一般矿产资源指国务院240号令所规定的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审批发证的34种重要矿种之外的所有矿产资源。(4)世界级储量规模的矿产资源目前辽宁省只有菱镁矿1种。(5)国家级储量规模的矿产资源目前辽宁省有铁、硼、金刚石、滑石、玉石5种。四、矿产勘查实物地质资料的重要性分级矿产勘查实物地质资料分为Ⅰ、Ⅱ、Ⅲ、Ⅳ级。Ⅰ级——特别重要的实物地质资料1)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大型矿床,世界级储量规模矿种的大型矿床。2)重要矿产资源的特大型矿床,国家级储量规模矿种的特大型矿床。3)战略性矿产资源中,具潜在找矿远景的中型及以上规模矿床,具综合利用价值的中型及以上规模矿床,尚未开发利用的中型及以上规模矿床。4)重要矿产资源中,具潜在找矿远景的大型及特大型矿床,具综合利用价值的大型及特大型矿床,尚未开发利用的大型及特大型矿床。5)矿床成因类型命名地的中型及以上规模矿床。6)国内独特型的中型及以上规模矿床。7)省内独特型的大型及特大型矿床。Ⅱ级——重要的实物地质资料1)战略性矿产资源的中型矿床,世界级储量规模矿种的中型矿床。2)重要矿产资源的大型矿床,国家级储量规模矿种的大型矿床。3)一般矿产资源的特大型矿床。4)战略性矿产资源中,具潜在找矿远景的小型矿床,具综合利用价值的小型矿床,尚未开发利用的小型矿床。5)重要矿产资源中,具潜在找矿远景的中型矿床,具综合利用价值的中型矿床,尚未开发利用的中型矿床。6)一般矿产资源中,具潜在找矿远景的大型矿床,具综合利用价值的大型矿床,尚未开发利用的大型矿床。7)矿床成因类型命名地的小型矿床。8)国内独特型的小型矿床。9)省内独特型的中型矿床。Ⅲ级——较重要的实物地质资料1)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小型矿床,世界级储量规模矿种的小型矿床。2)重要矿产资源的中型矿床,国家级储量规模矿种的中型矿床。3)一般矿产资源的大型矿床。4)重要矿产资源中,具潜在找矿远景的小型矿床,具综合利用价值的小型矿床,尚未开发利用的小型矿床。5)一般矿产资源中,具潜在找矿远景的中型矿床,具综合利用价值的中型矿床,尚未开发利用的中型矿床。6)省内独特型的小型矿床。Ⅳ级——一般的实物地质资料Ⅰ级、Ⅱ级、Ⅲ级以外的实物地质资料。五、按实物地质资料重要等级实行分级保管实物地质资料在各级馆藏机构中采取分级交叉的方式收藏。Ⅰ级(特别重要的)实物地质资料:以国家级馆为主收藏,省级馆为辅收藏,即国家级馆收藏特别重要的主干,省级馆收藏特别重要的次主干。Ⅱ级(重要的)实物地质资料:以省级馆为主收藏,地质勘查单位馆为辅收藏,即省级馆收藏重要的主干,地勘单位馆收藏重要的次主干。Ⅲ级(较重要的)实物地质资料:由地质勘查单位为主收藏。Ⅳ级(一般的)实物地质资料:以埋藏为主。六、矿产勘查实物地质资料筛选原则与基本条件为使矿产勘查实物地质资料的收藏价值达到最大化,实现各级馆藏资料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特殊性、系统性的目的,筛选中要遵循以下5项原则:①坚持为地质找矿服务的原则;②坚持引领当代地学科技前沿的原则;③坚持体现辽宁特色的原则;④坚持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⑤坚持切实可行、数量适中的原则。收藏的实物地质资料应符合下述基本条件:1)实物地质资料应反映区域地质特征、矿产资源特点,反映地质工作进展与地质勘查程度,展现主要成果与水平。2)实物地质资料应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有可预见的利用率和较高重置成本。3)实物地质资料筛选工作流程应遵循项目→勘探线剖面→钻孔→岩(矿)心的顺序筛选。实物地质资料应反映项目主要地质成果。重点选择主要勘探线、实测地质剖面、主干路线、主要矿体、主要围岩及蚀变等方面的钻孔岩心、标本、样品(副样)、光(薄)片等。4)实物地质资料应基本完好,标识完整、清晰,相关资料齐全完备。七、矿产勘查实物地质资料分类筛选分级标准依据矿种重要性划分实物地质资料馆藏等级——基本型主导思想是:战略性矿产的大型矿床的典型实物地质资料有资格入选国家馆保存,中型矿床有资格入选省级馆保存,一般矿产国家级馆不保存,省级馆只保存极个别。基本型可以细分为如下3个类型:(1)战略性矿产资源实物地质资料等级划分此类矿产中,大型规模以上矿床定为Ⅰ级,有资格入选国家级馆保存;中型规模矿床定为Ⅱ级,有资格入选省级馆保存;以此类推,详见表1。(2)重要矿产资源实物地质资料等级划分此类矿产中,特大型规模矿床定为Ⅰ级,有资格入选国家级馆保存;大型规模矿床定为Ⅱ级,有资格入选省级馆保存;以此类推,详见表1。显然,此类矿产,相同规模的矿床要比战略性矿产降低一个重要等级。(3)一般矿产资源实物地质资料等级划分此类矿产中,不存在Ⅰ级,一般矿产资源国家级馆不保存;特大型矿床定为Ⅱ级,有资格入选省级馆保存;大型矿床定为Ⅲ级。以此类推,详见表1。显然,此类矿产,相同规模的矿床要比重要矿产降低一个等级。依据矿产资源储量优势划分实物地质资料馆藏等级——优势型这是一个辅助类型系列,增加这一划分系列的指导思想在于体现辽宁省资源特色,是对基本型的重要补充。根据辽宁省资源状况,可划分为如下两类:(1)世界级储量规模的矿产资源实物地质资料等级划分大型规模以上矿床定为Ⅰ级,有资格入选国家级馆保存;中型矿床定为Ⅱ级,有资格入选省级馆保存;以此类推,详见表1。菱镁矿既不是战略性矿产,也不在规定的34种重要矿种之列,但为体现辽宁省特色,将其提高两个等级,视为战略性矿产。(2)国家级储量规模的矿产资源实物地质资料等级划分此类矿产中,特大型定为Ⅰ级,有资格入选国家馆保存;大型定为Ⅱ级,有资格入选省级馆保存;以此类推,详见表1。表1 辽宁省矿产勘查实物地质资料项目筛选等级划分标准说明:战略性矿产指:铁、锰、铜、铝、铅、锌、镍、钨、锡、钼、金、银、煤、石油、页岩气等15种。重要矿产指:油页岩、烃类天然气、二氧化碳气、煤成(层)气、地热、放射性矿产、铂、铬、钴、锑、稀土、磷、钾、硫、锶、金刚石、铌、钽、石棉、矿泉水等20种。一般矿产指:国务院240号令规定的34种以外的矿产。世界级规模的矿产指:菱镁矿1种。国家级规模的矿产指:铁、硼、金刚石、滑石、玉石5种。特大型矿床自定义为:储量规模相当于大型底线3~10倍以上的矿床。实物等级:特别重要的为Ⅰ级,重要的为Ⅱ级,较重要的为Ⅲ级,一般为Ⅳ级。硼、玉石、滑石等虽不在规定的34 种重要矿产之列,但其储量规模巨大,为体现辽宁特色,将其提高一个等级,视为重要矿产资源。依据矿产勘查工作程度划分实物地质资料馆藏等级——潜在型这是一个辅助类型系列,增加这一划分系列的指导思想在于从发展的观点看,具有潜在找矿远景和研究意义且目前勘查工作程度较低的矿床,通过工作后,完全有可能提高其现有储量规模,为防止有找矿前景的产地被遗漏,提高矿种的重要级别,用以体现实物地质资料的找矿价值。可分为3类。(1)战略性矿产资源实物地质资料等级划分具潜在找矿远景的中型规模定为Ⅰ级,有资格入选国家馆保存;具潜在找矿远景的小型规模定为Ⅱ级,有资格入选省级保存;以此类推,详见表1。显然,同属战略性矿产资源相同规模的矿床,具潜在找矿远景的,将提高一个级别来保管收藏。(2)重要矿产资源实物地质资料等级划分具潜在找矿远景的大型规模定为Ⅰ级,有资格入选国家级馆保存;具潜在找矿远景的中型规模定为Ⅱ级,有资格入选省级馆保存,以此类推,详见表1。显然,同属重要矿产资源相同规模的矿床,具潜在找矿远景的,将提高一个级别来保管收藏。(3)一般矿产资源实物地质资料等级划分此类矿产中,不存在Ⅰ级,国家馆不保存;具潜在找矿远景的大型规模定为Ⅱ级,有资格入选省级馆保存;以此类推,详见表1。显然,同属一般矿产资源相同规模的矿床,具潜在找矿远景的,将提高一个级别来保存。依据勘查开发与综合利用价值划分实物地质资料馆藏等级——综合型这是一个辅助类型系列,增加这一划分系列的指导思想在于提高实物地质资料的有用性,对于共伴生矿床,凡是没有进行综合勘查、综合评价、综合利用的,凡是至今尚未开采的,无论品位高低,均划归此类。具体划分标准是相同规模的矿床,提高一个级别予以保存,用以体现实物地质资料的综合利用价值。可分为如下3类:(1)战略性矿产资源实物地质资料等级划分此类矿产中,具有综合利用价值和尚未开发的中型以上规模定为Ⅰ级,有资格入选国家级馆保存;具有综合利用价值和尚未开发的小型以上规模定为Ⅱ级,有资格入选省级馆保存;以此类推,详见表1。显然,同属战略性矿产资源,相同规模的矿床,具有综合利用价值和尚未开发的,将提高一个重要级别来保管收藏。(2)重要矿产资源实物地质资料等级划分此类矿产中,具有综合利用价值和尚未开发利用的大型以上规模定为Ⅰ级,有资格入选国家级馆保存;具有综合利用价值和尚未开发利用的中型以上规模定为Ⅱ级,有资格入选省级馆保存;以此类推,详见表1。显然,同属重要矿产资源,相同规模的矿床,具有综合利用价值和尚未开发的,将提高一个级别来保管收藏。(3)一般矿产资源实物地质资料等级划分此类矿产中,不存在Ⅰ级,国家馆不保存;具有综合利用价值和尚未开发的大型规模定为Ⅱ级,有资格入选省级馆保存;以此类推,详见表1。显然,同属一般矿产资源,相同规模的矿床,具有综合利用价值和尚未开发的,将提高一个级别来保管收藏。依据矿床成因类型珍稀程度划分实物地质资料馆藏等级——珍稀型这是一个辅助类型系列,增加这一划分系列的指导思想在于体现实物地质资料的特殊性,对于具有特殊成因类型的矿床,均提高级别予以保存,以指导新矿床、新类型的发现。可分为如下3类:(1)矿床成因类型命名地的矿床此类矿床,不受矿种限制,达到中型及以上规模,可定为Ⅰ级;达到小型规模可定为Ⅱ级(详见表1)。如岫玉。(2)国内独特型矿床此类矿床,不受矿种限制,达到中型及以上规模,可定为Ⅰ级;达到小型规模可定为Ⅱ级。(3)省内独特型矿床此类矿床,不受矿种限制,达到大型规模,即可定为Ⅰ级;达到中型规模可定为Ⅱ级。如红透山型铜矿。矿产勘查实物地质资料项目的筛选定级,应通过矿产勘查实物地质资料项目筛选定级表来确定,详见表2所示。表2 辽宁省矿产勘查实物地质资料项目筛选定级填表说明:项目名称、资料档号、项目施工单位、项目结束时间、主攻矿种按实际情况填写;矿种类别:“战略性矿产”、“重要矿产”、“一般矿产”、“世界级规模矿产”、“国家级规模矿产”中选一;勘查程度:“预查”、“普查”、“详查”、“勘探”中选一;矿床规模:“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矿点”中选一,规模标准按国土资发[2000]133号文;潜在找矿远景:“有”、“无”中选一;矿产组合:“单一”、“主要矿产”、“共生矿产”、“伴生矿产”中选一;综合勘查状况:“已”、“未”中选一;开发利用程度:“未利用”、“正在开采”、“停采”、“闭坑”中选一;成因类型珍稀程度:“命名地”、“国内独特”、“省内独特”中选一;项目重要性定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中选一。八、矿产勘查实物地质资料项目筛选依据与入选数量的控制由于不同矿种的矿产地数量具有极大的不平衡性,数量差别较大,并非所有达到入选资格的矿床都收入国家馆和省级馆保存。要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产地,按照数量适中的原则控制各级项目入选数量。铁、煤矿床入选数量的控制辽宁省铁、煤大中型产地的数量特别多,必须严格筛选,控制收藏数量。(1)铁矿床入选数量控制铁矿床按矿床成因类型划分为沉积型、岩浆型、变质型3类;变质型进一步划分为鞍山式、杨林式两个类别。相同规模、相同成因类型的矿床入选国家馆和省级馆的矿床或项目数量不超过两处。(2)煤矿床入选数量控制煤矿床按工业类型进一步划分为褐煤、无烟煤、烟煤、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长焰煤等。相同规模、相同工业类型的矿床入选国家馆和省级馆的矿床或项目数量不超过两处。优势矿产资源勘查项目入选数量控制参照铁、煤的原则确定入选项目数量。其他战略性、重要矿产资源勘查项目入选数量控制一般不予控制,按有一得一的原则入选国家馆和省级馆。九、勘探剖面、钻孔岩心(岩屑)以及标本、副样筛选依据与入选数量的控制由于被选中项目的剖面线数量,以及钻孔岩心(屑)数量差别很大,所以并非入选项目的所有剖面和全部钻孔岩心(屑)入选收藏,而要按精中选精、优中选优的原则选择勘探线剖面、钻孔岩心(屑)及标本、副样。主干剖面筛选依据和数量控制(1)主干剖面筛选依据勘探线剖面一般选择主勘探线,或矿体连续性较好的勘探线,视勘探工作实际情况,可平行选择勘探线,或十字交叉选择勘探线,也可平行、十字交叉同时选择,具体依据如下:1)能同时控制主要矿体和多个次要矿体的剖面。2)能同时控制主要矿化蚀变带和物化探异常带的剖面。3)能尽可能多地控制主要岩石类型和地质体的剖面。4)岩心(屑)、光(薄)片等实物地质资料保存完好的剖面。5)岩矿副样和化验数据完整的剖面。(2)主干剖面筛选数量控制1)被确定为Ⅰ级的项目,一般选择3~4条主干剖面(国家馆为主干,省级馆为次主干,单位馆为次主干)。2)被确定为Ⅱ级的项目,一般选择2~3条主干剖面(省级馆为主干,单位馆为次主干)。3)被确定为Ⅲ级的项目,一般选择1~2条主干剖面(单位馆为主干,次主干为备用)。钻孔岩心(岩屑)筛选依据和数量控制(1)钻孔岩心(岩屑)筛选依据收藏的岩心(屑)及标本原则上在主干剖面和次主干剖面上选择。依据如下:1)控制孔、基准孔、重要参数孔应优先选择。2)能同时控制主要矿体和多个次要矿体的钻孔岩心(岩屑)。3)能同时控制主要矿化蚀变和物化探异常的钻孔岩心(岩屑)。4)选择岩心采取率高的钻孔——岩心采取率不小于75%,矿心采取率不小于85%,对特殊矿种(如岩金矿)要求岩心采取率大于90%。5)选取保存完整、连续性好的钻孔岩心,不宜选择极度破碎的岩心。6)能尽可能多地控制主要岩石类型和地质体的钻孔岩心(岩屑)。7)配套实物地质资料光(薄)片等保存完好的钻孔岩心(岩屑)。8)岩矿副样和化验数据保存完整的钻孔岩心(岩屑)。(2)钻孔岩心(岩屑)筛选数量控制1)被确定为Ⅰ级的项目,每条主干剖面一般选择3~4孔。2)被确定为Ⅱ级的项目,每条主干剖面一般选择2~3孔。3)被确定为Ⅲ级的项目,每条主干剖面一般选择1~2孔。标本和光(薄)片筛选依据和数量控制标本和光(薄)片应与所选定的钻孔岩心(岩屑)同步筛选,以使标本、光(薄)片与钻孔岩心(岩屑)以钻孔为单位配套收藏。样品(副样)筛选依据和数量控制1)岩矿副样应与所选定的钻孔岩心(岩屑)同步筛选,以使岩矿副样与岩心(屑)以钻孔为单位配套收藏。2)用于矿产前期勘查的化探副样,全部作为Ⅲ级实物地质资料永久性地收藏于地勘单位馆。十、结语实物地质资料筛选具有极强的专业性、科研性和务实性,它是实现实物地质资料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基础,辽宁省借国土资源部在本省开展实物地质资料清理试点工作的有利契机,建立了辽宁省矿产资源勘查实物地质资料筛选的量化标准,对于推动全省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全面展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结合工作实践,撰写此文,希望得到解决有关专家的指正,以进一步完善实物地质资料筛选工作。

同图书分类,也用是是中文图书分类法第四版A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A1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 A2 列宁著作 A3 斯大林著作 A4 毛泽东著作 A49 邓小平著作 A5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著作汇编 A7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生平和传记 A8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B 哲学、宗教 B0 哲学理论 B1 世界哲学 B2 中国哲学 B3 亚洲哲学 B4 非洲哲学 B5 欧洲哲学 B6 大洋州哲学 B7 美洲哲学 B80 思维哲学 B81 逻辑学(论理学) B82 伦理学(道德哲学) B83 美学 B84 心理学 B9 宗教 C 社会科学总论 C0 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论 C1 社会科学现状与发展 C2 社会科学机构、团体、会议 C3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C4 社会科学教育与普及 C5 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C6 社会科学参考工具书 [C7] 社会科学文献检索工具书 C8 统计学 C91 社会学 C92 人口学 C93 管理学 [C94] 系统科学 C95 民族学 C96 人才学 C97 劳动科学 D 政治、法律 D0 政治理论 D1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D2 中国共产党 D33/37 各国共产党 D4 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 D5 世界政治 D6 中国政治 D73/77 各国政治 D8 外交、国际关系 D9 法律 E 军事 E0 军事理论 E1 世界军事 E2 中国军事 E3/7 各国军事 E8 战略学、战役学、战术学 E9 军事技术 E99 军事地形学、军事地理学 F 经济 F0 经济学 F1 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F2 经济计划与管理 F3 农业经济 F4 工业经济 F49 信息产业经济(总论) F5 交通运输经济 F59 邮电经济 F7 贸易经济 F8 财政、金融 G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G0 文化理论 G1 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 G2 信息与知识传播 G3 科学、科学研究 G4 教育 G8 体育 H 语言、文字 H0 语言学 H1 汉语 H2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 H3 常用外国语 H4 汉藏语系 H5 阿尔泰语系(突厥-蒙古-通古斯语系 ) H61 南亚语系(澳斯特罗-亚西亚语系) H62 南印语系(达罗毗荼语系) H63 南岛语系(马来亚-玻里尼西亚语系) H64 东北亚诸语言 H65 高加索语系(伊比利亚-高加索语系) H66 乌拉尔语系(芬兰-乌戈尔语系) H67 闪-含语系(阿非罗-亚西亚语系) H7 印欧语系 H81 非洲诸语言 H83 美洲诸语言 H84 大洋州诸语言 H9 国际辅助语 I 文学 I0 文学理论 I1 世界文学 I2 中国文学 I3/7 各国文学 J 艺术 J0 艺术理论 J1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J2 绘画 J29 书法、篆刻 J3 雕塑 J4 摄影艺术 J5 工艺美术 J59 建筑艺术 J6 音乐 J7 舞蹈 J8 戏剧艺术 J9 电影、电视艺术 K 历史、地理 K0 史学理论 K1 世界史 K2 中国史 K3 亚洲史 K4 非洲史 K5 欧洲史 K6 大洋州史 K7 美洲史 K81 传记 K85 文物考古 K89 风俗习惯 K9 地理 N 自然科学总论 N0 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论 N1 自然科学现状与发展 N2 自然科学机构、团体、会议 N3 自然科学研究方法 N4 自然科学教育与普及 N5 自然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N6 自然科学参考工具书 [N7] 自然科学文献检索工具 N8 自然科学调查、考察 N91 自然研究、自然历史 N93 非线性科学 N94 系统科学 [N99] 情报学、情报工作 O 数理科学和化学 O1 数学 O3 力学 O4 物理学 O6 化学 O7 晶体学 P 天文学、地球科学 P1 天文学 P2 测绘学 P3 地球物理学 P4 大气科学(气象学) P5 地质学 P7 海洋学 P9 自然地理学 Q 生物科学 Q1 普通生物学 Q2 细胞生物学 Q3 遗传学 Q4 生理学 Q5 生物化学 Q6 生物物理学 Q7 分子生物学 Q81 生物工程学(生物技术) [Q89] 环境生物学 Q91 古生物学 Q93 微生物学 Q94 植物学 Q95 动物学 Q96 昆虫学 Q98 人类学 R 医药、卫生 R1 预防医学、卫生学 R2 中国医学 R3 基础医学 R4 临床医学 R5 内科学 R6 外科学 R71 妇产科学 R72 儿科学 R73 肿瘤学 R74 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R75 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R76 耳鼻咽喉科学 R77 眼科学 R78 口腔科学 R79 外国民族医学 R8 特种医学 R9 药学 S 农业科学 S1 农业基础科学 S2 农业工程 S3 农学(农艺学) S4 植物保护 S5 农作物 S6 园艺 S7 林业 S8 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S9 水产、渔业 T 工业技术 TB 一般工业技术 TD 矿业工程 TE 石油、天然气工业 TF 冶金工业 TG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TH 机械、仪表工业 TJ 武器工业 TK 能源与动力工程 TL 原子能技术 TM 电工技术 TN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TP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TQ 化学工业 TS 轻工业、手工业 TU 建筑科学 TV 水利工程 U 交通运输 U1 综合运输 U2 铁路运输 U4 公路运输 U6 水路运输 [U8] 航空运输 V 航空、航天 V1 航空、航天技术的研究与探索 V2 航空 V4 航天(宇宙航行) V7 航空、航天医学 X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X1 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X2 社会与环境 X3 环境保护管理 X4 灾害及其防治 X5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X7 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X8 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 x9 安全科学 Z 综合性图书 Z1 丛书 Z2 百科全书、类书 Z3 辞典 Z4 论文集、全集、选集、杂著 Z5 年鉴、年刊 Z6 期刊、连续性出版物 Z8 图书目录、文摘、索引

地质调查与研究期刊级别划分标准

上海交大查询结果,属于核心本刊收录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0年版)提示: 《引证报告》2010年版影响因子:252本刊收录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1年版) 提示: 《引证报告》2011年版影响因子:341主题分类:Earth Sciences: Geology Earth Sciences: Mineralogy 基础科学: 地质学

一、地质项目概念地质项目是指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成矿区带),以矿产地和工作地区客观地质体为研究对象,根据有关规程、规范、规定或合同,独立编写地质设计,采用各种勘探手段进行野外地质作业,完成既定的地质勘查任务,并提交地质调查或勘查报告的地质勘查项目。构成一个地质项目,必须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1)以客观地质体为对象,有明确的地质任务。地质勘查活动是以地质找矿或研究为目的,其活动过程是利用一定的劳动手段作用于客观地质体,查明地下地质情况,探明矿产储量,为国家或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所需的地质资料。(2)独立编写地质设计。就地质勘查活动而言,完成一个地质项目的周期较长,采用的工作手段较多,为保证项目最终达到预期目的,工作之前首先必须编制地质设计。地质设计有总体设计,也有分阶段设计。地质设计是地质勘查工作活动的行动纲领,也是使地质勘查投资取得最佳效果的保证。(3)进行野外施工。野外施工是地质勘查活动,也是地质勘查投资目的的实现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动用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动用一定数量的工程,使用一定的技术方法,了解地下地质情况。(4)提交地质报告。地质报告是地质勘查工作的总结性文件,也是地质勘查投资的最终成果,地质勘查活动中所查明的各种地质情况,最终反映在地质报告中。因此,无论投资主体是国家还是企业,每一个地质项目的结束,都应向业主提交相应的地质报告。二、地质项目分类(1)地质项目按其投资主体划分及资金来源划分为财政预算资金项目、社会资金项目、自筹资金项目。① 财政预算资金项目包括中央预算资金项目、地方预算资金项目、矿产资源补偿费项目、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及其他专项资金项目。中央预算资金项目是指由中央预算内地质勘探费作为资金来源的勘查项目;地方预算资金项目是指由地方财政预算作为资金来源的勘查项目;矿产资源补偿费项目是指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使用收缴的矿产资源补偿费作为资金来源的勘查项目;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是指由国土资源大调查专项资金安排的勘查项目;其他专项资金项目,是指由中央或省级其他资金安排的专项资金项目,如整装勘查项目、地质灾害防治项目。② 社会资金项目是指国家预算项目外,由企业、社会组织或个人出资,成果由出资人享有的勘查项目。③ 自筹资金项目,是指由地勘单位或其主管部门自筹资金,包括自有资金和银行借款作为资金来源的勘查项目。(2)地质项目按其成果性质划分为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商业性项目。① 基础性项目是指为提高国家基础性地质调查研究程度而由国家出资开展的区域地质调查、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区域工程地质调查、区域环境地质调查、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区域地球物理调查、航空遥感地质调查、海洋地质调查等国土资源综合调查评价项目,及与其相应的科学研究项目。② 公益性项目是指为保证社会公众利益,减少地质找矿风险,改善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投资环境而由国家出资开展的矿产资源调查及资源远景评价、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质环境的检测评价、地质灾害勘查、检测、预报和防止及其相应的科学研究项目。③ 战略性项目是指保证和实现国家有关战略决策的科学性、可靠性而由国家或企业(集团)出资开展的影响国民经济全局或长远发展战略布局所需的地质勘查项目,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所需的前期地质勘查项目,以及国家批准安排的专项地质勘查项目等。④ 商业性项目是指以地质成果转让或开发为目的的由企业、社会个人出资开展的地质勘查项目。(3)地质项目按专业性质划分固体矿产地质勘查项目、石油地质勘查项目、海洋地质调查项目、水文环境工程地质勘查项目、区域地质调查项目、地球物理(化学)勘查项目、航空遥感地质项目、地质科学研究项目、成矿远景区划及资源总量预测项目。①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项目,是指在特定地区以查明固体矿产资源情况为目的的地质勘查项目。② 石油(气)地质勘查项目,是指在陆地特定地区以寻找石油、天然气(含煤层气、页岩气)为主要目的的地质勘查项目。③ 海洋地质调查(含海洋石油)项目,是指在预定海域,以查明海底矿产资源为主要目的的综合地质调查及海洋公测很难过地质调查项目。④ 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勘查项目,是指在特定地区,以查明地下水情况及水文、工程、环境地质条件的调查及勘查项目。按其项目性质又分为:水文地质项目,是指以查明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提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方案,查明专门水文地质问题及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为目的的水文地质项目。工程地质项目,是指为满足建筑工程需要而进行的以查明区域工程地质条件为目的的地质工作项目。环境地质项目,是指以查明环境地质问题和区域性环境地质条件为目的的地质工作项目。水文、工程、环境地质综合勘查项目,是指为综合查明水文、工程及环境地质问题及水文、工程、环境地质条件为目的的综合地质工作项目。按服务对象又分为:城市地质项目,是指为城市建设与规划服务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的设计、勘查、评价、论证的项目。包括:城市区域水文地质与水资源勘查;城市建筑所进行的区域性与专项工程地质问题的勘查;城市环境地质调查及专门性环境地质问题的勘查;城市水文、工程及环境地质综合评价等。国土开发整治区地质项目,是为国土资源的开发与合理利用及进行区域性构筑物(如水坝、铁路、桥梁、公路等)建筑而进行的水文、工程、环境地质的综合勘查、评价、论证等工作的地质项目。农牧业地质项目,是为农牧业供水、解决人畜用水,进行旱涝、盐碱地综合治理,修筑农田水利工程等问题进行的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勘查、评价及调查项目。厂矿企业地质项目,是为已建、新建、扩建的厂矿企业进行工程前的水文、工程地质可行性研究的地质工作项目。其他地质项目。属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而不包括在以上四项内的地质工作项目。⑤区域地质调查项目,是指在选定地区内充分研究和运用已有资料基础上按规定比例尺进行系统区域地质填图及找矿,综合研究区域地质构造、地层、岩石基本特征与矿产的关系,初步查明区域内矿产分布规律、圈出劈叉远景区,支出找矿方向的综合地质调查工作项目。按填土的比例尺分为大比例尺(1∶5万)、中比例尺(1∶20万)、小比例尺(1∶50万、1∶100万)。⑥地球物理(化学)勘查项目,简称物化探项目,是指在特定地区,采用地球物理和化学勘查方法,探测区域地质构造,提供找矿异常区的地质项目。按类别可分为:区域物探、区域化探项目、地面(井中)物(化)探项目、海洋物(化)探项目。⑦航空遥感地质调查项目,是指在大气层下利用飞机、气球、卫星等作为传感平台,运载各类要赶一起,研究地质体和地质现象的地质项目。按研究内容可分为:地质制图项目,地质构造研究项目,矿产普查项目,水文地质调查项目,工程地质和灾害地质调查项目,地震地质研究项目,环境地质和城市地质综合调查项目,石油及天然气地质研究项目。⑧地质科学研究项目,是指按照预定的地质科研课题进行的地质研究项目。⑨成矿远景区划及资源总量预测项目,是指按照地区或成矿区(带)编制成矿远景区划及进行资源总量预测的工作项目。(4)地质项目按其工作阶段划分为基础地质项目、普查地质项目、详查地质项目、勘探地质项目:① 基础地质项目,是指对某一区域内的矿物、岩石、地层、构造及其发展历史等基本地质条件所进行调查研究工作,并构成地质项目条件的地质项目。② 普查地质项目,简称普查项目,是指在特定地区的基础地质工作以后以寻找矿产为目的,查明有无进一步工作价值的初步评价工作的地质项目。③ 详查地质项目,简称详查项目,是指在特定地区的基础地质工作或普查地质工作基础上,对某一(或伴生、共生)矿种按有关规范进行的详细评价工作的地质项目。④ 勘探地质项目,简称勘探项目,是指在特定地区在详查工作基础上,对某一(或伴生、共生)矿种按照有关规范进行的勘探工作的地质项目。(5)地质勘查项目按其重要程度和管理权限划分一类、二类、三类项目。一类项目主要为基础性勘查项目及具有较好资源远景的战略性勘查项目,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确定与管理。二类项目主要为战略性勘查项目及公益性勘查项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根据本省(区、直辖市)中长期规划确定与管理。三类项目是指一、二类项目之外,由各地质勘查主管部门及地勘单位根据自身发展需要确定和管理的勘查项目。

地质调查与研究期刊级别排序表

地理学报 自然资源学报 地理研究 地理科学 地理科学进展 岩石学报 资源科学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经济地理 气象 中国沙漠 古地理学报 地学前缘 高原气象 地球科学进展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干旱区研究 水科学进展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测绘学报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沉积学报 遥感学报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海洋与湖沼 地质科技情报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湿地科学 冰川冻土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遥感技术与应用 地球与环境 地质与勘探 测绘科学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测绘通报 海洋工程 热带地理 海洋科学 测绘信息与工程 世界地震工程 海洋湖沼通报 地层学杂志 矿物学报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海洋技术 空间科学学报 海洋地质前沿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 天文研究与技术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海洋科学集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地质学报 广东气象 地球物理学报 当代经济管理 大气科学 地球物理学进展 海洋开发与管理 地质通报 地质论评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气象研究与应用 应用气象学报 石油实验地质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第四纪研究 气象学报 湖泊科学 热带气象学报 气象科技 石油物探 海洋学报(中文版) 中国地质 现代地质 大气科学学报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山地学报 地理空间信息 遥感信息 地球化学 海洋通报 矿床地质 水文 地球学报 地质科学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灾害学 物探与化探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国土资源 国土资源遥感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气象科学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工程地质学报 矿物岩石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气象与环境科学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测绘工程 高校地质学报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世界地质 岩石矿物学杂志 陕西气象 地震地质 国土资源情报 气候与环境研究 台湾海峡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热带海洋学报 海洋测绘 新疆地质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国际地震动态 气象与环境学报 中国农业气象 资源环境与工程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国土资源导刊 山东国土资源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海洋科学进展 中国海洋平台 地理信息世界 地震学报 沙漠与绿洲气象 南方国土资源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中国岩溶 海相油气地质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现代测绘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地质力学学报 海洋预报 地质找矿论丛 干旱气象 浙江国土资源 贵州气象 西北地质 四川地质学报 海洋学研究 暴雨灾害 山东气象 海洋信息 铀矿地质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内蒙古气象 地震 北京测绘 地震研究 气象与减灾研究 地质与资源 云南地质 吉林地质 地矿测绘 贵州地质 西北地震学报 黑龙江气象 测绘 地质学刊 世界核地质科学 地质调查与研究 上海国土资源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国土资源信息化 测绘技术装备 浙江气象 资源调查与环境 安徽地质 西部资源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中国地震 吉林气象 化工矿产地质 华南地质与矿产 华南地震 天文学报 甘肃地质 天文学进展 华北地震科学 青海国土经略 Applied Geophysics 福建地质 极地研究 震灾防御技术 陕西地质 防灾减灾学报 山西地震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内陆地震 四川地震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城市地质 高原地震 时间频率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Research i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国外测井技术 资源导刊 海洋世界 地图 国土资源通讯 城市与减灾 今日国土 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 青海气象 江西测绘 山西气象 黄金地质 防灾博览 华北国土资源 中国测绘 世界地震译丛 湖南地质 测绘科技情报 岩相古地理 测绘标准化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 测绘文摘 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 Annual Report 大地纵横 气象教育与科技 华北地质矿产杂志 北京地质 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文集 南海地质研究 江西地质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 西北地质科学 福建地震 天文爱好者 Marine Science Bulletin 内蒙古地质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紫金山天文台台刊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Global Geology Abstracts of Chinese Geological Literature 江西地质科技 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 大气科学研究与应用 Advances in Polar Science 时间频率公报 Geotectonica et Metallogenia 人天科学研究 Scientia Geologica Sinica Continental Dynamics 地层古生物论文集 地震地质译丛 中国地质科学院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 中国地质科学院562综合大队集刊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文集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文集 Journal of Arid Land Geoscience Frontiers 国外地质勘探技术 国外火山地质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地质科学》、《第四纪研究》、《地球物理学报》、《岩石学报》、《地球物理学进展》、<地学前缘>、《中国沙漠》、《地球科学》、《地球化学》、《地球学报》、《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地震学报》、《干旱区研究》、《古地理学报》、《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地震地质》、《地球与环境》、《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地球信息科学》、《西北地震学报》……

中文核心,和CSSCI期刊都是重要期刊。

地质调查与研究期刊级别

上海交大查询结果,属于核心本刊收录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0年版)提示: 《引证报告》2010年版影响因子:252本刊收录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1年版) 提示: 《引证报告》2011年版影响因子:341主题分类:Earth Sciences: Geology Earth Sciences: Mineralogy 基础科学: 地质学

《地质科学》、《第四纪研究》、《地球物理学报》、《岩石学报》、《地球物理学进展》、<地学前缘>、《中国沙漠》、《地球科学》、《地球化学》、《地球学报》、《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地震学报》、《干旱区研究》、《古地理学报》、《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地震地质》、《地球与环境》、《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地球信息科学》、《西北地震学报》……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在构造地质、新构造与地质灾害、地应力与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油气地质及矿田构造、第四纪地质与环境等研究领域具有专业优势。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IAEG)新构造与地质灾害专委会、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第四纪地质与冰川专业委员会和古地磁专业委员会挂靠在本所,主办学术刊物《地质力学学报》。2008年承担各类项目总计182项,其中国家(科技部)科技项目2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项,国土资源部项目18项,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19项,其他类项目100余项。2008年承担各类科研项目总经费9568万元。其中,国家(科技部)科技项目经费3908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经费195万元;国土资源部项目经费993万元;地质大调查项目经费2736万元;其他类项目(包括所长基金及横向项目)经费1735万元。2008年有12项科技成果通过专家评审和验收,其中地调项目评审成果7项,6项优秀,1项良好;自然基金项目5项通过结题验收。本所作为第二获奖单位和第三获奖单位获得2008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作为第二获奖单位获2008年度河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本所青藏高原新构造与古大湖研究成果入选2008年度中国地质学会十大地质科技成果;阿尔金山东段铁矿找矿新进展被评为2008年度中国地质科学院十大科技进展。2008年发表各类学术论文115篇,出版专著4部。副所长赵越研究员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何长虹高级工程师副所长李贵书研究员所长龙长兴研究员2008年度主要科研成果滇藏铁路沿线地壳稳定性调查评价:属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主要完成人员:张永双、胡道功、吴中海、张加桂、吴树仁、赵希涛、蒋良文、郭长宝、石菊松等。项目组开展了滇藏铁路沿线第四纪地层对比研究,首次编制了铁路沿线及周边夷平面分布图,对区内51条活动断裂(带)的展布、最新活动时代、分段性和活动方式等进行了研究和总结,对与铁路相交或近距离平行的20条活动断裂进行了重点调查、探槽揭露和取样测试,重新厘定了铁路沿线14条重要的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断裂。对可能遇到的地质灾害和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系统调查和预测评价,深入研究了铁路沿线特殊岩土体的主要工程地质特性,提出了实用性的工程判别指标。综合活动断裂、地震活动、地热场、构造应力场、地形变场、工程地质岩组及地质灾害等因素,采用基于Arc GIS的信息加权叠加方法,开展了滇藏铁路沿线地壳稳定性综合评价和工程近期规划段工程地质稳定性综合评价,提出了线路比选和优化方案,在指导铁路选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澜沧江断裂带项目组人员在进行断裂测量技术人员在柴达木盆地狮子沟沙山安装微地震台站设备技术人员在安装微地震台站微地震台阵网天然地震层析成像技术应用:属中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负责的柴达木盆地油气资源战略调查及评价(XQ-2004-01)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项目的课题之一,主要完成人员:王小凤、马寅生、冯梅、安美建、史大年、陈宣华、区明益、王连庆、霍光辉、李会军、范桃园、李国岐、田晓娟、张西娟、蒋荣宝、李丽。总体目标任务是运用微地震台阵网天然地震层析成像技术进行英雄岭凹陷及周边地区深层地质构造解析,结合柴达木盆地西部地、物、化、遥资料综合分析,探索复杂地形区深部构造勘探的新方法。经过艰苦的野外施工、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波速反演和地质解释,首次在国内将微地震台阵网天然地震层析成像技术应用于油田深部构造探测,在国内没有可借鉴实例的条件下,经过近4年的引进—吸收—再创新的实践,初步建立了中等尺度微地震台阵网深部构造探测的技术方法体系;建立了运用微地震台阵网进行中等尺度构造探测的台站部署原则、记录参数选取、高质量数据采集标准和数据处理工作流程;确立了中等尺度天然地震层析成像速度结构反演的工作流程和成果图件;初步形成中等尺度天然地震层析成像结果地质解释的准则;获得了自然条件恶劣、地形地貌复杂、人工地震难以实施的柴西狮子沟—游园沟地区、干柴沟—咸水泉地区的深部构造信息;在油气资源评价新技术方法研究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其成果曾被评中国地质科学院2006年十大科技进展。狮子沟地区地震反射剖面速度结构图东部叠合盆地深层油气成藏潜力评价:属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成果为优秀等级。主要完成人员:龙长兴、周新桂、张林炎、刘和甫、范昆、李涛、王宗秀、肖伟峰。项目组以地质力学理论为指导,多学科结合,对渤海湾—南华北盆地深层油气成藏潜力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盆地形成演化主要受纬向构造体系和新华夏构造体系联合复合控制。首次提出了渤海湾—南华北盆地深部存在多层次滑脱拆离,晚中生代—现今为统一伸展背景下形成的盆—山变形系统的新模式;首次编制了渤海湾—南华北盆地1:100万前古近系和前侏罗系地质图,研究了中生代以来盆地叠加改造对古生界油气成藏的影响;首次编制了渤海湾—南华北盆地1:200万上、下古生界生储盖组合分布及其自生自储油气成藏潜力评价图,并结合3次资评、深层油气勘探及成藏必要条件,围绕“有效生烃区和有利保存单元”两个核心问题,评价了深层油气成藏潜力,明确指出了深层油气有利勘探区带。吉黑东部山区内生金铜矿床找矿模型研究:属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主要完成人员:孟宪刚、邵兆刚、朱大岗、王津、韩建恩、余佳。经过野外调查与室内综合研究,本项目取得以下进展:查明了区域构造体系及其在历史演化过程中的控岩控矿作用,吉黑东部丰富的内生金铜多金属矿产的成岩成矿过程主要受新华夏系、纬向系、经向系和北西向构造带控制。划分了吉黑东部岩石圈单元和成矿区带,在本区进行了构造带矿化特征对比,构造层含矿性与构造演化阶段对比,划分了构造成矿序列。构建了本区宏观的构造动力成岩成矿三维地质模型,在宏观构造动力成岩成矿三维地质模型中,简述了金铜矿成岩成矿物质来源及过程。对典型矿床进行构造控矿分析,根据X光岩组和磁组构分析,进行了分阶段的运动学、动力学分析工作。总结了本区最特征的构造控矿类型,修正、完善、建立了8个控矿类型和模型,首次建立了吉黑东部地区的有限单元法数学模型和该区金铜矿床找矿模型。华北北缘东西向右旋逆冲断层带考察专家组验收项目成果现场小西南岔金铜矿北山矿脉与矿石产状九三沟铜金矿床矿化脉青藏铁路活动断裂调查与监测:属地质调查工作项目,项目负责人为吴珍汉研究员,项目成员包括胡道功研究员、吴中海副研究员、王双绪研究员、彭华研究员、陈群策研究员、苗放教授、王连捷研究员等。相关成果入选2006年度中国地质科学院十大科技进展。对库赛湖断裂、西大滩断裂、温泉盆西边界断裂、安多盆北边界断裂、崩错断裂、谷露盆西边界断裂及当雄—羊八井活动断裂,通过高分辨率遥感解译、断错地貌分析、探槽工程揭露和高精度测年,揭示了晚更新世与全新世断裂活动期次、运动速率和古地震周期。在拉萨地块中段沿青藏铁路建立由15个测点组成的GPS观测局域网,完成3期GPS测量,为分析青藏铁路沿线现今地壳运动和断层速率积累了高精度实测资料。完成西大滩180m、五道梁150m、安多120m、羊八井300m、曲水150m地应力钻探和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量,获得青藏高原不同地块地应力随深度变化曲线;建立西大滩体应变综合监测站、安多体应变综合监测站、羊八井体应变综合监测站、曲水三分量应力综合监测站,实现了监测数据远程自动传输,初步建成青藏铁路沿线应力应变综合监测系统。运用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和ANSYS软件,计算分析了断裂诱发移动冰丘的形成机理、灾害效应及工程影响;发现83道班移动冰丘与错那湖沙害等灾害隐患,为青藏铁路沿线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重要依据。项目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4篇,包括国际核心期刊论文3篇,出版专著1部。安多盆地北部活动断层探槽剖面照片项目成员沿青藏铁路开展冬季野外观测吴珍汉研究员参加青藏铁路通车典礼青藏高原东缘第四纪环境调查与评价:属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完成人员:赵志中、王书兵、乔彦松、王燕、徐刚、傅建利、李朝柱、姚海涛、刘宗秀、蒋复初、钱方、彭阳、李永昭、牟传龙、徐建民。成果如下:(1)通过调查,若尔盖土地沙化呈近南北向分布,主要位于山前冲洪积台地及山间盆地中。分析沙化因素,自然与人为因素的影响几乎是同等的,降水和风速是草地沙化自然因素的主因素,在人为因素中以人口和牲畜量及开垦规模为主,提出对策建议。(2)川西黄土红土磁性地层均出现了B/M 界限以及贾拉米洛事件,川西黄土在空间上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川西黄土兼具风尘和冰川特征,说明物质主要源于青藏高原及其周缘的冰水沉积物。红土成因分析说明其为风尘成因。(3)昔格达古湖主要形成于高斯期,青藏高原东缘大湖阶段形成约4-3Ma BP。典型剖面记录了5个旋回,15个阶段,有机碳记录了凉→暖的9个古气候变化阶段,孢粉和同位素分析也记录了4-6Ma BP间古气候环境周期变化规律。甘孜黄土剖面与磁性地层项目组成员在野外合影测量黄土地层剖面西气东输西段(玉门—武威)地壳稳定性调查评价:属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主要完成人员:陈柏林、张永双、刘建民、董诚、彭华、刘建生、王春宇、吴乃芬等。取得主要进展:研究表明祁连山北缘断裂、河西走廊中西段盆地内断裂、龙首山南缘断裂和阿尔金断裂东段等断裂属于晚更新世—全新世活动断裂。发现高台车站断裂、新民堡断裂等是祁连山北缘前展式逆冲推覆构造中最前缘断裂,形成时代最新、全新世活动性最强。首次获得肃北当今山口现今地应力数据,特别是肃南地震和民乐地震前后的地应力值变化的宝贵资料。通过14个地区稳定性评价因素的量化,计算了区内128个评价单元的综合评价参数,划分了3个极不稳定—不稳定区、2个次不稳定区。针对西气东输管线穿越极不稳定区的实际情况,提出“在新民堡、高台车站活动断裂、丰乐活动等地段进行必要的现今地应力监测和位移速率监测”的建议。西气东输西段(玉门—武威)地质构造略图西气东输西段(玉门—武威)地壳稳定性综合评价图西部地区主要沉积盆地形成演化及油气资源富集成藏规律综合研究(柴达木部分):属中国地质调查局综合研究类项目,主要完成人员:王小凤、马寅生、陈宣华、李会军、王连庆、冯梅、李国歧、武红岭、蒋荣宝、李丽、安美建、田晓娟、王治顺、李中坚、王宝瑜、张梓歆、郭辉、尹成明、彭德华、江波。主要进展:从柴达木盆地地质构造特征及其演化历史、石炭系地层特征与岩相古地理、构造应力场、流体势场和油气分布规律与油气资源前景四个方面对盆地形成演化及油气资源富集成藏规律进行了综合研究。划分了柴达木盆地构造体系,明确了盆地大地构造归属;编制了盆地及其周边地区石炭纪各门类生物地层对比表,进行了石炭系地层划分与对比;编制了盆地地质构造系列图件;开展了盆地应力应变测量和构造应力场模拟研究;对石炭系、中新生界油气分布规律与油气资源前景进行了综合评价。2008年12月27日,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对项目成果进行评审,结果为优秀。柴达木盆地盆地内向斜构造项目组人员在盆地内进行现场考察

  • 索引序列
  • 地质调查与研究期刊级别划分表
  • 地质调查与研究期刊级别划分
  • 地质调查与研究期刊级别划分标准
  • 地质调查与研究期刊级别排序表
  • 地质调查与研究期刊级别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