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官网网址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官网网址

发布时间: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官网网址

长江大学学报分为社会科学版以及自然科学版,其中:1、《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社会科学总论综合性学术期刊,2004年由《荆州师范学院学报》(1978年创刊)和《江汉石油学院学报(社科版)》(1999年创刊)合并更名而成,ISSN1673-1395,CN42-1740/C,双月刊。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入编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全文收录。2、《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自然科学总论综合性学术期刊, 2004 年创刊, ISSN 1673-1409 , CN 42-1741/N ,月刊。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入编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 ——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全文收录。

知道什么叫地狱么,想知道就报他的吧

刊名:石油天然气学报出版地:湖北省荆州市  语种:中文;  开本:16开  ISSN:1000-9752  CN:42-1273/TE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石油天然气学报  曾用刊名: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11)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2年计划收录)  Pж(AJ) 文摘杂志(俄)(2011)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谢谢关心,我们还活着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官网网址是

知道什么叫地狱么,想知道就报他的吧

目前我国学校主要分为教育部直属学校,国务院有关部委直属学校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学校,按照现行高校管理体制,毕业生就业采取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实行分级负责,相互调剂的办法,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由教育部归口管理。到目前为止,已形成了职责明确、条块结合的毕业生就业管理体制,在实践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促进了各地积极为毕业生就业创造条件、提供优惠。然而,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各地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为了满足本地毕业生的就业,减轻社会压力,而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政策屏障,实行地方保护主义,诸如户口限制、地方垄断、本地生源优先等,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毕业生就业。  教育服务的生产与供给混同的制度,不适应当前大学生市场化就业的需要。教育服务是高等教育产业的主要产品,在此,我们引入教育服务的生产和教育服务的供给。就业指导制度令人担忧。学历证书不能有效反映大学毕业生的职业能力等“信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学历证书制度注重对知识的教育,但缺乏有针对性的职业能力教育。自主创业制度门槛过高。公共就业服务缺位。

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  -如何通过教育改革来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  文献综述  一、 研究的背景  就业是指在一定年龄内的人们所从事的,为获取报酬或为赚取利润所进行的活动,教育与就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接受教育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就业,这里教育就成为了一项投资,以期能够在未来的就业中赚取更高的利润来弥补所投入的成本。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得到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我国的高等教育迅猛发展,但另一方面,就业的形式却越来越紧张,接受教育并没有带来更好的就业前景。20世纪末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整体就业难度持续增加,遵循国际通用的关于失业的定义,我国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高校毕业生失业问题。这样的情况同样出现在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毕业生的失业率是社会整体的失业率的几倍。  上述这些情况都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能否通过教育的改革来改善毕业生就业情况。近几年我国对教育改革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我们该如何改才能有效的缓解毕业生就业的难题。  二、 研究的成果  (一)、对毕业生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的研究  对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得出了很多结论。  第一种观点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认为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是由于供需的不平衡导致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出现了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态势,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教育作为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究其原因,是在这一时期人力资本概念的提出(1935年沃尔什发表的《人力资本观》文章中首先提出)以及完善(代表人物:舒尔茨,丹尼斯,贝克尔),在人力资本理论中,教育被摆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美】舒尔茨著,蒋斌、张衡译:《人力资本投资-教育和研究的作用》,商务印书馆,1990)。但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知识分子失业”和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在各国蔓延。  菲利普库姆斯指出,“知识青年大量涌向本以饱和、又被严重的经济衰退进一步削弱的就业市场,从而引起职业队文凭等级的要求突然急速提高,造成了普遍的个人痛苦和不祥的政治动荡” (菲利普库姆斯著《世界教育危机》,赵宝恒,李环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表1,1970-1982年部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青年与成人失业率之比。  国家 1970 1976 1980 1982  澳大利亚  加拿大  芬兰  法国  日本  西班牙  瑞典  英国  美国 1  4  8  2  2  0  4  5  1 3  5  7  2  7  6  1  1  6 8  4  8  6  0  8  6  1  6 9  2  9  7  1  9  3  4  3  (资料来源: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编《就业展望》,转引自桑锦龙,《教育转型与专科毕业生就业》,2008)  教育经济学家M布劳格(MBlaug)认为造成毕业生失业的原因不是大学毕业生的绝对过剩,而是供给的快速增长。大学毕业生的突然泛滥会造成毕业生的失业,如果说毕业生能够缓慢的进入市场,那么这些毕业生就能够被劳动力市场所吸纳。  表2,1995年部分欧洲国家经济、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以及高等教育毕业生失业率状况  国家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美元)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毕业一年后失业率(%) 毕业五年后失业率(%) 所有劳动者失业率(%)  非大学 大学 非大学 大学 非大学 大学  芬兰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西班牙 24080  26050  28260  20120  14510 9  6  7  6  1 20  17  m  m  58 9  20  5  52  46 11  6  m  m  31 6  10  m  m  17 7  9  2  m  6 2  0  7  3  8  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学者提出的“教育过度”和“知识失业”等问题也是对这种观点的补充。如:1995年,陈昌贵在《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的非经济学思考》中提出:“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将会造成大量的教育性失业”;张桂春在《关注“教育性失业”问题的新视角》一文中指出:“教育性失业现象是教育产品出于买方市场下的典型产物”;杨立安认为教育过度与知识失业是相互联系的,与教育过度相伴生的是知识失业(杨立安,浅析我国教育过度与知识失业问题[A],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3,5-4);董志强和宋奇成认为知识失业在发展中国家成为一种持续的社会特征,他们都承认知识失业是由于劳动力市场上的供需失衡造成的(董志强,宋奇成,知识失业:事实、成因与治理[J],改革与理论,2003,3)。  第二种观点是认为毕业生就业问题是由非市场因素产生的。  杨云彦和陈金永认为在理论上,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的不断隆冬将会使劳动力市场趋于均衡,但实际情况是由于非市场因素的普遍存在,劳动力流动往往很难达到市场均衡。(杨云彦,陈金永,转型劳动力市场的分层与竞争-结合武汉的实证分析[A],中国社会科学,2000,5)  瞿振元和谢维和在《2000-2002年中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分析与预测》中对高校毕业生的失业问题进行了分类:①结构性失业;②摩擦性失业;③体制性失业。其中摩擦性失业就是由于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引起的,体制性失业是由于制度的不合理造成的,而结构性失业是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脱轨引起的。  第三种观点则是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归结于高等教育的质量下降,使得毕业生的竞争力下降。  在20世纪初的英国,Beveridge(1909)首先提出了就业能力的概念,之后又有许多人对之进行完善,特别是Hoyt(1978)提出了“可转移的”技能在就业能力中的重要性,它这种技能可使得被雇佣者在寻找下一份工作时变得容易。从1980年起,就业能力成为工作者的元特征,它融合了态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毕业生就业能力的下降是其失业问题的一个原因。  萨茹拉认为大学生除了应具备的就业能力除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力外,还要具备: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动手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竞争能力、经营能力等。  (二)、通过教育改革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实践研究  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分为三个方向。   扩大就业市场。  傅军(2007)指出,目前我国失业群体的存在,主要是由供需量的矛盾、供需结构的矛盾、地区就业不平衡、农村劳动力城镇转移等几个方面构成。他提出:(1) 推进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就业结构,突出增加就业容量。(2) 促进劳动力流动,振兴东北老工业区,盘活中西部劳动力资源,增强劳动力吸纳能力。(3) 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工城市化。  刘俊艳(2010)认为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分为城乡劳动力市场、国有单位和非国有单位劳动力市场,很多大学生将城市作为自己的首选之地,这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我们要制定政策鼓励大学生下乡,进入农村劳动力市场。  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  朱继光(2009)通过对英国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和特色项目的研究,指出其对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政府和社会应该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创造良好外部条件。第一,高度重视就业能力培养;第二,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指标体系框架;第三,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实施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项目。  傅军(2007)提出“突出就业再就业能力建设,解决劳动者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  萨如拉(2004)指出社会对大学生应具备的就业能力除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力外,还有这几方面的要求: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动手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竞争能力、经营能力等。  学校和企业应加强合作,让高校了解用人单位所需要的人才类型以及对毕业生就业能力的要求,帮助学校将这些能力嵌入课程设置中。  朱继光(2009)提出学校和企业应加强联系,共同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第一,加强校企合作,让高校了解用人单位所需要的人才类型以及对毕业生就业能力的要求;第二,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让大学生及早了解用人单位的需要和要求;用人单位应提供给大学生更多的见习和实习机会。  王霆(2007)的研究表明,各高校认为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阅读写作能力”比较重要,而企事业用人单位则认为“倾听理解能力”、“推理运算能力”比较重要。此外,学校更强调学生在就业能力中对计划协调、组织管理、人际交往等能力的培养,而企事业用人单位更强调业务操作、解决问题、学习、执行等能力。可以看出,目前企事业用人单位和高校对于学生就业能力中不同技能子项的关注程度是有较大差异的。  刘介明和史金平(2010)提出校企联盟的运作方式。大学教育与就业的无缝培养模式主要通过在大学教育过程中,分阶段交叉引入实践体验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体验的过程中了解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体验实践工作的具体流程,让学生明白成功者背后的艰辛,从而加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储备,丰富对实践工作的认识和体验,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督促学生对于自身能力和未来发展定位的思考。  三、研究的不足与发展趋势  (一)、研究的不足  纵观国内外的关于教育与就业关系的研究,大多数都是集中在高等教育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上,对高等教育的研究很多,但对于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专科教育的研究较少。  在从教育的角度研究解决就业问题的途径时多是把重点放在对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上,努力提高毕业生的各种素质,而对教育如何与社会需求相接轨的研究较少。  (二)、研究的趋势  通过教育改革来改善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有以下几个趋势,1,加强对学生个人素质的研究,注重学生通时素质的培养,如大学生必备的四种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2,注重教育与社会的接轨,以需求为导向来培养人才,如校企结合,培养社会需要的专项人才,如大量的高级技工。3,完善各种教育体制,如职业教育,专业技能教育等,各种教育方式的完整性的提高有利于毕业生走向的多元化,这样就既能帮助毕业生找到工作,又能够满足社会对各种专业人才的需求。  四,参考文献  [1],范先佐教育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18-1  80.  [2],靳希武教育经济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3],单中惠外国素质教育政策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4],(美)Elchanan Cohn,TGG教育经济学[M]范元伟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格致出版社9  [5],(美)Wayne K Hoy,Cecil G M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Seventh Edition)[M]范国睿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  [6],王霆,唐代盛国外就业能力框架和模型研究发展综述[J]求知,2006年,S3期:214-215  [7],朱继光,祝伟英国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及其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2010年,05期:69-71  [8],叶忠,教育与就业关系的转型:从确定性到不确定性[A]南京师大学报,2009年3月,第2期:78-83  [9],叶忠,近二十年中国教育与就业关系研究评述[A]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7卷,第3期:75-78  [10],柳云飞,周晓丽,张素红,教育制度创新与社会就业增长-全球视角下的教育与就业关系初步分析[A]前沿,2010年,第3期:122-125  [11],萨茹拉,“实践课堂”教学探索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A]民族教育研究,2004,第3期:24-28  [12],范明,高等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13],桑锦龙,教育转型与专科毕业生就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14],张高辉,高耀明,高校就业指导模式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  [15],陈昌贵,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的非经济学思考[J]教育评论,1995/5

是CSCD扩展期刊。CSCD分核心库和扩展库。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官网入口网址

《石油学报》 《石油勘探与开发》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油田化学》 《石油炼制与化工》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天然气工业》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石油钻采工艺》 《油气储运》 《钻井液与完井液》 《石油机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炼油设计》 《油气田地面工程》 《钻采工艺》 《石油化工》 《新疆石油地质》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石油实验地质》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石油钻探技术》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张 军1,2 李 军1 李 浩1(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10008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博士后流动站,北京 102249)摘 要 针对火山岩气藏岩性复杂、相变快、流体响应弱等测井评价难点,以松辽盆地松南气田火山岩气藏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测井、测试、分析化验、录井等资料,以储层“四性” 关系研究为基础,建立了一套实用的岩性识别与岩相划分、储层及流体识别、储层参数定量计算的方法。利用常规测井资料识别火山岩化学成分,利用成像测井资料识别火山岩结构,从而实现对火山岩的精细定名;分析火山岩岩相/亚相与测井响应的对应关系,建立不同岩相的测井识别模式;利用常规测井、特殊测井资料进行储层的识别,利用双侧向幅度差异法、三孔隙度测井组合-视地层水电阻率交会图版法识别流体,结合交会法和岩心刻度测井等方法计算储层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参数,进而建立研究区火山岩储层的定量评价标准;综合建立火山岩储层测井评价技术,应用于松南气田,与测试成果吻合较好。关键词 松南气田 火山岩气藏 测井评价Comprehensive Logging Evaluation Techniques forVolcanic ReservoirsZHANG Jun1,2,LI Jun1,LI Hao1(SINOPEC Exploration & Prod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Beijing 100083,China;Postdoctoral Center,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Beijing 102249,China)Abstract Volcanic reservoirs are featured with complex lithology,variable facies,weak fluid Aiming at the difficulty of fine logging evaluation in volcanic reservoirs of Songnan Gas Field,a new series of methods,including lithology identification,lithofacies division,reservoir recognition,fluid typing,reservoir parameters calculation,is set up based on “Four property” relations research by comprehensively using well logging,testing,analysis assay and mud logging Common logging data is used to identify elements of volcanic rock,imaging logging data is applied to recognize texture,the names of rock can be fixed by comprehensively using common logging and imaging logging Logging recognition patterns of different lithofacies are established by analyzing the relations of lithofacies and logging Common logging and imaging logging data is used to identify The property of gas-bearing is indicated by a few methods,including dual laterolog curve difference method,comprehensive cross-plot With crossplot,core-scale-logging and other method,reservoir porosity,permeability and saturation are Based on the above-mentioned work,the logging evaluation procedure of volcanic reservoirs is fixed,and the interpretation results are well consistent with the testing data when this procedure is applied to process logging data of Songnan Gas FKey words Songnan Gas Field;volcanic reservoirs;logging evaluation松南气田位于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已有十余口井钻遇营城组火成岩气层,其中腰深1井区探明含气面积83km2,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6×108m3,可采储量260×108m3;腰深2、腰深3井区也获得了工业天然气流,显示了该区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松南气田深层火成岩地层形成于多期喷发,岩性复杂,原生气孔、溶蚀孔、构造缝、微裂缝共存,大部分储层低孔低渗,流体响应弱,给测井精细评价带来了极大的困难[1~9]。为了提高松南气田火山岩储层测井评价的准确率,为下一步勘探和开发工作提供测井技术保障,综合利用测井、录井、测试、分析化验等资料,从岩性识别与岩相划分、储层及流体识别、储层定量评价等方面对松南气田火山岩储层测井评价技术进行了研究。1 岩性识别与岩相划分1 岩性识别岩性识别是测井精细评价的基础[2]。对于火山岩,需要确定其化学成分和岩石结构,才能对岩性有较清晰的认识,因此从不同岩性的测井响应机理入手,明确对岩性反应敏感的测井项目,进而利用测井资料识别岩性。松南气田火山岩岩性复杂,综合分析该区薄片鉴定(岩心、岩屑)资料、岩心分析资料、录井资料,确定常见岩性有流纹岩、(流纹质)熔结凝灰岩、(流纹质)熔结含角砾凝灰岩、(流纹质)熔结角砾凝灰岩、(流纹质)熔结凝灰角砾岩、花岗斑岩、(流纹质)凝灰岩、(流纹质)火山角砾岩、流纹质浆屑晶屑凝灰熔岩、流纹质角砾熔岩、流纹质晶屑凝灰熔岩、粗面质含角砾凝灰岩、粗面质凝灰岩、粗面质角砾岩、粗面质含凝灰角砾岩、粗面质角砾凝灰岩、粗面质火山角砾岩、粗面质角砾熔岩、安山岩、玄武岩、辉绿岩。1 不同岩性测井响应规律研究不同岩性的测井响应规律研究为岩性识别提供了思路。通过对研究区不同岩性测井响应的研究,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认为常规测井资料能反映岩石化学成分(图1),但难以区分岩石结构[3],而成像测井可以区分岩石的结构,因此对火山岩岩性的识别应首先利用常规测井资料划分岩石化学成分,再利用成像测井识别岩石结构,然后综合对岩石进行命名。图1 不同岩性放射性测井响应2 岩性大类识别综合分析研究区测井、录井、薄片鉴定等资料,将研究区火山岩按化学成分分为玄武岩类、粗面岩类、安山岩类、流纹岩类四大类。选择10口井岩性确定的井段读取测井响应值,即自然伽马(GR)、中子孔隙度(CNL)、密度(DEN)、纵波时差(AC)、深侧向电阻率(RD),计算与孔隙度无关,仅反映岩石骨架特征的测井参数M、N[10],共读取416条数据,作为训练集,用来建立岩性识别模型,其中玄武岩94条,粗面岩43条,安山岩85条,流纹岩194条。以研究区岩心薄片鉴定资料作为测试集,对岩性识别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测试,测试集共97条数据,其中玄武岩23条,粗面岩15条,安山岩7条,流纹岩52条。引入关联规则、决策树、聚类分析、支持向量机4种数据挖掘技术建立岩性识别模型[11~13],与常规交会图法进行比较,见表1。决策树模型预测精度最高,同时也较容易理解,可辅助交会图法进行岩性大类识别。表1 岩性识别方法数据对比3 岩性精细定名常规测井可以识别岩石化学成分,而成像测井能直观显示岩石结构[3],因此综合利用常规测井和成像测井资料可以对火山岩进行较精细的定名,如图2所示,A1井3568 ~3569m井段从常规测井上看属流纹岩类,从成像测井上看岩石结构为熔结凝灰结构,因此可综合定名为流纹质熔结凝灰岩。图2 综合利用常规测井和成像测井对岩石定名(流纹质熔结凝灰岩)2 岩相划分采用王璞珺对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岩剖面进行长期研究后提出的火山岩相模式[1 ],将火山岩分为5个相、15个亚相,经对研究区地质资料进行研究认为,研究区发育其中4个相、7个亚相,包括:空落亚相、热碎屑流亚相、溢流相下部亚相、溢流相中部亚相、溢流相上部亚相、再搬运火山碎屑沉积岩亚相、次火山岩相。经对不同亚相的常规测井响应特征和电成像测井响应特征进行总结,发现火山岩亚相和测井响应特征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图3),从而建立了利用测井资料识别岩相的方法。图3 火山岩各岩相和成像测井特征的对应关系2 储层及流体识别1 储层识别在传统的砂泥岩剖面中,常用自然伽马、自然电位等曲线划分储层,但是在火山岩中,自然伽马曲线主要反映岩石酸度(SiO2含量),而自然电位测井在火山岩地层中不适用[15],因此在火山岩中需要寻找新的储层划分方法。如图4所示,阵列侧向测井资料能较好地反映储层:阵列侧向测井中不同探测深度的电阻率曲线显示地层径向电阻率变化情况,能反映泥浆的侵入特征,进而反映储层的有效性;由偶极声波测井资料得到的流体移动指数(QFM)也能反映地层孔隙连通性和地层渗透性的情况。在储层段,常规测井反映为密度孔隙度、声波孔隙度较大,电阻率值相对低,在缺乏特殊测井资料的情况下,可利用常规测井划分储层。图4 储层的常规测井、特殊测井响应特征研究区火山岩岩相对储层的发育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爆发相和溢流相火山岩物性好于火山通道相火山岩,溢流相火山岩中,上部亚相和下部亚相火山岩物性比中部亚相好。由于火山喷发间隔期间的风化淋滤作用,溢流相上部亚相火山岩被风化剥蚀,形成溶蚀孔非常发育的角砾化熔岩,物性很好,是松南气田产能最好的亚相,这个认识对储层的识别有一定的指导作用。2 流体识别1 双侧向响应差异识别流体由于泥浆滤液电阻率与地层流体电阻率不同,泥浆侵入将改变储层电阻率的径向特性。一般来说,淡水泥浆侵入油气层显示低侵特性,侵入水层显示高侵特性[14,15 ],反映在双侧向测井响应上,在油气层深、浅侧向为正差异,在水层深、浅侧向为负差异或无差异。通过对研究区测井、测试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双侧向响应差异在该区能较好地反映流体性质。如图5为A2井双侧向响应差异与测试成果关系图,上部框所示层段内双侧向差异明显,测试为气层;中间框所示层段内双侧向部分正差异,测试为气水同层;下部框所示层段内双侧向无明显差异,测试为水层。图5 双侧向识别流体性质2 交会图版法识别流体三孔隙度测井曲线是识别储层流体性质的重要测井资料。当储层含气时,中子孔隙度降低,密度孔隙度增大,当储层孔隙度较大时,声波时差异常增大(即 “周波跳跃”),因此对三孔隙度曲线进行适当的组合,可有效放大对气层的识别能力[2]。常用的组合方法有以下3种:油气成藏理论与勘探开发技术: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2011年博士后学术论坛文集4式中:φS为声波孔隙度;φD为密度孔隙度;φN为中子孔隙度。一般认为储层含气时,FLG1>0,FLG2>1,FLG3>1。视地层水电阻率法是另一种判断流体性质的常用方法[14,15],公式如下:油气成藏理论与勘探开发技术: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2011年博士后学术论坛文集4式中:Rt为深探测电阻率;φ为有效孔隙度;m为孔隙指数;a为岩性指数;Rwa被称为视地层水电阻率。 一般认为,当储层为水层时,Rt接近R0(地层100%含水时的电阻率),Rwa接近Rw(地层水电阻率) , 当储层含油气时,Rt明显大于R0,Rwa明显大于Rw。图6 松南气田流体识别图版由于研究区火山区储层多为低孔、低渗地层,骨架对测井响应的影响远大于流体的影响,上述两种方法单独使用时识别效果均不明显。经反复尝试发现,将三孔隙度组合法和视地层水电阻率法相结合,建立交会图版,对流体的识别有明显的效果,如图6所示,将松南气田主体各测试层数据投影到交会图上,气层、气水同层、水层之间有明显的分界线。该图版可用于松南气田主体流体性质的识别。3 定量评价及应用效果传统认为火山岩储层多为裂缝、孔隙双重介质的储层[1~2],但通过在松南气田的研究发现,该区高导缝走向大多与现今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近东西向)不一致,裂缝有效性较差;孔隙度大于6%的储层主要表现为孔隙型储层的特点;孔隙度小于6%的储层表现为双重介质储层的特点,但绝大多数未形成产能。因此对物性评价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基质孔隙度、渗透率的计算。在研究区建立了两种计算孔隙度的方法。1 交会图法计算孔隙度模仿沉积岩储层测井解释中常用的岩性-孔隙度交会图版,在松南气田建立了适用于火山岩储层的岩性-孔隙度交会图版。火山岩的骨架密度和骨架中子随着岩石化学成分的改变变化很大,依据密度测井和补偿中子测井数据在中子-密度交会图上的投影,可确定出各类火山岩的平均骨架值,如流纹岩类平均密度骨架值为63g/cm3,平均中子骨架为-1pu,依据骨架值绘制岩性线,建立岩性-孔隙度交会解释图版(图7),即可对火山岩地层的孔隙度进行解释。2 岩心刻度测井法岩心刻度测井法是测井解释中计算孔隙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14]。对松南气田不同岩性火山岩地层的声波测井响应进行统计发现,岩性对声波测井响应的影响较小,不同岩性声波时差骨架值接近,因此可建立声波时差与岩心分析孔隙度的统计关系,从而得到孔隙度计算公式。由于密度测井响应易受井眼状况影响[14~15],当井眼扩径时利用交会图法计算的孔隙度偏大;另外,通过分析松南气田的测井、测试等资料发现,当地层含气时,声波时差常常异常增大,导致用岩心刻度测井法计算的孔隙度偏大。因此需将两种方法结合使用,才能计算得到较准确的孔隙度。将松南气田岩心分析孔隙度、渗透率进行交会,发现基质孔隙度与基质渗透率对数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因此可建立孔渗之间的数理统计公式,利用孔隙度计算基质渗透率。根据国内外专家的研究,在复杂储层中,阿尔奇公式中胶结指数m不是一个固定值,研究中应用岩电结构理论建立了研究区岩电结构系数与岩电实验m值的关系,得到利用岩电结构系数计算m值的方法,进而利用阿尔奇公式计算饱和度[16]。图7 松南气田中子-密度交会图版结合定量参数和研究区测试成果,建立了研究区定量评价标准,综合对火山岩储层评价各个环节的研究,形成了适用于松南气田的火山岩储层测井评价综合技术,编制了相应的测井评价程序,在该区的实际应用中,与测试成果的符合率在85%以上。4 结 论1)通过不同岩性测井响应规律的研究认为常规测井可以反映岩性大类,成像测井反映岩石结构,利用4种数据挖掘技术建立岩性大类识别模型,与常用的交会图版法进行比较,优选决策树模型作为研究区岩性大类识别工作的辅助工具;结合电成像测井分析岩石的结构,可对岩石较精细定名。研究区火山岩岩相和测井响应特征之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可利用测井资料划分火山岩岩相。2)通过分析常规测井、成像测井资料对储层的响应,建立了利用测井资料识别火山岩储层的方法。对研究区不同流体的测井响应进行研究,发现双侧向幅度差异能指示流体性质,综合利用孔隙度测井组合法和视地层水电阻率法,建立交会图版,可区分气层、气水同层、水层。3)对研究区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参数的定量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结合研究区测试资料,建立了松南气田定量评价标准。4)通过对储层测井评价各个环节的研究,形成了火山岩储层测井综合评价技术,在松南气田的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解决其他区域火山岩测井评价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参考文献[1]王璞珺,冯志强,刘万洙,等盆地火山岩:岩性·岩相·储层·气藏·勘探[M]北京:科学出版社,[2]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分公司火山岩气藏测井评价技术及应用[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3]李宁,陶宏根,刘传平,等酸性火山岩测井解释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4]潘保芝,李舟波,付有升,等测井资料在松辽盆地火成岩岩性识别和储层评价中的应用[J]石油物探,2009,48(1):48~[5]杨申谷,刘笑翠,胡志华,等储层分析中火山岩岩性的测井识别[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7,29(6):33~[6]杨申谷,吴红珍大洼油田中、新生界火山岩的测井识别方法[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3,25(2):58~[7]潘保芝,闫桂京,吴海波对应分析确定松辽盆地北部深层火山岩岩性[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3,22(1):7~[8]罗静兰,林潼,杨知盛,等松辽盆地升平气田营城组火山岩相及其储集性能控制因素分析[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8,29(6):748~[9]谢晓安,周卓明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勘探实践与勘探领域[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8,29(1):113~[10]韩涛,彭仕宓,黄述旺,等南阳凹陷东部地区核二段储层“四性” 关系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7,29(1):69~[11]Witten I H,Frank EData mining:practical machine learning tools and techniques[M]董琳,邱泉,于晓峰,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2]Groth RData mining:Build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M]侯迪,宋擒豹,译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3]Vapnik V NThe nature of statistical learning theory[M]NY:Springer-Verlag,[14]孙建孟,王永刚地球物理资料综合解释[M]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15]洪有密测井原理和综合解释[M]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16]高楚桥复杂储层测井评价方法[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被北京大学编写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评为核心期刊(_htm),而且该刊还曾经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过(_htm),但在最新的CSCD收录期刊表中已经不再被收录。因此,你如果要以此篇论文申请学位,就必须到研究生学院去咨询,该刊是否是学校承认的核心期刊。因为不同的学校认定的核心期刊标准不同。

你们都以为老师不上网吗,记得把楼盖起来哟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官网

目前《长江大学学报》有两种种独立发行的期刊。分别是:1、《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ISSN:1673-1409。为中文普通期刊。2、《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ISSN:1673-1395。为中文普通期刊。

在国内、外核心及权威期刊上已和即将公开发表论文47篇;专著2部,译著1部。论文被国内外权威文摘收录引用(SCI、EI、美国石油文摘、美国地质文摘等)。2、第一作者专(译)著 正反转构造综合分析原理和方法,石油工业出版社,第一作者,2001年,ISBN 7-5021-3556-1/TE2625; 复杂断块油田非均质油藏精细描述—以中原胡状集油田为例,石油工业出版社,第一作者,2001年,ISBN 7-5021-3555-1/TE2624; 正反转构造与油气聚集(编译),石油工业出版社,第一作者,2000年,ISBN 7-5021-2964-2/TE2301; 正反转构造成因类型,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1993, N 松辽盆地北部变换构造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4, N 2(EI、美国石油文摘收录, 俄罗斯科学文摘收录); 裂谷盆地转换构造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国外油气勘探, 1994, N 松辽盆地“T2”断层系及青山口早期伸展裂陷,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5, N 塔里木盆地正反转构造与油气聚集, 新疆石油地质, 1995, N 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构造样式与圈闭发育特征,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5, N 松辽裂陷盆地伸展构造与油气,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6, N 3(美国石油文摘收录) 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新生代构造演化与油气的关系, 石油实验地质, 1996, N 3(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收录) 松辽盆地北部反转构造与油气聚集, 天然气工业, 1996, N 塔里木盆地西南拗陷构造演化与油气系统, 石油勘探与开发,1997,N 正反转构造类型及其研究方法,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97,N 三塘湖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系统,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1997,N213.塔里木盆地西南拗陷主要断裂特征及其控油作用, 新疆石油地质,1997,N414.底辟构造成因类型,江汉石油学院学报,1997,,N415.松辽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系统,江汉石油学院学报,1997,N1(美国石油文摘收录) Structural style and its relation to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in the Songliao basin, northeast China,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英国),1998,V15,N1, 第 一作者, ISSN—0264—8172(99年被SCI、EI全文收录, 湖北省石油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论正反转构造分类,新疆石油地质,2000,N118.大港油田大张坨断层三维封闭特征,石油勘探与开发,2002, N 辽河盆地构造样式与圈闭发育特征,新疆石油地质,2002,N 辽河盆地构反转构造发育特征,西安石油学院学报, 2002,N 中国中东部中、新生代反转构造特征,同济大学学报,2004, N 郯庐断裂带及其周缘盆地发育, 海洋地质与第四系地质,2003, N 松辽盆地构造演化及成盆动力学探讨, 地质科学,2005,N 柴达木盆地西部生长构造格架与油气聚集, 地学前缘, 2004, N 扬子地块东南陆缘寒武系上升流沉积特征,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4,N426 正反转构造的动力学成因,石油天然气学报,2007,N 4 Thermochemical suphate redution in Cambro-Ordovician carbonates in Central Tarim,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 (英国),第二作者,2001年,V18,N2,ISSN-0264-8172(2001年被SCI、EI全文收录); 扬子地块东南古生代上升流沉积相及其与烃源岩的关系,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8.胡7南断块沙三中8注水前后流动单元模型,海洋石油,2005,N229.松辽裂陷盆地反转期构造分析,中国海上油气,2004,N430.柴西地区逆断裂类型及其与油气运聚的关系,新疆石油地质,2004,N631.柴达木盆地西部褶皱构造类型及其与油气的关系,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4,N532.柴达木盆地西部构造样式及叠合关系,海洋石油,2005,N133.华北地块中—上元古界上升流沉积相及其与油气的关系,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5,N334.六盘山盆地与酒西盆地成藏条件对比,天然气工业,2006,N435.储层构造建模--以h12沙三中4-8砂组建模为例,内蒙古石油化工,2006,N136.泌阳凹陷Tg和T_5~6构造应力场分析,海洋石油,2005,N337.六盘山盆地与酒西盆地中新生代构造对比,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4,N138.系统分析评价断层封闭能力的思路,石油勘探与开发,2004,N239. 塔里木盆地前震旦—石炭纪构造与地层组合特征,西安科技学院学报,2001,N 塔西南坳陷油气与圈闭控油作用,断块油气田,第二作者,2001, N 断层封闭性系统时、空分析的思路,石油勘探与开发,第二作者,2003,N542.毕业班岗前教育浅析,红旗出版社, 本科评估推动了实验室建设,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红旗出版社, 验室建立与管理,红旗出版社,2001年 提高综合地质实习的实践教学质量,红旗出版社,2001年 构造地质实习的做法与体会,红旗出版社, 2001年六、科研奖励及荣誉1、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断层封闭性评价系统及应用》(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序第一)(2)《正反转构造系统分析方法》(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序第一)(3)《胡41一胡83井区油藏精细描述》(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序第一)(4)《西部前陆盆地勘探测井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国石油与化工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序第五)

汉江石油学院学报官网

在国内、外核心及权威期刊上已和即将公开发表论文47篇;专著2部,译著1部。论文被国内外权威文摘收录引用(SCI、EI、美国石油文摘、美国地质文摘等)。2、第一作者专(译)著 正反转构造综合分析原理和方法,石油工业出版社,第一作者,2001年,ISBN 7-5021-3556-1/TE2625; 复杂断块油田非均质油藏精细描述—以中原胡状集油田为例,石油工业出版社,第一作者,2001年,ISBN 7-5021-3555-1/TE2624; 正反转构造与油气聚集(编译),石油工业出版社,第一作者,2000年,ISBN 7-5021-2964-2/TE2301; 正反转构造成因类型,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1993, N 松辽盆地北部变换构造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4, N 2(EI、美国石油文摘收录, 俄罗斯科学文摘收录); 裂谷盆地转换构造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国外油气勘探, 1994, N 松辽盆地“T2”断层系及青山口早期伸展裂陷,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5, N 塔里木盆地正反转构造与油气聚集, 新疆石油地质, 1995, N 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构造样式与圈闭发育特征,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5, N 松辽裂陷盆地伸展构造与油气,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6, N 3(美国石油文摘收录) 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新生代构造演化与油气的关系, 石油实验地质, 1996, N 3(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收录) 松辽盆地北部反转构造与油气聚集, 天然气工业, 1996, N 塔里木盆地西南拗陷构造演化与油气系统, 石油勘探与开发,1997,N 正反转构造类型及其研究方法,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97,N 三塘湖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系统,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1997,N213.塔里木盆地西南拗陷主要断裂特征及其控油作用, 新疆石油地质,1997,N414.底辟构造成因类型,江汉石油学院学报,1997,,N415.松辽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系统,江汉石油学院学报,1997,N1(美国石油文摘收录) Structural style and its relation to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in the Songliao basin, northeast China,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英国),1998,V15,N1, 第 一作者, ISSN—0264—8172(99年被SCI、EI全文收录, 湖北省石油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论正反转构造分类,新疆石油地质,2000,N118.大港油田大张坨断层三维封闭特征,石油勘探与开发,2002, N 辽河盆地构造样式与圈闭发育特征,新疆石油地质,2002,N 辽河盆地构反转构造发育特征,西安石油学院学报, 2002,N 中国中东部中、新生代反转构造特征,同济大学学报,2004, N 郯庐断裂带及其周缘盆地发育, 海洋地质与第四系地质,2003, N 松辽盆地构造演化及成盆动力学探讨, 地质科学,2005,N 柴达木盆地西部生长构造格架与油气聚集, 地学前缘, 2004, N 扬子地块东南陆缘寒武系上升流沉积特征,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4,N426 正反转构造的动力学成因,石油天然气学报,2007,N 4 Thermochemical suphate redution in Cambro-Ordovician carbonates in Central Tarim,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 (英国),第二作者,2001年,V18,N2,ISSN-0264-8172(2001年被SCI、EI全文收录); 扬子地块东南古生代上升流沉积相及其与烃源岩的关系,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8.胡7南断块沙三中8注水前后流动单元模型,海洋石油,2005,N229.松辽裂陷盆地反转期构造分析,中国海上油气,2004,N430.柴西地区逆断裂类型及其与油气运聚的关系,新疆石油地质,2004,N631.柴达木盆地西部褶皱构造类型及其与油气的关系,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4,N532.柴达木盆地西部构造样式及叠合关系,海洋石油,2005,N133.华北地块中—上元古界上升流沉积相及其与油气的关系,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5,N334.六盘山盆地与酒西盆地成藏条件对比,天然气工业,2006,N435.储层构造建模--以h12沙三中4-8砂组建模为例,内蒙古石油化工,2006,N136.泌阳凹陷Tg和T_5~6构造应力场分析,海洋石油,2005,N337.六盘山盆地与酒西盆地中新生代构造对比,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4,N138.系统分析评价断层封闭能力的思路,石油勘探与开发,2004,N239. 塔里木盆地前震旦—石炭纪构造与地层组合特征,西安科技学院学报,2001,N 塔西南坳陷油气与圈闭控油作用,断块油气田,第二作者,2001, N 断层封闭性系统时、空分析的思路,石油勘探与开发,第二作者,2003,N542.毕业班岗前教育浅析,红旗出版社, 本科评估推动了实验室建设,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红旗出版社, 验室建立与管理,红旗出版社,2001年 提高综合地质实习的实践教学质量,红旗出版社,2001年 构造地质实习的做法与体会,红旗出版社, 2001年六、科研奖励及荣誉1、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断层封闭性评价系统及应用》(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序第一)(2)《正反转构造系统分析方法》(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序第一)(3)《胡41一胡83井区油藏精细描述》(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序第一)(4)《西部前陆盆地勘探测井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国石油与化工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序第五)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被北京大学编写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评为核心期刊(_htm),而且该刊还曾经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过(_htm),但在最新的CSCD收录期刊表中已经不再被收录。因此,你如果要以此篇论文申请学位,就必须到研究生学院去咨询,该刊是否是学校承认的核心期刊。因为不同的学校认定的核心期刊标准不同。

  • 索引序列
  •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官网网址
  •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官网网址是
  •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官网入口网址
  •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官网
  • 汉江石油学院学报官网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