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史研究动态期刊点评方式

中国史研究动态期刊点评方式

发布时间:

中国史研究动态期刊点评方式

一生独爱《文史知识》

我推荐两本还不错的《看历史》《国家人文历史》,不过还是得看你喜欢不?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当代中国史研究 北京 当代中国史研究所,国史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档案学通讯 《档案学通讯》杂志社 中国人民大学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近代史研究 北京·近代史研究杂志社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年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考古 北京·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抗日战争研究 北京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历史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清史研究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史学理论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史学史研究 北师大史学所 北师大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世界历史 北京·世界历史杂志社 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文献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北京图书馆社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史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农史 南京农业大学农史研究室 中国农业历史学会,中国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科技史料 北京中科院自然学史研究所 中国自然科学史学会,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党史研究 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百年潮 北京 中共党史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出版发行研究 出版发行杂志社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档案学研究 北京·该刊编辑部 中国档案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东南文化 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敦煌研究 甘肃敦煌 敦煌研究院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故宫博物院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胡适研究丛刊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考古学报 北京·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考古与文物 西安·该刊编辑部 陕西考古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历史档案 北京·历史档案杂志社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历史地理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民国档案 南京·民国档案杂志社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明史研究 合肥·黄山书社 中国明史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农业考古 江西 中国农业博物馆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史学月刊 开封·河南人民出版社 河南史学会,河南大学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史学集刊 长春·吉林大学该刊编委会 吉林大学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史林 上海·该刊编辑部 上海社会科学院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苏联历史问题 西安 陕西师大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文博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西文物管理委员会,陕西省博物馆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文物 北京·文物出版社 文物编辑委员会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西北史地 兰州·该刊编辑部 兰州大学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地方志 北京·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中国地方志领导小组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史研究动态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档案 北京 国家档案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北京·经济研究杂志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北京·该刊编辑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 北京·文物出版社 中国历史博物馆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党史研究资料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自然科学史研究 科学出版社 中国科学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

《近代史研究》《文史》《中国史研究》《史学史研究》《中华文史论丛》《史学月刊》《中国史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中国农史》《唐研究》《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国学研究》《燕京学报》

中国史研究动态期刊点评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北大史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大历史系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当代中国史研究 北京 当代中国史研究所,国史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档案学通讯 《档案学通讯》杂志社 中国人民大学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近代史研究 北京·近代史研究杂志社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年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考古 北京·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抗日战争研究 北京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历史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清史研究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史学理论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史学史研究 北师大史学所 北师大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世界历史 北京·世界历史杂志社 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文献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北京图书馆社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史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农史 南京农业大学农史研究室 中国农业历史学会,中国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科技史料 北京中科院自然学史研究所 中国自然科学史学会,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党史研究 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百年潮 北京 中共党史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出版发行研究 出版发行杂志社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档案学研究 北京·该刊编辑部 中国档案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东南文化 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敦煌研究 甘肃敦煌 敦煌研究院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故宫博物院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胡适研究丛刊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考古学报 北京·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

呵呵,这类的机构都没听说过,更不知道什么级别了。

中文核心期刊。

世界历史、历史研究、西亚非洲

中国史研究动态期刊点评稿

中文核心又叫北大核心北核各几年都在变动的,所以需要发表什么方向的刊物,该刊物是否是核心期刊,可以实时的进行查询 查询网址如 知网、万方、维普、之类的。但是只要是核心期刊知网都会收录的。所以一般都是在知网查询就可以了。

《解开〈宋会要〉之谜》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年5月。《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明代徽州方氏亲友手札七百通考释》(全3册) ,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陈智超自选集》 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宋史十二讲》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陈垣:生平 学术 教育与交往》 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整理陈垣先生论著《陈垣史源学杂文》,人民出版社,1980年10月。《陈垣学术论文集》第一集(陈智超编),中华书局,1980年6月。《陈垣史学论著选》(陈乐素、陈智超编校),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5月。《陈垣学术论文集》第二集(陈智超编),中华书局,1982年2月。《道家金石略》(陈智超、曾庆瑛校补),文物出版社,1988年6月。《陈垣来往书信集》(陈智超编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6月。《陈垣早年文集》(陈智超编),(台)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中国文哲专刊,1992年7月。《陈垣先生往来书札》(陈智超编),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1992年8月。《陈垣学术文化随笔》(陈智超、曾庆瑛编),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11月。《元西域人华化考》(陈智超导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12月。《陈垣先生遗墨》(陈智超、曾庆瑛编),岭南美术出版社,2006年9月。《陈垣史源学杂文》(增订本,陈智超编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5月。《陈垣〈元西域人华化考〉创作历程——用稿本说话》(全二册,编著),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8月。《陈垣全集》(全23册,主编),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陈垣来往书信集》(增订本,编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11月。《陈垣四库学论著》(陈智超编),商务印书馆,2012年7月。其他有关陈垣先生著作《励耕书屋问学记:史学家陈垣的治学》(陈智超编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2年月;《励耕书屋问学记:史学家陈垣的治学》(增订本,陈智超编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11月。合著合编论著《历史的审判:“四人帮”影射史学剖析》(陈智超、何龄修、黄宣民、曹贵林、郭松义、刘永成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8月。《中国古代史史料学》(陈高华、陈智超等著),北京出版社,1983年1月。《中国史稿》第五册(五代宋辽金元部分,吴泰、陈高华、陈智超、郦家驹著),人民出版社,1983年6月。《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第三卷(陈智超、乔幼梅主编),齐鲁书社、文津出版社,1996年11月。《中国古代史史料学》(修订本,与陈高华等合著),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9月。古籍整理《古代中越关系史资料选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古代中越关系史资料选编》编辑组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5月。《名公书判清明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宋辽金元史研究室点校,中华书局,1987年1月。《宋会要辑稿补编》(徐松辑,陈智超整理),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88年6月。《旅日高僧东皋心越诗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1月。《旅日高僧隐元中土来往书信集》(陈智超、韦祖辉、何龄修编),中华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5年3月。 《嘉靖中浙江福建地区反对葡萄牙殖民者的斗争》,《北京大学学报》1963年第1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具有“自由人身份”吗?》(合著),《新建设》,1965年第5期;《孙中山对于中国历史前景的重要预见》,《光明日报》1965年6月2日《史学》副刊;《关于农民战争反封建性质的问题》(合著),《新建设》,1965年第11、12期;《“四人帮”影射史学批判》(黄宣民、陈智超、何龄修、曹桂林),《郑州大学学报》,1978年第3期;《批判“四人帮”利用历史反党的反动口号——“儒法斗争继续到现在”》(黄宣民、陈智超、曹贵林),《社会科学战线》创刊号,1978年;《关于中越关系史研究的若干问题》,《中国史研究动态》,1979年第1期;《李曾伯与静江城的修筑》,《文物》,1979年第9期;《史料的搜集、考证与运用——介绍陈垣同志的治学经验》,《人民日报》1980年3月27日,《新华日报》(文摘版)第6期、香港《大公报》4月16日转载;《陈垣学谱(初稿)》,《社会科学战线丛刊》1980年第1期,香港《广角镜》97期转载;《史学家陈垣传略》,《晋阳学刊》,1980年第2期,后收入《中国现代社会科学家传略》第1辑,山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陈垣同志遗稿的保存和整理》,《中国史研究动态》,1980年第6期;《〈旧唐书〉一误》,《文史》第9辑,中华书局,1980年;《陈垣与历史教学》,《历史教学》,1980年第10期;《跋〈鉴真和上失明事质疑〉及〈致廖世功(叙畴)函〉》,《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第4期,《新华文摘》1981年第1期转载;《〈宋会要辑稿〉复文成因补析》,《中国史研究》,1982年第1期;《〈宋会要辑稿〉遗文、广雅稿本及嘉业堂清本的再发现》,《中国史研究动态》,1982年第1期;《〈道家金石略〉校补前言》,《世界宗教研究》,1984年第4期;《〈宋会要辑稿〉的前世现世和来世》,《历史研究》,1984年第4期;《〈袁氏世范〉所见南宋民庶地主》,《宋辽金史论丛》第一辑,中华书局1985年8月;《〈宋会要辑稿〉校勘札记》,《文献》,1986年第2期;《〈宋会要辑稿〉整理工作取得进展》,《史学情报》,1986年第3期;《〈宋会要〉食货类的复原》(上) ,《文献》,1987年第2期;《〈宋会要〉食货类的复原》(下) ,《文献》,1987年第3期;《〈名公书判清明集〉日文译注本评介》,《中国史研究动态》,1987年第4期;《论〈宋会要〉辑本的复文》(上),《文献》,1988年第3期;《论〈宋会要〉辑本的复文》(下),《文献》,1988年第4期;《〈宋会要辑稿补编〉的价值与整理》,《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总第192期,1988年;《〈中国历史研究法〉陈垣批语选录》,《梁启超研究》,1988年第10期;《〈近代中越关系史资料选编〉评介》,《广西社会科学》,1989年第3期;《陈垣早年著作初探——纪念陈垣先生110周年诞辰》,《五邑大学学报》,1990年Z1期;《〈宋朝诸臣奏议〉及其点校本》,《中国典籍与文化》,1992年第2期;《父亲和〈宋史艺文志考证〉》,《暨南学报》,1992年第3期;《陈元光与闽南开发》,俞兆鹏、陈智超,《南昌大学学报》,1993年第3期;《〈宋朝诸臣奏议〉点校本序言》,《中国史研究动态》,1993年第6期;《郑成功致隐元禅师信在日发现记》,《法音》,1993年第8期;《黄宽重》,《中国史研究动态》,1994年第2期;《史学应用高科技的前景》,《中国史研究动态》,1994年第4期;《不能忘记历史——评〈毛泽东晚年过眼诗文录〉》,《北京农业工程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4年Z2期;《继承优秀传统创造光辉未来》,邓广铭、陈智超,《中国图书评论》,1995年第1期;《〈宋会要〉的利用与整理》,《文献》,1995年第3期;《宋刻〈续资治通鉴长编〉影印本序》,《中国史研究动态》,1995年第11期;《张名振批点本〈皇明资治通纪〉》,《中国史研究动态》,1998年第4期;《新发掘出的徽州文书———方元素信件介绍》,《安徽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旧五代史〉辑本之检讨与重新整理之构想》,《史学史研究》,1999年第4期;《新发掘出的徽州文书——方元素信件介绍》,《中国史研究动态》,1999年第1期;《契丹古尸分子考古学研究》,吴东颖、马素参、刘春芸、杨焕明、刘凤翥、陈智超、李锡厚,《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年S3期;《〈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明代徽州方氏亲友手札七百通考释〉导言》,《中国史研究》,2000年第3期;《〈两宋文化史研究〉评价》,《中国史研究动态》,2000年第8期;《父与子——纪念父亲乐素先生百年冥寿》,《中国史研究动态》,2002年第11期;《陈垣与史源学及〈日知录〉研究——〈日知录校注〉编者前言》,《安徽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杨继盛〈请诛严嵩疏〉稿本考》,《紫禁城》,2007年第8期;《千古师生情》,《民主》,2008年第1期;《〈元西域人华化考〉创作历程》,《文献》,2008年第3期;《四论今本〈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的原名——史学方法论个案》,《中国史研究》,2009年第1期;《蔡守、谈月色赠陈垣梅石图》,《中国书画》,2010年第4期;《从〈陈垣来往书信集〉谈书信的价值与利用》,《书城》,2010年第7期;《俞兆鹏新著〈史林杂俎〉评价》,《中国史研究动态》,2010年第8期;《古籍鉴别的几个问题——以文献内容为中心》,《中国典籍与文化》,2011年第2期;《中国美术史文献的搜集、解读与利用》,《中国书画》,2012年第6期;《〈旧五代史〉诸志标准本的论证》(陈智超、郑庆寰),《江西社会科学》,2012年第8期。

百科探秘 探索发现

中国史研究动态期刊点评文章

你问的应该是乔娜发表在《中国史研究动态》上的那篇文章吧?如果是的话就是没有参考文献。

《近代史研究》《文史》《中国史研究》《史学史研究》《中华文史论丛》《史学月刊》《中国史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中国农史》《唐研究》《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国学研究》《燕京学报》

一、著作1.《历史主义思潮的历史命运》(7万字)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4年 3月出版,1995年 8月重印;《读书》杂志1994年9期刊登何祚榕的长篇书评文章;《史学理论研究》1995年2期刊登丁守和的长篇书评文章,此篇书评《新华文摘》1995年9期作为要文转载;《文史哲》1994年4期刊登孟祥才的书评文章;《历史学年鉴·1995》专门介绍、评价此书;《文汇读书周报》刊登本书出版消息。2.《二十世纪后半期中国史学主潮》(1万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年1月出版,1998年6月重印,2000年第二版第三次重印;《史学理论研究》1997年2期刊登长篇书评;《20世纪中国学术与社会:史学卷》在正文中三处介绍评价此书;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30期载文认为此书对一些问题的“探讨极为精湛”;中山大学文学院现当代文学博士点将此书列为论述20世纪学术史的五本必读书之一;《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在封二介绍此书;《学术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新书集锦”栏目介绍此书;《历史学年鉴·1997》专门介绍、评价此书;众多学者在他们的专著、论文中称引此书。3.《史学概论教学大纲》(原国家教委高教司编,主要撰稿人之一)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5月出版。4.《〈隋书〉选译》(20万字)济南出版社1993年8月出版。5.《翦伯赞学术思想评传》(4万字)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年2月出版。6.《顾颉刚和他的弟子们》(4万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0年7月出版,2000年9月重印。中华书局2011年1月出增订本;《全国新书目》杂志2000年10期在“特别推荐”栏目中推荐此书,并给予高度评价; 《文汇读书周报》2000年12月9日刊发专文评论此书;《文汇读书周报》2000年12月16日刊发专文评论此书;《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10月17日刊发专文评论此书;《书摘》杂志2000年12期对此书作了长篇摘录;《作家文摘》杂志2001年1月19日对此书作了专版摘录;《文汇报》2001年4月2日对此书作了专版摘录;《文摘报》2001年4月6日对此书作了专版摘录;《两本关于顾颉刚的新书》,《书品》2001年第3期对此书作了评介;《好书告诉你》(罗志田),《中华读书报》2001年11月21日向读者推荐此书;《史学理论研究》2002年2期刊发长篇书评;《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1期刊发长篇书评。7.《20世纪中国史学评论》(32万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3月出版。《中华读书报》2002年8月7日刊发专文评论此书,此篇书评又被人民网、学术批评网等各大学术网站转载;《中国学术》2003年3期发表专门评论文章。《述往知来——历史学的过去、现状与前瞻》(30万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9.《史学引论》(主编,41万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出版。此书出版后立即被全国20多家大学历史系采用为史学理论课教材。10.《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学》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思想史上的新启蒙时代》,河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12.《唯物史观与伦理史观的冲突》合著,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13、《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史论》,编选,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新史学与新汉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 15、《良史的命运》,三联书店,2013年 《20世纪中国史学编年》,商务印书馆,2014 二、论文 Jian Bozan’Theoretical Contribution to China’Historical Science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June Historiography Trends in New Period,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Spring Historiography in China in the Last Fifty Years,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Autumn 4.《新时期史学思潮的演变》《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2期;《新华文摘》1994年6期全文转载;《历史学》1994年6期转载;《历史学年鉴·1995》摘要评价;《文摘报》1994年4月10日摘要报道。5.《翦伯赞与中国历史科学的理论建设》《历史研究》1990年3期。《中国现代史》1990年7期转载。《近五十年的中国历史学》《历史研究》2004年1期(纪念《历史研究》创刊50周年专号);《新华文摘》2004年8期主体转载;《历史研究》2004年4期发表《对〈近五十年的中国历史学〉一文的几点看法》的文章,回应此文;《当代中国史研究》2004年3期节要转载此文。7.《关于历史创造者问题的讨论》《文史哲》1988年1期《人民日报》1988年2月22日摘要介绍;《人民日报·海外版》1988年2月26日摘要介绍;《解放军报》1988年3月18日摘要介绍;《文汇报》1988年3月6日摘要介绍;《文摘报》1988年2月11日摘要介绍;《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88年3期摘要介绍;《历史学》1988年3期转载;《文史哲》1988年 3期发表黎澍的回应文章;《论历史的创造及其他》(黎澍著)一书收录此文。《世纪回望》(20世纪重要论文选编,张岱年主编)一书收录此文。《阶级观点再认识》《史学理论》1988年2期。《文摘报》1998年8月3日摘要介绍;《中国史研究动态》1988年10期摘要介绍;《中国历史学年鉴·1989》摘要介绍;《新华文摘》1988年10期作为要文转载;《历史学》1988年8期转载;《史学理论》1988年4期发表学者沈立邦的回应文章;《东岳论丛》1990年1期发表学者孟庆仁的回应文章;《中国改革备忘录》一书认为此文的基本论点“是1988年史学界理论研究的一大突破”。9.《实证追求与阐释取向之间的百年史学》《文史哲》1997年6期;《新华文摘》1998年3期作为要文转载。10.《翦伯赞:整合两大学术谱系的史坛巨子》《北京大学学报·北大百年校庆纪念特刊》1998年2期。《从偏重方法到史论并重——四十年代中后期中国历史科学的变动之一》《文史哲》1991年3期;《历史学》1991年9期转载。12.《历史研究的致用寓于求真之中》《文史哲》1993年6期;《历史学》1994年3期转载。13.《关于建立“史学社会学”的初步设想》《文史哲》1995年3期;《新华文摘》1995年9期摘要刊载。14.《中国当代史学思想基本走向:就〈二十世纪后半期中国史学主潮〉答客问》《文史哲》》1996年6期。15.《德才学识兼具的一代良史翦伯赞》《文史哲》1997年1期。16.《全国史学理论讨论会在天津召开》《文史哲》1986年6期。《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转载。《“历史”与“科学”》《文史哲》2000年3期;《新华文摘》2000年9期全文转载。《80年代的“新启蒙”与黎澍》《文史哲》2002年2期。《探索中国当代史学思潮的变迁——王学典教授访谈录》(邓京力采访)《文史哲》2001年3期。《人文前沿·特约评论人语》《文史哲》2004年4期。《人文前沿·特约评论人语》《文史哲》2004年6期。《放逐“现实” 回避“问题”:90年代学风的致命伤》《山东社会科学》2004年8期;《新华文摘》2004年21期作为要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4年5期转载。《〈“历史与现实”关系问题的再检讨(笔谈)〉编者按》《山东社会科学》2004年8期;《新华文摘》2004年21期转载。《“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一个带有普遍意义的知识论命题》《史学月刊》2003年1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4年1期转载;《纪念顾颉刚先生诞辰110周年论文集》一书收录此文。25.《历史科学的基本观念在变动》《近代史研究》1993年1期。26.《翦伯赞与中国当代史学界的历史主义思潮》《史学理论》1987年2期。《史学情报》l988年1期摘要介绍;《历史学》1987年5期转载。27.《史学,危机何在》《史学理论》1988年3期。28.《从强调一般到注重特殊——四十年代中后期中国历史科学的变动之一》《史学理论研究》1992年4期;《历史学》1993年2期转载。29.《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史上的一部“掘井”之作》《史学理论研究》1993年2期。30.《历史研究的民间取向值得倡导》《史学理论研究》1998年3期《史学新书评·1999年》一书收录此文;《1997——1999年史学评论状况评析》(《史学月刊》2001年2期)重点评析了此文。31.《向内转:市场经济背景下历史的应有选择》《史学理论研究》1994年2期《从追求致用到向往求真——四十年代中后期中国历史科学的动向之一》《史学月刊》1999年1期。33.《史学界的思想解放应向纵深发展》(合作)《回顾与展望》国家教委社科中心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34.《新时期十年史学思潮演变》(香港)《法言》1989年3期。35.《五十年代初期的史界传统学人》《读书》1995年5期。《流年岁影》(张中行著)一书充分肯定此文的学术价值;《中国现代学术文化随笔》一书收录此文;《重读大师》一书收录此文。何兆武在《读书》1995年10期著《若干回忆》回应此文。36.《良史的命运:翦伯赞之死的文化意味》《读书》1998年12期;美国《华夏文摘》(“全球首家中文电脑期刊”)全文转载;《精神的光芒:一代人的心灵历史》一书收录此文。37.《斯大林地理环境观评析》《山东大学学报》1988年4期;《马克思主义研究》1989年3期转载。38.《发掘乡村:21世纪初叶中国历史知识的增长点》《山东大学学报》1999年3期。《历史学》1999年11期转载。39.《征服与同化是既定历史条件下民族交往的基本形式》《东岳论丛》1989年1期;《文摘报》1989年2月25日摘要介绍;《历史学》1990年3期转载。40.《偶然性、可能性与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东岳论丛》1992年4期;《历史学》1992年11期转载。41.《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中的历史主义学派论略》《东岳论丛》1995年1期;《新华文摘》1995年5期摘要刊载;《历史学》1995年3期转载。《〈中国历史学反思专栏〉编者按》《山东社会科学》1988年3期。43.《建国后农民战争史研究的反思》《山东社会科学》1988年3期;《光明日报》1988年8月报道。44.《在反封建的文化背景下更深入地研究胡适》《山东社会科学》1989年 1期。45.《新时期十年的历史学评估》(合作)《山东社会科学》1989年 1期;《历史学》1989年3期转载。46.《〈毛泽东的历史理论再认识专栏〉编者按》《山东社会科学》1989年3期。47.《毛泽东关于农民战争论述的理论意义》《山东社会科学》1990年2期。48.《评〈政治与科学之间的历史编撰〉》(合作)《山东社会科学》1992年1期;《历史学》1992年3期转载。49.《史学的新世纪:走学科整合之路》《山东社会科学》1993年1期。50.《论翦伯赞关于历史学社会作用的理论》《历史教学问题》1989年5期;《历史学》1989年 12期转载。51.《为创造历史而研究历史》《历史教学问题》1991年1期。52.《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评翦伯赞〈历史哲学教程〉》《社会科学学报》1990年(总7期)。《唯物史观派史学的合法性危机及其克服》《山东大学报》1999年1月6日。54.《从“五四”到“抗战”:唯物史观派历史观念的重要变动》《齐鲁学刊》2000年3期。55.《“假问题”与“真学术”:中国社会形态问题讨论的一点思考》《东岳论丛》2000年4期。《语境、政治与历史:义和团运动评价50年》《史学月刊》2001年3期;《中国近代史》2001年7期转载;《义和团研究一百年》一书收录此文。《历史是怎样被叙述的——论历史知识的人文主义属性》《我的人文观》,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中国学者心目中的科学与人文(人文卷)》,云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58.《五朵金花:意识形态语境中的学术论战》《文史知识》2002年1期;《北京日报》理论版2002年6月3日转载;《文汇读书周报》2002年1月25日摘要推荐此文。59.《思想史上的“80年代”:新时期黎澍侧记》《学术界》2002年1期。60.《近20年间中国大陆史学的几种主要趋势》《山东社会科学》2002年1期。61.《20世纪唯物史观派史学的学术史意义》(合作)《东岳论丛》2002年2期;《新华文摘》2002年8期摘要刊载。《华岗与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传统的形成》,《光明日报》2003年6月3日A3版。《论历史研究的客观性问题》《东岳论丛》2004年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学术文摘》2004年2期转载。《〈名家主持:后现代主义与历史学〉编者按》《东岳论丛》2004年1期《十九世纪的自然科学与历史学:塑造、同化与区别》《山东社会科学》2004年2期;《科学技术哲学》2004年4期转载。《现代学术史上的唯物史观——论作为“学术”的马克思主义》《山东社会科学》2004年11期。《中国智慧与西方文明的对话与交流是可能的——卫礼贤〈中国心灵〉及其〈中国经济心理〉读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6期《东西方之间——中外学者论卫礼贤》一书收录此文; 《卫礼贤:两个世界的使者》(德文版,2003年,主编克劳斯·黑尔舍)收录此文。《从排斥政治到兼容政治——评〈中国政治通史〉》《史学理论研究》2004年4期。《大学校史与学术史的关联——读〈青岛海洋大学大事记〉》《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4年6期。《一份正在崛起的学术期刊:评〈山东社会科学〉》《光明日报》2004年10月28日C1版。71、《学术著作是活历史》《中国青年报》2004年10月9日《青春中华首届中国青少年读书周特刊》。72、《特约评论人语》,《文史哲》2005年4期73、《从“历史理论”到“史学理论”——新时期以来中国史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6期陈启能等主编《消解历史的秩序》(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年)收录此文74、《意识形态与历史:近50年来农战史研究之检讨》,《史学月刊》2005年7期75、《特约评论人语》,《文史哲》2006年2期76、《从“战士”到“学者”——访老辈史学家赵俪生先生》,《山东社会科学》2006年3期77、《在创造历史中研究历史》,《史学理论研究》2006年4期78、《选择一种更符合学术本性的论文注释体例》,《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 6期79、《欧洲汉学与美国中国学对峙下的民国史学界》,《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 5期80、《唯物史观派史学的学术重塑》,《历史研究》2007年 1期81、《治学的功力与见识》,《文史知识》2007年6期82、《“二十世纪中国史学”是如何被叙述的——对学术史书写客观性的一种探讨》,《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年2期。83、《新史学和新汉学:中国现代史学的两种形态及其起伏》,《史学月刊》2008年6期84.《当代史研究的开展刻不容缓》,《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第11期85.《“80年代”是怎样被“重构”的?》,《开放时代》2009年第6期86.《六十年来中国史学之变迁》,《文史知识》2009年第8期87.《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顾颉刚——写在《顾颉刚全集》出版之际》,《光明日报》2011年1月11日第13版88.《华岗: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范式的构建者》,《文史哲》2011年第5期《“红楼梦研究”大批判缘起揭秘——两个“小人物”致函〈文艺报〉的事是否存在?》,《中华读书报》2011年9月21日第5版90.《学术与意识形态的高度绾合——山东大学1950年代文科辉煌的由来》,《山东大学报》“110周年校庆特刊”2011年10月11日。91.《〈尚书〉学:从顾颉刚到刘起釪》,《文汇报》2011年4月4日第7版

一、杂志简介《国家人文历史》是一本以“真相、趣味、良知”为核心价值的国家级时事人文类半月刊,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以“人文家国、历久弥新”为理念,致力于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寻找人文精神的支点。二、刊物定位 《国家人文历史》的主要阅读群体定位于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精英人物、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关心时政、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城市中青年白领。他们爱好文史、关心国内及国际最新资讯信息,他们多数为年龄在35-55岁之间的成功人士。三、发行范围 《国家人文历史》每期发行54万份,连续四年成为“中国邮政发行畅销报刊”。除邮局系统订阅外,还在全国各大城市报刊亭、超市、书店零售;同时,在全国主要城市的机场、五星级以上酒店、高档写字楼、高档餐饮场所均有展示。四、主要栏目 封面故事 这是一个漫长而不冗长,庞大而不庞杂的故事。这是一篇高深而不艰涩,考究而不考据的文章。那些曾经震撼我们心灵的人和事,那些左右我们生活的人和事,那些影响我们未来的人和事,那些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用心思考、精心解读、诚信对待的人和事。我们抽丝剥茧,给您的是一个精彩绝伦的人文大餐、历史饕餮。 人物 网罗精英学者,汇聚文化名流。让我们带您与这个时代最聪明、最睿智、最有价值的人物,喝茶聊天、海阔天空。 旅行 走过一段恢宏的历史,观察一种文化的印记,感受一个文明的精神,记录一段说走就走的旅行。 这里矗立的不是一座建筑,而是一个国家的地标、一段历史的丰碑、一个文明的烙印。 唯物 洞悉策展人心中的美丽,探寻博物馆背后的玄机。 收藏家心中的天地,尽是珍玩;发烧友眼中的世界,全是宝贝。 吃喝玩乐的学问,笔墨纸砚的道理,酒色财气的真谛…… 别小看任何一个老东西!讲述那些寻常玩意儿里的大学问,传统手艺里中真智慧。 视听 一部一部的看电影,我们看的是明星、剧情和特效; 一组一组的看电影,我们看的是一位导演的小标签,一个明星的老套路,一类影片的旧情怀。 一曲辉煌乐章之前的人生悲喜,一段优美旋律背后的人文故事。

中国史研究动态期刊

可以在中国知网上订阅《中国史研究动态》创刊于1979年,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期刊[1]。据2019年第5期《中国史研究动态》期刊内页显示,《中国史研究动态》编辑部有编辑4人[2]。据2020年3月31日中国知网显示,《中国史研究动态》共出版文献2780篇、总被下载659376次、总被引4931次,(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359、(2019版)综合影响因子为275[3]。据2020年3月31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中国史研究动态》共载文1817篇、基金论文量为72篇、被引量为2203次,2017年影响因子为12

这个问题大了去了,稍微具体点就好,呵呵。如果你指的是中国历史研究的话,建议你可以参考《历史研究》每年最后一期(第12期)的年度文章目录。其中就有对每年某个具体历史学术研究领域的综述性文章。另外,《中国史研究动态》是专门提供研究动态的期刊,十分好,你可以上网查查。这是他们的目录:。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意思是让你买他们期刊

  • 索引序列
  • 中国史研究动态期刊点评方式
  • 中国史研究动态期刊点评
  • 中国史研究动态期刊点评稿
  • 中国史研究动态期刊点评文章
  • 中国史研究动态期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