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南华早报编辑厉害吗

南华早报编辑厉害吗

发布时间:

南华早报编辑厉害吗

TVB

ac张宇是《VOGUE服饰与美容》的编辑总监,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及英语语言文学系,并拥有南澳洲大学的MBA学历。在加入《VOGUE》中国版之前,Angelica曾任《ELLE》中国版的编辑总监,《Marie Claire》香港版《玛利嘉儿》的总编辑,香港英文时装杂志《B International》的副出版人,以及香港英文报纸《Hong Kong iMail》的创刊执行主编。space张宇个人履历张宇个人履历在过去的十年里,ac张宇为诸多著名的地区性以及国际性的英语出版物撰稿,包括亚洲地区的《南华早报》、《Asiaweek》, 《Asia Times》, 国际性报纸《the Independent》,《the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以及路透社等,并且曾为香港英语电台频道主持一档固定栏目。2018年4月7日,担任导师的综艺节目《时尚大师》开播。9月,入选2018BOF时尚500强榜单

最牛的财经杂志还是胡舒立团队的《新世纪》周刊,其次还有《财经》、《二十一世纪经济报》《第一财经》周刊

TVB ATV

编辑部主任厉害吗

编辑部主任是一个岗位,不是职称,无法相当。

不大,处级

编辑部部长 官大

编辑部部长和编辑部主任一个职务。叫法不同而已。没有编辑部这个职务。只有部门

南华早报编辑

香港的申请基本结束了,很感谢帮助过我的人,特此写篇申请总结,希望能给以后申请的筒子们一点帮助。    首先说下我的背景:    211学校的三本,英语专业,雅思5,GPA2,有传媒实习经历(也就1个月),在校职务比较多(这点我在PS里提到,认为记者这个需要交流的行业,我很有优势),有获奖(都是学校内的)。    申请学校: 3所学校4个传媒专业  香港浸会大学 International Journalism 接受的offer  香港中文大学 Global Communicaiton 被拒  New Media AD  香港城市大学 New Media and Communicaiton Under Review      HK传媒MA介绍    HK个人感觉是个学传媒的好地方,弹丸之地聚集了N家新闻传媒单位,氛围很不错,能接触到不少东西。    香港中文大学:有新闻,全球传播,企业传播,广告学,新媒体等MA/MSC,中大给人的感觉就是理论性很强,学术氛围比较浓,适合你读完MA再出去深造或是回到内地,因为毕竟中大的名气在那里,而且中大对MA不是很重视,她的课程安排的和本科生的基本没有区别。可以去看新闻MA的课程设置,和国内新闻本科很相似,而且报读中大你要考虑到一个粤语问题,中大的新闻,企业传播都是用70%-80%用粤语授课,企业传播在给offer时就要求你会粤语(这个专业也是录取内地学生最少的一个)。    香港城市大学:今年他们的传播与新媒体单独成系了,还有一个media culture(应该没有记错),属于创意传媒学院,city u的老师比较牛,尤其在内地,号称三巨头,只知道有个祝建华。    香港浸会大学:这个学校是我最喜欢的,浸会的传理学院是HK最有名的,也是浸会的招牌,有国际新闻(08开始分国际新闻和财经新闻),传播学,传媒管理,MFA。BU的新闻和CUHK相比就是偏向于实践,课程设置优于中大,完全是针对以后工作设计的,他们有一些新闻一线的记者过来讲课,有pulizter workshop,学生有tutor,而且提供实习,因为07年是国际新闻第一届学生,所以不知道就业率怎样,但是他们学生本身还是满看好的,往年comm留港的不少,IJS又是现在BU着力打造的,所以前景应该不错。    香港大学:这所香港综合最高的学校也是有新闻MA,在新闻传媒研究中心下面(不知道名字搞错没),HKU的MJ往年要求很高,雅思7分,内地学生名额在10个左右,但是08年开始突然降低了,雅思5,内地名额30人,不知道是不是想抢生源,而且其学费也是最贵的,12W一年,但是可以申请奖学金,条件是毕业后回内地工作至少3年,不能留港,而且个人感觉MJ的要求是最严格的,要笔试还要面试,消息出的比较晚,不过今年貌似还算满早的,马上开始面试了,HKU的学生是国际化,很多都是有着多年记者经验的,从这个program出来的学生不会差!但是你要得能进去。    下面是摘自网上介绍BU IJS课程的文章,看完之后肯定会被诱惑的。    亲身体验:香港浸会大学国际新闻硕士课程(MA)    来到浸会这个专业已经半年多了,又到了新一年申请的时候,写写我的感受给大家做个参考吧。    浸会的新闻在香港排名是第一的,国际新闻硕士(MAIJS)在我们这一届是第一次招生,所以系里对我们的投入很大。基本上所有的课程都是用英文教授的,老师多是在美联社、法新社等工作数年并有教学经验的记者或是传媒界的强人。具体来说吧:    课程设置:    上个学期大家普遍修了5-6门,因此我们的功课是最忙的。修读的功课主要包括:高级英语(这是不计学分的,专门为了提高大家的英语能力);比较与国际新闻;新闻采写(教大家怎么样写英文报道);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国际新闻翻译;国际时事案例比较分析。而这个学期还有财经报道、研究方法、国际新闻写作实验课、冲突报道等。    之所以说修5,6门课已经是最忙了,是因为这些课门门都是实打实必须好好学才能过关的,和内地文科考前抱佛脚背一背的模式很不同。例如国际时事案例比较分析这门课,是凤凰卫视著名记者闾丘露薇教的,我们4-6个人被分成一个小组,每周都要针对自己领域(国际政治、环境、经济等等)挑出一个新闻话题,然后比较国内外报纸或通讯社的报道,分析出异同并给出自己的报道建议,总结为一个2000字的报告上传,并在每周的课上做presentation。如此训练下来,很多同学都养成了批评和比较式的思维,懂得了客观报道是怎么一回事。以前大家都不怎么看英文报纸的,但是现在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南华早报经常被挂在了嘴边。    所有的课程,几乎都有平时的小组project,平时个人作业,课堂表现以及期末考试组成,平时与期末考各占近一半的比例,因此经常可以在图书馆各楼层看到我们班的同学,别的专业的同学也总说:你们好忙啊。    是啊,但是也很愉快的过来了,想想还是很值得的。哦对了,系里有奖学金评的,上学期就有不少同学获得了奖学金(15%左右)。    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工作坊:    去年10月15-22日,新闻系主办了第一届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工作坊,请来了6位获奖者做学术交流。这也是香港第一次邀请这么多普利策奖得主来访问,我们专业的同学负责做学生志愿者,能够近距离的提问,交流甚至是在一个餐桌上吃饭,大家都非常兴奋。这个项目是要一直做下去的,以后每年都会请不同的得奖者过来做报告,交流心得。    传媒沙龙:    大概每两周一次,我们上个学期一共参加了7次传媒沙龙,来演讲的包括英国驻香港总领事,南华早报总编辑,联合国个人500强、环保战士Mei Ng,印度总领事等等。演讲之后我们可以自由发问,而且好几次还要在听完演讲后写出一篇英文报道来,算是模拟锻炼记者功夫的好机会了。    Tutor(导师)制    大概4个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有两个tutor,都是新闻资深业内人士,每两周和我们见面聊天一次。上学期我的两个tutor一个是在美联社工作过10多年记者,现在教新闻采写; 一个是BBC的freelancer。交谈很随意,你可以问他们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也可以和他们聊聊时事,对报道的看法等等。而地点就更随意了,多数时候是tutor找到一个安静的可以喝咖啡的地方,请你吃点东西喝点饮料,大家就像朋友一样聊天。BBC的tutor还曾经两次带我们去FCC(香港外国记者会),是一个外国记者聚集的俱乐部,我们还听了一次关于缅甸问题的小沙龙呢。    而我的同学们的tutor还有更有意思的,比如带他们去采访陈方安生,曾荫权或是去电视台录节目。tutor大多都是在第一线工作的记者,有时候看看他们的状态,觉得自己离这一行的生活很近很近。    Study trip:    在香港有很多的出国交流机会,浸会的新闻系不同专业也有不同的选择,但是只要你感兴趣,也可以报其他专业的交流项目。我们专业这次有人去了台湾,柬埔寨,而我们大队人马,1月中旬,刚刚去了布拉格,呵呵,好梦幻的地方。这是很多人第一次出国呢。    这次去布拉格是参加一个外国记者培训项目,在短短的8天时间里,我们要上一些培训课,然后3人一组完成一个采访选题并写出英文报道在媒体上刊登。这些对于身在异乡的我们是极具挑战的,不过大家基本上还是出色的完成了。呵呵,而且是学,玩,工作都没耽误!照了好多好看的照片,现在想想,都像一场梦,布拉格唉!    申请 STEP BY STEP    STEP1首先是了解学校,各个专业的方向,课程设置,入学要求等,这些在网上都可以找到,自己可以对比下,最好可以问到在读的学生,因为他们给出的都是一手资料,而且可以让你对这个program有最直观的了解~自己要学会baidu,或是google,多翻翻精华帖,会对自己有很大帮助,不要一上来就问那些只要用心找下就可以了解的问题,别人回答会很郁闷的。一个连最基本的信息搜集能力都没有的人,去了香港也读不好书。每年的招生要求都在10-12月公布,自己可以关注下,一般情况下和上一年是不会有什么变动的,不过今年BU,HKU的雅思都有了浮动。还有可以时刻和小米保持联系,不过这在申请后期用的比较多。    STEP2 材料准备期,材料在10月就可以开始弄了,主要有PS,推荐信,成绩单,在读证明

学术界余英时,普林斯顿大学东亚历史研究荣誉教授、2006年克鲁格奖得奖者(此为人文诺贝尔奖)。陈玉树,前香港岭南大学校长。郑绍远,香港科技大学理学院院长。高锟,1987至1996年为香港中文大学校长、于2009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辛世文,中文大学善衡书院院长、世界首位成功复制植物基因的科学家。徐立之,前香港大学校长。丘成桐,世界知名数学家、于1982年获得菲尔兹奖(此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哈佛大学教授。郎咸平,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首席教授。赵慧君,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化学病理学系教授及科学家,2011年香港十大杰出青年得主之一,2012年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得主之一。黄元山,香港中文大学全球政治经济社会科学硕士课程讲师。梁元生,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院长、历史系讲座教授。吴先莹,香港教育学院传讯经理古德明,香港英语教育作家、时事评论家李典华 (Joseph Li),香港补习名师陈卓禧,香港专业进修学校校长。黄宝财,香港中文大学讯息工程学教授。邓惠欣,香港教育学院教育政策与行政学系教授。雷金庆,香港大学文学院院长。古学斌,香港理工大学社会科学系助理教授。何宏禧,香港理工大学电子及资讯工程系研究助理教授。林静雯,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学系教授。李致和,香港中文大学体育运动科学系担任副讲师。康宝文,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前高级导师。李殷泰,香港中文大学旅游管理系导师。黄爱恩,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兼任助理教授。黄文江,香港香港浸会大学历史系教授。欧阳伟豪,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导师。张学明,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副教授。黄正谦,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讲师。李海,香港中文大学全球经济及金融研究所研究员,中共党员,倡导保守主义经济学。黄兆麟,香港科技会第10届青年科学家奖生命科学得主。孙赛珠,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导师。梁颂康,香港中文大学英文系助理教授。郑文辉,香港专业教育学院电子及资讯工程系讲师。熊跃根,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文思慧,民间学者,香港绿色运动先驱。庄太量,香港中文大学全球经济及金融研究所常务所长。陈健民,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出版界谭卫儿,南华早报副总编辑陈珍妮,爽报记者广播及新闻界张敏仪,前广播处处长,英文系毕业林普斯,有线新闻记者,新闻与传播学毕业陶俊民,有线新闻记者龚伟怡,前无线电视主播黄紫盈,无线电视主播,新闻与传播学毕业郭咏嘉,前无线电视记者许方辉,无线电视主播伍家谦,无线电视记者刘显辉,无线电视记者方健仪,前无线电视主播,新闻与传播学毕业方东升,无线电视主播,新闻与传播学毕业文宇轩,无线电视记者吴璟儁,无线电视主播潘蔚林,无线电视主播陈嘉倩,无线电视主播罗若安,无线电视主播高芳婷,无线电视主播伍嘉文,无线电视主播黄晓莹,无线电视记者,新闻与传播学毕业蓝可盈,无线电视记者,新闻与传播学毕业刘锦辉,有线电视记者,新闻与传播学毕业文桥康,亚洲电视记者,新闻与传播学毕业区家麟,前无线电视主播、香港电台第一台主持吴志森,香港资深传媒人吴明林,香港资深传媒人,新闻与传播学毕业杨洁恩,前香港新闻从业员屈颖妍,香港资深传媒人张洺华,前香港新闻从业员,现任上市公司管理层武田一显,日本著名记者政治界屈洁冰,加拿大卑诗省议会列治文中选区省议员,卑诗省国际贸易、亚太策略及多元文化厅厅长,社会学系毕业吴克俭,教育局局长,社工系毕业陈茂波,发展局局长、前立法会议员(会计界),会计学系毕业张志刚,行政会议成员、一国两制研究中心总裁陈德霖,金融管理局总裁,社会学系毕业白韫六,现任廉政专员,生物及化学系毕业邱诚武,运输及房屋局副局长,生物及化学系毕业许晓晖,民政事务局副局长,工商管理系一级荣誉毕业梁凤仪,前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副局长,社会科学系毕业何安达,前行政长官办公室新闻统筹专员、资深传媒人、前《明报》主笔,英文系毕业陈黄穗,消费者委员会前总干事,社会学系毕业黄碧云,立法会议员(九龙西),宗教研究系毕业梁美芬,立法会议员(九龙西),政治与行政学系毕业梁家骝,立法会议员(医学界),医学系毕业陈家洛,立法会议员(香港岛),政治及行政学系毕业麦美娟,立法会议员(新界西),英文系毕业陈志全,立法会议员(新界东)、前商业电台DJ,社会学系毕业陈克勤,立法会议员(新界东),政治与行政学系毕业张文光,前立法会议员(教育界),经济及中文系毕业邝志坚,前立法会议员(劳工界),社会学系毕业谭伟豪,前立法会议员(资讯科技界)叶文娟,社会福利署署长,政治及行政学系毕业梁焯辉,前规划署署长刘嘉鸿,人民力量前主席,数学系毕业法律界林森,化学系毕业(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香港历史上首位中国专利代理及诉讼律师警察界李明逵,前香港警务处处长。刘志强,前香港警务处助理处长。邓厚江,退休香港警务处高级助理处长。张凯茵,香港警务处香港警察学院研究中心警司社会和公共服务温思聪(Wilson Wan Sze Chung)社会及公共服务界的新晋年轻领袖、注册会计师、大学教授、企业培训师、人生魔术师、社会企业家及专栏作家,慈善团体香港爱心魔法团 Hong Kong Caring Magic Circus 创立人及理事会主席、第五届香港杰出义工奖得主。商界郑海泉,香港银行家、前汇丰银行亚太区主席,经济学系毕业罗富昌,美特容器及永富容器主席兼创办人,社会科学系毕业王维基,香港电视董事局主席、 城市电讯、香港宽频创办人,电子工程系毕业李思廉,富力地产主席兼创办人,数学系毕业沈振盈,股市分析及评论家、讯汇证券行政总裁,企业管理系毕业伍经衡,补习名师、遵理学校创办人,市场学系毕业香树辉,投资银行家、资深传媒工作者,经济学系毕业彭玉荣,前东亚银行副行政总裁。庞宝林,东骥基金董事总经理。朱泰和,美国国际集团(AIG)投资总监。林永君,慧科讯业创办人。梁理中,中原财务董事总经理。许夏林,森科集团创作总监兼行政董事。程鼎一,国泰航空营业及市务董事。庄伟茵,中华电力企业发展总裁。张鸿,朗力福集团主席、中国金石矿业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庄志豪,致富证券资产管理联席董事。梁海明,仲良集团主席、行政总裁。涂国彬,永丰金融集团研究部任职主管。Peter Löscher(罗旭德),跨国制药公司默克药厂的主席、西门子公司的执行长、Sulzer公司的执行长文化界黄易,香港玄幻武侠小说家,艺术系毕业尊子,香港政治漫画家,艺术系毕业黄碧云,香港作家,新闻系毕业李敏,香港流行音乐填词人、作家、编剧、电台、电视节目主持人,新闻及传播学系毕业刘细良,香港跨媒体时事评论家,历史系毕业梁文道,香港跨媒体文化人、素有“道长”之称,哲学系毕业邵国华,香港作家、电影编剧,社会学系毕业庄梅岩,香港舞台剧编剧,心理学系毕业陈隽骞,香港钢琴家王贻兴,香港流行作家、电视节目主持人,中文系毕业王迪诗,香港流行作家,新闻系毕业演艺界锺景辉,人称“King Sir”,资深戏剧教育家、演员、导演、电视制作人,英文系毕业许冠文,香港喜剧电影演员先驱、集编、导、演于一身,社会学系毕业黄炳耀,电影编剧,艺术系毕业刘天赐,资深创意文化人、电影、电视编剧、作家,哲学系毕业王晶,电影导演、编剧,文学系毕业洪朝丰,电台节目主持,新闻系毕业潘源良,著名流行音乐填词人、足球评述员,新闻系毕业韩毓霞,无线电视资深体育节目主持人,英文系毕业黄凯芹,著名创作歌手,英文系毕业黄一山,香港演员、编剧,主持人,社会学系毕业黄伟文,著名流行音乐填词人、唱片骑师、专栏作家,社会工作系毕业陈松伶,香港艺人,神学系毕业孙耀威,香港歌手,电脑科学及工程系毕业森美,商业电台唱片骑师、著名节目主持人,新闻及传播学系毕业Edward Chan,香港流行音乐制作人,音乐系毕业詹志文,商业电台节目主持人,工商管理系毕业朱凯婷,香港艺人,市场学系毕业乔星,流行音乐填词人,注册社工,中国语文及文学系毕业陈美诗,香港艺人,工商管理系毕业陈倩扬,香港艺人,日本研究系毕业黄婉曼,now电视节目主持、前天气报告小姐,新闻及传播学系毕业梁雨恩,香港歌手,酒店及旅游管理学系毕业缪浩昌,香港乐队Rubber Band主音歌手,新闻及传播学系毕业罗杏芝,无线电视配音员,体育系毕业余欣沛,前无线电视配音员

南华早报总编辑

《VOGUE服饰与美容》的编辑总监,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及英语语言文学系,并拥有南澳洲大学的MBA学历。在加入《VOGUE》中国版之前,Angelica曾任《ELLE》中国版的编辑总监,《Marie Claire》香港版《玛利嘉儿》的总编辑,香港英文时装杂志《B International》的副出版人,以及香港英文报纸《Hong Kong iMail》的创刊执行主编。在过去的十年里,她为诸多著名的地区性以及国际性的英语出版物撰稿,包括亚洲地区的《南华早报》、《Asiaweek》, 《Asia Times》, 国际性报纸《the Independent》,《the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以及路透社等,并且曾为香港英语电台频道主持一档固定栏目。 我所知道的应该是英文和法文吧,嫁了一个老外,有一个儿子。

香港的申请基本结束了,很感谢帮助过我的人,特此写篇申请总结,希望能给以后申请的筒子们一点帮助。    首先说下我的背景:    211学校的三本,英语专业,雅思5,GPA2,有传媒实习经历(也就1个月),在校职务比较多(这点我在PS里提到,认为记者这个需要交流的行业,我很有优势),有获奖(都是学校内的)。    申请学校: 3所学校4个传媒专业  香港浸会大学 International Journalism 接受的offer  香港中文大学 Global Communicaiton 被拒  New Media AD  香港城市大学 New Media and Communicaiton Under Review      HK传媒MA介绍    HK个人感觉是个学传媒的好地方,弹丸之地聚集了N家新闻传媒单位,氛围很不错,能接触到不少东西。    香港中文大学:有新闻,全球传播,企业传播,广告学,新媒体等MA/MSC,中大给人的感觉就是理论性很强,学术氛围比较浓,适合你读完MA再出去深造或是回到内地,因为毕竟中大的名气在那里,而且中大对MA不是很重视,她的课程安排的和本科生的基本没有区别。可以去看新闻MA的课程设置,和国内新闻本科很相似,而且报读中大你要考虑到一个粤语问题,中大的新闻,企业传播都是用70%-80%用粤语授课,企业传播在给offer时就要求你会粤语(这个专业也是录取内地学生最少的一个)。    香港城市大学:今年他们的传播与新媒体单独成系了,还有一个media culture(应该没有记错),属于创意传媒学院,city u的老师比较牛,尤其在内地,号称三巨头,只知道有个祝建华。    香港浸会大学:这个学校是我最喜欢的,浸会的传理学院是HK最有名的,也是浸会的招牌,有国际新闻(08开始分国际新闻和财经新闻),传播学,传媒管理,MFA。BU的新闻和CUHK相比就是偏向于实践,课程设置优于中大,完全是针对以后工作设计的,他们有一些新闻一线的记者过来讲课,有pulizter workshop,学生有tutor,而且提供实习,因为07年是国际新闻第一届学生,所以不知道就业率怎样,但是他们学生本身还是满看好的,往年comm留港的不少,IJS又是现在BU着力打造的,所以前景应该不错。    香港大学:这所香港综合最高的学校也是有新闻MA,在新闻传媒研究中心下面(不知道名字搞错没),HKU的MJ往年要求很高,雅思7分,内地学生名额在10个左右,但是08年开始突然降低了,雅思5,内地名额30人,不知道是不是想抢生源,而且其学费也是最贵的,12W一年,但是可以申请奖学金,条件是毕业后回内地工作至少3年,不能留港,而且个人感觉MJ的要求是最严格的,要笔试还要面试,消息出的比较晚,不过今年貌似还算满早的,马上开始面试了,HKU的学生是国际化,很多都是有着多年记者经验的,从这个program出来的学生不会差!但是你要得能进去。    下面是摘自网上介绍BU IJS课程的文章,看完之后肯定会被诱惑的。    亲身体验:香港浸会大学国际新闻硕士课程(MA)    来到浸会这个专业已经半年多了,又到了新一年申请的时候,写写我的感受给大家做个参考吧。    浸会的新闻在香港排名是第一的,国际新闻硕士(MAIJS)在我们这一届是第一次招生,所以系里对我们的投入很大。基本上所有的课程都是用英文教授的,老师多是在美联社、法新社等工作数年并有教学经验的记者或是传媒界的强人。具体来说吧:    课程设置:    上个学期大家普遍修了5-6门,因此我们的功课是最忙的。修读的功课主要包括:高级英语(这是不计学分的,专门为了提高大家的英语能力);比较与国际新闻;新闻采写(教大家怎么样写英文报道);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国际新闻翻译;国际时事案例比较分析。而这个学期还有财经报道、研究方法、国际新闻写作实验课、冲突报道等。    之所以说修5,6门课已经是最忙了,是因为这些课门门都是实打实必须好好学才能过关的,和内地文科考前抱佛脚背一背的模式很不同。例如国际时事案例比较分析这门课,是凤凰卫视著名记者闾丘露薇教的,我们4-6个人被分成一个小组,每周都要针对自己领域(国际政治、环境、经济等等)挑出一个新闻话题,然后比较国内外报纸或通讯社的报道,分析出异同并给出自己的报道建议,总结为一个2000字的报告上传,并在每周的课上做presentation。如此训练下来,很多同学都养成了批评和比较式的思维,懂得了客观报道是怎么一回事。以前大家都不怎么看英文报纸的,但是现在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南华早报经常被挂在了嘴边。    所有的课程,几乎都有平时的小组project,平时个人作业,课堂表现以及期末考试组成,平时与期末考各占近一半的比例,因此经常可以在图书馆各楼层看到我们班的同学,别的专业的同学也总说:你们好忙啊。    是啊,但是也很愉快的过来了,想想还是很值得的。哦对了,系里有奖学金评的,上学期就有不少同学获得了奖学金(15%左右)。    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工作坊:    去年10月15-22日,新闻系主办了第一届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工作坊,请来了6位获奖者做学术交流。这也是香港第一次邀请这么多普利策奖得主来访问,我们专业的同学负责做学生志愿者,能够近距离的提问,交流甚至是在一个餐桌上吃饭,大家都非常兴奋。这个项目是要一直做下去的,以后每年都会请不同的得奖者过来做报告,交流心得。    传媒沙龙:    大概每两周一次,我们上个学期一共参加了7次传媒沙龙,来演讲的包括英国驻香港总领事,南华早报总编辑,联合国个人500强、环保战士Mei Ng,印度总领事等等。演讲之后我们可以自由发问,而且好几次还要在听完演讲后写出一篇英文报道来,算是模拟锻炼记者功夫的好机会了。    Tutor(导师)制    大概4个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有两个tutor,都是新闻资深业内人士,每两周和我们见面聊天一次。上学期我的两个tutor一个是在美联社工作过10多年记者,现在教新闻采写; 一个是BBC的freelancer。交谈很随意,你可以问他们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也可以和他们聊聊时事,对报道的看法等等。而地点就更随意了,多数时候是tutor找到一个安静的可以喝咖啡的地方,请你吃点东西喝点饮料,大家就像朋友一样聊天。BBC的tutor还曾经两次带我们去FCC(香港外国记者会),是一个外国记者聚集的俱乐部,我们还听了一次关于缅甸问题的小沙龙呢。    而我的同学们的tutor还有更有意思的,比如带他们去采访陈方安生,曾荫权或是去电视台录节目。tutor大多都是在第一线工作的记者,有时候看看他们的状态,觉得自己离这一行的生活很近很近。    Study trip:    在香港有很多的出国交流机会,浸会的新闻系不同专业也有不同的选择,但是只要你感兴趣,也可以报其他专业的交流项目。我们专业这次有人去了台湾,柬埔寨,而我们大队人马,1月中旬,刚刚去了布拉格,呵呵,好梦幻的地方。这是很多人第一次出国呢。    这次去布拉格是参加一个外国记者培训项目,在短短的8天时间里,我们要上一些培训课,然后3人一组完成一个采访选题并写出英文报道在媒体上刊登。这些对于身在异乡的我们是极具挑战的,不过大家基本上还是出色的完成了。呵呵,而且是学,玩,工作都没耽误!照了好多好看的照片,现在想想,都像一场梦,布拉格唉!    申请 STEP BY STEP    STEP1首先是了解学校,各个专业的方向,课程设置,入学要求等,这些在网上都可以找到,自己可以对比下,最好可以问到在读的学生,因为他们给出的都是一手资料,而且可以让你对这个program有最直观的了解~自己要学会baidu,或是google,多翻翻精华帖,会对自己有很大帮助,不要一上来就问那些只要用心找下就可以了解的问题,别人回答会很郁闷的。一个连最基本的信息搜集能力都没有的人,去了香港也读不好书。每年的招生要求都在10-12月公布,自己可以关注下,一般情况下和上一年是不会有什么变动的,不过今年BU,HKU的雅思都有了浮动。还有可以时刻和小米保持联系,不过这在申请后期用的比较多。    STEP2 材料准备期,材料在10月就可以开始弄了,主要有PS,推荐信,成绩单,在读证明

湖南日报总编辑和社长谁厉害

当然是社长大了。总编顾名思义就是总的编辑,主要负责编辑这边块的,是这一部门的领导,只不过出版社的编辑这块是其主营业务,所以总编权力够大;而社长则是出版社的总负责人,包括财务、人事、对外联络等等的行政工作。

还是总编辑大,一般社长都兼任总编。正职。社长快退休时,选一个总编辑做为以后的接班人。而常务副社长再厉害也是副职。如:山西日报社,是直属于山西省委宣传部的省级党报,内部则有两个正厅级岗位,社长,正厅级,总编辑,正厅级。而副社长、副总编辑、纪检书记则都是副厅级。

社长大。一社之长啊。

社长和总编最牛

  • 索引序列
  • 南华早报编辑厉害吗
  • 编辑部主任厉害吗
  • 南华早报编辑
  • 南华早报总编辑
  • 湖南日报总编辑和社长谁厉害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