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麻醉文献综述投稿

麻醉文献综述投稿

发布时间:

麻醉文献综述投稿

一般杂志如果是三审制就有初审、复审和终审三次审核,一次次筛选。二审制度的话就初审和终审,有时候有的杂志把复审当做终审。初审就是初步的一个筛选,不代表最终过稿。终审通过则代表最终过稿将会采用。

1 登录网站进行网络在线投稿。第一次使用投稿系统进行投稿的作者,必须先注册,才能投稿。投稿前请认真阅读作者投稿须知,填写相关信息,务必保证填写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如期间有变更,请及时通知编辑部予以更改。2 来稿须附单位介绍信。推荐信应注明对稿件的审评意见以及无一稿两投或多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等。请在稿后附主要作者的详细通信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及Email。作者可登录投稿系统查询稿件动态,凡来稿在该刊网站上成功投稿4个月后,若稿件仍在审理过程中者,作者如欲改投他刊,请及时与该刊联系,切勿一稿两投或多投。3 稿件文责自负,欢迎向该刊推荐优秀审稿人。该刊对稿件有文字删改权,凡涉及文章原意的修改,将提请作者斟酌。4 经审理决定刊登的稿件,全部作者依次亲笔签署《论文著作权转让协议书》,该论文的专有使用权即归中华医学会所有。中华医学会有权以电子期刊、光盘版等其他方式出版已刊登的论文,未经中华医学会同意,该论文的任何部分不得转载他处。

医学SCI论文的正确写作步骤一、 收集整理资料 资料要真实,资料的获取一定是作者亲自调查或进行实验所取得的第一手材料。而绝非虚构、伪造或“想当然”。论文中所有数据都要忠实于事实材料,必须经过反复验证,要有据可查,不能主观臆断、弄虚作假。所有数据都必须选择恰当的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用绝对数,率,百分比,OR值,标准误,可信限等,统计用条图,圆图,线图,分析用χ2检验;等级数据可用秩和,Ridit分析,统计用条图,圆图,分析用秩和检验,Ridit分析;计量数据用均数,中位数,标准差,标准误,百分位数,参考值,统计用直方图,分析用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等;反应时间用年复发率,年生存率,中位生存时间等,统计用生存率曲线,生存率阶梯图,危险率图等,分析用专门的统计方法,即生存分析(survival analysis)。 二、 编写提纲 编写提纲是把医学论文结构、构思固定下来,它是完善构思,使构思条理化,周密化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当然你也可以打好腹稿。编写提纲的好处是你能确定你研究成果总的轮廓、逻辑顺序,可以让你清晰明了你所研究课题,不会造成论文混乱,甚或重复。文章结构应该清晰明了,对于大的主题,应该按各期刊要求加以划分小标题来层层说明。如果没有小标题,读者读起来很吃力,显的杂乱无章,这样的文章读者是不喜欢的。 三、 撰写成稿 初稿应一气呵成,而不要不时的回头去看前面写的是否满意。初学写论文的读者很容易不停的去往上看,是否字写错了,段落是否连贯等等。记住,这只是初稿,以后还要修改的,不时的回头看,会影响自己的思路。初稿完成后,仔细的从头读到尾。看有没有错别字,语法是否有问题。论文写好后还应反复修改,将可有可无的字、句,不必要的数据,甚至图表删除。注意有无文字与表或图的内容重复。最重要的就是是否说清楚了你研究的问题,拿起你写下的主题,看看是否跑题了。对于段落,要注意段落的构成是否单一,完整,段与段之间的衔接是否连贯,紧凑;对于句子,每个句子是否正确的表达了文章内容;对于用词看是否贴切,是否符合习惯用语;修改文章一定要看看文章是否合乎逻辑,合乎多数读者参考:查尔斯沃思论文润色贴士

麻醉文献综述

创伤性颅脑损伤发生率近年来逐渐上升,死残率居高不下。是神经外科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尤其术后并发症〔1〕的发生,对疾病的诊治带来一定的困难。若能及时防治,采取针对有效的预防及护理,可降低病死率,减少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有助于早日康复。 1 肺部感染 颅脑损伤病人肺部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除给予抗生素来预防应侧卧位或平卧位,头侧向一侧或保持在头颈部稍后仰的位置。保持呼吸道通畅,掌握吸痰指征,及时有效的吸痰。每2h翻身叩背,改善肺泡通气量。舌后坠严重患者应使颈部抬高,必要时置口咽通气。每日口腔护理2次,雾化吸入,促进痰液稀释,若有频繁呕吐者,应行胃肠减压,防止误吸及胃液的反流。如果痰多不易吸出,应早期气管切开,病人应单人房间,严格消毒隔离。病室保持一定温度和湿度。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杜绝一管多用,并观察痰液性质、颜色、量、有无臭味等,定期做痰培养。气道内持续滴入湿化药液〔2〕,增加雾化次数。保持切口周围清洁干燥,及时更换局部敷料,防止交叉感染。 2 颅内感染 颅脑损伤病人术后出现高热时〔3〕,要分析原因。一般急性期可达到38℃~42℃,经过5~7天逐渐下降。如体温持续不退,或下降后又上升,可考虑伤口及颅内感染。护理中应严密观察热型及持续时间,及时通知医生,给予物理降温,头部枕冰袋或冰帽,腋下夹冰块,温水擦浴,同时可使用退热药物,必要时用冰毯降温。协助医生进行腰椎穿刺,标本及时送检。 3 体液平衡失调及高血糖症 颅脑损伤及其处理过程中,由于脑损伤的影响,使机体的正常生理平衡和代谢发生障碍,病人常发生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在护理中,严密监测尿量,合理调整输液速度,准确记录24h出入量。观察有无尿崩症现象,每日监测尿钠、尿密度及电解质。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补充输液量及鼻饲量,以保证出入量及电解质的平衡。另外,由于创伤的打击,体液和营养的失衡,麻醉对代谢的影响,使肾上腺素水平增高,代谢加快,导致血糖增高〔4〕。在密切监测血糖、尿糖的同时,要正确使用胰岛素的剂量。静脉用药注意血管的保护及输液时要掌握滴入浓度及速度。药液启瓶后应放于3℃~8℃的冰箱内,可存放60天安全使用。并掌握正确测量血糖的方法,对高血糖、低血糖的反应有一定的了解,做到早发现、及时处理。 4 消化道出血 重型颅脑损伤,特别是丘脑下部损伤的病人,可并发神经原性应激性胃肠道出血。应激性溃疡一旦发生,有较高的病死率。出血之前多数病人有呼吸异常、缺氧、呃逆等症状。护理中应观察上述情况外,密切观察病人的大便及呕吐物,昏迷吞咽困难者应24~48h后给予鼻饲。鼻饲量掌握从少到多,少量多次的原则,注入鼻饲温度适宜,同时给予预防性药物。如出现出血情况,可暂禁食,抽出胃内溶液,行胃肠减压,每4~6h冰盐水洗胃,同时注入云南白药、凝血酶等止血药物,密切观察血压及脉搏的变化,观察有无面色苍白、冷汗,烦躁不安等失血性休克的表现。 5 脑脊液漏 脑脊液漏是脑蛛网膜和硬膜处有破损,以致脑脊液可经此破损处漏至硬脑膜外,出现脑脊液漏现象,一般颅骨骨折最常见。主要症状从鼻腔、耳道及伤口流出澄清无色的液体。术后应经常观察伤口及耳道、鼻腔部位。如有脑脊液漏者可采取头高卧位,头部垫一次性无菌巾,以保持清洁,及时更换外表敷料,鼻腔及耳道漏液者禁止填塞,以防逆行感染。清醒者避免擤鼻、咳嗽和用力,大便干燥者用缓泻剂。脑脊液漏多于数日内愈合,若超过一个月以上仍不愈合应考虑修补术。 6 癫痫 外伤性癫痫是颅脑损伤常见并发症之一,是继发于脑损害引起的癫痫性发作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早期发作多出现伤后一周内,晚期可3个月后。癫痫的频繁发作,可致脑缺氧而加重脑损害,使伤情恶化。发作时应注意防止误吸及窒息,专人守护,将病人头偏向一侧,病人上下臼齿间放置牙垫或用纱布包裹的压舌板垫,预防舌咬伤及舌后坠,并立即清除口内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床旁应有床档、安全腰带等保护装置,防止坠床和碰撞伤。按时服用抗癫痫药物,发作停止后密切观察病人呼吸、心率、血压、用药后反应等,准确记录发作的类型与频度,用药种类与剂量都要详细记录。 7 褥疮 褥疮是急性期最容易出现的并发症。预防的要求应勤翻身,采取单人分位三步翻身法〔5〕。避免皮肤连续受压过长。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床单平整,大小便浸湿后随时更换。使用气垫褥或海绵垫,受压及骨隆突处,使用气圈或用50%红花酒精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另外可静脉或胃肠给予高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避免褥疮的发生。 8 尿路感染 留置尿管期间,应严格无菌操作,每天需更换集尿袋,尿道口用05%碘伏棉球消毒2次/d,膀胱冲洗,保持引流通畅,防止逆流。每周留中段尿监测有无感染,一般术后3天开始行膀胱夹闭训练,以便及早拔除尿管,自行排尿,减少感染机会。 9 讨论 颅脑损伤术后要严格观察伤情演变以外,积极防治并发症更为重要,在过渡期,经过血肿清除减压术与脱水疗法等治疗,脑部伤情初步趋向稳定,而并发症上升为主要矛盾。护理中对有可能发生的并发症采取针对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使并发症得到控制,周身情况好转,脑部伤也才能顺利恢复,达到有效治疗目的,并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降低了死亡率与致残率。颅脑损伤并发症及后遗症的防治(一)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颅底骨折或异物直接损伤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及其分支,动脉血由破口直接注入海绵窦内所致。典型症状:①搏动性突眼;② 颅内杂音,压迫颈动脉杂音减弱或消失;③眼球运动障碍;④球结合膜水肿、充血。治疗:目前采用可脱离性球囊导管栓塞瘘口,保持颈内动脉通畅的治疗为最佳方法。也可采用肌片“放风筝”法,弹簧栓塞法等以达到栓塞瘘口,保持颈内动脉通畅的目的。 (二)外伤性动脉性鼻出血:颅底骨折伤及颈内动脉、蝶腭动脉或筛动脉可引起难以制止的动脉性鼻出血。(1)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破裂引起的鼻出血表现为头部伤,一眼或双眼失明和严重鼻衄。紧急处理:鼻腔填塞止血,对有休克者给予输血,输液补充血容量。严重者需行手术治疗:可用颈动脉结扎术或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孤立术或蝶窦填塞术。(2)蝶腭动脉或筛动脉损伤引起的鼻出血。亦可行蝶腭动脉或颈动脉结扎术。术前均需根据临床表现和颈动脉造影明确病变部位才能正确有效的处理。 (三)脑膨出:一般可分早期脑膨出和晚期脑膨出。①早期脑膨出(一周内),多系广泛脑挫裂伤,急性脑水肿,颅内血肿或早期并发颅内感染等因素引起。经对症治疗,解除颅内压增高后,膨出的脑组织可回复颅腔内,脑功能不致明显损害,可称为良性脑膨出;②晚期脑膨出(一周以上)。多因初期清创不彻底,颅内骨片异物存留,引起脑部感染,脑脓肿,或亚急性,慢性血肿等,使颅内压增高所致。膨出的脑组织如发生嵌顿、感染、坏死,亦可影响邻近的未膨出的脑组织发生血液循环障碍,形成恶性脑膨出或顽固性脑膨出。处理时应将脑膨出部以绵圈围好,妥加保护并用脱水及抗菌素治疗,因血肿或脓肿所致应予清除。 (四)脑脓肿:是脑穿透伤常见并发症和后期死亡原因之一。清创不彻底者,脓肿的发生率约为10~15%,所以早期彻底清创是预防脓肿发生的关键措施。处理:应及时手术治疗,早期脓肿应将伤道扩大引流,清除异物。重要功能区的脓肿先行穿刺抽脓。晚期脓肿可连同异物及窦道一并切除。 (五)外伤性癫痫:多见于颅脑穿透伤后,任何时期均可发生,但以伤后3~6月发病率最高。早期发作与脑挫伤,脑水肿,血肿及凹陷骨折有关。晚期发作多因脑脓肿,脑疤痕和脑萎缩等引起。临床以局限性发作为主,亦可呈大发作。一般以内科治疗为主,可选用苯巴比妥、苯妥英钠、米苏林、朴癫酮等。亦可针对病因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 (六)颅骨骨髓炎 常由颅骨开放骨折,清创不及时或不彻底所致。早期局部红肿热痛并有脓性分泌物。晚期形成慢性窦道,硬膜外炎性肉芽组织或脓肿,X线片示有死骨或骨缺损边缘有破坏。处理:急性期应用抗菌素使感染得到控制和限局。晚期应切除窦道,摘除死骨,清除硬膜外肉芽组织和脓液。 (七)颅骨缺损:开放性颅脑伤清创术或闭合性颅脑损伤去骨办减压术后,可遗留颅骨缺损。直径3cm以上,临床有头晕、头痛,有时还引起恶心、呕吐与癫痫。且患者有怕碰伤等不安全感。位于额部影响面容等均须修补。一般伤口愈合后3个月即可修补,感染过的伤口须延至伤后半年以上。凡近期有感染,清创不彻底,或颅内压仍高而有脑膨出者均暂不宜修补。 (八)颅脑伤后综合征:颅脑伤后,不少病人可留有某些神经方面或精神方面障碍的表现,统称为颅脑损伤综合征。又称之为脑外伤后遗症、脑震荡后遗症、脑外伤神经官能症,病名不一,说明对此症尚缺乏统一认识和诊断标准。其发病机理可能系在脑的轻度器质性损伤和病理改变(脑点片状出血,脑水肿,脑小软化灶和轻度脑萎缩)的基础上,附加病人思想和精神因素所致。病人主诉经常有头昏,头痛,恶心,厌食,疲劳,易激动,耳鸣,多汗,心悸,记忆力减退,精神萎糜,失眠,性功能减退,月经失调等。症状时轻时重,与精神情绪状态有一定关系,病人主诉常多于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有时虽查出一些轻微征象,也难以定位。其中一些伤员可能脑电图轻度或中度异常,CT脑扫描可有轻度脑萎缩等。处理:预防和治疗同等重要。伤后急性期伤员安静卧床休息,勿过多思考问题,暂停阅读长篇读物等。急性期过后,可让伤员早期活动。对存在的临床症状给予适当的镇静和镇痛剂,关心体贴伤员痛苦,以解除伤员思想上对所谓“后遗症”为不能治愈的紧张和忧虑,适当的进行一些体疗,气功,太极拳等,配合中医活血化瘀药物的治疗,症状有了进步就鼓励伤员逐渐转入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技术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一种载体,或理解为固化在一定物质载体上的知识。现在通常理解为图书、期刊等各种出版物的总和。文献是记录、积累、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是人类社会活动中获取情报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也是交流传播情报的最基本手段。正因为如此,人们把文献称为情报工作的物质基础。在国内国外,都常常可以看到有人把“文献”与“情报”,“文献学”与“情报学”等同起来,虽然这种等同未必适宜,但却反映了文献在情报活动和科学中的极为重要的地位。 区分文献类型或形式有多种方法,其中最主要的是根据载体把其分为印刷型、缩微型、机读型和声像型。(1)印刷型:是文献的最基本方式,包括铅印、油印、胶印、石印等各种资料。优点查可直接、方便地阅读。(2)缩微型:是以感光材料为载体的文献,又可分为缩微胶卷和缩微平片,优点是体积小、便于保存、转移和传递。但阅读时须用阅读器。(3)计算机阅读型:是一种最新形式的载体。它主要通过编码和程序设计,把文献变成符号和机器语言,输入计算机,存储在磁带或磁盘上,阅读时,再由计算机输出,它能存储大量情报,可按任何形式组织这些情报,并能以极快的速度从中取出所需的情报。近年来出现的电子图书即属于这种类型。(4)声像型:又称直感型或视听型,是以声音和图像形式记录在载体上的文献,如唱片、录音带、录像带、科技电影、幻灯片等。 文献在科学和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表现在:(1)是科学研究和技术研究结果的最终表现形式;(2)是在空间、时间上传播情报的最佳手段;(3)是确认研究人员对某一发现或发明的优先权的基本手段;(4)是衡量研究人员创造性劳动效率的重要指标;(5)是研究人员自我表现和确认自己在科学中的地位的手段,因而是促进研究人员进行研究活动的重要激励因素;(6)是人类知识宝库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根据文献内容、性质和加工情况可将文献区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一次文献指以作者本人的研究成果为依据而创作的原始文献,如期刊论文、研究报告、专利说明书、会议论文等。二次文献是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后产生的一类方面,如书目、题录、简介、文摘等检索工具。三次文献是在一、二次文献的基础上,经过综合分析而编写出来的文献,人们常把这类文献称为“情报研究”的成果,如综述、专题述评、学科年度总结、进展报告、数据手册等。与此类似,也有把情报区分成一次情报、二次情报、三次情报的。 构成文献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知识、载体和记录 文献综述有两种,一种是“大综述”,就一个领域的文献的总结,经常会发在专门发Review的杂志上,或者是在Handbook里。写这种综述文章的人有许多是权威人物,但也有一些是助教授级别的人写的,但作者一般都是在这个题目上做了相当贡献的人。“大综述”中还有一种“超大综述”(这些提法都是我为了论述方便杜撰的)以前在Bhagawati时代,Bhagwati、Max Corden等人做过一些整个国际贸易理论领域的综述,但这些年我没有见到有谁做类似的东西,现在一般综述都是就作者擅长的一个方面写的,然后集在手册里。另外一些研究生教材,特别是Feenstra的那本,写法很像综述。   另一种是“小综述”,就是论文第一部分Introduction部分的综述。这个综述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向其他人介绍前沿,而是为了推出自己的论述和模型,是以述带论,核心功能是定义“Gap",就是说明现有的研究状况如何,缺在哪里,我准备做的贡献是什么。所以,这种综述并不强求非常全面细致,不是“掉书袋”,而应该侧重介绍与自己的研究直接相关的文献。   对于”大综述“,我觉得我们在没有一点原创性的研究以前最好不要写。没有见过几棵树,谈不上去见森林。我现在有了一点点研究体会之后感觉,一个题目,你没有扎进去之前,许多体会感受都是虚的。以前国内文献搜集有困难,早期出来的一些前沿介绍当然就很有意义。现在你如果真正做研究,文献检索不应该成为很大的困难。所以做二道贩子,将人家研究的东西半懂不懂地编译一下,在真正做研究的人中间也不会有什么市场。至少我自己,我也建议大家,不去看没有原创贡献的作者写的综述文章。即使是原创文章的前沿综述,也有一些问题。前一段时间一个老师给我一些城市经济学的综述,是这个领域的很活跃的一些作者要出的手册,当时这个老师给我的时候,指着其中一章说:This strand is dying。都是最活跃的作者写的在还没有出版的手册上的文献综述,有的就已经要过时了。所以,赶风头永远是赶不上的。   对于“小综述”,这是人人都可以写,而且应该写的。如果你心中有了题目,就应该围绕这个题目去尽量搜集最新的文献,这个风头是绝对应该赶的。我个人看法是不要强求自己去理解整个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脉络,具体题目深入下去,对整个国贸理论有时候有具体而微的全息功效,你自己有时候也会产生有一些格物致知的感受。但是,真正要去理解什么脉络,恐怕不是一下子的工夫。当然,我这里所说的前沿、深入,都是相对而言的,每个人不同的学习阶段,不同的条件和功底,会有不同的成果和收获,只要尽责做了,就是好的。

麻醉科规章制度一、麻醉记录单管理制度1、麻醉记录单是手术治疗病人的医疗档案,也是进行教学、科研工作的珍贵资料。因此,要求麻醉医师必须认真填写。2、麻醉医师应认真、如实把麻醉记录单各项填写完整清楚,要字迹清楚。3、麻醉记录单专人负责管理,每月按日期整理一次。每年做出统计,统一管理。二、麻醉前疑难病例讨论及会诊制度1、对于疑难病例或具有教学意义的病例、少见病例,在科主任的主持下进行手术前讨论,对术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出相应措施。2、回顾性总结手术麻醉病例和重危病人的抢救过程及经验教训。3、院外会诊由副主任医师以上或高年资主治医师担任,院内会诊由主治医师以上担任。4、因病情或术前准备不足需停止麻醉应经主治医师以上会诊同意。5、会诊病例和疑难病例讨论记录在专用本上。三、麻醉术后管理制度1、手术结束后,麻醉医师要把麻醉记录单各项认真、如实填写清楚,等患者神志恢复,生命体征平稳后。必须由本院麻醉医师、本院手术医师共同将患者护送至病房,并向病房医师交代有关注意事项。2、术后72小时内麻醉医师必须对患者进行随访并在病程记录上做记录。检查有无麻醉并发症,并作相应处理。严重并发症须及时向上级汇报。如遇与麻醉有关的问题应及时作出相应处理。 3、对安置有镇痛装置的患者,麻醉医师必须每天检查患者直至镇痛装置拆除,并把每次检查情况记录。4、手术结束后,麻醉医师必须及时清理麻醉器械、设备,妥善收拾保管。5、麻醉后随访结果必须详细记录在病程记录上。包括:患者术后病情,是否有与麻醉及麻醉操作有关的并发症。6、麻醉后未将患者护送至病房,未向病房医师交班,导致患者发生意外的,由当事人负责并按有关规定处理。7、麻醉后未及时随访,未书写随访结果,书写不符合规定要求的记录,由当事人负责并按有关规定处理。四、麻醉药品管理制度1、专人负责管理,定期检查、领取。2、毒麻药品除有专人保管外,麻醉医师凭毒麻药处方领取。3、急救药品定点放置,并有明显标志,以利抢救急需。4、麻醉中特殊用药,需经负责麻醉的主治医师同意后才可应用。5、麻醉药品(毒麻药)不得外借,特殊需要时需经科主任批准并按时如数还清。 五、麻醉机和仪器管理制度1、麻醉前应认真检查所用的麻醉用具和仪器。2、麻醉后应关闭各种开关,取下各种衔接管,消毒螺纹管,呼吸囊等。3、麻醉机、监护仪等贵重仪器由专人管理,定期检查及维护,发现遗失或损坏立即报修,保证麻醉设备的完好率。4、喉镜等麻醉器械专人管理,经常检修,以备随时应用。六、消毒制度1、麻醉器械:螺纹管,呼吸气囊、舌钳等每次用完后浸泡、清洗、消毒或熏蒸,以防交叉感染。2、浸泡酒精等溶液的容器定期更换。3、放置麻醉器械盘及盖单一人一用一消毒。4、一次性消耗材料用后,由使用者浸泡、毁形。七、交接班制度1、主班医师与夜班医师交接日间麻醉工作及尚未结束的急诊手术。2、交接抢救箱、麻醉器具及毒麻药品使用的情况。3、主班负责日间急诊手术病人的麻醉工作和科内院内抢救工作。4、主班或护士负责请领补充当日使用的药品。八、麻醉恢复室工作制度1、麻醉恢复室是密切观察麻醉病人苏醒的场所,对手术、麻醉后危重病人进行监测治疗,及时观察病情变化,提高手术麻醉后病人的安全性。手术后由于麻醉药、肌松药和神经阻滞作用尚未消失,常易发生呕吐、误吸、缺氧、高碳酸血症、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常导致心血管功能与呼吸功能紊乱。因此,在麻醉恢复室内应进行密切的监测和治疗,并及时记录。2、恢复室病人常规监测一般项目包括:血压、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图、血常规、尿量、补液量及速度和引流量等。3、恢复室应给予病人充分镇静、镇痛以减轻各种并发症。4、病人离开恢复室应符合下列标准:①全麻者需完全清醒,能正确回答问题,呼吸道通畅,循环功能稳定,血氧饱和度下降不超过术前3~5%。②椎管内麻醉病人通气量满意,一般状况稳定。5、恢复室在麻醉科领导下,由麻醉科医师主持日常工作,其职责范围同麻醉科三级医师负责制。九、疼痛治疗制度1、疼痛门诊除遵守门诊部的一切规章制度外,强调病历的书写要规范化,保管及随访要常规化。2、病人治疗前应明确诊断,必要时请有关科室会诊。3、疑难病例应请上级医师或请有关科室会诊、研究治疗方案。4、治疗后患者要观察15—30分钟方可离开。5、备好急救药品及器械。6、应由主治医师以上医师出疼痛门诊。7、术后疼痛治疗的病人要及时下医嘱,交代护士观察病情,每天至少一次巡视病人,调整用药剂量及速度。十、人才培养制度1、科主任负责全科各级医师的培养工作,须有计划、明确任务,并有一定的检查考核制度。2、住院医师应到循环及呼吸内科等科室轮转学习半年至一年。每年写1篇论文或译文。3、主治医师除临床工作外,应在科主任指导下承担临床科研项目,每年写1-2篇论文或文献综述。4、争取和创造条件对各级医师分批选送学习外文和进修。5、由科主任或高年资主治医师负责教学工作,担任医学生的授课任务,按统一教学大纲备课。在主治医师指导下,由高年资住院医师指导医学生见习和实习工作。6、招收进修医师,以临床实践为主,兼学理论。十一、业务学习和科研制度1、由科主任或一名高年资医师负责科内业务学习,内容有:交流临床麻醉经验、重要病例讨论、读书报告、文献综述、麻醉新药和新技术介绍,科研课题报告会等。2、病例讨论主要是讨论疑难病例或并发症病例。手术后24小时内死亡病例,应在一周内进行全科讨论,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提高麻醉水平。3、科研计划由科主任同有关人员制订,开始前应在本科内做开题报告。4、科研成果应在科内报告并存入科研档案。

麻醉学文献综述

hbbbbbbbbbbbbbbbb

首先,你要知道,压根没有“麻醉师”这样一种职业!从事麻醉工作的是“麻醉医生”,而不是技师,而麻醉医生,根本就是临床医生,因为麻醉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亚专科,跟内科外科病理科影像科是一样的。也就是说,从事麻醉工作的,是需要有临床执业医师资格的临床医生。麻醉医生跟其他科的医生一样,需要接受正规的本科或者专科临床医学或者临床麻醉学专业教育,毕业后考取执业医师或者助理执业医师资格,并在医院注册为麻醉专业后,才可以开展临床麻醉工作。所以,想成为一名麻醉医生,首先要考取医学院校的临床医学专业或者专门的麻醉专业,毕业后获得对应的学位,然后考执业医师或者助理(后者只能在县以下级别的医疗单位工作)。这跟成为其他专业的医生没有任何区别。

医学高级职称报考信息介绍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组织实施委托省医学学术交流管理中心承担考试的有关具体工作。各地负责当地考试的组织、管理和实施工作,有关的具体工作另行通知。 评审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考试,改用人机对话的方式是职称工作的一项重大改革。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认真细致地做好有关工作,确保考试工作的顺利完成。在工作中遇到的情况和问题,请及时与当地卫生厅人事处联系。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报名时间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报名时间由各地卫生部门安排的,全国不统一时间。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报名条件(一)正高申报条件1、2004年7月底以前取得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后,2004年底以前受聘副高职务(满5年)。2、大学普通班毕业后,2002年底以前受聘副高职务(满7年)。 (二)副高申报条件1、获得博士学位后,2007年底以前受聘中级技术职务(满2年);2、2004年7月底前取得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后,2004年底以前受聘中级职务(满5年);3、大学普通班毕业后,2004年底以前受聘中级职务(满5年);4、大学专科毕业后,2009年7月底以前取得本科以上学历(专业一致或相近专业),2002年底以前受聘中级职务(满7年);5、1970年底以前大专毕业,2004年底以前受聘中级职务(满5年)。6、1984年底以前大专毕业,2002年底以前受聘中级职务(满7年)。7、1984年7月底以前护理专业中专毕业,从事临床护理工作25年以上,2009年7月底以前取得护理专业的专科以上学历,2004年底以前受聘中级职务(5年以上),可申报副主任护师任职资格。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业设置考试共设96个专业,申报对象必须按申报评审的专业参加考试,并具备相应的执业医师、执业护士资格。 申报社区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临床、中医类人员,应分别参加全科医学、全科医学(中医类)专业的考试,其他人员可选择相应专业参加考试。申报综合组评审的人员,先参加本专业的考试,同时须加试卫生管理知识。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业一览表序号 考 试 专 业 参考资料下载 要求具备执业资格 备 注1 全科医学 副高级 临床 正高级 2 内科学 副高级 临床 正高级 3 心血管内科学 副高级 临床 正高级 4 呼吸内科学 副高级 临床 正高级 5 消化内科学 副高级 临床 正高级 6 肾内科学 副高级 临床 正高级 7 神经内科学 副高级 临床 正高级 8 内分泌学 副高级 临床 正高级 9 血液病学 副高级 临床 正高级 10 传染病学 副高级 临床 正高级 11 急诊医学 副高级 临床 正高级 12 普通外科学 副高级 临床 正高级 13 骨外科学 副高级 临床 正高级 14 胸心外科学 副高级 临床 正高级 15 神经外科学 副高级 临床 正高级 16 泌尿外科学 副高级 临床 正高级 17 小儿外科学 副高级 临床 正高级 18 烧伤外科学 副高级 临床 正高级 19 整形外科学 副高级 临床 正高级 20 康复医学 副高级 临床 正高级 21 妇产科学 副高级 临床 正高级 22 计划生育 正高级 临床 限评审正高 23 儿科学 副高级 临床 正高级 24 眼科学 副高级 临床 正高级 25 耳鼻咽喉科学 副高级 临床 正高级 26 皮肤与性病学 副高级 临床 正高级 27 精神病学 副高级 临床 正高级 28 肿瘤内科学 副高级 临床 正高级 29 肿瘤外科学 副高级 临床 正高级 30 肿瘤放射治疗学 副高级 临床 正高级 31 放射医学 副高级 临床 正高级 32 超声医学 副高级 临床 正高级 33 核医学 副高级 正高级 临床 34 麻醉学 副高级 临床 正高级 35 病理学 副高级 临床 正高级 36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基础检验 副高级 临床 正高级 37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化学 副高级 临床 正高级 38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免疫 副高级 临床 正高级 39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血液 副高级 临床 正高级 40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微生物 副高级 临床 正高级 41 口腔医学 副高级 口腔 正高级 42 口腔内科学 副高级 口腔 正高级 43 口腔颌面外科学 副高级 口腔 正高级 44 口腔修复学 副高级 口腔 正高级 45 口腔正畸学 副高级 口腔 正高级 46 职业卫生 副高级 公卫 正高级 47 环境卫生 副高级 公卫 正高级 48 营养与食品卫生 副高级 公卫 正高级 49 学校卫生与儿少卫生 副高级 公卫 正高级 50 放射卫生 副高级 公卫 正高级 51 传染性疾病控制 副高级 公卫 正高级 52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 副高级 公卫 正高级 53 地方病控制 副高级 公卫 正高级 54 寄生虫病控制 副高级 公卫 正高级 55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副高级 公卫 正高级 56 卫生毒理 副高级 公卫 正高级 57 妇女保健 副高级 临床、公卫 正高级 58 儿童保健 副高级 临床、公卫 正高级 59 护理学 副高级 护士 正高级 60 内科护理 副高级 护士 正高级 61 外科护理 副高级 护士 正高级 62 妇产科护理 副高级 护士 正高级 63 儿科护理 副高级 护士 正高级 64 医院药学 副高级 正高级 65 药物分析 正高级 限评审正高 66 临床营养 副高级 正高级 67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基础检验技术 副高级 正高级 68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化学技术 副高级 正高级 69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免疫技术 副高级 正高级 70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血液技术 副高级 正高级 71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微生物技术 副高级 正高级 72 心电图技术 副高级 限评审副高 73 脑电图技术 副高级 限评审副高 74 病理学技术 副高级 正高级 75 放射医学技术 副高级 正高级 76 超声医学技术 副高级 正高级 77 核医学技术 副高级 正高级 78 康复医学技术 副高级 正高级 79 口腔医学技术 副高级 正高级 80 理化检验技术 副高级 正高级 81 微生物检验技术 副高级 正高级 82 全科医学(中医类) 副高级 中医 正高级 83 中医内科学 副高级 中医 正高级 84 中医妇科学 副高级 中医 正高级 85 中医儿科学 副高级 中医 正高级 86 中医肿瘤学 副高级 中医 正高级 87 中医外科学 副高级 中医 正高级 88 中医眼科学 副高级 中医 正高级 89 中医耳鼻喉科学 副高级 中医 正高级 90 中医皮肤与性病学 副高级 中医 正高级 91 中医骨伤学 副高级 中医 正高级 92 中医推拿学 副高级 中医 正高级 93 中医针灸学 副高级 中医 正高级 94 中西医结合内科 副高级 中医 正高级 95 中西医结合外科 副高级 中医 正高级 96 中药学 副高级 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形式和题型全部采用人机对话形式,考试时间为2个小时(卫生管理知识单独加试时间为1小时)。考试题型为单选题、多选题和案例分析题3种,试卷总分为100分。 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总分数及分数线总分数450-500分,没有合格分数线的,排名前60%为合格。其中的40%为优秀。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范围考试以专业技术实践工作能力为主,不指定参考复习用书,可参考“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参考资料”。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练习要求每个参加考试的人员,认真进行人机对话考试方式的练习。 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效用评审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考试,是申报评审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必经程序,作为评审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考试成绩当年有效。 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人机对话考试题型说明一、副高:单选题、多选题和案例分析题3种题型。 二、正高:多选题和案例分析题2种题型。 以实际考试题型为准。备注: 一、超声医学专业:涵盖了心脏方向和非心脏方向的试题,单选题和多选题为必答题,案例分析题考生可以自行选择方向作答。 二、胸心外科专业:涵盖了胸外科方向和心外科方向的试题,单选题和多选题为必答题,案例分析题考生可以自行选择方向作答。医学论文是必备的条件。医学高级职称考试推荐专用【题无忧】仿真试题库+辅导书。需要的联系我:淘宝网店:莫_囹。

是的,论文是必须一篇的看你是什么级别。是医师还是药师。还的看你晋职的级别是,主治医师还是主力医师或者是教授等。需要再不同的级别上发表你自己的专业论文。每个级别对论文所在级别和篇数有不同的要求。而且还需知你所在单位的要求。我的名字数字就Q +我Q我帮你轻松搞定。

麻醉文献综述范文

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技术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一种载体,或理解为固化在一定物质载体上的知识。现在通常理解为图书、期刊等各种出版物的总和。文献是记录、积累、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是人类社会活动中获取情报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也是交流传播情报的最基本手段。正因为如此,人们把文献称为情报工作的物质基础。在国内国外,都常常可以看到有人把“文献”与“情报”,“文献学”与“情报学”等同起来,虽然这种等同未必适宜,但却反映了文献在情报活动和科学中的极为重要的地位。 区分文献类型或形式有多种方法,其中最主要的是根据载体把其分为印刷型、缩微型、机读型和声像型。(1)印刷型:是文献的最基本方式,包括铅印、油印、胶印、石印等各种资料。优点查可直接、方便地阅读。(2)缩微型:是以感光材料为载体的文献,又可分为缩微胶卷和缩微平片,优点是体积小、便于保存、转移和传递。但阅读时须用阅读器。(3)计算机阅读型:是一种最新形式的载体。它主要通过编码和程序设计,把文献变成符号和机器语言,输入计算机,存储在磁带或磁盘上,阅读时,再由计算机输出,它能存储大量情报,可按任何形式组织这些情报,并能以极快的速度从中取出所需的情报。近年来出现的电子图书即属于这种类型。(4)声像型:又称直感型或视听型,是以声音和图像形式记录在载体上的文献,如唱片、录音带、录像带、科技电影、幻灯片等。 文献在科学和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表现在:(1)是科学研究和技术研究结果的最终表现形式;(2)是在空间、时间上传播情报的最佳手段;(3)是确认研究人员对某一发现或发明的优先权的基本手段;(4)是衡量研究人员创造性劳动效率的重要指标;(5)是研究人员自我表现和确认自己在科学中的地位的手段,因而是促进研究人员进行研究活动的重要激励因素;(6)是人类知识宝库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根据文献内容、性质和加工情况可将文献区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一次文献指以作者本人的研究成果为依据而创作的原始文献,如期刊论文、研究报告、专利说明书、会议论文等。二次文献是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后产生的一类方面,如书目、题录、简介、文摘等检索工具。三次文献是在一、二次文献的基础上,经过综合分析而编写出来的文献,人们常把这类文献称为“情报研究”的成果,如综述、专题述评、学科年度总结、进展报告、数据手册等。与此类似,也有把情报区分成一次情报、二次情报、三次情报的。 构成文献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知识、载体和记录 文献综述有两种,一种是“大综述”,就一个领域的文献的总结,经常会发在专门发Review的杂志上,或者是在Handbook里。写这种综述文章的人有许多是权威人物,但也有一些是助教授级别的人写的,但作者一般都是在这个题目上做了相当贡献的人。“大综述”中还有一种“超大综述”(这些提法都是我为了论述方便杜撰的)以前在Bhagawati时代,Bhagwati、Max Corden等人做过一些整个国际贸易理论领域的综述,但这些年我没有见到有谁做类似的东西,现在一般综述都是就作者擅长的一个方面写的,然后集在手册里。另外一些研究生教材,特别是Feenstra的那本,写法很像综述。   另一种是“小综述”,就是论文第一部分Introduction部分的综述。这个综述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向其他人介绍前沿,而是为了推出自己的论述和模型,是以述带论,核心功能是定义“Gap",就是说明现有的研究状况如何,缺在哪里,我准备做的贡献是什么。所以,这种综述并不强求非常全面细致,不是“掉书袋”,而应该侧重介绍与自己的研究直接相关的文献。   对于”大综述“,我觉得我们在没有一点原创性的研究以前最好不要写。没有见过几棵树,谈不上去见森林。我现在有了一点点研究体会之后感觉,一个题目,你没有扎进去之前,许多体会感受都是虚的。以前国内文献搜集有困难,早期出来的一些前沿介绍当然就很有意义。现在你如果真正做研究,文献检索不应该成为很大的困难。所以做二道贩子,将人家研究的东西半懂不懂地编译一下,在真正做研究的人中间也不会有什么市场。至少我自己,我也建议大家,不去看没有原创贡献的作者写的综述文章。即使是原创文章的前沿综述,也有一些问题。前一段时间一个老师给我一些城市经济学的综述,是这个领域的很活跃的一些作者要出的手册,当时这个老师给我的时候,指着其中一章说:This strand is dying。都是最活跃的作者写的在还没有出版的手册上的文献综述,有的就已经要过时了。所以,赶风头永远是赶不上的。   对于“小综述”,这是人人都可以写,而且应该写的。如果你心中有了题目,就应该围绕这个题目去尽量搜集最新的文献,这个风头是绝对应该赶的。我个人看法是不要强求自己去理解整个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脉络,具体题目深入下去,对整个国贸理论有时候有具体而微的全息功效,你自己有时候也会产生有一些格物致知的感受。但是,真正要去理解什么脉络,恐怕不是一下子的工夫。当然,我这里所说的前沿、深入,都是相对而言的,每个人不同的学习阶段,不同的条件和功底,会有不同的成果和收获,只要尽责做了,就是好的。

创伤性颅脑损伤发生率近年来逐渐上升,死残率居高不下。是神经外科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尤其术后并发症〔1〕的发生,对疾病的诊治带来一定的困难。若能及时防治,采取针对有效的预防及护理,可降低病死率,减少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有助于早日康复。 1 肺部感染 颅脑损伤病人肺部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除给予抗生素来预防应侧卧位或平卧位,头侧向一侧或保持在头颈部稍后仰的位置。保持呼吸道通畅,掌握吸痰指征,及时有效的吸痰。每2h翻身叩背,改善肺泡通气量。舌后坠严重患者应使颈部抬高,必要时置口咽通气。每日口腔护理2次,雾化吸入,促进痰液稀释,若有频繁呕吐者,应行胃肠减压,防止误吸及胃液的反流。如果痰多不易吸出,应早期气管切开,病人应单人房间,严格消毒隔离。病室保持一定温度和湿度。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杜绝一管多用,并观察痰液性质、颜色、量、有无臭味等,定期做痰培养。气道内持续滴入湿化药液〔2〕,增加雾化次数。保持切口周围清洁干燥,及时更换局部敷料,防止交叉感染。 2 颅内感染 颅脑损伤病人术后出现高热时〔3〕,要分析原因。一般急性期可达到38℃~42℃,经过5~7天逐渐下降。如体温持续不退,或下降后又上升,可考虑伤口及颅内感染。护理中应严密观察热型及持续时间,及时通知医生,给予物理降温,头部枕冰袋或冰帽,腋下夹冰块,温水擦浴,同时可使用退热药物,必要时用冰毯降温。协助医生进行腰椎穿刺,标本及时送检。 3 体液平衡失调及高血糖症 颅脑损伤及其处理过程中,由于脑损伤的影响,使机体的正常生理平衡和代谢发生障碍,病人常发生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在护理中,严密监测尿量,合理调整输液速度,准确记录24h出入量。观察有无尿崩症现象,每日监测尿钠、尿密度及电解质。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补充输液量及鼻饲量,以保证出入量及电解质的平衡。另外,由于创伤的打击,体液和营养的失衡,麻醉对代谢的影响,使肾上腺素水平增高,代谢加快,导致血糖增高〔4〕。在密切监测血糖、尿糖的同时,要正确使用胰岛素的剂量。静脉用药注意血管的保护及输液时要掌握滴入浓度及速度。药液启瓶后应放于3℃~8℃的冰箱内,可存放60天安全使用。并掌握正确测量血糖的方法,对高血糖、低血糖的反应有一定的了解,做到早发现、及时处理。 4 消化道出血 重型颅脑损伤,特别是丘脑下部损伤的病人,可并发神经原性应激性胃肠道出血。应激性溃疡一旦发生,有较高的病死率。出血之前多数病人有呼吸异常、缺氧、呃逆等症状。护理中应观察上述情况外,密切观察病人的大便及呕吐物,昏迷吞咽困难者应24~48h后给予鼻饲。鼻饲量掌握从少到多,少量多次的原则,注入鼻饲温度适宜,同时给予预防性药物。如出现出血情况,可暂禁食,抽出胃内溶液,行胃肠减压,每4~6h冰盐水洗胃,同时注入云南白药、凝血酶等止血药物,密切观察血压及脉搏的变化,观察有无面色苍白、冷汗,烦躁不安等失血性休克的表现。 5 脑脊液漏 脑脊液漏是脑蛛网膜和硬膜处有破损,以致脑脊液可经此破损处漏至硬脑膜外,出现脑脊液漏现象,一般颅骨骨折最常见。主要症状从鼻腔、耳道及伤口流出澄清无色的液体。术后应经常观察伤口及耳道、鼻腔部位。如有脑脊液漏者可采取头高卧位,头部垫一次性无菌巾,以保持清洁,及时更换外表敷料,鼻腔及耳道漏液者禁止填塞,以防逆行感染。清醒者避免擤鼻、咳嗽和用力,大便干燥者用缓泻剂。脑脊液漏多于数日内愈合,若超过一个月以上仍不愈合应考虑修补术。 6 癫痫 外伤性癫痫是颅脑损伤常见并发症之一,是继发于脑损害引起的癫痫性发作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早期发作多出现伤后一周内,晚期可3个月后。癫痫的频繁发作,可致脑缺氧而加重脑损害,使伤情恶化。发作时应注意防止误吸及窒息,专人守护,将病人头偏向一侧,病人上下臼齿间放置牙垫或用纱布包裹的压舌板垫,预防舌咬伤及舌后坠,并立即清除口内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床旁应有床档、安全腰带等保护装置,防止坠床和碰撞伤。按时服用抗癫痫药物,发作停止后密切观察病人呼吸、心率、血压、用药后反应等,准确记录发作的类型与频度,用药种类与剂量都要详细记录。 7 褥疮 褥疮是急性期最容易出现的并发症。预防的要求应勤翻身,采取单人分位三步翻身法〔5〕。避免皮肤连续受压过长。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床单平整,大小便浸湿后随时更换。使用气垫褥或海绵垫,受压及骨隆突处,使用气圈或用50%红花酒精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另外可静脉或胃肠给予高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避免褥疮的发生。 8 尿路感染 留置尿管期间,应严格无菌操作,每天需更换集尿袋,尿道口用05%碘伏棉球消毒2次/d,膀胱冲洗,保持引流通畅,防止逆流。每周留中段尿监测有无感染,一般术后3天开始行膀胱夹闭训练,以便及早拔除尿管,自行排尿,减少感染机会。 9 讨论 颅脑损伤术后要严格观察伤情演变以外,积极防治并发症更为重要,在过渡期,经过血肿清除减压术与脱水疗法等治疗,脑部伤情初步趋向稳定,而并发症上升为主要矛盾。护理中对有可能发生的并发症采取针对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使并发症得到控制,周身情况好转,脑部伤也才能顺利恢复,达到有效治疗目的,并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降低了死亡率与致残率。颅脑损伤并发症及后遗症的防治(一)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颅底骨折或异物直接损伤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及其分支,动脉血由破口直接注入海绵窦内所致。典型症状:①搏动性突眼;② 颅内杂音,压迫颈动脉杂音减弱或消失;③眼球运动障碍;④球结合膜水肿、充血。治疗:目前采用可脱离性球囊导管栓塞瘘口,保持颈内动脉通畅的治疗为最佳方法。也可采用肌片“放风筝”法,弹簧栓塞法等以达到栓塞瘘口,保持颈内动脉通畅的目的。 (二)外伤性动脉性鼻出血:颅底骨折伤及颈内动脉、蝶腭动脉或筛动脉可引起难以制止的动脉性鼻出血。(1)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破裂引起的鼻出血表现为头部伤,一眼或双眼失明和严重鼻衄。紧急处理:鼻腔填塞止血,对有休克者给予输血,输液补充血容量。严重者需行手术治疗:可用颈动脉结扎术或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孤立术或蝶窦填塞术。(2)蝶腭动脉或筛动脉损伤引起的鼻出血。亦可行蝶腭动脉或颈动脉结扎术。术前均需根据临床表现和颈动脉造影明确病变部位才能正确有效的处理。 (三)脑膨出:一般可分早期脑膨出和晚期脑膨出。①早期脑膨出(一周内),多系广泛脑挫裂伤,急性脑水肿,颅内血肿或早期并发颅内感染等因素引起。经对症治疗,解除颅内压增高后,膨出的脑组织可回复颅腔内,脑功能不致明显损害,可称为良性脑膨出;②晚期脑膨出(一周以上)。多因初期清创不彻底,颅内骨片异物存留,引起脑部感染,脑脓肿,或亚急性,慢性血肿等,使颅内压增高所致。膨出的脑组织如发生嵌顿、感染、坏死,亦可影响邻近的未膨出的脑组织发生血液循环障碍,形成恶性脑膨出或顽固性脑膨出。处理时应将脑膨出部以绵圈围好,妥加保护并用脱水及抗菌素治疗,因血肿或脓肿所致应予清除。 (四)脑脓肿:是脑穿透伤常见并发症和后期死亡原因之一。清创不彻底者,脓肿的发生率约为10~15%,所以早期彻底清创是预防脓肿发生的关键措施。处理:应及时手术治疗,早期脓肿应将伤道扩大引流,清除异物。重要功能区的脓肿先行穿刺抽脓。晚期脓肿可连同异物及窦道一并切除。 (五)外伤性癫痫:多见于颅脑穿透伤后,任何时期均可发生,但以伤后3~6月发病率最高。早期发作与脑挫伤,脑水肿,血肿及凹陷骨折有关。晚期发作多因脑脓肿,脑疤痕和脑萎缩等引起。临床以局限性发作为主,亦可呈大发作。一般以内科治疗为主,可选用苯巴比妥、苯妥英钠、米苏林、朴癫酮等。亦可针对病因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 (六)颅骨骨髓炎 常由颅骨开放骨折,清创不及时或不彻底所致。早期局部红肿热痛并有脓性分泌物。晚期形成慢性窦道,硬膜外炎性肉芽组织或脓肿,X线片示有死骨或骨缺损边缘有破坏。处理:急性期应用抗菌素使感染得到控制和限局。晚期应切除窦道,摘除死骨,清除硬膜外肉芽组织和脓液。 (七)颅骨缺损:开放性颅脑伤清创术或闭合性颅脑损伤去骨办减压术后,可遗留颅骨缺损。直径3cm以上,临床有头晕、头痛,有时还引起恶心、呕吐与癫痫。且患者有怕碰伤等不安全感。位于额部影响面容等均须修补。一般伤口愈合后3个月即可修补,感染过的伤口须延至伤后半年以上。凡近期有感染,清创不彻底,或颅内压仍高而有脑膨出者均暂不宜修补。 (八)颅脑伤后综合征:颅脑伤后,不少病人可留有某些神经方面或精神方面障碍的表现,统称为颅脑损伤综合征。又称之为脑外伤后遗症、脑震荡后遗症、脑外伤神经官能症,病名不一,说明对此症尚缺乏统一认识和诊断标准。其发病机理可能系在脑的轻度器质性损伤和病理改变(脑点片状出血,脑水肿,脑小软化灶和轻度脑萎缩)的基础上,附加病人思想和精神因素所致。病人主诉经常有头昏,头痛,恶心,厌食,疲劳,易激动,耳鸣,多汗,心悸,记忆力减退,精神萎糜,失眠,性功能减退,月经失调等。症状时轻时重,与精神情绪状态有一定关系,病人主诉常多于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有时虽查出一些轻微征象,也难以定位。其中一些伤员可能脑电图轻度或中度异常,CT脑扫描可有轻度脑萎缩等。处理:预防和治疗同等重要。伤后急性期伤员安静卧床休息,勿过多思考问题,暂停阅读长篇读物等。急性期过后,可让伤员早期活动。对存在的临床症状给予适当的镇静和镇痛剂,关心体贴伤员痛苦,以解除伤员思想上对所谓“后遗症”为不能治愈的紧张和忧虑,适当的进行一些体疗,气功,太极拳等,配合中医活血化瘀药物的治疗,症状有了进步就鼓励伤员逐渐转入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hbbbbbbbbbbbbbbbb

全身麻醉文献综述

全麻有一定的风险,全身麻醉是指从呼吸道吸入或静脉注射麻醉药物,出现可逆性意识丧失、痛觉消失的状态。指导意见:如果进行全身麻醉的话,麻醉师会对术中麻醉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详细告知,签署麻醉同意书的。

我了解一些,因为麻醉药会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也会影响人的智商。

通过动画告诉你全身麻醉都是经历哪些步骤,你真的了解麻醉吗?

全身麻醉简称全麻。是指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静脉或肌肉注射进入体内,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暂时抑制,临床表现为神志消失、全身痛觉消失、遗忘、反射抑制和骨骼肌松弛。对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的程度与血液内药物浓度有关,并且可以控制和调节。这种抑制是完全可逆的,当药物被代谢或从体内排出后,患者的神志及各种反射逐渐恢复。吸入性麻醉药物氧化亚氮、氟烷、恩氟烷、异氟烷、七氟烷、地氟烷等;静脉麻醉药物巴比妥类(硫喷妥钠、苯巴比妥等)、阿片类(吗啡、芬太尼、阿芬太尼、苏芬太尼、雷米芬太尼等)、异丙酚、氟哌利多、苯二氮卓类(地西泮、咪达唑仑等)、氯胺酮、依托咪酯等;肌肉松弛药非去极化肌松药(管箭毒、泮库溴铵、阿曲库铵、维库溴铵等)、去极化肌松药(如琥珀胆碱)。临床上常用的全身麻醉方法有吸入麻醉、静脉麻醉和复合麻醉。全身麻醉的实施主要可分为麻醉前处理、麻醉诱导、麻醉维持和麻醉恢复等几个步骤。静脉全身麻醉是指将一种或几种药物经静脉注入,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全身麻醉的方法。按照给药方式的不同,静脉麻醉可分为单次给药法、分次给药法和持续给药法。由于受到自身一些局限性的影响,静脉全身麻醉的使用一度受到限制。但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临床药理学研究方法的不断改进,新的强效、短效静脉麻醉药的开发以及计算机化的静脉自动给药系统的问世,使静脉麻醉得到极大的改善和发展。根据给药方式的不同,静脉麻醉可分为单次注入、分次注入、连续注入和靶控输注(TCI)。

  • 索引序列
  • 麻醉文献综述投稿
  • 麻醉文献综述
  • 麻醉学文献综述
  • 麻醉文献综述范文
  • 全身麻醉文献综述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