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科学杂志期刊格式要求

中国科学杂志期刊格式要求

发布时间:

中国科学杂志期刊格式要求

文章标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加副标题,并译成英文。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姓名下面写单位名称(一、二级单位)、所在城市(不是省会的城市前必须加省名)、邮编,不同单位的多位作者应以序号分别列出上述信息。提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语,应是一篇能客观反映文章核心观点和创新观点的表意明确、实在的小短文,切忌写成背景交代或“中心思想”,100-200字为宜。关键词:3-5个,以分号相隔,选择与文章核心内容相关的具有独立性的实在词。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一、(一)、1、(1),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正文文字:一般不超过1万字,正文用小4号宋体,通栏排版。数字用法:执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公元纪年、年代、年、月、日、时刻、各种记数与计量等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夏历、清代及其以前纪年、星期几、数字作为语素构成的定型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临近两数字并列连用的概略语等用汉字数字。图表:文中尽量少用图表,必须使用时,应简洁、明了,少占篇幅,图表均采用黑色线条,分别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应有简明表题(表上)、图题(图下),表中数据应注明资料来源。注释:注释主要包括释义性注释和引文注释,集中列于文末参考文献之前。释义性注释是对论著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引文注释包括各种不宜列入文后参考文献的引文和个别文后参考文献的节略形式,其序号为①②③……。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作者撰写论著时所引用的已公开发表的文献书目,是对引文作者、作品、出处、版本等情况的说明,文中用序号标出,详细引文情况按顺序排列文尾。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普通图书[M],会议论文[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汇编[G],档案[B],古籍[O],参考工具[K],其他未说明文献〔Z〕。格式与示例如下:(1)图书类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其他题名信息(任选)[文献类型标识]其他责任者(任选)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2)期刊文章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建议外文刊名后加ISSN号),年,卷(期):起止页码(3)报纸文章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4)古籍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O]其他责任者(包括校、勘、注、批等) 刊行年代 (古历纪年)及刊物机构(版本)收藏机构(5)析出文献格式:[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6)电子文献格式: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7)文献重复引用标记:同一作者的同一文献被多次引用时,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只出现一次,其中不注页码;而在正文中标注首次引用的文献序号,并在序号的角标外著录引文页码。11.基金项目: 获得国家基金资助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文章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按项目证明文字材料标示清楚。14.其他:请勿一稿两发,并请自留原稿。

[序号] 作者.题名[文献类型标志].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期刊论文的标示是J,作者之间用逗号,其他各项信息从文章中获取。

一般是没有固定的格式的,都不一样,

《中国科学》(中文版)有A~G辑,共7辑:A辑为数学;B辑为化学;C辑为生命科学;D辑为地球科学;E辑为技术科学;F辑为信息科学;G辑为物理学、力学和天文学 从2008年起,均为月刊 《Science China》(英文版)有A~G辑,共7辑:同上。中、英文版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刊物从2006年起, 《中国科学》 A~G辑 英文版全部将由Springer独家代理海外发行, 并纳入SpringerLink网络平台 《中国科学 数学》(中文版,2010年后译名为SCIENTIA SINICA Mathematica)和《SCIENCE CHINA Mathematics》(英文版)【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编】袁亚湘【刊载内容】 主要报道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统计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成果,有中英文两个版本,是数学科学领域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刊号】中文ISSN:1674-7216,CN:11-5836/O1;英文ISSN:1674-7283,CN:11-5837/O1【文章收录】中文《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国数字化期刊群》等。英文 SCI-CD, CCS, INSPEC, EI, MR, Aerospace Database, MathSciNet, CA, 《中国科学 化学》(中文版,2010年后译名为SCIENTIA SINICA Chimica)和《SCIENCE CHINA Chemistry》(英文版)【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编】万立骏【刊载内容】 主要报道化学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的创新性研究成果,涉及的学科包括理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生物化学、药物化学、环境化学、化学工程等,是化学领域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刊号】中文ISSN:1674-7224,CN:11-5838/O6;英文ISSN:1674-7291,CN:11-5839/O6【文章收录】中文 《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 数据库》、《中国期刊 全文数据库》、《中国数字化期刊群》等英文 SCI-CD, CA, and EI 《中国科学 生命科学》(中文版,2010年后译名为SCIENTIA SINICA Vitae)和《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英文版)【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编】王大成【刊载内容】主要刊载生物学、农学和基础医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独创性和重要意义的研究成果。【刊号】中文ISSN:1674-7232,CN:11-5840/Q;英文ISSN:1674-7305,CN:11-5841/Q【文章收录】 中文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数字化期刊》等 英文 SCI-CD, Medline, JA, CA,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中文版,2010年后译名为SCIENTIA SINICA Terrae)和《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英文版)【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编】郑永飞【刊载内容】 主要报道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空间物理学/空间天气学、地理学、大气科学和海洋科学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成果,是地球科学领域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刊号】中文ISSN:1674-7240,CN:11-5842/P;英文ISSN:1674-7313,CN:11-5843/P【文章收录】 中文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和《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的源期刊,同时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数字化期刊群》等收录。 英文 SCI-CD, EI, GeoRef, JA, CA, 《中国科学 技术科学》(中文版,2010年后译名为SCIENTIA SINICA Technologica)和《SCIENCE CHINA Technological Sciences》(英文版)【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编】叶恒强【刊载内容】 主要报道材料、机械工程、工程热物理、水利、空间科学、航空、土木工程、核科学与技术、电工、电机、建筑、工程力学等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重要意义的创新性成果。【刊号】中文ISSN:1674-7259,CN:11-5844/TH;英文ISSN:1674-7321,CN:11-5845/TH【文章收录】 中文 《中国科技论文与 引文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数字化 期刊群》等。英文 SCI-CD, MR, CA, 《中国科学 信息科学》(中文版,2010年后译名为SCIENTIA SINICA Informationis)和《SCIENCE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s》(英文版)【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编】李未【刊载内容】 主要报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控制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电子科学与技术、生物信息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成果,是信息科学领域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刊号】中文ISSN:1674-7267,CN:11-5846/TP;英文ISSN:1674-733X,CN:11-5847/TP【文章收录】 中文 《中国科学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数字化期刊群》等。 英文 SCIE, MR, 《中国科学 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中文版,2010年后译名为SCIENTIA SINICA Physica, Mechanica & Astronomica)和《SCIENCE CHINA Physics, Mechanics & Astronomy》(英文版)【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编】王鼎盛、张杰【刊载内容】 主要报道凝聚态物理、原子分子物理、光物理和声学, 理论物理、粒子物理、核物理、核技术、加速器和探测器、等离子体物理; 一般力学、固体力学、流体力学、生物力学; 天体物理、天体力学、天体测量、天文技术和交叉学科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方面有重要意义的研究成果【刊号】中文ISSN:1674-7275,CN:11-5848/N;英文ISSN:1674-7348,CN:11-5849/N【文章收录】 中文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国数字化期刊群》等。 英文 SCI-CD, CA,

中国科学杂志格式要求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精品论文》(CN11-9150/N5,ISSN 1674-2850)为正式出版物,请确认您投稿的论文没有在其他刊物上发表或被录用。本刊目前只收录自然科学领域的中文论文,且不收取任何版面费用。您可以通过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网站和邮件两种方式进行投稿。通过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网站投稿《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精品论文》电子期刊的主要稿件来源为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网站()发布的优秀科技论文。您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和流程进行投稿: 注册为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的用户。 下载投稿模板撰写论文。 在线提交论文时,选择同意评审、同意发表。 评审后的论文星级在3星以上。《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精品论文》编辑部会根据本刊的出刊方案,给符合录用要求的作者发送本刊的拟录稿通知。作者收到拟录稿通知后,需登录精品论文稿件交互平台(从本网站右上方登录框进入)进行回复和后续的稿件上传。您也可以登录精品论文稿件交互平台,将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网站上已经发表并符合本刊录用要求的论文主动投稿到本刊编辑部。邮件投稿稿件要求: 论文应具有创新性;立论科学,主题明确,推理严谨;词语准确,句子精练,使用标准简化字;遵从国家法定计量单位、数字用法、标点符号及其他标准。稿件格式要求详见附件。 本刊只刊登首次发表的论文。为保证作者的署名权和知识产权,所有作者应在《版权转让协议》上签名(手签)。作者向本刊投稿即视为向本刊转让论文著作权中的汇编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印刷版和电子版(包括光盘版和网络版等)的复制权、发行权、翻译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专有使用权等。投稿程序: 作者按照本刊的格式要求将论文手稿发送至本刊编辑部邮箱:e-,邮件主题标明“精品论文投稿”,邮件内注明投稿人姓名、联系电话。若投稿人为“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网站或《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精品论文》的注册用户,请告知注册邮箱;若投稿人首次投稿,请在邮件中注明作为后续登录精品稿件交互平台的邮箱账户名(如未告知,则默认以投稿邮箱作为登录账户名)。论文被本刊录用后,会为作者直接建立本网站的登录账号。 编辑初审,5个工作日内回复投稿论文是否进入复审(专家评审)。 通过初审的论文需全部作者签署版权转让协议。 注:只接受第一作者来稿1篇/期,出刊方案见网站的通知公告。注意: 自投稿之日起90天内,若未收到退稿通知,则不得将投稿论文投往其他刊物。 每篇论文均需要注明投稿作者和通信作者,可以由同一人担任。如果投稿作者是学生,则通信作者应为指导教师。稿件流程: 作者以word形式将论文手稿发送到编辑部邮箱后,作者会接到编辑部回复的稿件收到通知; 稿件经初审合格后,作者会收到初审编辑发送的初审通过通知;作者发送所有作者手动签名的版权转让协议扫描件至编辑部邮箱; 收到版权转让协议后,该学科卷组稿负责人会将投稿论文送专家评审,以确认论文星级; 专家评定为三星以上的论文本刊会择优录用。拟录用论文的作者会收到编辑发送的复审通过通知,并向作者收集论文所有作者的常用邮箱(若为“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网站或《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精品论文》的注册用户,请告知注册邮箱); 论文拟录用后,编辑部将为投稿作者建立精品稿件交互平台的登录账号,并向作者发送拟录稿通知,告知作者登录账号和密码(若为已注册用户,则采用原注册账号和密码); 作者凭账号、密码登录精品稿件交互平台,回复论文同意刊发,并补充联系信息,同时,上传按照评审意见修改后的论文; 作者积极配合完成论文稿件的两修、三校、终审及定稿工作; 若专家评定星级为三星以下,则不予以录用,版权转让协议失效,且不退原稿,请自留底稿。来稿如涉及保密事项,概由作者本人负责。

注意格式要规范 如果稿件是手写的,要注意书写认真规范,整洁清楚,无错别字,标点符号准确无误,而且必须使用方格稿纸誊清,注明每页字数。如果是打印稿,还应注意字不可太小,一般正文部分以三号字或小三号字为宜,页脚须注明页数与字数,便于编辑排版时参考。一般报刊编辑部都不收复写稿和复印稿。不少报刊编辑部对稿件格式都有详细而明确的要求,投稿前要认真研究。正规论文的格式应该是标题、标题之下是通讯地址、通讯地址之后是加小括号的邮政编码,然后空格后是作者姓名。较长的论文在正文之前应有200—300字的“摘要”,和不超过5个的关键词,以便于编辑阅稿时节约时间,了解要点,通常正文之后还应注明“引文出处”或“备注”以及主要参考书目,参考书目要写清书名、出版社名、版本、编著者等。如果是第一次投稿,最好文后加“作者简介”,以方便编辑了解情况,建立作者档案,同时这也是自我推销的需要。当然,简介必须实事求是,不可海吹,因为稿件最后能否采用,不是看你的简介来决定,关键还是稿件的质量,提高命中率的根本还在于稿件质量。

中国科学期刊格式要求

文章标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加副标题,并译成英文。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姓名下面写单位名称(一、二级单位)、所在城市(不是省会的城市前必须加省名)、邮编,不同单位的多位作者应以序号分别列出上述信息。提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语,应是一篇能客观反映文章核心观点和创新观点的表意明确、实在的小短文,切忌写成背景交代或“中心思想”,100-200字为宜。关键词:3-5个,以分号相隔,选择与文章核心内容相关的具有独立性的实在词。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一、(一)、1、(1),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正文文字:一般不超过1万字,正文用小4号宋体,通栏排版。数字用法:执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公元纪年、年代、年、月、日、时刻、各种记数与计量等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夏历、清代及其以前纪年、星期几、数字作为语素构成的定型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临近两数字并列连用的概略语等用汉字数字。图表:文中尽量少用图表,必须使用时,应简洁、明了,少占篇幅,图表均采用黑色线条,分别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应有简明表题(表上)、图题(图下),表中数据应注明资料来源。注释:注释主要包括释义性注释和引文注释,集中列于文末参考文献之前。释义性注释是对论著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引文注释包括各种不宜列入文后参考文献的引文和个别文后参考文献的节略形式,其序号为①②③……。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作者撰写论著时所引用的已公开发表的文献书目,是对引文作者、作品、出处、版本等情况的说明,文中用序号标出,详细引文情况按顺序排列文尾。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普通图书[M],会议论文[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汇编[G],档案[B],古籍[O],参考工具[K],其他未说明文献〔Z〕。格式与示例如下:(1)图书类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其他题名信息(任选)[文献类型标识]其他责任者(任选)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2)期刊文章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建议外文刊名后加ISSN号),年,卷(期):起止页码(3)报纸文章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4)古籍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O]其他责任者(包括校、勘、注、批等) 刊行年代 (古历纪年)及刊物机构(版本)收藏机构(5)析出文献格式:[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6)电子文献格式: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7)文献重复引用标记:同一作者的同一文献被多次引用时,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只出现一次,其中不注页码;而在正文中标注首次引用的文献序号,并在序号的角标外著录引文页码。11.基金项目: 获得国家基金资助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文章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按项目证明文字材料标示清楚。14.其他:请勿一稿两发,并请自留原稿。

来稿应含中英文题目、中英文摘要(说明研究目的、方法、成果和最终结论等,重点是方法创新和成果结论;中英文摘要对映)、关键词(5~8个)。论文写作详细要求请见论文写作模板。   量和单位:应符合国家规定。外文字符要分清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字符的位置高低应区别明显。   图、表:应提供中英文图题、表题;图应带有数据源,表要采用三线表。   参考文献:引用文献应遵循“最新、关键、必要和亲自阅读过”的原则;在正文中顺次引述;数量以不少于25篇为宜,未公开发表的资料一般不宜引用。国外文献应占相当比例,国内文献不建议引用非核心期刊。文献著录要准确,著录格式如下:  期刊论文:[序号] 作者题名刊名(全称,勿缩写,英文刊名应为斜体),出版年,卷(期):起-止页  专著:[序号] 编著者 书名 版本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论文集、会议录:[序号] 作者 题名[C]//文集主要责任者 论文集名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学位论文:[序号] 作者 题目[D] 地点:单位,年  科技报告:[序号] 作者 题名[R] 报告题名及编号,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国际、国家标准,行业规范:[序号] 标准起草者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专利:[序号] 设计人 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P] 公告日期  电子文献:[序号] 主要责任者 电子文献题名[EB/OL] (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   作者简介:建议提供全部作者简介,最好说明对论文的贡献以便于读者了解和联系。作者简介内容应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学位、职称、研究方向、电子邮箱、联系电话等。通信作者应为基金课题主持或学生导师。

中国环境科学杂志格式要求

_shtml以上是《环境保护》投稿须知,另外,你也可以看看其他的期刊,仅供参考:%shtml 如果退稿的话,一个月如果录用的话,三个月

(一)基本要求来稿要求题材新颖、内容真实、论点明确、层次清楚、数据可靠、文句通顺。文章一般不超过5000字。投稿请寄1份打印稿,同时推荐大家通过电子邮件形式投稿。(二)文题文题要准确简明地反映文章内容,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作者姓名排在文题下。(三)作者与单位文稿作者署名人数一般不超过5人,作者单位不超过3个。第一作者须附简介,包括工作单位、地址、邮编、年龄、性别、民族、学历、职务;其它作者附作者单位、地址和邮编。(四)摘要和关键词所有论文均要求有中文摘要和关键词,摘要用第三人称撰写,分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四部分,完整准确概括文章的实质性内容,以15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一般3~6个。(五)标题层次一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二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三级标题用“”来标识,四级标题用“(1)、(2)”来标识。一般不宜超过4层。标题行和每段正文首行均空二格。各级标题末尾均不加标点。(六)计量单位、数字、符号文稿必须使用法定的计量单位符号。(七)参考文献限为作者亲自阅读、公开发表过的文献,只选主要的列入,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按其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编号,列于文末,并依次将各编号外加方括号置于文中引用处的右上角。书写格式为:作者文题刊名年份;年(期):起始页网上参考材料序号作者文题网址(至子--栏目)上传年月。为保证本刊的权威性,杜绝任何形式的抄袭稿。稿件文责由作者自负,编辑部有权作必要的修改。文稿在3个月内未收到退修或录用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另投他刊。未被录用的稿件一般不退稿,请自留底稿。

不是的,一般是与期刊本身的排版方面有关系。据我所知,中国环境科学期刊是有彩色版的。

中国科学杂志格式标准要求

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扬州大学学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竹子研究汇刊 中国森林病虫 林业资源管理 浙江林业科技 林业实用技术 S8 畜牧、动物医学:中国草地学报) 草地学报 动物营养学报 蚕业科学 黑龙江畜牧兽医 草业科学 中国家禽 动物医学进展 中国饲料 畜牧与兽医 饲料工业 中国畜牧杂志 饲料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S9 水产:中国兽医科学) 中国兽医杂志 草业学报 中国草地(改名为:环境昆虫学报) 植物检疫 中国植保导刊 S6 园艺类核心期刊表 园艺学报 果树学报 中国蔬菜 北方园艺 食用菌学报 中国果树 中国食用菌 中国南方果树 S7 林业类核心期刊表 林业科学 林业科学研究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福建林学院学报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蚕、蜂类核心期刊表 畜牧兽医学报 中国兽医学报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中国兽医科技(改名为 自然科学版 浙江林学院学报 西北林学院学报 世界林业研究 中南林学院学报(改名为、狩猎 自然科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农作物类核心期刊表 作物学报 中国水稻科学 麦类作物学报 玉米科学 杂交水稻 棉花学报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大豆科学 种子 核农学报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中国棉花 作物杂志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中国烟草科学 S4 植物保护类核心期刊表 植物病理学报 中国生物防治 植物保护学报 植物保护 农药 农药学学报 昆虫天敌(改名为 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西南农业学报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安徽农业科学 上海农业学报 中国农业学报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西北农业学报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江苏农业科学 江苏农业学报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S5农学:中国土壤与肥料) 生态环境 中国水土保持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S2 农业工程类核心期刊表 农业工程学报 灌溉排水学报 农业机械学报 节水灌溉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农机化研究 中国农机化 S 自然科学版 广东农业科学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湖北农业科学 新疆农业科学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贵州农业科学 河南农业科学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S1 农业基础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土壤学报 水土保持学报 土壤 土壤通报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水土保持通报 水土保持研究 土壤肥料(改名为 自然科学版 浙江农业学报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S 综合性农业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中国农业科学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华北农学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来稿必须是有创新意义的研究成果,具有科学性、先进性,论点鲜明,数据可靠,文字精炼,图表清晰。每篇论文一般不超过4 000字(包括图表、摘要与参考文献)。研究简报限2 000字,专论综述5 000字以内。来稿请注明该课题受何种基金资助及批准号。 来稿请用计算机打印,一式两份。审稿通过后提交文稿磁盘。 文稿结构齐全,包括:题名、作者、作者单位、中英文摘要、关键词(3~5个)、中图分类号、第一作者简介(姓名、民族、籍贯、出生年月、性别、职称、学位)、正文、参考文献等。 (1)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英文题名与中文题名要一致。 (2)中文摘在300字左右,内容应具有与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包括研究目的、实验方法、研究结果与结论。论文摘要与英文摘要应一致。 (3)外文字母须分清文种及大、小写,上、下角标的位置高低应区分明显。易混淆的外文字母、单位及符号请在第一次出现时用铅笔标注,所使用的量、单位及符号一律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法定标准为准。 (4)图、表须精选,切勿与文字内容重复。插图应标明图序及图题,大小要适中,主辅线分明,线条均匀、清晰。表格请设计成三线表,并标明表序与表题。 (5)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按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编号,并与文末参考文献序号一致。列出的文献只限于作者亲自阅读过的、最主要的且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未发表的论著,不宜作参考文献。文献格式如下:� 期刊类文献:作者(姓前名后)文章名期刊名,年份,卷(期):起止页码� 示例:高景德,王祥珩交流电机的多回路理论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27(1):1~8 专著类:作者(姓前名后)书名版本(第1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示例:竺可桢物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3� 论文集:作者题名见(英文用In):主编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示例:张全福,王里青“百家争鸣”与理工科学报编辑工作见郑福寿主编学报编辑论丛第2集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4� 专利类:专利申请者题名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示例: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制备方法中国专利,1989-07-26� 技术标准:标引项顺序号,起草责任者标准代号 标准顺序号-发布年标准名称出版者,出版年� 示例: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六分委员会GB6447-86文摘编写规则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6 学位论文:标引项顺序号 作者题名:〔学位论文〕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示例:张竹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学位论文〕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1983

  • 索引序列
  • 中国科学杂志期刊格式要求
  • 中国科学杂志格式要求
  • 中国科学期刊格式要求
  • 中国环境科学杂志格式要求
  • 中国科学杂志格式标准要求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