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青年文摘杂志介绍

青年文摘杂志介绍

发布时间:

青年文摘杂志介绍

《读者》以美文偏多,《读者》在刊物内容及形式方面与时俱进,追求高品位、高质量,力求精品,并以其形式和内容的丰富性及多样性。《青年文摘》的职场故事偏多,刊物已经在内容选择、文章风格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通俗易读又不流于肤浅,在朴实亲切的文风中达到引导青年的目的。《意林》则偏重于励志,《意林》的内容风格现实温暖,通常用一些故事、寓言和生活经历来吸引读者。在价值观的宣传上,《意林》强调励志和人文关怀,是我国杂志类中的佼佼者。《知音》则是心灵鸡汤,以悲惨曲折的爱情故事,以及名人轶事等内容与精英文化形成对垒。《知音》坚持把创造鲜明的个性特色作为发展自己的战略,率先在中国期刊界推出了具有哲学理念的“人情美、人性美”的办刊原则,强调刊物要“深入生活、深入心灵”。扩展资料:《读者》 设置的主要栏目有文苑:卷首语、文苑、社会之窗、人物、杂谈随感、青年一代、人生之旅、人世间、在国外、风情录、知识窗、生活之友、心理人生、经营之道、趣闻轶事等等。《青年文摘》是一本面向全国、以青少年为核心读者群的文摘类综合刊物,刊物集萃来自报纸、期刊、图书等大众媒体的名篇佳作,旨在为青少年打造一个丰富生动、健康向上的精神空间。刊物分上下半月刊、彩版。数字产品有《青年文摘·快点》《青年文摘手机报》《青年文摘·播》青年文摘官方网站以及微博、微信等。《意林》封面插画主要是以油画、水彩、水粉、装饰画等为主,采用了很多意境悠远,构图唯美,角度独特,立意新颖的摄影作品和漫画。内容积极向上,有意境,有故事,唯美,青春,新潮,主题鲜明。含蓄隽永的美图路线,给人以思想上的宁静,精神上的启迪。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读者百度百科-青年文摘百度百科-意林

很不错的杂志相对于《读者》,青年文摘更适合年轻人阅读,有青春跃动旋律,也不乏有深度,发人深省的文章与观点

《青年文摘》出版日期:每月1、15日,不过一般在报亭会早3天左右上市,以各地情况为准,半月刊,每月出版两本刊物简介:《青年文摘》由共青团中央主管、中国青年出版总社主办,创刊于1981年1月,自2000年起改为半月刊,是中国发行量最大的青年杂志,单期发行145-150万册。 《青年文摘》是一本面向全国、以青少年为核心读者群的文摘类综合刊物,刊物集萃来自报纸、期刊、图书等大众媒体的名篇佳作,旨在为青少年打造一个丰富生动、健康向上的精神空间。刊物分上下半月刊(上半月刊红版,下半月刊绿版)、彩版( 半月刊 )。

《意林》是一本由小故事组成的文摘类期刊,与《读者》、《青年文摘》相比,《意林》有个明显的不同就是她全部是由小故事组成,通过小故事来说话。此外,所选文章的类型有区别,像《读者》以美文偏多、《青年文摘》的职场故事偏多,而《意林》则偏重于励志、哲理方面的小故事。 近两年《意林》里一些文章被用来作为中高考命题作文的材料《意林》和《意林作文素材》都很适合高中生看采纳 哦

新青年杂志介绍

1、《新青年》是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原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自1915年9月15日创刊号至1926年7月终刊共出9卷54号。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群益书社发行。该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民主与科学,科学(“赛先生”,Science)、民主(“德先生”,Democracy)和新文学。2、1917年初,《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新青年》从第4卷第一号(1918年1月)起实行改版,改为白话文,使用新式标点。带动其它刊物形成了一个提倡白话文运动。十月革命后,《新青年》成为五四运动的号角,成为宣传马列主义、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的阵地。3、1919年1月15日,陈独秀的《本志罪案之答辩书》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一号上发表。该年下半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新青年》刊登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和中国工人运动的文章达130余篇。4、《新青年》坚持“世界的而非锁国的”的原则﹐对于外国文学的各种流派和作家采取了开闳的态度,它先后译介了俄国的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契诃夫、安特莱夫、索洛古勃、库普林、阿尔志跋绥夫,波兰的显克维奇,瑞典的斯特林堡,法国的莫泊桑,英国的王尔德、格里高里夫人,印度的泰戈尔,日本的武者小路实笃等人的创作。第4卷第6期(1918年6月15日)办了“易卜生号”。该刊还译介了苏联高尔基、卢那察尔斯基的文学论文。5、《新青年》还进行了反对封建复古派文人及其他封建文学潮流的斗争。这主要包括对以刘师培、林琴南为代表的“文选派”和“桐城派”封建复古势力反对白话文维护文言文、反对新道德维护旧道德的斗争﹔对腐朽无聊的黑幕派文学和鸳鸯蝴蝶派文学的斗争﹔对诋毁革命文学的上海美术界守旧派人物的斗争。

陈独秀先生

由李大钊 陈独秀 鲁迅 胡适创办的新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新青年》是在20世纪二十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该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科学(“赛先生”,Science)、民主(“德先生”,Democracy)和新文学。 此外,同名的还有日本侦探杂志《新青年》、新青年网站和新青年论坛。  《新青年》 是综合性的文化月刊。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初名为《青年杂志》。   1916年9月1日出版第二卷第一号改名为《新青年》。初期的《新青年》在哲学、文学、教育、法律、伦理等广阔领域向封建意识形态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10月1日,陈独秀发表《驳康有为致总统总理书》一文。   1917年初,《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新青年》从第4卷第一号(1918年1月)起实行改版,改为白话文,使用新式标点。带动其它刊物形成了一个提新青年  倡白话文运动。十月革命后,《新青年》成为五四运动的号角,成为宣传马列主义、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的阵地。   4月《新青年》第三卷第二号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发表了一篇体育论文—《体育之研究》。   7月4日,《新青年》第三卷五号陈独秀发表文章答顾克刚关于政治思想问题。   8月9日,钱玄同邀请鲁迅加盟《新青年》   1918年4月18日,胡适发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   1919年1月15日,陈独秀的《本志罪案之答辨书》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一号上发表。   该年下半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新青年》刊登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和中国工人运动的文章达130余篇。   1920年上半年,《新青年》编辑部移到上海编印。从1920年9月的8卷一号起,成为中国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机关刊物,它与当时秘密编辑发行的《共产党》月刊互相配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理论上正式的准备,   1922年7月休刊。1923年6月改为季刊,成为中共中央正式理论性机关刊物。   1925年4月起出不定期刊,共出5期,次年7月停刊。后期的《新青年》介绍了大量马列主义著作和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经验。  。《新青年》的创刊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敬告青年》一文则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书。  《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出版  1916年9月1日,《青年杂志》易名《新青年》出版。陈独秀在改刊后的《新青年》第一期上发表《新青年》一文,号召青年做"新青年"。他提出"新青年"的标准是:生理上身体强壮;心理上是"斩尽涤绝做官发财思想",而"内图个性之发展,外图贡献于其群";以自力创造幸福,而"不以个人幸福损害国家社会"。   李大钊发表《青春》一文,在文中揭露封建制度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并强调要寄希望于"青春中国之再生";号召青年"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本其理性,加以努力,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文明,为人类造幸福"。

介绍新青年杂志

1、创刊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陈独秀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1916年9月1日出版第二卷第一号改名为《新青年》。2、主要内容①、翻译世界名著,先后译介了俄国的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契诃夫、安特莱夫、索洛古勃、库普林、阿尔志跋绥夫,波兰的显克维奇,瑞典的斯特林堡,法国的莫泊桑,英国的王尔德、格里高里夫人,印度的泰戈尔,日本的武者小路实笃等人的创作。②、进行反对封建复古派文人及其他封建文学潮流的斗争,如刘半农的《答王敬轩书》、鲁迅的《随感录五十七现在的屠杀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钱玄同的一些通信等。③、宣传马克思思想,发表有关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和工人运动的论文和译介文章等。《新青年》的影响:《新青年》杂志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宣传民主与科学,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受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新青年》在后期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许多高级共产党员(如毛泽东)都受到过《新青年》的影响。《新青年》在五四时期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对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的影响巨大而久远。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的各种政治思潮差不多都是在五四前后通过《新青年》传入或兴起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的一些著名人物,都是在1919年前后登上政治历史舞台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许多革命运动,追根溯源,也都是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发端的;中国人的现代化意识、精神文化都是在1919年前后发生急剧变化的。当代中国的物质文明,特别是精神文明建设,几乎是在实践和完成五四先驱的未竟之业。五四精神在一定意义上塑造了现代中国,也影响着当代中国。

由李大钊 陈独秀 鲁迅 胡适创办的新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1、《新青年》是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原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自1915年9月15日创刊号至1926年7月终刊共出9卷54号。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群益书社发行。该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民主与科学,科学(“赛先生”,Science)、民主(“德先生”,Democracy)和新文学。2、1917年初,《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新青年》从第4卷第一号(1918年1月)起实行改版,改为白话文,使用新式标点。带动其它刊物形成了一个提倡白话文运动。十月革命后,《新青年》成为五四运动的号角,成为宣传马列主义、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的阵地。3、1919年1月15日,陈独秀的《本志罪案之答辩书》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一号上发表。该年下半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新青年》刊登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和中国工人运动的文章达130余篇。4、《新青年》坚持“世界的而非锁国的”的原则﹐对于外国文学的各种流派和作家采取了开闳的态度,它先后译介了俄国的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契诃夫、安特莱夫、索洛古勃、库普林、阿尔志跋绥夫,波兰的显克维奇,瑞典的斯特林堡,法国的莫泊桑,英国的王尔德、格里高里夫人,印度的泰戈尔,日本的武者小路实笃等人的创作。第4卷第6期(1918年6月15日)办了“易卜生号”。该刊还译介了苏联高尔基、卢那察尔斯基的文学论文。5、《新青年》还进行了反对封建复古派文人及其他封建文学潮流的斗争。这主要包括对以刘师培、林琴南为代表的“文选派”和“桐城派”封建复古势力反对白话文维护文言文、反对新道德维护旧道德的斗争﹔对腐朽无聊的黑幕派文学和鸳鸯蝴蝶派文学的斗争﹔对诋毁革命文学的上海美术界守旧派人物的斗争。

《新青年》

新青年杂志英文介绍

《新青年》是在20世纪二十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该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科学(“赛先生”,Science)、民主(“德先生”,Democracy)和新文学。 此外,同名的还有日本侦探杂志《新青年》、新青年网站和新青年论坛。主办单位: 群益书社创刊时间:1915年9月15日出版周期:月刊,6期为一卷主编:陈独秀初名为《青年杂志》。 1915年 9月15日创刊﹐陈独秀主编﹐上海群益书社印行。月刊﹐6期为一卷。第1卷名《青年杂志》。陈独秀所写的发刊词《敬告青年》是该刊的纲领性文章。 1916年9月1日,《青年杂志》易名《新青年》出版。陈独秀在改刊后的《新青年》第一期上发表《新青年》一文,号召青年做"新青年"。有名的篇章:胡适发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胡适发表《贞操问题》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陈独秀发表《本志罪案之答辩书》鲁迅发表《随感录四十》创刊辞的几大方面: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1、《新青年》是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原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自1915年9月15日创刊号至1926年7月终刊共出9卷54号。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群益书社发行。该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民主与科学,科学(“赛先生”,Science)、民主(“德先生”,Democracy)和新文学。2、1917年初,《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新青年》从第4卷第一号(1918年1月)起实行改版,改为白话文,使用新式标点。带动其它刊物形成了一个提倡白话文运动。十月革命后,《新青年》成为五四运动的号角,成为宣传马列主义、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的阵地。3、1919年1月15日,陈独秀的《本志罪案之答辩书》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一号上发表。该年下半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新青年》刊登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和中国工人运动的文章达130余篇。4、《新青年》坚持“世界的而非锁国的”的原则﹐对于外国文学的各种流派和作家采取了开闳的态度,它先后译介了俄国的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契诃夫、安特莱夫、索洛古勃、库普林、阿尔志跋绥夫,波兰的显克维奇,瑞典的斯特林堡,法国的莫泊桑,英国的王尔德、格里高里夫人,印度的泰戈尔,日本的武者小路实笃等人的创作。第4卷第6期(1918年6月15日)办了“易卜生号”。该刊还译介了苏联高尔基、卢那察尔斯基的文学论文。5、《新青年》还进行了反对封建复古派文人及其他封建文学潮流的斗争。这主要包括对以刘师培、林琴南为代表的“文选派”和“桐城派”封建复古势力反对白话文维护文言文、反对新道德维护旧道德的斗争﹔对腐朽无聊的黑幕派文学和鸳鸯蝴蝶派文学的斗争﹔对诋毁革命文学的上海美术界守旧派人物的斗争。

只知道法语名叫La J

应该是吧我查了下也没有呢或者根本就没英文名称

介绍《新青年》这本杂志

陈独秀在群益书社刊物印刷、发行问题落实后,他苦思冥想新办杂志的名称、宗旨、稿源以及刊物的版式、装帧……一定要办成汝南晨鸡先登坛唤的全新杂志。陈独秀想了好多名,最终将它定为《新青年》。陈独秀决定要把这个杂志的立足点放在青年身上,要成为青年的导师,为青年传播福音,把思想革命寄于青年身上。陈独秀认为过不了多久,人们的思想就要大改观。

不是

两个是同一种

新青年于1915年9月在上海创刊,原名青年杂志,出至第二卷时改名为新青年,月刊,六号为一卷,由陈独秀创办。其在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危难时局中,毅然回国创办青年杂志,作为救国救民的舆论基地。新青年的创办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陈独秀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针对封建思想束缚,打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大旗。陈独秀还为报刊制定了宣传策略,即以思想启蒙为要务,确立了开展思想文化斗争的原则。

  • 索引序列
  • 青年文摘杂志介绍
  • 新青年杂志介绍
  • 介绍新青年杂志
  • 新青年杂志英文介绍
  • 介绍《新青年》这本杂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