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英文版主编是谁呀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英文版主编是谁呀

发布时间: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英文版主编是谁呀

朱物华还亲自编著了《信息论》。早在30年代初期,朱物华编写了内容包括发电机和电动机原理、构造和设计方法的《应用电学》,1930年,他编著的《无线电原理》,编写的《电信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并先后翻译出版了中国第一套《动力系统自动化》,《动力系统中频率的自动调整》,《电力网习题集》等参考书。编著了《电力系统中的高频技术》一书,并亲自在国内首次开设了这门课程。他还先后编著了《输配电工程》,《电力系统中频率及有功功率自动调整及经济分配》,《无线电技术基础》,《微波技术》等教材。1 朱物华,“电子显微镜之原理”,电工,1947,16(1):1~5。2 朱物华,《电力网络习题集》,龙门联合书局,1953。3 朱物华,《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出版社,1954。4 朱物华,《动力系统中的频率自动调整》,燃料工业出版社,1955。5 朱物华,《电气自动学》,电力工业出版社,1957。6 朱物华、江庚和、马国强,“电力线路上使用的阻带滤液器式宽频带阻波器设计中的电气参数选择的商榷”,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1958(4):1~16。7 朱物华,《无线电技术基础》,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1960。8 朱物华,《信息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1963年。9 朱物华,《信息论》,上海交通大学油印本,1963。10 朱物华,“电力线路上载波通道中噪声的相关分析”,电子学报,1965(4):333~352。11 朱物华,《水声工程原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1971年。12 朱物华,《声全息技术》,电子技术,1979(1):1~4。13 朱物华,《电子战争》,电子技术,1979(2):2~11。14 朱物华,《介绍电磁场与天线方面的一些理论》,电工技术,1979,6:241~246。15 朱物华,“船舶螺旋桨空化噪声预报初步”,声学学报,1984,9(4):209~215页。16 朱物华、汪鸿振等,“用双水听器声强法测量水声功率”,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84,18(2):41~52。 朱物华治学严谨。70年代他为研究开设的“水声工程原理”课,教材中的声压单位原先用的是微巴(μbar),而当时国际上最新资料中,声学单位已采用帕(Pa)为单元(1Pa=10μbar)。为使教材中有关的物理表述符合国际标准,朱物华不厌其烦地把10多万字的教材仔细检查,修改了105处,重新计算了11个例子,增加了7个图表,使教材更加准确完善。他在对研究生的日常教学中尽力为学生解惑的精神,更是屡屡为人所称道。有一次,同学们对书上计算有点疑问,朱物华晚饭不吃,立即验算,把来龙去脉写成补充讲义,印发给学生。联系到此时的朱物华已是一位年愈古稀的老翁,不由得令人肃然起敬。朱物华自1927年学成回国后,68年如一日,呕心沥血,辛勤耕耘在大学教学第一线。先后在中山大学、唐山交通大学、北京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6所著名院校任教。他为这些学校开设并主讲的课程如:高等物理,应用电学,电信网络,无线电原理,电工学,电力系统自动化,输配电工程,电视学,电力系统中高频技术,电力系统中频率及有功功率自动调整及经济分配,无线电技术基础,微波技术,飞行器中变速恒频电气设备,飞行器中电源设备可靠度的概率顺序分析,天线,自动控制理论,电力系统的自动装置,电力系统远动技术,电力系统自动监视和控制,声全息,水声工程原理,信息论等,不仅跨越了众多学科,而且有许多是开当时国内先河的前沿课程。朱物华自1927年开始教学和研究工作,60多年来培养了大批科学技术人才,学生中如杨振宁、马大猷、刘恢先、严恺、张维、邓稼先等都是国内外著名学者。 1926年,朱物华以论文广义网络瞬态及在电滤波器中的应用获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在当时这是属于电子学科领域中有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研究内容引起了美国、日本科技界的重视。此论文曾在1928年日本东京万国会议上宣读。30年代中期,朱物华针对韦伯和迪托尔(E.Weber和M.J.Ditoro)等关于有限段终端无损耗低通滤波器瞬流计算的局限,首次提出了终端有损耗的T形低通与高通滤波器瞬流计算公式,在当时十分简陋的实验条件下,创造性地拍摄了直流与交流场合下的瞬流图,取得了理论计算与实验数据相符的好结果。1938年10月,美国无线电工程师学会的学术期刊《Proc.ofIRE》发表了这篇论文。40年代中期,朱物华在国内大学任教时,指导研究生完成旨在解决阴极烧毁问题的《电子枪式磁控管分析与设计》课题,在理论上把电子源与Em作用空间分开,开辟了新方向。在50年代初,法国科学家才发表关于注入式磁控管的论文,而国际上的该类产品在50年代末才刚问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物华根据电力线路上测试的噪声频谱密度数据,提出用相对功率谱密度和逐段积分的计算方法,得出了相关系数ρ与相差时间τ的关系曲线,揭示出了使电力线路传输较高频率的载波信号不致降低信噪比的内在关系。朱物华还提出了计及电感分布电容来选取电路参数和提高滤波器性能的新设计方法。这些都为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1979年,年逾古稀的朱物华参加了中国电子学会赴美回访团。他仔细考察了美国一些理工科大学、电子和计算机工厂。回国后,他提出的关于重视科学技术发展、重视培养人才、重视提高管理水平的建议,以及关于应为研究开发大规模集成电路创造条件、缩短中国计算机与世界水平的差距、改革高等学校电子教学结构、密切教育界与工业界的联系、加强国防科教界同行互访等见解,为缩短中国电子学科与世界水平的差距起了促进作用。

张荣,男,1964年6月7日生于甘肃天水,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12-2014-12 美国耶鲁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2011.08-12,美国堪萨斯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06- ,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12-06,河北师范大学法政管理学院教授10-09,瑞士伯尔尼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7-09,河北师范大学法政管理学院副教授07-08,河北师范大学政教系助教、讲师 1994—1997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哲学博士,博士论文:“存在即服从——奥古斯丁的否定人类学批判”,导师苗力田教授。1986—1989山东大学哲学系,哲学硕士,硕士论文:“费希特的构造理论”。导师谭鑫田、龚兴教授。1982—1986兰州大学哲学系,哲学学士,学士论文:“论康德的先验统觉”,指导老师:袁义江教授。 本科:《欧洲哲学史》、《西方哲学通论》、《基督宗教研究》硕士:《人本主义研究》、《康德哲学研究》、《欧洲中世纪哲学》博士:《基督宗教伦理学》、《德国哲学专题》、《中世纪哲学专题》 《神圣的呼唤:奥古斯丁的宗教人类学研究》,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自由、心灵与时间:奥古斯丁心灵转向问题的文本学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凤凰文库,“纯粹哲学丛书”,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年。《爱、自由与责任:中世纪哲学的道德阐释》,社科文献出版社,2015年。2014年入选国家社科规划办主持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现代西方哲学教程》(合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年。《西方哲学教程》(参编),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年。《世纪的交融与选择》(合著),安徽大学出版社,1996年。《西方哲学范畴理论》 (合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3年《西方哲学词典》(参编),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 1、汉斯·约纳斯:《技术、医学与伦理学:责任原理的实践》,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2、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张荣、李秋零译,李秋零主编《康德著作全集》第六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3、英格博格·布罗伊尔 等:《德国哲学家圆桌》,华夏出版社,2003年。4、康德:《物理单子论》,由拉丁文译出,李秋零主编 《康德著作全集》第一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5、汉斯·约纳斯:《奥施威辛之后的上帝观念》,华夏出版社,2002年。 先验统觉的思想物抑或物自体?——康德先验对象概念歧义性之辨,第二作者,《哲学研究》2015 (9)。一流期刊托马斯论激情与德性,《思想战线》2015(5)。CSSCI思的危险与思者的迷途——阿伦特对海德格尔“纯粹之思”的批评,第二作者,《江苏社会科学》2015(4),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外国哲学》2015(12)全文转载。CSSCI当代哲学家究竟怎样为世界负责?——以约纳斯为例的一个分析,独立,《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10月20日,A06版。论托马斯实践理性的超验原理,《世界宗教研究》2014(3),第一作者。一流期刊从先验想象力到本源时间:海德格尔通向时间性之途,《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4(1),第二作者。CSSCI论阿伯拉尔的榜样伦理学,载于《宗教与哲学》第二辑,2013(4)论奥古斯丁的自由之思与时间追问——存在论奠基的一个尝试,《贵州社会科学》2012(3)。CSSCI中世纪哲学的合法性及其道德向度,《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1(5),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外国哲学》2012(2)、《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2(3)全文转载。CSSCI康德自由概念的四个存在论维度,第二作者,《现代哲学》2011(4)。CSSCI论阿伯拉尔的至善与德性观,《哲学研究》2010(2)。一流期刊阿伯拉尔的对话伦理学,《贵州社会科学》2010(5),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伦理学》2010(9)全文转载。CSSCI科学研究者的责任需要限定(on Hans Jonas),《科学时报》自然法与永恒法:托马斯论行为的合道德性,《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0(2)。CSSCI同一与差异:论爱留根纳的存在论及其对希腊哲学的继承与改造,第二作者,《复旦学报》2009(3),CSSCI论意志的根据:奥古斯丁《论自由决断》中的意志追问,《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8(6),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外国哲学》2008(12)全文转载。CSSCI同一与差异:海德格尔论柏拉图的辩证法,第二作者,《贵州社会科学》2008(3),CSSCI罪恶的起源、本质与和解之路:阿伯拉尔的意图伦理学及其意义,《文史哲》,2008(4),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伦理学》2008(10)全文转载。CSSCI一种科技伦理何以可能:论汉斯约纳斯的责任原理及其实践,第二作者,《科学· 经济· 社会》2008(1)。CSSCI决断还是任意(抑或其他)?——从中世纪的liberum arbitrium 看康德Willkür概念的汉译,《江苏社会科学》2007(3),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外国哲学》2007(8)全文转载。CSSCI论传统神正论的当代转换——从奥古斯丁的传统神正论到约纳斯的责任哲学,《文史哲》2006(6),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外国哲学》2006(12)全文转载。CSSCI纯粹理性还是敬畏理性?——从哈曼的观点看康德的纯粹主义,载于:《斯人在思——叶秀山先生诞辰70周年纪念文集》,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奥古斯丁论法律,《宗教研究》2006年。约纳斯的责任概念辨析,第一作者,《哲学动态》2005(12)。CSSCI形而上学与终极关怀,《江苏社会科学》2005(4)。CSSCI创造与伸展:奥古斯丁时间观的两个向度,《现代哲学》2005(3),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外国哲学》2005(10)全文转载。CSSCI“感性和知性的共同根”之辨:《纯粹理性批判》导言的一个微观考察,《南京大学学报》2004(4)。CSSCI康德对传统抽象论的批判及其意义,《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4),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外国哲学》2004(10)全文转载。 CSSCI先验想象力:感性和知性的共同根,载于:贝尔格莱德大学出版的《康德逝世200周年纪念文集》(塞尔维亚文)2004年。在激情中迸发的抽象思维:《有限意识批判》中的人文关怀,《河北学刊》2004(2)。语言、记忆与光照——奥古斯丁的真理之路,《南京大学学报》2003(5),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外国哲学》2003(11)全文转载。CSSCI奥古斯丁基督教幸福观辨正,《哲学研究》2003(5)。一流期刊自私与同情的和谐,《光明日报》哲学教学与学术风格的培养,《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版)2002(3)。道德的主客体与以德治国,第一作者,《道德与文明》2002(2),CSSCI宗教的世俗化及其问题,第一作者,《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2(1)。试论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第一作者,《福建宗教》2000(2)。奥古斯丁对自爱的批判——超越利己主义的一个尝试,《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0(1),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伦理学》2000(4)全文转载。信、望、爱——奥古斯丁的德行之路,载《思辨之幸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Si fallor,ergo sum——奥古斯丁对希腊哲学的批判与改造,《哲学研究》1998(10),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外国哲学》1998(12)全文转载。一流期刊。奥古斯丁的灵魂观,《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8(3)。费希特实践知识学中的实践观,《河北学刊》1998(2),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外国哲学》全文转载。CSSCI费希特与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第一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2)。CSSCI信仰就是赞同地思考——奥古斯丁论信仰,《世界宗教文化》1998(1)。CSSCI论人性的三个基本特征,《文史哲》1996(5),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哲学原理》1996(10)全文转载。CSSCI费希特的理智直观初探,《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3(1),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外国哲学》1993(1) 全文转载。试论费希特的“想象力”理论,《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1(3)。阿那克萨戈拉的“努斯”说初探,第二作者,《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0(5)。康德“图型说”刍议,第二作者,《青海师范大学学报》1988(1)。译文: 汉斯·伦克:亚里士多德为什么没有元阶方法,《哲学研究》2003(9)。一流期刊译文:伽达默尔:在现象学与辩证法之间:一个自我批判的尝试,严平 主编:《伽达默尔集》,上海远东出版公司1997年。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英文版主编是谁

1.主编:《主体、秩序、法律》,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2.主编:《公司法通论》,(个人撰写16万字),中国法制出版社,1996年版。3.主编:《经济法导论》,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4.主译:《美国破产法》(中美两国元首法治项目)(135万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5.主编:《破产法学》(司法部规划教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6.主编:《商法教程》(“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项目),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7.副主编:《中国司法制度导论》,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8.副主编:《台湾法概论》,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9.副主编:《民事诉讼法学》,法律出版社2002年第2版。10.参编:吴祖谋、李双元主编《新编法学概论》,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年第3版。 先后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比较法研究》、《法商研究》、《法律科学》、《现代法学》、《法学评论》、《法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10余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系列)》转摘复印。主要包括(按先后顺序排列):1.《公司法律特征及其变易探析》,《河南大学学报》1992年第3期。--复印于人大复印资料《经济法学》1992年第5期。2.《浅论破产法上的否认权制度》,《法学研究》1993年第3期。3.《股份的转让及其法律限制》,《经济与法》1993年第4期。4.《督促程序若干问题研究》,《法学评论》1993年第6期。5.《略论我国经济合同法的修改》,《河南大学学报》1993年第6期。6.《英国商事代理制度研究》,《比较法研究》1994年第2期。7.《论建立我国统一的破产立法模式》,《现代法学》1994年第3期。8.《当今世界律师业务发展的六大趋势》,《中国律师》1994年第11期。9.《论破产案件受理的法律效力》,《法商研究》1994年第6期。10.《破产法上的财团费用和财团债务制度》,《法学研究》1995年增1期。11.《论破产清算组的法律地位》,《法学评论》1995年第3期。12.《我国仲裁法若干基本内容评价》,《河南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13.《我国破产立法若干问题研究》,《法律科学》1996年第2期。14.《公司立法的突破及其评价》,《河南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15.《论破产程序中保证债权的地位》,《甘肃政法学院学报》1996年第4期。--复印于人大复印资料《民商法学》1997年第3期。16.《破产宣告对未履行合同的效力初探》,《法商研究》1997年第3期。17.《破产原因立法比较研究 》, 《现代法学》1998年第3期。--复印于人大复印资料 《经济法学·劳动法学》1998年第6期。18.《公司设立若干法律问题评价》,《河南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19.《律师职业道德之比较》(章武生、韩长印),《法学评论》1998年第4期。20.《论公司业务执行权的主体归属》,《法学研究》1999年第4期。21.《有限公司若干法律实务研究》,《河南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复印于人大复印资料《经济法学》1999年第9期。22.《建立我国的破产财团制度刍议》,《法学》1999年第5期。--复印于人大复印资料《民商法学》1999年第8期。23.《参与分配制度与破产立法》,《当代法学》2000年第1期。24.《破产管理人制度的若干问题》,《河南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复印于人大复印资料《民商法学》2000年第8期。25.《债权人会议制度的若干问题》,《法律科学》2000年第4期。--复印于人大复印资料《民商法学》2000年第10期。--转载于张文显主编《中国商法学精粹》,2001年卷26.《个别强制执行与破产的双重立法选择》,《河南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学报》 2000年第6期27.《破产法上的自动冻结制度》,《河南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28.《破产优先权的公共政策基础》,《中国法学》,2002年第3期。--转摘于《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2年第5期。29.《破产程序的财产分配规则和价值增值规则》,《法商研究》,2002年第3期。30.《破产理念的立法演变和破产程序的启动机制》,《法律科学》,2002年第4期。31.《破产债权的调查和确认制度》,载《诉讼法的理论与实践》(中国诉讼法研究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32.《郑百文重组的破产法分析》,《河南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33.《美国破产法上的个人债务调整程序》,《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卷34.《董事个人对企业破产的法律责任》,《法学评论》,2003年第1期。--转载于张文显主编《中国商法学精粹》,2004年卷。35.《我国企业破产预防制度的多样化构建》,《河南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36.《美国破产立法的历史演变及发展趋势》,《商法研究报告》,2004年卷。37.《破产别除权制度研究》,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春季号。--转载于张文显主编《中国商法学精粹》,2005年卷。38.《中国破产法的发展状况及法学论题》,《法学杂志》,2004年第5期。--复印于人大复印资料《民商法学》2005年第1期。39.《关于企业破产立法目标的争论及其评价》,《中国法学》2004年第5期。40.《美国破产立法的历史变革及现实走向——写在《美国破产法》译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转摘于《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1期;--复印于人大复印资料《经济法学》2005年第3期。41.《安全视角下的产品质量监督》,《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42.《建立我国的公司法定清算人制度》,《法学》,2005年第8期。43.《我国破产分配顺位的重构》,《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44.《破产实体要件的审理程序研究》,《现代法学》,2006年第1期。--复印于人大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6年第6期。45.《破产界限之于破产程序的法律意义》,《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46.《破产撤销权疑难问题研究》,《月旦民商法杂志》,2006年第4期,总第14期。47.《民事诉讼程序之于破产案件的适用》,《法学研究》,2007年第2期。48.《合伙企业破产三题》,《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民商法学》2007年第10期。转载韩国全南大学《法学论丛》第28集第1号)49.《上海轨道交通站点自行车存车规则刍议——兼论公用企业垄断经营权的治理》,《东方法学》,2007年第3期。50.《不足额保险比例赔付的逻辑误区及其校正》,《法学》,2008年第11期。—复印于人大复印资料《民商法学》2009年第3期。51.《共同法律行为理论的初步构建——以公司设立为分析对象》,《中国法学》,2009年第3期。—复印于人大复印资料《民商法学》2009年第9期。52.《我国企业破产立法的演变及启示》,《公民与法》,2009年第7期。53.《台湾与大陆保险合同法比较与评析》,《保险研究》,2009年第7期。

《社会公共性研究》(主编,人民出版社2009) 《主体性哲学——人的存在及其意义》(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哲学与社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思维世界导论——关于思维的认识论考察》(主编之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中国现代化之哲学探讨》(主编之一,人民出版社1990) 《人活动的效率》(人民出版社1990) “公共性的样态与内涵”(与王维国合作),《哲学研究》2009年第8期 “论改革、发展、稳定、和谐的互动”(与宋洪云合作),《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社会运行中机制的特点及优化途径”(与曹延莉合作),《河北学刊》2009年第2期 “从社会利益机制看改革、发展、稳定、和谐的互动”,(与谭清华合作),《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7期 “改革、发展、稳定、和谐的方向引导机制”(与王锦刚合作),《学习与探索》2008年第6期 “改革、发展、稳定、和谐的动力机制”(与王洪波合作),《天津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 “公共利益:马克思唯物史观的解读”(与谭清华合作),《哲学研究》2008年第5期 “从主体性到公共性——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走向”,《中国社会科学》 2008年第4期,《新华文摘》2008年第23期转载 “论马克思的社会自我批判思想”(与谭清华合作),《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8年第3期 “实践、历史、方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维度”,《理论视野》2008年第2期 “文化的相对性与文化相对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新华文摘》2008年第2期转载 “解决当前人民内部矛盾的几点思考”(与宋洪云合作),《理论视野》2007年第4期 “实践的权利和实践批判的权利”(与万林艳合作),《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批判理论”,《哲学研究》2006年第7期,《新华文摘》2006年第21期转载 “构建和谐的社会有机体”(与王文兵合作),《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文化自觉与社会秩序”(与王文兵合作),《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 “文化:人为的程序和为人的取向”,《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新华文摘》2005年第19期转载 “从社会有机体看和谐社会之构建”(与王文兵合作),《唐都学刊》2005年第4期 “反思‘热点’现象”(与韩娜娜合作),《学术界》2005年第4期 “哲学视域中的公共性及其当代诠释”(与曹鹏飞合作),《齐鲁学刊》2005年第1期 “公共性论纲”(与王维国合作),《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人才的培养、使用与人的全面发展”,《中国人才》2004年第3期 “主体性是人的生命自觉的一种哲学表达”(与王文兵合作),《唐都学刊》 2004年第2期 “《大学》的经济哲学与当代大学使命——《礼记·大学》探微”(与刘克苏合作),《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学报之路与大学之道”(与武京闽合作),《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哲学对公共活动领域的关注”(与王维国合作),《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 “从主体性到交互主体性”,《理论前沿》2002年第12期 “哲学社会科学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与周笑冰合作),《新视野》2002年第5期 “理解文化及其可持续发展”(与田建华合作),《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 “无法消解的主体性”,《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6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CUPA)》2002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2年第4期转载 “论人类主体及其主体性”,《天津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 “新时期哲学社会科学的新定位”,《高校理论战线》2001年第9期 “论社会群体及其主体性”,《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第6期 “论主体间性或交互主体性”,《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 “信息与网络时代的主体”,《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 “反思物质需求:无限还是有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认识的基础、对象及与实践的关系”,《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 “公共领域的哲学:新的生长点”,《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 “世纪之交哲学的走向”,《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5期 “人的认识的主体性”,《长春市委党校学报》1999年第2期 “确定实践标准的实际意义与哲学内涵”,《社会科学战线》1998年第6期 “尊重感觉:现代文明的基本要求”,《世纪论评》1998年第5-6期 “大文化观念:一种理解和行为的依据”,《世纪论评》1998年第1期 “只要人类在思考,就会遇到哲学”(与吴汉民合作),《新视野》1997年第6期 “认识的进步与效率”,《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 “认识的效率意义与有效率的认识”,《哲学研究》1997年第4期 “哲学与社会文化理想”,《长白论丛》1996年第5期 “转向大文化观”,《新视野》1996年第3期 “哲学的本性与前途”,《社会科学战线》1995年第4期 “中国发展道路的特色与品格”,《新视野》1995年第1期 “社会组织与道德建设”,《天津社会科学》1994年第5期,《新华文摘》1994年第12期转载 “名牌的生成:一种特殊文化的创造”,《社会科学辑刊》1994年第4期 “从涡流到势流:走向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社会科学战线》1993年第5期 “论建设和创造的主体性”,《教学与研究》1993年第5期,《新华文摘》1993年第12期转载 “中国传统文化的前景——从社会价值取向看21世纪中国文化的走向”(与曹明德合作),《天津社会科学》1993年第3期 “思维操作及其偏差的校正”,《中国社会科学》1992年第5期 “人的活动效率规律寻踪”,《社会科学战线》1990年第1期 “社会意识的功能”,《教学与研究》1990年第5期 “人的活动方式与效率”,《现代哲学》1990年第2期 “人的活动与效率”,《哲学研究》1989年第6期 “论活动的展开和有效性”,《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89年第6期 “制约活动效率的因素”,《天津社会科学》1989年第5期 “论人的活动效率观念”,《高校理论战线》1989年第3期 “有关人活动效率之诸关系”,《社联通讯》1989年第3期 “论人的活动效率观念”,《高校社会科学》1989年第3期 “解放 探索 实践”,《教学与研究》1988年第5期,《新华文摘》1988年第12期转载 “哲学的分化与综合”,《江海学刊》1988年第3期 “哲学研究中的假说方法”,《现代哲学》1988年第2期 “社会系统中的被动效应和主动效应”,《天府新论》1988年第1期 “理性的哲学与哲学的理性”,《教学与研究》1987年第5期,《新华文摘》1988年第2期转载 “略论哲学基本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87年第2期,《新华文摘》1987年第8期转载 “人的主体性的进程”,《中国社会科学》1987年第2期,英文版1987年第4期 “略论从物质和意识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历史的和逻辑的演进”(与李秀林合作),《社会科学战线》1987年第2期 “哲学理论研究方法的启迪——读艾思奇同志抗战前期一组文章随笔”(与肖前合作),《教学与研究》1986年第3期 “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再认识”(与肖前合作),《天津社会科学》1985年第4期,《新华文摘》1985年第12期转载 “现代化潮流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与研究》1984年第6期 “论实践的效能、效果和反馈”,《哲学研究》1983年第7期 “论人心所向”(与李秀林合作),《光明日报》1983年3月21日,《新华文摘》1983年第5期转载 “论唯物辩证法的‘斗争’范畴”(与肖前、李德顺合作),《哲学研究》1981年第11期,《新华文摘》1982年第1期转载 “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证明问题”,《教学与研究》1980年第6期 “试谈实现祖国统一的途径”,《美洲华侨日报》1980年3月31日 “假左真右的一大‘发明’——评所谓‘知识公有化革命’”,《吉林日报》1978年3月28日 “也说知识的功罪——驳所谓‘知识越多越反动’”(与刘云平合作),《吉林日报》1977年11月15日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教程》(第一主编,人民出版社2008) 李秀林等主编《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五版)(参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哲学素质培养》(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李秀林等主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四版)(参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肖前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参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汪永祥主编《马克思主义原理纲要》(试用本)(参编,企业管理出版社1993) 肖前等主编《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修订本)(参编,人民出版社1991) 李秀林等主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三版)(参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肖前等主编《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修订本)(参编,人民出版社1983) 杨焕章主编《简明哲学原理》(参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2008年,教育部理论研究委托课题:改革、发展、稳定、和谐互动机制研究 2006年,中国人民大学“985工程”重大攻关项:马克思的实践和实践批判理论 2003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人的活动的公共性及其限度研究 200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项目:华夏复兴论:一种历史哲学和文化 “化为素质和能力的唯物辩证法——谈李瑞环《辩证法随谈》”,《改革内参(决策版)》,2009年第10期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方法论研究》评介”(与谭清华合作),《教学与研究》 2007年第6期“道不远人 在学与用——写在李瑞环《学哲学 用哲学》出版之际”,《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诚信的结果是双赢”,《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2年第3期“文化的追求与反思”(与杨悦合作),《学习时报》2001年11月12日 “与其虚拟‘上帝’ 不如诚信为人”,《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0年第3期“科学精神是增强科学素质的深度要求”,《前线》1999年第11期“改革开放:创造力的激发和引导”,《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年第6期“治国与治国方略——来自《中华治国方略文库》的启示”(与刘敬东合作),《当代学术信息》1998年第5期“面向特区现实的理论思维──读周文彰《特区导论》”(与刘克苏合作),《哲学动态》1997年第3期“人生难得是恬淡”,《现代交际》1997年第3期“如水之交”,《现代交际》1994年第11期 “关于个人问题的哲学沉思——《马克思主义个人观引论》评介”(与曹明德合作),《当代学术信息》1994年第2期“创造: 21世纪中国的主旋律”,《社会科学战线》1993年第1期“《广义认识论原理》评介”(与曹明德合作),《哲学动态》1992年第10期“具有开创性的研究成果”,《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第5期“小体系的年代——关于哲学发展的一点想法”,《光明日报》1986年4月28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英文版主编是谁啊

《应用生产力经济学》,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全球500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利率期限结构与固定收益证券定价》,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走向自主创新—中国现代创新的路径》,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运输船队系统分析的一种模糊数学规划模型。上海交通大学学报,V25,N4,1991, 59-66。上海交大学报英文版,Book 1, 1994, 122-130。SCI摘录,股票交易价格预测模型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学报,V26,N6,1992,58-68。SCI摘录,信息经济效益的一种定量评价模型。上海交通大学学报,V29,N4,1995, 130-135。SCI摘录,区域技术发展水平的评价。上海交通大学学报,V31,N4,1997, 118-120。SCI摘录,基于风险偏好资产定价模型的公司特质风险研究。管理世界,N11, 2006, 119-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利益分配研究。经济研究, N11, 2006, 112-信用风险转移与银行系统表现-基于美国信用衍生品交易市场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金融研究,N5, 2007,147- “Venture Capitalists’ Herd Behavior: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China’s Venture Capital Market”,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V4, N1, 2010, 107- ISSN 2071-偏正态随机波动模型及其实证检验。管理科学学报,V13, N2, 2010,77-85

刊名:MedicalBulletinofShanghaiJiaotongnUniversity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英文版)主办: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周期:半年出版地:上海市语种:英文;开本:16开ISSN:1674-8123CN:31-2046/R历史沿革:现用刊名:MedicalBulletinofShanghaiJiaotongnUniversity曾用刊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英文版);JournalofShanghaiSecondMedicalUniversity(ForeignLanguageEdition);JournalofShanghaiSecondMedicalUniversity创刊时间:1987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化学文摘(美)(2009)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是谁呀

1、Gu Feng,Ma Luhua,Zhou Tian,Research on Impact Factors of the Mixed-Brand Strategy on Consumer’s Evaluation of Products, ICIM 2008 Proceedings of the ni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Management(ISTP) 2008,92、Gu Feng, Huang Xiaohe,Research on key factor method and application of brand srtructure selection,2006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ervice Operations and Logistics, and Informatics Proceedings(ISTP) 2006,63、Gu Feng,Huang Peiqing, The Effect of Special Demand on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ISSS 2002 Proceedings of the 46th Annual Conference,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ystems Sciences, ISBN 09664183-8-74、顾锋,基于品牌忠诚的企业多阶段竞争策略研究,系统管理学报,08,65、顾锋,基于信息差异化的价格竞争模型,系统管理学报,2007,26、顾锋,刘骁,信用信息体系模式反思:基于“上下分离”的视角,上海金融,2007,17、顾锋,张超,商业银行外生不良贷款的内部带动效应,上海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48、顾锋,刘骁,信用增值的博弈分析,价值工程 2005,089、顾锋,黄培清,消费者不均匀分布时企业的最小产品差异策略, 系统工程学报,2002,0510、品牌忠诚作用下的最小产品差异化策略,北京商学院学报,2001,1 ,第一作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上海交通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本刊被列为以下国际重要检索刊源数据库:美国《工程索引》(Ei Compendex)美国《化学文摘》(CA)英国《科学文摘》(SA)俄罗斯《文摘杂志》(PЖ)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CBST)美国《数学评论》(MR)美国《现代数学出版物》(CMP)美国《应用力学评论》(AMR)德国《数学文摘》(Zbl Math) 1996年国家科委、中宣部、新闻出版署颁发的全国优秀期刊奖2002年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奖”2003、2006年科技部中信所“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04年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2005年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奖”2006年教育部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主任是谁呀

恶性肿瘤患儿手术前后静息能量代谢变化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04;25(4):318- 全肠外营养相关胆汁淤积幼兔模型的建立 临床儿科杂志 2004;22(2):107- 胚胎大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培养分化及其意义 中国临床康复 2004;8(26):5556- 谷氨酰胺预防幼兔全肠外营养相关肝损害的实验研究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4;9(5):393- 恶性肿瘤患儿静息能量代谢及影响因素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05;13(3):142- 谷胱甘肽防止幼兔全胃肠外营养所致肝损害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05;13(3):146- 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评价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05;13(3):150- 肥胖儿童T淋巴细胞亚群的功能评价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05;13(3):154- 新生儿手术前后能量代谢特点研究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05;26(3):113- S-腺苷-L-蛋氨酸防治全胃肠外营养所致肝内胆汁郁积的实验研究 临床儿科杂志 2005;23(4):239- 足月新生儿脐血血清游离卡尼汀浓度及相关因素研究临床儿科杂志 2005;23(11):768- 不同标准评估儿童青少年营养过剩发生率比较 临床儿科杂志 2005;23(10):724- 新入学大学生体质指数分布调查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2005;25(9):932- 双歧杆菌减轻肠外营养幼兔肝损害的实验研究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06;27(3):155- HPLC法测定血清肉碱的研究 营养学报 2006;28(2):177- 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幼兔粪便双歧杆菌的试验研究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6;14(14):1367- 肝移植治疗小儿先天性门静脉海绵样变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26(6):643- 小儿肝移植术后门静脉血流量对移植肝功能的影响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26(6):639- 丹参减轻肠外营养所致新生兔肝细胞损害的实验研究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06;27(11):588- 小儿消化道手术时经皮穿刺造口置管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26(11):1206- 小儿椎管内肿瘤临床特点分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26(11):1215- 胃肠外营养相关肝损伤机制的实验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26(11):1201- 55例儿童横纹肌肉瘤的临床和病理特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26(11):1222- Mounla营养评价方法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应用 临床儿科杂志 2006;24(8):652- 合理营养干预对儿童青少年肥胖病伴高血压的治疗效果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06;14(2):115- 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及相关因素分析 中华儿科杂志 2007;45(3):183- 液体摄入量对早产儿死亡率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临床儿科杂志 2007;25(3):229- 极低出生体重儿肠外营养相关胆汁淤积危险因素分析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07;10(3):170- 新生儿短肠综合征远期营养评价和智力发育评估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07;28(6):25- 经皮内镜胃造口术用于先天性食管气管瘘1例 肠外与肠内营养 2007;14(4) 250- 短肠综合征患儿血清微量营养素状况评价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07;10(4):338- 儿科患者入院时营养状况评价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07;15(4):214- 新生儿肠外营养相关胆汁淤积因素612例分析 中华儿科杂志 2007;45(11):838-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与周围静脉留置针在危重新生儿中应用效果比较 临床儿科杂志 2007;25(11):946- 婴儿超短型短肠综合征肠康复治疗1例报告 肠外与肠内营养2007;14(6):378- 应用real-time PCR测定幼兔肠道内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变化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7;15(31):3278- 成人不同体重指数对血清抗氧化维生素水平的影响研究 上海医学 2007;30(2):77- 极低出生体重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及营养支持分析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08;11(2):96- 长期肠外营养新生儿血浆肉碱水平分析 临床儿科杂志 2008;26(10):872- 静脉补充谷氨酰胺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肠道功能的影响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08;11(4):249- 静脉补充谷氨酰胺对外科手术新生儿喂养耐受的影响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08;29(9):538-541

中国力学学会 副理事长上海市力学学会 理事长上海市航空学会 副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编委会 副主任, 其他 6 种学报 副主编或编委掌握外语 英语 德语荣誉称号 国家教委与人事部命名 “有突出贡献的留学归国人员”,1989

  • 索引序列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英文版主编是谁呀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英文版主编是谁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英文版主编是谁啊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是谁呀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主任是谁呀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