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初中政治学科教学论文

初中政治学科教学论文

发布时间:

初中政治学科教学论文

“零花钱”不容轻视(政治小论文)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家庭日益富裕起来,孩子们的零花钱便也在不止不觉间不断上涨,有的甚至到了让人膛目结舌的地步。 远的不说,就说我们班吧!班里有些男生女生,学习成绩不怎么样,可是对于穿着打扮,可都是“行家”。"BALENO"的上衣,"NIKE"的鞋子,"adidas"的书包,“SONY”的MP3……真可谓集名牌于一身。另有一些男生,通常每天身上都会带有上百块的钱,用于所谓的“吃喝玩乐”,泡网吧,打游戏,看色情录像、结交不良少年;更有的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手机……这种例子在如今的校园中已不再是凤毛麟角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认为,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有以下几点原因: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家庭经济状况与之前相比有了较大改善;二,目前家庭多是独生子女,父母过分溺爱;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而其中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是最主要原因。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传统中,父母们都会用零花钱来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比如:勤俭节约、财务自理。但在今天,生活富裕了,孩子的那点零花钱家长也不会放在心上。但这种超前消费意识是不适合中学生的,将给他们带来诸多不良影响。 首先,会促使他们养成一些不良的习惯。第一,吃零食的习惯,尤其是初中学生,一旦身上有了钱,见到喜欢吃的零食便会毫无节制地买。一些学校的校门前就有不少卖零食及饮料的小卖部,周围还有很多摆地摊的,卖些廉价的冰棒、棉花糖、油炸食品等。吃零食本身已经对身体无益了,更何况这种环境下出售的往往是一些三无食品。这样一来,不但浪费了钱,更重要的是不利于身体健康。 第二,浪费的习惯。许多学生自以为有的是钱,所以对很多东西都不珍惜。比如,买了丰盛的午饭一句“没胃口”就原封不动地“回收”了;早餐的馒头咬了一口就慷慨地留给了“垃圾桶”,等等。如果有人“介意”,他们会满不在乎地说:"反正我花的是我自己的钱。"但他却没有意识到,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他潇潇洒洒所花的钱凝聚了父母多少的血汗。 其次,孩子之间容易产生攀比心理,从而引发一些孩子的心理失衡。今天你在“肯德基”搓一顿几十元;明天我在“XX酒家”摆一桌几百元,看谁更有风度。现在的孩子谁手里要是没几个零花钱,看着同伴经常拿着钱去买这买那,总是羡慕得很,又尴尬的很。这种羡慕、尴尬处理得好那是幸运,若是处理得不好,带来的后果将不可想象。4月12日江北区一名约7岁的女孩哭喊着要跳楼。不为别的,就只是为了从父母那得到零花钱。而有的孩子可能萌生或多或少的拜金主义,以金钱或能换取金钱的一切作为自己的钟爱。 再次,会给其他人树立不好的榜样,给他们的父母造成压力。有的孩子由于心理还未成熟,分辨是非能力不足,看到别的同学有那么多钱用,于是也向父母要。可是,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很有钱。我相信,现在很多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收人也一般,但是为了满足孩子,甚至维护他们的“尊严”,他们只好省吃俭用地挤出一点来给孩子。可孩子并不心疼,钱花到不该花的地方,还嫌不够。 第四,会使孩子形成错误的金钱观,以为“金钱是万能的”,“有钱能使鬼推磨”,不知道应认真学好知识,不懂得承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有的孩子,把父母的叮咛嘱咐,老师的教诲当成“耳边风”,只懂得吃喝玩乐,腹中却空空如也。更是忘却了将来有独立生活,赡养父母,为社会作贡献的责任。 最后。也是最严重的,可能会导致某些孩子走上犯罪之路。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人俭难。"可能今天你的家庭是相对富裕的,但谁也不能保证将永远富有,倘若已经养成了奢侈的习惯,将来要如何面对贫穷呢?也许有的人靠自己的意志能熬过去,但有的人却会难以自拔。前不久,报纸曾经报道,广州一名14岁的中学生在潜入同字家中盗窃被发现后,向同学的母亲狂刺38刀实在是惨无人道。 身为父母,谁不爱自己的孩子,谁不愿给孩子付出呢?但是,家长们该给孩子什么?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一味地给钱显然是错误的,而应该给他们以知识和正确的引导。金钱是把双刃剑,用得不好就伤人———家长们对此一定要有充分认识。在处理孩子的零花钱问题上,家长首先要牢记:零花钱,也是一种教育孩子的手段。 一是培养劳动意识。家长可以把零花钱作为一种奖励手段。比如,孩子做了什么家务劳动,学习上取得了什么成绩或进步,可以按照事先的约定给孩子一定的奖励作为零花钱。让孩子形成劳动最光荣的观念。 二是培养合理的消费观念。花钱也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就像学游泳一定要亲自下水一样,不让孩子自己掌握、使用零花钱,他们就学不会合理消费,这对他们以后走上社会,独立生活是不利的。 三是培养自立能力。许多家长没有意识到给孩子零花钱是孩子的“成长需要”。让孩子自己乘车、买文具、买图书,其重要意义是通过“购买”这种最基本的社会生活方式,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专家建议,至少在孩子七八岁时,家长就应该有意识地给孩子一些零花钱,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合理提高孩子自由支配的数额。家长也可以帮助孩子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理财知识,如消费、储蓄等。 零花钱是每个家庭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如何对待“钱”,是人生道德大厦中一根重要的支柱。孩子对零花钱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其成年后道德的形成。作为父母,首先,绝不能在经济上放纵孩子,从小培养他们勤俭节约的思想;其次,在此基础上,教会他们如何消费与分配零花钱,掌握一些基本的经济知识。一句话,要使孩子合理使用零花钱。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这与传统的课堂教学重视知识传授相比,是一大跨跃。以这一新理念为灵魂的思想政治新教材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构建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树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发展性教学观念。从开始新课程培训到现在,我们逐步走进了新课程。我作为在政治教学第一线的政治教师就新课改下的初中政治教学谈几点看法。 一、首先,政治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作为引导者,教师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教育所有的学生。因而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引导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怎样做人。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地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燃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地向上攀登。其次,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应该尊重学生,诱导学生内在的主动性,放手让学生表现自己的独立性。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座位交流、小组间合作、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再次,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新课程中,师生关系已从传统的“师道尊严”转变成新型的伙伴关系、朋友关系。课堂教学中,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 二、新课改中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的变革 1、重视探究性教学与学生的实践。政治知识本身就具有丰富生动的实际内容,而表现它的语言、文字则是抽象简单的。学生所学教材,只是由语言、文字所汇集成的书本知识,这就要求学生不论学习什么知识,都要透过语言、文字、符号、图表把它们所代表的实际内容想清楚。按照心理学的观点,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作为中学生的学习,让他们的学习丰富起来,必须从实际中去体会,否则学生只围着文字符号转,会越来越枯燥,甚至厌学。实践的形式是多样的,其中最重要的是探究性学习。开展探究性学习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变“死记硬背”书本知识的学习方式为通过各种“实践”培养能力的学习方式,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在做中学”、“在尝试中学”“在玩中学”等新型的学习方式,扭转过去那种只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领会和学习政治课所倡导的做人道理。教师可以把所教内容拟成小课题,让学生去借助网络或书报收集组织材料、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可以放心地让学生去研究教材、发现问题、组织授课;还可以通过演讲、讨论、录像、对白、辩论、板报、社区(或社会)调查等各种形式来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教学实践”。 2、运用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思想政治课有较多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学生易产生厌学情绪。运用形象生动的教具,则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或旋律回响,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或影片放映,强化学生的记忆,进而逐步将学生激发出来的情感导入对思想政治课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之中,使深奥的原理经久不忘。运用情感进行教学,教师必须有真情实感。教师充满激情的讲述,可以使师生的情感融通,产生很强的艺术感染效果,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所以,教师在陈述充满激情事件时要情绪饱满,慷慨陈词,以达到渲染气氛、煽动学生情感的效果;而在讲述充满真情故事时,则要语气轻缓,和风细雨般把真情渗入学生心中,使他们为之动情。 3、信息技术在政治教学中的运用。信息技术必须与学科相整合,必须与教学相整合,已越来越成为同行们的共识。作为第一线的老师,在制作电脑课件和利用多媒体教室上课的过程中,日益发觉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生动的画面和悦耳的声音创设教学情景,优化教学过程,可以使教学效果明显增强。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政治课中有许多重点、难点,有时单靠老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费力,且枯燥无味,而运用多媒体新技术进行教学,增加教材的形象性、生动性。借助形、色、声、情、奇配合,它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掌握和利于知识的获取,从而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拒绝不良诱惑”时,我利用多媒体分别播放了有关黄、赌、毒的纪实片段以及赌博、迷信使人家破人亡的真实案例,从而使学生了解了吸毒、赌博、迷信的危害。分析导致这些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是什么?我们青少年该怎么做?通过教师不断地设问、学生不断地思考、回答。不仅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而且可以把知识重点、难点化繁为简、逐一突破。像这种以直观的形式演示教学内容,既能加大教学密度。又能简化教学难度。目前很多政治教师还没有真正掌握信息技术,也未能经常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大多数教师只是在上公开课时为增强观赏性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临阵磨枪”、“赶鸭子上架”,甚至在一些政治课课堂上出现政治教师主讲,电脑专业教师助阵操作的尴尬场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三、在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中学政治课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课程。如何在中学政治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能力,以适应21 世纪社会的需要,这是广大政治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中国的教育改革就是要改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1、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讲得头头是道,那仅仅是说出了自己的思维过程,很难有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只有让学生参与解决问题,并说出自己的想法,才可能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检验自己思维过程的优劣,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2、留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合理想像和创造性思维。心理学家认为:合理想像与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两大认识支柱。想像是一种令人惊奇的思维能力,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

我们正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上,预言家说:“21世纪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最终必然是教育的竞争。”《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学校现行的课程将成为越来越苍白无力的“形式课程”,对此,我们不应等待、回避,而应以积极的态度,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今年出版的初三政治教材增强了课程的时代感,淡化了学科体系,降低了理论难度,但最显著的特点是突出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增加了大量学生活动的内容,把“学科”和“活动”两类相对独立的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推动了德育课程由认知教学到活动教学的转轨。由于活动课是一门正在探索过程中的新型课程,因此,对于政治教师来说,如何认识和实施“活动课”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初三政治“活动课“的点滴认识。 一、初三政治“活动课”的特点。 初三政治活动课虽然是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一部分,但它毕竟是学科教学改革的前沿,故具有鲜明的特点。 1、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初三政治教材共设计了16项活动内容,有的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用教材中的理论或自己的观点分析实际问题。如第一课的“收集十月革命以来反映社会主义事业在曲折中前进的资料”;第三课的“根据国家公布的最新统计数字,采取自制或识读图表等方式,归纳出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资源分布的概况、环境形势的表现”;第四课的“根据切身经历,结合有关资料,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题,发表各自的见解”。有的通过学生查找资料或访问,用掌握的事实,说明理论、观点。如第二课的“从国家的独立、统一、民主、富强等方面,展示社会主义新中国发生的巨变”;第三课的“收集典型事例,说明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第五课的“以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为题,交流各自的看法”。有的通过理论、事件、资料的分析,提出行为要求。如第二课的“结合图文资料,通过调查、访谈活动,对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成就发表并交流各自的感想”;第四课的“采取各种调查方式,了解所在地区文化和校园文化环境的情况,并就如何改善文化环境,提出和交流各自的建议”;第五课的“共同回顾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比较不同发展阶段的人们对社会理想的追求,表达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信念”。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 2、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初三政治活动课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教育资源,紧贴学生生活和社会热点。触及到“三个代表”、“中学生上网热”、“国际形势”、“西部大开发”、“可持续发展”等社会问题,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也使思想政治课焕发出勃勃生机。 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初三政治教材根据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活动课;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具有一定的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活动内容;学生可以采取调查、讨论、访问、演讲、辩论等多种方式进行活动;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通过个人努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些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意识。 4、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现代社会的竞争实际就是创新性人才的竞争。在教学中进行创新教学是教学理论与实践变革的必然趋势。如何使学生从应试教育走出来,全面提高素质,是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活动课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初三政治活动课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学生在活动课上可以不受学科知识体系的限制,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不断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敢于质疑、批判的精神。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二、活动课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思想上高度重视。活动课的设置体现了我国课程改革的趋势,是初三政治课程改革的最亮丽的风景。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总课时数的20%,此外,每一单元还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了2—3个活动。要把活动课作为呈现教学内容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环节。近年来,一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大量出现在中召考试的考卷上,如西部大开发、入世、环保等。这些试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学科知识教学难以完成的任务。所以,设置活动课既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适应中召考试改革的需要。基于以上的原因,教师、学生对活动课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2、教师适度指导。活动课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教师在活动课上应是一个指导者,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解释疑难;对学生的积极参与进行鼓励,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应启发学生的思维、介绍方法、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既不能代替学生活动,又不能放任自流、袖手旁观。 3、转变学习方式。活动课的设置就是要把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在初三政治活动课的实施中,可以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注意给学生提供进行完整科学探究活动的机会,这样的活动虽然要用更多的时间,但对学生体验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是非常必要的。 三、活动课目前的尴尬 。 1.人们对活动课缺乏认识。 活动课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但在目前的升学压力下,它的存在会引起其他任课教师、家长的疑惑。毕竟,上活动课要占用课程时间甚至课余时间。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孩子的动手能力可以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或有先发育智力,后培养能力的想法。对此,除了依赖加大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和宣传,还要依靠广大教师在活动课这一课题上多探索,多总结,让人们逐渐认识活动课的重要性。 2、活动课的开展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 分组讨论要求该课堂隔离于其他班级,避免干扰和被干扰。还要求有较大的教室,便于教师巡视,随时解决他们的疑问。但现有的教室数量、大小等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影响了活动课的质量。 3、活动课的逻辑结构需要改善。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是学生由过去从学科的概念、规律的开始学习转变为通过各种事实来发现概念和规律的方式。这种学习方式首先应让学生发现问题,然后通过收集资料并进行归纳、比较、统计分析,最后通过讨论和交流,形成对问题的解释。而初三政治活动课总是先给出理论方面的阐述,然后呈现一些典型资料或事例加以论证,最后才是让学生活动。这种逻辑结构不符合学生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规律,也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容易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教材给出的理论范畴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不利于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 总之,活动课以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进入学科课程还是第一次,体现了编写者敏锐的时代意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勇于突破陈规的过人胆略,也是我国课程史和教材史上的重大创新。我们广大教师应积极实践,勇于探索,使活动课向着更科学、完善、实用、易教、乐学的方向发展。满意请采纳

〖内容提要〗  一个人必须具备两大能力。即才能(知识、经验、技能等)和德能(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德能为才能的发挥起指导作用,而德能的高低取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之中。其中,初中思想政治课发挥着基础性作用:1、思想政治课是培养“四有”新人的主要途径;2、思想政治课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3、思想政治课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主要手段;4、思想政治课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5、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要求/现状/作用  〖引言〗  一个人的才能再高,如果他的德能低下甚至败坏的话,那这个人就不会成为对人民有用的人,相反,还会成为人民的敌人,甚至才能越高对人民的危害就越大,因此,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是非常重要的,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我们希望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各个有关部门的同志,整个社会的家家户户,都来关心青少年思想政治的进步。”他还要求:“学校的党团组织和所有的教员都要做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①。  一、当今时代特点对初中思想政治课提出的要求。  当今时代是个开放的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是科技时代,我国也不例外,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一些西方腐朽思想的侵蚀,这就给我们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通过初中思想政治课树立全体社会公民的基本意识,提供思想道德素质,尊重社会公德和社会规律。  1、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还要防止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滋长,防止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的泛滥;为了防止一部分不法分子为了钱而不择手段的现象发生,例如:随着近几年“杀广”热潮的到来,中学的失学率不断上涨,一些不法青年在外偷、抢、卖淫、贩毒等不法手段获得了不少钱财,以至于回家来修起来房子,买上了车子,而我们所谓的工作人员一个月下来才壹仟来元钱,于是那些阔大少非常“关心”的问我们:“你们是怎么养活你们一家子的?你们那点儿工资就连我们抽烟都不够呢”,这样那种读书无用论就应运而生了,因此,这些就成为了初中思想政治课的一项基本任务。  2、对外开放的要求。在进一步的开放中能始终坚持“以他人之长为我所用”的基本立场,一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用,坚持走出去与拿进来相结合的方针,就必须防止西方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青年一代的渗透。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在经济方面取得了显着成效,但一部分青年的道德素质也在不断下滑,特别是一些青年女性的贞洁观念不断淡化,以致性关系泛滥化、随便化、公开化。甚至明目张胆地用自己的肉身去换取自己想要的东西。这就告诉我们:如果,不赶紧加强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其后果不堪设想。  3、信息技术发展的基本要求。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娱乐提供了信息来源的多渠道,为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等节省大量的时间、精力、人力和物力。但还要防止那些腐蚀青少年心灵的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通过网络的传播。使得许多青年未能用好信息技术,甚至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违法乱纪或犯罪活动。  二、初中思想政治课在贵州教育中的现状。  近几年来,初中思想政治课在贵州却没有得到重视,甚至还干脆把初中思想政治课从原来的中考中提了出来②。这就使得绝大部分学校和教师为了升学率、为了得到上级领导的欣赏,百姓的信赖,而拼命注重主科。这样思想政治课就不得不从当起名副其实的副科的角色了。学生认为这是副科,用不着学、也不愿去学,于是在思想政治课上学生全都放松了、不听了,甚至花样百出,出现了严重的思想问题,如懒散、厌学、好吃、贪玩、“早恋”、偷窃、打架斗殴等现象屡见不鲜,加之社会环境的影响,一些不法青年在外偷、抢、卖淫、贩毒等不法手段获得了不少钱财,以至于回家来修起来房子,买上了车子,而我们所谓的工作人员一个月下来才壹仟来元钱,于是那些阔大少非常“关心”的问我们:“你们是怎么养活你们一家子的?你们那点儿工资就连我们抽烟都不够呢”,这样那种读书无用论就应运而生了,这反而严重影响了升学率。在政策上也存在一些矛盾和徒劳的举措,学校还设立了教育处,又话重金邀请全国有名的杨清老师我们高山来做“感恩励志行动”巡回演讲。总之贵州的现状对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是大大的不利,完全忽视了初中思想政治课的作用。  三、初中思想政治课的作用。  一个人必须具备两大能力。即才能(知识、经验、技能等)和德能(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德能为才能的发挥起指导作用,而且,如果一个人才能极高,但他得德能低下或败坏的话,那这个人就会成为对人民不利的人或敌人,甚至,才能越高对人民的危害就越大。因此,要救一个人首先就得救他的思想,正如我们学过的《藤野先生》中的鲁迅先生那样,他原本是学医的而后来却选择学文,就因为他清楚地认识到:当时的中国人所缺的不是强健的身体而是缺乏武装头脑的思想,即高尚的德能,而德能的高低取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之中。其中,初中思想政治课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1、思想政治课是培养“四有”新人的主要途径。  (1)是培养“四有”新人的思想保证。邓小平同志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心探讨,系统地体现在他的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理论中。“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③。“四有”既是相统一的,又是又层次的。他们是人的全面素质教育的综合反映,既包括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也包括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质教育,同时也突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他在谈到“四有”是指出:“这四条里面,理想和纪律特别重要。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他多次提到,“我们最强调的,是有理想”④。理想是人们的事业和生活的精神支柱,是一定的世界观、政治观和人生观在人生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全体人民做的有理想,是胜利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思想保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和重要内容。  (2)是培养“四有”新人的方向性的保证。思想政治课既以独立的形式又以联系的形式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和灌输,培养学生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等,同时又通过丰富多样教育实践使学生得到锻炼,使其健康成长。所以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培养“四有”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向性保证。  (3)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我国相比一点也不逊色,只不过名称不同而已。如:英国设有政治课、宗教课;法国设有道德公民课、哲学课;德国设有伦理课社会课;美国设有社会研究课、职业道德课等。除此之外,他们还有其他隐形教育、心里咨询、社会服务、宗教活动等多种德育形式⑤。  2、思想政治课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素质教育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道‘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1)、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一个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会自发产生,而是通过培养,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对于提高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素质起决定作用。首先,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人的政治素质的基本途径;其次,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人的思想素质的必要条件;再次,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人的道德素质的重要手段。  (2)、思想政治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具有导向作用。一是政治导向的作用,政治导向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功能我国要通过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和实践,使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信仰,掌握科学的政治理论,遵循法定的政治规范,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二是道德导向作用,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三是认识导向。思想政治课对青少年正确认识世界、认识事物、认识规律有重要作用。  (3)、思想政治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整合作用。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整合。使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备了灵魂,使知识的掌握者形成了正确的立场观点和科学方法;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与科学文化知识整合。使人不仅会做事,而且还会做人。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整合身心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正确认识自我和社会。  3、思想政治课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主要手段。  人文,是指与人有直接关系的文化。“人文精神属于精神文化范畴,是一种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主体的身心……包括人的信念、理想、人格、道德”⑥。人文精神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是整个人类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以崇高理想为核心,一人本身的发展为终极目的。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指出:“从学校走出来的不应该只是一个专家,而首先应该是一个和谐的人。”教育除了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外,更重要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人格的培养、情操的陶冶、品德的磨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然而,在学校教育中,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思想政治课本身就是属于人文学科,它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独立个性的一个过程,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指出:“从学校走出来得不应该只是一个专家,而首先应该是一个和谐的人。”教育除了传授知识以外,更重要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人格的培养、情操的陶冶、品德的磨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因此初中思想政治课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1)思想政治课把人文性作为本课程的性质之一。在以往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往往忽视了思想政治课的人文性,严重影响其教学效果,如今思想政治课把人文性作为课程的性质,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从学生成长的需要出发,尊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  (2)内容上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要“能够分辨是非善恶,为人正直,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中作出正确选择”;“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为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能够正确运用法律通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等。  (3)是学生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思想政治课十分重视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陶冶学生。该课程明确要求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民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  4、思想政治课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  (1)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所谓创新精神,是指敢于打破常规去产出莫、某种新的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的精神。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人格一起共同构成一个人的创新素质。对于中学生来说,创新主要是指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打下基础。  (2)思想政治课的思想性强,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能使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的精粹以及外国的国情和世界形势的发展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和规律性的掌握,正确认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能提高形势的思想觉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这样就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创新活动中去;思想政治课科学性强,形势通过学习马列主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就能深刻理解创新精神的理论根据和意义;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性强,学生把所学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并指导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发挥主体作用,培养探索未知、寻求真理、不懈追求的创新精神,为民族的发展和国家的富强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5、思想政治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  思想政治课不仅在物质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充分肯定了思想政治工作者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也指出:“要建设好一支精干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决议》更是直接地把思想政治工作看作精神文明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和搞好两个文明建设的基本保证。  总之,初中思想政治课学校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行开设,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专人才的重要基地。初中思想政治课在初中教学中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社会,社会成员的思想品德状况,对社会的发展具有关键的作用。为了应对时代提出的各种挑战,提升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和精神境界,我们必须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丰富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培育新时代与时俱进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指导,因此,绝对不能忽视

政治教学论文初中政治教学论文

零花钱”不容轻视(政治小论文)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家庭日益富裕起来,孩子们的零花钱便也在不止不觉间不断上涨,有的甚至到了让人膛目结舌的地步。 远的不说,就说我们班吧!班里有些男生女生,学习成绩不怎么样,可是对于穿着打扮,可都是“行家”。"BALENO"的上衣,"NIKE"的鞋子,"adidas"的书包,“SONY”的MP3……真可谓集名牌于一身。另有一些男生,通常每天身上都会带有上百块的钱,用于所谓的“吃喝玩乐”,泡网吧,打游戏,看色情录像、结交不良少年;更有的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手机……这种例子在如今的校园中已不再是凤毛麟角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认为,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有以下几点原因: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家庭经济状况与之前相比有了较大改善;二,目前家庭多是独生子女,父母过分溺爱;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而其中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是最主要原因。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传统中,父母们都会用零花钱来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比如:勤俭节约、财务自理。但在今天,生活富裕了,孩子的那点零花钱家长也不会放在心上。但这种超前消费意识是不适合中学生的,将给他们带来诸多不良影响。 首先,会促使他们养成一些不良的习惯。第一,吃零食的习惯,尤其是初中学生,一旦身上有了钱,见到喜欢吃的零食便会毫无节制地买。一些学校的校门前就有不少卖零食及饮料的小卖部,周围还有很多摆地摊的,卖些廉价的冰棒、棉花糖、油炸食品等。吃零食本身已经对身体无益了,更何况这种环境下出售的往往是一些三无食品。这样一来,不但浪费了钱,更重要的是不利于身体健康。 第二,浪费的习惯。许多学生自以为有的是钱,所以对很多东西都不珍惜。比如,买了丰盛的午饭一句“没胃口”就原封不动地“回收”了;早餐的馒头咬了一口就慷慨地留给了“垃圾桶”,等等。如果有人“介意”,他们会满不在乎地说:"反正我花的是我自己的钱。"但他却没有意识到,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他潇潇洒洒所花的钱凝聚了父母多少的血汗。 其次,孩子之间容易产生攀比心理,从而引发一些孩子的心理失衡。今天你在“肯德基”搓一顿几十元;明天我在“XX酒家”摆一桌几百元,看谁更有风度。现在的孩子谁手里要是没几个零花钱,看着同伴经常拿着钱去买这买那,总是羡慕得很,又尴尬的很。这种羡慕、尴尬处理得好那是幸运,若是处理得不好,带来的后果将不可想象。4月12日江北区一名约7岁的女孩哭喊着要跳楼。不为别的,就只是为了从父母那得到零花钱。而有的孩子可能萌生或多或少的拜金主义,以金钱或能换取金钱的一切作为自己的钟爱。 再次,会给其他人树立不好的榜样,给他们的父母造成压力。有的孩子由于心理还未成熟,分辨是非能力不足,看到别的同学有那么多钱用,于是也向父母要。可是,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很有钱。我相信,现在很多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收人也一般,但是为了满足孩子,甚至维护他们的“尊严”,他们只好省吃俭用地挤出一点来给孩子。可孩子并不心疼,钱花到不该花的地方,还嫌不够。 第四,会使孩子形成错误的金钱观,以为“金钱是万能的”,“有钱能使鬼推磨”,不知道应认真学好知识,不懂得承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有的孩子,把父母的叮咛嘱咐,老师的教诲当成“耳边风”,只懂得吃喝玩乐,腹中却空空如也。更是忘却了将来有独立生活,赡养父母,为社会作贡献的责任。 最后。也是最严重的,可能会导致某些孩子走上犯罪之路。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人俭难。"可能今天你的家庭是相对富裕的,但谁也不能保证将永远富有,倘若已经养成了奢侈的习惯,将来要如何面对贫穷呢?也许有的人靠自己的意志能熬过去,但有的人却会难以自拔。前不久,报纸曾经报道,广州一名14岁的中学生在潜入同字家中盗窃被发现后,向同学的母亲狂刺38刀实在是惨无人道。 身为父母,谁不爱自己的孩子,谁不愿给孩子付出呢?但是,家长们该给孩子什么?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一味地给钱显然是错误的,而应该给他们以知识和正确的引导。金钱是把双刃剑,用得不好就伤人———家长们对此一定要有充分认识。在处理孩子的零花钱问题上,家长首先要牢记:零花钱,也是一种教育孩子的手段。 一是培养劳动意识。家长可以把零花钱作为一种奖励手段。比如,孩子做了什么家务劳动,学习上取得了什么成绩或进步,可以按照事先的约定给孩子一定的奖励作为零花钱。让孩子形成劳动最光荣的观念。 二是培养合理的消费观念。花钱也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就像学游泳一定要亲自下水一样,不让孩子自己掌握、使用零花钱,他们就学不会合理消费,这对他们以后走上社会,独立生活是不利的。 三是培养自立能力。许多家长没有意识到给孩子零花钱是孩子的“成长需要”。让孩子自己乘车、买文具、买图书,其重要意义是通过“购买”这种最基本的社会生活方式,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专家建议,至少在孩子七八岁时,家长就应该有意识地给孩子一些零花钱,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合理提高孩子自由支配的数额。家长也可以帮助孩子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理财知识,如消费、储蓄等。 零花钱是每个家庭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如何对待“钱”,是人生道德大厦中一根重要的支柱。孩子对零花钱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其成年后道德的形成。作为父母,首先,绝不能在经济上放纵孩子,从小培养他们勤俭节约的思想;其次,在此基础上,教会他们如何消费与分配零花钱,掌握一些基本的经济知识。一句话,要使孩子合理使用零花钱。

我们正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上,预言家说:“21世纪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最终必然是教育的竞争。”《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学校现行的课程将成为越来越苍白无力的“形式课程”,对此,我们不应等待、回避,而应以积极的态度,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今年出版的初三政治教材增强了课程的时代感,淡化了学科体系,降低了理论难度,但最显著的特点是突出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增加了大量学生活动的内容,把“学科”和“活动”两类相对独立的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推动了德育课程由认知教学到活动教学的转轨。由于活动课是一门正在探索过程中的新型课程,因此,对于政治教师来说,如何认识和实施“活动课”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初三政治“活动课“的点滴认识。 一、初三政治“活动课”的特点。 初三政治活动课虽然是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一部分,但它毕竟是学科教学改革的前沿,故具有鲜明的特点。 1、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初三政治教材共设计了16项活动内容,有的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用教材中的理论或自己的观点分析实际问题。如第一课的“收集十月革命以来反映社会主义事业在曲折中前进的资料”;第三课的“根据国家公布的最新统计数字,采取自制或识读图表等方式,归纳出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资源分布的概况、环境形势的表现”;第四课的“根据切身经历,结合有关资料,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题,发表各自的见解”。有的通过学生查找资料或访问,用掌握的事实,说明理论、观点。如第二课的“从国家的独立、统一、民主、富强等方面,展示社会主义新中国发生的巨变”;第三课的“收集典型事例,说明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第五课的“以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为题,交流各自的看法”。有的通过理论、事件、资料的分析,提出行为要求。如第二课的“结合图文资料,通过调查、访谈活动,对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成就发表并交流各自的感想”;第四课的“采取各种调查方式,了解所在地区文化和校园文化环境的情况,并就如何改善文化环境,提出和交流各自的建议”;第五课的“共同回顾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比较不同发展阶段的人们对社会理想的追求,表达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信念”。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 2、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初三政治活动课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教育资源,紧贴学生生活和社会热点。触及到“三个代表”、“中学生上网热”、“国际形势”、“西部大开发”、“可持续发展”等社会问题,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也使思想政治课焕发出勃勃生机。 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初三政治教材根据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活动课;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具有一定的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活动内容;学生可以采取调查、讨论、访问、演讲、辩论等多种方式进行活动;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通过个人努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些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意识。 4、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现代社会的竞争实际就是创新性人才的竞争。在教学中进行创新教学是教学理论与实践变革的必然趋势。如何使学生从应试教育走出来,全面提高素质,是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活动课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初三政治活动课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学生在活动课上可以不受学科知识体系的限制,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不断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敢于质疑、批判的精神。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二、活动课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思想上高度重视。活动课的设置体现了我国课程改革的趋势,是初三政治课程改革的最亮丽的风景。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总课时数的20%,此外,每一单元还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了2—3个活动。要把活动课作为呈现教学内容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环节。近年来,一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大量出现在中召考试的考卷上,如西部大开发、入世、环保等。这些试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学科知识教学难以完成的任务。所以,设置活动课既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适应中召考试改革的需要。基于以上的原因,教师、学生对活动课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2、教师适度指导。活动课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教师在活动课上应是一个指导者,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解释疑难;对学生的积极参与进行鼓励,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应启发学生的思维、介绍方法、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既不能代替学生活动,又不能放任自流、袖手旁观。 3、转变学习方式。活动课的设置就是要把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在初三政治活动课的实施中,可以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注意给学生提供进行完整科学探究活动的机会,这样的活动虽然要用更多的时间,但对学生体验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是非常必要的。 三、活动课目前的尴尬 。 1.人们对活动课缺乏认识。 活动课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但在目前的升学压力下,它的存在会引起其他任课教师、家长的疑惑。毕竟,上活动课要占用课程时间甚至课余时间。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孩子的动手能力可以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或有先发育智力,后培养能力的想法。对此,除了依赖加大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和宣传,还要依靠广大教师在活动课这一课题上多探索,多总结,让人们逐渐认识活动课的重要性。 2、活动课的开展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 分组讨论要求该课堂隔离于其他班级,避免干扰和被干扰。还要求有较大的教室,便于教师巡视,随时解决他们的疑问。但现有的教室数量、大小等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影响了活动课的质量。 3、活动课的逻辑结构需要改善。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是学生由过去从学科的概念、规律的开始学习转变为通过各种事实来发现概念和规律的方式。这种学习方式首先应让学生发现问题,然后通过收集资料并进行归纳、比较、统计分析,最后通过讨论和交流,形成对问题的解释。而初三政治活动课总是先给出理论方面的阐述,然后呈现一些典型资料或事例加以论证,最后才是让学生活动。这种逻辑结构不符合学生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规律,也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容易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教材给出的理论范畴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不利于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 总之,活动课以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进入学科课程还是第一次,体现了编写者敏锐的时代意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勇于突破陈规的过人胆略,也是我国课程史和教材史上的重大创新。我们广大教师应积极实践,勇于探索,使活动课向着更科学、完善、实用、易教、乐学的方向发展。满意请采纳

毕业论文是教学科研过程的一个环节,也是学业成绩考核和评定的一种重要方式。毕业论文的目的在于总结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全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较为复杂问题的能力并使他们受到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眉目。各类文章的标题,样式繁多,但无论是何种形式,总要以全部或不同的侧面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主旨。毕业论文的标题一般分为总标题、副标题、分标题几种。总标题总标题是文章总体内容的体现。常见的写法有:①揭示课题的实质。这种形式的标题,高度概括全文内容,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它具有高度的明确性,便于读者把握全文内容的核心。诸如此类的标题很多,也很普遍。如《关于经济体制的模式问题》、《经济中心论》、《县级行政机构改革之我见》等。②提问式。这类标题用设问句的方式,隐去要回答的内容,实际上作者的观点是十分明确的,只不过语意婉转,需要读者加以思考罢了。这种形式的标题因其观点含蓄,轻易激起读者的注重。如《家庭联产承包制就是单干吗?》、《商品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吗?》等。③交代内容范围。这种形式的标题,从其本身的角度看,看不出作者所指的观点,只是对文章内容的范围做出限定。拟定这种标题,一方面是文章的主要论点难以用一句简短的话加以归纳;另一方面,交代文章内容的范围,可引起同仁读者的注重,以求引起共鸣。这种形式的标题也较普遍。如《试论我国农村的双层经营体制》、《正确处理中心和地方、条条与块块的关系》、《战后西方贸易自由化剖析》等。④用判定句式。这种形式的标题给予全文内容的限定,可伸可缩,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文章研究对象是具体的,面较小,但引申的思想又须有很强的概括性,面较宽。这种从小处着眼,大处着手的标题,有利于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拓展。如《从乡镇企业的兴起看中国农村的希望之光》、《科技进步与农业经济》、《从“劳动创造了美”看美的本质》等。

初中政治教育教学论文

要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的实效,就要切实贯彻理论联系实际(一是社会实际,一是学生实际)的原则。具体来说,有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知识尚少、抽象思维能力尚差而形象思维仍占主要地位的初一学生。单纯讲解抽象概念、原理,必然会使学生觉得索然无味、困惑不解,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借助生动形象的比喻、典故、诗词、历史的现实的国情,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等典型事例,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刻的道理通俗化。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借助形象生动活泼的事例,使他们加深理解记忆。 例如,讲“自由和纪律”的关系时,可用《脱线的风筝》这个寓言:“风筝迎风自由飞翔,可它还不满足。它想要是没有线的束缚,我不是可以飞得更高、更远。于是它老想摆脱线的束缚:‘准能帮助我获得自由啊!’大风自告奋勇他说:‘我来!’于是它施起看家的本领刮起大风。蓦地,天昏地暗。‘咔嚓’一 声线断了。风筝正得意忘形,可是没想到在空中翻了几个跟头便摔落在地上,落得个千疮百孔的下常”这个寓言说明风筝离不开线,受到线的约束,但线是保证风筝自由顺利飞翔必不可少的条件,它们既互相制约又互相联系。自由与纪律的关系就像风筝与线的关系一样,自由受纪律制约,纪律又是获得自由的可靠保证。接着针对一些学生上课不遵守纪律的情况指出:《中小学生课堂常规》是约束学生行为的,但它又保证了每一个学生学习的自由。倘若片面强调自由而不遵守课堂常规,那么学生就没有上课的自由了。所以,我们越是严格遵守课堂常规,便越能享受学习的自由。接着让学生们考虑一下工人、农民、教师、医生……是不是可以有不受约束的自由,通过讨论得出结论:世界上任何约束都没有的自由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我们要自觉守纪,享受自由。 俗话说:“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应注重学习方法的训练和各种能力的培养,使“讲堂”变为“学堂”,将:“单向”变为“多向”。“读、议、讲、练、用”教学法便是锻炼学生能力的好方法。 “读”--是基础的一环。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指由教师按照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根据教学任务提出适量的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编写自学提纲,整理知识内容,写知识结构图表等。这为学生“议”打下基矗“议”--是关键的一环,便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议就是要求学生展开讨论,积极发言。这样有利于学生克服胆小怕事、不敢和不善于发言的缺点,使学生学会说理,能言善辩,这对活跃思想,开阔思路,搞好各科学习和今后走向社会、参加工作都有很大作用。 “讲”--是主导的一环。这里要改变由教师一讲到底的一言堂作法,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主动攫取知识的场所。在读书、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准确而公开地提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 “练”--是消化巩固的一环。指下课前五分钟有侧重地练:一练重点问题,二练容易出错问题,三练容易忽视问题。练习题设置要有梯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满足感和学习兴趣。 “用”--指灵活运用,这是政治课教学的落脚点。 一是针对学生死记硬背和照搬照抄现成答案的情况,设计灵活多变、富有思考性和运用性的练习题,考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比如学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后,要求每个学生出二十道爱国知识小题目,教师精选出五十道各类题型的抢答题,然后在班内以组为单位,抢答计分,对优胜组给予表扬奖励。这类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位同学积极参与,踊跃发言,教学效果较好。 二是针对学生对上些基本理论不能正确理解的情况,我们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将“小课堂”与“大社会”有机结合起来。具体做法是:学习课本基本理论时,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寻找、调查,用直观的感性的知识代替抽象的理论。 例如,在学《热爱劳动,艰苦奋斗》一课时,针对一部分学生大手大脚,花钱如水,不讲节约,讲阔气,比享受,比‘“大方”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要求学生做两件事:一是让学生作一次家庭调查,了解家庭收入、开支情况、人均生活水平在当地处于什么位置;二是自己算一笔帐,包括每年穿衣、吃饭、书杂费、其他开支需要多少钱,这些支出占家庭(父母)的收入的比例、占家庭总支出的比例,这些开支中哪些是必需的、哪些是可有可无的、哪些是毫无必要的。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受到很大触动。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思想觉悟。 觉悟的提高主要表现在行动上。我们根据初一思想政治课的特点,把课后围绕该课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助活动落到实处,使学生做到知行统一。要真正达到行为教育的实效,就应对学生进行行为考核。这项考核应纳入学校政教、教学、班主任工作计划,并由政教干部统一组织与安排,与贯彻《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班级常规结合起来,使班主任、团队干部、政治教师做到步调一致,保证行为考核能够按要求完成。 具体做法是:政治教师平时每一课教学后都提出相应的行为要求,并进行一 次主要是让学生自评和互评的考核,作为平时考核成绩。在期末考试时,进行相应的学期行为考核。先将每课提出的行为要求归纳概括印发数份,然后在学生自评互评的基础上参考家长意见,学校政教处、班主任德育、操行考核情况等开展行为考评。学期行为考核成绩可和学校期中、期末考试(知识考评)按比例记分。 这些措施对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很大帮助。 为鼓励学生参与到社会大课堂中来,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可在行为考核的同时进一步改革考试方法,实行闭卷与开卷相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的考试方法。 把课本基础知识作为闭卷考试内容,把政治小论文、调查报告、演讲、辩论等作为开卷考试内容,以求达到考查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同时又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和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这为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又添新动力。

多年来,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都是应试教育的模式,使得政治课在教学中处于两难的境地,即教师难教、学生难学表现在课堂上是学生不愿意学,要么睡觉,要么看课外书,一部分学生愿意学,但不能理解和接受,课后为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新课程对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结合学科教学特点,力争全方位落实科学素养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初中政治教师在实施组织教学中,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不料,迷恋波斯的富户庄公子妒火中烧,令家丁将向晟打死,又气死向母,逼死波斯。向杲申冤无门,满腔悲愤,一心只想找庄家报仇。

多看一些关于这方面的资料就容易了!!!

初中政治教师教学论文

我们正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上,预言家说:“21世纪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最终必然是教育的竞争。”《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学校现行的课程将成为越来越苍白无力的“形式课程”,对此,我们不应等待、回避,而应以积极的态度,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今年出版的初三政治教材增强了课程的时代感,淡化了学科体系,降低了理论难度,但最显著的特点是突出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增加了大量学生活动的内容,把“学科”和“活动”两类相对独立的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推动了德育课程由认知教学到活动教学的转轨。由于活动课是一门正在探索过程中的新型课程,因此,对于政治教师来说,如何认识和实施“活动课”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初三政治“活动课“的点滴认识。 一、初三政治“活动课”的特点。 初三政治活动课虽然是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一部分,但它毕竟是学科教学改革的前沿,故具有鲜明的特点。 1、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初三政治教材共设计了16项活动内容,有的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用教材中的理论或自己的观点分析实际问题。如第一课的“收集十月革命以来反映社会主义事业在曲折中前进的资料”;第三课的“根据国家公布的最新统计数字,采取自制或识读图表等方式,归纳出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资源分布的概况、环境形势的表现”;第四课的“根据切身经历,结合有关资料,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题,发表各自的见解”。有的通过学生查找资料或访问,用掌握的事实,说明理论、观点。如第二课的“从国家的独立、统一、民主、富强等方面,展示社会主义新中国发生的巨变”;第三课的“收集典型事例,说明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第五课的“以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为题,交流各自的看法”。有的通过理论、事件、资料的分析,提出行为要求。如第二课的“结合图文资料,通过调查、访谈活动,对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成就发表并交流各自的感想”;第四课的“采取各种调查方式,了解所在地区文化和校园文化环境的情况,并就如何改善文化环境,提出和交流各自的建议”;第五课的“共同回顾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比较不同发展阶段的人们对社会理想的追求,表达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信念”。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 2、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初三政治活动课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教育资源,紧贴学生生活和社会热点。触及到“三个代表”、“中学生上网热”、“国际形势”、“西部大开发”、“可持续发展”等社会问题,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也使思想政治课焕发出勃勃生机。 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初三政治教材根据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活动课;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具有一定的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活动内容;学生可以采取调查、讨论、访问、演讲、辩论等多种方式进行活动;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通过个人努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些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意识。 4、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现代社会的竞争实际就是创新性人才的竞争。在教学中进行创新教学是教学理论与实践变革的必然趋势。如何使学生从应试教育走出来,全面提高素质,是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活动课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初三政治活动课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学生在活动课上可以不受学科知识体系的限制,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不断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敢于质疑、批判的精神。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二、活动课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思想上高度重视。活动课的设置体现了我国课程改革的趋势,是初三政治课程改革的最亮丽的风景。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总课时数的20%,此外,每一单元还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了2—3个活动。要把活动课作为呈现教学内容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环节。近年来,一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大量出现在中召考试的考卷上,如西部大开发、入世、环保等。这些试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学科知识教学难以完成的任务。所以,设置活动课既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适应中召考试改革的需要。基于以上的原因,教师、学生对活动课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2、教师适度指导。活动课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教师在活动课上应是一个指导者,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解释疑难;对学生的积极参与进行鼓励,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应启发学生的思维、介绍方法、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既不能代替学生活动,又不能放任自流、袖手旁观。 3、转变学习方式。活动课的设置就是要把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在初三政治活动课的实施中,可以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注意给学生提供进行完整科学探究活动的机会,这样的活动虽然要用更多的时间,但对学生体验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是非常必要的。 三、活动课目前的尴尬 。 1.人们对活动课缺乏认识。 活动课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但在目前的升学压力下,它的存在会引起其他任课教师、家长的疑惑。毕竟,上活动课要占用课程时间甚至课余时间。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孩子的动手能力可以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或有先发育智力,后培养能力的想法。对此,除了依赖加大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和宣传,还要依靠广大教师在活动课这一课题上多探索,多总结,让人们逐渐认识活动课的重要性。 2、活动课的开展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 分组讨论要求该课堂隔离于其他班级,避免干扰和被干扰。还要求有较大的教室,便于教师巡视,随时解决他们的疑问。但现有的教室数量、大小等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影响了活动课的质量。 3、活动课的逻辑结构需要改善。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是学生由过去从学科的概念、规律的开始学习转变为通过各种事实来发现概念和规律的方式。这种学习方式首先应让学生发现问题,然后通过收集资料并进行归纳、比较、统计分析,最后通过讨论和交流,形成对问题的解释。而初三政治活动课总是先给出理论方面的阐述,然后呈现一些典型资料或事例加以论证,最后才是让学生活动。这种逻辑结构不符合学生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规律,也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容易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教材给出的理论范畴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不利于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 总之,活动课以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进入学科课程还是第一次,体现了编写者敏锐的时代意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勇于突破陈规的过人胆略,也是我国课程史和教材史上的重大创新。我们广大教师应积极实践,勇于探索,使活动课向着更科学、完善、实用、易教、乐学的方向发展。满意请采纳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这与传统的课堂教学重视知识传授相比,是一大跨跃。以这一新理念为灵魂的思想政治新教材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构建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树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发展性教学观念。从开始新课程培训到现在,我们逐步走进了新课程。我作为在政治教学第一线的政治教师就新课改下的初中政治教学谈几点看法。 一、首先,政治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作为引导者,教师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教育所有的学生。因而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引导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怎样做人。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地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燃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地向上攀登。其次,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应该尊重学生,诱导学生内在的主动性,放手让学生表现自己的独立性。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座位交流、小组间合作、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再次,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新课程中,师生关系已从传统的“师道尊严”转变成新型的伙伴关系、朋友关系。课堂教学中,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 二、新课改中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的变革 1、重视探究性教学与学生的实践。政治知识本身就具有丰富生动的实际内容,而表现它的语言、文字则是抽象简单的。学生所学教材,只是由语言、文字所汇集成的书本知识,这就要求学生不论学习什么知识,都要透过语言、文字、符号、图表把它们所代表的实际内容想清楚。按照心理学的观点,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作为中学生的学习,让他们的学习丰富起来,必须从实际中去体会,否则学生只围着文字符号转,会越来越枯燥,甚至厌学。实践的形式是多样的,其中最重要的是探究性学习。开展探究性学习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变“死记硬背”书本知识的学习方式为通过各种“实践”培养能力的学习方式,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在做中学”、“在尝试中学”“在玩中学”等新型的学习方式,扭转过去那种只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领会和学习政治课所倡导的做人道理。教师可以把所教内容拟成小课题,让学生去借助网络或书报收集组织材料、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可以放心地让学生去研究教材、发现问题、组织授课;还可以通过演讲、讨论、录像、对白、辩论、板报、社区(或社会)调查等各种形式来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教学实践”。 2、运用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思想政治课有较多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学生易产生厌学情绪。运用形象生动的教具,则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或旋律回响,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或影片放映,强化学生的记忆,进而逐步将学生激发出来的情感导入对思想政治课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之中,使深奥的原理经久不忘。运用情感进行教学,教师必须有真情实感。教师充满激情的讲述,可以使师生的情感融通,产生很强的艺术感染效果,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所以,教师在陈述充满激情事件时要情绪饱满,慷慨陈词,以达到渲染气氛、煽动学生情感的效果;而在讲述充满真情故事时,则要语气轻缓,和风细雨般把真情渗入学生心中,使他们为之动情。 3、信息技术在政治教学中的运用。信息技术必须与学科相整合,必须与教学相整合,已越来越成为同行们的共识。作为第一线的老师,在制作电脑课件和利用多媒体教室上课的过程中,日益发觉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生动的画面和悦耳的声音创设教学情景,优化教学过程,可以使教学效果明显增强。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政治课中有许多重点、难点,有时单靠老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费力,且枯燥无味,而运用多媒体新技术进行教学,增加教材的形象性、生动性。借助形、色、声、情、奇配合,它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掌握和利于知识的获取,从而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拒绝不良诱惑”时,我利用多媒体分别播放了有关黄、赌、毒的纪实片段以及赌博、迷信使人家破人亡的真实案例,从而使学生了解了吸毒、赌博、迷信的危害。分析导致这些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是什么?我们青少年该怎么做?通过教师不断地设问、学生不断地思考、回答。不仅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而且可以把知识重点、难点化繁为简、逐一突破。像这种以直观的形式演示教学内容,既能加大教学密度。又能简化教学难度。目前很多政治教师还没有真正掌握信息技术,也未能经常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大多数教师只是在上公开课时为增强观赏性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临阵磨枪”、“赶鸭子上架”,甚至在一些政治课课堂上出现政治教师主讲,电脑专业教师助阵操作的尴尬场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三、在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中学政治课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课程。如何在中学政治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能力,以适应21 世纪社会的需要,这是广大政治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中国的教育改革就是要改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1、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讲得头头是道,那仅仅是说出了自己的思维过程,很难有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只有让学生参与解决问题,并说出自己的想法,才可能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检验自己思维过程的优劣,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2、留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合理想像和创造性思维。心理学家认为:合理想像与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两大认识支柱。想像是一种令人惊奇的思维能力,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

初中政治课教学论文

不料,迷恋波斯的富户庄公子妒火中烧,令家丁将向晟打死,又气死向母,逼死波斯。向杲申冤无门,满腔悲愤,一心只想找庄家报仇。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这与传统的课堂教学重视知识传授相比,是一大跨跃。以这一新理念为灵魂的思想政治新教材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构建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树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发展性教学观念。从开始新课程培训到现在,我们逐步走进了新课程。我作为在政治教学第一线的政治教师就新课改下的初中政治教学谈几点看法。 一、首先,政治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作为引导者,教师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教育所有的学生。因而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引导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怎样做人。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地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燃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地向上攀登。其次,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应该尊重学生,诱导学生内在的主动性,放手让学生表现自己的独立性。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座位交流、小组间合作、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再次,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新课程中,师生关系已从传统的“师道尊严”转变成新型的伙伴关系、朋友关系。课堂教学中,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 二、新课改中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的变革 1、重视探究性教学与学生的实践。政治知识本身就具有丰富生动的实际内容,而表现它的语言、文字则是抽象简单的。学生所学教材,只是由语言、文字所汇集成的书本知识,这就要求学生不论学习什么知识,都要透过语言、文字、符号、图表把它们所代表的实际内容想清楚。按照心理学的观点,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作为中学生的学习,让他们的学习丰富起来,必须从实际中去体会,否则学生只围着文字符号转,会越来越枯燥,甚至厌学。实践的形式是多样的,其中最重要的是探究性学习。开展探究性学习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变“死记硬背”书本知识的学习方式为通过各种“实践”培养能力的学习方式,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在做中学”、“在尝试中学”“在玩中学”等新型的学习方式,扭转过去那种只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领会和学习政治课所倡导的做人道理。教师可以把所教内容拟成小课题,让学生去借助网络或书报收集组织材料、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可以放心地让学生去研究教材、发现问题、组织授课;还可以通过演讲、讨论、录像、对白、辩论、板报、社区(或社会)调查等各种形式来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教学实践”。 2、运用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思想政治课有较多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学生易产生厌学情绪。运用形象生动的教具,则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或旋律回响,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或影片放映,强化学生的记忆,进而逐步将学生激发出来的情感导入对思想政治课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之中,使深奥的原理经久不忘。运用情感进行教学,教师必须有真情实感。教师充满激情的讲述,可以使师生的情感融通,产生很强的艺术感染效果,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所以,教师在陈述充满激情事件时要情绪饱满,慷慨陈词,以达到渲染气氛、煽动学生情感的效果;而在讲述充满真情故事时,则要语气轻缓,和风细雨般把真情渗入学生心中,使他们为之动情。 3、信息技术在政治教学中的运用。信息技术必须与学科相整合,必须与教学相整合,已越来越成为同行们的共识。作为第一线的老师,在制作电脑课件和利用多媒体教室上课的过程中,日益发觉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生动的画面和悦耳的声音创设教学情景,优化教学过程,可以使教学效果明显增强。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政治课中有许多重点、难点,有时单靠老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费力,且枯燥无味,而运用多媒体新技术进行教学,增加教材的形象性、生动性。借助形、色、声、情、奇配合,它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掌握和利于知识的获取,从而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拒绝不良诱惑”时,我利用多媒体分别播放了有关黄、赌、毒的纪实片段以及赌博、迷信使人家破人亡的真实案例,从而使学生了解了吸毒、赌博、迷信的危害。分析导致这些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是什么?我们青少年该怎么做?通过教师不断地设问、学生不断地思考、回答。不仅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而且可以把知识重点、难点化繁为简、逐一突破。像这种以直观的形式演示教学内容,既能加大教学密度。又能简化教学难度。目前很多政治教师还没有真正掌握信息技术,也未能经常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大多数教师只是在上公开课时为增强观赏性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临阵磨枪”、“赶鸭子上架”,甚至在一些政治课课堂上出现政治教师主讲,电脑专业教师助阵操作的尴尬场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三、在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中学政治课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课程。如何在中学政治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能力,以适应21 世纪社会的需要,这是广大政治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中国的教育改革就是要改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1、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讲得头头是道,那仅仅是说出了自己的思维过程,很难有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只有让学生参与解决问题,并说出自己的想法,才可能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检验自己思维过程的优劣,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2、留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合理想像和创造性思维。心理学家认为:合理想像与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两大认识支柱。想像是一种令人惊奇的思维能力,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

各教育主管部门,市直学校、企业学校和民办学校: 开展中学生思想(品德)政治小论文评选活动,是加强对中学生进行实践教育、生活教育、时事教育,拓宽中学德育渠道,促进中学生了解社会、生动活泼地学习思想政治和思想品德课的重要途径,它有利于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好地落实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统一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实践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推进课程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全面提高政治课课堂教学实效,经研究,决定开展以“思想(品德)政治课与我共同成长”为主题中学生思想(品德)政治小论文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论文主题:思想(品德)政治课与我共同成长二、论文要求:1.一事一议,以小见大,事理交融;条理分明,有说明力。2.观点正确,材料确实,理论联系实际,有一定见解和深度。3.说真话,写真实感受,鼓励创见。其中初中小论文更侧重突出思想政治课对我成长的影响。调查报告、实验总结、活动方案等不属于送评的小论文之列。4.文字简洁。初中一般不超过1500字,高(职)中一般在2000字左右。三、参评对象:在校的高(职)中、初中各年级学生。四、活动步骤:1、组织培训:(1)培训内容:为帮助广大政治教师对学生的小论文创作进行有效地指导,市教育局教研室将组织相关业务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本次活动的主题内容、具体要求、评审标准以及政治小论文写作技巧指导,精选优秀的中学生政治小论文进行展示。(2)培训资料:请登陆铜陵教研网 下载本次活动培训资料。(3)培训费用:按铜价费[2005]8号文件规定,每人24元。2、自愿参评:各校接通知后,应引导中学生本着自愿原则积极参加本活动,在进行初选的基础上上报市教育局教研室。3、评选设奖:市评委会对各校上报的小论文一律公正评选,设奖表彰。五、注意事项1、小论文的写作必须由学生独立完成,凡引用报刊资料(含改写)应注明出处,不得弄虚作假。因此引起的法律纠纷由作者本人负责;教师只能在学生活动中起指导作用,不得包办代替,弄虚作假。2、每位指导教师限报两篇学生小论文,一式3份,A4纸打印,Word文稿发送至3、上报政治小论文,连同报名表,于11月26-28日送交市教研室3号办公室吴翠芳老师处,逾期不予参评。附件:铜陵市中学生思想(品德)政治小论文评选活动报名表 二〇〇八年十月二十八日附:铜陵市中学生思想(品德)政治小论文评选活动报名表 学校:

我们正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上,预言家说:“21世纪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最终必然是教育的竞争。”《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学校现行的课程将成为越来越苍白无力的“形式课程”,对此,我们不应等待、回避,而应以积极的态度,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今年出版的初三政治教材增强了课程的时代感,淡化了学科体系,降低了理论难度,但最显著的特点是突出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增加了大量学生活动的内容,把“学科”和“活动”两类相对独立的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推动了德育课程由认知教学到活动教学的转轨。由于活动课是一门正在探索过程中的新型课程,因此,对于政治教师来说,如何认识和实施“活动课”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初三政治“活动课“的点滴认识。 一、初三政治“活动课”的特点。 初三政治活动课虽然是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一部分,但它毕竟是学科教学改革的前沿,故具有鲜明的特点。 1、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初三政治教材共设计了16项活动内容,有的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用教材中的理论或自己的观点分析实际问题。如第一课的“收集十月革命以来反映社会主义事业在曲折中前进的资料”;第三课的“根据国家公布的最新统计数字,采取自制或识读图表等方式,归纳出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资源分布的概况、环境形势的表现”;第四课的“根据切身经历,结合有关资料,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题,发表各自的见解”。有的通过学生查找资料或访问,用掌握的事实,说明理论、观点。如第二课的“从国家的独立、统一、民主、富强等方面,展示社会主义新中国发生的巨变”;第三课的“收集典型事例,说明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第五课的“以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为题,交流各自的看法”。有的通过理论、事件、资料的分析,提出行为要求。如第二课的“结合图文资料,通过调查、访谈活动,对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成就发表并交流各自的感想”;第四课的“采取各种调查方式,了解所在地区文化和校园文化环境的情况,并就如何改善文化环境,提出和交流各自的建议”;第五课的“共同回顾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比较不同发展阶段的人们对社会理想的追求,表达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信念”。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 2、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初三政治活动课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教育资源,紧贴学生生活和社会热点。触及到“三个代表”、“中学生上网热”、“国际形势”、“西部大开发”、“可持续发展”等社会问题,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也使思想政治课焕发出勃勃生机。 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初三政治教材根据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活动课;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具有一定的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活动内容;学生可以采取调查、讨论、访问、演讲、辩论等多种方式进行活动;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通过个人努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些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意识。 4、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现代社会的竞争实际就是创新性人才的竞争。在教学中进行创新教学是教学理论与实践变革的必然趋势。如何使学生从应试教育走出来,全面提高素质,是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活动课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初三政治活动课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学生在活动课上可以不受学科知识体系的限制,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不断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敢于质疑、批判的精神。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二、活动课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思想上高度重视。活动课的设置体现了我国课程改革的趋势,是初三政治课程改革的最亮丽的风景。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总课时数的20%,此外,每一单元还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了2—3个活动。要把活动课作为呈现教学内容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环节。近年来,一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大量出现在中召考试的考卷上,如西部大开发、入世、环保等。这些试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学科知识教学难以完成的任务。所以,设置活动课既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适应中召考试改革的需要。基于以上的原因,教师、学生对活动课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2、教师适度指导。活动课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教师在活动课上应是一个指导者,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解释疑难;对学生的积极参与进行鼓励,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应启发学生的思维、介绍方法、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既不能代替学生活动,又不能放任自流、袖手旁观。 3、转变学习方式。活动课的设置就是要把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在初三政治活动课的实施中,可以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注意给学生提供进行完整科学探究活动的机会,这样的活动虽然要用更多的时间,但对学生体验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是非常必要的。 三、活动课目前的尴尬 。 1.人们对活动课缺乏认识。 活动课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但在目前的升学压力下,它的存在会引起其他任课教师、家长的疑惑。毕竟,上活动课要占用课程时间甚至课余时间。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孩子的动手能力可以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或有先发育智力,后培养能力的想法。对此,除了依赖加大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和宣传,还要依靠广大教师在活动课这一课题上多探索,多总结,让人们逐渐认识活动课的重要性。 2、活动课的开展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 分组讨论要求该课堂隔离于其他班级,避免干扰和被干扰。还要求有较大的教室,便于教师巡视,随时解决他们的疑问。但现有的教室数量、大小等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影响了活动课的质量。 3、活动课的逻辑结构需要改善。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是学生由过去从学科的概念、规律的开始学习转变为通过各种事实来发现概念和规律的方式。这种学习方式首先应让学生发现问题,然后通过收集资料并进行归纳、比较、统计分析,最后通过讨论和交流,形成对问题的解释。而初三政治活动课总是先给出理论方面的阐述,然后呈现一些典型资料或事例加以论证,最后才是让学生活动。这种逻辑结构不符合学生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规律,也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容易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教材给出的理论范畴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不利于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 总之,活动课以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进入学科课程还是第一次,体现了编写者敏锐的时代意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勇于突破陈规的过人胆略,也是我国课程史和教材史上的重大创新。我们广大教师应积极实践,勇于探索,使活动课向着更科学、完善、实用、易教、乐学的方向发展。满意请采纳

  • 索引序列
  • 初中政治学科教学论文
  • 政治教学论文初中政治教学论文
  • 初中政治教育教学论文
  • 初中政治教师教学论文
  • 初中政治课教学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