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河南师范大学期刊分类表格

河南师范大学期刊分类表格

发布时间:

河南师范大学期刊分类表格

有法学研究,中国法学,法学,法商研究,政法论坛。核心期刊是期刊中学术水平较高的刊物,是进行刊物评价而非具体学术评价的工具。相当一批教学科研单位申请高级职称、取得博士论文答辩资格、申报科研项目、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学术水平评估等,都需要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或若干篇论文。"国家级" 期刊 ,即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或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 期刊 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主办的会刊。另外,刊物上明确标有"全国性期刊","核心期刊"字样的刊物也可视为国家级刊物。省级是即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所属部、委办、厅、局主办的期刊以及由各本、专科院校主办的学报。

核心期刊没有省级之分

期刊可以分为非正式期刊和正式期刊两种。正式期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与国家科委在商定的数额内审批,并编入“国内统一刊号”,办刊申请比较严格,要有一定的办刊实力,正式期刊有独立的办刊能力。

法学期刊,肯定要提它的影响因子,这是sci最重要的部分,影响因子越大,说明该期刊越强。刊名 影响因子 1 中国法学【CLSCI来源期刊】 911 2 法学研究【CLSCI来源期刊】 086 3 中外法学【CLSCI来源期刊】 491 4 清华法学【CLSCI来源期刊】 875 5 法商研究【CLSCI来源期刊】 357 6 法学家【CLSCI来源期刊】 248 7 法学【CLSCI来源期刊】 068 8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CLSCI来源期刊】 915 9 当代法学 873 10 政法论坛【CLSCI来源期刊】 755

河南师范大学期刊分类表

本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公开出版的,河南师范大学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继国家科技部(2004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之后,又被收录为2004版(第四版)“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其刊载的学术论文涉及的主要学科有:数学、物理学、信息科学、化学、环境科学、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体育等。本刊被国内外权威性文摘期刊和数据库列为固定收录刊源的主要有:美国《数学评论》(MR)、德国《数学文摘》(ZBI)、美国《化学文摘》(CA)、英国《动物学记录》(ZR)、《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学文摘》、《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无机分析文摘》、《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上网期刊、《中国科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化学文摘数据库》、《中国科学技术期刊文摘数据库(英文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美国的《Ulrich's International Periodicals Directory》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等20多家。 研究论文研究简报基础数学理论物理溶液化学研究快报有关学术专题研究等 2008年入选北图核心期刊目录2005年获河南省第六届优秀科技期刊2004年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刊名: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介绍:《河南师范大学学报》是由河南师范大学主办的综合性社会科学学术理论刊物,创刊于1960年。原为《新乡师范学院学报》,1985年随校名变更改为现名。期刊荣誉:本刊现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河南省社会科学二十佳期刊。ISSN:1000-2359CN :41-1011/C邮发代号:36-54国外代号:JSSC-S03周期:双月刊,开本:A4开本定价:00元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14)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14-2015)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2014年版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SSCI 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4-2015)来源期刊(含扩展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2014年版自科科学版 和 社科版 都是 双核心期刊。

河南师范大学期刊分类表最新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14)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14-2015)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2014年版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SSCI 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4-2015)来源期刊(含扩展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2014年版自科科学版 和 社科版 都是 双核心期刊。

河南师范大学馆藏分布一、普通图书中、外文图书150多万册,藏于图书馆北楼的四至八层。采用开架、借阅合一的服务模式,统一出、入口设在四层,同时四层设有出纳台,办理四至七层书库图书的借还手续。部分利用率较低的图书藏于图书馆北楼八层。二、特藏图书位于图书馆南楼四层西室收藏文献近4万册,对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开放阅览。三、样本图书位于图书馆北楼二层,收藏图书10万余册,对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开放阅览。四、工具书位于北楼五、六层书库,分别收藏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综合类工具书1万多册,为读者提供阅览服务,同时为方便读者就近查询,其它各书库均设有部分相关内容的工具书阅览区。五、期刊中文过刊阅览室位于图书馆南楼六层,收藏中外文期刊合订本5000余种。六、报纸过期报纸阅览室位于图书馆南楼七层,收藏合订本报纸732种,25000册,为读者提供阅览服务。

C95民族学 民族研究;广西民族研究;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世界民族黑龙江民族丛刊;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北民族研究;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贵州民族研究;回族研究;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青海民族研究;满族研究 Q95/98动物学/人类学 ;昆虫学报;动物学研究;动物分类学报;兽类学报;动物学杂志;应用昆虫学报;昆虫分类学报;人类学学报;四川动物

本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公开出版的,河南师范大学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继国家科技部(2004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之后,又被收录为2004版(第四版)“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其刊载的学术论文涉及的主要学科有:数学、物理学、信息科学、化学、环境科学、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体育等。本刊被国内外权威性文摘期刊和数据库列为固定收录刊源的主要有:美国《数学评论》(MR)、德国《数学文摘》(ZBI)、美国《化学文摘》(CA)、英国《动物学记录》(ZR)、《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学文摘》、《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无机分析文摘》、《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上网期刊、《中国科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化学文摘数据库》、《中国科学技术期刊文摘数据库(英文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美国的《Ulrich's International Periodicals Directory》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等20多家。 研究论文研究简报基础数学理论物理溶液化学研究快报有关学术专题研究等 2008年入选北图核心期刊目录2005年获河南省第六届优秀科技期刊2004年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刊名: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介绍:《河南师范大学学报》是由河南师范大学主办的综合性社会科学学术理论刊物,创刊于1960年。原为《新乡师范学院学报》,1985年随校名变更改为现名。期刊荣誉:本刊现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河南省社会科学二十佳期刊。ISSN:1000-2359CN :41-1011/C邮发代号:36-54国外代号:JSSC-S03周期:双月刊,开本:A4开本定价:00元

河南师范大学期刊分类表查询

C95民族学 民族研究;广西民族研究;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世界民族黑龙江民族丛刊;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北民族研究;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贵州民族研究;回族研究;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青海民族研究;满族研究 Q95/98动物学/人类学 ;昆虫学报;动物学研究;动物分类学报;兽类学报;动物学杂志;应用昆虫学报;昆虫分类学报;人类学学报;四川动物

期刊可以分为非正式期刊和正式期刊两种。正式期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与国家科委在商定的数额内审批,并编入“国内统一刊号”,办刊申请比较严格,要有一定的办刊实力,正式期刊有独立的办刊能力。

10476是河南师范大学的代码。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由于高校办学情况每年都有变动,所以高校代码也有变化。代号编排院校代码由教育部统一编排,号码有5位。各省教育考试院为方便高考生填报志愿,将有在本地区(包含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计划的高校重新编排,号码有4位。由于每年高校办学情况有变动,故高校代码有调整。                                    河南师范大学(Henan Normal University),简称河南师大,位于牧野大地、卫水之滨河南新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的省属重点大学,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高校,入选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国家“111计划”。其前身是创建于1923年的中州大学(原国立河南大学前身)理科和创建于1951年的平原师范学院,1953年与平原师范学院合并,改称河南师范学院,后更名为新乡师范学院,1985年始称河南师范大学。2007年被教育部确定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2012年入选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支持高校,2015年实现省政府与教育部共建,2017年入选国家“111计划”。                                    教学建设截至2015年5月,河南师范大学共有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特色专业16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类别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47项。国家级特色专业:经济学、环境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生物科学、物理学省级特色专业:法学、信息与计算科学、音乐学、对外汉语、历史学、环境工程、公共事业管理、体育教育、汉语言文学、经济学、生物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思想政治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类别:物理学、经济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命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排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普通动物学、遗传学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排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华夏文化之根》重点学科一级学科河南省重点学科(28个):哲学、应用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水产、药学、工商管理、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二级学科河南省重点学科(2个):软件工程、社会学师资力量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拔尖人才辈出。建校以来,曹理卿、郝象吾、孙祥正、赵新吾、赵纪彬、李俊甫、姚从工、魏明初、樊映川、杜孟模、孙作云、黄敦慈、许梦瀛、卢锦梭等数十位著名学者先后在此执教治学。近年来,又涌现出王键吉、鲁公儒、徐存拴、郭宗明、常俊标等一大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专家学者。现有在岗教职工近2700人,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近千人,双聘院士8人,国家杰青、国家优青、国家万人计划等高层次人才近百人,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1人,实现了河南省该项荣誉的零突破。根据近几年的中国大学评价,我校教师学术水平、教师绩效和办学性价比均位居河南省高校前列。院系专业截至2022年4月,学校设有25个学院(部),开设88个本科专业。对外交流河南师范大学先后与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日本、韩国等世界多个国家的40多所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派出900多位次专家、学者赴国外讲学、深造、进行学术交流。中外合作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河南师范大学推动的“中俄文化高校联盟”获得两国政府批准,与法国佩皮尼昂大学共建了“中法联合学院教学基地”。学校每年选派100余名师生赴国外交流学习,常年聘有美国、英国、日本、意大利、法国、韩国等国的外籍专家来校任教。诺贝尔奖获得者柏诺兹、葡萄牙科学院院士瓦任达斯教授、国际科学计量学主席卢梭教授、日本创价学会创始人池田大作先生、意大利男中音歌唱家保罗·科尼先生、意大利艺术指导马可·贝雷依先生、美国生物化学家陈亨、中国科学院院士冯端、汪尔康、吴祖泽、赵玉芬,作家二月河等300多位知名学者被聘为名誉教授或兼职教授。                                    科研机构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1个):创新药物及医药材料的设计与合成创新团队(张贵生)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细胞分化调控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动力电源及关键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绿色化学介质与反应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黄淮水环境与污染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南省重点实验室(6个):河南省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环境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光伏材料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绿色化学介质与反应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有机功能分子与药物创新重点实验 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2个):动力电源及关键材料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精细化学品绿色制造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河南省动力电源及关键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新能源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道地中药材保育及利用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计算智能与数据挖掘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信息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省工程研究应用中心(1个):河南省生物工程研究应用中心河南省工程实验室(3个):生物工程药物河南省工程实验室、动力电源及关键材料河南省工程实验室、化学制药及生物医用材料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河南省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6个):环境科学与工程河南省高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绿色化学与技术河南省高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功能有机分子化学与技术河南省高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动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河南省高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数学与科学计算河南省高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电磁波特征信息探测河南省高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4个):绿色化学与技术河南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量子芯片与精密探测技术河南省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红外光电子科学与技术河南省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资源微生物与功能分子河南省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河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科技与社会研究所、河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原文化生态研究中心科研成果据2015年5月学校网站信息显示,河南师范大学在近五年来先后主持承担包括国家“863”、“97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国家星火计划、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等在内的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298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103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主编(著)出版学术著作、教材238部;在SCI、SSCI、A&HCI、EI源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813篇,在CSSCI、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700余篇;授权专利265项,其中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1项。

投稿指南网--刊社与作者沟通的桥梁!投稿指南的拼音缩写(tgzn)

河南师范大学期刊分类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14)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14-2015)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2014年版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SSCI 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4-2015)来源期刊(含扩展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2014年版自科科学版 和 社科版 都是 双核心期刊。

河南师范大学建校以来,赵纪彬、李俊甫、姚从工、魏名初、樊映川、杜孟模、孙作云、黄敦慈、许梦瀛、毕列爵、卢锦梭、魏冬青、王键吉等一批知名专家、学者先后在校执教。截至2015年5月,河南师范大学共有在岗教职工2400余人,专任教师1700余人,其中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双聘院士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级以上教学名师、中原学者、河南省优秀专家等80余人,河南省教学团队8个,设立省级特聘教授岗12个。 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双聘):林群、刘应明、张杰 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双聘):张明高、杨胜利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常俊标 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渠桂荣、樊静河南省“中原学者”(2人):王键吉、常俊标 河南省“百人计划”入选者(1人):丁清杰 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7人):常俊标、徐存拴、杨林、郭宗明、李春喜、杨宗献、蒋凯 河南省教学团队(8个)序号名称带头人立项年度1环境工程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樊静20162程序设计系列课程创新性人才培养教学团队徐久成20153中国文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曹书文20134物理学创新性人才培养教学团队刘玉芳20115物理化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20086有机化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渠桂荣20107动物生物学教学团队  20078遗传学教学团队卢龙斗2009参考资料: 截至2015年5月,河南师范大学共有24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014年,河南师范大学化学、物理学、工程学3个学科进入ESI前1%学科排名。 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河南省重点学科(22个):应用经济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水产、工商管理、音乐与舞蹈学 二级学科河南省重点学科(2个):软件工程、社会学 学位点 一级学科博士点:物理学、化学 二级学科博士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的二级学科):数学物理(自主设置)、动物学、环境科学 一级学科硕士点:政治学、应用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体育学、伦理学、美术学、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环境工程、考古学、世界史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生物学、物理学 截至2015年5月,河南师范大学共有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特色专业16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类别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47项。 截至2015年5月,河南师范大学共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4项,1篇博士论文于2012年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学生在竞赛中先后获得中国音乐金钟奖、中国校园戏剧奖、中国舞蹈荷花奖、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以及省部级音乐、美术奖励80余项。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4项):具有专业发展潜质的新型教师培养方案的理论反思与实践探索、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双轮驱动”模式研究与实践、新世纪高师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地方综合性本科师范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经济学、环境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生物科学、物理学 省级特色专业(16个):法学、信息与计算科学、音乐学、对外汉语、历史学、环境工程、公共事业管理、体育教育、汉语言文学、经济学、生物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思想政治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类别(2个):物理学、经济学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命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排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普通动物学、遗传学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排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 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华夏文化之根》 截至2015年5月,河南师范大学共建有省级以上科研平台24个,其中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工程研究应用中心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4个,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6个,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3个,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1个,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2个。 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1个):创新药物及医药材料的设计与合成创新团队(张贵生)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细胞分化调控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动力电源及关键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绿色化学介质与反应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黄淮水环境与污染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河南省重点实验室(4个):河南省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环境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光伏材料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绿色化学介质与反应重点实验室 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2个):动力电源及关键材料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精细化学品绿色制造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河南省动力电源及关键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新能源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道地中药材保育及利用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计算智能与数据挖掘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信息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省工程研究应用中心(1个):河南省生物工程研究应用中心 河南省工程实验室(3个):生物工程药物河南省工程实验室、动力电源及关键材料河南省工程实验室、化学制药及生物医用材料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河南省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6个):环境科学与工程河南省高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绿色化学与技术河南省高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功能有机分子化学与技术河南省高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动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河南省高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数学与科学计算河南省高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电磁波特征信息探测河南省高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4个):绿色化学与技术河南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量子芯片与精密探测技术河南省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红外光电子科学与技术河南省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资源微生物与功能分子河南省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河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科技与社会研究所、河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原文化生态研究中心 据2015年5月学校网站信息显示,河南师范大学在近五年来先后主持承担包括国家“863”、“97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国家星火计划、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等在内的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298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103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主编(著)出版学术著作、教材238部;以第一作者单位在SCI、SSCI、A&HCI、EI源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813篇,在CSSCI、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700余篇;授权专利265项,其中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1项。 2014年,河南师范大学发表论文被引用进入全球ESI前1%,在中国进入前1%的96所高校中位居第63位,2015年,以该校为第一作者单位的ESI高被引论文数位居中国大陆高校第65位,居河南省高校首位。 馆藏资源 图书馆截至2014年8月,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共有藏书200多万册,期刊4800多种,中外文网络在线数据库10余个;馆藏涵盖理学、工学、教育学、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等学科;著名的《文渊阁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四明丛书》、《民国丛书》、《中华再造善本》等大型套书均己入藏;业已形成以专业文献为主、学科文献门类比较齐全、大型套书资源丰富的馆藏体系;开通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Elsevier全文电子期刊》、《SpringerLINK全文电子期刊》等中外文数据库,并购置电子图书近50万册,构建了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实体馆藏与虚拟馆藏相结合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标本馆据2015年12月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官网信息显示,该校生物标本馆共有馆藏动物、植物、真菌、人体及化石标本总计近6000种、120000余号;其中植物标本3600余种、28000多号,包括中国国家重点保护植物30多种,如人参、珙桐、太行花、天麻、猬实、银杏、连香树等,著名的四大怀药牛膝、地黄、菊花、山药等也珍藏在该馆,馆藏动物标本2400余种、90000多号,脊椎动物标本600余种、28000多号;无脊椎动物标本1000余种、60000余号。 学术期刊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由河南师范大学主办的综合性社会科学学术理论刊物,创刊于1960年,原为《新乡师范学院学报》,1985年随校名变更改为现名;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河南省社会科学二十佳期刊。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60年,时称《河南化工学院、新乡师范学院联合学报》,该刊是由河南省教育厅主管、河南师范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源期刊,其刊载的学术论文涉及的主要学科有数学、物理学、信息科学、化学、环境科学、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体育等,固定收录该刊的权威性文摘期刊和数据库主要有美国《数学评论》(MR)、德国《数学文摘》(ZM)、美国《化学文摘》(CA)、英国《动物学记录》(Zoological Record)、《中国数学文摘》、《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无机分析文摘》、《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科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化学文摘数据库》、美国的《Ulrich’s International Periodicals Directory》数据库等。

  • 索引序列
  • 河南师范大学期刊分类表格
  • 河南师范大学期刊分类表
  • 河南师范大学期刊分类表最新
  • 河南师范大学期刊分类表查询
  • 河南师范大学期刊分类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