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评选

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评选

发布时间:

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评选

郑州大学化学系很强的哦,它有国家基地班,还有院士。它是郑州大学长期重点建设的院系之一。长期以来,在国家及河南省政府等相关主管部门的指导、关心和支持下,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得到了迅速发展,已成为培养一流化学人才的摇篮。目前化学系现有教职工174人,其中专职教师111人,院士4人(含双聘院士3人),教授48人。拥有“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仪器分析”国家名牌课程,拥有化学一级博士点和化学博士后流动站,拥有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应用化学、工业催化、药物化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8个二级博士点和九个硕士点。。至今,已为国家培养了本科生7000余名,硕士生1000余名,博士生150余名,出站博士后25人。现有在读本科生781名,硕士研究生550余名,博士研究生50余名,博士后研究人员8人。 其实,本科毕业就有工作了。导师和方向可以参看往年的招生计划。有机化学方向侯红卫、麦松威、樊耀亭都很不错的,徐琰、李纲 、牛云垠 、杨光 、郑直也可以。

主持和参与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8项,完成2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项(主持1项),省部级项目12项(主持9项),政府和企业委托或合作项目7项(主持3项),主要有:199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电子商务交易安全保障体系研究,第二主持人199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新技术开发区社会发展问题研究,第二主持人200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单列学科)项目,科学道德缺失与重建,主持200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软科学项目,我国科学基金监督运行机制研究,主持子课题1999年技术创新与企业专利战略选择,河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主持21项成果获得奖励,其中省级一、二、三等奖6项,厅局级一等奖2项,主要有:《技术创新管理》1996年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计算机与网络法》2001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科技著作)二等奖,科技成果转化状况与对策研究,1996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河南省软科学资源评估及优化配置研究,2000年河南省科技厅科技进步一等奖,科学不端行为及其成因,2002年获河南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一等奖,技术创新须注重专利文献的调查运用,2003年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知识产权:知识经济的制度选择,2002年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科研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一些观点和政策建议被国家,河南省有关部门和高校采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1990年代初在《研究与发展管理》上发表的科技成果转化的立法思考首次提出了制定社会各界的关注,三年后国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成果转化法》。又如近年来完成的区域专利发展战略研究、建立河南省知识产权资源大省强省预测分析、河南省工业企业知识产权工作调查研究和技术创新与企业专利战略的选择等研究报告中提出的一系列观点,被我省科技厅、教育厅和知识产权局以及一些大型企业所采纳,为确立河南省专利发展战略和制定企业专利战略提供了决策参考。不少论文被《科技日报》、《人大复印资料》、《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和其他学者的论文以及课题论证中多次转载引用。

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

1995年获煤炭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6年获河南省优秀论文二等奖1997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优秀青年科技奖”1998年获河南省优秀论文二等奖1998年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论文奖1999年获中国煤炭工业现代化管理优秀成果一等奖1999年获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000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0年获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及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2001年获河南省优秀论文二等奖2001年获河南省创新人才工程培养对象2002年《安全工程学》获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2002年获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3年获河南省优秀论文奖3篇2003年获河南省青年科技创新杰出奖2003年获河南省教学名师2003年获中国青年科技创新优秀奖2004年获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2006年获中国煤炭工业“十大”科技成果奖2006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获河南省优秀论文奖8篇2006年获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2007获中国煤炭工业技术创新优秀人才2009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10年获河南省优秀论文奖2篇2010年获全国优秀百篇博士论文提名奖(指导教师)2010年获全国煤炭高等教育优秀教材一等奖2010年获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安全类专业首届优秀教材成果二等奖2011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11年获河南省首届自然科学奖——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2篇2011年获河南省首届自然科学奖——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著作三等奖

这要上河南省教育厅的官网或者是主办单位的官网上去查询吧!如查询不到,可打电话去相关单位咨询吧!!!祝你早日搜到哦!

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选题

这要上河南省教育厅的官网或者是主办单位的官网上去查询吧!如查询不到,可打电话去相关单位咨询吧!!!祝你早日搜到哦!

1 、论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2 、论科学共同体与科学精神 3 、论现代科技发展中的伦理学思考 4 、论直觉和灵感在科学认识中的方法论意义 5 、论想象力在科学认识中的方法论意义 6 、论系统论方法在科学认识中的方法论意义 7 、论控制论方法在科学认识中的方法论意义 8 、论信息论方法在科学认识中的方法论意义 9 、试评析库恩的科学革命模式 10 、 论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与我国的科技自主创新 11 、 论科学与宗教

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标准

优秀论文评比标准一、参评论文主题鲜明,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实用性、时代性和理论深度。紧紧围绕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十六号文件精神,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和采取的新措施、建立的长效机制、取得的经验进行理论研究。(50分)二、论据的选择具有科学性、典型性,充分翔实;论证严谨周密,有较高的前瞻性、指导性;用于实践教育教学的可操作性强。(20分)三、用词准确、规范,条理清晰,逻辑性强;言简意赅,言之有物,言之有据,具有较强的表达力、说服力。(20分)四、编排格式规范、完整,引文正确,出处明了。(10)二、 评分标准(共100分)1、 文体准确,结构完整,全文4000字左右。2、 立意新颖,题目大小适度,准确而简洁。3、 中心明确,论点、论据具有科学性与逻辑性。4、 有理论基础与事实依据相结合的一般分析与典型分析,数据准确,表述清楚。5、 能紧密结合教改课题,对工作有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

优秀本科毕业论文主要是通过这几方面进行评选。毕业论文是否按时完成。毕业生的业务能力以及学术研究水平。毕业论文的学术质量,是否具有学术研究价值。毕业论文的课题是否具有创新点和独到的见解。毕业论文答辩的整体表现,毕业生的状态和回答问题的情况。导师会根据毕业生这五方面表现的情况,对毕业论文进行划定成绩,一般都是采取五级计分的制度。≥90分为优秀,80≤良好≤89、70≤中等≤79、60≤及格≤69、<60为及格。

申报技师、高级技师的人员,应遵纪守法,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具有培训指导初、中、高级技术工人的能力;在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方面起骨干带头作用,同时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符合上述职业(工种)的《国家职业标准》技师、高级技师申报条件的。符合《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进一步完善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的若干意见》(浙劳社培〔2006〕122号)中技师、高级技师申报条件的。3.凡获得市总工会、市劳动保障局共同组织评选的“宁波市首席工人”荣誉称号者,可破格申报相应职业(工种)技师职业资格培训与考评。报名时间和报名法(一)报名时间1.上半年报名时间为3月25日至4月12日2.下半年报名时间为7月25日至8月10日3.实行行业内技师考评的职业(工种)的报名时间由行业技师考评组织按考评方案在规定时间内组织报名。(二)报名方法实行社会化考评职业(含参加省统考职业)报名法:市本级和海曙、江东、江北三区申报者,持本人身份证、职业资格证书、学历证书、免冠近照(一寸3张、二寸1张)及相关证明材料,在规定时间内到相应鉴定机构(见附件1)报名手续。其他县(市)、区的申报者按上述申报条件到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名手续。报名受理单位应认真做好对申报者的资格初审工作,初审合格后,由申报者填写《宁波市技师(高级技师)考核评审表》,并随报名汇总表(见附件2)及申报资料(申报汽车驾驶员技师资格的还需同时上报市公安局车辆管理所出具的连续安全行车5年以上的证明)分别在4月12日(上半年考评)、8月10日(下半年考评)前报送市劳动保障局职技处,经资格审定后,由相应鉴定机构组织考评。

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

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论文原创一份 什么时候交呢

杨建军,男,1965年7月出生,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河南大学特种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党总支副书记,河南大学特种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光催化材料课题组长,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和光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1986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获硕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01年被推荐为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2007年被评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河南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1项,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攻关项目1项,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项目1项,胜利石油管理局横向课题1项,参加国家“863”和“973”基金项目各1项,作为主要骨干参加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和EI收录论文30余篇,单篇论文引用率已达180余次;申请专利7项,已获批4项;鉴定科技成果2项,其中“光催化抗菌陶瓷制备技术”2003年获河南省教育厅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 2000年获“河南省教育厅科技优秀论文”一等奖1项,2001年获“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1项,2002年获“河南省教育厅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2003年获“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1项,2004年获“河南省教育厅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1项; 2001年参与编写《中国古代环境保护》一书,近几年共指导硕士研究生20余人。

  • 索引序列
  • 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评选
  • 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
  • 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选题
  • 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标准
  • 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