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生物圈的核心层

生物圈的核心层

发布时间:

生物圈的核心层

A

生物圈 生物圈是地球表层中的全部生物和适于生物生存的范围与环境,它包括岩石圈上层、水圈的全部和大气圈下层。岩石圈包括土壤,是陆生生物生存的基底。大多数生物生存于土壤上层几十厘米内,植物根系可伸得较深。限制生命向深层分布的主要因素为缺光、缺氧。石油细菌可生活在地下2500~3000米深处。水圈中几乎到处有生物,但水体表层和底层生物较多。限制生物分布于深海的主要因素是缺光、缺氧和随深度而增加的压力。但在大洋11000米以下仍有深海生物。大气圈厚度有1000公里以上,接近地面的对流层是发生天气现象的场所,也是直接构成生物的气体环境。大多数鸟类只能在1000米以下的空中活动,极少数能飞到5000米以上的空中。限制生物向高空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缺氧、缺水、低温和低气压。有些昆虫可能被大气环流带到22000米高的平流层中,但万米以上的空中不能为生物提供长期生活条件,故此空间称为“副生物圈”。生物圈是一个不断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并具有一定调节功能的动态平衡的系统。人类对生物圈的主要影响有:温室效应、破坏大气臭氧层、酸雨和排放有毒物质造成环境污染。

生物圈(biosphere)地球表层中的全部生物和适于生物生存的范围,它包括岩石圈上层、水圈的全部和大气圈下层。岩石圈包括土壤,是陆生生物生存的基底。大多数生物生存于土壤上层几十厘米内,植物根系可伸得较深。限制生命向深层分布的主要因素为缺光、缺氧。石油细菌可生活在地下2500~3000米深处。水圈中几乎到处有生物,但水体表层和底层生物较多。限制生物分布于深海的主要因素是缺光、缺氧和随深度而增加的压力。但在大洋11000米以下仍有深海生物。大气圈厚度有1000公里以上,接近地面的对流层是发生天气现象的场所,也是直接构成生物的气体环境。大多数鸟类只能在1000米以下的空中活动,极少数能飞到5000米以上的空中。限制生物向高空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缺氧、缺水、低温和低气压。有些昆虫可能被大气环流带到22000米高的平流层中,但万米以上的空中不能为生物提供长期生活条件,故此空间称为“副生物圈”。生物圈是一个不断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并具有一定调节功能的动态平衡的系统。人类对生物圈的主要影响有:温室效应、破坏大气臭氧层、酸雨和排放有毒物质造成环境污染。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活动和影响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尤其集中在它们的接触地带。生物圈的厚度约有40—50公里,而绝大部分生物集中在地面以上100米到水下200米这一薄层内,这一层可以说是生物圈的核心部分。因为这一地带具备了生命所必须的阳光、空气、水分和矿物盐类,使生物能不断繁殖和进化。澳大利亚地质学家休斯在1875年首先应用了生物圈这个名词,但他未加解释。其后,一些人曾经把生物圈看成“栖居地球的一切生物总和”,这就与“生物界”的涵义雷同。现今人们普遍接受的生物圈概念,出自苏联生物地球化学家维尔纳茨基(1926)。生物圈是地球上很薄的一个圈层,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单位,它的形成和出现,标志着地球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级阶段。地球的发展阶段可以粗略地分为无生命阶段、水生阶段、陆地阶段、人类阶段等,它与生物圈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相互作用,共同发展,最后形成现代自然地理环境,人类成为新的制约因素。现代生物圈中已鉴定分类的动物约有8万种,其中昆虫占80万种,已知植物有1万种,另有75万种微生物。但未经分类的生物还有很多,据估计植物种总数可达54万种,而昆虫可达200万种。全球生活的有机体干重约24232亿吨,其中绿色植物占99%,地球外部四个圈中以生物圈的质量最小。此外更有众多数量的生命活动直接产物和被生物改变性质的物质,如腐殖质、泥炭、煤、石油、海底软泥、生物石灰岩、硅藻土、一些沉积铁矿、氧气、臭氧等,都是生物圈特有的成分。人类出现在生物圈中仅有250万年历史,最近几千年来,表现出强大的改造环境能力,尤其是现代科学技术飞跃发展,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更广更深,同时也加剧自然环境恶化和自然资源破坏的严重后果。人们必须正确认识生物圈各种属性、功能和动态特点,合理利用生物和其他资源,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由生物改造而成的生活环境。

生物圈的核心部分位于地面以上100米或水面以下200米. 故选:D.

生物圈的核心层大致空间范围

生物圈(Biosphere)是指地球上所有生态系统的统合整体,是地球的一个外层圈,其范围大约为海平面上下垂直约10公里。  它包括地球上有生命存在和由生命过程变化和转变的空气、陆地、岩石圈和水。从地质学的广义角度上来看生物圈是结合所有生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全球性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与岩石圈、水圈和空气的相互作用。  生物圈是一个封闭且能自我调控的系统。地球是整个宇宙中唯一已知的有生物生存的地方。一般认为生物圈是从35亿年前生命起源后演化而来的。

生物圈向上可达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达10千米左右的深处,这个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围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生物圈包括地表上下25~34千米内的区域,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整个土壤圈和水圈。但是,大部分生物都集中在地表以上100米到水下100米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等圈层的交界处,这里是生物圈的核心。生物圈主要由生命物质、生物生成性物质和生物惰性物质三部分组成。生命物质又称活质,是生物有机体的总和;生物生成性物质是由生命物质所组成的有机矿物质相互作用的生成物,如煤、石油、泥炭和土壤腐殖质等;生物惰性物质是指大气低层的气体、沉积岩、粘土矿物和水。由此可见,生物圈是一个复杂的、全球性的开放系统,是一个生命物质与非生命物质的自我调节系统。它的形成是生物界与水圈、大气圈及岩石圈(土圈)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等圈,主要要点在生物初1的书中有写,多说也不利,自己去看吧!

生物圈的核心部分是

生物圈的厚度估计约20~30千米,但有正常生命活动能力的生物不可能遍布生物圈上下各处,而是比较集中生存于距离地球表面不远的范围内。因为这一层有适于生物生存的各种有利条件。地面以上100米,大致相当于木本植物的最大生长高度;水面以下200米大致是阳光能够透射的深度。这一薄层是生物繁殖和生命活动最活跃的圈层。生态学上把这一薄层叫做“生命薄膜”,即生物圈的核心部分。

生物圈 生物圈 biosphere是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环境的总称,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层。它也是人类诞生和生存的空间。生物圈究竟有多大呢?生物圈包括地表上下25~34千米内的区域,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整个土壤圈和水圈。但是,大部分生物都集中在地表以上100米到水下100米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等圈层的交界处,这里是生物圈的核心。生物圈里繁衍着各种各样的生命,为了获得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物质以支持生命活动,在这些生物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句俗语就体现了这样一种简单的关系。但是,要维持整个庞大的生物圈的生命活动,这么简单的关系显然是不行的。生物圈自有它的解决办法。生物圈中的各种生物,按其在物质和能量流动中的作用,可分为: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它能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人当然也包括在内)。有的动物直接以植物为生,叫做一级消费者,比如羚羊;有的动物则以植食动物为生,叫做二级消费者;还有的捕食小型肉食动物,被称做三级消费者。至于人,则是杂食动物。分解者,主要指微生物,可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这三类生物与其所生活的无机环境一起,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生产者从无机环境中摄取能量,合成有机物;生产者被一级消费者吞食以后,将自身的能量传递给一级消费者;一级消费者被捕食后,再将能量传递给二级、三级……最后,当有机生命死亡以后,分解者将它们再分解为无机物,把来源于环境的,再复归于环境。这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完整的物质和能量流动。只有当生态系统内生物与环境、各种生物之间长期的相互作用下,生物的种类、数量及其生产能力都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时,系统的能量输入与输出才能达到平衡;反过来,只有能量达到平衡,生物的生命活动也才能相对稳定。所以,生态系统中的任何一部分都不能被破坏,否则,就会打乱整个生态系统的秩序。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我们必须明白,人也是生态系统中扮演消费者的一员,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整个生物圈的繁荣。因此,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生物圈 生物圈是地球表层中的全部生物和适于生物生存的范围与环境,它包括岩石圈上层、水圈的全部和大气圈下层。岩石圈包括土壤,是陆生生物生存的基底。大多数生物生存于土壤上层几十厘米内,植物根系可伸得较深。限制生命向深层分布的主要因素为缺光、缺氧。石油细菌可生活在地下2500~3000米深处。水圈中几乎到处有生物,但水体表层和底层生物较多。限制生物分布于深海的主要因素是缺光、缺氧和随深度而增加的压力。但在大洋11000米以下仍有深海生物。大气圈厚度有1000公里以上,接近地面的对流层是发生天气现象的场所,也是直接构成生物的气体环境。大多数鸟类只能在1000米以下的空中活动,极少数能飞到5000米以上的空中。限制生物向高空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缺氧、缺水、低温和低气压。有些昆虫可能被大气环流带到22000米高的平流层中,但万米以上的空中不能为生物提供长期生活条件,故此空间称为“副生物圈”。生物圈是一个不断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并具有一定调节功能的动态平衡的系统。人类对生物圈的主要影响有:温室效应、破坏大气臭氧层、酸雨和排放有毒物质造成环境污染。

生物圈(biosphere)是指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环境的总称,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层。它也是人类诞生和生存的空间。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自然灾害主要发生地,它衍生出环境生态灾害。生物圈是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环境的总称,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层。它也是人类诞生和生存的空间。生物圈的范围是: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大部、岩石圈表面。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生物圈 是所有生物链的一个统称,他包含了生物链和所有细微的生物和生态环境,生态系统等。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也是最大的生命系统。生物圈(Biosphere)是指地球上所有生态系统的统合整体,是地球的一个外层圈,其范围大约为海平面上下垂直约10公里。它包括地球上有生命存在和由生命过程变化和转变的空气、陆地、岩石圈和水。从地质学的广义角度上来看生物圈是结合所有生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全球性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与岩石圈、水圈和空气的相互作用。生物圈是一个封闭且能自我调控的系统。地球是整个宇宙中唯一已知的有生物生存的地方。一般认为生物圈是从35亿年前生命起源后演化而来。

生物圈的核心部分包括什么

生物圈(biosphere)地球表层中的全部生物和适于生物生存的范围,它包括岩石圈上层、水圈的全部和大气圈下层。岩石圈包括土壤,是陆生生物生存的基底。大多数生物生存于土壤上层几十厘米内,植物根系可伸得较深。限制生命向深层分布的主要因素为缺光、缺氧。石油细菌可生活在地下2500~3000米深处。水圈中几乎到处有生物,但水体表层和底层生物较多。限制生物分布于深海的主要因素是缺光、缺氧和随深度而增加的压力。但在大洋11000米以下仍有深海生物。大气圈厚度有1000公里以上,接近地面的对流层是发生天气现象的场所,也是直接构成生物的气体环境。大多数鸟类只能在1000米以下的空中活动,极少数能飞到5000米以上的空中。限制生物向高空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缺氧、缺水、低温和低气压。有些昆虫可能被大气环流带到22000米高的平流层中,但万米以上的空中不能为生物提供长期生活条件,故此空间称为“副生物圈”。生物圈是一个不断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并具有一定调节功能的动态平衡的系统。人类对生物圈的主要影响有:温室效应、破坏大气臭氧层、酸雨和排放有毒物质造成环境污染。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活动和影响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尤其集中在它们的接触地带。生物圈的厚度约有40—50公里,而绝大部分生物集中在地面以上100米到水下200米这一薄层内,这一层可以说是生物圈的核心部分。因为这一地带具备了生命所必须的阳光、空气、水分和矿物盐类,使生物能不断繁殖和进化。澳大利亚地质学家休斯在1875年首先应用了生物圈这个名词,但他未加解释。其后,一些人曾经把生物圈看成“栖居地球的一切生物总和”,这就与“生物界”的涵义雷同。现今人们普遍接受的生物圈概念,出自苏联生物地球化学家维尔纳茨基(1926)。生物圈是地球上很薄的一个圈层,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单位,它的形成和出现,标志着地球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级阶段。地球的发展阶段可以粗略地分为无生命阶段、水生阶段、陆地阶段、人类阶段等,它与生物圈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相互作用,共同发展,最后形成现代自然地理环境,人类成为新的制约因素。现代生物圈中已鉴定分类的动物约有8万种,其中昆虫占80万种,已知植物有1万种,另有75万种微生物。但未经分类的生物还有很多,据估计植物种总数可达54万种,而昆虫可达200万种。全球生活的有机体干重约24232亿吨,其中绿色植物占99%,地球外部四个圈中以生物圈的质量最小。此外更有众多数量的生命活动直接产物和被生物改变性质的物质,如腐殖质、泥炭、煤、石油、海底软泥、生物石灰岩、硅藻土、一些沉积铁矿、氧气、臭氧等,都是生物圈特有的成分。人类出现在生物圈中仅有250万年历史,最近几千年来,表现出强大的改造环境能力,尤其是现代科学技术飞跃发展,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更广更深,同时也加剧自然环境恶化和自然资源破坏的严重后果。人们必须正确认识生物圈各种属性、功能和动态特点,合理利用生物和其他资源,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由生物改造而成的生活环境。

是指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它也是人类诞生和生存的空间。  究竟有多大呢?  包括地表上下25~34千米内的区域,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整个土壤圈和水圈。但是,大部分生物都集中在地表以上100米到水下100米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等圈层的交界处,这里是生物圈的核心。  生物圈里繁衍着各种各样的生命,为了获得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物质以支持生命活动,在这些生物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大鱼吃小鱼,小鱼吃  ”,这句俗语就体现了这样一种简单的关系。但是,要维持整个庞大的生物圈的生命活动,这么简单的关系显然是不行的。生物圈自有它的解决办法。生物圈中的各种生物,按其在物质和能量流动中的作用,可分为: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它能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人当然也包括在内)。有的动物直接以植物为生,叫做一级消费者,比如羚羊;有的动物则以植食动物为生,叫做二级消费者;还有的捕食小型肉食动物,被称做三级消费者。至于人,则是杂食动物。分解者,主要指微生物,可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这三类生物与其所生活的无机环境一起,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生产者从无机环境中摄取能量,合成有机物;生产者被一级消费者吞食以后,将自身的能量传递给一级消费者;一级消费者被捕食后,再将能量传递给二级、三级……最后,当有机生命死亡以后,分解者将它们再分解为无机物,把来源于环境的,再复归于环境。这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完整的物质和能量流动。只有当生态系统内生物与环境、各种生物之间长期的相互作用下,生物的种类、数量及其生产能力都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时,系统的能量输入与输出才能达到平衡;反过来,只有能量达到平衡,生物的生命活动也才能相对稳定。所以,生态系统中的任何一部分都不能被破坏,否则,就会打乱整个生态系统的秩序。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我们必须明白,人也是生态系统中扮演消费者的一员,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整个生物圈的繁荣。因此,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百分之百原创,给个赞吧。

生物圈的厚度估计约20~30千米,但有正常生命活动能力的生物不可能遍布生物圈上下各处,而是比较集中生存于距离地球表面不远的范围内。因为这一层有适于生物生存的各种有利条件。地面以上100米,大致相当于木本植物的最大生长高度;水面以下200米大致是阳光能够透射的深度。这一薄层是生物繁殖和生命活动最活跃的圈层。生态学上把这一薄层叫做“生命薄膜”,即生物圈的核心部分。

生物圈 是所有生物链的一个统称,它包含了 生物链和所有细微的生物和生态环境,生态系统等。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也是最大的生命系统。生物圈(Biosphere)是指地球上所有生态系统的统合整体,是地球的一个外层圈,其范围大约为海平面上下垂直约10公里。它包括地球上有生命存在和由生命过程变化和转变的空气、陆地、岩石圈和水。从地质学的广义角度上来看生物圈是结合所有生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全球性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与岩石圈、水圈和空气的相互作用。生物圈是一个封闭且能自我调控的系统。地球是整个宇宙中唯一已知的有生物生存的地方。一般认为生物圈是从35亿年前生命起源后演化而来。

生物圈的核心部分包括哪些

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具体范围是大气圈的下层,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层。

好像是——大气圈、岩石圈和水圈吧

是指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它也是人类诞生和生存的空间。  究竟有多大呢?  包括地表上下25~34千米内的区域,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整个土壤圈和水圈。但是,大部分生物都集中在地表以上100米到水下100米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等圈层的交界处,这里是生物圈的核心。  生物圈里繁衍着各种各样的生命,为了获得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物质以支持生命活动,在这些生物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大鱼吃小鱼,小鱼吃  ”,这句俗语就体现了这样一种简单的关系。但是,要维持整个庞大的生物圈的生命活动,这么简单的关系显然是不行的。生物圈自有它的解决办法。生物圈中的各种生物,按其在物质和能量流动中的作用,可分为: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它能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人当然也包括在内)。有的动物直接以植物为生,叫做一级消费者,比如羚羊;有的动物则以植食动物为生,叫做二级消费者;还有的捕食小型肉食动物,被称做三级消费者。至于人,则是杂食动物。分解者,主要指微生物,可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这三类生物与其所生活的无机环境一起,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生产者从无机环境中摄取能量,合成有机物;生产者被一级消费者吞食以后,将自身的能量传递给一级消费者;一级消费者被捕食后,再将能量传递给二级、三级……最后,当有机生命死亡以后,分解者将它们再分解为无机物,把来源于环境的,再复归于环境。这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完整的物质和能量流动。只有当生态系统内生物与环境、各种生物之间长期的相互作用下,生物的种类、数量及其生产能力都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时,系统的能量输入与输出才能达到平衡;反过来,只有能量达到平衡,生物的生命活动也才能相对稳定。所以,生态系统中的任何一部分都不能被破坏,否则,就会打乱整个生态系统的秩序。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我们必须明白,人也是生态系统中扮演消费者的一员,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整个生物圈的繁荣。因此,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百分之百原创,给个赞吧。

  • 索引序列
  • 生物圈的核心层
  • 生物圈的核心层大致空间范围
  • 生物圈的核心部分是
  • 生物圈的核心部分包括什么
  • 生物圈的核心部分包括哪些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