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植物科学学报期刊格式模板图片高清

植物科学学报期刊格式模板图片高清

发布时间:

植物科学学报期刊格式模板图片高清

中科院武汉植物园 湖北省植物学会湖北省武汉市武昌磨山

你到《南京林业大学学报》网站看一下就知道了(网址为),《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写 作 指 南来稿应有创新;立论科学,主题明确,推理严谨;词语准确,句子精练,使用标准简化字;遵从国家法定计量单位、数字用法、标点符号及其他标准。 本刊只刊登首发稿。为保证作者的署名权和知识产权,作者和课题负责人应在《投稿声明》上签名。本刊编辑部对来稿有文字修改权,对所发稿有版权。 稿件一经刊出,即付稿酬。学报出版后,还将向国内外文献检索机构报送并上网,届时不再向各位作者另付酬。 本刊编辑部在收稿后3个月内,确定该文是否刊用。如不拟刊用,不退原稿。 1 文稿的篇幅、卷面、结构、首页注释、层次标题1 文稿的篇幅(包含文摘、图、表、参考文献,以出版版面计算):一般不超过8000汉字(英文文稿,长度不限)。2 文稿内容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分类号(英文稿不需要)、首页注释、正文、(致谢、)参考文献、及英文部分。3 文稿首页地脚注释(以下格式中,空格、标点符号照写。)收稿日期: yyyy-mm-dd基金项目: 基金项目类别(项目编号)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的姓名(出生年-),职称,研究方向。E-mail:… 通讯联系人:姓名,职称,研究方向,E-mail:…… 第一作者为研究生、博士后时,应当以作者中的导师为通讯联系人; 其他情况时,在作者简介后直接加E-mail,不写通讯联系人。 4 层次标题序号 1 层次标题左顶格。2 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码。例如,一级标题使用1, 2, 3 …;二级标题使用1, 2, 3, …; 3 层次标题以下,还可使用 1), 2), 3), …。这时,退2字起排。再以下,使用 a), b), c), …。这时,退2字起排。4 引言部分不写编号和标题。5 其他序号图片、表格、引文、公式、定理等的序号,均要按其在正文中被引用的顺序,全文统一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码。6 插图和表格在文中的位置:应随文给出,先见文,后见图、表。2 文题、作者姓名、作者机构、摘要、关键词和中图分类号1 中文文题:一般不超过20字。2 作者姓名:按署名顺序排列。作者之间以“,”分隔。3 作者机构作者机构应写正式全称,不用简称,后加城市名、邮政编码及国名。 在作者隶属多个机构的情况下,机构名称之前加编号,同时作者姓名右上角加相应编号。机构之间以“;”分隔。 4 摘要中文摘要的篇幅200~300字,信息具体。摘要中的缩略语应说明后再使用。摘要应包括4个层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研究结论。摘要不分段,独立成篇,意义完整;信息具体:使用科学性文字和具体数据,不使用文学性修饰词;不使用图、表、参考文献、复杂的公式和复杂的化学式。 5 关键词 1 应有3~8个关键词。2 第一个关键词与分类号对应。3 关键词之间用“;”分隔。4 其中的符号和缩略语应先加以说明。6 中图分类号应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查找(附录)。3 英文摘要1 文题 1 内容与中文标题相应。2 长度一般不超过100个字母。3 除第一字母及专有名词应大写以外,一律小写。4 第一个词不用冠词。2 拉丁字母拼写的作者姓名 1 拉丁字母拼写的作者姓名内容和顺序均与中文相同。2 中国作者姓名应按汉语拼音写法:例如:WANG Da-zhong。 3 作者机构的英文:应写正式全称,不用缩写。城市名和邮政编码后,要加国名。4 摘要正文 1 字数为100~150实词。2 其内容应与中文摘要的内容相应。3 其中缩略语应加以说明。4 英文摘要的文字要求1) 第一句话不应与文题重复;2) 尽量使用简单句;3) 尽量使动词靠近主语;4) 不用第一人称作主语;5) 以重要的事实开头,而不以辅助从句开头;6) 在有动作主体的情况下,使用主动语态,不使用被动语态。5 关键词1 关键词的内容、数量和顺序,均与中文关键词相应。2 除专有名词应大写以外,一律小写。3 关键词之间用“;”分隔。4 缩略语应先写全称再写简称。 4 量名称、量符号与量单位1 严格执行国家标准,正确使用量的名称、量的符号与量单位的符号。2 文中所用量符号,应在首次出现时加以定义。同一个量的符号,应全文统一。3 量符号、一般函数及其变数等,一般用单个斜体拉丁字母或希腊字母表示,可带有角标或带有括弧中的说明。4 量的数值与量的单位之间, 留一空格。如“10毫米”应为“10 mm”。 5 字符的正体和斜体 1 斜体1) 量的符号、2) 从量的符号转化的角标、3) 一般函数符号、4) 生物学属及以下学名。2 黑斜体1) 矢量(向量) 的符号、2) 矩阵的符号、3) 张量的符号。2 正体SI词头和量单位、从文字转化的角标、阿拉伯数字、叙述性文字、化学元素符号、缩略语、仪器的规格型号、某些常数的符号(仅限于自然对数的底 e、圆周率 π、复数的虚部 i 或 j )、数学运算符(如: 矩阵转置号T、微分号d、偏微分号? 、连加号∑、对数号(lg、ln、lb)、及sin、tan、lim、min、max等)。 6 数值的表示和有效位数1 数值用阿拉伯数字表示。2 合理地选取数值的有效位数。3 数值中从小数点算起,向左或向右,每3位空一格。如 “π = 141 592 6”。4 合理地使用SI词头或10的幂,使数值范围在1~999之间。7 插图1 插图的数量:一般不超过6幅。2 插图的幅面: h×w = 50 mm×75 mm。3 插图的精度:约600 dpi。4 图注的字体、字号字体:汉字用黑体;英文和数字用Times New Roman。 字号:统一用小5号。 5 图线要求:主、辅线分明。轮廓线、框线、曲线用粗线(8 p,或3 mm); 尺寸线、指引线、坐标轴用细线(4 p,或15 mm)。 6 函数图要求标目中,使用量符号与该量单位符号之比,如“p / MPa”;标线数目:3~7个;标线方向:刻度朝向图内;标值圆整:宜为2、5的整倍数。7 照片、灰度图:清晰。8 地图、显微图:以比例尺表示尺度的放大和缩小。8 表格1 表格的宽度:一般限30汉字(或48字符)。2 表示量值的表格宜用“三线表”。3 三线表的表头应放在第一行。4 表题小5号黑体(中英文),要求与图题相同。5 三线表的表头中,应使用量符号与该量单位符号之比,如“p / MPa”。9 参考文献1 参考文献的要求 1 只列出正式发表的文献资料。研究型论文的参考文献一般不少于15条。2 按参考文献在正文中被引用的顺序,对其编码,并在正文中指明其标引处。3 中外作者的姓名一律“姓前名后”。 西方作者的名字部分缩写,不加缩写点。4 作者不超过 3 人的姓名都写,超过 3 人的,余者写“,等”或“, et al”。5 中文的参考文献附加英文译文,并加注“(in Chinese)”。 2 主要参考文献的格式如下(其中空格、标点照写) 文献类别 著 录 格 式 专著M、 译著M、 文集C、 责任者 专著 [M]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原作者 译著名 [M] 译者,译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责任者 文集名 [C]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期刊析出 作者 文题 [J] 刊名, 年, 卷(期): 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文集析出 作者 文题 [C]// 编者 文集名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学位论文 作者 文题 [D] 所在城市: 保存单位, 发布年份专利文献 申请者 专利名: 国名, 专利号 [P] 发布日期 技术标准 技术标准代号 技术标准名称 [S] 地名: 责任单位, 发布年份科技报告 作者 文题, 报告代码及编号 [R] 地名: 责任单位, 发布年份报纸析出 作者 文题 [N] 报纸名, 出版日期 (版次)3主要专业的主要中图分类号附录:主要专业的主要中图分类号 � 专业 中图分类号 专业 中图分类号 专业 中图分类号林业基础科学 S71 森林动物学 S6 森林昆虫学 S7森林数学(统计、数模、林价算法) S711 森林微生物学 S8 造林计划 S721森林土壤学 S714 林木育种 S722 苗圃学 S723森林水文学 S715 造林技术 S725 森林经理学 S757森林生物学 S718 森林经营学 S750 测树学 S758树木学 S4 森林保护学 S76 病虫害及防治 S763森林生态学 S5 木材学 S781 木材加工 S784 ,推荐TS6建筑科学与技术 TU 1 木材化学加工 TQ351 林副产品 S789 土木工程 TU 2 观赏园艺 S68 植物遗传学 Q943机械工程 TH 1 分子遗传学 Q75 基因工程 Q78汽车工程 U 27 植物生理学 Q945 植物病理学 S1电子工程 TN 造纸工业 TS7 木材加工工业、家具制造 TS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TP 3 自动化 TP 1 电机工程 TM环境科学与工程 X 化学工程 TQ 经济管理 F 2

SCI: plant disease, phytopathology, MPMI, Plant journal, plant cell国内期刊: 各农业大学学报,植物病理学报之类

以下期刊可供你参考:植物病理学报;中国生物防治(改名为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植物保护学报;植物保护;农药学学报;农药;环境昆虫学报;植物检疫;中国植保导刊

中国植物学报模板图片高清

2010年,植物所共有在研项目314项(包括新增项目94项)。其中,主持(或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3项(新增1项)、承担(或参加)课题21项(新增7项),主持(或承担)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15项;主持(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项、重点项目9项、面上项目99项(新增37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8项(新增1项);承担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课题2项,主持(或承担)重要方向项目27项(新增7项),承担国际合作项目16项(新增8项);承担院地合作项目39项(新增15项),与地方政府合作项目13项(新增4项)。发表论文408篇,其中SCI论文217篇,有136篇发表在学科前30%的SCI刊物上,影响因子在0以上的8篇,0以上的35篇,0以上的148篇;出版专著4部;授权专利16项。 2011年,植物所争取国家重要科技计划项目(课题)共计78项。其中,科技部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1项,科技基础工作专项1项,973课题1项,农业成果转化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7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1项、杰出青年基金2项、面上项目44项、青年科学基金15项、重大国际合作项目1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1项、创新研究群体延续资助1项;中科院项目百人1项,中科院创新方向性项目2项,先导性专项课题4项。2011年植物所到位经费12亿元,实际留所经费62亿元。发表论文366篇,其中SCI论文231篇,有152篇发表在学科前30%的SCI刊物上,影响因子在0以上的11篇,0以上的32篇,0以上的154篇;出版专著17部;授权专利22项。 2012年,植物所在研项目(课题)共320项(新增160项)。其中包括,973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项、课题15项(新增1项),863课题1项(新增1项),国家科技条件平台项目1项(新增1项)。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创新群体1项(新增1项)、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1项(新增1项)、重点项目7项(新增2项)、面上项目122项(新增44项)、青年项目45项(新增15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项(新增2项)、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1项(新增1项);中科院战略性先导专项3项,中科院重点国际合作项目2项,其它国际合作项目19项(新增8项);院地合作项目4项,其它横向项目32项(新增15项)。到位经费95亿元,实际留所经费58亿元。发表论文416篇,其中SCI论文280篇,有184篇发表在学科前30%的SCI刊物上,影响因子0以上的7篇,0以上的45篇,0以上的118篇;出版专著10部;授权专利48项。 2013年,植物所在研项目(课题)共471项(新增220项)。其中,承担973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3项(新增1项)、课题19项(新增5项),863课题1项,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项(新增2项),科技支撑课题2项,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1项(新增1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6项(新增1项)、面上项目123项(新增44项)、青年项目45项(新增16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项(新增1项)、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2项(新增1项)、重大项目1项、创新群体1项、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2项(新增1项);承担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项目1项,中科院重点国际合作项目2项,其它国际合作项目23项(新增12项);院地合作项目8项(新增4项),其它横向项目116项(新增96项)。2013年,植物所到位经费38亿元,实际留所经费87亿元。发表论文457篇,其中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328篇,有285篇发表在领域前30%的SCI刊物上,作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影响因子0以上的20篇,0以上的58篇,0以上的150篇;出版专著3部;授权专利56项。 2014年,植物所共有在研项目377项(包括新增项目213项)。其中,承担973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3项(新增1项)、课题18项(新增5项),863课题1项,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项(新增2项),科技支撑课题2项,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1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项(新增4项)、面上项目128项(新增46项)、青年项目62项(新增30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项(新增1项)、优秀青年基金3项(新增2项)、特殊学科点建设项目1项(新增1项)、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2项、创新群体1项、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2项(新增1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1项、其他基金项目12项(新增5项);承担其他部委项目10项(新增4项);承担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项目1项,院重点部署项目3项,主持院STS项目1项(新增1项);中科院重点国际合作项目4项(新增2项),其它国际合作项目18项(新增8项);院地合作项目8项(新增4项),其它横向项目116项(新增96项)。2014年,植物所到位经费56亿元,实际留所经费88亿元。发表论文562篇,其中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365篇,有230篇发表在领域前30%的SCI刊物上,作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影响因子0以上的15篇,0-0的22篇,0以上的135篇;出版专著8部;授权专利41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和中国植物学会共同主办的植物学综合性国际英文学术期刊。2012年SCI影响因子为75,排在国际植物生物学非综述类期刊的第12名,位居国际该领域期刊的前11%,在所有 SCI收录的151种中国科技期刊中位于第7名。JIPB被SCI,BA和PubMed等67个国际重要检索机构收录;拥有14,300余家订阅机构,订户遍及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全文下载量接近20万次。 2013年入选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全国百强科技期刊”;2012年获中国科协 “优秀国际科技期刊奖” 二等奖,被CNKI等三个机构授予“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称号;2006年—2011年获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A类资助;2005年、2007年、2009年—2012年获中国科学院出版基金资助;2001—201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学术期刊专项基金资助; 2009年获 “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 称号;2006年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2005年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04年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03年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02年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1999年获首届国家期刊奖。 《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植物分类学报》是中国生物学科历史最悠久的核心期刊,代表了中国植物分类学领域的最高学术水平。2003年被世界著名检索机构ISI数据库收录,入编其产品SCIE和CC/AB&ES。2008年原拉丁刊名Acta Phytotaxonomica Sinica改为英文名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自2009年始改为英文刊,并与国际出版机构Wiley-Blackwell合作出版,采用ScholarOne的Manuscript Central在线投稿、审稿系统。自2010年至2013年的影响因子分别 为880、295、596、851。2012年入选“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是中国植物学会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反映植物生态学领域及相关交叉学科最新研究进展的全英文期刊,双月刊,创刊于2008年。以发表符合当前国际生态学研究前沿的原始创新性论文为主,同时发表有新观点的代表国际植物生态学研究前沿和动态的综述。被SCI、BA等17个国际知名数据库所收录,2013年JCR最新发布的JPE影响因子为355,在SCI收录的195种植物学期刊中位列第93位;在SCI收录的136种生态学期刊中位列第89位;在中国大陆被SCI收录的151种期刊中位列第30位。2012年获中国科协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优秀国际科技期刊三等奖。 《植物生态学报》 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和中国植物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主管的中文生态学期刊。月刊,大16开本(A4幅),全铜版纸印刷。刊登内容涉及植物学、生态学、农学、林学、地理学、土壤学及气象学等多个学科,主要发表植物生态学及其相关领域的高水平创新性原始研究论文,包括以植物与环境关系为内核的生态学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等方面的内容。注重发表有新观点的植物生态学及其相关领域的高水平综述文章、新的方法与技术、植物生态学相关基础资料,并设有论坛栏目,对植物生态学及其相关领域的重要科技问题开展学术讨论。被BIOSIS、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Ecological Abstracts、Advances in Ecology、AGRIS International、CNK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等中国国内外几十种重要检索系统和数据库收录。 《生物多样性》 反映中国生物多样性研究和发展水平的、中国国内生物学领域公认的高水平学术刊物。 《植物学报》 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和中国植物学会主办的中文版综合性学术期刊。反映中国植物科学领域科学家最新研究成果(新发现和新方法等)、系统评述国际研究热点(新理论、新发展),刊登涵盖植物科学各领域(包括农学、林学和园艺学等)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创造性的研究成果。栏目设置包括研究论文、研究报告、研究快报、技术方法、特邀综述和专题论坛。是全国优秀中文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核心期刊。被中国国内外多家著名检索系统收录,中国国内数据库包括: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网络资源系统(网络版)、CSCD、CSTPCD、CNKI和CAJCED;中国之外数据库包括::《英联邦农业文摘》(CABABSTRACTS)和联合国粮农组织情报系统《国际农业引文索引》(AGRIS INTERNATIONAL)。获中国科学院优秀期刊三等奖(2000年)、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2001年)和第六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2008年)。2009年,入选中国科协精品期刊示范项目。2012年,本刊被评为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生命世界》 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植物学会、高等教育出版主办,传递与生命相关的科学信息,普及与生命相关的科学知识,报道与生命相关的科学事件。主要栏目有封面故事、生命科学、生命自然、生命健康。

1.论文内容及投稿方式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报道的主要内容是油菜、花生、大豆、芝麻、向日葵及特种油料作物遗传育种、栽培生理、作物营养、品种资源、植物保护、生化测试、加工利用等有关论文、研究报告、研究简报和综述评论等,欢迎投稿。投稿方式:登陆本刊网站在线投稿2.文稿基本要求 要求文稿数据可靠、论点明确、文字精炼、符合逻辑。文中只附最必要的图表,图题、表题和栏目说明需用中英两种文字表述。表格采用三线表格式,栏目要简洁明了,避免繁杂冗长。量的名称和单位一律采用国家计量标准。外文及计量单位均应分清文种、大小写和正斜体。3.摘要及关键词 正文前应有300字以内的中文摘要和3~8个关键词,并有与中文摘要相对应的英文摘要及关键词。在中文关键词下加“中图分类号:”,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4版)分类,一般标识1个分类号,多个主题的文章可标识2或3个分类号。4.作者单位 中国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采用姓前名后,中间空格。姓氏的全部字母均大写,复姓连写;名字的首字母大写,双名中间加连字符,姓与名均不缩写。不同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不同阿拉伯数字序号,并在其工作单位名称(全称、省市名及邮政编码)前加相应的数字。第一作者应按以下顺序写出简介排在首页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如,作者简介:乌兰娜(1968-),女,蒙古族,内蒙古达拉旗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蒙古学研究。5.基金项目 基金项目指文章产出的资助背景,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等,需在项目名称后的圆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6.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择主要的列入,按文中出现的先后排序。引用文献时,应在文献著者或引用之处右上角方括号内标注阿拉伯数字序号,未公开发表的资料请勿列入。各类型文献的编排格式如下:   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的[文献类型标识]分别用M、C、D 表示。作者3名以内全写,3名以上写前3名,下同。如:[1]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煮,等.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15?18.  b.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J为期刊文献类型标识).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如:[2]梁明山,曾宇,王幼平.海甘蓝基因启动子的分离和鉴定[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1998,20(1):1-5.  c.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如:[3]庄剑云.中国大豆锈病:病原、寄生及分布[A].谈宇俊.大豆锈病研究进展[C].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3-26.  d.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e.专利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7.稿件处理 请勿一稿两投,投稿3个月后未接到答复,即可自行处理。稿件需经两位专家评审通过后,方可决定发表。投稿时作者可提出要求回避的同行专家名单。对评审专家认为是学术水平高、创新性强的学术论文,将优先发表。编辑部将对稿件文字作适当删改,如不同意,请事先说明。所有来稿均免收审稿费,稿件一经决定刊登,将寄发稿件录用通知,并收取版面费;稿件发表后,除赠送当期本刊外,酌付稿酬(含光盘版、网络版及数据库稿酬)。  8.网站及网上出版 本刊建有独立网站,向读者免费提供过刊、当期全文(PDF格式)。同时还设有作者在线投稿、专家在线审稿、作者在线查询等功能。

植物科学报告格式图片高清

问题的提出研究计划研究目标假设材料准备观察过程实验记录图片结果分析实验结论

1植物王国

分子植物育种期刊格式模板图片高清

按照武汉大学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方法公分为五个等级,即为A+, A, B+, B,C。农学方面的包括以下269种。其中1-55为A+和A类的排名。1 土壤学报A +2 作物学报A +3 中国农业科学A +4 中国水稻科学A +5 水土保持学报A +6 农业工程学报A +7 土壤A +8 园艺学报A +9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A +10 植物病理学报A +11 果树学报A +12 玉米科学A +13 茶叶科学A +14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A15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科版) A16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A17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A18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A19 麦类作物学报A20 中国生物防治A21 植物保护学报A22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A23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A24 华北农学报A25 土壤通报A26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27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A28 农业现代化研究A29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A30 大豆科学A31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A32 棉花学报A33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A34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A35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A36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37 新疆农业科学A38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A39 核农学报A40 江苏农业学报A41 分子植物育种A42 农业机械学报A43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A44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A45 农药学学报A4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47 农药A48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A49 植物保护A50 杂交水稻A51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A52 江苏农业科学A53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A54 西南农业学报A55 中国土壤与肥料A

《分子植物育种》主办: 海南省生物工程协会 周期: 双月 出版地:海南省海口市。 投递过去啊,其他的事情你懂的。

植物科学学报期刊格式模板图片

你到《南京林业大学学报》网站看一下就知道了(网址为),《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写 作 指 南来稿应有创新;立论科学,主题明确,推理严谨;词语准确,句子精练,使用标准简化字;遵从国家法定计量单位、数字用法、标点符号及其他标准。 本刊只刊登首发稿。为保证作者的署名权和知识产权,作者和课题负责人应在《投稿声明》上签名。本刊编辑部对来稿有文字修改权,对所发稿有版权。 稿件一经刊出,即付稿酬。学报出版后,还将向国内外文献检索机构报送并上网,届时不再向各位作者另付酬。 本刊编辑部在收稿后3个月内,确定该文是否刊用。如不拟刊用,不退原稿。 1 文稿的篇幅、卷面、结构、首页注释、层次标题1 文稿的篇幅(包含文摘、图、表、参考文献,以出版版面计算):一般不超过8000汉字(英文文稿,长度不限)。2 文稿内容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分类号(英文稿不需要)、首页注释、正文、(致谢、)参考文献、及英文部分。3 文稿首页地脚注释(以下格式中,空格、标点符号照写。)收稿日期: yyyy-mm-dd基金项目: 基金项目类别(项目编号)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的姓名(出生年-),职称,研究方向。E-mail:… 通讯联系人:姓名,职称,研究方向,E-mail:…… 第一作者为研究生、博士后时,应当以作者中的导师为通讯联系人; 其他情况时,在作者简介后直接加E-mail,不写通讯联系人。 4 层次标题序号 1 层次标题左顶格。2 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码。例如,一级标题使用1, 2, 3 …;二级标题使用1, 2, 3, …; 3 层次标题以下,还可使用 1), 2), 3), …。这时,退2字起排。再以下,使用 a), b), c), …。这时,退2字起排。4 引言部分不写编号和标题。5 其他序号图片、表格、引文、公式、定理等的序号,均要按其在正文中被引用的顺序,全文统一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码。6 插图和表格在文中的位置:应随文给出,先见文,后见图、表。2 文题、作者姓名、作者机构、摘要、关键词和中图分类号1 中文文题:一般不超过20字。2 作者姓名:按署名顺序排列。作者之间以“,”分隔。3 作者机构作者机构应写正式全称,不用简称,后加城市名、邮政编码及国名。 在作者隶属多个机构的情况下,机构名称之前加编号,同时作者姓名右上角加相应编号。机构之间以“;”分隔。 4 摘要中文摘要的篇幅200~300字,信息具体。摘要中的缩略语应说明后再使用。摘要应包括4个层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研究结论。摘要不分段,独立成篇,意义完整;信息具体:使用科学性文字和具体数据,不使用文学性修饰词;不使用图、表、参考文献、复杂的公式和复杂的化学式。 5 关键词 1 应有3~8个关键词。2 第一个关键词与分类号对应。3 关键词之间用“;”分隔。4 其中的符号和缩略语应先加以说明。6 中图分类号应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查找(附录)。3 英文摘要1 文题 1 内容与中文标题相应。2 长度一般不超过100个字母。3 除第一字母及专有名词应大写以外,一律小写。4 第一个词不用冠词。2 拉丁字母拼写的作者姓名 1 拉丁字母拼写的作者姓名内容和顺序均与中文相同。2 中国作者姓名应按汉语拼音写法:例如:WANG Da-zhong。 3 作者机构的英文:应写正式全称,不用缩写。城市名和邮政编码后,要加国名。4 摘要正文 1 字数为100~150实词。2 其内容应与中文摘要的内容相应。3 其中缩略语应加以说明。4 英文摘要的文字要求1) 第一句话不应与文题重复;2) 尽量使用简单句;3) 尽量使动词靠近主语;4) 不用第一人称作主语;5) 以重要的事实开头,而不以辅助从句开头;6) 在有动作主体的情况下,使用主动语态,不使用被动语态。5 关键词1 关键词的内容、数量和顺序,均与中文关键词相应。2 除专有名词应大写以外,一律小写。3 关键词之间用“;”分隔。4 缩略语应先写全称再写简称。 4 量名称、量符号与量单位1 严格执行国家标准,正确使用量的名称、量的符号与量单位的符号。2 文中所用量符号,应在首次出现时加以定义。同一个量的符号,应全文统一。3 量符号、一般函数及其变数等,一般用单个斜体拉丁字母或希腊字母表示,可带有角标或带有括弧中的说明。4 量的数值与量的单位之间, 留一空格。如“10毫米”应为“10 mm”。 5 字符的正体和斜体 1 斜体1) 量的符号、2) 从量的符号转化的角标、3) 一般函数符号、4) 生物学属及以下学名。2 黑斜体1) 矢量(向量) 的符号、2) 矩阵的符号、3) 张量的符号。2 正体SI词头和量单位、从文字转化的角标、阿拉伯数字、叙述性文字、化学元素符号、缩略语、仪器的规格型号、某些常数的符号(仅限于自然对数的底 e、圆周率 π、复数的虚部 i 或 j )、数学运算符(如: 矩阵转置号T、微分号d、偏微分号? 、连加号∑、对数号(lg、ln、lb)、及sin、tan、lim、min、max等)。 6 数值的表示和有效位数1 数值用阿拉伯数字表示。2 合理地选取数值的有效位数。3 数值中从小数点算起,向左或向右,每3位空一格。如 “π = 141 592 6”。4 合理地使用SI词头或10的幂,使数值范围在1~999之间。7 插图1 插图的数量:一般不超过6幅。2 插图的幅面: h×w = 50 mm×75 mm。3 插图的精度:约600 dpi。4 图注的字体、字号字体:汉字用黑体;英文和数字用Times New Roman。 字号:统一用小5号。 5 图线要求:主、辅线分明。轮廓线、框线、曲线用粗线(8 p,或3 mm); 尺寸线、指引线、坐标轴用细线(4 p,或15 mm)。 6 函数图要求标目中,使用量符号与该量单位符号之比,如“p / MPa”;标线数目:3~7个;标线方向:刻度朝向图内;标值圆整:宜为2、5的整倍数。7 照片、灰度图:清晰。8 地图、显微图:以比例尺表示尺度的放大和缩小。8 表格1 表格的宽度:一般限30汉字(或48字符)。2 表示量值的表格宜用“三线表”。3 三线表的表头应放在第一行。4 表题小5号黑体(中英文),要求与图题相同。5 三线表的表头中,应使用量符号与该量单位符号之比,如“p / MPa”。9 参考文献1 参考文献的要求 1 只列出正式发表的文献资料。研究型论文的参考文献一般不少于15条。2 按参考文献在正文中被引用的顺序,对其编码,并在正文中指明其标引处。3 中外作者的姓名一律“姓前名后”。 西方作者的名字部分缩写,不加缩写点。4 作者不超过 3 人的姓名都写,超过 3 人的,余者写“,等”或“, et al”。5 中文的参考文献附加英文译文,并加注“(in Chinese)”。 2 主要参考文献的格式如下(其中空格、标点照写) 文献类别 著 录 格 式 专著M、 译著M、 文集C、 责任者 专著 [M]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原作者 译著名 [M] 译者,译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责任者 文集名 [C]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期刊析出 作者 文题 [J] 刊名, 年, 卷(期): 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文集析出 作者 文题 [C]// 编者 文集名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学位论文 作者 文题 [D] 所在城市: 保存单位, 发布年份专利文献 申请者 专利名: 国名, 专利号 [P] 发布日期 技术标准 技术标准代号 技术标准名称 [S] 地名: 责任单位, 发布年份科技报告 作者 文题, 报告代码及编号 [R] 地名: 责任单位, 发布年份报纸析出 作者 文题 [N] 报纸名, 出版日期 (版次)3主要专业的主要中图分类号附录:主要专业的主要中图分类号 � 专业 中图分类号 专业 中图分类号 专业 中图分类号林业基础科学 S71 森林动物学 S6 森林昆虫学 S7森林数学(统计、数模、林价算法) S711 森林微生物学 S8 造林计划 S721森林土壤学 S714 林木育种 S722 苗圃学 S723森林水文学 S715 造林技术 S725 森林经理学 S757森林生物学 S718 森林经营学 S750 测树学 S758树木学 S4 森林保护学 S76 病虫害及防治 S763森林生态学 S5 木材学 S781 木材加工 S784 ,推荐TS6建筑科学与技术 TU 1 木材化学加工 TQ351 林副产品 S789 土木工程 TU 2 观赏园艺 S68 植物遗传学 Q943机械工程 TH 1 分子遗传学 Q75 基因工程 Q78汽车工程 U 27 植物生理学 Q945 植物病理学 S1电子工程 TN 造纸工业 TS7 木材加工工业、家具制造 TS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TP 3 自动化 TP 1 电机工程 TM环境科学与工程 X 化学工程 TQ 经济管理 F 2

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扬州大学学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竹子研究汇刊 中国森林病虫 林业资源管理 浙江林业科技 林业实用技术 S8 畜牧、动物医学:中国草地学报) 草地学报 动物营养学报 蚕业科学 黑龙江畜牧兽医 草业科学 中国家禽 动物医学进展 中国饲料 畜牧与兽医 饲料工业 中国畜牧杂志 饲料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S9 水产:中国兽医科学) 中国兽医杂志 草业学报 中国草地(改名为:环境昆虫学报) 植物检疫 中国植保导刊 S6 园艺类核心期刊表 园艺学报 果树学报 中国蔬菜 北方园艺 食用菌学报 中国果树 中国食用菌 中国南方果树 S7 林业类核心期刊表 林业科学 林业科学研究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福建林学院学报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蚕、蜂类核心期刊表 畜牧兽医学报 中国兽医学报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中国兽医科技(改名为 自然科学版 浙江林学院学报 西北林学院学报 世界林业研究 中南林学院学报(改名为、狩猎 自然科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农作物类核心期刊表 作物学报 中国水稻科学 麦类作物学报 玉米科学 杂交水稻 棉花学报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大豆科学 种子 核农学报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中国棉花 作物杂志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中国烟草科学 S4 植物保护类核心期刊表 植物病理学报 中国生物防治 植物保护学报 植物保护 农药 农药学学报 昆虫天敌(改名为 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西南农业学报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安徽农业科学 上海农业学报 中国农业学报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西北农业学报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江苏农业科学 江苏农业学报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S5农学:中国土壤与肥料) 生态环境 中国水土保持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S2 农业工程类核心期刊表 农业工程学报 灌溉排水学报 农业机械学报 节水灌溉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农机化研究 中国农机化 S 自然科学版 广东农业科学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湖北农业科学 新疆农业科学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贵州农业科学 河南农业科学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S1 农业基础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土壤学报 水土保持学报 土壤 土壤通报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水土保持通报 水土保持研究 土壤肥料(改名为 自然科学版 浙江农业学报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S 综合性农业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中国农业科学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华北农学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1.基本定位以“综合性、高水平”为办刊方针,求新、求快,及时、准确地反映我国植物科学领域科学家最新研究成果(新发现和新方法等)、系统评述国际研究热点(新理论、新发展)。2.刊登内容发表涵盖植物科学各领域(包括农学、林学和园艺学等)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创造性的研究成果。3.栏目设置研究论文、研究报告、研究快报、技术方法、特邀综述和专题论坛。4.服务对象中国国内从事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的中高级专业人员。《植物学报》主要刊登植物学各学科有创新的原始研究论文和快讯,并发表植物科学重要领域的综述国际最新进展的文章;期刊的定位是以中文(英文摘要)及时、快速和全面地反映我国植物科学及其相关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植物学报》是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和中国植物学会主办的中文版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128页,国内外公开发行。发表涵盖植物科学各领域(包括农学、林学和园艺学等)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创造性的研究成果。服务对象为中国国内从事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的中高级专业人员。《植物学报》是全国优秀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和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已被国内外多家著名检索系统收录,包括CAB、AGRIS、CSCD、CSTPCD、CNKI和CAJCED等。在新一届编委会(主编:种康)成立的契机下,为了将刊物推向一个新的高度,2006年起,我刊开始了跨越式改革:新增主编评述文章(每年1篇);2006年5期组织出版了“激素香山会议专辑”,2007年又陆续出版了“植物进化发育”和“植物生殖生物学”专辑。期刊名称:植物学报出版地:北京市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植物学报  曾用刊名:植物学通报  创刊时间:1983植物学报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11)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2年计划收录)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1992)

  • 索引序列
  • 植物科学学报期刊格式模板图片高清
  • 中国植物学报模板图片高清
  • 植物科学报告格式图片高清
  • 分子植物育种期刊格式模板图片高清
  • 植物科学学报期刊格式模板图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