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论文的论题怎么写

论文的论题怎么写

发布时间:

论文的论题怎么写

我觉得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自己在大学里学的哪个科目是最好的,自己最擅长什么来选择。

回答 您好,通常论文都由标题、摘要、正文、参考文献等四部分构成 标题要求直接、具体、醒目、简明扼要。标题应是整个论文总体内容的体现,要用词恰当,力求简短,能反映出论文的内容。 摘要要说明研究的目的、方法、成果和结论,要突出论文的新见解,语言精炼。提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要便于检索。中文摘要200字左右。 正文是毕业论文的核心内容,包括绪论、本论、结论三大部分。正文不要车轱辘话来回说,一句话表达准确即可,尤其不要多次出现主观感受性话语,类似于感受性的需要不可以作为论文的论据。绪论要明确、具体地提出所论述课题,本论主要阐述自己的观点及其论据,结论要写论证的结果,做到首尾一贯,同时要写对课题研究的展望,提及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或可能解决的途径等。 参考文献即撰写论文过程中研读的一些文章或资料,要选择主要的列在文后。 做好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重新审视文献/更新文献。决定你的受众: 1)这是什么类型的文章:研究论文,回顾类论文,教程。 2)想要投稿什么类的期刊。 3)读者是谁:本科生,专业研究者,还有总是要面对的审稿人。 更多8条 

我觉得你需要根据你所学的专业,也需要想一想现在什么话题比较热门,从而选择自己的论题。

可以去知网上、维普、万方等论文网站上看一下热门选题是哪些,冷门选题又是哪些。一般热门选题的话出现的论文就比较多,因此可以通过这个方法去选择。

论文的课题怎么写

回答 主要措施就是写你论文研究的步骤及方法等,比如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等如何进行。 开题报告一般为表格式,它把要报告的每一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目,便于按项目填写,避免遗漏。其内容主要包括论文题目、课题的目的及意义(含文献综述和选题的依据和意义)、课题任务、重点研究内容、实现途径、进展计划及阅读文献目录等 提问 能具体吗? 回答 第一是标题的拟定。课题在准备工作中已经确立了,所以开题报告的标题是不成问题的 第二就是内容的撰写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六、课题参与人员及组织分工 七、课题的经费估算 更多10条 

第一课题背景是在什么情况或条件下产生的,第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第三如何进行调差与分析第四得出结论 等等。

论文的写作一般包括题目、署名、摘要、关键词、引言、材料方法、实验结果、讨论、结论、参考文献、致谢、附录等部分。

就是你选择这一课题研究的依据,由来以及其意义! 哦,刚刚问了老师,他说就是指 研究设计该课题的背景介绍,研究目的还有意义等。

评论文的标题怎么写

新闻评论标题的创新就是要求其特殊、要求其独特。让读者一看,使眼睛为之一亮,心灵为之一振,拍案叫绝。任何一篇文章,都需要有一个好的标题。对于评论来说,更是这样。之所以有如此要求,是因为评论题目具有特殊的作用。有人说:“标题是评论的眼睛。”这是一种“文学语言”。那意思无非是说,眼睛是传神的,评论的标题应该把评论的精神表达出来;或者是说眼睛能够把人勾住,评论的题目应该一眼就能把读者吸引过来,使他非把文章读下去不可。如果是广播评论,要能吸引听众,使人非听下去不可。正如汤姆森编著的《新闻写作基础知识》一书中写道:“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你无法强迫它饮水。当你把你的报纸送到读者手中的时候,你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无法强迫他阅读,不过有一个办法可以使他阅读你的报道,那就是运用精采的标题。” ①在当今,报刊、广播电视频道的数量相对于过去已翻了好几番了。而且报刊已进入厚报时代,甚至有的报纸一天就出百版;广播、电视大多数已是全天候播出,这一切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可以说,信息爆炸时代已经来临。加上社会生活的节奏大大加快,人们已无过多的时间去关注它,可以说,就连看完报纸几个版面的时间也没有。那么,新闻评论标题的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那新闻评论标题如何创新呢?这就涉及一个标题创新艺术的问题。 一、评论标题的生动性 一讲到生动,人们会立刻想到小说、散文、诗歌等,似乎与新闻评论无缘。其实生动和新闻评论早已是水乳交融,尤其在西方新闻评论作品中为一大特色。生动的标题能使新闻评论鲜活起来,才能收到好的阅读效果。 农民怕政策变化而不敢下力长远致富,对当前农村的一大思想障碍的评论,标题可以想出很多。如《致富要有长远打算》、《兼顾当前和长远》、《当前和长远》、《农民致富中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等等,这些标题都可以据以成篇,但未免会给人千篇一律的感觉。作者却干脆把群众的语言直接用作定题:《致富不能“鸡啄米”》,这样既直截了当,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从语言来说又比较形象生动,使听众听了以后不易忘却。 同样的标题还有:《为分数“拧水分”好 》(《光明日报》2005年06月10日)、《为健康“颁奖”》(载《人民日报》2004年8月5日第一版)、《当不上附马不能不取妻》(江苏如皋县人民广播站1986年7月15日播出)、《莫把“衙门”抬下乡》(湖南益阳县广播站1986年2月10日播出)等等 ,这些生动的标题,能使新闻评论鲜活、醒目、形象,从而产生吸引读者的魅力。 二、评论标题的幽默性 幽默是智慧的象征,才华的体现,它以特有的诙谐和意境,让人们在会心的微笑中领悟到生活的哲理。老舍先生说:“幽默地去奇袭侧击,使人先笑几声,然而一琢磨脸就红起来,这要比正颜厉色地教训人效果好得多。” ②“讽刺家的心是冷的,而幽默者的心是热的,在心态上没有讽刺家那么厉害”。③具有幽默效果的新闻评论标题,不仅给读者以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而且能够激发读者对新闻评论内容的兴趣。要把评论写好,讲究语言文字的幽默性是高招之一,其中制作富有幽默性的标题,就会一下子抓住读者和听众。试举一例: 《人民日报》2004年4月210日“今日谈”的标题为《喜人的“不习惯”》。这篇评论据以“前两天在北京火车站乘火车,登车后总感觉什么地方和过去不同。原来是站台加高和车底持平,上车如履平地了。习惯了踩着梯子上下车,对这方便之举一时倒有些不自然。”作者抓住了事件的性质——可喜的,借用自己的感受——“不习惯”来概括这一使人上下车方便的变化。事情本身没有逻辑矛盾,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 ,逻辑矛盾就出来了,幽默感也出来了,于是人们才有读下去的欲望。如果标题为《可喜的变化》,这一标题是准确地反应了事情的原委,但太笼统,让人一看就是喜鹊评论,而这种性质的新闻在中国铺天盖地,根本没法吸引读者的眼球。 再如:《“猪八戒”不该成为荧屏“香饽饽”》(《经济参考报》2005年08月22日)、《这样的“抠门”值得称赞》(《人民日报》2005年08月10日 第一版)、《楼市:中央政府不是"千手观音"咋办》(《中国青年报》2005年07月07日)、《企业要有“野性”》(《文汇报》2005年08月19日)、《造林还是“造字”》(湖北十堰电视台2002年11月15日首播)、《乡镇企业不是属猪的》(甘肃人民广播电台1985年12月14日播出)、《既要打锣,就不要怕响》(江苏省阜宁县广播站1983年6月25日播出)等等。这些标题诙谐有趣,它特有的幽默力量,比一本正经的说教有效的多。 那么,如何制作引人入胜的新闻评论幽默标题呢?首先要了解读者精神和物质上的迫切需求,在此基础上发掘心理上的幽默敏感点,但最终还得利用一定的语言手段和表达技巧来激发读者对幽默敏感点产生共鸣。 三、评论标题的哲理性 哲是智慧,是人类科学思想的花朵。理就是道理,是符合科学规律的道理。哲理,是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原理;原理,是带有普遍性的、最基本的、可以作为其他规律的基础规律,或者说带有普遍意义的道理。简单地说,哲理就是用简洁明了的话语来阐明一个道理,不管这个道理深刻与否,都能让人们听得明明白白,能回味其中的含义。所以,哲理性并不是一味追求深奥或玄妙,而是激发人深深地思考,能回味无穷。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充满着哲理,事例、故事、寓言、格言、警句等,都存在着哲理性,有时候话说得越浅显,道理可能越深刻;说得越简单,内涵可能越丰富,完全可以用它们来说明道理。2004年5月24日《人民日报》的“今日谈”的题为《忠言何须逆耳》。这篇评论评述了领导者要注意批评的方法和批评的态度,教育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否定了“忠言”一定逆耳的形而上学的观点,指出非逆耳的忠言更易于人接受。这种评论标题,更富有哲理性,更给人深深的启迪。这篇评论如果标为《工作莫忽视方法》或者《工作方法要得当》,其吸引力和意味就淡多了。例如:《“爱富”不能“嫌贫”》(《人民日报》2005年09月05日 第十四版)、《夜景照明应量“能“而行》(载《人民日报》2005年7月11日第一版)、《理直也当气和》(载《人民日报》2004年5月24日第一版)、《质量就是生命》(载《人民日报》2003年5月16日第一版)、《小脚未必走路慢》(载《人民日报》1986年9月17日播出)等等,这些标题以哲理的高度和深度取题立意,就易使人省悟,令人折服。 四、评论标题的反思性 创新从来就是超越常识,超越常理。凡是常理都是相对的,相对常理的含义是指正确认识的有限性,有三个方面:一是从认识广度上说,任何常理都只是一定范围的正确认识,有待扩展;二是从深度上说,任何常理都只是对客观事物和规律的近似的正确认识,有待深化;三是从进程上说,任何常理都只是对事物发展的一定阶段的正确认识,有待发展。就其对客观事物的近似正确而言,它是相对真理,是要不断发展的。这种由此及彼的审视,用现行的话叫“反思”。这些年,反思式的评论往往见诸报刊和广播电视,其标题每每标新立异,引人注意。 按常理,“鸡” 小而不用“牛刀”杀之。不然,小事大做,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会得不偿失。但是,在特定的情况下,“杀鸡”亦可用“牛刀”。清华大学研制出一种“炸鸡锅”,能自动调温升压,在市场颇有销路。科研院所,智力密集,自然可称“牛刀”。用现成的“牛刀” 杀一杀能满足市场需求的“鸡”又何尝不可?这不但不会使“牛刀”贬值而只会增加效能。作者以此为题材加以评论,制题为《“杀鸡”亦可用“牛刀”》,使人耳目一新,给人以全新的理性的启迪。 比如:《“失声”与掌声 》(《光明日报》2005年06月13日)、《莫让“捐款”成“扣款”》(《人民日报》2005年04月09日 第一版)、《“谢生宴”让人耳目一新》(《光明日报》2005年07月04日)等等。这些评论标题引发了读者深深的理性思考,使作者对问题有全新的认识。五、评论标题的抨击性。 我们的社会,正邪并存,善恶同在。祛邪扶正,揭恶扬善,是评论肩负的政治使命,在报刊广播言论中占有重要地位。一切邪的恶的东西都是阴暗的反常的,抨击式评论的标题若直点其丑恶,便出奇制胜。 2003年1月20日《人民日报》的“今日谈”的题为《不要提前过年》。过年,是一个时间问题,而时间又是客观的,不会随着人们的意向改变,不是说你想把过年的时间改变就怎样改变。作为读者,你会立即被吸引看下去:“元旦过后是春节。中间的这一个月里,随着过节的气氛越来越浓,有的部门和单位工作松松垮垮,电话没人接,事情没人办。一些应该迅速办理的事情,被推到了节后,前来办事的人们只能望门兴叹,徒劳往返。”由此可以看出,标题《不要提前过年》的内涵很丰富,深刻揭示了各部门不正之风的严重性,对此抨击十分有力。 像《人情酒里少人情》(《人民日报》 2005年06月16日 第一版)、《请柬别成“催款单”》(载《人民日报》2005年2月2日第一版)、《“鲜奶倒进污水渠”,咋的了?》(《工人日报》2005年08月18日)、《莫让民工流汗又流泪》(《人民日报》2004年12月23日 第四版)、《挥霍浪费也是犯罪》(载《人民日报》2004年11月10日第一版)、《“及时雨”为何落不到地里》(福建蒲城县广播电台1987年6月19日播出)等等,都是新闻评论者运用抨击式的创新艺术,勇于抓问题,关注社会热点,关注民生,抨击歪风与谬误所结出的硕果。 六、评论标题的文采性 标题的文采,是新闻评论标题成功的秘诀之一。从理论上来说,任何修辞方法,都可运用于新闻评论标题的制作中。 (1)活用动词。通过观察主语和宾语的特点,来选用生动、富于个性的动词。在现代新闻评论标题的制作中,动词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了。精心使用动词制作新闻评论标题的问题,便越来越受到重视。西方新闻学者艾米利达斯说过:“不要醉心于那种华而不实、铺张描写,要挤掉水分,因为这些除了证明记者善于使用陈腐的语言和手法外,不会有任何效果。”这段话警戒我们,在新闻语言中要尽量少用形容词。对新闻语言的要求是这样,作为概括新闻主要事实和揭示新闻主题的新闻评论的标题更是如此。比如:2005年6月21日《人民日报》“今日谈”的题为《“考后消费热”该降温了》。又如《让措施从墙上“走”下来》,一个动词“走”,让整个题目都活起来。 (2)借用古文、古诗词、成语、俗语、流行歌曲等。无论古今中外,不管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都可以拿来,但一定要贴切。例如:四川人民广播电台1984年8月25日播出的评论题为《不要闲着“媳妇”抢“保姆”》(论点:不要忽视起用本单位的人才),作者采取隐喻的、疏导的方式,选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谚语——不要闲着“媳妇”抢“保姆”这个题目,富有生活情趣,能够发人深思。 又如:《匹夫不可夺志 国难见气节》(《人民日报》2005年08月23日 第四版),其标题语出自“子曰:‘三军要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④读后真正感到:“当人们逡巡于旧战场之时,追忆于尘封史实之际,我们不能忘记其中所蕴含的“气节”二字。这种宝贵的精神发于胸臆,见于行动,是支撑前人浴血奋战的强大动力,也是激励我们实现振兴中华伟大理想的精神力量。” 再如:《新党登陆令人耳目一新》(《新华网》2005年07月06日)、《期待物权观念深入人心》(《法制日报》2005年07月20日),均用成语作题,显得自然贴切、顺理成章。 (3)借用形象,化静为动。例如:1986年8月30日《人民日报》在《新语》专栏里,发表了一篇评论,题为《叹老鼠偷权》,很形象,特别用了一个“叹”字,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对“老鼠偷权”行为的不满,不落俗套,非常引人。 (4)巧用比喻、拟人。比喻、拟人是标题常用手法,但用多了就难以出新意,因此,应该经常换换脑子。例如:《“嫁“出去的“姑娘”也要管》(黑龙江省松花江人民广播电台1987年6月18日播出)。(5)用“数字”、“符号”说话。数字、符号可能带来“尽在不言中”的效果。例如:2005年07月04日《人民网》“人民时评”发表的题为《暂行条例45年不变说明了什么?》(论点:让这些不合时宜、落后于时代要求的“老皇历”限期退出历史舞台。)读了令人喟然长叹,顿生愤概。 七、评论标题的情感性 评论主要是以说理为主要手段,从思想、概念的角度阐明对事物、事件的看法。而说理一般是以逻辑思维为基础,这决定了新闻评论无不带有一定程度的概念性和抽象性,未免显得枯燥些。那这样很难抓住读者或听众,这就需要在情感上下功夫。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⑤新闻评论的说服工作只有善于运用情感技巧,动之以情,以情感人,才能打动人心,才能吸引住读者或听众。感情是沟通的桥梁,要想说服别人,必须跨越这一座桥,才能到达对方的心理堡垒,征服别人。这样既满足读者的“新闻欲”,又勾起读者的“欣赏欲”,给人以美感。 2004年05月28日(《人民网》“人民时评”发表的题为《为“保民用电”叫声好!》该标题一看上去,就给人一种亲切感。北京市政府提出工业用电为居民生活用电让路,便是对居民应享权利的实质性复归。我们一直所强调的政策的以人为本,在北京市的用电决策中,无疑得到了直接体现。 比如:《白了少年头,真悲切!》(《羊城晚报》2005年05月16日)、《五壮士兮,归来!》(《江南时报》 (2005年03月29日 第三版) )、《英雄精神怎样才能不被"删除"?》(《燕赵都市报》2005年03月26日)、《让孩子继续是孩子吧》(《中国青年报》2005年03月21日)、《设路牌心贴行人》(载《人民日报》2003年12月1日第一版)、《让“海上孤儿”回到母亲的怀抱——评解决台湾渔船被扣问题的途径》(福建人民广播电台1989年4月13日对台湾广播)等,都能使受众感到新闻评论有一股股温情的暖流。 八、评论标题的怪异性 新闻评论注重标题的怪异(可以吸引眼球),这样才可以抓住受众心理,吸引他们读下去,文章的好坏倒成了其次。 新闻评论标题若直指其怪,便出奇制胜。 2005年3月28日《人民日报》的“今日谈”的题为《锄头柄与互联网》。怎么锄头柄与互联网还有联系,真是闻所未闻,怪事一桩。作为读者,有欲望仔细读下去:“前几日,回乡省亲。一踏进家门,就发现屋里摆放着一台崭新的电脑。二叔见我一脸惊讶,笑道:‘这玩艺还真是那么回事儿,咱家今年的二亩花木苗子能卖好价钱,就是沾了互联网的光。’过去只知攥着锄头柄在地里刨的二叔,如今也成了网民,并且从中受益。”由此可以,看出锄头柄与互联网这个怪异的题全面反应了信息化催生了农业现代化。上述这篇评论如果标为《信息化催生了农业现代化》或者《农民也用上了电脑》的标题,其吸引力就淡多了。这两个标题,一是太平淡,不一定能吸引住读者的眼球;二是太直白,读者一看标题,就知道这篇评论要论什么,根本没有看下去的欲望。 这类标题有:《给发霉的“行规”晒晒太阳》(《新华网》2005年09月02日)《警惕思想“亚健康”》(《光明日报》2005年08月22日)、《体彩捐赠慷谁之慨》(《中国青年报》2005年08月25日)、《贫困大学生亟需“精神扶贫”》(《南国早报》2005年06月14日)、《博士猪倌与大学生就业》(《人民日报》2005年05月24日 第十一版 )、《文人和小偷》(载《新民晚报》1990年7月5日)、《“泼泠水”也是一种服务》(宁夏人民广播电台1988年10月26日播出)、《“没啥”?“有啥”?》(载《人民日报》1993年5月5日第一版)等等。上述标题确实很怪异,给人看了,不但吸引读者一口气读完全文,而且在读者的记忆中难以消失。

1、首先注意准确。标题要准确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禁止为凑字数而加长标题。2、其次考虑吸引力。注意将文章中兴奋点提炼出来,应该做到不少于一个兴奋点(兴奋点:即重要的新闻人物,离奇的新闻事件,重大或者是新奇的事件本身等),用词不要口语化。3、标题做成实题,不能断章取义、以偏概全,避免因修改标题违背文章原意;标题内容避免空洞、言之无物。4、尽量使用单句式标题,主谓宾结构必须完整,避免出现双谓语,必须有动态词汇,主要为“主体+行为+客体”;标题中尽可能避免“的”字结构、“是”字结构,“和”字结构等静态句式出现;控制双句式标题、倒装句标题和被动语态标题的数量。5、新闻标题中尽可能地省略标点符号,以保持页面的清新,避免给人主观感情色彩,防止产生歧义;除表达反讽的含义外,尽可能不使用引号;电影、书籍可用书名号。6、标题用词应当客观,避免在标题中出现主观色彩浓厚的字眼,如“惊现”、“惊爆”、“竟然”、“竟”、“胆敢”等。7、标题中严禁出现重复字眼。8、标题中避免使用“一”、“某”等含混表述。9、标题中禁止使用过于专业或晦涩的词语,严禁出现常人不熟知的人名、地名(必须出现时应作说明),或引起歧义的地名缩写(如“巴首都汽车炸弹三人死亡”)。10、标题中不得出现港台式词汇(如“飞弹”、“单车”)。11、标题中的数字和字母使用半角字符,标题中尽可能不使用英文。12、重点媒体的文章,或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需要强调媒体出处,如欲表明文章权威、敏感或有争议性等,可以在标题前标注媒体名称。13、非新闻事实类文章可在标题中注明类型,如评论、分析等。以图片为主的文章,标题前要标注“图文:”。以文字为主,附有图片的文章,要在标题后标注 “(附图)”。文章有两张以上图片的,以图片为主,标题前要标注“组图:”,以文字为主,标题后标注“(组图)”。

文化的论文题目怎么写

毕业论文的题目技巧1、各类论文的标题,样式虽多,但不管何种形式,主旨都是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主旨。毕业论文的标题一般分为总标题、副标题、分标题几种。2、总标题是文章总体内容的体现。常见的写法分为揭示课题的实质式:“经济中心论”; 提问式:“商品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吗?”。3、交代内容范围式:“战后西方贸易自由化剖析”;判断句式:科技进步与农业经济。形象化语句式:“科技史上的曙光” 等标题。4、副标题和分标题是为了点明论文的研究对象、内容及目的,对总标题加以补充的解说,有的论文还可以加副标题。特别是一些商榷性的论文。5、设置分标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清晰地显示文章的层次。

回答 您好,我是小北情感顾问!(擅长家庭、婚姻、恋爱、心理、交友等方向的问题)正在为您整理答案啦,您稍等下马上就好咯! 1、首先要知道自己论文是做关于哪个内容、哪个专业方向的、用什么方法,效果怎么样。 2、然后依次给每个问题回答出一个关键词,依次列出。 3、然后就可以把这些关键词依次连起来,组成句子,造句,句子长一点无所谓。 4、然后缩减这个句子,把多余的词组删除,重新缩减单词和字数。 5、如果觉得题目还是字数太多 希望我们回答能帮助到您,记得给我一个赞谢谢,同时也祝您事事顺利,开开心心每一天! 提问 以北京中学为例分析课外实践在物理教学中的开展 怎样精简 回答 -html 点击链接查看 希望我们回答能帮助到您,记得给我一个赞谢谢,同时也祝您事事顺利,开开心心每一天! 提问 这个题目如何精简[滑稽] 回答 开展课外物学分析与实践 希望我们回答能帮助到您,记得给我一个赞谢谢,同时也祝您事事顺利,开开心心每一天! 更多6条 

提供一些设计专业毕业论文的题目,供参考。1、数码相机的设计报告2、产品设计中的人机交互探讨3、绿色设计与世纪未来4、浅谈各种塑料管道的特点及应用5、居住小区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趋势6、论平衡式燃气热水器与密封燃烧室新设计7、浅谈地铁车站的装修概念设计8、节能建筑设计与高新技术应用9、城市设计、城市规划一体论10、市场经济下建筑设计业的发展方向及对策11、住宅室内储物空间设计论文12、国内外室内设计的发展13、浅谈建筑造型设计14、建设设计中的虚拟现实15、21世纪未来住宅的设计16、浅谈城市“文化”广场的设计原则17、文革视觉文化与文革风格视觉设计18、论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19、浅析CI设计中的企业文化冲击力20、视觉传达设计师——创作独立性21、图形创意的表现22、平面艺术设计的本土语言23、传统美学观对现代广告招贴设计的影响24、平面设计从混沌中走出25、浅析现代标志设计教学与传统图形艺术的结合26、设计当随时代---浅谈技术的发展对插图设计的影响27、包装设计的定位28、平面图形设计中的符号学原理29、现代包装设计的文化观30、品牌包装设计31、中国古代图徽与现代标志设计32、医药商标标志设计之我见33、中国平面设计-现实与展望34、浅议汉字标志的存在价值与竞争优势35、论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36、西方现代美术教育理论中的工具论和本质论37、社会转型期民间舞蹈文化的发展态势38、传统绘画艺术与现代艺术设计39、中国当代艺术设计教育反思——制造大国的设计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40、城市空间艺术与可持续发展41、论东西方舞蹈文化的冲突与融合42、衰落与蜕变——百年中国民间美术态势思考43、设计史的状况44、设计艺术中的界面设计探讨45、“似花还似非花”——浅析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46、试论概念设计的思维程序及方法

军事论文的题目怎么写的

浅谈军事理论课课程思政实践

回答 列大纲 列出整篇论文大纲,可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论文大纲罗列清楚,这样的论文的写作思路就会更加清晰明了。 题目 题目是需要尽可能的反映论文重心内容,利用简明的词语,有逻辑的组合而成。一个好的题名,常会使文章增添色彩。引发读者兴趣,如揭示文章的主要内容等。因此,在定题目时应考虑用言简意赅的20字以内的词语组合为宜。 避免: 1)题目大、内容少和题目小、内容多。这主要是没有把握好文题关系对于前一种,或根据内容重新给题,或根据题目充实内容;对于后一种,应把握好与题目无多大关系的略写或不写。 2)随意设置副标题。一般情况下,最好不设副标题,仅在靠正标题无法完全表达想要表达的意思时加设。同时要注意避免副标题大于主标题。 3)连用同义、近义词。如“××分析研究”或“××研究探讨”。“分析、研究、探讨”为近义词,题名中保留其一即可。 4)拔高文章层次。有的文章只是一般的论述分析,谈不上研究,但作者往往喜欢用“研究”二字作为题目,这就很不恰当地拔高了文章的层次,因此“研究”一词应当恰到好处。 摘要 摘要是论文的必要部分,它的详略程度取决于文献内容。摘要包括四要素: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可根据文摘类型有所侧重。通常中文文摘以不超过400字为宜。外文文摘不超过250个实词,摘要中要用第三人称,不要使用“本人”“作者”“我们”等作为摘要陈述的主语。 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核心部分,在绪论引出问题后正文中加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一部分是作者研究成果的学术性和创造性的集中表现。对作者的逻辑能力要求较高,注意不要逻辑混乱。 结论 论文的写作目的就是要展示其结论。结论应该是非常经典的三个组块:总结本研究;指出不足,讨论原因;展望日后的改进。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主要是格式和来源,格式要规范,来源要“靠谱”。参考文献中的标点符号、空格,多且都要分中英文、全(半)角,有时写到最后自己也搞不清,打印机给你打出来,错一个空格都非常明显。所以,在这里我建议大家,最后修改格式时,一定要打印出来。格式有误,直接展现了你的论文写作态度,给导师的印象很不好。 提问 军事理论论文都可以写什么内容啊 回答 围绕军事技术与国家发展的联系,进行阐述,举一些实际性的例子来证明论点。 就从军事写啦,写作战方法,或理论 经济学视角解读军事技术与军事理论的博弈发展 摘要:哲学视角下军事技术与军事理论的关系,如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经济学视角下军事技术与军事理论的关系,如同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军事技术与军事理论的螺旋向前发展如同商品需求与商品供给的博弈竞争,需求拉动供给,供给又会创造自己的需求。军事技术与军事理论的竞争发展又与一国经济发展存在密切关系。 关键词:经济与视角;军事理论;军事技术;博弈 军事技术与军事理论的关系,如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在人类战争实践的不同历史时期,二者的发展并不平衡。人类战争实践既需要军事技术,也需要军事理论,军事技术是手段,军事理论是指南,缺乏军事理论指导的军事技术发展只能是无的放矢,缺乏军事技术支撑的军事理论研究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军事理论与军事技术的发展又和一国经济基础有着密切关系。 一、军事理论与军事技术内涵以及经济学视角下二者发展关系解析 军事理论通常也指军事思想是指关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军事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包括战争观、战争问题方法论、战争指导思想、建军指导思想等基本内容。 军事技术是物化技术与观念技术的结合。按照从古至今的军事技术发展,依据其不同的能量传递或转换关系,可明显区分为以下三个阶段:机械能→化学能→核能。从横向关系看,军事技术体系是一种壳层结构,由外至内为生活装备技术、运输通信技术、军事工程技术、武器技术,军事技术的核心部分是武器技术。正如克劳塞维茨所说:“战争达到目标,即达到政治目的的方法是多样的,但战争是唯一的手段,因此一切要服从用武器解决问题这个法则。”[1]战争不仅需要军事技术的支撑,还需要军事理论的支撑,研究军事理论和军事技术的发展关系很有现实意义。 二、经济学视角下军事技术与军事理论在博弈中发展 (一)军事理论发展的需求创造军事技术的供给 军事理论发展对军事技术产生需求时,各种资源就会流入军事技术部门促进其发展,生产军事技术消费品以满足需求。这是先进的军事理论对军事科技有牵引和拉动并且刺激其发展的作用。有需求才有市场,有市场才有利润。马克思说过:“资本家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大胆起来 更多28条 

《讨论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演变》、《浅谈高校普及国防教育的手段和意义》

  • 索引序列
  • 论文的论题怎么写
  • 论文的课题怎么写
  • 评论文的标题怎么写
  • 文化的论文题目怎么写
  • 军事论文的题目怎么写的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