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哲学学年论文选题

哲学学年论文选题

发布时间:

哲学学年论文选题

给你个建议,可以从存在主义入手去论述它相对于心理学的核心区分与应用价值这两者就好像都是把刀,看似相同,但一个用来切西瓜,一个用来动手术! 两者利用同样的方法但却基于完全相反的假设。我曾去印度学习过一阵子Osho,对这个方向很感兴趣。如果你在北京,找机会研讨 :) 我有不少资料可以提供给你,不过大多都是我从印度带回的英文书籍

转一些信息过来(按照后来的补充略改)发信人: anthonyricky (迷花倚书不倚石), 信区: Philo标 题: Re: 请教哲学系毕业去向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07年04月16日23:00:30 星期一), 转信06年毕业的02级本科生 本人 不完全统计全班40人本系保送读研(直博)9人,保送本校非本系3人(两个马院,一个政管)保送外校 人大1人,南开1人美国3人,加拿大1人,英国2人,日本1人,韩国1人其他就业,大都在公司,还有创业的,公务员的,其中1人今年考研进光华(初试第一名)哲学本科毕业如果直接出去找工作的话,确实没什么对口的专业。读哲学的变数极大,最后做学问的毕竟是极少数极少数,绝大多数的同学都找到不同的出路。哲学系的学习非常自由(在普遍自由的北大里,哲学系的自由选择的余地也是惊人的),所以学出来的效果很不确定。如果自己比较松懈,那么在哲学系混到毕业也是很容易的,出路就可能非常堪忧;但如果自己志向明确的话,哲学的学习可以成为将来道路的一个非常好的基础。除了继续走哲学路之外,如果是将来转学法律、政治、经济、国关等各种人文社科领域,哲学的基础(如果你用心学的话)也一定会令你受益无穷。如果你只满足于混张好看的文凭,将来能混口饭吃,找工作容易些,起点薪水高一些,那么哲学系肯定是不适合你的。但如果你是有主见、有志向的人,那么无论出去以后做什么,哲学系都是一个很好的起点。哲学系:既培养哲学家 也培养复合型人才“我们北大哲学系的历史,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的一个缩影。”北大哲学系副主任李四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能够说这句话是不简单的。”1912年,北大设立哲学系,两年后,开始招收本科生。之后的93年里,梁漱溟、胡适、朱自清、汤用彤、冯友兰、熊十力、顾颉刚等一批大师都曾在此求学或任教,北大哲学系也因此被冠上了“中国思想家摇篮”的美誉。现在,仍有一批知名学者供职于哲学系,在学术研究之余,也担任着本科生一线教学工作。通选课七分之一由哲学系开设10月18日晚七点,理教103。离上课时间还有十分钟,这个200人的大教室已经座无虚席,一些同学只能站在两侧的走道上。这是通选课“科学通史”的教室,授课老师是哲学系教授吴国盛。吴国盛教授15岁考入北大,33岁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最年轻的研究员,35岁回北大任博导,其著作《科学的历程》一经出版就成为了中国科学哲学界的经典教程。这位“60后”的教授,中国科学哲学领域的专家,在面向全校同学开设的通选课上,用最平易的语言向同学们讲述科学史。通过形象化的概念解读和智慧的思考批判,吴国盛教授把“科学”和“历史”两个枯燥难懂的学科生动地传递到同学面前。他把中国科学比喻成为“中国园地”,把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落后原因总结为“内部生态失衡”和“外来生物争夺阳光雨露和肥力”,简单的比喻中既体现出了生物学的科学概念,又用这种简易的生物现象总结了一个复杂的历史问题。“讲科学首先得从文化讲起,任何文明的科学史都是文化史。”吴国盛教授说。在教学中,他将科学与文化、文史哲和理化生巧妙衔接起来,纵贯古今,对比中西,从文化的深层根源来寻找科学变迁的联系,而不仅仅局限于科学的介绍。物理学院的小王最初只是想从这门课上了解科学的发展历史,但几节课之后他惊奇地发现,自己学到了“历史、哲学、文明史,还有思考的方式。”采访中李四龙老师告诉记者,全校的通选课程中,七分之一是由哲学系开设的。“可以说,哲学系为提高本科生人文素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在开设大量高质量通选课之余,2000年秋,哲学系又开办了双学位和辅修专业,满足了更多对哲学有兴趣的外系同学的要求。“要喜爱哲学,但也不要局限于哲学”“哲学系是以培养哲学家为目标的,但在培养哲学家的同时,我们还要为社会提供一大批具有哲学素养、哲学头脑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李四龙老师说。每年,他都会向新生提出两个看似矛盾的要求:要喜爱哲学,但也不要局限于哲学。因为要成为哲学家,需要了解各学科的知识,而就大多数学生的整体发展来讲,学习各个学科的课程,能够“拓宽今后的发展渠道”。这正是哲学系着力构建的跨学科培养模式:他们不仅打破了二级学科的界限,组建了“美学”、“宗教学”等六大学科群,还尝试突破一级学科壁垒,准备构建哲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等三个系列的跨学科培养方案。“跨学科的教学方式,对培养哲学家有利,对培养复合型人才也有利。”李四龙老师说。也正是基于这样一个二元人才培养理念,自1999年起,哲学系对本科生的教学计划进行了四次比较大的调整。其中,份量最大的课程改革,其基本思路是:降低必修课的学分,提高选修课的学分,建构“以必修课为主干,以选修课为主体”的本科生课程体系。仅有六门的全系必修课由张祥龙教授主讲的“哲学导论”面向哲学系本科一年级学生开设,是一门公认的哲学入门好课。在长达七页的教学大纲中,张祥龙教授明确介绍了每一章节的教学安排,以及针对这一章节的大量的阅读材料。《西方名著选读》和张祥龙教授自己编成的《中国古代哲学名篇》是每个选课的同学都必须阅读的。“这对于刚进校的学生很难,我也知道。”张祥龙教授说,“但我相信,哲学的兴趣是可以传染的,而传染的最好方式就是阅读经典。”“学习哲学,就要直接读到古今中外伟大的哲学心灵,直接跟这些心灵对话。”这是张祥龙教授常说的一句话。为了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心灵”,他在“哲学导论”的课堂上不使用教科书,也不偏重任何一种哲学传统,而是把不同的体系放在一个平台上进行多元的比较,向同学们活生生地展示,什么是哲学。不过,在哲学系,像“哲学导论”这种严格意义上的“全系必修”课只有6门,20个学分。另一种专业必修课“类型必修”,则并没有具体规定选课内容,而只是针对某一系列的课程设置了学分要求。“这就给学生选课提供了比较大的余地,也给他们的课外学习提供了必要的时间。”李四龙老师说。“哲学导论”只是哲学系优质课程的一个缩影。现在,在本科生课程建设方面,哲学系已经拥有了两门国家级精品课,一门北京市精品课,四门校级精品课,还获得了多项国家级或北京市的教学成果奖。“有什么样的学风,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张梧是哲学系04级本科生,上个学期,他刚刚完成了自己的学年论文。每个哲学系学生都要完成一篇“学年论文”,这是对本科生毕业论文的一个“热身”,由每一位学生自己选题,并与导师进行沟通。“这是一个独立研究的过程,从中也可以慢慢摸索到做学问的态度和方法。”张梧说。他对这一安排非常赞同:“在北大这样的环境里,人文经典的涵养和基本学术的训练是每个学生都必须的。”学年论文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作业”。每年,哲学系都会从所有学年论文中选出十篇优秀论文,予以奖励。然后再从十位获奖同学中选出两名,组成两个本科生创新团队,开展学术活动。同时,哲学系还会向每个团队发放2000元的经费作为资助。近些年,哲学系提出了“创建一个以重视实践、鼓励创新为取向的本科教学软环境”。对此李四龙老师解释说,鼓励创新的软环境,说白了,就是学风建设。“我们想营造一个本科生的创新体系。”李四龙老师说。这一体系包括四个环节:导师制、学术论文、社会实践、文化活动。从2002年开始,哲学系实行了本科生导师制。今年又强化了这一制度,规定每一位导师名下的本科生不能超过五名,在本科四年期间,导师必须带领自己的本科生参加至少一次研究生的学术活动。“哲学绝不仅只是学问,而更重要的,应该是问学。”张祥龙教授说,“只有不断地发问不断地探讨,才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性。” 其实,哲学系的学风建设,也正是希望培养学生发问、探讨的精神。“哲学系是北大最温暖的所在”在哲学系待了三年多的张梧,感触最深的是哲学系的老师们。“这些老师们研究的哲学思想和他们的为人是一致的。”张梧说,“他们投入毕生精力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充实、快乐、专注、淡泊,这些都能让人感受到哲学动人的力量。”张梧说自己“对于哲学的热爱,首先来自于对哲学系的热爱”。而他对哲学系深厚的感情,则是建立在每一位老师人格魅力基础之上的。“北大偌大的院子里,有一个温暖的地方,有一群让你想起来就踏实的人。”张梧说,“哲学系就是这样的所在,哲学系的老师就是这样的人。”相比之下,哲学系副系主任李四龙的话语则更加朴实:“这是多少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也要继续维护、发展这一形象。”

让你的心灵更加的丰富 有颗善于思考的习惯 看问题也不会很单一而短浅 我个人觉得如果不是哲学专业的学生(以后不会进行学术研究的话 其实哲学有很多分支 如 逻辑学 美学 伦理学等等 我个人认为看些伦理学的书会对你走如社会有很大的帮助 赛涅卡《强者的温柔》柏拉图《理想国》 还有一些叔本华、尼采的自传可以看看 学哲学不管是哪种 我个人认为没有一颗敏感的心和良好的悟性是不行的

正确、鲜明阐述作者观点的句子,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论点应该正确、鲜明、概括,是一个完整的判断句,绝不可模棱两可。①正确性:论点的说服力根植于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而这又取决于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方法是否正确,如果论点本身不正确,甚至是荒谬的

哲学论文选题

人因自己而存在,因别人而轮回。

关于因果联系的,和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比较好写!

试论科学的精神古希腊科学----理性自由近代西方科学----意志自由科学的精神----自由

正确、鲜明阐述作者观点的句子,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论点应该正确、鲜明、概括,是一个完整的判断句,绝不可模棱两可。①正确性:论点的说服力根植于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而这又取决于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方法是否正确,如果论点本身不正确,甚至是荒谬的

科学哲学论文选题

我帮你想一个吧,只是大概哦科技与生活之类的,论题可以是《科学改变生活》后面的副标题可以为通讯类方向,比如近十年的无线通讯发展,正在影响每一个人的生活新材料的应用,各种新兴合成材料已无处不在,电子产品,汽车,服装等都有运用。天文方向,中国的航天科技发展迅速总之很多内容可写啦,题纳和资料网上大把。只是要费些时间理清思路而已。

哲学方面的问题,建议你看下品学论文网,之前我就在那里写的论文,非常不错,遇到的问题和格式都挺快给我了。最关键的是品学论文有很多在线的辅导老师帮你解决问题,不用费劲心思查资料

人因自己而存在,因别人而轮回。

你也可以去参考下(哲学进展)这本汉斯的OA期刊上的相关文献,找下自己的写作思路

哲学学术论文选题

起名就叫哼哼哈兮,快使用双节棍

哲学专业硕士毕业论文,我写的是孔子仁学思想方面的,志文网定制的,从资料--选题一直到答辩,还有检测报告也都给我了,空出了好多时间我也可以忙自己的事了。

给你个建议,可以从存在主义入手去论述它相对于心理学的核心区分与应用价值这两者就好像都是把刀,看似相同,但一个用来切西瓜,一个用来动手术! 两者利用同样的方法但却基于完全相反的假设。我曾去印度学习过一阵子Osho,对这个方向很感兴趣。如果你在北京,找机会研讨 :) 我有不少资料可以提供给你,不过大多都是我从印度带回的英文书籍

写一下神话和民族潜意识之类的如何?佛洛依德什么的不过有人写过希腊神话的论文了(其用的是实用主义哲学)那不如写一下中国神话的论文吧把它和哲学结合在一起。

医学哲学论文选题题目

3084800186可靠呀!3058483408可靠呀!3093820759可靠呀!1801896336可靠呀!, 天付论文发表可靠呀,天副论文发表可靠呀天傅论文发表可靠呀,天富论文发表可靠呀天赋论文发表可靠呀,天复论文发表可靠呀 工行杭州余杭支行6212261202018321027张东可靠呀建行浙江省杭州余杭支行6217001540011759519张东可靠呀农行浙江省杭州余杭支行6228480328702032272张东可靠呀中国银行杭州余杭支行6217856200013273680张东可靠呀社会导向。由于社会因素引起的。五、第二语言态度和国际姿态的目标第二语言相关的态度,从而使他们能与目标语言群体交际。后者则是对老师和课程的评价。Yashima[4]把"国际姿态"定义为一种对国际交际的综合态度。它包括对外国和国际事务的兴趣,愿意居住国外或在国外工作,易于和跨文化的同事打交道,以及个人对不同文化的希望,开放和非民族中心主义的态度。他还认为,像日本这样EFL语境中,对美国文化和其他英语国家的态度是通过教育和接触大众媒体而形成的。

亲 需要发表论文吗?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最好选创新一点的题目。如果是大众的题目,你必须有自己的主见,不要人云亦云,如果是偏难的题目,那最好选择创新类的。一、应与兴趣相合一个人在日常生活里,没有兴趣的事,不会去做,如勉强去做,也会做不好。写论文的情形跟做事一样,能符合自己的兴趣才有可能写好。可是,问题在于当今有不少想写论文的人,是因外在的压力不得不写论文,似乎还没有发现自己的兴趣的所在。碰到这种人,笔者往往会问他,如果有经济学、哲学、历史学、语言文字学、文学等几种学科的书摆在一起,你比较喜欢哪一学科的书籍?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观察,如果比较喜欢文学,那也许就可以把文学当作兴趣的所在。这也并不表示你对其他学科没有兴趣,只能说文学是主要的兴趣。在学术分工这么细密的时代,一个人对学术的兴趣尽可有多种,但专攻学科也只能有一个。如果兴趣和专攻学科能完全吻合,那是再好不过的事。二、应考虑自己的能力现在台湾的大学硕士班修业时限是六年,博士班是八年,但大多数学硕士班是读三四年,博士班是四五年,这中间还包括修学分等,实际上能写论文的时间也仅仅两三年而已。在这段期间内,是否有能力作某个论题的研究,也应好好考虑。论题如涉及太多外文文献,就要考虑自己的能力是否能胜任。除了语言能力外,有不少研究者往往想用西方的哲学和社会科学理论来解释传统学术问题,或作东西学术问题的比较,这样的研究大方向也未尝不可。但要考虑到在这两三年间,自己吸收西方哲学和社会学理论的能力如何,这不是读一两百翻译本就可以应付的,应有直接阅读原版书的能力,并作长期的研究,才有可能活用这些理论,否则将流于理论的横向移植,对自己的论文不但没有帮助,反而给后学者作了错误的示范。近年来,有不少论文因过度套用西方理论而不知所云,初学者应引以为戒。三、范围应大小适中一般讨论论文写作的书,都强调论题不宜太大,或论题要小,笔者以为研究方向的大小应有其伸缩性,譬如:起先作研究时,方向较大,有深一层的认识后,才把研究方向缩小。如果把论题缩得太小,且整天只抱着题目找资料,将使研究者的格局太过狭隘,很难培养出大学者宏观通识的能力。因此,论文专家认为,研究方向大小的选择,应以研究时间的长短、数据的多寡作为考虑的首要因素。时间太短、数据又多,当然无法如期完稿。如果论文太小、数据又少,也写不出好论文。四、资料是否容易取得一篇论文的好坏,除写作者的能力外,另一部分的因素是资料是否充足。当我们在选择研究方向时,就应把资料是否容易取得,列为重要的考虑因素。五、应能推陈出新一般论文写作规范,都强调论题要新,意思是前人可能没有研究过,或研究的水平不高。笔者以为选择前人没有研究过的方向来研究,就如同扩张土地的领域,只能做横面的发展,除了这种研究的大方向外,也应该在前人的基础之上,能推陈出新。这是学术研究的众深累积,同一主题有此累积,才能看出学术发展演变的面貌。因此,学术研究论题并不担心重复,担心的是,能否在前人的论文之外,有新的诠释方法,而得出新的结论。

学术堂整理了二十条中医学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交融渗透 相得益彰--论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互动关系  关于中医学学科建设的医史学思考  中医学"卓越医生"胜任力特征模型的构建  中医学的科学定位  中医学教育开展PBL教学之短长  重构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学二次革命、四次浪潮的先导工程  初议中医学是复杂性科学--中医标准化预备研究之二  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与其现代化刍议  再论中医学的双重属性  从中医思维方式探讨中医学的发展  论模糊数学与中医学  复杂网络理论及其在中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我国中医学期刊引用网络分析--基于CMSCI(2004-2012)年度数据  中医学的特点、特色和优势  中医学为何要现代化--中医学现代化再拷问  中医学与复杂性科学  试论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客观唯心思辨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石--重新认识中医学的"阴阳五行"  从地方性知识的视域看中医学  瑜伽与中医学探究

  • 索引序列
  • 哲学学年论文选题
  • 哲学论文选题
  • 科学哲学论文选题
  • 哲学学术论文选题
  • 医学哲学论文选题题目
  • 返回顶部